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合集下载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目录•邓稼先生平与成就•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邓稼先与核武器事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邓稼先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邓稼先的学术影响与传承邓稼先生平与成就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自幼聪颖好学。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

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01020304早年经历及教育背景1958年起担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推导且有卓越贡献者,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领导科技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科研生涯与主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6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荣誉奖项及国际地位0103020405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权威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勇于创新实践邓稼先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他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

不断追求卓越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他的这种追求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极其认真,不容有丝毫差错。

《邓稼先》的阅读答案

《邓稼先》的阅读答案

《邓稼先》的阅读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邓稼先》的阅读答案《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创作者将邓稼先的平生、奉献放到宽阔的时代文化的特点中描绘、点评,突出了角色不平凡的人生历经和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奉献,相对高度赞颂了伟大的爱国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合理的高尚人文情怀。

第1课《邓稼先》说课课件(共4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说课课件(共4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写邓稼先的创造才 能、坚强意志、坚定信念和愿为祖国献身的 精神。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是对邓稼先的总结评 价,也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情。
二、说教材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文本 “分离与组合”的能力则是语文教师的“内在 功力”。一个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潜伏在文本 的各处,分散在文本的各个片段中,这个时候 语文教师就要有“分离与重组”的思维观念, 从整个文本中分离出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同时 分析彼此之间的关联,再进行内容或与价值的 重组。
二、说教材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 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巨大贡献”直接指出邓稼先的卓越功勋。 “鲜为人知”暗含邓稼先的气质品格。 正因为邓稼先为人的高贵品格和崇高气质, 才能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才能做出巨大 贡献。
二、说教材
●为了突出邓稼先的地位与贡献,文中很多句 子独立成段,十分特别和醒目。
一、说单元要求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诗 人臧克家的作品。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写 作《唐诗杂论》《楚辞校注》《古典新义》,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投身民主运动,起稿 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言说,参加游行示 威。
一、说单元要求
●《回忆鲁迅先生》是作家萧红在鲁迅先生去 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 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名人的经历、做出的贡献和他们 的崇高品格,把握课文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思 想与抱负,汲取成长的力量,反思自身的成长 与实践。
2.学习精读方法,通过字斟句,把握牵动全篇 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 妙处,借助语言留白,透过语言细节,分析写 作手法等具体阅读策略开展高效阅读。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 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第1课《邓稼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课《邓稼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版)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1.文中开头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 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重大贡献 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二部分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 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人物介绍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 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 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 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 英年早逝。
首先,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 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 盈眶,这显示出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
其次,表现在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第五部分中“不知道稼 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等 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 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 的一篇回忆录性质的传记。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 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 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
文体知识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 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传记分“自传”和“他 传”。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 实为主;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精神品格等,它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学描写。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____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先生的一生。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稼先先生坚定的信念、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邓稼先的成长经历邓稼先先生出生在贫农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和实践。

在他幼年时代,他利用碎片时间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尤其是在读到《机械原理》一书后,他对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部分:邓稼先的求学之路邓稼先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后,他进入贵州桐梓县农校任教,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

第三部分:航天梦的启蒙邓稼先先生在和同事们一起看电影时,受到了苏联电影《平川地》的启发,决心投身航天事业。

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了火箭技术,并带领着团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

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的开端邓稼先先生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级液体火箭和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

这一成果奠定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邓稼先先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把个人的一切都融入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为国家的科技事业默默奉献。

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重视家庭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这篇课文通过邓稼先先生的一生,向我们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1. 坚定的信念:邓稼先先生始终坚信科学和技术能够改变中国的面貌,为国家的崛起做出贡献。

2. 勤奋的工作态度:邓稼先先生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学习和进步。

3. 团队合作精神:邓稼先先生能够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善于与同事们共同协作,攻克科研难题。

4. 忠诚于党和人民:邓稼先先生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总结起来,邓稼先先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是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体现。

