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平阳史事考订二题
金代科举考试防范舞弊的举措
2024年第2期(总第203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2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203历史学研究金代科举考试防范舞弊的举措赵㊀㊀亮(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网络与信息管理处ꎬ长春130033)摘㊀要:金代为了防范舞弊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ꎬ实施了一系列举措ꎮ既学习唐宋经验ꎬ实行防范考官和考生共同作弊的异地选用考官及 别头试 等回避制度㊁防范考题泄露的锁院制度㊁防范考生藏匿小抄的搜检制度㊁防范阅卷不公的弥封誊录制度等ꎬ又首创既体现 待士之礼 又不失严格的 沐浴更衣 搜检制度㊁以不懂汉文的女真人弥封汉人考生试卷和以不懂女真文的汉人弥封女真人考生试卷的弥封制度等ꎬ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ꎮ金代实行的上述举措ꎬ对于防范科举考试舞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ꎬ但舞弊现象仍然时有发生ꎬ不仅出现过抄袭甚至考卷雷同之事ꎬ还出现过考题泄露以及录取不公等情况ꎬ严重影响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原则ꎮ到了金代末年ꎬ又出现 买进士第 等情况ꎬ科举取士的公平原则遂告名存实亡ꎮ关键词:金代ꎻ科举考试ꎻ防范舞弊ꎻ别头试ꎻ沐浴更衣ꎻ弥封誊录中图分类号:K246.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4)02-0095-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史研究 (17ZDA177)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古代的中国 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 (15ZDB027)作者简介:赵亮ꎬ1983年生ꎬ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网络与信息管理处副研究员ꎮ㊀㊀自从科举制度创立以来ꎬ就受到各朝各代的重视ꎬ并成为主流社会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ꎮ中国古代重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具有公平公正原则ꎬ即现在人们常说的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ꎮ如果科举考试出现舞弊行为ꎬ也就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ꎬ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也就失去了意义ꎮ因此ꎬ各朝各代为了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ꎬ都采取一系列措施ꎬ以防止舞弊行为发生ꎮ其中ꎬ金代为了防范科举考试舞弊行为发生所实行的一些举措ꎬ还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ꎮ鉴于有关金代科举考试的研究成果较多ꎬ但对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及其防范措施研究不足的现状(除了李桂芝㊁兰婷的著作对金代科举舞弊问题有所涉及以外ꎬ还没有专门研究金代科举舞弊和防范措施的文章问世)[1]-[11]ꎬ笔者不避浅陋ꎬ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ꎬ不正确之处ꎬ敬请读者批评指正ꎮ㊀㊀一㊁防范考试官员和命题官员舞弊的举措科举考试能否做到公平和公正ꎬ选择考官和制定防范考官作弊的措施至关重要ꎮ因此ꎬ金代与其他朝代一样ꎬ很重视对考官的选任以及制定防范考官作弊的措施ꎮ金代最初实行乡㊁府㊁省三级考试制度ꎮ海陵时增设殿试ꎬ形成四级考试制度ꎮ章宗即位以后ꎬ取消乡试ꎬ最终形成府试(乡试)㊁省试(会试)㊁殿试(御试)三级考试制度ꎮ金代对四级或三级考官的选择都很重视ꎬ并逐步形成了各级各考点选择多少考官的严格规定ꎮ据«金史»卷51«选举志一»记载:㊀㊀凡考试官ꎬ大定间ꎬ府试六处ꎬ各差词赋试官三员ꎬ策论试官二员ꎮ明昌初ꎬ增为九处ꎬ路各差九员ꎬ大兴府则十一员ꎮ承安四年ꎬ又增太原为十处ꎮ有司请省之ꎬ遂定策论进士女直经童千人以上差四员ꎬ五百人以上三员ꎬ不及五百二员ꎮ各以职官高者一人为考试官ꎬ余为同考试官ꎮ词赋进士与律科举59人共及三千以上五员ꎬ二千四员ꎬ不及二千三员ꎮ经义进士及经童举人千人四员ꎬ五百以上三员ꎬ百人以上二员ꎬ不及百人以词赋考官兼之ꎮ后又定制ꎬ策论试官ꎬ上京㊁咸平㊁东平各三员ꎬ北京㊁西京㊁益都各二员ꎮ律科ꎬ监试官一员ꎬ试律官二员ꎬ隶词赋考试院ꎮ主要是根据考试地点和参加考试人数确定考官的多少ꎬ在所确定的考官之中ꎬ 各以职官高者一人为考试官ꎬ余为同考试官 [12]1144-1145ꎮ最初ꎬ 于诸州分县赴试 的乡试中ꎬ 悉以本县令为试官 [13]325:一县最高长官县令亲自担任考官ꎬ也说明金代非常重视各级考官的选择和任用ꎮ各朝各代为了防范考官作弊ꎬ都实行回避制度ꎮ洪皓«松漠纪闻»则称金代科举考试 亲戚不回避 ꎬ 或有私者ꎬ停官不叙ꎬ仍决沙袋 [13]326ꎬ即认为金代科举考试没有实行亲戚回避制度ꎬ如果有考官作弊ꎬ再进行严厉处罚ꎬ是一种不重视防范而重视事发后惩罚的举措(洪皓此说后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9㊁«大金国志»卷35㊁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122㊁清杭世骏«金史补阙»卷35所因袭)ꎮ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ꎬ如果我们细检史料就会发现ꎬ金代科举考试也实行回避制度ꎮ如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ꎬ曾 以往岁多以远地官考试ꎬ不便ꎬ遂命差近者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ꎬ即说明在大定二十年以前一直实行异地选任考官以避免亲戚朋友请托的回避制度ꎮ又章宗泰和七年(1207)ꎬ礼部尚书张行简曾说:㊀㊀旧例ꎬ读卷官不避亲ꎬ至有亲人ꎬ或有不敢定其去留ꎬ或力加营护ꎬ而为同列所疑ꎮ若读卷官不用与进士有亲者ꎬ则读卷之际得平心商确ꎮ上遂命临期多拟ꎬ其有亲者汰之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45-1146ꎮ这里是就殿试(御试)录取而言ꎬ说明章宗朝之后对于读卷官也实行回避制度ꎮ另据记载ꎬ熙宗皇统二年(1142)ꎬ刘扌为为考官ꎬ刘扌为的女婿张景仁御试 擢别试魁 [14]卷8ꎬ81ꎬ即获 别试 第一名ꎮ这里所说的 别试 ꎬ就是 别头试 ꎬ是指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ꎬ为了防止其与考官串通作弊而只能参加的另行组织的由其他考官负责的考试ꎮ张景仁因与考官刘扌为有亲戚关系ꎬ为了避嫌只能参加别试ꎬ说明金代初年就已有亲戚回避制度ꎮ科举考试的命题对于公平选拔人才ꎬ更为重要ꎮ金人深知这一点ꎬ也非常重视命题问题ꎮ金代主要是选取文学和经史造诣精深的官员(常常是主考官员)为各级考试命题官员ꎬ命题官员命题以后要呈送皇帝审批ꎬ而御试(殿试)则或由皇帝亲自命题ꎮ如海陵贞元二年(1154)省试(会试㊁礼部试)命题官员翟永固㊁张景仁出了«尊祖配天»的赋题ꎬ海陵却非常不满ꎬ把翟永固召来问道: 赋题不称朕意ꎮ我祖在位时祭天拜乎? 