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药理学总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

第1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

药物
(drug)
➢ 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
病理状态,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
病的物质。
药物
• 中药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1892种)
• 化学药 植物中分离、提取活性成分 罂粟 —— 吗啡 马钱子 —— 士的宁 麻黄 —— 麻黄碱
化学合成、全合成、半人工合成
古埃及、苏美尔、 巴比伦、印度
药物
药效学
机体
药动学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药物之间相互影响 体内过程 时量关系 消除动力学及相关参数 稳态血药浓度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生理学 生化学 病理学
药理学
临床各科 合理用药
药学
学科性质 桥梁学科 基础医学 学习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学科任务
• 阐明药物作用、作用机制 • 提高疗效 • 新药的开发研制 • 探索细胞生理、生化病理过程
OTC
OTC
药理学(Pharmacology) :
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药物
机体
➢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作用,作用原理 (不良反应, 适应症)
➢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
基因工程药物过程示意图① ②③ ④源自⑤ ⑥①从细胞中分 离出DNA
②限制酶截取 DNA片断
③分离大肠杆 菌中的质粒
④ DNA重组
⑤用重组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
⑥培养大肠杆菌 克隆大量基因
Stages of Drug Development
Preclinical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一绪言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一绪言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一绪言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药物(dmg)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物和毒物之间并无严格界限,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任何药物剂量过大都可产生毒性反应。

药理学(pha…010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舍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pb…od”…).又称药效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口h…a_c。

kmncs),卫称药动学。

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比、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

通过每类药物中传统、经典的代表药物的学习,掌握该娄药物共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为该类药物总体知识的掌握和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药理学相关学科的发展,药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有大量新药投入临床使用,然而由于疗效、不良反应等种种原因.部分药物经临床检验后卫停止使用。

因此.H有掌握每类药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举一反三.融告贯通.才能适应将来临床用药的不断变化。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清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②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发展M 要以其他生命科学和化学等知识为基础,以科学实验为手段.因此,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

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在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药物的作用世苒作用机制,,现代药理学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基础学科的前沿知识.如基因工程、分子药物配体理论等。

12药理学总论药代学药动学

12药理学总论药代学药动学

常见药物代谢酶诱导剂: 利福平,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乙醇,苯妥英……
常见药物代谢酶抑制剂: 氯霉素,异烟肼,西米替丁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2.2020 .12.20Sunday , December 20,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1:57:38 01:57:3 801:57 12/20/2 020 1:57:38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001 :57:380 1:57De c-2020 -Dec-2 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1:57:3801 :57:380 1:57Su nday , December 20, 2020
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特定受体相关。
(一)受体(receptor)
1.定义
2.特点:立体特异性、高效性(灵敏性)、饱和性、多样 性、可逆性、可调性。
(二)配体(ligand) 内源性和外源性
1.确定配体的标准:高亲和力(affinity)
2.配体分类:标准:亲和力和效应力(efficacy)
1)激动剂(agonist) inc. 完全激动剂(full agonist), 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反向激动剂(inverse agonist or negative agonist),部分反向激动剂 (partial inverse agonist)。
3)恒速静脉给药,要快速达Css,可在第1个t1/2内,将静 滴速率提高1.44倍。
4)恒量,恒时分次给药口服,首剂加倍,快达Css。
5)给药间隔时间改变而剂量不变 经5个t1/2达Css, Css 不同,但Cmin和Cmax波动不同。

药理学大纲

药理学大纲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小单元(一)药物代谢动力学1.首过效应、肝肠循环、肝药酶诱导药及抑制药的定义。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3.体液pH对药物分布及转运的影响。

4.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血药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清除率、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的定义及其临床含义。

1.药物吸收及影响因素。

2.药物的代谢过程、药物的代谢结果、药物代谢酶的作用。

3.药物的排泄途径、药物排泄的临床含义。

小单元(二)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的定义及其意义。

2.量-效关系、量-效曲线、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销量、效价、效能、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的临床意义。