《邓稼先》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邓稼先》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邓稼先》知识点及课后探究参考答案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 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按传主对象的不同,传记文学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的传主是作者自己 ,它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他传,就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经历的传记。 •按写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一般传记和评传。一般传记,以客观的传人记事 为主,对所传对象可以不评或少评;而评传则既重写传主的生平事迹,又 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是非功过作分析和评价。
• 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 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 模型厅;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工作到天亮。苏联单方 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 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 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邓稼先 杨振宁
整体感知
• 速读文本,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 年 , 安 徽 省 怀 宁 县 )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文中提到的一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你了解他们吗?
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邓嫁先(左)。 1986年摄于北京。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 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 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 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 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 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创新思维
02
在核武器研制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途
径。
批判性思维
03
对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方案,是核武器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06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先辈
举办邓稼先诞辰纪念活动,回 顾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主要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 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 “两弹元勋”。
科研领域及贡献
科研领域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 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 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贡献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 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 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
原子弹研制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从零 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
氢弹研制
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邓稼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氢弹的研 制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氢弹设计的关键技术,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获得荣誉与奖项
荣誉
邓稼先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奖项
邓稼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对后世影响及意义
对后世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和奉献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 作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意义
邓稼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代表着中国科学家的崇高品 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篇记⼈传记型⽂章,以中华⼏千年来的⽂化为背景,以近⼀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饱含感情的语⾔介绍了⼀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课《邓稼先》课⽂原⽂ 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 ⼀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最⿊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强占辽宁旅顺⼤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东⼴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东威海卫与⾹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个世纪以后,中国⼈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物创造出来的伟⼤胜利。

在20世纪⼈类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转变。

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昆明西南联⼤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学位后⽴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作。

1958年8⽉奉命带领⼏⼗个⼤学毕业⽣开始研究原⼦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平。

1964年10⽉16⽇中国爆炸了第⼀颗原⼦弹。

1967年6⽉17⽇中国爆炸了第⼀颗氢弹。

这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的重要⽇⼦,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宰割危机的新⽣⽇⼦!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作,⾄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贡献。

1985年8⽉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术。

第1课《邓稼先》

第1课《邓稼先》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学习目标
1 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2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人物描写方法。 3 学会通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人物。 4 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主义精神。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这让邓稼先大吃一惊,国家这是要造原子弹了! 那天晚上,邓稼先翻来覆去睡不着,对身旁的妻子许鹿希说:“我
要调动工作了。” 妻子问:“到哪儿去?”他回答:“不能说!”妻子问:“去干
什么?”他回答:“不能说!”妻子又问:“你把信箱的号码告诉我, 我给你写信!”他回答:“不能通信!”从此,他就像是消失了一样。
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 的战役,衬托出了他为国
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曾经 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
全军覆没。每逢阴天就会听到有鬼哭的声音。 精神品质。
细读感悟
第六 部 分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 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 是指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 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 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 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 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已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 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 无悔。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所以说,如果邓稼先再 次选择人生道路的话,他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第1 课《邓稼先》 (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 课《邓稼先》 (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字词清单
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读读写写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白天,跟“夜”相对。
元勋( xūn ) 奠基(diàn) 选聘( pìn ) 谣言
背诵 昼夜(zhòu)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 xiè )
鞠躬尽瘁( jū )( cuì )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状元贴士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 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 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 于敏
钱学森 钱三强
……
[真题模拟] 第12、13段都是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考点 分析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传 记 本文属于他传。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
概念 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
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 者分
按体 裁分
自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 传记 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
[答题思路] 独句成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起强调作用,点明主旨、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 ②调整节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以突出中心。 ③显示文脉,构成贯串全文的线索、前后呼应、过渡等, 使思路更加明晰。
[参考答案] 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成功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突出 了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做出的 巨大贡献。

初一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

初一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

初一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 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他在北平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子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同住一室。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期顿高等学校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了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知识点能力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知识点能力点梳理

第一单元邓稼先/杨振宁【知识提纯】1.作者微博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2.背景资料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

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

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字词清单】(1)字音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 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 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1课《邓稼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字词梳理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máng
锋芒毕露
xiǎn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家喻户晓
当之无愧

妇孺皆知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小孩】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整体感知
• 速读课文,思考:
– 本文共有六个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请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示例三
• 他是黑暗里的一支火把,将中国引向繁荣;他让 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吼出了中华 民族的复兴!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 向安全地带。
•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 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 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 于敏
• 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 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 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 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 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 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 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
邓稼先
杨振宁
挽诗
•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 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 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 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国防部长张爱萍
助读材料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 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 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 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 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据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统计,1898年那年,全国各省受灾,真是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灾情最严重的是“黑吉二省,哀鸿遍野,百不一存”。

