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课件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课件

=16 ×30
=(25 ×4)×37乘法结合律
=480
乘法结合律
=100 ×37 =3700
练一练
根据乘法运算律,在 里填合适的数。 45×16= 16× 45
5×(14 × 9)=(5× 14 )× 9 (6×13)× 5)=13×( 6 × 5 )
课 堂 检 测 (教材第65页第1题)
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新知
(15×20)×45 =13500 15×(20×45)=13500
(15×20)×45 = 15×(20×45)
(35×15)×2 = 1050 35×(15×2)= 1050
(35×15)×2 = 35×(15×2)
探究新知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
690+174=864 583+68= 651 795+367=1162
690 + 174
864
583 + 68
651
795 + 367
1162

174 690
864
68 + 583
651
367 + 795
1162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3题)
3. 38+76+24 =114+24
88+45+12 =133+1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95+37+63
=295+(37+63) =295+100 =395
47+58+42+33
=(47+33)+(58+42) =80+100 =180
86+(14+79)
=(86+14)+79 =100+79 =179 18+(159+8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算律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算律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知识点2: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 那么可以写成(a + b)+ c = a +(b + c),这就是加 法结合律。
【例】21个男同学参加合唱组,16个女同学参加合唱组,14个女 同学参加手工组,参加兴趣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知识梳理
【解析】①求参加兴趣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先算出参加合唱组的 一共有多少人;方法二,先算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②比较(21 + 16)+ 14和21 +(16 + 14)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共同点是 加数的位置没有变化,结果相同;不同点是运算的顺序发生了改变,一道题是先把前两个 数相加,另一道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③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得出一般结论,必须要多观察几组不同数目的算式,因此, 还要多列举出几组这样的等式进行比较分析。 ④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几组这样的等式,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 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其实就是加法结合律。
75+(47+25)=(75+ 47)+25
第六单元 运算律
6.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XX
课题引入
如图所示,四年级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你从图中 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问1: 跳绳的有多少人?
课题引入
【解析】
方法1: 28+17= 45
方法2: 17+28= 45
28 + 17 = 17 + 28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运算律-精品教学课件(5课时)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运算律-精品教学课件(5课时)

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75
47
19
23
53
81
25
77
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75
47
19
23
53
81
25
77
右表是织金五小 四、五、六年级 的同学参加跳绳 比赛的人数。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9人 46人 54人
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参加跳绳比赛?
29+46+54=
对口令
300+600=600+300
对口令
35+65=65+ 35
考考你
• 想一想,我们在哪用到过加 法交换律?
加法的验算:
876 + 150
1026
验算: 150 + 876
1026
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加法。
跳长绳 踢毯子 跳短绳
56人 40人 60人
这三个项目 一共有多 少人参加?
18+45+55
我们来总结一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 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 个加数,则可以写成:
a+b=b+a
我们来总结一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 数,则可以写成:
(a+b)+c=a+(b+c)
第 六 单元
运算律
第 1 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参加跳长绳的有40人
参加踢毽子的有56人
从你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提升课件第6单元 运算律(共35张PPT)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提升课件第6单元 运算律(共35张PPT)

×4)
算 = 9 × 100
= 900
50×32 =(5× 10 )×(4× 8 ) =(5× 8 )×(10× 4 )
= 40 × 40 = 1600
48×125 =6×(8×125) =6×1000 =6000
48×25 =12×(4×25) =12×100 =1200
25×44 =(25×4)×11
1.用简便方法计算。
进运 行用
751+256+249
简 加 =256+(751+249)
便法 计运
=256+1000
算算 律
=1256
102+347
=100+347+2
43+155+45+157 =(43+157)+(155+45)
=200+200
=400 417+305
=417+300+5
=447+2
)
(4)46+85+54=(46+54)+85
运用了( 加法交换律 )和( 加法结合律 )
2.算一算,比一比。
45+36+64 =81+64
78+36+22 =114+22
=14
45+(36+64) =45+100
=136
36+(78+22) =36+100
=145
=136
第2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要修多少天
(1000-5×78)÷61=10(天)
答:还要10天才能修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公开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公开课)

