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2016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七年级地理知识:人类的居住地
七年级地理知识:人类的居住地
七年级地理知识: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通过上面对人类的居住地知识的总结内容学习,希望给同学们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导语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自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开始以聚落的形式居住。
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的核心单位。
在聚落中,人们相互依赖、协作,共同满足各自的需求,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主要探讨人类聚落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人口相对集中,以共同居住和共同生活为特征的地区。
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城镇和村落等不同类型。
城市是最大的聚落形式,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城镇则相对较小,通常是作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区域;而村落则是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
二、聚落的类型1. 城市城市是最典型的聚落类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通常由高楼大厦、商业区、行政区和居民区等组成。
城市的特点包括:高度的人口密度、繁荣的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文化和社会资源等。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城镇城镇是介于城市和村落之间的地区。
它们通常人口相对较少,交通、商业等设施也较为简单。
城镇在过去是农村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城镇提供了工作机会,吸引了很多农村人口移居到城镇,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条件。
3. 村落村落是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是农民生活的基本单位。
村落通常由一些农民家庭组成,大多数人依靠农业和农村产业为生。
村落的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传统、社会关系密切等。
尽管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一些村落的面貌,但村落仍然是农村社区的核心,承载着大量的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传统。
三、聚落的作用聚落作为人类居住的基本单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聚落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作用:1. 社会交往和合作聚落提供了人们相互交往和合作的场所。
在聚落中,人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资源、相互帮助,形成了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课件5: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
古代人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城堡、雕塑、壁画、碑 刻、宫殿、园林、陵墓等。
2.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 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 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你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聚落——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的类型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 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由于劳动出产方式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 观有较大的差异。
比一比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生产活动
城市 乡村
便利 不发达
密集 稀疏
密集 多高层
非农业产 业为主
分散
农业产业
低层建筑
为主
景世 观界 特各 征地
的 乡 村 聚 落 有 不 同 的
非洲农村景观
条说 件说 有看 关: ?聚
落 的 发 展 和 什 么
我 国 云 南 西 双 版 纳 地 区 的 傣 族 竹 楼
独特的原始传统民居——窑洞 毛泽东住过的窑洞
(3)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 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苏 州 的 周 庄
四合院
云南丽江古城
迷人的威尼斯
小组交流
发展经济的同时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 你的看法是什么?
角色扮演: 北京的胡同的拆迁问题?
–北京城建局领导 –中外游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描述西北地区的蒙古包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 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 西亚传统的民居
东南亚的民居 北极地区的冰屋 黄土高原的窑洞 西北地区的蒙古包
房屋特点
环境特点
聚落与环境
北 京 老 城 的 四 合 院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长期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地 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且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 仰等也不同,往往会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亚传统的民居 黄土高原的窑洞
东南亚的民居
北极地区的冰屋
西北地区的蒙古包
描述东南亚的民居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特色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描述北极地区的冰屋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特 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描述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特 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邮 票 上 的 中 国 民 居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我 国 皖 南 古 村 落
知识小结:
乡村
生产力 水平提升
城市
生产生活 方式差异
聚落
发保 展护
分布与形态 体现与反映
环境
自然 环境
人文 环境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自然资源 …… 交通 科技 ……
聚落与环境
青砖灰瓦、简洁质朴、方正对称
和睦团圆;含蓄封闭;内外 有别;长幼尊卑;均衡中庸
第三节 人 类 的 居 住 地——聚 落
山
山
脉
脉
成都河流分布
丰富, 岷江、沱江等几十条江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灌全市。
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4、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农业耕种 5、自然资源: 丰富,动植物数量多、矿物质储量大
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资源有 3000余种。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金 属矿产及非金属矿产资源60多种。全市有 大小矿产地400余处。
学习目标1—1 :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生产方式
自学提纲:
(要求:根据问题,认真看书、勾书,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答案)
1、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找到并勾画出: (1)什么叫聚落? (2)聚落分为哪二种类型?
2、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找到并勾画出: (1)乡村聚落有哪四种类型,人们分别从事什么生产活动? (2)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无
灯光、 保留不多 地形起伏
牛羊等牲畜
有 保留较多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一成方都,水一土座养来一了方就不人想走的城市 成“都国家,园我林们城居市住” 的地方 不“管中国我最们佳居旅住游在城市城”市 还“是全国乡十村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我“们国家都森深林爱城着市她” 成都,不但城市美,新农村也美。 因为,正是这里的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 类 的 居 住 地——聚 落
第三节 人 类 的 居 住 地——聚 落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乡村和城市 目标1—1:通过自学,了解聚落的概念及类型,以及不同聚落的生产活动方式。 目标1—2:通过读图,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上的差异。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 目标2—1:探究聚落形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2—2:运用聚落与环境的相关知识,分析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回顾
思考
为什么,目前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聚 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 没有聚落?
