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温度的生态作用
温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 A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 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 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
量是一个常数。K=N (T-T0)
6
(一)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2.温度与生物发育
• 水分与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降水量最大的赤道 热带雨林种的植物达52种/公顷,而降水量较少 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10种/公顷。
38
(二)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 需水量:生产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量。
39
(二)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植物对水的适应
根据栖息地,通常把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 和陆生植物。
番茄茎的日生长量/mm 23.1 19.5 19.4 26.1-35.0
28
(3)变温与干物质积累
• 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 有良好的作用。
29
同
化
产
300公斤
量
170
125
130
175
10℃
20℃
燕麦昼夜温差对生物量的影响
30
(4)物候节律
•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 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 节律。例如大多数植物春天发芽,夏季 开花,秋天结实,冬季休眠。
55
西非的猴面包树,树干最粗可 达4人合围,可储水4吨。
5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旱生植物的形态及生理适应:
(a)含水量极少或具备发达的储水组织 (b)发达的根系:
如沙漠地区的骆驼刺地面部分只有几公分,而 地下部分可深达15米,扩展范围623m2,可更多 吸收水分。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章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章园艺植物⽣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三章园艺植物⽣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节园艺植物与温度的关系⼀、园艺植物⽣长对温度的要求温度是园艺植物⽣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每种园艺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样,同种作物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同⼀作物各个器官的发育对温度要求还不⼀样。
(⼀)园艺植物三基点温度不同园艺植物虽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都有各⾃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温度。
最低温度、最⾼温度是园艺植物⽣长发育的限制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于最⾼温度将严重影响园艺植物的⽣长发育,甚⾄造成植株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园艺植物⽣长速度快,发育良好。
园艺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与其原产地关系密切,原产于温带的植物,⽣长基点温度较低,⼀般在10℃左右开始⽣长;起源于亚热带的植物在15~16℃开始⽣长,起源于热带的植物要求温度更⾼,⼀般在18℃以上开始⽣长。
由于园艺植物起源地不同,其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栽培地域的适应范围也各不相同。
适地适栽是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则。
不同园艺植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
⼀些多年⽣的宿根⽊本与草本园艺植物耐寒性较强,例如⽊本的落叶果树冬季地上部枯黄脱落,进⼊休眠期,此时地下部可耐-12~-l0℃的低温;⽯刁柏、茭⽩、⾦针菜、⽟簪、⾦光菊及⼀枝黄花等宿根草本园艺植物,当冬季严寒到来时,地上部全部⼲枯,到翌年春季⼜萌发新芽,其地下宿根能耐0℃以下甚⾄到-10℃的低温。
菠菜、⼤葱、⼤蒜、⾦鱼草、三⾊堇等⼀、⼆年⽣的园艺植物也较耐寒,其植株能耐-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 -5℃的低温。
这些园艺植物在我国除⾼寒地区以外,可以露地越冬。
⽽萝⼘、胡萝⼘、芹菜、豌⾖、蚕⾖、⽢蓝类等蔬菜作物,以及⾦盏花、紫罗兰等花卉作物属于半耐寒园艺植物,其不能忍耐长期-2~-1℃的低温。
这些植物在长江以南均能露地越冬,华南各地冬季可以露地⽣长,⽽在北⽅冬季需采⽤防寒保温措施才可安全越冬。
生态学-个体生态-能量与环境期末考点整理
生态学-个体生态-能量与环境期末考点整理●光的生态作用●光的一般性质●光质、日照长度、光照强度●影响因素●季节、纬度→太阳高度角●地形因素:海拔、坡向、坡度●地面因素:吸收、反射、散射●生态作用●光质●空间●藻类●时间●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增多●阴天长波光容易透过●光照强度●日照长度●紫外线与高山植物●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太阳光穿透阳挡少,再加上山地冰雪的反射作用,紫外线整体较强。
高山植物在紫外线作用下 (UV-B受体作用)茎的细胞伸长生长受到抑制(逆境),往往具有莲座状叶丛●高山上风特别大,高大的植物容易被风刮断,所以植物的茎和枝全都缩得短短的,而且一丛从地聚集在一起。
长得密密的枝和叶,不但能抵抗强风还能防止身体中热量和水分的散失●高山植物能产生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物质来吸收紫外线保护自己,同时使得花朵的颜色特别艳丽,当然也会吸引昆虫,增加传粉的机会。
●光强与水生,陆生植物生态分布●C4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群体光饱和点高于单叶(分层)●光强与植物生长发育需光种子,嫌光种子●厌光性蔬菜(光照少时易发芽),需要厚厚地覆土,常见的有:西红柿、芜菁、萝卜、青椒、黄瓜、南瓜、洋葱、大葱等。
●嫌光种子一般来说都是大粒种子,它们具有足够的物质储藏以维持幼苗较长时间生长在黑暗环境中,发芽一般不需要光,如瓜类●喜光性蔬菜(光照多时易发芽),需要薄薄地覆土,常见的有:甘蓝、胡萝卜、水晶菜、小松菜、茼蕎、白菜、生菜等●需光种子则多为小粒种子,它们处于光不能穿透的土层中时保持休眠状态,只有当它们处于士表,依赖较少储藏物质进行发芽,从而及时伸出士表迅速进行自养生长,这在生态学上是有一定意义的。
