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下:第19章《一次函数》全章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下:第19章《一次函数》全章名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下第19章《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阶段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一次函数的知识。
一次函数是实际问题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运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其他函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
3.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
3.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知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一次函数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一次函数的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例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3x-2<0
三.合作研讨
(一).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t;2x+10的解集是___.
(二)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x-2的图象,利用图象求:
(1)方程x-2=0的解。
(2)不等式x-2=0的解
(3)当-1≦x≦3时,y的取值范围。
(4)当y.>-5时,x的取值范围。
达标测评
1.当自变量x的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y=3x+8的值满足下列条件?
①y=-7.②y<2.
2.利用图象解出x:
6x-4<3x+2.
2.直线y=2x-4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2,0)的意义是在函数图象上,当自变量___,函数值___。
3.从数的方面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就是令___,然后求不等式的解为___。
4.从图象上看当___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上方,此时对应的函数值___。
【归纳总结】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y=ax+b的值___时,求___相应的取值范围。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励志语录】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2、与其用泪水悔恨今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3、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学习目标】
1.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问题的转化关系.毛
2.学会用图象法求解不等式.
3.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点】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转化关系及本质联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19
2.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以及斜率k和截距b对图像的影响。
3.一次函数的性质,如斜率的正负、截距与y轴的交点等。
4.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绘制以下三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斜率k和截距b的值:
y = 2x + 3
y = -0.5x - 1
y = 4x
要求:使用列表法和图像法,清晰展示解题过程。
2.根据以下实际问题,求解一次函数的未知参数:
(1)小红从家里出发,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去公园,设t小时后小红到达公园,写出小红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
(2)一家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每买一件商品可享受10元的优惠,设顾客购买x件商品,写出顾客支付的总金额与购买件数的关系式。
-通过对比不同斜率k和截距b的一次函数图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2.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从简单的一次函数图像入手,让学生感知斜率k和截距b对图像的影响,再逐步引入更复杂的情况。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探究一次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与策略: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
-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重难点: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关系 2、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有.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
二、学习探究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第一场售出票150张,第二场售出205张,第三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分别为、、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y= 。
y随x的变化而(填“变化”或“不变化”)。
2、当圆的半径为10cm时,圆的面积为 cm2;当圆的半径为20cm时,圆的面积为 cm2;当圆的半径为30cm时,圆的面积为 cm2;当圆的半径为r时,圆的面积S= ;S随r的变化(填“变化”或“不变化”)。
3、用10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长度.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时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矩形的长度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S?因矩形对边相等,所以它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应是周长10m的一半,即 m.若长为1m,则宽为(m)据矩形面积公式:S=(m2)若长为2m,则宽为(m)面积S=若长为xm,则宽为(m)面积S=从以上三个题中可以看出,在探索变量间变化规律时,可利用以前学过的一些有关知识公式进行分析寻找,以便尽快找出它们的之间关系,确定关系式.结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
注意: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一个变化过程中。
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这两个方面:1、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2、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
三、课堂作业1、若球体体积为V,半径为R,则V=43R3.其中变量是__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2、要画一个面积为20cm2长方形,其长为xcm,宽为ycm,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常量与变量分别为、。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学案
课 题19.2一次函数 19.2.1正比例函数(2)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
2. 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3.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一次函数,体会数学研究方法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会根据信息列一次函数表达式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定义及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教 法 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学 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4、练习法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8)1(-=y (2)28x y = (3)xy 4-= xy 3)4(-=(5)14-=x y2、画函数图像的步骤有哪些?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1)、x y 2=,x y 31=(2)x y 5.1-=,x y 4-=2、观察上题画函数,完成下列问题:(1)正比例函数是一条 ,它一定经过 。
(2)因为过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们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确定两点,通常是( , )和( , )(3)当k > 0时,直线经过 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当k 〈0时,直线经过 象限,y 随x 的减小而 2、 既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最少几个点就可以画出这条直线?怎样画最简单?试一试: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 y=-3x (2) y=32x 解:(1)当x=_____时,y=_____, 解:当x=_____.时,y=_____,取点_______和_________, (2)描点、连线得: 三、巩固练习:例1、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x y x y x y 21)3(,)2(,2)1(321===例2、已知函数2(3)2(3)y a x a x =-+-是关于x 的正比例函数 (1)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新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19.2.1 正比例函数教案1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2 一次函数19.2.2一次函数(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一类具体函数中抽象出正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正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怎么定义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因变量)。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函数,我们要研究一个较为简单、应用广泛的函数——正比例函数。
【新知探究】探究一、2011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千米。
设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0千米每小时。
考虑以下问题:(1)乘高铁,从始发站北京南站到终点站上海站,约需多少小时?(保留一位小数)(2)京沪高铁的行程ykm与时间th之间有何数量关系?(3)从北京南站出发2.5小时后是否已过了距始发站1100千米的南京南站?探究二、1.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1)圆的周长l 随半径r 的变化而变化;(2)铁的密度为7.8 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变化而变化;(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 cm,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练习本的本数n 变化而变化;(4)冷冻一个0 ℃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 ℃,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函数的共同点:2.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3. 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的是()A.y=4x+1 B.y=2x2 C..4.已知y=(k+1)x+k-1是正比例函数,求k的值.【知识梳理】1.谈谈你今天学了哪些内容?2.正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关系有什么联系?3.请举一个生活中正比例函数的实例.【随堂练习】y=3x, y=x4, y=3x+9, y=2x2中,正比例函数是____________.2.正比例函数y=kx,(1)若比例系数为-13,则函数关系式为___ ;3、(1)已知函数y=(m-2)x m-1, m_____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2)若x、y是变量,且函数y=(k+1)x︱k︱是正比例函数,则k=_________.4.某商店进了一批货,每件2元,出售时,每件加利润5角.如果售出x件,应收货款y 元,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 .5.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是x的正比例函数?(1)电报收费标准是每个字0.1元,电报费y(元)与字数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2)地面气温是28℃,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5℃,则气温x(•℃)•与高度y(km)的关系;(3)圆面积y(cm2)与半径x(cm)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册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斜率k和截距b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特别是如何通过斜率判断图像的走势。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次函数模型,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一次函数与线性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9.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作为导入,例如“同学们,你们坐出租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计费方式?其实,出租车计费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次函数。”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7.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练习、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8.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应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兼顾拓展提高。布置一定数量的基础题,确保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适当布置一些综合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次函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一次函数的世界,探索它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即y=kx+b(k≠0),并解释其中k和b的含义。
