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西瓜_甜瓜发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合集下载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melon,简称BFB)是一种国际性的检疫性病害,主要为害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葫芦科作物,此外,该病原菌还可侵染番茄、胡椒和茄子等作物。

近年来,随着瓜类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发病日趋严重,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哥斯达黎加、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均大面积暴发,给这些地区的瓜类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主要为害瓜类作物的幼苗和果实,高温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病较重,一般田块发病率在45%~75%,严重时高达100%,该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了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

细菌性果斑病于1965年首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西瓜上发现。

随后迅速扩展,2000年,细菌性果斑病在美国东南部西瓜主产区严重发生,引起西瓜果实腐烂,甚至绝产,给当地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我国自1986年开始,陕西、河北、山西、海南、吉林、新疆、内蒙古、福建、台湾等地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

2000年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厚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大规模发生,平均减产46%,商品瓜率仅有1/3;2002年冬季海南省西瓜育苗场中由BFB造成的毁苗率也高达30%~80%,给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暴发性强等特点,使得该病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瓜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因此,掌握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病症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为害叶片、茎及果实。

1.1 幼苗症状瓜类幼苗感病,子叶的叶尖和叶缘先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彩色图版1),并逐渐向子叶基部扩展形成条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彩色图版2)。

随后感染真叶,真叶受害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扩大时受叶脉的限制呈多角形、条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彩色图版3),后期转为褐色,下陷干枯,形成不明显的褐色小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通常沿叶脉发展,对植株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却是果实感病的重要病菌来源。

瓜类果斑病症状识别与防控技术

瓜类果斑病症状识别与防控技术

农业技术2019年1月·下N26瓜类果斑病症状识别与防控技术刘春生(山东省单县谢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330)瓜类果斑病是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引起的危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被列入我国对内和对外的植物检疫性病害。

1 危害损失该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一旦传入新的国家和地区,将极难根除。

1989年美国2个州发生瓜类果斑病,不断扩展蔓延至15个州,数千公顷西瓜受到影响,80%西瓜不能上市销售。

1994西瓜果斑病大发生时,美国的许多种子公司都暂停了种子的销售,直到1994年底才有两、三家种子公司继续种子的销售。

目前美国大多数种子公司都在最适病害症状形成的条件下进行万粒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不能保证没有西瓜果斑病的侵染。

该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己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对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

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个别省、市有发生。

2 症状识别瓜类果斑病在甜瓜上侵染危害子叶、真叶和果实,引起叶枯和瓜腐,茎、叶柄、根很少受害。

子叶发病时,病斑暗褐色,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的坏死斑;真叶上的症状类似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常呈圆形或多角形,暗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扩展;田间湿度大时,病斑叶背可以出乳白色菌脓,叶脉上可见水渍状斑点。

果实上,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水渍状墨绿色的小斑点,逐渐变褐,稍凹陷;发病初期病变只局限在果皮,果肉组织仍然正常;有的具水渍状病斑,斑点通常不扩大;有的品种受害后果肉组织水渍状、褐腐或木栓化;有的品种病斑仅局限于表皮,中后期条件适宜时,病菌常随腐生菌蔓延到果肉,使果肉腐烂;病斑老化后表皮龟裂,常溢出黏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脓。

在西瓜上可危害叶、茎及果实,主要为害果实。

子叶受害时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逐渐向子叶基部扩展形成条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

真叶受害初期出现水浸状的小斑点,扩大时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后期转为褐色,下陷干枯,形成不明显的褐色小斑,周围有黄色晕圈。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科学防控技术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科学防控技术

43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科学防控技术一、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危害症状 苗期发病:西瓜噬酸菌可在甜瓜整个生育期内进行侵染。

种子带菌可引起幼苗发病,在子叶上形成水渍状病斑,随后扩延至子叶基部,呈现条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病斑,严重时会沿主脉发展成黑褐色坏死病斑。

随浇水及农事操作在苗床进行传播扩散,严重发生可导致育苗失败。

成株期发病:带菌苗移栽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成熟植株。

叶片上病斑呈圆形至多角形,边缘初呈V 字形水渍状,后中间变薄,病斑干枯。

病斑背面溢有白色菌脓,干后呈一薄层,且发亮。

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颜色变深,多呈褐色至黑褐色。

植株茎部受害,常在茎部形成凹陷斑,并形成菌脓,导致瓜蔓腐烂。

空气干燥时形成白色粉末状物附着在茎杆受害部位,瓜农称之为“水烂蔓”。

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全田发病,似火烧状。

病斑上溢出的菌脓借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形成多次侵染。

果实发病: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可通过果皮皮孔侵染不到3周的幼果。

果实染病,先在果实朝上的表皮上现水渍状小斑点,渐变褐,稍凹陷,后期多龟裂,变褐色。

初发病时仅局限在果皮上,进入发病中期后,病菌可单独或随同腐生菌向果肉扩展,使果肉变成水渍状腐烂。

受害严重地块,可导致绝收。

/经作/ 甜瓜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瓜果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甜瓜已成为很多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但甜瓜生产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严重威胁,尤其是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给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限制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是由西瓜噬酸菌引起的毁灭性种传性细菌性病害,因其具有破坏力强、为害范围广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已在不少地区发生,每年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提醒广大种植户注意及早识别与防治。