如果小粒种子在黑暗处就能发芽,当它还不能伸出土表时就已经耗尽储备而不能存活了●光强与动物生长发育●光强与动物的行为●夜行性动物●蚯蚓,蛞蝓,鼠妇,马陆,狼●昼行性动物●松鼠、斑马、马、羊、黑猩猩、星鸦、猎鹰、人类●光周期分类,南北引种●季节周期●植物物候●生长季、非生长季●动物迁徙(主要影响因素)●动物冬眠、换毛换羽●昼夜长短●长日照植物●牛蒡,凤仙,除虫菊●日中性植物●黄瓜,番茄,蒲公英●短日照植物●牵牛,苍耳,菊类●中日性植物●光敏色素与植物光周期现象●Pfr/Pr高:长日照植物(LDP)开花,短日照植物(SDP)营养生长●Pfr/Pr低:短日照植物(SDP)开花,长日照植物(LDP)营养生长●南北引种问题●长日照北种南引:开花推迟,为不误农时,送择早熟品种为宜●长日照南种北引:开花提前,为防止未老先衰,选择早熟品种为宜●短日照北种南引:开花提前,为防止少苗早熟,选择晚熟品种为宜●短日照南种北引:开花推迟,为不受冻害,选择早熟品种为宜●动物的昼夜节律●阿朔夫规律夜行,昼行变化●定义:阿朔夫于1960年提出,对于夜出性动物而言,恒黑使其似昼夜周期缩短,而恒光则使其昼夜周期延长,井且光照强度的增强,其似昼夜周期的延长就更明显;相反,对昼出性动物来说,恒黑使其似昼夜周期延长,而恒光则使之缩短,并且随Jürgen Aschoff(1913-1998)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其周期就缩短得更显著。
园林生态学第三章-园林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态水的存在,这只有在细胞温度超过冰点时才有可能。
生化酶:当温度升高时,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加快,植物的生
理活动随之加强,直到一个最佳温度为止。以后就逐渐减弱。
细胞物理作用代谢过程:一方面温度会改变空气中蒸汽压
差,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另一方面温度能直接影响叶面温度 和气孔开关。
冬四季的交替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变温对植物影响及植物的生态适应可从植物生长发育等习性
方面体现出来。
9
2、变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 对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 对园林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 ❖ 对植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10
3、植物对节律性变温的适应与物候现象
物候(phonological responding):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 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识记: 温周期现象、物候、 理解: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对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及作用方式 掌握:提高园林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
三 植物分布与温度
四 温度在城市园林调控中的应用(一般)
理解:园林植物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以及城市温度环境
一、温度及其自然变化规律
1、温度和地表热量平衡 2、温度的自然变化——空间变化规律 3、温度的自然变化——时间变化规律
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温度的 生态关系
了解温度生态因子对植物的重要 性和变化规律以及植物的分布与 温度的关系,理解温度对园林植 物的生态效应及温度在园林调控 中的作用。
1
一 城市温度环境
理解:温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影响因素以及后果。(重点)
二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次重点)
温度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1.2土壤温度的变化 1.2.1土壤的年变化规律 7月平均温度最高,1月平均温度最低。土温 年较差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 加而减小。 1.2.2土温的日变化规律 最高值在13时左右,最低值在将近日出之时 。土温日较差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海拔高 度的升高而减小,晴天大于阴天。
2. 温度与树木
(2)昼夜变化
气温日变化中,最低值出现在将近日出的时候,最高值出现在 13-14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 日较差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晴天的气温日较 差大于阴天。
新疆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白昼气 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许多 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20—25℃之 间,“早穿皮袄午穿纱”这句民谣 形象地描绘了新疆奇妙的气温变化 现 象。
课业2.2 温度因子的 调查与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了解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规律,熟记常用的温度指标;理解温 度因子的生态效应,森林对温度因子 的影响;学会气温和土温测定的方法, 分析林内温度的变化规律,掌握极端 温度变化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太阳辐射是光的来源,也是热量的来源。热
量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条
2.3树木对温度的要求
树种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是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条件长 期适应的结果。按照树种对温度的要求程度,可把树种分为3类: (1)耐寒树种:有较强的耐寒性,对热量不苛求,如落叶松、红 松、樟子松、白桦、山杨、云杉、冷杉等。 (2)喜温树种(或不耐寒树种):要求生长季节有较多的热量, 耐寒性较差,如椰子、榕树、柑橘、杉木等许多热带、亚热带起源 的树木。 (3)半耐寒树种:对热量要求和耐寒性介于二者之间,可在比较 大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如松、桑、杨、柳、核桃楸、栎类、刺槐等 。 温度是限制树木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其他如光 照、水分、土壤等也都能限制树种的分布。因此,在具体分析树种 分布时,除注意温度条件外,还必须全面考虑各生态因子的综合影 响。