1.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理解尚不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一次函数实例,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对函数的认识。
2.学生在图像识别和性质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斜率k和截距b对图像影响的理解,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实例演示。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19章《一次函数》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19章《一次函数》导学案共28页19.1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常量、变量的概念;2、函数的概念和其3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象的定义;4、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重点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其3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新课导引有资料显示,影响气温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其中,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是巨大的,地理学家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发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问题探究】 如果山脚的气温是24℃,那么相对山脚高度为2000米的山顶的气温又如何呢?相对山脚高度为x 米处的气温又如何表达呢?【解析】 山脚的气温为24℃,相对山脚高度为2000米的山顶的气温应比24℃低,降低的温度为0.6×1002000=0.6×20=12(℃),故可知相对山脚高度为2000米的山顶气温为24-12=12(℃).同理,相对山脚高度为x m 处的气温可表示为(24-0.6×100x )℃教材精华知识点1常量与变量不同的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有些量的值是始终不变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拓展 常量与变量是相对的,判断常量与变量的前提条件是“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同一个量在不同过程中可能不同.如工作量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若工作量一定,则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为变量;若工作效率一定,则工作量、工作时间为变量.知识点2 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函数的定义中包括三个要素:(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后一个变量被唯一确定而形成的变化范围.拓展 (1)自变量与函数都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紧要,自变量可用x 表示,也可用t ,u ,p ,…中的任何一个字母表示,函数可用y 表示,也可用s ,v ,q ,…中的任何一个字母表示.(2)在我们所研究的范围内,有时两个变量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却不符合函数中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关系不是“唯一确定”的关系,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就不存在函数关系.(3)函数不是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函数关系就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且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必须是“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例如:“一个数与它的绝对值”,若一个数用x表示,它的绝对值用y表示,其中x可以取任意实数,即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对应关系是一个数与它的绝对值对应,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的函数.规律方法小结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判断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函数关系,就是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并且在这两个变量中,确定好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因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自变量每变一个值,因变量都必须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这样,它们才能构成函数关系.知识点3 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为函数解析式.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函数关系式的概念:(1)函数关系式是等式.例如:y=2x+3就是一个函数关系式,我们可以说代数式2x+3是x 的函数,但不能说2x+3是函数关系式.(2)函数关系式中指明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通常等式右边的代数式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一个变量表示函数.例如:y=2x2+3中,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3)书写函数关系式是有顺序的.例如:y=x-3表示y是x的函数;若x=y+3,则表示x是y的函数.也就是说,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必须用自变量x的代数式表示y,即得到的等式的左边是一个变量y,右边是一个含x的代数式.(4)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解析法.知识点4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必须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有意义;其次,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尤其是后者,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容易忽略.因此,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一定要细致周到地从多方面考虑.拓展在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要使函数关系有意义,可分下列几种情况:(1)当函数关系式是一个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例如:y =2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当函数关系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S=πR2中,若R表示圆的半径,则R>0.(3)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4)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实数.(5)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有限或无限的,也可以是几个数或单独的一个数.识点5 函数值函数值是指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取某个值时,因变量与之对应的确定的值.拓展(1)①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给出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就是将自变量x代入解析式,求代数式的值.②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给出函数值,求相应的自变量x的值.就是解方程.③已知函数解析式,当自变量确定时,函数值也唯一确定;当函数值确定时,自变量不一定唯一.(2)当函数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时,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值都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规律方法小结已知函数值和函数解析式求自变量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方程思想,所谓方程思想,就是指对所求的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数学思想.知识点6 函数的图象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拓展(1)函数的图象可以是直线、射线、线段,也可以是双曲线、抛物线等,要形象直观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观察图象时要注意弄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图象中函数值随着自变量变化的规律.规律方法小结(1)①利用函数图象,可以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方程组的解集,还可以预测变量的变化趋势.②通常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方法是:将这个点的坐标代入函数的表达式,若满足,则这个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若不满足,则这个点就不在函数的图象上.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A(x,y)中的x,y满足函数关系式;反之,满足函数关系式的任意一对x,y的值所对应的点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2)在求方程的解、不等式解集的问题中,还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为了使问题更简单,通常用图象来辅助解决问题,这就体现了另一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知识点7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2)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拓展(1)列表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取值,从小到大或自中间向两边选取,取值要有代表性,尽量使画出的函数图象能反映出函数的全貌.(2)描点时要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点取得越多.图象越准确.(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将所描的点顺次连接起来.知识点8 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列表法:用表格列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表示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它的优点是能明显地显示出自变量的值和与之对应的函数值.但它只能把部分自变量的值和与之对应的函数值列出,不能反映出函数变化的全貌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它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数据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函数的性质提供方便,但所画出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所以由图象确定的函数往往不够准确.解析法:用自变量x的各种数学运算构成的式子表示函数y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它的优点是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便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函数.