口/赵廷昌 杨玉文 关巍 白庆荣二、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 该病害的病原为西瓜噬酸菌,菌体短杆状,革兰阴性菌。

该菌除侵染甜瓜外,还侵染西葫芦、南瓜、西瓜、黄瓜等葫芦科作物。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绿色防控技术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绿色防控技术

编辑:徐建堂450083127@ 蔬菜园地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病害,主要危害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近年来随着瓜类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细菌性果斑病发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瓜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一、危害程度及发病症状1.危害程度。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主要危害瓜类作物的幼苗和果实,高温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病较重,一般田块发病45%~75%,严重高达100%。

2.幼苗发病症状。

瓜类幼苗感病,子叶的叶尖和叶缘先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并逐渐向子叶基部扩展形成条形或不规则暗绿色水浸状病斑。

真叶受害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条斑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后期转为褐色,形成不明显的褐色小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通常沿叶脉发展。

发病严重时,整株幼苗坏死。

3.成株期发病症状。

植株生长中期,叶片病斑多为褐色至深褐色,圆形至多角形,周围有黄色晕圈,沿叶脉分布,后期病斑中间变薄,病斑干枯,严重时多个病斑连在一起。

有时病原菌自叶片边缘侵入,可形成“V”字形病斑,通常不导致落叶。

4.果实发病症状。

首先在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初期较小,随后迅速扩展,形成边缘不规则的深绿色水浸状病斑,这些坏死病斑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刘国琴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绿色防控技术34第6月上半月刊35在很短时间内便可扩展并覆盖整个果实表面,初期这些坏死病斑不延伸至果肉中,后期受损,中心部变成褐色并开裂,果实上常见到白色细菌分泌物或渗出物并伴随其他杂菌侵染,最终整个果实腐烂,严重影响果实产量。

二、发病原因1.病原菌。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革兰阴性菌,菌体短杆状。

2.种子带菌时间长。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种传病害,病原菌在种子中存活时间长,抗逆能力强,一般带菌种子储存38年左右(西瓜种子34年,甜瓜种子40年)病菌依然具有侵染能力。

3.侵染传播能力强。

一般种子带菌率为0.01%,即可引起病害发生和流行。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新进展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新进展

中国瓜菜2017,30(11):1-5收稿日期:2017-09-07;修回日期:2017-10-19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162023);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CARS-25);农业部财政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作者简介:蔡馥宇,女,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分子植物病理学。

E-mail :caifuyu96@ 并列第一作者:关巍,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细菌性病害研究。

E-mail :wyngwan@通信作者:赵廷昌,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瓜菜细菌病害防控研究。

E-mail :zhaotgcg@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危害西瓜、甜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的一种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

其病原菌是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 ),是一种活体营养型细菌,属于革兰氏染色阴性菌。

该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年来传入中国。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破坏性,对西瓜、甜瓜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影响瓜农经济收益,是危害我国西瓜、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

2007年,西瓜噬酸菌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有害性生物名录》中。

由于西瓜噬酸菌种内的多样性及与寄主之间关系复杂,使得对该病害的防控十分困难,目前仍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手段。

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病害检测和防治、传播方式以及致病机制等方面。

笔者从西瓜噬酸菌检测鉴定、致病机制、防治管理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及防治方法予以概述,以期为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1传播发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为种传病害,其病原菌可以附着在种子表面,种子发芽后可感染子叶和真叶。

