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背景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探析

合集下载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一些高校和企业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高校为依托、以企业为平台、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匠班”是指高校内设立的技能培训班,旨在通过实践性教学、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由企业设立的技能培训基地,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将学生引进企业一线,参与实际项目,由企业技术大师进行导师式培训,让学生通过跟随大师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双驱动,学生既能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又能够在企业实践中接受高端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1.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模拟了真实工作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在企业进行实际项目实践,与企业技术大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3. 强化技能培训:该模式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养,通过实践性教学和企业项目实践,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4. 培养创新思维: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学生能够在校内进行实践性教学和案例研究,同时在企业项目中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和改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其实践效果。

1.1 现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传统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以理论教育为主,重视学生的书本知识,课堂教学占据了绝大多数教学时间。

这种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因为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些方面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2.1 “工匠班”培养模式为基础“工匠班”作为国家鼓励的技工培训模式,其实质是培训出更加专业、实用并受市场青睐的技工人才。

在“工匠班”中,学生将接受更为专业和系统化的技能培训,强调在实践中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

2.2 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在“工匠班”基础上,引入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一个更为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技术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保证学生学到的技能符合市场需求,技能大师工作室还和企业深度合作,确保学生学到的技能具备市场竞争力。

2.3 实践效果通过“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学生对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也得到了增强,更加愿意投入到实践中去学习技术知识。

企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比较高,说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不少的锻炼和成长。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更多地接触技术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的技术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互联网+”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策略的探究

“互联网+”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策略的探究

“互联网+”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策略的探究“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究“互联网+”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该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只有教师能够做到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以持续学习和探索的态度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求知欲。

教师还应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卓越,不断完善自我。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提供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

通过开设课程、组织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在校内外举办科技展览、创新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和鼓励。

家长要给予关心和支持。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他们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业和成长,鼓励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家长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上有一定的自主权。

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专业,培养“工匠精神”。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合作共同努力,以身作则,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关心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追求卓越的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技能提升和人才培养一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研究并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结合了传统的师生教学模式和工匠传承制度,以“工匠班”为基础,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中进行实践和指导,通过双重驱动推动学生的技能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实施情况和效果,为未来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也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搭建起人才培养的桥梁,推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通过对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评估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技能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效果;二是探讨“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模式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三是总结该模式在促进产学研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为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而“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该模式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通过“工匠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驱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策略研究工匠精神是一种重视手工艺、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秉持匠人精神的工作态度。

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学员成长的培养方式。

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前人才培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途径和策略两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工匠精神和现代学徒制的有机结合。

一、途径要实现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师资队伍、建立激励机制等途径。

(一)改革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是实现工匠精神融入学徒制的第一步。

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也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

(二)完善师资队伍现代学徒制需要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师傅来指导学员成长。

要实现工匠精神融入学徒制,就需要着力完善师资队伍。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邀请业内技术精湛的工匠担任讲师,指导学生学习技术技能。

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师傅培训计划,培养更多的优秀师傅,为学徒制培养模式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三)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促进工匠精神的发扬和学徒制的发展,还需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激发学员和师傅的学习热情。

学校可以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同时也可以给予师傅一定的技术指导费,鼓励他们多多指导学生。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员和师傅的积极性,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二、策略在实现途径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推动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

(一)制定相关政策政策的制定对于推动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推动学徒制的发展。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来引领学生,但目前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的培养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探索应对路径。

一、培养困境
1. 教师自身素质不足。

存在一部分教师专业技能不精,对教学工作不够热情投入,缺乏对创新性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2. 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灌输式教育过多,培养出的教师带有浓厚的学科特色,却缺乏全面发展。

3. 教学资源匮乏。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师资队伍中其他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偏少,在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应对路径
1. 加强师德师范教育。

要让教师明确职业实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增强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价值取向。

2. 建立全面的高职教师培养机制。

为培养“工匠型”教师制定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机制,组织定期专业技能评估和优秀教师评选。

3.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招聘优秀教师和引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同时引入别的行业的教育经验和成果。