课堂检测基本概念题1、(1)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常量是,变量是;(2)东风村的耕地面积是109 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的人数x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常量是,变量是,解析式为.基础知识应用题2、如图所示,图中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个变最的函数吗?如果能,求出当t=12时对应的路程s.3、某地区现有果树1 2000棵,计划今后每年栽果树2000棵.(1)求果树总数y(棵)与年数x(年)的函数关系式;(2)预计到第5年该地区有多少棵果树.综合应用题4、李奶奶晚饭以后外出散步,碰到老邻居交谈一会儿,返回途中,在读报栏前看了一会儿报,如图所示的是据此情况画出的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李奶奶是在什么地方碰到老邻居的?交谈了多长时间?(2)读报栏大约离家多远?(3)李奶奶在哪段时间走得最快?你是怎么计算的?(4)图中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请写出0≤t≤15时,s与t的关系式.5、有一个水箱,它的容积为500 L,水箱内原有水200 L,现需将水箱注满,已知每分钟注入水10 L.(1)写出水箱内水量Q(L)与时间t(min)的函数关系式;(2)求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图象.探索创新题6、如图所示的图象反映了甲、乙两名自行车运动员在公路上进行训练时的行驶路程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根据所给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的行驶路程s和行驶时间t(t≥0)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哪一段时间内,甲的行驶速度小于乙的行驶速度?在哪一段时间内,甲的行驶速度大于乙的行驶速度?(3)从图象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体验中考1、写出图象经过点(1,-1)的一个函数关系式:.2、一艘轮船在同一航线上往返于甲、乙两地.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5 km/h,水流速度为5 km/h.轮船先从甲地顺水航行到乙地,在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甲地.设轮船从甲地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h),航行的路程为s(km),则s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如图所示) ( )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常量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不发生改变的量;变量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答案:(1)2π C ,R (2)109y 与x x y 910= 【解题策略】 π是常数.而不是变量.另外,常量不一定都是用具体的数表示的,有时也可用字母表示.2、分析 本题考查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求函数值的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变量t 与s ,而s =vt ,v 是常量,所以t 与s 构成函数关系,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当t =3时,s =20,这说明走20米的路程用了3分钟,则速度320=v 米/分. 解:从图中看出,有两个变量t 和s .如果把t 看做自变量,s 看做因变量,那么路程s 、速度v 、时间t 之间的关系式为s =vt .从图中看出,每取一个t 值,都有一个s 值与之对应,当t =3时,s =20,∴20=3v ,∴320=v 米/分. ∴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为t s 320=(t ≥0), ∴可以将s 看做t 的函数.∴当t =12时,s =320×12=80(米). 规律·方法 要确定函数关系,就要确定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还要注意到其他的量都必须是常量.求函数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图中找出来,另一种是用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求出来.3、 分析 果树总数y (棵)=现有果树12000(棵)+历年栽树的棵数.解:(1)y =12000+2000x (x ≥0,且x 为整数).(2)当x =5时.y =12000+2000×5=22000(棵),即预计到第5年该地区有22000棵果树.【解题策略】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需要考虑函数关系式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4、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由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解:(1)李奶奶是在离家600米处碰到老邻居的,交淡了大约10分钟.(2)读报栏大约离家300米.(3)李奶奶在40~45分这段时间内走得最快,这是因为:李奶奶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中的行程是这样的:①从出发地点到遇到老邻居,用了15分,走了600米,在这15分时间内,她的平均速度是600÷15=40(米/分);②从15分到25分,她和老邻居交谈了约10分;③从25分到35分,她在返回家的途中,走了600-300=300(米),这一段她的平均速度是300÷10=30(米/分);④从35分到40分,她在读报栏读报,也就是读报栏离家大约300米的距离;⑤从40分到45分,她返回家中,共用时5分,行走了300米,这一段她的平均速度是300÷5=60(米/分).因此李奶奶在40~45分这段时间内走得最快.(4)从图中反映出了李奶奶外出散步时间与离家距离这两个变最之间的关系,其中外出散步时间是自变量,离家距离是因变量,离家距离是散步时间的函数.当0≤t ≤15时,s =40t .5、分析 (1)水箱内的水量=原有水量+t 分钟内注入的水量;(2)由于t 表示时间,则有t ≥0,又因为水箱内的水量必小于或等于水箱的容量,所以200+10t ≤500,解得t≤30;(3)用描点法画出图象,但要注意图象应为一条线段,必须突出线段的端点,用实心点表示.解:(1)Q =200+10t . (2)由题意知⎩⎨⎧≤+≥,50010200,0t t 解得0≤t ≤30.(3)图象如图14-5所示.【解题策略】 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同时要特别注意实际问题中不可忽略的隐含的限制条件.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常为线段或射线,画其图象时必须用实心点或空心圈来表示临界值.6、分析 本题考查对函数图象的观察、理解能力,认真观察图象、理解图象即可解决问题. 解:(1)s =2t (t ≥0).(2)当0<t <1时,甲的行驶速度小于乙的行驶速度;当t >1时,甲的行驶速度大于乙的行驶速度.(3)此题答案不唯一,如在出发后的第3小时两人相遇等.【解题策略】 (1)在描述行程问题的图象中,可以通过点的坐标求速度.比如用P 点坐标(3,6),可以求甲的速度为36=2千米/时,用Q 点坐标(1,3),可以求乙在前一个小时的速度为13=3千米/时.(2)利用坐标系中同一起点处图象的高低可以判断行驶过程中速度的快慢,图象高的行驶速度快.(3)图象相交的时刻就是两人相遇的时刻.体验中考1、分析 本题考查图象上点的坐标与函数关系式的关系,点在图象上,则将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关系式,函数关系式成立,本题答案不唯一.可以填y =-x 或y =x 2-2等.2、分析 本题考查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能力,随着时间t 的增加,航行的路程先逐渐增加,然后由于停留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航行路程保持不变,然后逆流回航.路程仍然逐渐增加,但由于逆行速度比顺流速度慢,所以路程增加的幅度变小.故选C .【解题策略】 本题中明确s 代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它代表航行的路程而不是离开甲地的距离.19.2一次函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一次函数的有关概念(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画法;3、一次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2、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3、待定系数法;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形形色色的钟表,它是我们日常的计时工具,一声声滴答滴答,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时钟的分针每旋转一圈,表示时间过了一个小时,旋转两圈,表示时间过了2个小时,如此下去,时间在不断流逝,那么分针走过的圈数与经过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应如何表示? 【问题探究】分针旋转一圈,时间便过了相应的一小时,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一一对应关系,可看做函数,那么可以适当设出变量,用函数关系式表示.【解析】设分针走过的圈数为x ,时间设为y (小时),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式y =x 表示,当然也可用表格或图象表示.教材精华知识点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概念:一般地,形如y =kx (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图象: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拓展 (1)正比例函数y =kx ,也可以说成y 与x 成正比例.要求函数关系式只需通过x ,y 的一组对应值求出k ,从而确定关系式.(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当k >0时,直线从左到右呈上升趋势,经过第三、一象限;当k <0时,直线从左到右呈下降趋势,经过第二、四象限.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只需选取除原点外的一点,过原点和选取点画直线即可,选取的点一般为点(1,k ).(3)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也可以逆用.如当正比例函数y =kx (k ≠0)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时,则k >0,反之k <0;再比如,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三象限,则k >0等.知识点2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概念:一般地,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性质:一次函数y =kx +b (k ,b 常数,k ≠0),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拓展 (1)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关系式,要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只需确定k ,b .(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要画出图象只需确定图象上的两点,这两点一般选与x 轴、y轴的交点⎪⎭⎫⎝⎛-0,k b ,(0,b ),过这两点画直线即可.(3)直线y=kx+b也可以看做是把直线y=kx向上(b>0)或向下(b<0时)平移b个单位得到的.(4)直线y=k1x+b1与直线y=k2x+b2的位置关系:当k1=k2,b1=b2时,两直线重合.当k1=k2,b1≠b2时,两直线平行.当k1≠k2,b1=b2时,两直线相交于y轴上的一点(0,b1).当k1≠k2,b1≠b2时.两直线相交.(5)直线y=kx+b(k≠0)的位置与k,b符号的关系.由k,b的符号可以确定直线y=kx+b的位置.反过来,由直线y=kx+b的位置也可以确定k,b的符号.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我们解决图象问题的重要方法.由k,b的符号也可以不通过画图象,直接判定直线的位置,k的符号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b的符号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6)k的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成的锐角度数越大;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成的锐角度数越小.b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规律·方法(1)要正确理解一次函数成立的条件.①自变量的指数是1;②一次项系数k≠0.(2)弄清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并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当一次函数y=kx+b中b=0时,一次函数就变成了正比例函数,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在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意义确定.知识点3 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确定函数关系式的基本方法.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为:(1)设出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形式y=kx+b.(2)把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值代入函数关系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3)求出待定系数. (4)写出函数关系式.拓展 确定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关系式时,首先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其次是建立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要注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基础知识应用题1、下列函数(以x 为自变量)中,一次函数有 ,正比例函数有 . ①x y 2=;②131+=x y ;③y =-4x ;④12-=x y ;⑤y =5x 2. 