翟永固答:拜ꎮ 海陵又说: 岂有生则致拜ꎬ死而同体配食者乎? 翟永固答: 古有之ꎬ载在典礼ꎮ 海陵又说: 若桀㊁纣曾行ꎬ亦欲我行之乎? («金史»卷89«翟永固传»)[12]1975海陵不同意在位皇帝在祭祀活动时与大臣们一起拜祀上帝和去世的皇帝ꎬ认为在位皇帝和去世的皇帝应受人们同等的尊重ꎬ因此反对科举考试出«尊祖配天»这一试题ꎬ并将翟永固㊁张景仁各打二十大板ꎮ大定二十五年ꎬ世宗出巡上京ꎬ太子完颜允恭监国ꎬ李晏等出御试策题为:㊀㊀契敷五教ꎬ皋陶明五刑ꎬ是以刑措不用㊁比屋可封ꎮ今欲兴教化ꎬ措刑罚ꎬ振纪纲ꎬ施之万世ꎬ何术可致?结果侍读完颜匡未能考中ꎬ监国完颜允恭觉得非常可惜ꎬ对侍臣说: 我只欲问教化㊁刑罚两事ꎬ乃添振纪纲一句ꎬ命删去ꎬ李晏固执不可ꎬ今果误人矣ꎮ («金史»卷98«完颜匡传»)[12]2165说明在命题官员与最高统治者讨论试题时ꎬ命题官员也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ꎮ大定十九年ꎬ世宗有感御试赋题不超出士人平时拟作之文或程文ꎬ难以选拔出真才实学之士ꎬ遂 自选一题ꎬ出人所不料ꎬ故中选者多名士ꎬ而庸才不及焉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35ꎮ章宗也不赞成御试试题太容易ꎬ泰和六年曾对御试监试官贾铉说:㊀㊀丞相宗浩尝言试题颇易ꎬ由是进士例不读书ꎮ朕今以«日合天统»为赋题(«金史»卷6999«贾铉传»)[12]2193ꎮ说明御试试题虽然主要由命题官员先行拟出再由皇帝审批ꎬ但有时则由皇帝亲自命题ꎬ也可见金代科举考试对命题十分重视ꎮ命题期间能否避免出现泄露考题等现象ꎬ对于科举考试能否做到公平公正ꎬ至关重要ꎮ因此自唐代以来实行锁院制度ꎬ即命题或与命题相关的考官被任命以后ꎬ会被立即送到贡院或其他场所ꎬ实行封闭管理ꎮ其间只许命题等官员从事命题以及与考试有关的工作ꎬ不能会见亲戚朋友ꎬ不得与外界书信往来ꎬ直至考试结束ꎬ才能解禁(从事试卷糊名㊁誊录㊁评卷等工作的官员亦如是)ꎮ金代是否也实行这种锁院制度ꎬ史无明文ꎬ但从 锁院聂希古迁太傅㊁魏国公 («大金国志校证»卷24«宣宗皇帝上»)[15]333等记载来看ꎬ似乎也实行了这种制度ꎮ尽管如此ꎬ受利益驱使ꎬ金代还是出现过 会试赋题已曾出ꎬ而有犯格中选者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33的现象ꎬ即出现了会试赋题泄露并且没按科举程文格律进行答卷却中选的情况ꎮ㊀㊀二㊁防范考场舞弊的举措金代举行科举考试ꎬ在考生参加考试之前ꎬ要对其进行资格审查ꎮ金代规定: 乐人不得举进士ꎬ而奴免为良者则许之 ꎬ后来改为 放良人(即奴免为良者)不得应诸科举ꎬ其子孙则许之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33ꎻ 犯十恶奸盗者不得应试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38-1139ꎻ 在案罪犯 徒刑以上㊁官员 犯赃私追当罪 者ꎬ不能进入考场应试ꎻ等等ꎮ«大金国志校证»卷35«杂色仪制»称:㊀㊀举人应试 在案罪犯不至徒刑者ꎬ听责保试ꎮ若武官ꎬ并诸经及第官人ꎬ已在任欲应进士举者ꎬ如不犯赃私追当罪ꎬ听告所属ꎬ申覆本部所(锁)厅[15]502ꎮ也即犯罪不至徒刑者ꎬ可以保释参加科举考试ꎻ现任官员如果没有 犯赃私追当罪 ꎬ可以参加锁厅试(现任官员参加科举考试ꎬ另设考场ꎬ称为锁厅试)ꎮ对于符合条件可以进入考场应试的考生ꎬ则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考场纪律ꎮ金代为了防止考生挟带各种与考试内容有关的 小抄 进入考场ꎬ会在考生进入考场之时ꎬ由专门设置的 检搜怀挟官 进行严格搜身ꎬ甚至于 解发袒衣ꎬ索及耳鼻 ꎮ这种严格的搜身制度ꎬ对于防范科场舞弊起到了一定作用ꎬ但未免有失 待士之礼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47ꎬ伤害了考生的尊严和感情ꎬ为一些考生所厌恶ꎮ如移剌履就 恶搜检烦琐ꎬ去之 («金史»卷95«移剌履传»)[12]2099ꎬ没有参加科举考试ꎮ于是ꎬ金代又采用了一种新的防止考生挟带小抄的办法 中国古代科举史上首创的 沐浴更衣 制度ꎬ即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ꎬ先去朝廷指定的沐浴场所进行沐浴ꎬ然后更换上朝廷事前准备好的衣服ꎬ如此 既可防滥ꎬ且不亏礼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47ꎬ可谓两全其美ꎮ考生通过搜检进入考场以后ꎬ要依次就座ꎬ不得 杂坐喧哗 ꎬ也不得随意中途离开考场ꎻ与考试㊁监考等无关人员也不得进入考场ꎮ为了防范考场舞弊ꎬ金代还差遣军士负责监督检查和维持考场秩序:㊀㊀大兴府则差武卫军ꎬ余府则于附近猛安内差摘ꎬ平阳府则差顺德军ꎮ凡府会试ꎬ每四举人则差一人ꎬ复以官一人弹压ꎮ御试策进士则差弩手及随局承应人ꎬ汉进士则差亲军ꎬ人各一名ꎬ皆用不识字者ꎬ以护卫十人ꎬ亲军百人长㊁五十人长各一人巡护(«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47ꎮ所用军士都是不识字者ꎬ也是为了防范军士与考生协同作弊ꎮ宣宗时曾出现会试考场 杂坐喧哗 之事ꎬ宣宗特下旨 治考官及监察罪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39ꎮ可见考场出现问题ꎬ考官和监察官都要承担责任ꎮ㊀㊀三㊁防范阅卷和录取舞弊的举措隋唐以来ꎬ为防止阅卷舞弊ꎬ实行了弥封(糊名)㊁誊录等措施ꎮ弥封ꎬ即指朝廷派弥封官等将试卷上的姓名㊁籍贯㊁家世等与考生有关的信息糊贴或弥封起来ꎬ以便防范评卷官知道考生姓名而评卷不公ꎮ考生试卷弥封之后ꎬ由编排官将试卷编排出顺序ꎬ后续工作则按序号进行ꎮ弥封之后79还要进行誊录ꎬ即由朝廷选任的誊录官将试卷重新抄录一遍ꎬ以防评卷官通过笔体识别考生试卷而舞弊ꎮ为了防止誊录试卷出错ꎬ还要对原试卷和誊录试卷进行对读ꎮ试卷誊录㊁对读完毕以后ꎬ即由评卷官在誊录的试卷上进行评阅ꎮ金代科举考试是否也实行这种弥封㊁誊录制度ꎬ史无明文ꎬ但从史籍中所见 弥封并誊录官来看ꎬ当沿袭了前代这一制度ꎮ尽管如此ꎬ还是出现了 弥封官渫语于举人 的舞弊现象ꎬ为此金代又规定 女直司则用右选汉人封ꎬ汉人司则以女直司封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45ꎬ即以不懂汉文的女真人弥封汉人考生试卷ꎬ以不懂女真文的汉人弥封女真人考生试卷ꎬ对弥封这一环节的管理更加严格了ꎮ阅卷以后即进入录取阶段ꎮ金代规定ꎬ以 文理优㊁拟断当㊁用字切者ꎬ为中选 ꎬ 犯御名庙讳㊁不成文理者则黜之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48ꎮ此外ꎬ阅卷时如果发现考试时未能发现的舞弊卷ꎬ也不录取ꎮ如天眷二年(1139)考官在阅卷时发现雷同试卷ꎬ张景仁的赋试卷 为邻坐者剽之ꎬ尽坐同而黜 [14]卷8ꎬ81ꎮ按金代规定ꎬ出现雷同试卷ꎬ不管是谁抄袭谁ꎬ两个人都不录取ꎮ于是ꎬ被邻座抄袭试卷的张景仁ꎬ也因此而落第ꎮ为了规范考生答卷和防止考官无原则录取ꎬ金代还令 会试考试官㊁御试读卷官 等 拟作程文 为考试之式 («金史»卷51«选举志一»)[12]1138ꎮ即按文章格法作出范文ꎬ既用于考生之学习ꎬ亦为考官录取之程文ꎬ如考卷不符合程文中的相关格法ꎬ就不能录取ꎮ如贞祐初ꎬ李献能参加省试所作之赋尽管 格律稍疏 