3.亲和力、内在活性的定义,激动药及拮抗药的特点。

1.药物的对症治疗、对因治疗。

2.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3.受体的特征、受体的类型及调节。

小单元(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联合用药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的定义。

2.耐受性、耐药性的定义。

1.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年龄、性别、病例状况、精神因素及遗传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重要知识点串讲1.几个重要概念(1)首过效应(首过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失活,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称首过效应或首过消除。

(2)肝药酶诱导药一些药物可以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加速自身及其他药物的代谢,使药理效应减弱,这类药称为肝药酶诱导药。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

(3)肝药酶抑制药一些药物可以抑制或减弱使肝药酶的活性,可以使自身及其他药物代谢减慢,药物活性增强或出现毒性反应,这类药称为肝药酶抑制药。

如氯霉素、异烟肼等。

(4)肝肠循环经胆汁排泄的药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可被再吸收重新入血的现象。

(5)半衰期(t1/2)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确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指标。

第1篇 药理学总论—绪言-lin

第1篇  药理学总论—绪言-lin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 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 Pharmacology 一词,在语源学上由希腊文 pharmacon(药物、毒物)和logos(道理)综合演 变而成。 • pharmacology
药物(毒物)+ 道理
学科性质
学习目的
学科任务
学科性质 学习目的 学科任务
桥梁学科 基础医学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
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开发新药及发现药物新用途
3.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
依据和研究方法
药理学发展简史
• 早期的医药学知识起源于远古时代。五六
千年以前,人类已经懂得应用药物,人类
•Ⅲ期临床试验 为新药上市前扩大的临床试验, 其用药方法类似常规药物治疗学的方法,已进一步 确定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国外,Ⅲ期临床试 验是上市前研究,即申请新药生产所必须呈报的临 床试验资料。在我国,在Ⅱ期临床试验后即可申请 新药生产,在批准试生产期间,再进行Ⅲ期临床试 验。
•Ⅳ期临床试验 在新药批准上市后开始进行,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实际应用,监测新药的安 全性。 •
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结构生物பைடு நூலகம்的兴起和现
代高新技术的应用,Pharmacology十分迅速的产生和 分化出许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学科。
•第三节 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新药的药理学研究包括临床前药理研究和临床药理研究。 新药的来源无非包括 :
•①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②合成新型结构的药物; ③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④应用生物技术和基因重组方