1898年,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竟强行划分了势力范围。

1898年,慈禧太后竟饶有兴趣地坐看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心中其实早已有了主意。

1898年,谭嗣同悲怆地呼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898年,刘胡兰还没有出生。

……百年屈辱,一朝洗雪。

邓稼先说:“如果做好这件事(指原子弹),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了。

”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他说:“我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喜欢一个“静”字,他说:“平静的工作,平静地度过一生。

”邓稼先喜欢一个“实”字,他说:“科研工作需要严谨,需要一丝不苟。

”邓稼先喜欢一个“真”字,他说:“我们对待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的人,也只有邓稼先这样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曾为他题词:“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的同事和部下当年赠给他一副挽联:“哀君早辞世,功勋在人间。

”邓稼先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邓稼先》课文赏析《邓稼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人传记型文章。

作者杨振宁以真挚的情感、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邓稼先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者的形象。

全文贯穿了对邓稼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文章开头以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背景为引子,通过对比展现了中国从屈辱到崛起的历程,凸显了邓稼先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初中语文《邓稼先》

人教版初中语文《邓稼先》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火 箭 发 射
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
眺望火箭升空
一级、二级火箭脱落
导弹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 爆炸了 第一颗 原子弹。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 子弹。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 爆炸了 第一颗 氢弹。
+怎么样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 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
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
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
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 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 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 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 勋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 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 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 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 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
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 人物形象的?
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 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 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 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部编第1课《邓稼先》

部编第1课《邓稼先》

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 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 衬托了邓稼先为祖国、为科学不怕 困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知识牵引: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 题该如何解答?
1.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③渲染(营造)氛围。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烘托人物的形象; 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试阐释这句话。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 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 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 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 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 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 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 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 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 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的历史人物。同时也表达出一种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
阅读第三部分,完成下表: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国籍 (异)
美国
中国
职务 (同)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妇孺皆知: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小心谨慎,贡献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 jū cuì过度劳累)
截然不同:完全不同。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 断一样。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邓稼先》ppt课件

《邓稼先》ppt课件

课文分析
➢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的历史人物。正因为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激发了邓稼先的爱国热情,他才有 那样的爱国行动,邓稼先是一个爱国者,正是这段历史,激发了邓稼先让中国站起 来的强烈愿望他不仅有这种愿望,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研制出了原子弹,而使 中国进入核大国的行列,使中国具有对抗某些大国核威胁的力量,使中国具有保护 自己的军事力量。
《邓稼先》
课文分析 阅读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课文分析
合作探究: 写关于寒春是否参与研制中国原子弹的问题,邓稼先开始说“觉得没有,但是确 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课文分析
小组交流: 第五部分第1段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
➢ 引用《吊古战场文》,是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 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 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 的战场。这就更增添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
课文分析
小组交流: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问?
➢ 作者揣测邓稼先埋葬同事的心情,虽未作答,却 不难想象他埋葬与自己并肩奋斗的战友,心情该 是何等惨烈悲壮,令人不忍思量。
课文分析
思考: 第4段有一处环境描写:“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 度。”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用意?
➢ 以环境描写表明工作环境、条件的艰难,更加突出 邓稼先的工作热情和坚忍执著、吃苦耐劳的精神。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讲解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讲解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讲解教学要求阅读课文,通过小标题,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抓住一些关键的、重要的语句,理解其含义,深刻把握人物的品格、气质;体会课文的句式特点,感受其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作者的选材,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理解邓稼先这个人物。

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

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

又如,课文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引导读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

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

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做对比。

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使得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显出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教学建议这篇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