数学故事:
1+2+3+4+5+6+7+8+9+10 =1+9+2+8+3+7+4+6+10+5 =(1+9)+(2+8)+(3+7)+(4+6)+10+5 =5×10+5 =55
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45+36)+ 64= 45+(3664+ )
(72+20)+ 8 =72+(20+8)
560+(140+70)=(56104+0 )7+0 =(560+ 70 )+ 140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0+0=0+80 加法交换律 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26+△)+□ =26+(△+□) 加法结合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故事:朝三暮四
• 从前,宋国有一个老人,他在家中养了许多猴子 。老人每天都会给每只猴子八颗栗子,早晚各四 颗。后来,猴子越来越多,老人也越来越穷,所 以他想每天只给猴子七颗栗子,于是他就和猴子 们商量:“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 粟子,晚上给你们三颗栗子,行不行?” 猴子们 想了一想,晚上怎么少了一颗呢?于是大叫起来 ,非常不愿意。老人一看,连忙说:“那么我早 上给你们三颗,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可以了吧? ” 猴子们听了,以为晚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 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同意了。
75+(48+25)=(75+25)+48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运算律的应用,导致计算繁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高运算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提高运算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PPT课件,展示运算律的定义和运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计算。

提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运算律的含义。

如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六 运算律 第2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六 运算律 第2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数
积不变


积不变
a ×b=b ×a
(a×b)×c=a×(b×c)
学以致用
用乘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__
109×31=__×__
44×98=__×__
346×273=__×__
145 65
31 109
98 44
273 346
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165+126=126+ (2)(316+73)+127=316 + ( + ) (3)(6×35)×4= ×( × )
165
73
127
6
35
4
6×13×5 =13×( × )
5×(14×9) =(5× )×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45×16=16×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45
14
9
6
5
(1)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数与0相加也都得0。 ( ) (2)1+1=1×1 ( ) (3)134+196=134+200+4 ( ) (4)求剩余部分的运算叫作减法。 ( )
列成综合算式是:
典题精讲
易错提醒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乘)数的位置,和(积)不变; 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做题时要分清是加法还是乘法。
1、填空: 1)交换两个( )的位置,( )。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2)先乘( )两个数,或者先乘( )两个数,( )。这叫作乘法结律。 3)4×25=25 ×4,用字母表示为 4)(25 ×5) ×2=25 ×(5 ×2),用字母 表示为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教的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这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

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然后,我会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我会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同时,我也会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为了这次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等。

板书设计方面,我会设计清晰易懂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讲解;2.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3.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的布置和反馈。

关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讲解,这是本次教学的基础部分。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律的应用。

我会强调,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两个律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并掌握。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讲解题目,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理解每一步的逻辑推理,从而加深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

再次,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R·四年级下册
1.口算。 12×5=60 35×2=70 125×8 =100045×=920
16×5=80 24×5 =12025×4=100 25×8 =200
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 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 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 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b×a
(a×b)×c = a ×(b×c)
75×125×8 25×36×4
=75×(125×8) =(25×4)×36
=75×1000 =75000乘法结合律
==130600×0 3乘 和6法 结交 合换 律律
课堂练习
8×108×125 25×18×4 15×(9×4) 6×(7×15)
课堂练习
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要进行团体操表 演,一共有6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0行 ,每行有15人,一共有多少人?
P27 1口算。
12×5 =60 35×2 =70 125×8=100045×2 =90 16×5 =80 24×5 =120 25×4=100 25×8 =200
P27 2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___上填上适当的数。
(1)15×16=16×_1_5__ (2)25×7×4= __2_5_×_4___×7
(3)(60×25)×__8__ =60×(_2_5__×8) (4)125×(8×__1_4_)=(125×__8__)×14 (5)3×4×8×5=(3×4)×(__8__×_5___)
P27.3.
这个游泳池长 50 m。他每次游多少米?
50×7×2
= 50×2×7
= =
100×7 700(米)
6×20×15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证明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来简便计算,提高运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来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和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证明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学素材: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相关的故事、实例、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便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件)