带菌种子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来源,感病果实分泌的菌脓可造成二次侵染。

Chalupowicz 等[1]通过使用扫描电镜、荧光标记等技术证实,在西瓜育苗棚中子叶为主要的二级侵染源。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传播方式,Choi 等[2]通过研究发现,二斑叶螨(two-spotted spider mite ,TSSM )可以作为西瓜噬酸菌的传播媒介,通过转座子构建绿色荧光标记的西瓜噬酸菌突变体菌株,发现TSSM 可以将西瓜噬酸菌从感病西瓜植株传播至健康植株上;B.Dutta 等[3]研究表明,西瓜噬酸菌从植株柱头侵入可以比从果皮侵入更快地在西瓜胚珠定殖,在这个过程中,花粉管起到了重要作用。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病虫 防治
舀, 匕 园艺
2 0 l 7 . O 7
甜瓜细菌性 叶斑 病发 生原 因及综合 防治
史 亮 王 萍
细菌 性 叶斑 病是 甜瓜 主 要病 害 之一 ,在 甜 气孔 、 水 孔等 处侵 入植 株 内。 瓜各 生育 期 均可 发生 。 近年 , 在 关 中设 施早 熟栽 3 综 合防治
Hale Waihona Puke 培 中危 害 日趋 严 重 ,一 般 田块发 病 株 率 1 0 %一 3 . 1 科 学 管理 甜 瓜 的 栽 培 管 理 主要 是 温 湿 3 0 % ,重 者达 到 6 0 %以上 ,常导 致植 株 早 衰死 度 方 面 , 早 春 昼夜 温差 大 , 植 株 易结 露 , 应 适 当
菌 繁殖 侵 染 。 用2  ̄ 3次 。 1 . 2 土壤 种 子 带 菌 附着 在 种 子上 的病 原 菌 , 3 . 4 农业防治 结 合 土 壤深 翻 , 加 大农 家 肥用
在种 子发 芽 时会侵 入 茎 、 叶发病 。 存 留在残 株 上 量 , 以熟 化 土壤 , 培肥地力 , 增 加 土 壤 缓 冲性 能
蔓 染病 , 病斑 呈 油浸 状 深绿 色 , 严 重时 龟 裂或 形 种 。 用 无病 营养 土或 基质 育苗 。 定植 前 棚室 用氯
成 溃疡 , 溢 出菌 液 。
2 发 病 原 因
化 苦 熏蒸 剂进 行 消毒 处理 。对前 茬 是瓜 类作 物
的大 棚 , 拉 秧后 要彻 底清 除 病残 落 叶 。 禁止 带菌
该病对甜瓜叶、 茎、 瓜 均 可造 成 危 害 , 以 叶 水 , 防 止大水 漫 灌或 浇灌 次数 过 多 。 注 意在 晴好 片 受害 为重 。子叶受 害 ,呈水 浸状 近 圆形 凹陷 天 气或 植株 表 面无 结 露 时 ,进行 整 枝 打又 等农 斑, 后变 成黄 褐 色 。 真 叶受 害 , 初呈 油 浸状 , 逐 渐 事 操作 , 并要 及 时 防治 田 间害虫 。 变 成淡 褐色 多 角形 至近 圆形斑 ,边缘 常有 一 锈 3 . 2 消毒 灭 菌 选用 无 病 田采 收 的种 子 , 播 前 黄 色 油 浸状 环 , 最 后呈 半 透 明 状 , 干燥时破裂 。 用5 O ~ 5 2℃温 水浸 种 3 O分钟 后催 芽 播种 , 或 选 空 气潮 湿 时 , 病 斑溢 出浅 黄褐 色 菌脓 。 果 实和 茎 用 种 子 重 量 0 . 3 %的 4 7 % ̄ J I 瑞 农 可 湿 性 粉 剂 拌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治技术细菌性果斑病是当前西瓜*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西瓜嗜酸病原菌,在我国西瓜生产及制种地均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造成大田西瓜减产甚至绝收,给西瓜生产及制种带来巨大损失。

西瓜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治技术具体介绍如下:1、种子消毒处理防控果斑病种子处理是关键。

直播的西瓜种子或用于培育嫁接苗的砧木和接穗的种子都要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具体方法是用质量好的72%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1号杀菌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200倍液浸种1小时,或1%盐酸浸种5分钟或以1%次氯酸钙浸种15分钟后,紧接着用清水浸泡5~6次,每次30分钟,再催芽播种。

药剂浓度和浸种时间一定要把握好,并应该对没有处理过的种子进行少量处理试验,以免大量处理种子时出现药害。

2、幼苗期防治主要应用抗生素和铜制剂。

在出苗后,可用2%春雷霉素500倍液+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进行预防保护,每隔7~15天喷雾1次。

幼苗发病初期,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消菌灵)800倍液,或200mg/kg的新植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1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也可使用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可杀得)8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粉剂1,000倍液,或47%春王铜可湿性粉剂(加瑞农)800倍液喷雾。

喷药时应做到均匀、周到、细致。

每隔7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4次。

3、成株期处理发病初期可使用幼苗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控,但要注意西瓜、甜瓜幼果对铜制剂(如可杀得、加瑞农)敏感,应注意控制使用浓度。

4、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应用地膜覆盖和滴灌设施,降低田间湿度和避免灌水传染;适时进行整枝、打杈,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合理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植株生长势,增强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禁止将发病田中用过的工具拿到无病田中使用。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

瓜类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又称细菌性果腐病,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1-3]。

果斑病具有发病迅速、爆发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感染会给瓜类产量带来巨大的损失,高温多雨潮湿年份发病较重,一般田块发病率45%~75%,严重时高达100%,该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了瓜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瓜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4-5]。

