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的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方案

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方案

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WLWK,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学期初计划,学校决定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一、评比时间:
本次评比活动2022年某月某日(周某)下午进行。

二、参评对象:
全校专任、兼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WLWK课程、书法的所有一线教师。

三、评委:
由干部和教师组成,干部评委不超1/2,教师评委随机确定。

开学来的学科教案,如兼任多门学科,上交统考学科教案参加评选。

五、评选分组及奖项设置:
本次展评活动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组进行。

评选结果按3: 7的比例设一二等奖。

六、其它:
1、所有学科教案全部摆放到教师阅览室,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顺序依次摆放,WLWK,相同学科教案摆放在一起。

2、于某月某日(周某)上午10点前摆放到位。

办公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好本组老师教案的摆放,做到整齐有序。

学校教案比赛活动方案

学校教案比赛活动方案

学校教案比赛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教案大比拼,教学创意无限”二、活动目的。

1. 提升教师教案编写的质量,让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有趣。

2. 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彼此的教学智慧。

3. 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创新精神,让课堂更加精彩。

三、参赛对象。

全体任课教师。

四、活动时间。

[具体开始时间]-[具体结束时间]1. 准备阶段:[开始时间]-[提交教案的截止日期]教师们精心准备教案。

2. 评选阶段:[提交教案后的第一天]-[评选出结果的日期]评委们认真评审教案。

3. 表彰阶段:[公布结果后的某一天]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

五、活动要求。

1. 教案内容。

(1)教学目标明确清晰,要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不能像那种“天上飞的目标”,根本落不了地。

就像你要带学生去爬山,得让他们知道到底要爬到哪座山的哪个峰,而不是含糊地说“去个有山的地方”。

(2)教学重难点突出,就像一场战斗,你得清楚哪里是敌人的碉堡(重点),哪里是敌人重兵把守的防线(难点),然后针对性地制定进攻策略(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多样且灵活,别老是一招鲜吃遍天。

可以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就像做菜,老是一种做法,学生这味蕾都要抗议了。

(4)教学过程详细,要像写小说一样,有起有伏。

从导入到新授,从练习到总结,每个环节都得安排得妥妥当当,不能像断了线的风筝,没头没脑。

(5)要有教学反思环节,这就好比打完仗后得总结经验教训,这一回合哪些地方打得漂亮,哪些地方打得糟糕,下次怎么改进。

2. 教案格式。

(1)要有封面,注明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等基本信息。

这封面就像人的脸,得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谁的教案,是关于什么课的。

(2)字体要规范,排版要整齐。

别整得像一团乱麻,让人看着就头疼。

3. 提交要求。

(1)电子稿一份,发送到指定邮箱。

文件名要写清楚姓名和课程名称,可别弄个莫名其妙的文件名,找都找不到。

(2)如果有纸质稿,一式[X]份,交到教务处。

2024年小学课堂教学评选活动方案

2024年小学课堂教学评选活动方案

2024年小学课堂教学评选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2024年,小学教育依然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优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特举办此次小学课堂教学评选活动。

本活动旨在发现和学习优秀的小学教学案例,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活动目标1.发现优秀的小学课堂教学案例,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

2.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4.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群体进步。

三、活动流程1.报名阶段本次活动面向全国小学教师开放。

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填写报名表格报名参加此次评选活动。

每位教师可以报名1-2个课堂教学案例。

2.评选阶段评选阶段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环节。

(1)初评:由教育专家和教育局组成的评委团,对参选教案进行初步评选。

根据教案的创新性、针对性、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初步筛选出优秀教案。

(2)复评:在初评基础上,评委团对优秀教案进行再次评估,进一步筛选出终评的入围教案。

(3)终评:由评委团组成的终评小组组织教学观摩和答辩环节,从入围教案中评选出最佳小学课堂教学案例。

3.颁奖阶段在评选活动结束后,举行庆祝活动,并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与奖励。

同时,将评选出的优秀教案进行整理并出版发行,以供更多教师参考学习。

四、活动宣传1.宣传渠道(1)学校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2)教育局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3)地方新闻媒体(4)教师论坛和团体组织2.宣传方式(1)制作海报、横幅、宣传册等宣传资料,放置学校和社区显眼位置。

(2)发布活动通知和报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报名。

(3)邀请媒体参与活动报道,增加活动的曝光度。

五、活动保障1.组织机构成立活动组委会,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成员包括教育局领导、专家、评委和秘书处等。