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2、可持续发展二、问答题1、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2、生态系统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既有各组分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2、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三大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和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和。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和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2、生态作用3、生态适应4、生态幅5、胁迫6、生态位7、阳性植物8、阴性植物9、耐阴植物10、生活型11、生态型12、光周期二、问答题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及5类。
2、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物对环境的和生物对环境的三种形式。
3、生物所在环境中的某种生态因子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海南大学《生态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2、什么叫生态,什么叫生态学?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3、试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简述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5、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及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6、现代生态学思想有哪些(方法论)?7、简述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8、什么叫环境、生境、生态因子、生存因子?9、环境的类型有哪些?10、按性质来分,生态因子的类型有哪些?11、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12、简述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13、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主要规律?14、什么叫耐受限度和生态幅?15、调整生物耐受限度的途径有哪些?16、什么叫生态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途径有哪些?17、什么叫生态型?就植物而言,按主导因子来分,可分为哪些类型?18、什么叫生活型?在C.Raunkiaer生活型系统中,植物的生活型分为哪些类型?19、以不同生活型类型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当地的什么气候特点?20、光因子主要是通过哪三个方面的对比关系对生物产生影响?21、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类型。
22、简述不同光谱成分的生态作用。
23、什么叫光周期现象?根据植物开花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24、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指导意义?25、举例说明极端温度对生物的伤害及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26、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27、简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类型。
28、简述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类型。
29、试述保护热带植被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种群生态30、什么叫生物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种群具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31、什么叫种群的年龄结构?它有哪些类型?32、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哪些类型?33、什么叫种群的增长率和世代净增殖率?两者有什么关系?34、什么叫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纳量?35、按给定的数据,编制一个生命表,并说明生命表在分析种群动态中的意义。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141419020230.王颖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太阳辐射是光的来源,也是热量的来源。
热量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条件,它会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反应,并能使土壤、空气、植物体增温,因此,温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对于一些树木来说,当气温降到-6摄氏度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仍然继续进行。
当温度升高时,酶催化的反应较快,植物的生理活动随之增强,直到一个最佳的温度范围为止,以后就随之减弱。
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对温度的要求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三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有一定差异。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从种子发芽开始。
植物种子只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
大多数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摄氏度到30摄氏度,温度过高会对芽产生毒害作用。
温带和寒温带许多种子需要经过一段低温期才能顺利萌发。
另外,变温也对种子萌发有利,利用这一特点,可通过人为控制温度来储存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热带到极地,随着温度的下降,植物生产力逐渐下降。
同样,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均温下降,不同植被的生产力逐渐下降。
一般而言,温度高植物生长发育快,果实成熟早。
但是有些植物种子发芽前需要低温处理,因低温刺激会引起种子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促进种子后熟。