2000年瓜类果斑病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有害性生物名录》中,西瓜、甜瓜、以及其种子均列为应检疫植物[6]。

本文就瓜类果斑病的发病症状与分布、病原与寄主、传播途径发生规律、致病性与遗传多样性及防法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1发病症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可侵染瓜类作物的叶、茎和果实,其中以侵染果实造成的损失最大。

病原菌感染西瓜子叶,造成水渍状小斑点,常伴有黄色晕圈,逐渐扩展成为条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坏死斑。

真叶感染,形成不明显的褐色小斑,周围有黄色晕圈。

瓜苗染病沿中脉出现不规则褐色病变,有的扩展到时叶缘,从背面看呈水渍状,严重时出现受叶脉限制的水浸状病斑。

病斑沿叶脉蔓延,植株生长中期叶片上病斑很少,通常不明显,略呈多角形,在高湿环境下病斑处分泌菌脓,是感染果实的重要病菌来源。

果实染病,初期在果实上部表面出现数个几毫米大小灰绿色至暗绿色水渍斑点,后迅速扩展成大型不规则的水浸状斑,病斑老化后表皮龟裂,内部组织具浓烈臭味[7-10]。

2病害发生与分布该病最早于1969年由Crall 和Schenck 年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

该病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爆发而受到广泛关注,自此,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传播[11]。

自报道以来已在美国、澳大利亚、马利亚纳群岛、印度尼西亚、巴西、土耳其、日本、泰国、以色列、伊朗、匈牙利、希腊等国发生[6,16]。

1987年我国学者李明远首先报道了该病在我国北京地区发生[17]。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蔡甸区是武汉市厚皮甜瓜的主要产区,以早春大棚保护地种植为主,秋季大棚也有少量种植,主要种植厚皮甜瓜品种伊丽莎白、银蜜、久脆美、四季银红,厚薄皮甜瓜极品黄玉等。

伊丽莎白、极品黄玉均为嫁接苗,由专业化育苗工厂生产,而银蜜、久脆美、四季银红等为农户自己培育的自根苗。

近几年来随着银蜜、久脆美、四季银红等白皮脆肉型品种在市场热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越来越严重,2011年偏重发生,2012-2013年连续2年大发生,部分田块损失严重,少数田块甚至绝收,给农户带来毁灭性的损失。

1 为害症状特点及识别细菌性角斑病为甜瓜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甜瓜角斑病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Dye & Wilkie]。

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病菌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寄主的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

病菌可在种子内存活1~2年,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4~6个月。

在甜瓜上主要为害叶片、茎蔓,也能为害卷须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为害。

幼苗染病,在子叶上产生水渍状圆形或近圆形凹陷斑点,后期变淡褐色,逐渐干枯。

真叶染病初生多个针头大小的水渍状凹陷小斑点,病斑多沿叶脉发展,后逐渐扩大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伴有黄色晕圈,受叶脉限制,病斑形状不规则,病部变薄,易脆裂穿孔。

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或淡黄色菌脓溢出,干燥后在病部形成灰白痕。

严重田块远看叶片上像一片鸟粪,农民戏称为“鸟粪病”。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在田间容易与霜霉病混淆,区分两病是防治的关键。

将病斑对光透视,霜霉病无透光感,角斑病有透光感;湿度大时,霜霉病叶背病斑处有灰黑色霉状物,而角斑病则有白色菌脓溢出;霜霉病病叶一般不穿孔,而角斑病病叶易穿孔。

打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症状 侵染循环及农业和化学防治

打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症状 侵染循环及农业和化学防治

打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症状侵染循环及农业和化学防治打瓜是西瓜的一种品种,细菌性果斑病是打瓜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瓜农们的种植效益。

因此,农户们必须采取措施防治该病的发生。

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打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症状、侵染循环及农业和化学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症状病原为微单胞菌,苗期和成株均可发病。

瓜苗染病沿中脉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

种子带菌的瓜苗在发病后7d~20d即死亡。

瓜果染病,初在果实上部表面灰绿色呈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不规则水浸状斑,果实腐烂。

2、侵染循环病菌可附着在打瓜种子表面,也可能侵入种子内部组织,带菌的种子成为本病主要的初次感染源。

病菌于低温下在种子上可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种子发芽后病菌可以感染幼苗的子叶和真叶,子叶背面即呈现黑色水渍状病斑,病斑很快坏死。

幼苗感病后借雨水或喷灌而传播感染,病菌可由果实上的伤口或气孔感染果实。

幼果受感染后病斑不明显,但到果实成熟前病斑迅速扩大。

病菌也可直接感染中、后期果实,在28℃~32℃的适温条件下,3d~5d就可以形成明显的斑块。

病斑有时龟裂,并分泌出淡褐色的菌脓,成为该病的二次感染源。

病果如果继续留在田间,最终腐烂而释放出带菌种子。

带病菌的种子散落田间后,长出的瓜株、残留在田间的染病瓜皮,以及田间可能带菌的葫芦科杂草,都是感染下茬打瓜的重要菌源。

3、农业防治加强检疫,不用病区种子,发现病种应在当地销毁,严禁外销。

4、化学防治4.1种子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200倍液浸种,搅拌均匀后摊开阴干播种或者选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min后,用清水冲净浸泡6h~8h,再催芽播种。