物理面试试讲10分钟教案

物理面试试讲10分钟教案

物理面试试讲10分钟教案尊敬的评委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试讲一节物理课,主题是《牛顿第一定律》。

导入新课首先,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开始思考:为什么当我们在冰面上滑行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我们会一直滑行下去?这种现象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

新课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

它指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特性,即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倾向。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球放在一个斜面上,当斜面受到支撑时,球静止不动;当撤去支撑,球沿着斜面滚下。

这个实验展示了外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演示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我们将使用一个滑轮系统,将一个小车放置在滑轮下方。

当没有外力作用时,小车保持静止。

然后,我们通过绳子施加一个拉力,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通过改变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观察到小车运动状态的变化。

课堂互动现在,我想邀请几位同学上来,亲自体验这个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加深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因的认识。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

它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

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也是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布置作业最后,我为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并思考如果没有这一定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今天的试讲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课后与我交流。

初中品评课教案主题

初中品评课教案主题

初中品评课教案主题一、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评课,让学生深入理解《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品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品评课文,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对课文的品评,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品评,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背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2. 分析:对《背影》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3. 品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评,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情节、人物等方面,提高他们对语文课文的欣赏能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品评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对品评课进行总结,强调品评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品评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讨论,评价学生在品评课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品评作业,评价他们的品评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总结,了解他们对品评课的看法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背影》及相关资料。

2. 品评表格或作业模板。

3.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可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背影》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互动法: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品评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品评课文,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品评课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课文,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在讨论和分享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初中评讲课教案

初中评讲课教案

初中评讲课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 学会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2.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学会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的感受。

2. 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 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并做好笔记。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10分钟)1.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2. 重点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如悬念的设置、情感的渲染等。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母亲情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体验。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的父亲”为主题的作文。

七、课后反思(教师)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父母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教案评比方案范文

教案评比方案范文

教案评比方案范文一、引言(150字)教案编写是教师备课的必要环节,旨在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参考。

教案评比是评估教师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种科学、客观、公正的教案评比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比目的与意义(200字)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评比过程中,教师将通过审视自己的教案,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2.提高教学质量:评比过程中,通过分享和交流优秀教案的经验,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评比指标与标准(350字)1.教学目标与要求:评比时将重点考察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教学要求的合理性和具体性。

2.教学内容与布置:评比时将关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教学布置的合理性和选择的适切性。

3.教学方法与手段:评比时将衡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和合理性,以及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4.教学评价与反馈:评比时将考察教学评价与反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包括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把握。

四、评比流程(300字)1.组织评委会:学校将组织一支评委会,由教育局、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评比标准和评选优秀教案。

2.提交教案: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备课教案提交给评委会。

3.评审教案:评委会将按照评比指标和标准,对教案进行评审和打分。

评审过程应为匿名评审,以确保公正和客观。

4.评选优秀教案:评审结束后,评委会将综合各项评审结果,选出优秀教案,并对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5.教案分享与交流:评选出的优秀教案将进行集中展示和分享,并组织交流讨论,以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五、评比管理与持续改进(200字)1.管理规范:评比过程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评委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教师备课教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定期改进:评比方案应根据评比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定期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评比效果和提升教师教案评比的可持续性。

幼儿园我当小评委教案

幼儿园我当小评委教案

幼儿园我当小评委教案活动意图:好的童话似阳光,照耀着每一天童年的路;好的童话似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幼儿对“童话剧表演”兴趣浓厚。

“童话剧”实质上是一种“表演游戏”,表演游戏就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这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

开展此次活动。

旨在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促进情感交流,鼓励幼儿接触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增进相互促进和合作。

活动目标:1、能自然、大方,根据角色特点能创造性地表现。

2、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活动准备:1、师幼讨论“最佳小评委”评选标准和记分办法。

2、自愿分成表演组和评委组,在表演区排练。

3、幼儿制作的胸卡、评价表、服装道具。

重点、难点: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

活动过程:活动一:怎样评选最佳小评委活动目标:鼓励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懂得尊重同伴的意见。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讨论:评选最佳小评委要做哪些准备(评委、评委、评价表、胸牌等)?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价小评委的表演(声音、动作、表情)?2、与幼儿共同设计小评委评价表。

活动二:报名准备(小组活动)活动目标:1、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与条件,增强其自尊、自信。

2、引导幼儿做事有计划,能够按自己的计划完成任务,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

准备报名表。

活动过程:1、教师在班内墙壁上贴上了《我当小评委》报名表和《我当小评委》报名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积极报名。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报名情况有计划地做准备工作。