药理学总论药事管理与法规范文

药理学总论药事管理与法规范文

一、药理学总论(一)药动学 1.药物的体内过程(1)药物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2)药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3)药物代谢过程、代谢酶系,酶诱导剂和抑制剂(4)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2.药动学参数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意义(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1)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2)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2.药物量效关系量效关系、量效曲线、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效价、效能、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临床意义3.药物的作用机制(1)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2)受体的特性、类型及调节,激动药和拮抗药(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药物因素剂量、时间、疗程、途径及其药物相互作用2.机体因素年龄、性别、病理因素、精神因素及遗传因素等二、化学治疗药物(一)抗微生物药概论 1.常用术语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和抗菌后效应2.抗菌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壁合成(2)影响细胞膜功能(3)抑制蛋白质合成(4)干扰核酸代谢3.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性种类及产生机制4.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1)明确病因,针对性用药(2)根据PK/PD原理指导临床用药(3)根据患者生理病理情况合理用药(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5)防止和杜绝抗菌药滥用(6)防止联合用药的滥用(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1)青霉素的体内过程、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2)青霉素V、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等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2.头孢菌素类(1)头孢菌素类的分代及其各代抗菌作用特点以及临床应用(2)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克洛、头孢匹罗等的抗菌作用特点3.其他β一内酰胺类(1)亚胺培南和氨曲南的抗菌谱及临床应用(2)Β一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奥格门汀和泰能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1.大环内酯类(1)大环内酯类的抗菌作用及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林可霉素类与多肽类(1)克林霉素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抗菌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氨基糖苷类的共性氨基糖苷类抗菌作用机制、抗菌谱、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等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I临床应用(五)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1.四环素类(1)四环素类抗菌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四环素、米诺霉素、多西环素和美他环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2.氯霉素氯霉素体内过程特点、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六)人工合成抗菌药 1.喹诺酮类(1)喹诺酮类的药动学特点、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等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2.磺胺类和甲氧苄啶(1)磺胺类的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3)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机制及其特点(七)抗真菌药 1.抗浅表真菌感染药特比萘芬、咪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抗菌作用及其临床应用2.抗深部真菌感染药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抗菌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八)抗病毒药 1.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1)齐多夫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扎西他滨、司他夫定、拉米夫定、去羟肌苷的作用特点2.抗流感病毒药金刚乙胺、扎那米韦、奥司他韦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八)抗病毒药 3.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阿糖腺苷和曲氟尿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4.抗肝炎病毒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干扰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九)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1.抗结核病药(1)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体内过程特点、抗菌作用和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的药理作用特点(3)抗结核病药合理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32.抗麻风病药氨苯砜和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十)抗寄生虫药 1.抗疟药(1)氯喹、青蒿素和奎宁的抗疟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3)伯氨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1)甲硝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替硝唑的临床应用3.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4.抗肠蠕虫病药(1)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2)左旋咪唑、噻嘧啶、哌嗪和恩波维铵的驱虫作用特点(十一)抗恶性肿瘤药 1.分类与机制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分类2.干扰核酸生物合成药氟尿嘧啶、巯嘌呤、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3.直接破坏DNA结构和功能药环磷酰胺、白消安、丝裂霉素、博来霉素和顺铂等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4.干扰RNA转录药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十一)抗恶性肿瘤药 5.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药(1)长春碱、长春新碱和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门冬酰胺酶、三尖杉酯碱作用特点6.影响体内激素平衡药氨鲁米特、他莫昔芬和氟他胺的临床应用三、神经系统药物(一)传出神经系统药 1.胆碱酯酶抑制药及胆碱酯酶复活药(1)新斯的明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毒扁豆碱作用特点(2)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症状及其防治(3)碘解磷定的药动学特点、用途和不良反应2.M胆碱受体阻断药(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中毒解救(2)常用的阿托品合成代用品及其作用特点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2)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伪麻黄碱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3)异丙肾上腺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主要临床应用(2)普萘洛尔等13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禁忌证(二)镇静催眠药 1.苯二氮(艹)卓类(1)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2)地西泮、氟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仑、三唑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2.巴比妥类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3.其他镇静催眠药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水合氯醛和甲喹酮的临床应用(三)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抗癫痫药(1)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的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及其不良反应(2)苯巴比妥、扑米酮、地西泮、氯硝西泮、氨己烯酸、托吡酯的临床应用2.抗惊厥药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四)治疗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药 1.抗帕金森病药(1)左旋多巴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卡比多巴、司来吉兰、硝替卡朋、溴隐亭、恩他卡朋、普拉克索、金刚烷胺及苯海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抗老年痴呆症药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利斯的明、石杉碱甲、美金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五)抗精神失常药 1.抗精神病药(1)氯丙嗪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5不良反应(2)氟哌啶醇、舒必利、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抗躁狂症药碳酸锂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抗抑郁症药(1)抗抑郁症药物的分类(2)丙米嗪、文拉法辛、地昔帕明、马普替林、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曲唑酮及托洛沙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六)镇痛药 1.阿片受体激动药(1)吗啡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禁忌证(2)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3)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害及其治疗2.