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写作背景及内容赏析
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情叙事诗,描绘了琵琶女生活的不幸和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
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动荡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以下是《琵琶行》的赏析:1. 故事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7年),诗人当时四十五岁。
诗中通过琵琶女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艺术家们的无奈处境。
2. 人物形象:诗中的琵琶女形象生动鲜明,她才华出众,容貌美丽,但却命运多舛。
诗中通过琵琶女的遭遇,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迫害,以及艺术家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悲惨命运。
3. 艺术手法:白居易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抒情、叙事、描绘等,将故事娓娓道来。
诗中对人物心理、情感的刻画细腻入微,如“似诉平生不得志”一句,揭示了琵琶女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同时,诗中以音乐为线索,将琵琶女的命运与音乐相结合,寓意着她的命运如同琵琶声一样凄美动人。
4. 情感表达:《琵琶行》抒发了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诗中既揭示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5. 社会价值:《琵琶行》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诗中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总之,《琵琶行》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
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和人物描绘,诗人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瑰宝,也为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琵琶行》课文赏析
《琵琶行》课文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本文将从音乐描写、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叙事技巧、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对课文进行赏析。
一、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琵琶女演奏的乐曲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亲耳聆听那美妙的音乐。
这种音乐描写不仅表现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也展示了白居易对音乐的深厚造诣和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二、人物塑造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琵琶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善良但命运多舛的女性,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
诗人则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但被排挤出官场的士人,他的心情和遭遇反映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境遇。
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塑造,白居易成功地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
三、情感表达《琵琶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演奏时的情感变化和人生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感慨。
诗中的情感既有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更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琵琶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四、叙事技巧《琵琶行》在叙事技巧上非常出色。
诗人采用了倒叙、顺叙、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和她的人生遭遇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叙事技巧使得《琵琶行》成为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叙事诗。
五、语言风格《琵琶行》的语言风格优美、精致,极具艺术魅力。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借代等,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更显得诗人的才华横溢和创作魅力。
六、文化内涵《琵琶行》的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
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导读:一、作品原文《琵琶行》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赏析唐诗《琵琶行》
赏析唐诗《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女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形象生动的描绘: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琵琶女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外貌、技艺和身世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2.叙事结构的巧妙:《琵琶行》采用了叙事诗的结构,通过诗人与琵琶女的对话,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以及诗人自己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
诗人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琵琶女的遭遇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深刻的社会批判:诗人在《琵琶行》中,通过对琵琶女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琵琶女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
同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人性的反思。
4.丰富的情感表达:《琵琶行》不仅仅是一首叙事诗,更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诗人对于琵琶女的同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总之,《琵琶行》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性的反思,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琵琶行》赏析
“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三段,由藉曲宣情过渡到琵琶女直言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是欲语而又迟疑的样子,隐隐透露出琵琶女受到询问而犹疑是否倾诉生平的神态。“敛容”是使面部表情严肃。“整顿衣裳”、“敛容”都是对人恭敬的举动,说明她要向客人敬述心曲了。“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陵”在长安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唐代长安设有左右教坊,管理乐伎歌舞之事。“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善才”是曲师的通称。“秋娘”指名妓,唐时妓女多有以秋娘为名的。这两句是说她色艺高绝,曲高压过曲师,色绝赛过秋娘。“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五陵”在长安附近,为汉代五座皇陵所在地,多居豪富人家。“五陵年少”犹如说富贵公子。“争”是争抢着给。“缠头”是听歌观舞者赠给歌伎舞女的罗锦一类赏物。“绡”是生丝织品。这两句表明贵家子弟对她色艺的倾倒。“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二句写当时酣饮狂欢的情态。“钿头云篦”是两端镶有金花的发篦。“击节”是敲物打拍子。珍贵的首饰击节而碎,鲜艳的红裙洒满酒污,豪不顾惜,见出豪华的欢乐生活。然而就在这欢笑之中送走了青春年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到了年老色衰的境地。结果“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而“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今江西浮梁县,当时属饶州。商人重利轻别,上月到浮梁采买茶叶去了,弄得她孤身一人“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正是这衰暮孤寂的情境,使她怀思过去,结想成梦:“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千”。“阑干”形容泪水纵横流倘的样子。“妆泪”指泪水从化妆的脸上流过,所以是红色的。到这里我们才明白,那开篇处的“水上琵琶声”,原来是琵琶女梦感之后,独起抚弄琵琶抒怀,无怪音声感人而引起诗人注目了。
《琵琶行》的评价与赏析
《琵琶行》的评价与赏析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七言歌行体的扛鼎之作。
