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0 人口区位因素
答题模板:区位原因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区位原因大题之地理区位答题模板地理区位因素是高考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高中教材对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因素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
在把握主导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思维、全面分析、评价各种区位因素的优势、不足和变化,科学准确作答是地理高考致胜的关键。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育种、化肥、农药、机械化、智能化等。
一、人口分布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生产力水平分布具有一致性,故影响人口分布的区位因素与影响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具有相似性。
1.自然因素(1)地理位置: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
(2)气候因素:气温、降水适中,居住适宜。
(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人口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4)水源因素:靠近河流,饮水、灌溉便利。
2.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2)开发历史:开发历史悠久。
(3)工农业基础(即经济状况):工农业基础好。
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大致不变,但在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如下图所示。
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形:由题目地图判读出:①该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势低平或地势平坦开阔,宜发展耕作业;②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立体农业等。
2.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某种气候类型,结合该气候类型特点作答。
如华北的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
地理最全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
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高中地理超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
高中地理超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区位因素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通、产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中地理超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
一、什么是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在经济、文化、环境、人口等方面的位置和条件。
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资源、交通、通讯、市场、人口等因素。
地理位置是一个地区最基础的区位因素,也是其他所有因素的基础。
二、区位因素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1.经济影响区位因素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决定了它的物资交通和物质流通的便利程度和速度。
其次,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也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通信水平、城市化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区位因素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文化影响区位因素对地区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原因,文化也会存在差异。
比如,南方山区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
与此相对的,北方平原地区往往因为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开阔,而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文化特点。
3.环境影响区位因素还对环境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为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对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景观保护都必须加以重视。
同时,对于发展工业、制造和服务业等行业,也涉及到了地区的环境因素。
三、区位因素的常见类型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包括地区的纬度、经度、交通等方面。
地理位置也是一个地区最基础的区位因素。
2.地形地形是指一个地区地面特征的总称。
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3.气候气候是两个区域之间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之一。
气候包括温度、降雨量、湿度和风向等。
4.水文水文是一个地区水资源与供应系统的总称。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考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混淆或错误理解。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容易混淆的是人口净迁移与人口流动率的概念。
人口净迁移是指从一个地方流出的人口减去流入的人口,而人口流动率则是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 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易混淆的有城市人口与城市化率的含义。
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而城市化率则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二、环境与资源1.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易错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和生态红线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种系统,而生态红线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而设定的一条界限,禁止开发和破坏。
2. 能源资源在能源资源方面,易混淆的是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区别。
传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清洁能源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再生能源。
三、地理分区1. 气候区划气候区划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易错的地方在于各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暖、夏热、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土壤分布土壤分布方面,易混淆的是各个土壤类型的特征。
例如,黄土是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呈干燥、稀疏、薄层分布。
四、地理实践1. 地图阅读地图阅读是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容易混淆的是方向与比例尺的使用。
方向是根据地图上的指北针或经纬度来确定的,而比例尺则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图表分析在图表分析中,易错的地方在于对图表中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需要注意图表的单位、标度、趋势等因素,结合地理常识进行推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人口与城市、环境与资源、地理分区以及地理实践等方面。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1 区域空间定位
1. 下图是某农场农事活动季节安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农场所属国家,最可能是( )A.英国 B.美国C.新西兰 D.巴西(2)有关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水源B.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高C.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D.一般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区2.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
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的关联图,据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 D.西北地区(2)有关该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稠密,径流量大B.多为季节性河流C.季节性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D.河流含沙量大,多为外流河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喀什地区位于中国西部边陲,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相接,西靠帕米尔高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如图所示)。
为了推动新疆的发展, 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决定动员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深圳等19个省市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其中喀什由深圳支援。
材料二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
(1)简述喀什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2)作为西北经济特区,喀什有很多优势条件,简要说明喀什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看,深圳对口支援喀什的途径有哪些?4.某地理活动小组在学校周围进行地理考察活动,了解到学校附近盛产苹果、小麦、大蒜等农产品。
该学校位于( )A.广东 B.四川 C.山东 D.浙江5. 杭州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舟山群岛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下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最早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最合适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6. 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互补性结构关系和竞争性结构关系两种。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1500字高考地理考试中的区位因素是指影响一个地区空间分布和作用的因素。
区位因素是地理学的基础概念之一,考生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好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下面是高考地理区位因素的必背知识点:1. 自然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是指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地形和地貌对交通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山地和高原地区交通发展困难;气候对农业和人口分布产生的影响也很重要,如气候适宜的地区往往农业发展比较好;水资源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河流和湖泊丰富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工业和城市。
2. 经济区位因素经济区位因素是指交通、市场、资源等经济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交通是最重要的经济区位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程度,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流往来。
市场也是经济区位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规模和需求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如石油和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3. 政治区位因素政治区位因素是指政治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国际政治地理位置对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安全至关重要,如亚洲中心地位的国家通常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
国内政治地理位置则决定了地区对国家中心的依附程度,如国内政治中心地位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力。
4. 社会文化区位因素社会文化区位因素是指社会文化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人口对地区的区位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人口众多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潜力。