或者选用50%温水浸种20min,再催芽播种。

4.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6000倍液,或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霉抗)1500倍液~2000倍液,加国兴植物营养素(快长)叶面肥100ml/667m2混合后均匀喷雾,隔7d~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山东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山东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f r o m i n o c u l a t e d wa t e me r l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my c e l i a l mo r p h o l o g y ,s t a i n i n g r e a c t i o n,c u l t u r l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 1 . 山东 省农 业科 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山东省植物病毒重点实验室 , 山东 济南 2 . 山东农业大学植 物病 理学系 , 山东 泰安 2 7 1 0 1 8 ) 摘 要: 近年来 , 在 山东省 临沭县 、 昌乐县 、 章丘县等地西瓜 育苗基 地的西瓜苗 上发现 了一种新病 害— — 2 5 0 1 0 0;
b l o t c h( B F B)i n s o m e p l a n t i n g a r e a s o f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i n c l u d i n g L i n s h u , C h a n g l e a n d Z h a n g q i u .F i f t e e n 6 ( 3 ) : 8 3~ 8 5
S h a n d o n g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山东 省西瓜细菌性 果斑病 的病原菌鉴定
张悦丽 , 齐军 山 , 张 博 , 李 林 , 徐作 瑛 , 郑继 法 , 李长松h
Pa t h o g e n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o f W a t e r me l o n Ba c t e r i a l Fr u i t Bl o t c h i n S h a n d o n g Pr o v i n c e

山东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山东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山东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作者:张博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在山东省临沭县、昌乐县、章丘县等地西瓜育苗基地的西瓜苗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从病果和病叶片上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选取8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8个菌株均能侵染西瓜,发病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从接种发病的病果上可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细菌。

对该8个菌株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等项目进行观察测定,确认供试菌株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Willems et al.,1992)。

关键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中图分类号:S432.4+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3-0083-0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atermelon had been attacked by a new bacterial disease called bacterial fruit blotch (BFB) in some planting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including Linshu,Changle and Zhangqiu. Fifteen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fruits and leaves of watermelon. The inocul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with 8 strains, which produced the same symptoms as naturally infected plants. And the sam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inoculated watermelon. Based on the mycelial morphology, staining reactio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seri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pathogens were identified as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Willems et al.,1992.Key wordsWatermelon; Bacterial fruit blotch; Pathogen identification自2009年始,山东省临沭县、昌乐县、章丘市等西瓜育苗基地西瓜普遍发生一种细菌性病害,发病程度轻重不等,如临沭县西瓜育苗基地所育26万株西瓜苗全部封埋销毁,造成极大损失。

如何防治甜瓜的果斑病

如何防治甜瓜的果斑病

如何防治甜瓜的果斑病甜瓜果肉绿、白、赤红或橙黄色,肉质脆或绵软,味香而甜。

今天店铺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甜瓜果斑病的防治方法。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细菌在种子、土表越冬,可通过风雨、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和气孔侵染。

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从子叶侵入,引起幼苗发病。

同时,病原细菌还会侵染西葫芦、南瓜、西瓜、黄瓜等作物。

棚内高温、高湿易发病。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的病原细菌侵染果实时,在甜瓜坐果后1-3周的幼果期通过果皮上的皮孔侵入。

一旦幼瓜开始转色、果皮表面形成蜡粉,则大多数皮孔封闭,能有效阻止细菌继续侵入。

所以,果实表现发病症状时已转色、近成熟,而病原菌却早已在幼瓜期侵入。

因此,如果要等到甜瓜表现发病症状时再施药防治,就太晚了。

针对此,建议菜农采取如下措施提前预防:甜瓜果斑病的防治:做好土壤消毒建议轮作。

定植前将棚内杂草清除,深翻地。

定植时先对棚内进行消毒,移栽时用DT600倍液进行浇穴或灌根。

建议起垄栽培、合理浇水,防止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缩短植株表面结露时间,在露水干后进行农事操作,及时防治棚室害虫。

及时将病株带出棚外。

子叶上病害多,应及时处理。

可在甜瓜两叶一心时,选择晴好天气下用消毒后的剪刀将子叶剪去。

注意不能用手撕摘,并将子叶带出棚外。

甜瓜果斑病的防治:种子消毒可用50℃温水浸种3小时,捞出晾干后催芽,或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清水冲洗。