2、若正比例函数y =(1-2m )x 的图象经过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当x 1<x 2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B .m >0C .m <21 D .m >213、已知y -3与x 成正比例,且当x =2时,y =7.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 (3)当y =4时,求x 的值.综合应用题4、已知直线y =(1-3k )x +2k -1. (1)k 为何值时,直线经过原点?(2)k 为何值时,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2? (3)k 为何值时,直线与x 轴交于点(43,0)? (4)k 为何值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5)k 为何值时,已知直线与直线y =-3x -5平行?探索创新题5、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 (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 (km),如图所示的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请解释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4)求线段BC 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 min 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体验中考1、对于函数y =k 2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条直线B .过点⎪⎭⎫⎝⎛k k ,1C .经过一、三象限或二、四象限D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一次函数y =kx +b ,若x 的值减小1,y 的值就减小2,则当x 的值增加2时,y 的值 ( ) A .增加4 B .减小4 C .增加2 D .减小23、直线y =-2x -4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O 为坐标原点,则S △AOB = .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1,3)和点B (2,-3).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直线A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学后反思附: 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 课堂检测1、分析 本题需要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要结合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特征,另外,要特别注意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都是正比例函数,①中x2是分式,④中x 2是根式,⑤中的5x 2是二次式,因而这几个函数都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答案:②③ ③规律·方法 判定一次函数的方法:(1)必须是整式;(2)自变量的次数必须是一次;(3)一般形式y =kx +b 中k ≠0,k 和b 为常数.2、分析 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因为当x 1<x 2时,y 1>y 2,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1-2m <0,所以m >21.故选D . 【解题策略】 此类问题也可以结合图象进行判定.根据两点坐标的关系,找出y 随x 的变化规律,从而利用函数的增减性确定k 的符号,这种类型的问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3、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由y -3与x 成正比例,可设y -3=kx ,由x =2,y =7可求出k ,则可以写出关系式. 解:(1)由于y -3与x 成正比例,可设y -3=kx . 把x =2,y =7代入y -3=kx 中,得7-3=2k ,∴k =2.∴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3=2x ,即y =2x +3. (2)当x =4时,y =2×4+3=11. (3)当y =4时,4=2x +3,∴21=x . 【解题策略】 本题中把y -3看做一个整体,从而设y -3=kx .4、分析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或当b =0时,直线经过坐标原点);(2)直线y =kx +b 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b ;(3)直线y =kx +b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kb;(4)当k <0,b <0时,直线y =kx +b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5)如果直线y 1=k 1x +b 1与直线y 2=k 2x +b 2平行,那么k 1=k 2,b 1≠b 2,反过来也成立. 解:(1)当2k -1=0,即k =21,直线经过原点. (2)当x =0时,y =-2,即2k -1=-2,解得k =-21, 即当k =-21时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2.(3)当x =43时,y =0,即43(1-3k )+2k -1=0,解得k =-1,即当k =-1时,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43,0).(4)当⎩⎨⎧--,0<12,0<31k k ,即31<k <21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5)当1-3k =-3,即k =34时,2k -1=35≠-5,此时,已知直线与直线y =-3x -5平行. 规律·方法 本题从不同的方面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基本知识,解题时,我们应做到由解析式或k ,b 的符号,联想到图象的大致位置,或由图象联想到函数解析式或k ,b 的符号,真正做到数与形的紧密结合.5、 解:(1)900(2)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 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是形如y = kx + b的表达式,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它是描述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的重要数学工具,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的利润与他卖出的书本数量成正比,每卖出一本书利润为5元。我们,y为获得的利润。
1.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讲解,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图形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变换。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引导他们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一次函数知识的运用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一次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将一次函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模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一次函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形成数据驱动的思维习惯。
5.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图象信息)教学设计
4.课后反思: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反思,内容包括:
-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次函数图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收获和仍存在的疑问。
通过课后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5.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梯度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题:绘制给定的一次函数图象,分析斜率和截距。
(2)提高题: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利用图象解决问题。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一次函数图象的知识点。
(1)回顾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及其性质。
(2)强调一次函数图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师寄语: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后,对本章节的图象信息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信息进行深入学习,有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然而,学生在图象信息处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图象的直观认识不足,对图象平移、斜率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导学案
19.1.1变量及函数(1)学习目标: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来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学习重点:了解常量及变量的意义;学习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及变量的识别。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问题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二、合作探究: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y=______ ,x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三:当圆的半径r分别是10cm,20cm,30cm时,圆的面积S分别是多少?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用含 的式子表示)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S的式子表示r,S=___ ,r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随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四: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
设矩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s.S=___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矩形的___ _ 随_ __的变化过程.小结:以上这些问题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好多类似的问题,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定义》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定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和意义。
2.知道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教法建议: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
学法与要求: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预习一次函数的定义。
教学练活动程序:活动一 导入新课问题1: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你知道什么是正比例函数吗?①y=x3 ②y=0.01x ③y=x-2 ④y=10x 问题2: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 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 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 ℃.试用解析式表示y 与x 的关系.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吗?活动二 自学指导: 阅读P 89 - P 90 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练习: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 与温度t (℃)有关,即C•的值约是t 的7倍与35的差.则这个函数关系式是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 (kg )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 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 的值.则这个函数关系式是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 (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 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4、把一个长10cm ,宽5cm 的矩形的长减少xcm ,宽不变,矩形面积y (cm2)随x 的值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活动三、新知归纳:观察上面的四个函数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结论:这些函数都可以用一个共同的形式来表示,这个共同的形式是 . 一般地,形如 (k,b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 时,y =k x +b 就变成了 ,所以说 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学习一次函数要注意哪些问题?活动四:小组合作,课堂展示;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若是请指出k 、b 的值。