ꎬ但 词藻庄严 ꎬ遂被主考官赵秉文录取为第一人ꎮ由于赵秉文没有遵循格律的要求而录取了李献能ꎬ 于是举子辈哗然ꎬ愬于台省ꎬ投状陈告赵公坏了文格ꎬ又作诗讥之 [14]卷10ꎬ108ꎬ几乎使得考试作废ꎬ重新再考ꎮ后因李献能 复中宏词 科(«金史»卷110«赵秉文传»)[12]2427ꎬ舆论方息ꎮ兴定二年(1218)ꎬ知贡举赵秉文又因录取 重用韵 的卢亚ꎬ而 削两阶 («金史»卷110«赵秉文传»)[12]2427ꎬ尽管卢亚后来于正大四年(1227)中词赋状元ꎮ正大中ꎬ李献能为省试主考官ꎬ因录取所作之赋比李献能 尤疏 ㊁但 学问词气见其为大手笔的史学为第一人ꎬ而引起 举子辈复大噪 ꎮ后来也因为史学 廷策中之ꎬ议者亦息 [14]卷10ꎬ108ꎮ这种为了防止录取舞弊而严守格律规范的做法ꎬ尽管有其积极意义ꎬ但未免过于死板: 有司惟守格法ꎬ所取之文卑陋陈腐ꎬ苟合程度而已ꎬ稍涉奇峭ꎬ即遭绌落ꎬ于是文风大衰 («金史»卷110«赵秉文传»)[12]2427ꎬ对于金代文化以及文风的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ꎮ结㊀语综上所述ꎬ可以看出ꎬ金代为了防范舞弊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ꎬ实施了一系列举措ꎮ第一ꎬ强化对科举考试的管理ꎬ皇帝亲自过问科举考试之事甚至命题ꎮ第二ꎬ金代初年重视对科举考试舞弊事件的惩处ꎬ之后则更注重对科举考试舞弊行为采取预防措失ꎮ第三ꎬ制定了一系列防范科举考试舞弊的政策和措施ꎮ既实行异地选用考官㊁ 别头试 等回避制度ꎬ又实行锁院制度ꎬ以防范试题泄露ꎻ既实行 解发袒衣ꎬ索及耳鼻 或 沐浴更衣 的搜检制度ꎬ又派遣监察官员和军士进入考场ꎬ对科举考试及录取工作进行监察和维持秩序ꎻ既实行弥封㊁誊录等制度ꎬ又制定阅卷和录取规范ꎬ以防范阅卷和录取不公ꎮ第四ꎬ在严防考生进行作弊的同时ꎬ又注意实施关照考生尊严和感情的 待士之礼 ꎮ第五ꎬ金代制定的防范科举考试舞弊的措施并非一成不变的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ꎬ及时调整和改变ꎮ如世宗时发现由远地选用考官不便ꎬ遂改由近地选用考官ꎻ章宗时ꎬ由于出现了弥封官将弥封情况泄露给考生的情况ꎬ又作出了以不懂汉文的女真人弥封汉人考生试卷㊁以不懂女真文的汉人弥封女真人考生试卷的政策调整ꎻ又因为出现读卷官对亲戚考生 力加营护 的情况ꎬ遂定 读卷官不用与进士有亲者 ꎻ等等ꎮ应该说ꎬ金代实施了一系列比较严格的预防科举考试舞弊的举措ꎬ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ꎮ但在利欲熏心的古代社会ꎬ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仍89然屡禁不止ꎬ不仅出现过抄袭甚至考卷雷同之事ꎬ还出现过考题泄露以及录取不公等情况ꎬ严重影响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原则ꎮ到金代末年ꎬ为解决财政危机ꎬ又出现 买进士第 («金史»卷17«哀宗纪上»)[12]389等情况ꎬ科举取士的公平原则遂告名存实亡ꎮ参考文献:[1]㊀薛瑞兆:«金代科举»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ꎮ[2]㊀李桂芝:«辽金科举研究»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ꎮ[3]㊀兰婷:«金代教育与科举研究»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ꎮ[4]㊀都兴智:«金代科举制度的特点»ꎬ«北方文物»1988年第2期ꎮ[5]㊀赵冬晖:«金代科举制度研究»ꎬ«辽金史论集»(第4辑)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ꎮ[6]㊀李文泽:«金代女真族科举考试制度研究»ꎬ«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ꎮ[7]㊀王德朋:«论金代科举之弊»ꎬ«东北亚研究论丛»(第3辑)ꎬ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ꎮ[8]㊀李桂芝:«金朝科举之科目探讨»ꎬ«民族史研究»(第9辑)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ꎮ[9]㊀都兴智:«金代科举考试题目考察»ꎬ«北方文物»2015年第1期ꎮ[10]㊀裴兴荣:«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及内涵考释»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ꎮ[11]㊀赵宇:«金朝中叶科举经义㊁词赋之争与泽潞经学源流»ꎬ«史学月刊»2016年第4期ꎮ[12]㊀«金史»ꎬ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ꎮ[13]㊀洪皓:«松漠纪闻»ꎬ赵永春辑注:«奉使辽金行程录»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ꎮ[14]㊀刘祁:«归潜志»ꎬ崔文印点校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ꎮ[15]㊀宇文懋昭撰㊁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ꎬ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ꎮ[责任编辑:王㊀昊]99。
浙江省平阳中学2024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平阳中学2024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古希腊陶器的红绘时期,以神话题材为主的设计所反映出的神仙世界里并不是东方人所想像的那样超然,同样有着如同凡间一样的杀戮和抗争,隐藏在无限神力背后的是同凡人一样的缺陷。
这表明,在当时的古希腊A.神亦是人,借神颂人B.英雄崇拜,贬低神性C.人力至上,可以胜神D.理性思维,生活至上2.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
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
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3.1935年,由田汉、夏衍编剧的抗战故事片《风云儿女》上映,它反映了1931-1935年知识青年的觉醒和成长,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其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
这表明A.中国电影以宣扬抗战为己任B.影片再现了全面抗战的场景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成为当时社会主题4.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形象地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Ⅰ卷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计48分)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