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丁丙诺啡、布托啡诺、纳布啡、地佐辛、曲马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六)镇痛药 3.其他镇痛药罗痛定、布桂嗪、奈福泮、高乌甲素、氟吡汀、考诺肽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4.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等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七)解热镇痛抗炎药 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1)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2)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奥沙普秦、吡罗昔康、双氯芬酸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2.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美洛昔康、氯诺昔康、尼美舒利、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注意事项3.抗痛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四、心血管系统药物(一)抗心律失常药 1.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药物分类及其代表药***/育网搜集整理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和腺苷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2)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和地尔硫(艹)卓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3)抗心律失常药的选择(二)抗心力衰竭药 1.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和氯沙坦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2.强心苷地高辛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给药方法及其药物相互作用3.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主要机制及其临床应用4.其他类(1)卡维地洛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2)多巴酚丁胺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3)米力农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三)抗高血压药 1.药物分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2.常用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普萘洛尔、哌唑嗪、硝苯地平、氢氯噻嗪和氯沙坦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3.其他抗高血压药依那普利、缬沙坦、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甲基多巴、可乐定、肼屈嗪、硝普钠、米诺地尔和吲达帕胺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4.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合理用药原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四)抗心绞痛药 1.硝酸酯类(1)硝酸甘油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临床应用2.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断药抗心绞痛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与硝酸酯类合用的合理性3.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和地尔硫(艹)卓抗心绞痛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4.其他抗心绞痛药双嘧达莫和曲美他嗪抗心绞痛的作用及其应用(五)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调血脂药(1)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7(2)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托他汀和普伐他汀的临床应用(3)考来烯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4)贝特类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其药物相互作用(5)烟酸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藻酸双酯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六)利尿药和脱水药 1.利尿药(1)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分类(2)呋塞米和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3)氨苯蝶啶、螺内酯和阿米洛利的利尿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2.脱水药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五、血液、呼吸、消化系统药物(一)血液系统药 1.抗凝血药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促凝血药维生素K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临床应用3.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和噻氯匹定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4.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尿激酶和rt—ΒA的临床应用5.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维生素Β12和重组人促红素的临床应用6.造血细胞生长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粒细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二)呼吸系统药 1.平喘药(1)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和克仑特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氨茶碱、色甘酸钠、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二羟丙茶碱的临床应用2.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和喷托维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3.祛痰药氯化铵、氨溴索和溴己胺的临床应用(三)消化系统药 1.抗消化性溃疡药碳酸氢钠、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和米索前列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助消化药胃蛋白酶和乳酶生的临床应用3.止吐药和促胃肠运动药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多潘立酮和昂丹司琼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4.泻药和止泻药硫酸镁、乳果糖、酚酞和地芬诺酯的临床应用六、内分泌系统药物(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糖皮质激素类药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的体内过程点、药理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应及其禁忌证(二)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1.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庄2.抗甲状腺药(1)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的药理作用、临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碘、碘化物和放射性碘的临床应用(3)普萘洛尔治疗甲亢的临床应用(三)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1.胰岛素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口服降血糖药(1)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的药理作用、临床用及其不良反应(2)二甲双胍药理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3)阿卡波糖的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4)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的药理作用特点.(5)瑞格列奈的临床应用(四)性激素类药和影响生殖功能药 1.子宫兴奋药(1)缩宫素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麦角生物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良反应2.性激素类药(1)雌二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应(2)氯米芬、他莫昔芬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其床应用(3)甲羟孕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甲睾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5)米非司酮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93.避孕药(1)复方炔诺酮片和复方甲地孕酮片的临床应用(2)双炔失碳酯的临床应用4.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药西地那非的药理作用、应用及其不良反应***育网搜集整理七、其他类药物(一)免疫调节药 1.免疫抑制药环孢素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免疫增强药(1)左旋咪唑的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及其不良反应(2)卡介苗、白介素-2和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二)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断药H1受体阻断药(1)第一代和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的主要作用特点和代表药(2)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司咪唑、吡咯醇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有关规定和国家新修订、新颁布的药事管理与法规,经认真研究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现将2013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的调整内容和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在第二大单元“药事管理法规”中,新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作为考试内容。