诗歌明白晓畅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但让读者为之动容、感慨良深的当是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思想情感内容诗人用挚情把“琵琶声”与“落魄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所叙事件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1.1白居易悲情诗人白居易仕途坎坷,元和十年因力主捕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受到谗毁,被贬江州司马。
司马本为闲职,因而诗人无公务缠身,又因江州地方偏远,在此空闲度日,心中自是落寞。
无法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仕宦理想,不觉为自己的境况所悲。
在一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送别友人归去,“举杯消愁愁更愁”,心中充斥诸多离情别绪。
忽然,听得一支优美的琵琶曲,“如听仙乐耳暂明”,诗人如闻仙乐,情绪为之一振,感情上出现了短暂的欢愉,一扫满腔的愁绪,寻访弹奏琵琶曲者。
恳请琵琶女再行弹奏,琵琶女勉为其难,“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在欣赏完琵琶女弹奏的几支乐曲后,诗人为琵琶女精湛的技艺折服,“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诗人如梦方醒,以为妙绝入神。
诗人不免追根溯源,探询琵琶女的来历,听得琵琶女自述身世后,不禁对琵琶女身世的不幸产生了莫大的同情,同时也勾起诗人痛楚的回忆。
诗人想起自身的坎坷仕途,引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强烈共鸣,抒发了他忠而遭贬、迁谪荒远的苦闷和悲情。
1.2琵琶女伤情诗中琵琶女自述了自己盛衰荣枯的经历,曾经色艺双绝“,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在京城红极一时“, 今年欢笑复明年”,不觉韶华已逝,琵琶女为之黯然神伤。
琵琶女也曾为浓浓亲情团团包围,可惜“弟走从军阿姨死”,落得孑然一身,琵琶女为之落泪。
“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年老色衰的琵琶女挥泪洒别教坊众姐妹,“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此时凄凉心境的最好诠释。
综上所述,诗人仕途坎坷,内心充满悲愤苦闷。
《琵琶行》的赏析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原文: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
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描写爱情的长篇叙事诗,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口述,展现了一个女子被迫离别爱人,流离失所的悲苦遭遇。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琵琶行》的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萧瑟秋风起,回首断肠处。
那时花如锦,此时花如雪。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琵琶声,音缥缈,如听仙乐还如故。
昨夜夜半弹此曲,今宵月下弹相忆。
琵琶行赏析:《琵琶行》以叙事的方式,将一个多情女子的遭遇娓娓道来。
诗中的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思考与回味。
下面将对诗中几个关键的细节进行分析:1. 琵琶行的结构与节奏:《琵琶行》的结构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实事描述。
第一句写去年的元夜,第二句写今年的元夜,第三至六句写去年琵琶弹奏的情况,第七至八句写此时琵琶弹奏的情况,最后两句则以绝句结尾,总结了整个琵琶行的主题与意境。
而从节奏上来看,诗句使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流畅而有节奏感,读来如同琵琶的琴音回荡在耳畔。
2. 琵琶行的主题:《琵琶行》的主题是爱情的悲苦与离别的痛苦。
诗中的女子被迫离开爱人,经历了离散的痛苦与流离失所的遭遇。
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讲述,琵琶成为了表达情感的媒介,使得主题更加深化。
诗中的琵琶声如同女子的心声,将深深的爱与离别的苦痛传达给读者。
3. 描绘的细节:诗中通过描写具体的细节情景,增强了读者对悲苦遭遇的感受。
首先是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为诗中的爱情设定了美好的背景;然而,转折发生在第三句,去年人已不再,让人感到无限的伤痛。
接着,诗人通过秋风、花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变迁与人事的更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长风破浪必有时,给读者一丝希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琵琶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叙事诗。
诗人白居易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口述,将女子的离别之苦与爱情之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一、作品原文《琵琶行》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欢迎阅读与借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
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
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
“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
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凄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
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
这是第一次。
“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
“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
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
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
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物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
《琵琶行》作品赏析
《琵琶行》作品赏析导语:《》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朽、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琵琶行》的赏析,欢迎阅读!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琶琵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白居易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白居易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经典诗词之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是出自此诗。
下面是全诗原文及赏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白居易1琵琶行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六幺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服一作: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琵琶行》名家鉴赏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
有《白氏长庆集》。
今存白居易诗近3 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是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使诗歌得以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扩大了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
他早年写了许多讽谕诗,其中最有名的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谴责宦官、藩镇互相勾结,危害人民和国家。
他不顾自身的安全,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他之所以要写这许多讽谕诗是因为身居言官,理应将下情上达,希望朝廷采择施行,能调整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在当时,他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不可能否定唐王朝的统治,但是对黑暗面有所揭露,客观上对人民是有利的。
他写“新乐府”时间在他的朋友李绅、元稹之后,成就却超过了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影响也远比他们大。
在艺术标准上他又是以通俗平易为世人所称许的,他之所以称得上唐代大诗人之一的原因主要就在这里。
白居易从两个方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
他常以陈子昂、杜甫并提,因为陈子昂诗多兴讽,杜甫即事忧时。
在二人中,他对杜甫学习得更多。
讽谕诗正是从杜甫《新安吏》《石壕吏》等作品变化而出。
另一类,他自己所谓“闲适”诗,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也不小。
他在诗中也常表示对于陶、韦诗风的企慕。
这两个方面在他全部生活中并行不悖,既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又作“独善其身”的打算。
照作者自己的想法,认为“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乃士大夫的“本等”,他在“兼济”时也决不会不要这种“本等”。
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
一、作品原文《琵琶行》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琵琶行》写作背景及内容赏析