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乘 法有交换律吗?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一下乘法交换律吗?
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乘法 有结合律吗?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下乘法结合律吗?
从上面的例子你能得出什么运算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 积不变。这个叫做乘法结合律。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 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 要浇2桶水。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先填空,再想想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5×16=16× 5×(14×9)=(5× )× 6×13×5=13×( × )
用简便方法计算。
7×25×4 =7×(25×4) =7×100 =700
24×5×4 =24×(5×4) =24×20 =480(张)
还能用什么方法计算?
答:一共需要480张课桌。
9×4 ×5 ×25 ×2 = 9× (4×25) ×(5 ×2) = 9×100 ×10 = 9×1000 = 9000
谢谢聆听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复习
பைடு நூலகம்
弟兄四五个, 各有各的家, 有谁走错门, 让人笑掉牙
口算:
12 ×5= 15 ×4= 16 ×5=
32 ×2= 45 ×2= 24 ×5=
125 ×8= 25 ×4= 25 ×8=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猜一猜:
乘法可能有哪些 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我们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 律,你觉得它们有哪些相同、 不同的地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律》PPT课件(共3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律》PPT课件(共3课时)
六 运算律
6.1加法运算律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

课时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 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 纳概括能力,渗透建模的 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 号感。
跳绳的有多 少人?
上面两到算式的得数相同,可以 写成等式:
347-(68+47)
=(156-56)-44 =(347-47)-68
=100- 44
=300- 68
=56
=232
145 165 137
怎样可以算得很快?
210 220 230 240 250 190 180 170 160 150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 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几;
238+402 =238+400+2
=638+2
=640
37+48+23+52 = (37 +23) +(48 +52)
=60 +100
=160
1+3+5+7+9+11+13+15+17+19
=(1 +19)+(3 +17)+ (5+15)+(7 +13)
+(9 +11)
=20 +20 +20 +20 +20 =100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 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 c = a +( b+c)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苏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正确运用于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
•多种方法解决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
•课堂练习
•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黑板、彩色粉笔、讲义
2. 核心内容讲解
2.1 乘法交换律
•回顾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

•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PPT展示乘法交换律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掌握。

2.2 乘法结合律
•通过PPT展示乘法结合律的实例,引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3. 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PPT和黑板练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4. 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测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做好下一节课的教学准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运算律 教案 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运算律 教案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教材第62~67页)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发现、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归纳并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

课件。

师:同学们,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分别怎样表示?指名学生回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运算律中最难的一种——乘法分配律。

1.教学例5。

师: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5题) 生:知道了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要领24根跳绳。

师:你能算出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吗?试一试独立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和算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可能会说:·可以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再算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6+4)×24=10×24=240(根)·可以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再算出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144+96=240(根)师:(6+4)×24和6×24+4×24,这两个算式相等吗?可以写成一个等式吗?生:得数相等,可以写成等式(6+4)×24=6×24+4×24。

师: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生1: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

生2: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师:你也试着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仔细观察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律在计算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可能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使用讲解法,详细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运用。

3.运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使用互动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主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乘法计算中是否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题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运算律知识点及易错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运算律知识点及易错题


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

举例:用简便算法计算29+16+24,3个数连加,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便运算。

16+24正好是40,先算比较简便。

29+16+24
=29+(16+24)
=29+40
=69
在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运算律。

易错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和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应用乘法运算律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律。

要点提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六运算律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六运算律苏教版

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3 + 4 + 5=4 + 3 + 5
204+57= +204
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 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 少千米?
88+104+96 =(88+104)+96
=192+96 = 288(千米)
88+104+96 =88+(104+96) =88+200 = 288(千米)
学习目标:
• 1、我能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定律。 • 2、能运用加法、乘法运算定律解答实际问
题,培养说理、推理能力。 • 3、我能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习
的兴趣。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 56千米。他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人) 56+40=96(人)
40+56 = 56+40
3、水果店运来苹果18箱,香蕉22箱。两种 水果每箱都重15千克。运来的苹果和香蕉一 共重多少千克?
(18+22)×15 =40×15 =600(千克)
答:运来的苹果和香蕉一共重600千克.
试一试:
(80+4)×25 34×72+34×28
=80×25+4×25 =(72+28)×34
=2000+100 =100×34
(69×72) ×28 ○= 69× (72×28) 15× (45×207) ○= (15×45) ×207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①每组算式中有三个因数,而且三个因数相同,只是计算时计算顺 序不同。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因数的乘积相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例3、例4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问题。

(1)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7+87+1346+(59+54)2.导入新课。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二、探究新知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3)建立等式。

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3×5=5×3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4)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板书)2.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1页例题4。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算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四下第60~61页的例题3、4及“练一练”,第65页的练习十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2.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难点: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预设2分钟)利用旧知进行迁移,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1.学生说说加法的运算定律,并说出字母表达式。