药理学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新药研究过程:三个阶段
1、临床前研究
2、临床研究(分为四期,按顺序进行 ,不能颠倒) 3、上市后药物监测(售后调研)
1、临床前研究
急性毒性、慢性毒 • 药学研究:制备工艺、理化性质及质量 性和特殊毒性等 控制等; • 药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 应动力学、毒理学研究。
健康正常或病理模型动物
不 盲
护士按姓名发药,组长以外 的其他医生等客观地观察病 人的反应。
病人不知道服何药,如实地 反映用药后的反应。


双盲法: • 医生(研究观察者)和病人双方都不知道谁 是新药组,谁是安慰剂对照组,对试验结果 的判断更加客观和可靠。 • 是一种排除试验者与受试者主观偏见行之有 效的方法,在新药临床试验中占有重要地位 。
• 20年代后,新药发展迅速。如:
德国Ehrlich(1909年)发现 砷凡纳明能治疗梅毒,从而开始对 合成药物治疗传染病。 德国Domagk(1935年)发现 磺胺类可治疗细菌感染。 英国Florey(1940年),从青 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青霉素,促进 抗生素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开辟了 抗寄生虫病和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促进了化学治疗学的发展 。
• 19世纪20年代,开始器官药理学研究。如:
德国Buchheim(1820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 药理实验室,创立实验药理 学。其学生John Jacob Abel 继续发展实验药理学,创立 器官药理学,被公认为现代 药理学创始人。
英国生理学家 ngley(1878年), 根据阿托品与毛果芸香碱 对猫唾液分泌的拮抗作用 研究,第一个提出“受体 ”概念,即药物作用受体 学说。已经被后来的多方 面的实验所证实,可认为 是生物医学研究发展史上 的里程碑之一。

第一篇 药理学总论

第一篇 药理学总论

包括整体动物(麻醉动物)、 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微 生物培养等实验方法 (三个水平)
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三个对照),观察药物的作用、毒 副反应及药动学等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中毒机制及其防治方法,也是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毒理学


离体组织器官恒温灌流系统
超级恒温水浴槽
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
生理药理刺激仪
HeLa Cell Culture
2、实验治疗学方法
对病理模型动物或组织器官、肿瘤细胞 等进行药物作用的观察
3、临床药理学方法
以健康人或病人为对象进行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物
不良反应的研究
目的:在不损伤人体健康的条件下在人体进行实验
观察,对药物对人体的药效及安全性作出正确评价
怎样学习药理学?
三、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的地位
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
现有药品的药物。
药品管理法对新药的定义 €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 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 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
新药来源:天然药物、半合成药物、合成药物
新药筛选:经验方、结构相近药物、基因工程 技术。
药效学(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药物能治什么病?(indications) •药物是怎样治这个病的?(mechanism) •药物会引起哪些有害反应?(ADRs)
•哪些人不宜使用该药?(contraindications)
药动学(ADME)
•药物如何吸收?(Absorption)
•药物如何分布?(Distribution)
现代药理学的发展

生理学、生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

药理学概论

药理学概论
o 来源:天然植物:如罂粟、大蒜 矿物:如CaCO3、NaHCO3 合成及半合成:如磺胺、头孢菌素 动物:如肝素、胰岛素 基因重组:如人红细胞生成素
药物分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o 化学药:以化学原料为基础,通过合成、分离提 取或化学修饰等方法得到
o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 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
公元8世纪我国第一部政府颁布的 药典《新修本草》收载药物 884 种。
早期医药学知识
16世纪末,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
汇集800余种先贤典籍,27年亲身考察印证,写成
《本草纲目》这一辉煌药学巨著。
全书 52 卷,分类收载药物 1892 种, 方剂 11000 余条,插图 1160 幅。
被译成英、日、朝、德、法、俄及拉丁 七种文字,古今中外,广为流传。
现代药理学
第三阶段:20世纪中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1953年Waston和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 构,随后总结出的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揭示 了生命遗传信息复制、传递的通路和方式,奠 定了分子生物学大厦的基石,给药理学等研究 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方法。
现代药理学
受体概念的提出
1878年,Langley根据atropine与pilocarpine对 猫 唾 液 分 泌 的 拮 抗 作 用 , 提 出 了 受 体 (receptor) 概 念,为受体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Numa于1986年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首先成功克隆了乙酰胆碱受体,使 “受体”这一百年假设成为严格的科学概念。
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
药理学(Pharmacology)
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药物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

药物(drug)是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

药理学一方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另一上方面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