《琵琶行》写作背景及内容赏析《琵琶行》写作背景及内容赏析导语:《琵琶行》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之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琵琶行》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文题背景: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
有《白氏长庆集》。
今存白居易诗近3 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是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使诗歌得以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扩大了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
他早年写了许多讽谕诗,其中最有名的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谴责宦官、藩镇互相勾结,危害人民和国家。
他不顾自身的安全,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他之所以要写这许多讽谕诗是因为身居言官,理应将下情上达,希望朝廷采择施行,能调整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在当时,他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不可能否定唐王朝的统治,但是对黑暗面有所揭露,客观上对人民是有利的。
他写“新乐府”时间在他的朋友李绅、元稹之后,成就却超过了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影响也远比他们大。
白居易《琵琶行》写作背景及内容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写作背景及内容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乐府诗之一。
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贫困、人才埋没等非理性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辜的愤怒。
以下是边肖带来的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
一、作品原文《琵琶行》序:元十年,以司马于九江郡。
明年秋天,送福建到浦口,半夜闻琵琶手。
听其声,却有京都之声。
问男,本长安主张女性,并试图向穆、曹学习。
老年色衰,委身于贾人之妻。
我点了酒,这样我就可以快速播放几首歌了。
屈的《怜惜》,在不到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叙说了美好的事情,现在又漂流到了江湖上。
被赐官两年,自我感觉很舒服,感觉到了人言,也就是说感觉到了晚上开始的时候已经搬走了。
因为句子长,所以给了歌,616字。
人生是《琵琶行》。
晚上,我在浔阳河上向客人告别,那里的枫叶和成熟的灯心草在秋天沙沙作响。
我,主人,已经下了马,我的客人已经登上了他的船,我们举起杯子,想喝酒——但是,唉,没有音乐。
尽管我们都喝得烂醉如泥,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快乐,就在我们要分手的时候,河水神秘地向满月方向扩散。
我们听到了突然的声音,一把吉他划过水面,主人忘记了回家,客人走了。
我们跟着旋律前进,问演奏者的名字。
声音停止了.然后她不情愿地回答。
我们把船移近她的船,邀请她加入我们,召集更多的酒和灯笼来重新开始我们的宴会。
然而,在她开始向我们走来之前,我们喊了一千次,催促了一千次,她仍然把半张脸藏在吉他后面,不让我们看见。
.她转动调音栓,测试了几根琴弦,我们甚至在她弹奏之前就能感觉到她的感受。
每一串都是沉思,每一个音符都是深思,仿佛她在告诉我们她一生的伤痛。
她皱着眉头,弯曲手指,然后开始她的音乐,一点一点地让她的心与我们分享一切。
她拂过琴弦,慢慢地扭过,扫过,拨过,先是《彩虹裙》的空气,然后是《六个小家伙》。
大弦像雨一样哼唱,小弦像秘密一样低语。
低声哼唱着,然后混合在一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进一盘玉里。
唐诗三百首-《琵琶行》赏析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赏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全诗原文如下:《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琵琶行》节选赏析
琵琶
白
居
节选
易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创作背景
创
作背
景
元和十一年
【816年】
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时,听 闻一琵琶女不幸经历,有 感所作。
此诗是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被贬为九江 郡司马。
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 琶,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的不幸经 历。
诗人结合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 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 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 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 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
sān
诗文赏析
《琵琶行》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 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 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 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 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 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mèn)之情。
èr
诗人简介
诗白 居 易
人简介
名
字
号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诗文释义
《琵琶行》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停歇。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绢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琵琶行》妙在哪里
《琵琶行》妙在哪里导语:《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为七言古诗。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琵琶行》之妙《琵琶行》妙在哪里呢?妙就妙在它将同在天涯海角的两个不幸沦落人一体化,可谓主宾俱化,同声同气,“专一而又专一,感慨复加感慨”(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从知音之寻到幽怨之声,从漂泊之泪到命运之叹以至迁谪之意,无不充分说明这点。
而在艺术上,则“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真正达到“情致曲尽,入人肝脾”(王若虚《滹南诗话》)的境界。
本文试图将“作此诗之人”与“此诗所吟之人”二者如何相应相通、相映相亲的特点分析出来,从中领会白诗高处所在。
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为七言古诗。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之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写作背景及内容赏析
导语:《琵琶行》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之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
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内容赏析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左迁:指降职、贬官。
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
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
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
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长句:指七言古诗。
诗题又作《琵琶引》。
琵琶,弹拨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中国。
发展到隋唐,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乐器,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常有它。
作为文化范畴内的琵琶,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往往与伤悲事件相联。
“行”和“引”,都是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
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
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
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
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
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
道这声音究竟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
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
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
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
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