4. 加强国际化教育思想引导。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注重创新创业、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总之,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面临一些难题,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方法手段和理论创新,是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的必由之路。

职业教育“工匠之师”培养途径的调查与思考

职业教育“工匠之师”培养途径的调查与思考

职业教育“工匠之师”培养途径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吴涛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年第11期众所周知,国家加大职业教育“工匠之师”的培养力度,将能极大地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本文旨在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工匠之师”的实践主体加以界定,进而探究职业教育培养“工匠之师”的途径,以揭示培养“工匠之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最终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做出有意义的探索。

一、“工匠之师”培养途径的调查背景及目的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

为顺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培养出众多高素质新型技能人才,这使职业教育的任务愈加艰巨。

2017年9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考察时对在场的该校师生们说:“你们不是一般的工匠,你们是‘工匠之师’。

”“你们毕业后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希望你们既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又像师傅一样传承工匠之道,培育铸就大批中国制造的合格人才。

”这对作为“工匠之师”的职业教师提出了职业要求——注重传技与传道的并重。

二、“工匠之师”培养途径的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本问卷调查于2018 年3~5月期间进行,在河南省选取了若干所职业院校(包括职业高中),对在校师生进行了“工匠之师”培养途径的调查,并对部分校领导、管理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本次问卷调查正式发放问卷 625 份,收回有效问卷 612 份,问卷调查和访谈均采取无记名的方式,不涉及个人隐私。

问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各个群体的测试,充分获取数据,对于研究“工匠之师”的培养途径提供第一手科学性资料。

被试的样本概况见表1:(二)统计方法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本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1.关于“工匠之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调查现代学徒制是我国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使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
索与实践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现代科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研究者能够以自己最适合的方式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研究效率。

例如,在这种改革模式下,研究者可以通过网上课堂、视频教学、虚拟仿真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空闲安排自己的研究进度,从而有效提高研究效率。

另外,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面授或远程教育的课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从而使得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此外,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可以有效的改善师资配备,使更多优秀的师资可以投入到远程开放教育中,从而更好的指导研究者,提高研究质量。

总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更好的培养人才,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在未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给教育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

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如何提高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成为了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然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培养出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需求的优秀技术人才。

因此,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工匠工坊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际工作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项目,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工匠工坊模式注重工作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

工匠工坊的建设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实践教育特色的教学实践基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参与真实的工作项目,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践学习。

工匠工坊不仅仅是一个实践场所,更是学生与企业互动、交流的平台。

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工匠工坊模式的实施还需要高校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高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工商界的发展情况,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提升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再次,高校要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实践的项目内容和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工匠工坊模式的实践已经在一些高职院校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某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工匠工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企业项目,进行实践学习。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企业也从中获益良多,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人才,并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摘要】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是当前中职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中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现状分析入手,指出了目前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接着,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搭建行业合作平台以及引导学生树立工匠思维和价值观等路径,探讨了如何有效培养中职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

对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进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建议,为中职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推动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教育、专业素养、实践教学、动手能力、行业合作、学生技能提升、工匠思维、价值观、路径总结。

1. 引言1.1 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当前中职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品质,是一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中职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工匠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工匠精神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具有高度的市场竞争力。

工匠精神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增强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

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培养中职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中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中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现状分析中职教育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当前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

在这一背景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呼之欲出,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培养方案和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首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的基石,突出工匠精神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倡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念。

培养目标要定位清晰,并且与市场需求对接,把握技术发展方向,为行业输送人才。

教学内容也要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导向,更加注重工程实践和技能培养,贴近市场需求,引导学生从项目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具有竞争力。

其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完善培养方案,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

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学习,可以加强跨界合作,提升综合能力,实现分工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高素质创新人才。

完善的培养方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

最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是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

加强实践教学,从设计实践、实验实践、项目实践等多方面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企业实习和校企合作,打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让学生更好地实践应用知识,熟悉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不断推进革新,突出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工人之魂注入工程技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同时,更强的实践能力和更广泛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实践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科领域持续发展,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但目前许多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工科人才的需求。