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2.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3.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4.《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
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5.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2023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真题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代码00539)一、单项选择题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题1分, 共3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王禹偁诗歌旳艺术风格是A. 华靡艳丽B. 平易易晓畅C. 沉博绝丽D. 清奇僻苦2. 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旳诗歌被称为A. 白体B. 西昆体C. 晚唐体D. 半山体3.苏轼旳著名散文《前赤壁赋》属于A. 议论文B. 碑传文C. 山水游记D. 亭台堂阁记4.苏轼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 其体现旳创作特点是A. 以文为诗B. 以才学为诗C. 好发议论D. 好用典故5.黄庭坚诗生新瘦硬, 被称为A. 后山体B. 简斋体C. 山谷体D. 诚斋体6. 与张元幹词风相近旳词人是A. 秦观B. 辛弃疾C. 周邦彦D. 姜夔7. 元好问伤乱诗旳风格特色是A. 悲悲婉哀切B. 慷慨豪放C. 苍凉沉郁D. 真淳简澹8. 元代后期杂剧创作旳中心是A. 杭州B. 真定C. 大都D. 平阳9. 张养浩散曲《l坡羊》「潼关怀古]中中旳名句是A. “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B.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C. “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
”D.“惊, 人睡醒;清, 梅弄影。
”10. 戴表元文章旳风格特点是A. 清深雅洁B. 雄奇瑰丽C. 苍浑奇崛D. 自然质村11. “元诗四大家”之首虞集旳论诗追求是A. 至清至和B. 平中寓奇C. 以意为主D. 理以命气12. 我国长篇章回小说旳开山之作是A. 《封神演义》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13.《太和正音谱》集戏曲史论与曲谱于一体, 其作者是A. 朱权B. 朱有燉C. 徐渭D. 王九思14. 汤显祖旳旳《紫箫记》取材于唐传奇A. 《枕中记》B. 《霍小玉传》C. 《李娃传》D. 《南柯太守传》15.唐顺之是唐宋派散文代表之一, 其文集名称是A. 《沧溟先生集》B. 《荆川川先生文集》C. 《四溟山人集》D. 《震川川先生文集》16.李梦阳是“前七子”旳代表, 他写得最佳旳诗歌形式是A. 五言古诗B. 五言律诗C. 七言律诗D. 七言歌行17.几社诗人夏完淳, 明亡后所作诗文风格A. 凄丽哀婉B. 骨力警拔C. 豪迈旷达D. 悲壮淋漓18. 清代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旳二位i诗人是A. 王士禛与袁枚B. 顾炎武与屈大均C. 赵翼与蒋士铨D. 沈德潜与袁枚19. 钱澄之后期诗歌旳特点是A. 多闲适恬澹之趣B. 多慷慨悲凉之气C. 有从容痛快之致D. 多沧桑浮沉之感20. 清初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表作家旳散文被称为A. 学人之文B. 文人之文C. 桐桐城派散文D. 阳湖派散文21.纳兰词多写一己情致, 流于感伤, 其悼亡诸什尤为A. 苍凉B. 沉郁C. 冷艳D. 凄婉22. 清代常州词人张惠言旳词集名是A. 《茗柯词》B. 《饮水词》C. 《弹指词》D. 《忆云词》23. 清代历史小说《梼杌闲评》旳重要内容是A. 写隋炀帝旳故事B. 写魏忠贤旳事迹C. 写岳飞旳故事D. 写武则天旳事迹24. 清代中期旳小说《绿野仙踪》属于A. 历史演义B. 才学小小说C. 才子佳人小说D. 神怪小说25.下列清代戏剧中, 以侯方域和李香君旳爱情故事为内容线索旳是A. 《长生殿》B. 《占花魁》C. 《桃花扇》D. 《清忠谱》26. 近代汉魏六朝诗派旳代表人物是A. 龚自珍B. 魏源C. 梅曾亮D. 王闿运27.道、咸、同步期, 占据诗坛中心旳是A. 宋诗派B. 同光体C. 新诗派D. 南社28.同光后来旳词坛推尊词体, 宗尚旳是A. 浙西词派B. 常州词派C. 云间词派D. 阳羡词派29. 近代词人顾春词作旳特点是A. 情至韵会, 温柔怨慕B. 细腻绵密, 自然精工C. 体洁旨远, 句妍韵美D.寄兴渊微, 沉思独往30.如下作品中属于“鸳蝴蝶派”小说旳是A. 《花月痕》B. 《青楼梦》C. 《玉梨魂》D. 《海上花列传》二、多选题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题2分, 共10分)在每题列出旳五个备选项中至少要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平阳二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柳宗元认为“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政”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政”指秦之“暴政”C.“制”是指郡县制 D.柳宗元的判断正确2、秦朝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下列设施的修建与秦王朝有关的是()①都江堰②灵渠③郑国渠④“五尺道”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3、.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D.宋代以来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4、1896年,英国商人从英国运一批货物到温州后,拒交清朝官吏要抽取的货税。
理由是他认为清政府有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同英国商定。
如果商人的话是有依据的,那么他指的条约可能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5.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有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
甲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A.甲 B.乙C.丙D.丁7、某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洛川会议”、“回民支队”。