注意掌握药剂浓度和浸种时间,避免影响种子发芽率。

另外,小育苗厂可能操作不规范,幼苗也可能带毒,建议菜农从正规育苗厂育苗。

甜瓜果斑病的防治:塑料袋套袋处理待甜瓜长到鹅蛋大时套装下端开口的塑料袋,4-6天后及时摘除。

此时甜瓜表皮逐渐老化并形成蜡层,足可抵御病菌侵袭。

甜瓜果斑病的防治:药剂防治甜瓜开花时,每10-15天喷洒一次百菌清或阿米西达混加中生菌素或宁南霉素,预防各种病害,尤其细菌性病害发生。

或喷用2000倍的链霉素预防,或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7.12%铜高尚1000倍液,或30%王铜1000倍液喷洒,或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1000倍液,隔10天一次。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西瓜细菌果斑病又称细菌斑点病、西瓜水浸病、果实腐斑病等。

是近年由国外传入的毁灭性病害。

苗期和成株均可发病,主要在西瓜成熟前10 d和成熟时发病较重。

瓜苗苗期染病,主要感染西瓜子叶,形成水渍状病斑,沿中脉出现不规则褐色病变,有的扩展到叶缘;西瓜果实染病,初在果实上部表面出现数个几毫米大小灰绿色至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迅速扩展成大型不规则的水浸状斑,变褐或龟裂,致果实腐烂,分泌出一种粘质琥珀色物质,严重的细菌透过瓜皮进入果内,果肉变成水渍状,染病西瓜失去商品价值。

该病多始于成瓜向阳面,与地面接触处未见发病,瓜蔓不萎蔫,病瓜周围病叶上现褐色小斑,病斑通常在叶脉边缘,有时被一个黄色组织带包围,病斑周围呈水渍状是该病区别于其他细菌病害的重要特征。

4果斑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4.1严把种源关种子、种苗购买上一定要从无疫病区,购买经过严格检疫的西瓜种子以及其他葫芦科作物的种子。

4.2做好播种前的种子消毒处理西瓜种子是传播西瓜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种子的播前处理是预防种子传病的可行措施,要切实做好西瓜种子的播前消毒处理。

西瓜种子的消毒有多种,物理消毒法有:①强光晒种:播前将种子暴晒,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种子上的病菌;②温水烫种:将种子放入55 ℃的温水中烫15 min,并不断地搅拌,然后令其自然冷却。

化学药剂消毒法:①是磷酸三钠消毒法,用10 %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 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即可;②用多菌灵溶液浸种,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 h,取出用清水洗净,浸种催芽;③用抗菌剂401浸种,用500倍的10 %抗菌剂401溶液浸泡30 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种催芽。

4.3加强田间管理育苗环节发现幼苗染病,立即取出销毁,并将苗床彻底消毒,预防病情蔓延,切不可将病苗移栽大田,以免将病菌带入大田;合理灌溉,尽量采用滴灌或浇墩,预防大水喷灌造成病菌随溅起的水珠传播和果实上积水,减少病菌侵入感染的机会;田间发现病株,应随时清除病苗和病果,以免遗留田间成为二次感染源;另外避免在叶片露水未干的感染田块中劳作,不把在感染田中用过的工具拿到未感染田中使用,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造成感染。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是大棚生产前期及大田生产中、后期常见的细菌病害,也是西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以晚春至早秋的雨季发病较重。

主要为害西瓜、甜瓜、黄瓜、节瓜、西葫芦等。

【症状】该病害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蔓、卷须及果实上。

在苗期子叶上呈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凹陷小斑,后扩大并呈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子叶逐渐干枯。

成叶上病斑初为透明水浸状小点,随着病程的发展受到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黄褐斑,后多个病斑连一起。

潮湿时,叶背病斑处有白色菌脓。

最后病斑成为浅黄色,周围有黄色晕环,干燥时病斑中央变褐色或灰白色,易干枯破裂穿孔。

茎蔓、叶柄、果实受害后,初期为水浸状圆形斑,潮湿时也有溢菌脓,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常形成开裂或溃疡。

细菌性角斑病为害幼瓜细菌性角斑病为害西瓜苗期细菌性角斑病为害瓜【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病原细菌借风雨飞溅、昆虫和农事操作中人为的接触进行传播,从西瓜的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

细菌侵入后,初在寄主细胞间隙中,后侵入到细胞内和维管束中,侵入果实的细菌则沿导管进入种子,造成种子带菌。

温暖高湿条件,即气温21~28℃,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多雾、多露也有利于病害发生;多雨、低洼地及连作地块发病重。

以开花、座瓜期至采收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1. 农业措施。

①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②大棚加强通风,降低棚室湿度。

③生长期间或收获后清除病叶、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④无病瓜采种和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或用55℃温水浸种1-2小时,而后催芽、播种。