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属基础医学范畴,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物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的区别。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疗效、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在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

而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以确保合理用药。

医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原理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古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其中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

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l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

部分拮抗药——在激动药浓度较低时与 激动药产生协同作用; 在激动药浓度较 高时则产生拮抗作用 4.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方式 •占领学说 •二态模型学说 •速率学说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转运 1、生物膜的结构 2、药物的转运方式 ①被动转运——指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 度低的一侧转运的过程。简单扩散是被动转 运的主要方式。影响药物简单扩散的主要因 素有:药物分子量的大小、脂溶性高低和极 性大小。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 始作用。 药理效应:指药物作用所致的机体细 胞和器官功能的改变。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和抑制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指药物在一定剂 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 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 用。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指在临床用药时,出现的符合 用药目的,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不良反应:指用药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 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
(一)、受体概念 —— 存在于细胞膜上或 细胞内能与特定物质结合并传递信息引 起生物效应的细胞成分(蛋白组分)。 (二)、受体类型 细胞膜受体:①、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N2 ) ②、G-蛋白偶联受体(α 、β 和M)③、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生长激素 受体) 细胞内受体:甾体类激素受体
当细胞膜两侧pH值不等时,简单扩散的跨 膜转运规律如下: • 弱酸性药物易从酸侧进入碱侧,而弱碱 性药物易从碱侧进入酸侧。 • 当跨膜扩散达到平衡时,弱酸性药物在 较碱侧的浓度大于较酸侧,而弱碱性药 物在较酸侧的浓度大于较碱侧。 OH弱酸性药物:HA H++AH+
②主动转运——指药物从浓度低的一侧向 浓度高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二、吸收 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 胃肠道给药: 口服、舌下给药、直肠给 药 • 首过消除——指药物经过肠粘膜及肝脏 时被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 少的现象。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无首过 消除。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第1章总论第1节概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即阐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的动态变化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但对用药者无害的各种物质。

通常分为天然药、化学药和生物药。

制剂:指药物经过加工,制成便于病人使用。

符合治疗要求、能安全运输和贮存的各种剂型。

第2节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的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的初始反应。

效应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兴奋和抑制是药物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

药物与机体接触,在未被吸收入血液循环之前,在用药局部所表现的效应称为局部作用。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对机体内部某些器官发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全身作用)。

药物直接作用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的效应称为直接作用。

多数药物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间接作用。

在治疗剂量时,药物吸收入血后,通常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的靶位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他器官组织的靶位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可分为: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补充治疗。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分为: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停药反应。

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称为量效关系。

半数有效量ED50 半数惊厥量CD50半数致死量LD50通常以药物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安全。

LD5 ——ED95之间的举例,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些具有识别、结合特异生物活性分子,转导信号,产生相应生物效应的蛋白分子。

第3节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称为药物的跨膜转运。

第1章药理学总论

第1章药理学总论

• 药理学
• 基础认识 • 新药来源
• •
富含生命力,不断发展中的学科 临床有效药物 — 相应药理效应
药理效应 ≠ 临床有效药物
天然产物 化学合成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公元一世纪: 《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 唐代: 《新修本草》收载844种药物。 明代: 《本草纲目》收载1892种药物。 19世纪初,德国从阿片中提出吗啡。 20世纪初,德国 (1909)发现胂凡纳明能治疗锥虫病 和梅毒。 1935年杜马克发现磺胺类(百浪多息)。 1928年发现弗莱明青霉素类,1940年应用于临床。 现代药理学:在整体、器官系统、细胞、亚细胞、 分子、量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有多种分科。
总论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重要)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什么是药物?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所研究的内容 学科性质、学习目的、学科任务
【什么是药物? 】
药物(drug)
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
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新药的概念
新药的研究程序
【新药的概念】
新药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
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新药研究程序】
一、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 药效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
二、临床研究
一期临床 二期临床 三期临床
实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新药的临床研究
Ⅰ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
【药理学所研究的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理学总论 1