2.用简便方法计算77+72+2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

二、自主先学。

(预设8分钟)1.根据例3,探究乘法的交换律。

导学单:①例3要求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并把算式填写完整:3×5=()×()。

②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③再写出一些这样的式子,说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2.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教师巡视了解,并收集学生的多种情况。

3.出示学生的列式:5×3=3×5,提问:这相当于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4.小结乘法交换律,指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a×b=b×a表示。

5.追问:曾经在哪见过“乘法交换律”这个老朋友?(表内乘法、乘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时)6.根据例4,探究乘法结合律导学单:①例4要求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用不同的综合算式解答。

②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并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③再写出一些这样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什么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④尝试用简便方法计算:16×15×2 25×37×4三、合作助学(预设3分钟)小组交流单:1. 交流写出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2. 你写出的字母式子是怎样的?3.3个数相乘,怎样的情况下积不变?4. 为何先将15和2,25和4相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四、踊跃展学(预设8分钟)全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5×4) ×6=5× (4×6) (36×84) ×12=36× (84×12) (158×68) ×25=158× (68×25)
观察上面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作乘 法结合律。
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乘 法结合律呢?
6×13×5 =13× 6(
5 ×
)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1)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 任何数与0相加也都得0。 (×) (2)1+1=1×1 (×)
(3)134+196=134+200+4 (×)
(4)求剩余部分的运算叫作减法。
(×)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3×15×2
5 ×37× 2
=23× (15×2) =(5×2 )× 37 =23×30 =10×37 =690 =370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
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 加法交换律:a+b=b+a • 乘法交换律:a×b=b×a
• 加法结合律:(a+b)+c=a+(b+c) • 乘法结合律:(a×b)×c=a×(b×c)
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 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乘)数的 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 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
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
(乘),和(积)不变。
典题精讲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 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解法一:第一步:先算一共要种多少树?25×5=125(棵) 第二步: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25×2=250(桶)
列成综合算式是:(25×5)×2 =125×2 =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猜一猜: 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探究新知
同学们分成3 组踢毽子。 每组5个人
从这幅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 5 × 3 = 1 5(人)
我这样算 也可以。
我是这样 计算的。
3 × 5 = 1 5(人) 你发现了什么? 3 × 5 = 5 ×3
2)先乘( 前 )两个数,或者先乘( 后 )两个数, (积不变)。这叫作乘法结律。 3)4×25=25 ×4,用字母表示为 a ×b=b ×a
4)(25 ×5) ×2=25 ×(5 ×2),用字母 表示为 (a×b)×c=a×(b×c)
上 合用 适乘 的法 数交 。换 律 填
145 65 65×145=__×__ 31 109 109×31=__×__ 98 44 44×98=__×__ 273 346 346×273=__×__
课堂小结
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乘 数,则可以写成:
a×b=b×a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乘数, 则可以写成:
(a×b) ×c=a× (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 作乘法结合律。
易错提醒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即交换加(乘)数的位置,和(积)不 变; 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 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做题时要分清是加法还是乘法。
学以致用
1、填空:
1)交换两个( 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作乘 法交换律。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 样的关系? 18×7 =○ 7×18 124×35 =○ 35×124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乘数,而且两个 乘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乘数的乘积相等。
乘法交换律
你能仿照加法交换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下乘法交换律吗?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a+b=b+a • 两个乘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乙数×丙数)
▲×(__ ★×● (▲ × ★) × ●=__ __)
a ×(__ b × __) c (a × b) × c = __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因数, 则可以写成:
(a×b) ×c=a× (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 作乘法结合律。
你怎样计算
算法一: 先算出一个年级参 加的人数。 (23×5)×6 =115×6 =690(人)
算法二: 先算出全校有多少 个班。 23×(5×6) =23×30 =690(人) 观察这两道算式的数据和结 果,你发现了什么? (23×5)×6= 23×(5×6)
(23×5)×6= 23×(5×6)
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165+126=126+
165
(2)(316+73)+127=316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3 + 127 ) 6 × 35 × 4 )
(3)(6×35)×4= (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45×16=16× 45 5×(14×9) =(514 × )× 9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第六单元 运算律
6.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 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 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 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 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 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复习导入
•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 ★ × ▲
• a×b=b×a
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乘 数,则可以写成:
a×b=b×a
探究新知二
华风小学举行跳绳比赛,规定每个班选 派23人参加。每个年级有5个班,6个年 级一共要选派多少人参加比赛?
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