2.药剂防治。

①灭虫。

发现黄守瓜等食叶害虫,及时进行防治,切断传播桥梁。

②预防。

发病前可选用33.5%喹啉铜悬浮剂悬浮剂10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叶面喷雾;③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20%噻菌铜600倍液,或20%叶枯唑600倍,或47%春雷.氧氯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每5-7天喷1次,连续喷3~5次。

西瓜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西瓜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西瓜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赵廷昌
【期刊名称】《中国瓜菜》
【年(卷),期】2014(27)2
【摘要】细菌性果斑病(BFB)是当前西瓜和甜瓜上最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citrulli,Ac),在我国西瓜、甜瓜生产及制种地均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给西甜瓜生产及制种带来巨大损失。

【总页数】1页(P69)
【作者】赵廷昌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厚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标准化综合防控技术 [J], 刘宝玉;王玉杰;赵廷昌;刘双平;郑直;王永俊;王真;胡俊
2.西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J], 王怀松; 胡俊; 赵廷昌
3.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科学防控技术 [J], 赵廷昌; 杨玉文; 关巍; 白庆荣
4.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J], 赵延昌
5.“西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J], 槐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田间防治是“下策”,“上策”是什么?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田间防治是“下策”,“上策”是什么?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田间防治是“下策”,“上策”是什么?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一种重要种传细菌性病害,危害西瓜、甜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

该病害传播快、破坏性强,分布广泛,近年来传入中国,对西瓜、甜瓜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严重影响瓜农经济收益。

2007年,西瓜噬酸菌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有害性生物名录》[1]。

由于西瓜噬酸菌种内的多样性及与寄主之间关系复杂,使得对该病害的防控十分困难,目前仍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手段。

一、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病症状细菌性果斑病在寄主植物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可侵染瓜类的叶片、果实和茎[2]。

幼苗发病,先在子叶下半部背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图1A),迅速扩大蔓延致大半个叶片腐烂;嫁接后发病,先在接穗的茎上或子叶上出现针尖大小水渍状斑点,然后迅速扩大,至整个接穗茎腐烂(图1B),严重时砧木茎也可发病;真叶上发病,主要表现为沿叶脉发生不规则斑点(图1C),并带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伴有白色菌脓;果上发病,初期在果实表面出现许多水渍状暗绿色水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扩大为边缘不规则深绿色水渍状大斑,严重时果实龟裂、腐烂(图1D)。

因果实外观差,商品价值下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A、子叶发病症状B、茎部发病症状C、真叶发病症状D、果实发病症状图1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田间发病症状二、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侵染循环种子带菌是该病害主要的初侵染源。

带菌种子经育苗,定植于温暖、湿润环境,有利于西瓜噬酸菌的繁殖和侵染。

病原菌首先侵染子叶,形成中心病株;然后凭借雨水、灌溉水、风及农事操作等途径在田间传播扩散,造成多次再侵染。

病原菌经伤口或气孔侵入果实,幼果表面形成不明显病斑,但病斑会随果实成熟而扩大。

发病果在田间腐烂,发病果实带菌种子脱落到土壤中,导致土壤带菌,这些带菌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35(5):170 171
P lant Pr otection
收稿日期: 2009 07 08
基金项目: 国家西甜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山东省西瓜、甜瓜发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赵廷昌1, 赵洪海2, 王怀松3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2.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青岛 266109;
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 山东省寿光市和昌乐县发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该病种子带菌,病原菌为A cido vor ax citr ulli (Schaad et al.2009),危害葫芦科作物。

应加强检疫和防治工作。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细菌; 果斑病
中图分类号: S 436.5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3969/j.issn.0529 1542.2009.05.41
山东是我国西瓜、甜瓜生产大省,生产面积达到27万hm 2,仅寿光市和昌乐县两个县市的面积就达2万hm 2。

2009年,作者在寿光市(稻田镇西菜园村甜瓜)和昌乐县(昌乐县红河镇郭家埠村,2个大棚西瓜发病,病株率为30%和90%。

)发现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采样分离到了病菌。

病原菌为西瓜燕麦噬酸菌[A cidov or ax citr ulli (Schaad et al.2009)]
[1]。

该病菌可侵染甜瓜、罗马甜瓜、网纹甜
瓜、白兰瓜、黄瓜、南瓜、西瓜等葫芦科作物,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马利亚纳群岛、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家有发生分布。