学以 致用
分析:南昌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和 人文因素?
南昌总面积7402平方千米,总人口484万,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位于东经 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地处长江中下游,濒临鄱阳湖西南岸, 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和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三角洲(区)即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京九、浙赣铁路的交汇点,也是 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南昌气候湿润温和,属亚热带季 风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 的景观特征。以上图片所示 的村落,哪个分布在亚洲? 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 在非洲?
二、聚落?
案例1: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 哈尔滨159公里,1960年以前是 一片草原和沼泽,1959年9月26 日发现大型油田,正值国庆前 夕,顾定名为大庆油田。目前 大庆市是一个人口239万的大城 市,是一个在沼泽和草原上建 立的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的 新兴工矿城市。
A、耕作 B、工业 C、捕鱼 D、服务业
3、乡村聚落可分为( )
A、渔村 B、牧村 C、农村 D、林场
自己 动手
请为这四个地方设计房屋!!!!
热带雨林 沙漠地区
黄土高原 北极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黄土高原 北极地区
课堂 反馈
A、B、C三个城市哪个会最先发 展为城市?
课堂 反馈
多项选择
1、聚落是指( )
A、人们的居住地 B、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3
《世界遗产名录》——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乡村和城市
• 1、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 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聚落 • 乡村聚落: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城市聚落
农村—耕作
牧村—放牧
渔村—捕鱼
林场—伐木
城市聚落—从事工业、服务业
讨论: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 集 度 高 度 道 路 修 筑 情 况 商 店 的 多 少 学 校 的 多 少 医 院 的 多 少 有 无 农 田 有 无 果 园 有 无 鱼 塘 其 他 差 异 自 然 景 观 改 变 的 大 小
《世界遗产名录》——巴黎塞纳河沿岸
《世界遗产名录》——巴黎塞纳河沿岸
《世界遗产名录》——威尼斯
《世界遗产名录》——威尼斯
《世界遗产名录》——威尼斯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西递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西递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西递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西递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宏村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宏村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宏村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宏村
《世界遗产名录》——皖南宏村
《世界遗产名录》——云南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云南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云南丽江古城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中国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被称为 世界第七大奇迹。以其雄伟、刚健、宏大、粗犷的阳刚之美令 人赞叹,今已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象征。
安徽省的宏村
宏村位于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东北部,整个村依山伴水而 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 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 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 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 更具魅力的原因。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被誉为"画中的
故宫博物馆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规模宏大、建筑 精美、布局奇特、庄严和谐、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是我国古 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 王宫殿。现尼斯
法 国 巴 黎 的 塞 纳 河 岸
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城区缓缓流过的塞纳河,它将 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而且两岸的发展速度相同,这种现象在世 界大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巴黎起源于塞纳河,城市的主要建筑 大都集中在塞纳河的沿岸。因此,塞纳河堪称为巴黎的生命线。 塞纳河在巴黎是自东向西流过,形成一个弧形,长度约13公里。 其两岸风光秀丽,楼房鳞次栉比,有的建筑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 雨,有的则是现代技术的杰作,他们完满的体现了巴黎古往今来 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艺术与风格。名胜古迹也密布于河道两侧。 因此,乘船游览塞纳河总是外来的参观者一向不可缺少的节目。 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河上游人从不间断。即使条精心装扮的游 艇穿梭往来。大的可容几百人,小的可供几十人或十几人专用。 只要是晴天,游艇的甲板,总是人们乐于光顾的地方。
安 徽 省 的 西 递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 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 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 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 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 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 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 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们通常把人类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答案】聚落【解析】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2.将适应不同环境的民居的字母代号填入表中。
(4分)A.竹楼 B.窑洞 C.蒙古包 D.四合院【答案】【解析】(1)低洼湿热,蚊子多,毒蛇较多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竹楼,如云南省;(2)草原广阔,畜牧业为主地区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适宜于游牧民族的需要;(3)降水集中,地下水位较低,黄土直立性强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4)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平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下列哪些地区不利于形成聚落?A.干燥的沙漠地区B.交通便利地区C.河流沿岸地区D.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答案】A【解析】一般来说,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地方是聚落的理想区位,而干燥的沙漠地区,降水少,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的居住,故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4.将适应不同环境的民居的字母代号填入表中。
(4分)A.竹楼 B.窑洞 C.蒙古包 D.四合院【答案】(1)A(2)C(3)B(4)D【解析】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低洼湿热,蚊子多,毒蛇较多,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多数蒙古人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发明了蒙古包;窑洞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适应该地区降水集中,地下水位较低,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广泛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四合院是适应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平原地区的特征而建造的建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5.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七年级上册第四节第三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灌溉农业发达 地区