浙江省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是局部的,某一个领域或方面的。……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才是全局性的。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
B . 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
C . 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 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逐渐缓和
9.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
B . 道家的思想
C . 墨家的思想
D . 法家
的思想
23.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到今天的《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的律文,在中
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
②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
蓝本
③废除了自汉代以来礼与法的结合
A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 宋教仁组建国民党
D .《中华民国约法》正式颁布
10.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大体架构是:在具有战略性的大区(如晋察冀边区)
建立类似省级的政权,其下建立县、乡级政权;在大区和县政权之间,视情形建立管理
若干县份的“行署”或“专署”,在县之下设管理若干乡镇的“区署”。这( )
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 . 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 .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 . 促进了基督教文明的传播
D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二、非选择题 31.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 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 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 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温州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温州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温州地区在哪个朝代开始有文字记载?A. 唐朝B. 宋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D2. 温州的著名历史人物王十朋是哪个朝代的?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A. 瓯剧B. 温州鼓词C. 温州木雕D. 京剧答案:D4. 温州的“三绝”指的是哪三样?A. 瓯绣、瓯塑、瓯瓷B. 瓯绣、瓯塑、瓯剧C. 瓯瓷、瓯塑、瓯剧D. 瓯绣、瓯瓷、瓯剧答案:A5. 温州的“瓯江”得名于哪个历史事件?A. 瓯王建瓯国B. 瓯江流域的洪水灾害C. 瓯江流域的农业发展D. 瓯江流域的商业繁荣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温州的地理坐标是东经________,北纬________。
答案:120°39′~121°18′,北纬27°03′~28°36′7. 温州历史上曾是________的发源地。
答案:永嘉学派8. 温州的气候属于________型气候。
答案:亚热带季风9. 温州的________是中国著名的侨乡。
答案:瑞安10. 温州的________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瓯剧...(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温州在南宋时期的经济特点。
答案:南宋时期,温州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当发达。
特别是纺织业和陶瓷业,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支柱。
12. 温州在近现代历史上有哪些重要事件?答案:温州在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辛亥革命期间的温州起义,抗日战争时期的温州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后温州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等。
...(此处省略其他简答题)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温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温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历史上曾是瓯越文化的发源地,对周边地区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3·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
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C.提高行政效率 D.牵制中书门下2.[2023·山东德州夏津一中期末]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为:“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这反映出辽和西夏( ) 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3.[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
据此可知,该制度( ) A.缓和了民族矛盾B.导致民族关系的对立C.不利于国家统一D.导致了民族分化现象4.[2023·安徽省铜陵市期末考试]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划定最重要的两原则。
秦朝时仍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交错出入现象不过一二县,到宋代已出入三四州,到元朝时,山川行便已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