该病为种子带菌传播,病菌在西瓜种子上可存活19年[2]。

该病菌危害叶片和果实。

甜瓜叶部病斑呈圆形、多角形及叶缘开始的V 字形,水浸状,灰白色,后期中间变薄,可以穿孔或脱落。

叶脉也可被侵染,并沿叶脉蔓延。

病斑背面常有菌溢出,干后变一薄膜,发亮。

甜瓜瓜果上病斑初为水浸状,圆形或卵圆形,稍凹陷,呈绿褐色。

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大斑,颜色变深呈褐色至黑褐色。

严重时内部组织腐烂,轻时只在皮层腐烂。

有时瓜果皮开裂,全瓜很快腐烂。

西瓜叶片上的病斑多角形,水浸状,叶脉也可被侵染。

病斑背面常有菌脓溢出,干后变一薄膜
,发白发亮。

病斑可融合成大斑,颜色变深呈褐色至黑褐色。

西瓜果实上初期是小水浸状病斑,逐步扩大、变褐,后期病斑开裂。

图1 寿光甜瓜果斑病病果症状 图2 昌乐西瓜果斑病叶片症状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2 3]:(1)加强西瓜和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种子的进口检疫,杜绝带菌种子进入我国。

(2)种子无菌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首要措施。

应自无发病的地区采种,种苗生产过程应避免
病菌污染。

生产的种子则应进行种子带菌率测定。

种子处理也是预防种子传病的可行措施,采种时种子与果汁、果肉一同发酵24~48h 后,种子随即以1%的盐酸浸渍5min,或以1%次氯酸钙浸渍
35卷第5期赵廷昌等:山东省西瓜、甜瓜发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15min,接着水洗、风干,都可以有效去除种子携带的病菌,大幅度降低田间发病率,且这两种处理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种子公司可考虑采用。

其他种子消毒方法:瓜种可用70 恒温干热灭菌72h,或55 温水浸种25min,捞出后清水冲洗、晾干、2d 内催芽播种;或40%的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h 或200m g/kg 的新植霉素和硫酸链霉素浸种2h,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3)在田间管理方面,无病土育苗,保证幼苗无病。

合理的灌溉方式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由于喷灌会散播病菌且造成果实上积水,有利于病菌侵入感染,因此,应尽量改用滴灌或降低水压,让灌溉水仅喷及根围。

病害一旦出现后,则应随时清除病苗和病果,以免遗留田间成为二次感染源。

因病菌可从伤口侵入,因此,不要在叶子上露水未干的感染田块中工作,也不要把感染田中用过的工具拿到未感染田中使用。

(4)该病是由细菌引起,有效的药剂应该是铜剂或抗生素类。

含铜制剂的氢氧化铜及抗生素制剂如四环霉素在培养基上都可以显著抑制病菌的生长,田间新植霉素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5%百菌清1kg/667m 2
、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铜 甲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铜 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用量60~75L/667m 2,连续3~4次。

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47%春雷 王铜600~800倍液;40万单位的青霉素甲盐5000倍液也有效。

参考文献
[1] Schaad N W,Postnikova E,Sechler A,et al.Reclassification
of subs pecies of Ac id ovorax av enae as A.A ve nae (M anns 1905)emend., A.cattleyae (Pavarin o,1911)comb.nov.,A.citr ulli Schaad et al.,1978)comb.nov.,and proposal of A.ory zae s p.nov [J ].S yst Appl M icrobiol,2008,31:434 446.
[2] 赵廷昌,王建荣,孙福在,等.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治理
指南[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4):17 18.
[3] 赵廷昌,孙福在,刘双平,等.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及其防治
[J].植物保护,2001,27(1):46 47.
!植物保护∀2009年第35卷第6期要目预告(二)
调查研究
我国玉米细菌性叶斑病###上升中的玉米病害张小利,等……………………………………………………………探照灯对空中迁飞草地螟的阻截作用张云慧,等………………………………………………………………………保护地桃蚜种群时空动态与防治对策黄顶成,等………………………………………………………………………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蛀食规律及蛀道系统初步研究刘玉卿,等…………………………………………………………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周 强,等………………………………………………………………平凉市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分布区域精准勘测与测报技术研究王新俊………………………………………………喀什地区多毛小蠹发生与为害规律的研究李 宏,等…………………………………………………………………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姚 亮,等…………………………………………………………………………4个苜蓿品种无性系大田抗蓟马性能评价马 琳,等
…………………………………………………………………实验技术
抗玉米丝黑穗病苗期快速鉴定方法的研究王振华,等…………………………………………………………………禾谷镰孢菌产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raleno ne 的PCR 检测张瑞芳,等………………………………………………技术与应用
L J VH 01型溴甲烷车载汽化投药装置的研制李百舸,等………………………………………………………………植物源药剂混配防治苜蓿蓟马的药效研究曾 亮,等…………………………………………………………………黄板对番石榴园螺旋粉虱的诱集作用研究李国寅,等…………………………………………………………………七种农药对茴香薄翅野螟防效的研究张登峰,等………………………………………………………………………生物防治制剂#Steiner nema longicaudum BPS 品系线虫防治花生田蛴螬效果评价刘奇志,等……………………大白菜根肿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尚 慧,等……………………………………………………………………………几种化学药剂对瑞典蝇的防治效果比较
马继芳,等
…………………………………………………………
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