因此,在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工匠精神”,推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工科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实用性,培养更符合现代工程领域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工匠精神是培养工科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

这种精神主张注重精益求精、匠心独运、注重实践等方面的理念,对于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工科领域,良好的工匠精神可以促进工程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技能和能力,独到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从而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将工匠精神贯穿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高素质工科专业人才。

其次,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从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实验教学、项目培养等方面入手。

具体而言,应打破传统的院系隔离,积极营造跨学科合作的氛围,推行“大一大二修课程,大三大四平台实践”教学规划,强化工程实践技能及协作能力及体系思维专业知识储备的锤炼。

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智慧教育、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加强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培养工程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针对毕业设计或论文,从技能实用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出发,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进行选题,并在实现过程中提高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将工匠精神引入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是必然趋势,是适应当今新形势下对工科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

这种改革需要深度融合学校基本功与现代工程领域的融合,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专业领域与社会沟通的有机结合,既满足社会需求,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科专业人才,不仅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还能够提高自身收益和竞争力。

高职网络精品课程在线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

高职网络精品课程在线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高职网络精品课程在线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郭纪斌1 李明21.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2002.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205摘 要: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迅速发展,高职网络精品课程的在线教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在教育中也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转变,也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工匠精神。

依托网络课程开展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培训,进而建立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动和改革作用。

笔者将重点针对高职网络精品课程“Creo3.0模具设计(模具CAD)”在线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开展研究,并探索其人才培养的策略方法,从而保障其教学的有效性,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培养策略1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信息的开发以及利用和管理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内容。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在现今的开放教育观点中,信息化改革推动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高职人才教育中进行工匠精神培养,进而体现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也利于我国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历史渊源2.1 内涵工匠精神主要是针对生产者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更为严谨、高效、精益求精的追求产品的质量,对待生产的过程能够一丝不苟,只为追求超越和完美。

工匠精神的内涵更是一种精神坚持不懈的体现,也是一种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信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效率和经济,但创造和生产的产品却是精品。

2.2 历史渊源工匠精神的起源较为久远,从古时期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历史中就已经存在工匠精神,古人的工匠情怀推动了古代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等词语都是对工匠精神外在技术最好的形容词汇,师傅在工匠技术中传承技艺,最为主要的是传承工匠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匠态度。

职业院校工匠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考

职业院校工匠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考

职业院校工匠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职业院校培养工匠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关注。

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拥有高素质的工匠人才。

而如何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工匠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工匠人才培养的关键。

首先,工匠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实践操作,以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院校的本质是面向产业需求经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学生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操作,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工匠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将实践操作作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其次,在工匠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逐步形成职业生涯规划。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而这需要学生自身的自我发现和反思。

职业学院需要将学生自我发现和反思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最终达到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此外,工匠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行业标准和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掌握。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产业的分工趋势,很多行业的国际标准已经趋于一致。

职业院校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应该充分了解行业标准,掌握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同时,在职业教育中也需要注重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传授。

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带入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最后,工匠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能培养,而是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因此,工匠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将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

学校可以引入教育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课程,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科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对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改革。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科专业人才,我们应该融入工匠精神进行培养改革。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技艺为基础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

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工人们能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断追求完美和创新。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有着扎实的技术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在传统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工科专业人才的实际能力不足。

我们需要在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增加实践性课程和项目实践课程的比例。

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项目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导师制”和“学徒制”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而学徒制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工匠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还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践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融入工匠精神进行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科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增加实践性课程和项目实践,采用导师制和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开展实习和实践教育,以及参与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专业素养,从而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科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工匠型”专业师资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工匠型”专业师资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工匠型”专业师资培养研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工匠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与此高职院校成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

而“工匠型”专业的师资培养则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高职院校“工匠型”专业师资培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措施。

一、现状分析1.“工匠型”专业的特点“工匠型”专业是指以技能为核心的专业,如机械加工、电子技术、汽车维修等。

这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而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对于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领域。