3、小评委和同伴一起在表演区进行排练,并和同伴、教师或家长一起准备表演的服装道具。

4、小评委在美工区设计制作胸卡。

活动三:“评选最佳小评委”大赛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表演活动,能自然、大方的表演,根据角色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2、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能听取别人有帮助的建议。

活动准备:1、幼儿自愿报名分成表演组和评委组,并在表演区进行排练。

评委怎么评价老师写的教案打分

评委怎么评价老师写的教案打分

评委怎么评价老师写的教案打分
在评价老师写的教案上,评委对其作出了以下分。

舞台设计部分:评委给予了7分。

老师在教案中提供的舞台设计部分
相当贴心,无论是选择舞台大小、背景布景、灯光投射等都做到了完美,可以体现出老师的内心用意,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被深深的吸引。

角色穿装部分:评委给予了8分。

老师的教案中,每一个角色的穿装
都精心设计,彰显出每角色的个性和吸引力,让舞台上不同角色更加
完美分明,而且这种一体式的服装也很好地拉近了观众和舞台之间的
距离,使舞台处在观众的视线中。

音乐部分:评委给予了9分。

作为一套音乐教案,音乐部分至关重要。

老师给出的教案中,音乐每一分钟都紧凑精彩,有节奏感,有变化性,很好地激发了观众的兴趣,与舞蹈完美的衔接和对接,让观众在观看
这场剧时有一股飘飘然的氛围,令观众难以忘怀。

舞蹈部分:评委给予了9.5分。

老师提供的教案中,舞蹈部分极为精彩,舞蹈拥有节奏感、节奏变化性,在各种表情与动作间也可以完美的衔接,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舞者的内心,而不仅仅是一种表面
的动作,让观众难以置信。

总分数:评委最终给予了9分。

评委对这场有着完美的舞台艺术表演,
总体给出了高分的教案评价,证明老师的教案与授课实力可圈可点,
老师可以收获群众的喝彩,使整场表演圆满成功,令人看得目瞪口呆。

学会感恩拥抱幸福(评委教案)

学会感恩拥抱幸福(评委教案)