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

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

如无条件,教师可以适当提供。

但要注意,补充介绍的资料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能喧宾夺主,还是要立足文本,细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理解、对课文语言形式的把握,来感受邓稼先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积累
词语积累
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 ):比喻锐气才干全 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家喻户晓 (jiā yǜ hù 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 (fù rǔ jiē zhī):表示人人都知道。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 来,指军人战死沙场。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奉献全部精力。 死而后已 (sǐ ér hòu yǐ):直到死为止。
“美国原子弹之父” “中国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 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 性格特点。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 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 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 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 精神和奉献品质。
国籍 (异) 职务 (同) 功劳 (同) 学术水平(同) 文化背景(异)
性格为人(异)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奉 美国 中国 献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精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神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最不引人注意 锋芒毕露 忠厚平实 善于辞令 真诚坦白 复杂的人 “纯”、朴实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 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 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 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 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 质品格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 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 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 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 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 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 影响的历史人物。
内容赏析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经 历和贡献。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 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 大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 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 辉一生。
内容赏析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邓稼先对自己 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 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 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 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 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 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 生命危险。 ----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我不能走”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真情流溢,不带一丝雕琢。邓稼先把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面 临生与死的选择时,表现出一种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献身精神。 作者为什么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作为《邓稼先传》的 背景音乐?
烘托邓稼先贡献的伟大。作者用他一生都喜 欢的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 写照,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国 民族历史的这一伟大转变联系了起来。
内容赏析
第一部分:展示历史背景。
--引子、前言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 瓜分 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 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 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 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 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 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家喻户晓 知人之明
鲜为人知 死而后已 截然不同 层出不穷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马革裹尸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 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 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 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各 部分主要讲什么内容?
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 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 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献身祖国的崇高精 神,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 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 之情。
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 有哪些困难?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杨振宁 邓稼先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热泪盈眶 (kuàng) 可歌可泣 (qì) )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 (páng huáng) 鲜红 (xiān) 殷红 (yān)
鲜为人知 (xiǎn) 殷切 (yīn)
宰割 ( zǎi gē ) :比喻压迫、侵略、剥削。 筹划 ( chóu huà ) :想办法、筹措。 彷徨 (páng huáng ) :犹豫不决。 仰慕 ( yǎng mù ) :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 ( kě gē kě qì ) :值得歌颂,使人 感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 ( xiǎnwéirénzhī) :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 ( dāng zhī wú kuì ) : 指承当得 起 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须感到惭愧。
④文革初期,说服 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 帮”批判围攻,竟 然说服工宣队军宣 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朴实的 民族自尊心
不怕牺牲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⑦1982 年 , “我不能走.”
句式: 通过+表现(赞美)+人物+怎么样
本文通过选择了邓稼先的一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平凡中见高尚,突出了他对 民族的贡献,高度赞美他深沉的爱国精神和将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 理想党员”,是指:
•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 服工宣队、军宣队。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 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内容赏析
第四部分:邓稼先对中国原子弹 独立自主研发的证实。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 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 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 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 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 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 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 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 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 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② 1958年受命研 究原子弹制造的 理论,并成功设 计了两弹.
③1985 年 重 病 期 间 写了一份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核武器 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没有私心 诚真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通过写邓稼先领导中国原子弹工 程所创造 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 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 稼先而骄傲。-----侧面描写邓稼先贡 献之大,是对第二部分的 补充、扩展。
《民族感情?友情?》一节中提到寒春 有何用意?
进一步证明我国的原子弹事 业是中国人完成的事业,更 证实了邓稼先对我国的国防 事业所做的贡献之大。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 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是全文的总结。
第六部分:引用电报、书信中的话 总体评价邓稼先。高度赞扬邓稼先。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 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 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 奉献自己的一生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 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 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 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个人生命无私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用一句话谈谈:
带给你的—— 心灵的震撼! 生命的感悟? 人生的启迪……。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 什么样的人?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 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 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 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 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 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内容赏析
第三部分:比较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以凸显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 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 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 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 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 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 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 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朗读的语调和感情 ----赞美、自豪、深情
提 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2.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3.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小标题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 “两弹”元勋
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 的贡献。 ——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 “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永恒的骄傲——气势磅礴,对邓稼先 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 价。
《“我不能走”》中提到的邓稼先工 作的地点在哪里?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 马革裹尸的古战场。
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
说明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说明 了邓稼先高尚的奉献精神。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吊古战场文》。
茫茫的旷野一望无边,不见人影。弯弯曲曲 的河象带子一样流过,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 天色昏沉沉的,令人悲伤。北风悲鸣,太阳也 变得昏黄。蓬草折断,百草枯黄,寒冷得像下 霜的清晨,飞鸟不敢停下,百兽慌得急奔而失 群,亭长告诉我:“这是古战场啊! (在这里)经常是全军覆灭。常常有鬼哭 的声音,天气阴的时候就听得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