在自然条件下,低温和短日照是相伴随出现的,多数植物冬季休眠的诱导因子是短日照,而植物体整个休眠期是在冬季低温下度过的,因此,低温与休眠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许多事实证明,休眠期内低温程度对休眠的加深或延长有决定性的作用。
植物通过休眠对低温有有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随植物原产地冬季低温条件的不同而异。
长期适应北方寒冷地区的植物,其休眠期需要低温时数较多;而南方生长的植物,休眠期需要的低温时数偏少。
植物生理功能直接受温度影响,这就会对植物的有效成分的积累和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有利于糖及淀粉的合成,高温则有利于生物碱和蛋白质含氮物质形成。
例如,部分植物体内含的生物碱和年平均温度高低是呈正比的相关性,即南方的植物所含的生物碱就比较多,如果把它们搁在北方,其所含的生物碱量就会降低。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重点:论述题(1)-(4)
专升本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重点-论述题(1)
1、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
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1)整体观和综合观。
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
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
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实例1:地中海果蝇发育历程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与发育 速度的关系
温度与发育 历程的关系
T=C+K/N=C+KV
2013-7-29 27
实例2:江苏省南京地区小地老虎幼虫的发育温 度和发育历期资料
观测年次 1 2 3 发育历期N(d) 41 40 38 发育平均温度 T(℃) 17.39 17.32 17.6 发育速率V=1/N 0.02439 0.02500 0.02632
A
光 合 作 用 率
B
光 合 作 用 率
A
B
a
A 光合作用
CP
sp 光强度
b
CP CP 光补偿点
光强度
净生产力
B 呼吸作用
sp 光饱和点
a 阳地植物
2013-7-29
b 阴地植物
8
光照强度与动物的行为
昼行性(广光性)动物:在白天强光下活动, 如灵长类、有蹄类、松鼠、旱獭、晰蜴、蝶类、 蝇类等; 夜行性(狭光性)动物:在夜晚或弱光下活动, 如夜猴、蝙蝠、家鼠、夜鹰、壁虎、蛾类等。 光照强度决定动物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光强 上升到一定程度(昼行性动物)和下降到一定 程度(夜行性动物),才开始一天的活动。如 夜行性的美洲飞鼠。
2013-7-29 7
植物的光补偿点示意图(仿Emberlin,1983)
光补偿点 (compensation point)光饱和点(saturate point):光合作 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达到 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 饱和点。
有效积温法则及其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Reaumur,法国,1735)
温度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温度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温度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非
常显著。
以下是具体的作用:
1. 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和数量。
不同生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生物数量最多,而高温或低温区域的生物数量都要
少于中温区域。
2. 影响生物体代谢和功能。
温度越高,生物代谢越快,能量消耗也会
相应增加,反之越低,则生物的代谢和能量消耗减缓。
3. 控制生物种群数量。
高温时,生物的繁殖速度会变慢,种群数量也
会减少。
而低温则会让生物的繁殖速度变快,种群数量也会增加。
4. 影响生物行为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适宜的温度会使生物生长健康,行为正常,而极端高温或低温会影响它们的生存能力和交流行为,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5. 影响生物生理特征和适应性进化。
长期生活在特定温度环境下的生物,会逐渐形成适应该环境的适应性特征,而这些特征也会影响它们
的基因和后代,进化和适应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
总之,温度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对生物的生
态作用非常显著,需要我们掌握这些知识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
(6)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倚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即是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对该生物起限制性作用。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
Shelford 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关于耐性定律的补充说明:I ) 生物可能对某一因子耐受范围很宽,而对另一生态因子又很窄。
II)对很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广,分布一般很广。
III)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对其它因子的适应性可能随之下降。
IV)在自然界生物并不在某一特定生态因子最适合的地方生活,而往往在很不适合的地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有其它的生态因子起决定作用V)繁殖期往往是临界期。
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耐性限度的驯化:内稳态机制外另一种调整生物耐性限度的方法。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思考题:⏹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生物如何适应多变的生态环境?⏹简述生物内稳态及驯化的生态机制。
⏹在自然界特定生境条件下生存的生物,其生存环境是否为该物种的最适生境?⏹如何理解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举例说明。
3温度的生态作用
2. 近极水体: (1)温度:长期有冰雪覆盖,温度低,表层水温不超过10℃,