(1)y=-8x (2)y=x 8(3)y=2x 2 +1 (4)y=-0.5x+1(5) (6)2.(1)若关于x 的函数y=(k -3) x + 9-b 2是一次函数,则k=____,b_____;(2)若关于x 的函数y=x |k|-2 + 9-b 2是一次函数,则k=______,b______;(3)若关于x 的函数y=(k -3) x|k|-2 + 9-b 2是一次函数,则k=_____,b_____;若是正比例函数则k=_____,b____; 3.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1)求一个小球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它是一次函数吗?(2)求第2.5秒时小球的速度.4.汽车油箱中原有油50升,如果行驶中每小时用油5升,求油箱中的油量y (升)随行驶时间x (时)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y 是x 的一次函吗?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活动五 :知识反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k x +b 是一次函数B 、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C 、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D 、不是正比例函数就一定不是一次函数2、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有___________,是正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1)2y x =- (2)2y x =(3)2231y x x =+- (4)y=-0.5x-1 (5) )3(2+=x y (6)x y 34-=3、若函数m x m y -+-=2)3(是一次函数,则m__________4、已知函数y =(k +2)x +k 2-4,当k 时,它是正比例函数;当k 时,它是一次函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教案)
3.一次函数的性质:探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等性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一次函数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行程问题、温度变化等,让学生学会运用一次函数进行建模和求解。
5.综合练习:设计一些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对一次函数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形成数据驱动的决策意识。
5.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一次函数的一般规律,学会用符号表达数学关系,提高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的定义:y=kx+b,理解k、b的几何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函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
2.学会用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
2.函数性质的掌握。
3.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函数的存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发现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函数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入函数概念。
3.练习题库:挑选合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设计:合理安排板书内容,突出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函数?函数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阐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函数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教案)
(4)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举例:对比y=kx和y=k/x的图像特点,阐述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一次函数图像的变换:理解平移、缩放等变换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3.在探究一次函数性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数学运算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深化学生对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关系的理解,培养他们数学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具体内容包括:
(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一次函数,学会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一次函数图像,培养直观想象力和数学建模素养;
(4)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求解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在求解过程中忽视k=0的特殊情况,需要强调并举例说明;
举例:求解y=2x+1与x轴、y轴的交点,解释当k=0时,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次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人同时出发,速度不同,但最终在某一点相遇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一次函数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次函数的奥秘。
另数模型。这说明我们在教授数学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着重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建模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一次函数来解决。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他们在讨论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实例。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是值得鼓励的。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同学在讨论中较为被动,今后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6.反思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感悟进行总结,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7.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相关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新课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这些实例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线性方程、不等式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一次函数的定义:讲解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解释k、b的含义,以及它们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2.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介绍如何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绘制其图像,讲解斜率k、截距b与图像的关系。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难易适度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3.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错误,指导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应用。
-对于优秀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生活实例导入:以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如手机话费套餐、出租车计费等,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
《一次函数》教案第一课时一次函数概念★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知道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二)过程与方法知道一次函数的概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解析式表示出来.★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阅读,讨论.★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降低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 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作出解答,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解答情况作适当点评;2.给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 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分收取;(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 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先作出来的同学将函数关系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学生活动:按要求做思考题.给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 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分收取;(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 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先作出来的同学将函数关系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学生活动:按要求做思考题.教师活动:提出要求: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解析式,归纳他们的共同点.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总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下面“归纳”部分和下面一段内容,要求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归纳:上面这些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常数)倍与一个常数的和.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 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学生活动:按要求阅读教材,理解并记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第二课时一次函数图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会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像.2.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3.知道k,b的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画图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与正比例函数对比总结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培养数学类比思想,以及养成善于思考,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画图像,找规律,思考、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类比学习,以及总结直线平移规律,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树立辨证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会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像.2.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3.k,b的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1.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2.k,b的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画图,思考,阅读,讨论,总结.★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还记得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是怎样简单地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学生活动:回答: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可以通过连接原点和点(1,k)得到它的图像.教师活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像又是什么形状呢?