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地方割据得以根绝D.边疆治理呈制度化5.元朝时期,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兼领吐蕃之地。
宣政院下属的地方机构分为三道,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俗首领按本地习俗自相传袭。
朝廷这一做法( )A.旨在建立政教合一国家B.导致地方的实际权力增大C.有效地缓和了民族矛盾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暴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之害大也。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B.设枢密院,管理地方军事C.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D.派文官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7.[2023·山东泰安期中]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朝廷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8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题训练8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24·沈阳市二模]宋仁宗时进士重策论和诸科大义,神宗时罢诗赋、贴经、墨义,专考策论和大义,这一时期的策问大抵以汉唐故事为主要议题,如“汉唐将相”“唐始终治乱”等。
据此可知,宋朝( )A.改革科举制完善取士程序B.关注官员治国理政实力C.面临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D.主动推行崇文抑武政策2.[2024·广州市一模]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限制。
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许多部落和地方首领干脆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一改变( )A.缓和了中心与地方的冲突B.践行了民族同等的政治理念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3.[2024·辽宁名校联盟联考]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溢创建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
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同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4.[2024·河北承德月考]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
据此可知,辽夏金( )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B.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C.与中原政治文化沟通亲密D.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5.[2024·济宁市高三三模]1042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
”其次年,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
”其意在表达辽和宋( )A.政治上亲如一家B.经济上有互补性C.文化上有认同感D.关系上相互依靠6.[2024·沈阳市高三三模]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
据此可知,金代政权( )A.中心始终为三省六部制B.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D.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同等7.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
浙江省平阳中学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人民版
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人民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
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朝时期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2. 下列与康熙帝有关的史实及其评价,搭配正确的是A. 亲征噶尔丹——解决了中国和俄国东段边界问题B. 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C. 册封四大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管辖D. 智除鳌拜——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海防3.拿破仑帝国被欧洲反法联盟战败,这一结果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失去国内人民的支持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民族复仇情绪C.法国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D.法兰西第一帝国还不具备统治欧洲的实力4.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A.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B.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C.他起草了《独立宣言》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卓越贡献5.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②师从苏格拉底③被认为是最博学多才的科学天才之一④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被证明是错误的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③6.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谈到:“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由于“人家封锁”给我们带来了困难B.我们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而导致困难C.“人家封锁”和我们“闭关自守”都是错的D.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7.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
