伟大的历史转折

合集下载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 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 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2.成果: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 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 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确立了 毛泽东 的 领导地位
是 党的历史上 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 左 ”倾 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转折
二.拨乱反正 (一)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受到打击、诬 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名誉。 史料实证: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 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 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三)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 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便利了进行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拨乱反正。
比较具有转折意义两次会议的不同
内容不同 领袖不同 意义不同
遵义会议
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 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 1.“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 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2.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是一场深刻的思 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 了思想基础。 3.12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为全会指出基本思想。

第1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跟踪历史
小岗——农村改革发源地 昔日小岗
今日小岗
凤阳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体 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小岗——农村改革的创举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 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 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1)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业生产 发展缓慢;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意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 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变共产十党一的届命运三,中进全而会改是变了新中中国国的成命立运。以会来议党只的进历行了史
短短的5 天,却在随后的30 年中无数次被提及。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汪着伟《我中国国进是入个社谜会》
主义它现结代束化了建粉设碎新“四时人期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
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以及工作 重点,因此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 导致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掀起
两年徘徊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时间 工作重心转移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 从进攻大城市改向 农村进军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由“以阶级斗争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纲”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3.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 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 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破坏,人民群 众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2、表现 ① 、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 平反。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会议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中积累了许多 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 误方针 ,“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 了人们思想,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 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 1978年12月 2.重要内容:
地点: 北京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②、法制建设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 局面。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 主人士被诬陷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 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 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 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全国人大通过并 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什么说“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

其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 拜,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是这次全会拉开帷幕的;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 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 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5、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 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
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探究
知识拓展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背景
现在
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 平等互利
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不平等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 料产地 被侵略的产物
内容
影响 性质
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 全球化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载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 自己的。 -----------歌谣
1.大包干是一种什么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是关于什么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中分配制度的改革 3.这种变革有什么积极作用?(意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 - -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12.18~22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笔记1
•做出战略决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 进行拨乱反正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 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经济特区 (1980) 14个沿海开 放城市 (1984)
笔记3
内地和边 境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1985)
2 经济特区的特点:社会主义中国境内的经济上的实 行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 3 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和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现代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 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而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 力,掠多廉价的生产原料,然后在中国倾销,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加剧了.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对外开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 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建立人民公社,没有真正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自主探究六:
•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 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 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 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 据此请回答: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 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 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 务,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历史 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案例一:小英已年满9周岁,但至今仍未上学读 书。家长说,村办小学的教学条件太差,甚至教 《义务教育法》 室已经快要倒塌了。而学校则认为,主要原因还 是家长想将小英留在家中帮助照顾其弟弟。后经 核实,上述情况均属实。
案例二:某村农民陈某从该市《招聘信息报》 得知某商场招聘售货员,前去应聘。商场以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其无本市户口、不招农民等理由,并说市政 府有文件,为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有些岗 位只能招收本市户口居民,不准其报名应聘。
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错误的束缚的?
• 1.人心所向—— 纠正“文革”错误 • 2.阻挡纠错——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思考:近代史以来有 • 3.尽扫残霾见真知——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两次思想大解放运 • (1)结论: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动指的是哪两次? • (2)实质: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3)历史意义:
• 1.人心所向—— 纠正“文革”错误 • 2.阻挡纠错——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 3.尽扫残霾见真知—— • (1)结论: • (2)实质: • (3)历史意义: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领导者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领导者是邓小平,所以答案选B。

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为了纠正“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所以答案选A。

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B. 曲折探索C. 历史转折D. 动荡岁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诞生是1921年;曲折探索的时间是66年;历史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是1978年;动荡岁月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间是1966-1976年,AB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C。

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作用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经过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当堂达标】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 D. “两个凡是”思想的提 出 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 D 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 ……兴工扶农, 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D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牢牢抓住批“四人帮”这个纲,去夺取 天下大治的新的伟大胜利。 ——1977年2月《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 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所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用说那些根 据个别情况作的个别诊断。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国内的政治状况怎样?分析材料二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 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领导中国人民
C “当家做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人物分别
是( ) B.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 A.毛泽东、周恩来 C.毛泽东、邓小平
A