学会感恩,拥抱幸福第一章:认识感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和行为1.2 教学内容感恩的定义和解释感恩的重要性和好处感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感恩的定义和意义分享感恩的故事或经历小组讨论:探讨感恩的好处和应用1.4 教学资源感恩的故事或事例相关研究和数据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第二章:感恩的实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实践感恩培养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2.2 教学内容实践感恩的方法和技巧感恩行动的实践和体验2.3 教学活动介绍实践感恩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感恩行动的实践2.4 教学资源感恩行动的案例和经验感恩日记的参考模板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感恩行动的表现第三章:感恩与心理健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通过感恩提升心理健康的意识3.2 教学内容感恩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感恩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感恩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活动介绍感恩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分享感恩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心理训练的实践3.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感恩心理训练的案例和经验3.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解学生参与感恩心理训练的表现第四章:感恩与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培养学生通过感恩改善人际关系的意识4.2 教学内容感恩与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感恩与冲突解决和沟通技巧感恩行动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4.3 教学活动介绍感恩与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分享感恩与冲突解决和沟通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感恩行动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4.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感恩行动在人际关系中的案例和经验4.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人际关系关系的理解学生参与感恩行动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第五章:感恩与幸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与幸福的关系培养学生通过感恩拥抱幸福的意识5.2 教学内容感恩与幸福的密切联系感恩行动对幸福感的提升培养感恩心态的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活动介绍感恩与幸福的关系分享感恩行动对幸福感的提升引导学生培养感恩心态的实践5.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感恩行动在幸福感提升中的案例和经验5.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幸福关系的理解学生参与培养感恩心态的表现第六章:感恩的故事分享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感恩故事获得启发培养学生对感恩的认同感和实践动力6.2 教学内容收集和分享不同背景人士的感恩故事分析故事中的感恩行为和心态讨论感恩故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6.3 教学活动邀请嘉宾分享他们的感恩故事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感恩元素6.4 教学资源感恩故事的收集和整理相关书籍或文章推荐6.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第七章:感恩与生活品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如何提升生活品质培养学生通过感恩提升生活满意度的意识7.2 教学内容感恩对生活品质的正面影响生活中的感恩实践方法感恩行动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7.3 教学活动讨论感恩如何提升生活品质分享生活中的感恩实践案例学生进行感恩行动的实践练习7.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感恩行动在生活品质提升中的案例和经验7.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生活品质关系的理解学生参与感恩行动在生活场景中的表现第八章:感恩与自我成长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如何促进自我成长培养学生通过感恩提升自我价值的意识8.2 教学内容感恩对自我成长的积极作用自我反思和感恩的关系培养感恩习惯和自我成长的目标设定8.3 教学活动讨论感恩如何促进自我成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感恩的练习学生制定感恩习惯和自我成长计划8.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感恩行动在自我成长中的案例和经验8.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自我成长关系的理解学生制定感恩习惯和自我成长计划的质量第九章:感恩与社区参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如何推动社区参与培养学生通过感恩参与社区服务的意识9.2 教学内容感恩与社区参与的关联性社区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实践机会9.3 教学活动讨论感恩如何推动社区参与分享社区服务的案例和经验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实践活动9.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社区服务的资源和信息9.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社区参与关系的理解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表现和反馈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学习感恩的过程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实践感恩的决心和动力10.2 教学内容总结感恩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分享学生感恩实践的感悟和成长展望未来持续实践感恩的目标和计划10.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学习感恩的感悟和成长引导学生制定持续实践感恩的计划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10.4 教学资源学生感恩实践的案例和经验相关书籍或文章推荐10.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实践的总结和反思学生制定持续实践感恩计划的质量第十一章:感恩与环境保护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如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培养学生通过感恩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11.2 教学内容感恩与环境保护的关联性环保行动的感恩视角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实践机会11.3 教学活动讨论感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享环保行动中的感恩故事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11.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环保活动的资源和信息11.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表现和反馈第十二章:感恩与同理心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如何培养同理心培养学生通过感恩提升同理心的意识12.2 教学内容感恩与同理心的关联性同理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感恩和同理心的方法和技巧12.3 教学活动讨论感恩如何培养同理心分享同理心的案例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和同理心的实践练习12.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同理心的资源和信息12.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同理心关系的理解学生进行感恩和同理心实践的表现第十三章:感恩与人生规划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如何辅助人生规划培养学生通过感恩制定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13.2 教学内容感恩在人生规划中的作用如何将感恩融入人生目标制定感恩行动计划以支持人生目标讨论感恩在人生规划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和感恩的关系学生制定感恩行动计划13.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人生规划和目标设定的资源和信息13.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人生规划关系的理解学生制定感恩行动计划的质量和实用性第十四章:感恩与心理调适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如何帮助心理调适培养学生通过感恩提升心理健康的意识14.2 教学内容感恩与心理调适的关联性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感恩在心理调适中的应用14.3 教学活动讨论感恩如何帮助心理调适分享心理调适的案例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在心理调适中的实践练习相关研究和数据心理调适的资源和信息14.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与心理调适关系的理解学生进行感恩在心理调适中的表现第十五章:感恩与未来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展望未来,了解感恩在个人成长中的持续重要性培养学生持续实践感恩的决心和动力15.2 教学内容感恩在个人成长中的长期影响如何持续实践感恩未来生活中感恩的挑战和机遇15.3 教学活动讨论感恩在个人成长中的持续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持续实践感恩学生分享对未来感恩实践的展望15.4 教学资源相关研究和数据个人成长和持续实践感恩的资源和信息15.5 教学评估学生对感恩在个人成长中持续重要性的理解学生对持续实践感恩的决心和计划的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实践感恩的方法和技巧感恩与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幸福感的关联性感恩行动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感恩与自我成长、社区参与、环境保护、同理心、人生规划、心理调适的关系持续实践感恩的决心和动力难点:理解感恩在不同文化和背景下的意义培养感恩的心态和行为将感恩融入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实践感恩行动在人际关系和社区参与中的应用通过感恩提升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方法在自我成长、环境保护、同理心、人生规划、心理调适中实践感恩的策略和技巧持续实践感恩并将其作为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课评委穿搭教案怎么写

说课评委穿搭教案怎么写

说课评委穿搭教案怎么写教案标题:说课评委穿搭教案怎么写教案目标:1. 了解说课评委对穿搭的要求和期望。

2. 学会撰写针对说课评委穿搭的教案。

教学准备:1. 资料收集:了解说课评委对穿搭的评分标准。

2. 分析评委期望:考虑评委可能关注的要点,如专业性、整体感觉等。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说课评委穿搭教案撰写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了解评委要求:收集说课评委对穿搭的要求和期望,包括服装搭配、妆容造型、仪态举止等方面。