年变化及温幅小。 (2)生物区系:生物种类贫乏,鱼类主要为鲑科鱼类,特别是 白鲑鱼,鲤科鱼类少,无鲶科。浮游植物占优势,蓝藻少见,绿 藻;鞭毛藻类少,鼓藻,平板藻直链藻锥囊藻丰富。对低温的抵 抗力强。 (3)物种贫乏的原因:严寒使生物有冻死的威胁,决定于过去 的地质情况,从冰封层解脱时间短,生物发展时间不长。 3. 温带水体: (1)温度:温度变化显著。无冰期在5个月以上。 (2)生物区系(北温带):生物种类有季节分化。特点为含第三纪 喜温性生物的残遗种类。即分布范围小,且不连续分布,如泥鳅 (中欧、 苏远东。我国),此外如螃鱼皮 、栉虾、螯虾等。 (3)生物区系特点的原因:受冰川期的影响。第三纪气候稳定 而温和,喜温生物生存,第四纪气候巨变,形成冰川,在冰川未 及地区则保留第三纪生物。 4. 温泉:在火山区域很常见,水温差别大,30℃~100℃,28~ 35℃时生物区系同温带水体。温度上限是89~93℃如蓝藻、细菌。
高温致死的原因:
(1)高温破坏酶系统:温度上升45~55℃之间,就
将引起蛋白质变性或变质,破坏酶的活性,往往使水 生生物处于热僵硬或热昏迷以至死亡。 (2)高温损害呼吸系统:很多水生生物30℃左右就会 死亡,其原因是温度升高加快生物过程的不合谐,即 温度升高代谢快需要氧量大。呼吸加快而溶氧供应不 足,如草鱼30℃时心率35次/min,呼吸率57.5次/min; 33℃时心率40min,呼吸率为150次/min,且表现不规则, 呼吸率降低,热僵硬乃至死亡。 (3)高温破坏血液系统:如鱼类受热冲击后,充血、 凝血及红血球分解等。 (4)高温破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麻痹,另外,代 谢产物积累,代谢失调,产生代谢产物中毒等。
《温度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清单
《温度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清单一、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从种子的萌发到植株的成熟,温度都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在种子萌发阶段,适宜的温度是促使种子打破休眠状态、开始生长的重要条件。
不同植物的种子具有不同的最适萌发温度。
例如,某些温带植物的种子需要经过低温处理,即春化作用,才能顺利萌发。
对于幼苗的生长,温度同样至关重要。
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冻伤;而过高的温度则可能使幼苗失水过多,代谢紊乱。
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温度影响着细胞的分裂和伸长。
适宜的温度范围能够促进细胞的快速分裂和伸长,从而使植物的茎、叶等器官迅速生长。
当植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温度对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些植物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完成花芽分化,进而开花结果。
二、温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关键过程,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为复杂。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的相关酶活性增强,光合作用速率提高。
但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甚至导致光合作用的关键细胞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此外,温度还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高温时,气孔开度减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供应,进而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三、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也很明显。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会使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增强,呼吸速率加快,从而产生更多的能量供应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
然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四、温度与植物的物质运输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也受到温度的调节。
温度影响水分子的扩散速率和蒸腾作用的强度,从而影响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对于营养物质的运输,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韧皮部中筛管的运输功能,使有机物质能够顺利地从源器官(如叶片)运输到库器官(如果实、根系等)。
1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1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2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
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3\什么是生态型?根据其形成的主导因子不同可分哪几种类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
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
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4什么是光周期现象?试举例说明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
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
5逻辑斯蒂曲线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代表什么生态意义?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
生态学:能量环境——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能量环境地球上温度分布一、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和变化二、土壤温度的变化三、水体温度的变化生物对温度的适应常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外温动物和内温动物。
在一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热中性区),内温动物消耗的能量是在基础代谢率的水平上。
当环境温度离这个区越来越远时,内温动物维持恒定的体温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多。