这一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制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选B。
【答案】B2.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
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
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
“稷下学宫”是( )A.鲁国的官办学校B.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C.儒家讲学的场所D.最早的官办学校【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各家学派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中讲到的“稷下学宫”,学术氛围开放、学派众多,可以说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故选B。
【答案】B3.“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王者配天”、“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言论属于“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体系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成为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基础,故选C。
【答案】C4.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
论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及内涵
论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及内涵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政治制度。
考试命题集中体现了统治者的官方意志,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与用人导向。
综合考查一个时代的科举考试题目,可以了解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状况。
一、金代科举考试的命题原则《金史·选举志》云: “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
”所谓的“兼采唐宋之法” “法亦密焉”,说明金代的科举制度比唐宋时期更加规范严密。
就科举考试命题而言,“唐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
北宋庆历四年贡举条制明确规定: “进士并试三场,先试策二道,一问经史,二问时务,次试论一首,次试诗、赋各一首,三场皆通考去留。
旧试贴经、墨义,今并罢。
诗、赋、论于九经、诸子史内出题,其策题即通问历代书史及时务,并不得于偏僻小处文字中。
” 而金代科举对命题有过多次规定,李世弼《登科记序》云: “词赋之初,以经、传、子、史内出题……正隆二年,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
” 《金史·选举志》亦云: “明昌元年,诏以六经、十七史、孝经、论语、孟子及荀、扬、老子内出题。
”) 可以看出,从唐到北宋再到金,科举考试的命题是越来越规范,但范围也是越来越窄。
又《金史·选举志一》云: “凡经《易》则用王弼、韩康伯注,《书》用孔安国注,《诗》用毛苌注、郑玄笺,《春秋左氏传》用杜预注,《礼记》用孔颖达疏,《周礼》用郑玄注、贾公彦疏,《论语》用何晏集注、邢昺疏,《孟子》用赵岐注、孙奭疏,《孝经》用唐玄宗注,《史记》用裴骃注,《前汉书》用颜师古注,《后汉书》用李贤注,《三国志》用裴松之注,及唐太宗《晋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姚思廉《梁书》、《陈书》、魏收《后魏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魏征《隋书》、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老子》用唐玄宗注疏,《荀子》用杨倞注,《扬子》用李轨、宋咸、柳宗元、吴秘注,皆自国子监印之,授诸学校。
金史地理志平阳卷子布
金史地理志平阳卷子布纵观秦国开国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一共经历了九都八迁。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897年,秦先祖被周王赐为附庸,得到了一块封地西犬丘(今天甘肃礼县)后,秦国不断追寻更好的发展环境,经历了秦邑(今甘肃天水清水县附近)→汧城(今陕西陇县)→汧渭之会(今宝鸡)→平阳(今宝鸡陈仓)→雍城(今陕西凤翔)→泾阳(今咸阳的泾阳)→栎阳(今西安的阎良),最终定都咸阳,建立了大秦帝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通过对秦九都的功能和层次比较研究,认为雍城与咸阳为秦之正式都城,平阳与栎阳是不完整的都城,其余为过渡性的都邑。
近几十年来,雍城与咸阳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许多考古发现不仅与文献记载得到印证,也厘清了秦人从弱到强,从强到盛的发展脉络,还说清了秦早期频繁迁徙的主要原因。
2019年以来考古又发现了秦汉栎阳城遗址,而扑朔迷离的秦都邑平阳具体位置也不知道在何处,许多历史之谜还有亟待破解。
一、关于秦早期都邑平阳秦早期都邑平阳,在《史记·秦本纪第五》中有“宁(宪)公二年,公徙居平阳”记载。
前714年,秦宪公把都城从“千渭之会”,向东迁徙到虢镇以东一带,建立了平阳。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有“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武公享国二十年。
居平阳封宫”。
可知,也把平阳称作“西新邑”“西陵”。
秦历经宪公、出子、武公,直至德公元年(前677)迁都于雍,秦在平阳建都仅仅只有38年。
《史记·秦本纪第五》还有“有子一人,名曰白。
白不立,封平阳”。
看来,德公初居雍城大郑宫,武公之子白仍居于平阳。
至于平阳的具体位置,周、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曾试图揭开秦早期都邑平阳的神秘面纱,可至今也无定论。
在上面的史料中,还有几个问题——“西新邑”“西陵”“平阳封宫”等需要澄清。
西新邑应是宪公新立的周原以西都邑的意思。
而“西陵”在什么地方,无法稽考。