3. 分析评委关注点:根据评委的期望,分析他们可能重视的要点,如专业性、得体性、形象气质等,进行详细解读。

4.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分析的关注点,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穿搭技巧、形象塑造等,并进行详细的教学计划。

5. 实施教学: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请教专业人士进行专业指导,并提供适当的反馈。

6. 教学评估: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对其穿搭能力、仪态举止等方面进行评价。

7. 总结:总结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拓展延伸:1. 落实评委要求:根据评委要求,多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帮助学生熟悉评委对穿搭的要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2. 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以加深学生对穿搭教案的理解。

3.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个性化的穿搭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个人品味与风格。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为您提供专业的教案指导和建议,帮助您成功撰写说课评委穿搭教案。

如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提问。

初中音乐参赛教案

初中音乐参赛教案

初中音乐参赛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会演唱《茉莉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3. 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茉莉花》。

2. 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的处理。

2. 对中国民歌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2. 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的处理。

三、歌曲解析(15分钟)1. 教师讲解《茉莉花》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色。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的处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跟唱。

2. 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自选一首中国民歌进行演唱和表演。

2. 教师评价学生的演唱和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歌曲比赛(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评委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分,评选出优秀表演奖。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茉莉花》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民歌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3. 学生在课堂参与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评职称试讲教案

评职称试讲教案

评职称试讲教案标题:评职称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确保评职称试讲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 提供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评委能够准确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具体职称试讲的科目和领域,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以下是一个示例:科目:数学领域:初中数学代数知识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 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 清晰明确地讲解相关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

- 使用具体的例子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学生练习与合作(20分钟):- 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

- 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总结与归纳(10分钟):-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 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方法。

- 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前准备好。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根据具体科目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如教学投影仪、教学软件、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评估:1.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课堂练习、小组合作、个人表现等。

2.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他们的表现和进步。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 在试讲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反思。

2. 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根据评委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七、教学延伸:根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资源和建议,如参考书籍、网站链接等。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评职称试讲教案的框架,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科目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编写教案时,需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教学的每个环节,以便评委能够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

分数的相对性面试教案

分数的相对性面试教案

分数的相对性面试教案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面试。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6页到57页分数的相对性,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的相对性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进行的,而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又是学习这部分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石。

分数的相对性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相对性的基础。

因此,分数的相对性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

探索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

所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趣味故事和直观图示,经理发现、总结分数相对性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分数的相对性,能应用分数的相对性按要求认写分数。

3.在探索分数相对性的过程中,能进行合理的、有条理的思考,体会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鉴于分数的相对性不仅在本册,而且在小学阶段整个分数部分都具有不1 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拟定为: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分数相对性。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慢慢地长大了,虽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但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归纳和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通过情境创设法,由“悟空分饼”的故事引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分数的相对性过程中,采取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启发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赛课给评委教案模板范文

赛课给评委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秋、实”等生字,会写“秋、实”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 学会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3. 引入课题:《美丽的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3. 学生交流朗读感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的意思。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学习生字,书写指导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生字,注意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3. 学生自评互评,提高书写水平。

五、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2.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速和停顿。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观察和感受,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形式。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美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七、总结全文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秋天的美丽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

初中美术听评教案

初中美术听评教案

教案名称:《色彩的奥秘》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材》第一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知识。

2. 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搭配的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

提问:“你们认为色彩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是由光线的波长和强度决定的。

在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它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知识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绘制一幅色彩作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色彩知识。

提问:“你们知道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冷暖知识又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包括色彩搭配、色彩渐变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色彩运用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和方法,绘制一幅色彩作品。

听评课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教案作业展评方案

教案作业展评方案

教案作业展评方案一、展评目标和意义二、展评内容和流程1.展评内容:(1)教案的结构和布局: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估等。

(2)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包括教学方法、课堂活动安排、教学资源选择等。

(3)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展评流程:(1)预评阶段:评委阅读教案并进行初步评价,确定展评标准和侧重点。

(2)评审阶段:评委集中讨论,进行教案作业的评审和打分。

(3)反馈阶段:评委将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并反馈给教师,提供改进意见。

三、评审标准和指标1.教案结构和布局:(1)教案的结构是否清晰、详细。

(2)教案的布局是否合理、简洁。

(3)目标、内容、过程、资源和评估等是否相互关联、呼应。

2.教学设计的合理性:(1)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

(2)课堂活动安排是否合理、丰富。

(3)教学资源的选择是否合适,能够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2)教学目标是否可操作、达到。