一、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一)温度对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1.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2.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形成年轮;3.外温影响动物的生长规模。
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二)温度对生物的发育有重要影响1.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华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此称为春化作用。
2.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3)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历程;4)制定农业气候区域,合理安排作物;5)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三)温度对生物分布有影响1.高温限制生物的分布:原因:主要是破坏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光合呼吸平衡。
2.低温限制生物的分布: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
原因: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决定其水平分布北界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就是低温。
其次是植物因得不到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能完成发育阶段。
3.温度对恒温动物分布的直接限制相对较小。
(四)温度对生物行为有影响1.变温动物的行为直接与温度相关联变温动物日出时的取暖行为;变温动物繁殖行为直接与温度相关。
2.某些恒温动物的行为直接与温度相关联1)鸟兽随环境温度变化具迁飞或迁徙行为;2)沙漠动物白天昼伏或穴居躲避高温,晚上出来活动觅食的行为;3)环境温度对恒温动物的繁殖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温度对生物生理结构与反应有影响1.低温的生态作用2.高温的生态作用驯化和气候驯化:生物体经过锻炼后,使自身变化去适应于环境变化就,以争取生存的生态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1. 佛列耳等按温度情况怎样进行湖泊分类? 我 国湖库多属于那几类? 试举例说明? 2. 根据对温度的要求,水生生物怎样划分? 3. 何谓极限温度? 其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水生 生物对极限温度有那些适应? 4. 与陆生生物相比较,温度与水生生物地理分 布的关系有何特点?为什么? 5. 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6. 周期性变温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点
要了解温度的作用,首先应该了解温度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两者都是表示 热能大小的物理量,但其含义是不同的。温度用摄氏度(℃)表示,热量用 卡(使一克水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能量,Cal)表示,例如当冰完全溶解之 前,温度并没改变,然而,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热量的增减过程。 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水温 的分布也自北向南增高,同时也有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水中热的损耗也在水 面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水体热的回辐射和水的蒸发。 由于水的导热性很小,热量向水体深处传播主要通过因密度不同而产生的对 流和风的机械作用。 风的混合所能达到的深度按风力大小,水体的形态和面积以及上下层温度而 不同。风力越强,水面越开阔,风的垂直混合越深入,可以使整个水层产生 从水面到水底的全面混合,并使水温趋于一致——全同温。反之,如果水很 深,水面又挡风,则混合只限于在上层进行,这样会出现正分层:湖泊和水 库可分为三层: 湖上层:水温较高且垂直变化较小; 温跃层:为水温垂直变化十分剧烈的中间层。 湖下层:水温较低且较小变化。 北部地区水体冬季带都有冰封期。我国北纬28°以北地区的湖泊,每年10月 中旬至12月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冰冻。水面结冰以后,上层水较冷较轻,底层 4℃水较暖较重,因而出现逆分层现象。
4. 周期变形的生物学意义:
(1)浮力学说:夏季水温升高降低了水的粘 度,因而也降低了浮力,浮游生物的角刺和突 起的变化是增加体阻由此增大浮力的一种适应。 (2)有人认为,周期变形是动物防御敌害的 2 一种适应。如萼花臂尾轮虫的后棘刺能防御晶 囊轮虫的吞食,又如蚤属的头盔主要主要也是 一种防御适应。
水生生物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
一、环境温度的作用及其特点
温度是水环境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在生物的生命活动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 、 发育、形态、行为、数量和分布。温度在不同的地理 位置,不同纬度,动物栖息场所的不同深度和高度以 及同一水体不同季节或一天的不同时间都有所差异。 也就是说,温度是变化的。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主要表 现为: (1)直接作用:温度直接影响有机体的代谢强度,特别 是水生动物多为变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温 度升高,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耗氧率增大,生长繁殖, 运动速度和行为反应变快和活跃。 (2)间接作用:温度影响着食物的丰度和水中的理化状 态,间接支配着生物的生活与生存。
2.佛列耳湖泊分类(三类九型)
(1)热带湖:表面温度全年在4℃以上。Ⅰ、底层水温常年保持在4℃上 下;Ⅱ、底层水温4℃上下,冬季有一次垂直混合;Ⅲ、底层水温与表层 相似,常年进行着水层的垂直混合。 (2)温带湖:表面水温在4℃上下变化着。Ⅰ、底层水温常年保持4℃; Ⅱ、底层水温4℃上下,春秋各有一次垂直混合;Ⅲ、底层水温与表层水 温相近,除结冰期外经常进行垂直混合。 (3)极地湖:表面水温全年不超过4℃。Ⅰ、底层水温常年保持4℃;Ⅱ、 底层水温4℃上下,夏季有一次垂直混合。Ⅲ、底层水温与表层水温相近, 除结冰期外经常进行混合。 上述湖泊分型与深度有关,Ⅰ、Ⅱ是水较深的湖,Ⅲ型是浅湖。我国大 多数大型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等均属温带的第三型 湖。镜泊湖、 青海湖以及北方的一些深水水库属第二型,春秋两季上下 水温相似,夏冬分层。吉林山区的小而深的火山口湖属第一型,如金川 大龙湾。 流水水体的温度特点是:1、垂直差异小,2、 水平差异明显,3、 水温 和气温接近。 总之,水温的变化较缓。海洋2.5~30℃。淡水湖泊在0~30℃. 但超盐 水体(-7.5℃)和温泉例外(7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