文化对地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文化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以上就是高考地理区位因素的必背知识点,高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解答相关问题。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0)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含答案)
类型10 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思维建模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区域:亚洲东部、分析角度答题模板自然环境地形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水人口分布往往与水源分布相一致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矿产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社会经济从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实例】影响中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中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较稠密,西北部人口较稀疏。
其原因是:该线东南部大部分为沿海、沿河、沿湖地区,平原面积较广阔,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较肥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便利,城镇密集,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入;该线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荒漠面积较大,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典题示范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10-1),回答问题。
图10-1B线西北侧,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各是什么?解题分析(1)自然原因:该线西北地区主要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分析。
青藏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
这些自然条件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社会经济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原因应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落后。
这些都影响了人口的增长与分布答题要领(1)自然原因必须体现地形、气候等角度(2)社会经济原因必须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角度[答案]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有大面积的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高考专题】高中地理城市区位要素答题要点总结
【高考专题】高中地理城市区位要素答题要点1.聚落的分布与影响因素(1)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取水方便,水资源丰富,因此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山区地区,地形崎岖,坡度大。
聚落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发育,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3)如雅鲁藏布江谷底的聚落多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2.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①地形与城市区位: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②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③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沿河城市区位: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河口处如上海等;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
如伯尔尼、波士顿。
(2)社会经济区位因素①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资源丰富地区随着资源的开发易形成城市。
②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③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政治: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
宗教: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3.城市的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它由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和分布构成。
2014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人口数量与分布
2014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人口数量与分布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4)中国人口问题:①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②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紧密复杂版)
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
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耕地面积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商品谷物农业)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什么气候类型,(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或降水丰富或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XX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充足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城市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的郊外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以保证水源洁净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典例】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8 城市区位因素(1)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8 城市区位因素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的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序号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某房地产商拟建一高级住宅区,应选择在( )。
A.① B.② C.③ D.④3.图中四处形成最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读“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左图)和“某城市四地区人口数量日变化曲线图”(右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城市的地域结构为同心圆模式 B.影响中心商务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C.高级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和工业区 D.工业区全部布局在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5.右图中的四条曲线,能分别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和住宅区人口数量日变化特点的是( )。
A.④① B.②③ C.③② D.①④答案 A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回答6~7题。
6.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
A.RS、GPS B.GPS、GIS C.GIS、RS D.RS、GPRS7.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读“某区域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以及“甲城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完成8~10题。
8.图中所示城市( )。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9.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 B.b<c C.b<d D.c>d10.图中反映的甲城市区域最可能是( )。
A.a以内的区域 B.a、b间的区域 C.b、c间的区域 D.c以外的区域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6 农业区位因素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水分D.热量2.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纬度和距海远近B.纬度和地形C.地形和季风环流D.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3~5题。
3.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4.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 5.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机械化程度B.充分利用水资源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苏北农谚“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生动阐明了麦田沟系的重要性。
以往都是先播种再开沟,而苏北某农场为提高耕作质量提出了“先开沟后播种再套沟”的作业技术。
(套沟:对已有沟系中的泥土进行清理,保证沟系功能正常运转)下图为苏北某农场麦田平整土地及开挖沟系的作业现场,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8题。
6.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3月B.7月C.10月D.12月7.图示麦田沟系的主要作用是A.灌溉B.排水C.抗旱D.防冻8.相对以往操作方法,“先开沟后播种再套沟”具备的好处是A.避免开沟系时泥土压麦苗B.减少麦田杂草C.多了一次清除病虫的机会D.使土质更疏松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 000元。
“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
据此回答9~11题。
9.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A.栽培技术先进B.运输条件改善C.政府支持D.媒体推介10.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A.气温高B.日温差大C.光照强D.年降水量多11.近年来,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其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增加农民收入B.增加就业机会C.利于规避市场风险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12.农业关乎国计民生,世界各国对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视。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2011-07-26 11:29:36)▼标签:高考区位分析文化分类:知识点分析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XX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典例】⑴、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人口区位因素
人口区位因素聚焦点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分析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发达国家除南非、冰岛等国家或地区外,都已经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即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处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属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也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整个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为负值;北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亚、非、拉、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人口增长模式大多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但各个国家之间差别很大。
非洲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阶段;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转变速度较快,目前已基本进入现代型阶段。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