但根据出子是大庶长弗忌废掉太子武公而改立的小孩子,不可能在六年之内能更立新都。
浙江省平阳县育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平阳县育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非选择题作答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二、三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的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2.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3. 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4。
史书记载“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 ①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实行专制统治②以郡县制作为全国基本的政区体制③以刺史监察地方官员④以通判监督地方,有权向中央通报A.①③B。
①② C.①④D。
③④5.《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6。
三国时,魏国创造了九品中正制,其优点时大大弱化了地方对人才推举的控制力。
到西晋时,九品中正制没有强化中央对人才选拔的控制,而是维护和巩固了地方门阀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 书
现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一定影响。 如果说第 二轮省社科志还有什么不足 的话 , 我认 为就 是
经济思想 核心——义利观》 见本 志第4 3 归为文学研究类 ( 3 页)
等 。但瑕不掩玉 。
没有把当时对某些研究成果 的社会反响如实记 录下来 。紧随
北人”康熙《 , 平阳府志 ・ 职官》 ,卢养浩 , 载 “ 顺天蓟州人 , 人 , 举 ( 万历 ) 十七年任 。贾继春 , 三 河南 新 乡人 , 士 , 十八 年 进 三
任 ,伸t 以推知 , ” 呵 营建平 阳贡院 当在 明末的万历三十七年到
三十八年 间。
考试之一的地 方解试 。南宋时 , 地方州郡遍设 贡院; 而北 方的 金 围, 也逐 渐在地方数府设立 ( ) 考 试院 , 组织 各府的府试。明
・
1 0・ 4
仝建平 :
金 代平 阳史事考订二题 试, 是否设置过专 门的贡院 , 由于 缺乏 记载 , 尚不知。没有专
10 年 ,临汾县在原平水书 院和贡院原址开设高等小学 堂 , 96
平 阳贡院改建 为临汾县第一高级小学校 。
门设置贡院时 , 方的选拔考试大致是暂 时借用 官衙 、 地 学校 、 寺庙等处的房舍 , 或临时搭建 ,平阳 旧无试 院, “ 岁于旷地盖廒 校, 士民苦其役 , 士患风 H雨雪 不足蔽 。”
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毁 , 四十六年知府 I 缨始于康熙四十六年 , , 1 j明年十一月既落戍 ' - 1 l 乾隆 u
十三年( 7 8 , 14 )府学借用贡院房舍建平水书院。9 5 10 年废 除科 举 考试 , 办新式教育 , 兴 贡院随之失去 原有作用 , 即被废弃 ,
关 于临汾贡院( 或平 阳贡院 ) 的建置沿革情况 。 通常 见到 的文献 主要是清代 知名学者孑 尚任参与修撰 的康熙 《 阳府 L 平 志》 。据康 熙《 平阳府志》 所载《 重建平阳试 院记》 一文, 明代以 前 , 阳未 曾设置贡 院,平 阳旧无试 院 , 平 “ 岁于旷地 盖廒校 。 士 民苫其役 , 士患风 H雨雪不足蔽。至明季 , 始因废仓故址并试 院 . 民交便之 。”]* 到明末的万历三十 七年到三十八年 士 Il IO ll  ̄
记述 的研究 成果 其后 , 记述 其社会 反 响 , 也是 一种 “ 客观 记 录 ”而不 是编纂者 的“ 价” , 评 。如果舍 弃 了某些研 究成果 的
总之 . 第二轮社科 志的问世 , 志着社科志的编纂 正在走 标
向成熟 , 是值得我们庆 贺的。
【 责任编辑 乔林晓】
“ 社会反 响”也是不符合 “ , 秉承客观记 录 , 存真求实 的编纂 原
三才创建 。 有记 。 后改提督府 , 移建于鼓楼东南 旧交城王府。 围
广设贡院 、 试舍或考棚 , 组织辖 区内的岁考 和科考选拔。 临汾古称平 阳, 山西南部经 济富庶 、 是 文化教育发 达 、 人 才荟萃之地 , 从古至今 , 阳地 区有一 大批 才俊通过选拔考试 平
脱颖而 。 临汾的贡院始建于何时? 现有文献没有确切记载 。
二 、 金英 雄 梁 兴是 卫 、 ( 抗 怀 今属 河 南 ) 而 非 平 阳( 临 间人 今 汾) 人
究竟明代 之前平 阳是否设置过 贡院?元好问《 续夷坚志》 卷 四所载《 阳贡院鹤》 平 一文载 :
大安 ( 29 1 1- ) . 10 - 2 l - 初 高子 约 、 君 嗣 、 q 耿 阎子
山西省临汾市 区有一 条以文化遗址命名 的贡 院街 , 因地 邻临汾贡院而得名 。 贡院( 或称试院 ) 是科举考试 的专用场所。
据现有文献 , 最早的贡院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 3 ) 7 6 由礼部
设置 , 是礼部举行省试的专用考场 ; 地方设置贡院始于北宋 中
后期 , 一些地方州郡如福州始才逐渐设立贡院, 举行科举 三级
则” 的。此外 , 在一些成果 的学科归类 上不太准确 , 如把 《 孔子
金代 平 阳史事 考订 二题
仝建平
( 山西师范大学 历 史学院, 山西 临汾 0 10 ) 4 0 4
中图分类号 :2 64 K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0 2 8 (0 2 0— 1 0 0 1 0— 9 72 1 )5 0 4 — 3
清 两代 , 省府治所所在 的城市 均设 贡院 。 组织 乡试 , 府州县也
延至清代 , 平阳一直都设有贡院 , 尽管屡有兴废 、 迁址 , 直 至清末科举制度废除贡院被挪作他用 。万历时修建 的贡院位 于如京仓 东 , 后贡院改建为提督府 , 而将贡院移建 于鼓楼东南 旧交城王府 , 位居府衙东北 ; 康熙三十 四年(6 5 贡 院毁于地 19 ) 震, 康熙 四十六年(7 7 太守刘綮主持重建 了贡院 . 10 ) 位于府衙 东南处( 临汾市体育场 、 今 思麦尔国际酒店地带 )工 程始 于康 , 熙 四十六年八月 , 至次年 十一月竣工。 旧在如 京仓东。 “ 提学王
收稿 日期 :0 2 0-l 21 - 2 5
作者简介 : 仝建平( 9 6 )男 , 1 7 - , 山西怀仁人 , 历史学博士, 山西 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为宋金元史、 山西地方史。 基金项 目: 山西 师范大学社科项 目《 金元时代平阳府综合考察 与研究}Y0 0 3成果。 (S 90 )
一
、
金 代平 阳 府 已设 置 有贡 院
(69 11 ) , 10—6o 问 提学王三 才才主持修 建 了考 场 ( 贡院 )“ ,始 因废仓故址并试 院。 ”l 关 于明末平 阳正式建造 贡院 , I- I l 参与
主持 其事 的王三才曾撰有《 平阳考场记》】 ,不逾 三月 , I耵 “ I ¨ 而后 告成” 其时促 成其事的地方官有“ ; 临汾县尹卢君 , 讳养浩 , 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