它跟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以下问题.大屏幕出示教学任务.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师活动:要求: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6x与y=-6x+5的图像.回答问题:(1)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2)你会用简单的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了吗?比较两个函数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比较结果填写在书上.学生活动:按要求画图像,与小组同学讨论上面的问题.得到结论:一次函数的图像也是一条直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可以只给出两个点来画一次函数的图像.2.直线的平移规律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1)两个函数的系数是什么关系?(2)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3)猜想:直线y=kx+b能否由直线可以由直线y=kx变化得到?学生活动:先小组内讨论上述三个问题,如仍有疑问小组间继续讨论.选代表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活动:根据回答做适当点评,给出正确结论:(1)所有平行的直线k的值都相同;(2)直线y=kx+b可以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教师活动:用简单的方法画下列函数的图像:y=2x-1,y=-0.5x+1,说说它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怎样平移得到.3.k,b的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师活动:探究下面问题:(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1,y=-x+1,y=2x+1,y=-2x+1 的图像;(2)猜想: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对函数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影响?(3)看一看你画的所有的一次函数的图像,总结b的值对图像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画图像,并思考问题(2)和(3),与同组同学讨论,交流看法.选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回答作出点评,大屏幕出示正确结论:(1)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2)(0,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b>0时,交点在x轴上方,b<0时,交点在x轴下方.k,b的符号共同决定直线经过的象限:当k>0,b>0,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当k>0,b<0,直线经过一、四、三象限;当k<0,b>0,直线经过二、一、四象限;当k<0,b<0,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课堂总结(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跟正比例函数一样也是直线,可用两点(0,b)和()来连成,并且,如果它们的K值相等,即倾斜程度相同,这两条直线平行,所以也可用直线y=kx通过上下平移︱b︱个单位得到直线y=kx+b.(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y=kx+b的系数k,b的符号决定了它的图像和性质,如下表数是负数时,它越小,直线就越陡.第三课时待定系数法★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二)过程与方法知道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学习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教学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阅读,讨论.★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作出解答,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活动:适当引导: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关键是求出两个系数k,b的值,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有两个点在函数图像上,因此这两个点的坐标满足解析式成立,将两个点代入一般形式,可以列出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k,b.大屏幕给出具体的步骤.要求:阅读下面内容,知道什么叫待定系数法.一般地,在求一个函数时,如果知道这个函数的一般形式, 可先把所求函数写为一般形式,其中系数待定,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求出这些待定系数. 这种通过求待定系数来确定变量之间关系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老师的分析引导,看大屏幕给出的具体步骤.阅读老师出示内容.学会什么叫待定系数法.教师活动:(1)让学生做课后练习,熟悉并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2)总结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思路.学生活动:按要求做练习题,体会总结方法和思路,与同组同学交流心得.课堂总结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先设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再将两个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代入一般形式,求出两个待定系数,写出函数解析式.第四课时用一次函数的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用一次函数的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一次函数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以及不怕失败,坚忍不拔的品质.★教学重点用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阅读,讨论.★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直线的平移,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等知识点全部掌握.这节课,大家一起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活动:出示问题: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50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费用最少?提示:(1)影响总费用的变量有哪些?(2)由A、B城分别运往C,D乡的肥料共有几个量?(3)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读题,思考老师的提示问题.小组内讨论,互相提出看法和疑问.也可在小组间讨论交流.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可约请老师参与讨论.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出示下表帮助学生分析想一想:假设总费用为y元,怎样列出y与x的关系式?学生活动:按要求做填表,用表中的含x的量表示出总费用y.把解题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有困难可与小组内同学讨论.教师活动:观察学生的解答情况,对个别有困难得同学或小组进行适当引导.继续提问:要想费用最少,则函数值应最小.得到解析式后,你有办法求出函数的最小值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求函数最小值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活动:在学生们思考,讨论了一会之后,做如下提示:考虑函数的最小值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像观察,也可以通过函数的性质得到.(1)函数图像的最低点,使函数值最小.只要根据解析式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画函数图像,找到最低点对应得函数值即可.(2)系数k的符号决定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 随x的增大而减小.此题中k>0,只要x在其范围内取最小值,对应得y值也是最小.学生活动:按老师的提示,思考并解答例题.教师活动:将例题A,B城的肥料数量互换,让学生应用上述方法,快速做出解答.学生活动:解答变数例题.快速得到答案.课堂总结(1)根据实际需要,画函数图像时,x轴与y轴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但x轴和y轴上各自的单位长度必须均匀且相同.(2)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其中一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其它变量用它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导学案全章
19.1.1变量与函数(1)学习目标: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来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学习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学习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问题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二、合作探究: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y=______ ,x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三:当圆的半径r分别是10cm,20cm,30cm时,圆的面积S分别是多少?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用含 的式子表示)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S的式子表示r,S=___ ,r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随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四: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
设矩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s.S=___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矩形的___ _ 随_ __的变化过程.小结:以上这些问题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好多类似的问题,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常量、变量的概念;2、函数的概念和其3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象的定义;4、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重点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其3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新课导引有资料显示,影响气温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其中,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是巨大的,地理学家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发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问题探究】 如果山脚的气温是24℃,那么相对山脚高度为2000米的山顶的气温又如何呢?相对山脚高度为x 米处的气温又如何表达呢?【解析】 山脚的气温为24℃,相对山脚高度为2000米的山顶的气温应比24℃低,降低的温度为0.6×1002000=0.6×20=12(℃),故可知相对山脚高度为2000米的山顶气温为24-12=12(℃).同理,相对山脚高度为x m 处的气温可表示为(24-0.6×100x )℃教材精华知识点1常量与变量不同的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有些量的值是始终不变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拓展 常量与变量是相对的,判断常量与变量的前提条件是“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同一个量在不同过程中可能不同.如工作量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若工作量一定,则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为变量;若工作效率一定,则工作量、工作时间为变量.知识点2 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函数的定义中包括三个要素:(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后一个变量被唯一确定而形成的变化范围.拓展 (1)自变量与函数都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紧要,自变量可用x 表示,也可用t ,u ,p ,…中的任何一个字母表示,函数可用y 表示,也可用s ,v ,q ,…中的任何一个字母表示.(2)在我们所研究的范围内,有时两个变量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却不符合函数中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关系不是“唯一确定”的关系,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就不存在函数关系.(3)函数不是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函数关系就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且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必须是“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例如:“一个数与它的绝对值”,若一个数用x表示,它的绝对值用y表示,其中x可以取任意实数,即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对应关系是一个数与它的绝对值对应,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的函数.