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
但就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
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下:(2)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判断原始型:个别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原始部落等;传统型: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尼日利亚等;过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埃及等;现代型: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韩国、古巴。
4.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形成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0 人口区位因素左、右两图分别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A.北京新增人口最多B.西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C.宁夏的迁入人口高于江苏D.江苏死亡率特征与人口老龄化有关2.江苏承载人口远远高于西藏,主要原因是江苏比西藏A.资源条件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高C.国土面积辽阔 D.对外开放程度高下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1995~2003年各地区净迁移人口(停留期90天以上的迁入和迁出人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未包括港、澳、台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省级行政区A.人口迁入量由东至西递减B.人口迁出量从内陆向沿海递减C.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D.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4.以下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B.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C.新疆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D.北京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下图为“世界某国家移民接纳标准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按百分比由多到少,该国家移民接纳标准的排列顺序是A.经济—家庭—人道主义B.家庭—人道主义—经济C.人道主义—家庭—经济D.人道主义—经济—家庭6.该国家可能是A.尼日利亚 B.印度C.巴西 D.加拿大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
人口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
读图回答7~8题。
7.1998~2000年期间,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大约是A.0~13岁 B.13~23岁C.23~40岁 D.40~65岁8.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A.城市化水平降低B.粮食商品率降低C.生态环境恶化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联合国指定2011年10月31日为“世界70亿人口日”,向全世界敲响了人口警钟,引起了各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忧虑。
阅读下表,回答9~11题。
续表9.以下国家中,对于人口问题的忧虑内容明显不同的是A.中国 B.俄罗斯C.印度 D.巴西10.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B.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是解决两国性别构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D.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11.老龄化是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C.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D.由于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比重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大到内阁官员,小到平民百姓,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危机感。
有分析人士称,这种危机感与大多数日本人有着复杂且敏感的“岛国情结”密切相关。
材料二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
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日本人存在着严重危机感的原因。
(2)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有哪些?(3)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13.根据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真实的省级行政区城市化贡献率(R率)只与农村人口迁入本省城市的数量成正比。
受统计技术、手段、实施难度等因素的限制,R率目前以城市人口比重为依据进行计算,且与城市人口比重成正比。
这就导致统计出来的R率(%)与真实的R率(%)之间存在偏差。
当统计出来的R率(%)高于真实的R率(%),为虚高;否则,为低估。
(1)简述河北省因吸纳外省迁入人口导致R率被低估的原因。
(2)选择一个R率存在虚高的省级行政区,简述其R率虚高的原因。
(3)分别判断①、②两省R率今后的升降趋势;并任选其一阐释判断的理由。
答出其中3个方面即可。
)例1.人口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1)读图,分两个阶段概括世界人口数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
请表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发达国家除南非、冰岛等国家或地区外,都已经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即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处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属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也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整个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为负值;北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亚、非、拉、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人口增长模式大多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但各个国家之间差别很大。
非洲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阶段;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转变速度较快,目前已基本进入现代型阶段。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
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
但就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
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下:(2)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判断原始型:个别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原始部落等;传统型: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尼日利亚等;过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埃及等;现代型: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韩国、古巴。
4.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形成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
人口年龄构成对人口增长模式影响很大,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因此,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状况至关重要。
(3)社会因素。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也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
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等。
描述统计图表的规范用语1.描述地理事物变化趋势: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波动等动词:上升、下降、增多、稳定、不变等2.描述地理事物变化速度: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长速度等3.描述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周期性、季节性等4.描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正比、反比。
易错起源2、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图的判读例2.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人口普查资料)完成(1)~(2)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D.吸纳海外移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单位:岁)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
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此种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见上面的示意图和实例图。
迅速判读金字塔图的技巧金字塔图以各种事物所占面积大小来表示地理数据,当横坐标单位、尺度一致时,可将要读年龄段所占的面积涂黑,直接比较面积大小。
判读时特别注意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各年龄段面积大小,因为其分别代表少儿、劳动力、老人。
易错起源3、 人口迁移分析例3.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0年间该地( ) A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B .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C .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D .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2)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收入 B .交通 C .宗教 D .通信1.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表现,与人口流动不同的是,人口流动是暂时或短期内改变其居住地。
因而判定人口迁移时一般具备三个条件,具体分析如下所示:2.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及意义3.人口迁移方向及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迁往城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西部内地迁往东部沿海,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较发达地区。
人口迁移易混特例总结1.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因自身经济条件较好,其迁移主要是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因自身经济条件较差,其迁移主要是去投靠子女。
2.青壮年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但如果迁移人口以20岁左右的青年为主体,则是为了接受更高的教育。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
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
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回答1~2题。
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B.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C.2015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D.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 )A.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B.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C.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D.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下图为东部城市某社区2010年的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人口流动的年龄结构判断,该社区最需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 医生B. 网络人才C. 教师D. 建筑工人4.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判断,该社区最可能位于( )A. 近郊区B. 工业区C. 行政区D. 中心商业区木桶效应原理即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