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徘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只有实践是检验真 我们都坚决维护 ; 理的唯一标准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部编八年级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21张PPT)

部编八年级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21张PPT)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 央领导集体。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文化大革命”后,党内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 指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两个凡是” 导致前进道路出现徘徊,极“左”思想未根本纠正。 2.思想准备: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 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 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B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 凡是”的方针,其实质是( B ) A 贯彻毛泽东思想 B 仍然坚持“左”的思想 C 开始拨乱反正 D 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思想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 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 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讨论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的思想 基础。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来自三中全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随后在党的历史上一次重 要的会议召开了。 1978年,中共中央十 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重要内容: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的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七届二中全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在 ( D ) A 中共七大后 B 中共八大后 C 七届二中全会后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的“左”的错误方针是( A 实现经济大跃进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实现农村人民公社化 D 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3.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D.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10.“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春天的故事》歌词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 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先从哪里开 始改革?
农村
二、对内改革(农村)
这两段民谣是农村改革前夕什么制度的 生动写照?想一想它存在什么弊端?
劳动与劳动计酬歌 头遍哨子我不买账, 出工一窝蜂,田里打吊工。 二遍哨子我伸头望, 不管勤与懒,评分一棍通。 缺少自主权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 积极性不高 出工人等人,做事人看人。 收工人赶人,评分人骂人。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谁也不会想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竟然是用按血红 手印托孤的方式拉开了……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每户 保证完成每户的全 年上交和公粮,不 在(再)向国家伸 手要钱要粮,如不 成,我们干部作 (坐)牢割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 员也保证我们的小 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 田到户协议书
当今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 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 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
结果不同 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 民族经济; 旧中国的开放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而不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形势和社会面貌
8.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清政府第一批被迫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自主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地点:北京 树立正确路线
时间: 1978年底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 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思想路线
否定“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 设的新时期。 为纲的口号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实行改革开放
第9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知探究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的期待是什么? 但又犯了什么错误? 2、什么是两个“凡是”方针?两个“凡是” 方针错在什么地方?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4、为什么说这场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 运动?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什么是两个“凡是”方针? 两个凡是方正错在什么地方? 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 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 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奠定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伟大转折
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是教条主义,不利于拨乱反正,不 利于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
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张)(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张)(共19张PPT)

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文章。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 人民。
——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 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 小平职务。
2.召开: 3.内容: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
(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 “迎来了 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 展、政治的昌明、教育 的勃兴、文艺的繁荣、 科学的春天。”
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上的讲话
4.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 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心 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
新 变 化
新中心
新决策 新领导 新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外媒: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 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1.背景:
(1)人们要求纠正文革错误,平反 冤假错案。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 实质:“左”倾错误地继 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续
---华国锋
(2)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引 起人民不满。
文革后,中国正处在以十字路口,人们期 盼着摆脱困境,迈步前进,但“左”的错误思 想仍束缚着人的头脑,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 人们在彷徨,在徘徊,中国该何去何从? 1978年5月, 《光明日报》刊登 (3)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的《实践是检验 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堂小结 1.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历史背景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四项基 本原则 1. 召开(时间、地点) 2. 内容(思想、政治、组织) 3. 伟大历史意义(四个“了”)
一个人物、一场会议、一项决策、一次转折、一个方向。 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四项 基本原则
2、意义: 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为重新确立党的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尊定了基础。
从根本上否定了 “两个凡是”的错 误方针 揭开了关于真理标 准问题的全国性大 讨论的序幕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1978、12 2、地点:北京 3、基本内容 (1)思想上: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正确思想路线。 (2)政治上: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 法治。
主题概述:
1949-1956 1956-1966 1966-1976 1978年—今 过渡时期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伟 第 大 七 课 的 历 史 转 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 论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是真理?
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两个凡是”的实质:“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继续
3、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 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并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背景:①文革后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文革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给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被称为“两个凡是”,引起社会普遍不满。

(2)内容: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地点:北京
(1)内容:思想上:这次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这次会议以后,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背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经过: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等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

②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对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名誉。

完成标志: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