规律方法小结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判断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函数关系,就是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并且在这两个变量中,确定好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因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自变量每变一个值,因变量都必须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这样,它们才能构成函数关系.知识点3 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为函数解析式.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函数关系式的概念:(1)函数关系式是等式.例如:y=2x+3就是一个函数关系式,我们可以说代数式2x+3是x 的函数,但不能说2x+3是函数关系式.(2)函数关系式中指明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通常等式右边的代数式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一个变量表示函数.例如:y=2x2+3中,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3)书写函数关系式是有顺序的.例如:y=x-3表示y是x的函数;若x=y+3,则表示x是y的函数.也就是说,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必须用自变量x的代数式表示y,即得到的等式的左边是一个变量y,右边是一个含x的代数式.(4)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解析法.知识点4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必须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有意义;其次,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尤其是后者,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容易忽略.因此,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一定要细致周到地从多方面考虑.拓展在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要使函数关系有意义,可分下列几种情况:(1)当函数关系式是一个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例如:y =2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当函数关系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S=πR2中,若R表示圆的半径,则R>0.(3)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4)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实数.(5)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有限或无限的,也可以是几个数或单独的一个数.识点5 函数值函数值是指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取某个值时,因变量与之对应的确定的值.拓展(1)①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给出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就是将自变量x代入解析式,求代数式的值.②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给出函数值,求相应的自变量x的值.就是解方程.③已知函数解析式,当自变量确定时,函数值也唯一确定;当函数值确定时,自变量不一定唯一.(2)当函数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时,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值都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规律方法小结已知函数值和函数解析式求自变量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方程思想,所谓方程思想,就是指对所求的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数学思想.知识点6 函数的图象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拓展(1)函数的图象可以是直线、射线、线段,也可以是双曲线、抛物线等,要形象直观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观察图象时要注意弄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图象中函数值随着自变量变化的规律.规律方法小结(1)①利用函数图象,可以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方程组的解集,还可以预测变量的变化趋势.②通常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方法是:将这个点的坐标代入函数的表达式,若满足,则这个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若不满足,则这个点就不在函数的图象上.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A(x,y)中的x,y满足函数关系式;反之,满足函数关系式的任意一对x,y的值所对应的点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2)在求方程的解、不等式解集的问题中,还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为了使问题更简单,通常用图象来辅助解决问题,这就体现了另一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知识点7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2)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拓展(1)列表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取值,从小到大或自中间向两边选取,取值要有代表性,尽量使画出的函数图象能反映出函数的全貌.(2)描点时要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点取得越多.图象越准确.(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将所描的点顺次连接起来.知识点8 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列表法:用表格列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表示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它的优点是能明显地显示出自变量的值和与之对应的函数值.但它只能把部分自变量的值和与之对应的函数值列出,不能反映出函数变化的全貌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它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数据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函数的性质提供方便,但所画出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所以由图象确定的函数往往不够准确.解析法:用自变量x的各种数学运算构成的式子表示函数y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它的优点是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便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函数.课堂检测基本概念题1、(1)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常量是,变量是;(2)东风村的耕地面积是109 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的人数x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常量是,变量是,解析式为.基础知识应用题2、如图所示,图中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个变最的函数吗?如果能,求出当t=12时对应的路程s.3、某地区现有果树1 2000棵,计划今后每年栽果树2000棵.(1)求果树总数y(棵)与年数x(年)的函数关系式;(2)预计到第5年该地区有多少棵果树.综合应用题4、李奶奶晚饭以后外出散步,碰到老邻居交谈一会儿,返回途中,在读报栏前看了一会儿报,如图所示的是据此情况画出的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李奶奶是在什么地方碰到老邻居的?交谈了多长时间?(2)读报栏大约离家多远?(3)李奶奶在哪段时间走得最快?你是怎么计算的?(4)图中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请写出0≤t≤15时,s与t的关系式.5、有一个水箱,它的容积为500 L,水箱内原有水200 L,现需将水箱注满,已知每分钟注入水10 L.(1)写出水箱内水量Q(L)与时间t(min)的函数关系式;(2)求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图象.探索创新题6、如图所示的图象反映了甲、乙两名自行车运动员在公路上进行训练时的行驶路程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根据所给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的行驶路程s和行驶时间t(t≥0)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哪一段时间内,甲的行驶速度小于乙的行驶速度?在哪一段时间内,甲的行驶速度大于乙的行驶速度?(3)从图象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体验中考1、写出图象经过点(1,-1)的一个函数关系式:.2、一艘轮船在同一航线上往返于甲、乙两地.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5 km/h,水流速度为5 km/h.轮船先从甲地顺水航行到乙地,在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甲地.设轮船从甲地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h),航行的路程为s(km),则s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如图所示) ( )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常量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不发生改变的量;变量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答案:(1)2π C ,R (2)109y 与x x y 910= 【解题策略】 π是常数.而不是变量.另外,常量不一定都是用具体的数表示的,有时也可用字母表示.2、分析 本题考查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求函数值的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变量t 与s ,而s =vt ,v 是常量,所以t 与s 构成函数关系,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当t =3时,s =20,这说明走20米的路程用了3分钟,则速度320=v 米/分. 解:从图中看出,有两个变量t 和s .如果把t 看做自变量,s 看做因变量,那么路程s 、速度v 、时间t 之间的关系式为s =vt .从图中看出,每取一个t 值,都有一个s 值与之对应,当t =3时,s =20,∴20=3v ,∴320=v 米/分. ∴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为t s 320=(t ≥0), ∴可以将s 看做t 的函数.∴当t =12时,s =320×12=80(米). 规律·方法 要确定函数关系,就要确定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还要注意到其他的量都必须是常量.求函数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图中找出来,另一种是用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求出来.3、 分析 果树总数y (棵)=现有果树12000(棵)+历年栽树的棵数.解:(1)y =12000+2000x (x ≥0,且x 为整数).(2)当x =5时.y =12000+2000×5=22000(棵),即预计到第5年该地区有22000棵果树.【解题策略】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需要考虑函数关系式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4、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由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解:(1)李奶奶是在离家600米处碰到老邻居的,交淡了大约10分钟.(2)读报栏大约离家300米.(3)李奶奶在40~45分这段时间内走得最快,这是因为:李奶奶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中的行程是这样的:①从出发地点到遇到老邻居,用了15分,走了600米,在这15分时间内,她的平均速度是600÷15=40(米/分);②从15分到25分,她和老邻居交谈了约10分;③从25分到35分,她在返回家的途中,走了600-300=300(米),这一段她的平均速度是300÷10=30(米/分);④从35分到40分,她在读报栏读报,也就是读报栏离家大约300米的距离;⑤从40分到45分,她返回家中,共用时5分,行走了300米,这一段她的平均速度是300÷5=60(米/分).因此李奶奶在40~45分这段时间内走得最快.(4)从图中反映出了李奶奶外出散步时间与离家距离这两个变最之间的关系,其中外出散步时间是自变量,离家距离是因变量,离家距离是散步时间的函数.当0≤t ≤15时,s =40t .5、分析 (1)水箱内的水量=原有水量+t 分钟内注入的水量;(2)由于t 表示时间,则有t ≥0,又因为水箱内的水量必小于或等于水箱的容量,所以200+10t ≤500,解得t≤30;(3)用描点法画出图象,但要注意图象应为一条线段,必须突出线段的端点,用实心点表示.