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
③出现劳动分工,集 市开始出现
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
8
我国特色的聚落建筑展示
竹楼 土楼 窑洞 四合院
9
世界其他地区聚落建筑展示
北极冰屋
10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发展现状 好的现状
多数聚落在增长(占地面积增大、建筑物增多、道路交通越来越完善)
不好的现状 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消失(古迹被拆);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在减少。
面对不断减少的特色聚落,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聚落,挽救正在消失的文化特色
11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发展现状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列入其
中的有300多处。例如: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
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
5
农村 乡 村 聚 落 聚 落 的 分 类 城 市 聚 落 服务业
耕作
牧村 放牧 渔村 捕鱼
林场 伐木 工业
6
聚落
房屋
道路交通
人口
对自然景观的改 变程度
乡村
数量少,比较矮
乡间小道,较高
宽阔的大马洛,道路网很大,
交通顺畅
多
大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对比
7
城市的起源
皮皮课件
1
七 年 级 上 册 第 四 节 第 三 章 人 类 的 居 住 地 - 聚 落
2
目录
>> >> >> 乡村和城市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01 02 03
3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北 京 四 合 院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 我们对待它的态度是对具有代 表性的老四合院进行改造,保 护这一优秀文化遗产;为了适 应时代的要求,有的四合院干 脆拆除。
1.聚落可分为( D ) A、乡村与牧村 B、乡村与渔村 C、乡村与林场 D、乡村与城市 2.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表现在( B ) 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 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较稠密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
城市聚落
工业和服务业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乡村聚落
同为乡村聚落景观也是有差异的!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_______________叫聚落。聚落分为两类: 乡村 城市 乡村 ____和____。一般来说,先有____聚落,后 城市 有____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 城市 住在____。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 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乡村聚落有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居住 耕作 放牧 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____、____、 捕鱼 伐木 ____、____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 工业 服务业 主要从事____、______等工作。
3.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 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 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 4.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纳西族传统聚落是 ( D ) A、塞纳河岸 B、水城威尼斯 C、平遥古城 D、 丽江古城
西亚沙漠地区的村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江古城
安徽黟县西递村
水城威尼斯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 因,使一些传统聚落遭受到日 益严重的毁坏!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 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住民是聚落的 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 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任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 多么复杂,民居就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
4.沙漠地区
5.寒带地区
1、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
东 南 亚 地 区 的 高 架 屋
斐 济 民 居
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房屋
2、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3、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4、沙漠(干旱)地区的村庄
5、因纽特人的住所——雪屋
同样是乡村,景观不同 提示: 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 房屋较密集; 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少,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 的房屋较分散; 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 的村落。
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的皖南古村落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乡村和城市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一、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城市聚落
乡村与城市 的景观差异
生活、生产活 动不同 景观特征不同
城市
人们主要从事工 业、商业等工作
比 较 项 目
房屋 道 路 修 密 高 建 集 度 情 度 况
非洲
乡村
亚洲
欧洲
早期,聚落都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两 河 流 域 尼 罗 河 流 域
印 度 河 流 域
黄河-长江中 下游地区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中低纬度的河流中 下游地区。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楼上住 人,楼 下饲养 牲畜。
东南亚高架屋 ------炎热多雨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云 南 西 双 版 纳 竹 楼 云南西双版纳竹楼---炎热多雨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内 蒙 古 蒙 古 包 内蒙古蒙古包-游牧生活,适宜移动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 土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厚墙 小窗。
西亚村庄 ----干燥多大风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寒冷多冰雪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的平遥古城
江门市的开平碉楼
江门市是中国著名的侨 乡之一,新会、台山、 恩平、开平、鹤山俗称 “江门五邑”
谢谢大家!
商 店 的 多 少
学 校 的 多 少
医 院 的 多 少
有 无 农 田
有 无 果 园
有 无 鱼 塘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
乡 村 小 小差 少少 少有 有有 小
城 大 大好 多多多 无 无无 市 大
二、聚落与环境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聚落呈现不同的形式
1.热带雨林地区
3.内蒙古草原地区
2.黄土高原地区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福 建 客 家 土 楼
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不但建筑 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 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长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