4.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评估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评估方法是否科学、多样化。

(3)评估结果是否能有效指导教学改进。

四、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展评,评委可以对教师的教案设计进行全面评价,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反思和调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五、展评效果的评估与总结展评结束后,可以对展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包括评委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展评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等。

通过评估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完善展评方案,提高展评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六、实施计划和资源准备展评的实施需要明确时间计划和所需的评审资源,包括评委的安排和教案的准备等。

同时,还需要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因素对评审结果的影响。

七、展评结果和奖励措施根据评审结果,评委可以对教案作业进行评分和排名,进而确定获奖者和奖励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

2.了解本文先破后立的思路和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3.体会鲁迅杂文讽刺辛辣、犀利幽默的语言艺术。

4.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文章比喻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设计预习设计一、作者、作品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三、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1.短小、犀利。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其中,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四、基础积累残羹(gēng)冷炙(zhì) 冠冕(guān miǎn)堂皇脑髓(suǐ) 给与(jǐ)蹩进(bié) 孱头(càn) 礼尚往来:崇尚,重视。

自诩(xǔ):自我夸耀。

譬如(pì):比如。

五、常识烟枪烟灯:吸食鸦片烟的用具六、思考题1.充分阅读,归纳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的几个“主义”。

2.什么是“拿来主义”和怎么“拿来”。

2.理清文中的比喻论证中的本体和喻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同学们,今年是2014年,按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是甲午年。

提到甲午年,我们大部分同学都会想起,发生在120年前,那场令我们刻骨铭心的中日甲午海战。

当时我们拥有一支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却为何仅在两次战役就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输给一个曾被视为海岛小国的日本。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在此之前也曾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励精图治,没有盲目排外,而是积极吸收西方各国合理的东西,把西方合理的体制“拿来”,然后结合本国国情再自强,真正做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关于“拿来”我们鲁迅先生也有那么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专门向我们阐述了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如何“拿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杂文——《拿来主义》。

二、析标题标题:《拿来主义》→什么是“拿来”?什么是“拿来主义”?怎么“拿来”?三、研习教材(一)教师示范研读1-4自然段:“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1.语言艺术——讽刺辛辣、犀利幽默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明确:捧:恭敬的媚态跃然纸上挂:符合画的特征;卑下地炫耀;卖力地讨好发扬国光:自欺欺人,反语讽刺进步:憎恶、鄙视,反语讽刺3.“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指有目的、带有恶意的输出。

4.“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明确:(1)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实质:盲目排外后果:落后挨打,导致“送去主义”(2)送去主义: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实质:媚外、卖国后果:贻害子孙(二)学生自主研读5-7自然段1.“送来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如何?明确:送来主义:送来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毒害、侵略后果:亡国灭种2.什么是“拿来主义”?明确: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有思考放出眼光——有鉴别自己来拿——有选择3.朗诵8—10自然段思考:怎么“拿来”?明确: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销毁。

是有选择地吸收,有区别地对待。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解决两个问题:1.“大宅子”比喻什么?面对“大宅子”有三种不同人物,请大家从心理、行为两方面来分析他们的本质特点。

明确:“大宅子”——喻文化遗产2.“拿来主义”者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是怎么占有,挑选的?大家3.请大家用八个字归纳“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做法: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4.比喻论证的作用:明确:作者用“鱼翅”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纯糟粕文化。

把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

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讲得具体生动,深入浅出,充分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和必要。

这就是比喻论证的魅力——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5.梳理全文结构:闭关主义:落后挨打破送去主义:祸延子孙送来主义:亡国灭种↓立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孱头→逃避害怕↓破大宅子昏蛋→全盘否定比喻论证先破后立废物→全盘肯定破立结合↓精华(使用)立占有,挑选鸦片→精糟并存(存放)比喻论证五、拓展延伸分组讨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从中外文化中“拿来”了什么?怎么“拿来”的?六、课堂总结甲午海战已经过去120年,今天想起依然感觉警钟长鸣,余音回荡。

同学们,我们要勿忘国耻,努力学习,主动、积极运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让自己和祖国更加的强大。

七、课后作业联系实际,思考:我们如何看待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这一现象。

《拿来主义》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

2.了解本文先破后立的思路和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3.体会鲁迅杂文讽刺辛辣、犀利幽默的语言艺术。

4.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文章比喻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设计预习设计一、作者、作品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