解:(1)Q =200+10t . (2)由题意知⎩⎨⎧≤+≥,50010200,0t t 解得0≤t ≤30.(3)图象如图14-5所示.【解题策略】 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同时要特别注意实际问题中不可忽略的隐含的限制条件.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常为线段或射线,画其图象时必须用实心点或空心圈来表示临界值.6、分析 本题考查对函数图象的观察、理解能力,认真观察图象、理解图象即可解决问题. 解:(1)s =2t (t ≥0).(2)当0<t <1时,甲的行驶速度小于乙的行驶速度;当t >1时,甲的行驶速度大于乙的行驶速度.(3)此题答案不唯一,如在出发后的第3小时两人相遇等.【解题策略】 (1)在描述行程问题的图象中,可以通过点的坐标求速度.比如用P 点坐标(3,6),可以求甲的速度为36=2千米/时,用Q 点坐标(1,3),可以求乙在前一个小时的速度为13=3千米/时.(2)利用坐标系中同一起点处图象的高低可以判断行驶过程中速度的快慢,图象高的行驶速度快.(3)图象相交的时刻就是两人相遇的时刻.体验中考1、分析 本题考查图象上点的坐标与函数关系式的关系,点在图象上,则将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关系式,函数关系式成立,本题答案不唯一.可以填y =-x 或y =x 2-2等.2、分析 本题考查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能力,随着时间t 的增加,航行的路程先逐渐增加,然后由于停留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航行路程保持不变,然后逆流回航.路程仍然逐渐增加,但由于逆行速度比顺流速度慢,所以路程增加的幅度变小.故选C .【解题策略】 本题中明确s 代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它代表航行的路程而不是离开甲地的距离.19.2一次函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一次函数的有关概念(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画法;3、一次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2、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3、待定系数法;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形形色色的钟表,它是我们日常的计时工具,一声声滴答滴答,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时钟的分针每旋转一圈,表示时间过了一个小时,旋转两圈,表示时间过了2个小时,如此下去,时间在不断流逝,那么分针走过的圈数与经过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应如何表示? 【问题探究】分针旋转一圈,时间便过了相应的一小时,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一一对应关系,可看做函数,那么可以适当设出变量,用函数关系式表示.【解析】设分针走过的圈数为x ,时间设为y (小时),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式y =x 表示,当然也可用表格或图象表示.教材精华知识点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概念:一般地,形如y =kx (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图象: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拓展 (1)正比例函数y =kx ,也可以说成y 与x 成正比例.要求函数关系式只需通过x ,y 的一组对应值求出k ,从而确定关系式.(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当k >0时,直线从左到右呈上升趋势,经过第三、一象限;当k <0时,直线从左到右呈下降趋势,经过第二、四象限.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只需选取除原点外的一点,过原点和选取点画直线即可,选取的点一般为点(1,k ).(3)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也可以逆用.如当正比例函数y =kx (k ≠0)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时,则k >0,反之k <0;再比如,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三象限,则k >0等.知识点2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概念:一般地,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性质:一次函数y =kx +b (k ,b 常数,k ≠0),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拓展 (1)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关系式,要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只需确定k ,b .(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要画出图象只需确定图象上的两点,这两点一般选与x 轴、y轴的交点⎪⎭⎫⎝⎛-0,k b ,(0,b ),过这两点画直线即可.(3)直线y=kx+b也可以看做是把直线y=kx向上(b>0)或向下(b<0时)平移b个单位得到的.(4)直线y=k1x+b1与直线y=k2x+b2的位置关系:当k1=k2,b1=b2时,两直线重合.当k1=k2,b1≠b2时,两直线平行.当k1≠k2,b1=b2时,两直线相交于y轴上的一点(0,b1).当k1≠k2,b1≠b2时.两直线相交.(5)直线y=kx+b(k≠0)的位置与k,b符号的关系.由k,b的符号可以确定直线y=kx+b的位置.反过来,由直线y=kx+b的位置也可以确定k,b的符号.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我们解决图象问题的重要方法.由k,b的符号也可以不通过画图象,直接判定直线的位置,k的符号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b的符号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6)k的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成的锐角度数越大;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成的锐角度数越小.b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规律·方法(1)要正确理解一次函数成立的条件.①自变量的指数是1;②一次项系数k≠0.(2)弄清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并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当一次函数y=kx+b中b=0时,一次函数就变成了正比例函数,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在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意义确定.知识点3 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确定函数关系式的基本方法.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为:(1)设出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形式y=kx+b.(2)把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值代入函数关系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3)求出待定系数. (4)写出函数关系式.拓展 确定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关系式时,首先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其次是建立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要注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基础知识应用题1、下列函数(以x 为自变量)中,一次函数有 ,正比例函数有 . ①x y 2=;②131+=x y ;③y =-4x ;④12-=x y ;⑤y =5x 2. 2、若正比例函数y =(1-2m )x 的图象经过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当x 1<x 2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B .m >0C .m <21 D .m >213、已知y -3与x 成正比例,且当x =2时,y =7.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 (3)当y =4时,求x 的值.综合应用题4、已知直线y =(1-3k )x +2k -1. (1)k 为何值时,直线经过原点?(2)k 为何值时,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2? (3)k 为何值时,直线与x 轴交于点(43,0)? (4)k 为何值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5)k 为何值时,已知直线与直线y =-3x -5平行?探索创新题5、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 (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 (km),如图所示的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请解释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4)求线段BC 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 min 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体验中考1、对于函数y =k 2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条直线B .过点⎪⎭⎫⎝⎛k k ,1C .经过一、三象限或二、四象限D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一次函数y =kx +b ,若x 的值减小1,y 的值就减小2,则当x 的值增加2时,y 的值 ( ) A .增加4 B .减小4 C .增加2 D .减小23、直线y =-2x -4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O 为坐标原点,则S △AOB = .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1,3)和点B (2,-3).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直线A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学后反思附: 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 课堂检测1、分析 本题需要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要结合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特征,另外,要特别注意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都是正比例函数,①中x2是分式,④中x 2是根式,⑤中的5x 2是二次式,因而这几个函数都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答案:②③ ③规律·方法 判定一次函数的方法:(1)必须是整式;(2)自变量的次数必须是一次;(3)一般形式y =kx +b 中k ≠0,k 和b 为常数.2、分析 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因为当x 1<x 2时,y 1>y 2,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1-2m <0,所以m >21.故选D . 【解题策略】 此类问题也可以结合图象进行判定.根据两点坐标的关系,找出y 随x 的变化规律,从而利用函数的增减性确定k 的符号,这种类型的问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3、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由y -3与x 成正比例,可设y -3=kx ,由x =2,y =7可求出k ,则可以写出关系式. 解:(1)由于y -3与x 成正比例,可设y -3=kx . 把x =2,y =7代入y -3=kx 中,得7-3=2k ,∴k =2.∴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3=2x ,即y =2x +3. (2)当x =4时,y =2×4+3=11. (3)当y =4时,4=2x +3,∴21=x . 【解题策略】 本题中把y -3看做一个整体,从而设y -3=kx .4、分析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或当b =0时,直线经过坐标原点);(2)直线y =kx +b 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b ;(3)直线y =kx +b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kb;(4)当k <0,b <0时,直线y =kx +b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5)如果直线y 1=k 1x +b 1与直线y 2=k 2x +b 2平行,那么k 1=k 2,b 1≠b 2,反过来也成立. 解:(1)当2k -1=0,即k =21,直线经过原点. (2)当x =0时,y =-2,即2k -1=-2,解得k =-21, 即当k =-21时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2.(3)当x =43时,y =0,即43(1-3k )+2k -1=0,解得k =-1,即当k =-1时,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43,0).(4)当⎩⎨⎧--,0<12,0<31k k ,即31<k <21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5)当1-3k =-3,即k =34时,2k -1=35≠-5,此时,已知直线与直线y =-3x -5平行. 规律·方法 本题从不同的方面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基本知识,解题时,我们应做到由解析式或k ,b 的符号,联想到图象的大致位置,或由图象联想到函数解析式或k ,b 的符号,真正做到数与形的紧密结合.5、 解:(1)900(2)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 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