药理学总论 1

药理学总论:A.绪论一.药物(drug) :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毒物(toxicant) 较小剂量即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健康的化学物质。

药物和毒物没有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化。

二.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B.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A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梯度②不需载体③不耗能量④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滤过(水溶性扩散)经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孔隙:药物水性通道:甲醇,尿素等主要方式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绝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B载体运输:特点:选择性、饱和性、竞争抑制,结构和部位特异性(VitB)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耗能,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离子易化扩散:顺浓度不耗能,VB12, 葡萄糖,甲氨蝶玲C.膜动转运胞饮(pinocytosis),吞饮或入胞,如脑垂体后叶粉剂从鼻粘膜给药胞吐(exocytosis),胞裂外排或出胞如腺体分泌和递质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1.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酸碱度离子障(ion trapping):分子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不易通过膜脂质层的现象。

pKa:药物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弱酸性药物10pH–pKa = [A– ]/[HA] 弱碱性药物10pKa–pH=[BH+]/[B]应用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中分子型多,易扩散; 在碱性中解离型多,不易扩散。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中分子型多,易扩散; 在酸性中解离型多,不易扩散。

2.药物浓度差以及细胞膜通透性、面积和厚度与面积,通透性成正比,与厚度成反比3.血流量血流量丰富,流速快时转运快4.细胞膜转运蛋白的数量和功能数量多(三)药物在体内的过程(ADME系统吸收分布代谢排泄)1.吸收1. 口服给药:小肠是口服给药时主要的吸收部位首过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口服药物经过吸收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原因:肠壁和肝脏代谢,以及胆汁排泄等➢舌下给药很大程度避免(80%)➢直肠给药一定程度避免(50%)2. 注射给药:静脉、肌内、皮下及动脉注射3. 呼吸道吸入给药:速度最快4. 局部给药:皮肤、眼、鼻、咽喉、阴道和直肠5. 舌下给药2.分布:药物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补充治疗 ㈡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 1.副作用 在治疗剂量时和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 2.毒性反应 量过大或时间过长 3.后遗效应 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 4.继发反应 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5.撤药反应 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出现的 6.变态反应 7.特异质反应 遗传异常所致 8.耐受性 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9.依耐性 精神依耐性,躯体依耐性
第篇 药理学总论
第1章 绪 论
第一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地位 • 药物 是对机体原有生理功能或生化过程产生影 响的化学物质,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 计划生育 • 药理学 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和 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药理学发展简史 • 一、传统本草学阶段 • 二、近代药理学阶段 • 三、现代药理学阶段
第3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㈠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㈡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参与或干扰代谢过程 2.影响物质转运过程 3.影响酶的活性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 ㈠受体 1.受体概念
• • • • • • •
• ⑴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 体,产生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 ⑵受点 • ⑶配体 • 2.受体的特性 • 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㈡药物与受体 • 1.结合方式 • 2.与受体结合药物的分类 • ⑴激动药 有亲和力又有效应力 • ⑵拮抗药 有亲和力缺乏效应力
第2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药物的剂量与效应 • • • • • • 1.无效量 2.最小有效量 3.有效量 4.极量 5.最小中毒量 安全范围 6.最小致死量 二、量效关系 • 1.量反应 2.质反应
三、量效曲线的意义
• • • • • • • 1.最小有效量 2.斜率 16%-84% 3.个体差异 4.效能 最大效应 5.效价强度 大小与等效剂量成反比 6.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 7.治疗指数(TI)
受 体 理 论
• • • • • • • • • • 1.受体学说 占领学说 效应的强度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成正比 2.受体调节 向上调节; 向下调节 3.受体类型 ⑴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N胆碱受体 ⑵G-蛋白偶联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⑶与酶偶联受体 胰岛素受体 ⑷细胞内受体 激素受体 4.信号转导 将细胞外信息传导到细胞内
第三节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1.实验药理学方法 • 2.实验治疗学方法 • 3.临床药理学方法
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1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一、药物作用 • 1.作用与药理效应 • 2.基本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 1.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 2.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 ㈠治疗作用 • 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