2. 师资培养现状高职院校“工匠型”专业的师资培养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师资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在招聘专业教师时,更多地注重学历和学术背景,而忽视了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其次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教师岗位配备不够稳定,缺乏一支有实力、有经验、有激情的专业师资队伍。

最后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培养也显得力不从心。

二、改革方向1. 优化师资结构高职院校需要给予“工匠型”专业更多的专业实践领域的人才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应注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而非只重视学历和学术背景。

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加强对优秀实践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评价体系的设立和完善置于重要位置,为实践型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实践经验积累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支持,以此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素质。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师资深造培训,邀请企业技术精英为教师提供实操指导和专业知识更新,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创新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创新“工匠型”专业的教学模式。

可以引入企业专家、技术员等为学生授课,开设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互联网+”时代“新工匠之师”的培养探索

“互联网+”时代“新工匠之师”的培养探索

“互联网+”时代“新工匠之师”的培养探索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高职教育应该怎样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和挑战。

笔者对这一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线上教育培养人才,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校企合作,促进教学手段的革新,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给高职院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高职教育为了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化为“制造强国”,将“制造”变为“智造”,“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育与实践脱离,导致我国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

尤其是处于“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应该怎样培养和发扬,是高职院校值得思考的。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中国从“制造”转化为“智造”。

一、“互联网+”时代下工匠精神的探究现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当今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自此之后,工匠人才的培养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职业院校开始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致力于将“制造”转化为“智造”,这同样是职业教育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实际上,在2015年时就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历来就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尤其强调那种认真仔细的态度,争取将传统技艺做到精益求精,将“道”与“技”完美融合在一起。

不过,也有学者在2017年提出互联网时代与科技都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在促使他们转换自己的求知态度和方向。

受网络碎片化认知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如今很多的知识都能从网上获取,十分方便就能获得那些碎片化信息,这让大学生的求职欲望、钻研精神都逐渐被消磨殆尽。

所以,在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要求下,一定要带领大学生清楚地掌握网络所带来的作用,而高职院校也需要借助在线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将技术学得更精湛。

“现代远程教育的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现代远程教育的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
学习理念
导 面授辅导 直播课堂 网上辅导答疑 学习小组讨论
学习设计 学生
学 查询资源信息 选视听教材、计算机课件 参加网上讨论 使用电子邮件、电话解惑
平时作业和实验
考试
自主学习:利用媒体自学、小组协作学
习、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含网上、面授、 实践、实验等)
现代远程教育理念
强调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知识、能力、 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突出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 身学习的能力;
强化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效果和持 续学习动力
3.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表现在五个方面
建设适应成人在职学习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建立“天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传输系统和
评价: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
• 社会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通过学习增强了 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 毕业生的自我评价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 独立工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工 作业绩,获得了发展机会。
③ 批准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进展情况
合作高校:15所 批准设立教学点:165个 开设专业:70个 注册学生数:1.5万人 为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组织4次考试,涉及
应用环境 构建导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形成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完善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1)建设适应成人在职学习的教学内容 与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 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加强 信息技术应用 – 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 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 – 课程学习、证书学习和学历教育结合
(2)建立“天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 传输系统和应用环境

从小处着眼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引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路径探析

从小处着眼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引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路径探析

从小处着眼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引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路径探析1. 引言1.1 现状分析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令人不安的是,我国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生存在功利性思想,过分注重求职就业和薪酬待遇,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的深入学习和实践。

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存在僵化和落后,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也逐渐被忽略和淡化。

传统的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精细耐心和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冷落。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影响了我国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如何从小处着眼,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引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路径进行探讨,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现状分析】,是深入探讨问题的起点,也是我们认识问题、找准突破口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尽管我国已经实现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亟待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前一些学校过分追求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缺乏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导致在工作中面临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如何通过从小处着眼培养工匠精神,引领本科应用型人才路径的探索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深刻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通过从小处着眼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引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路径,以实现我国工匠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推动本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模式的培育探究

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模式的培育探究

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模式的培育探究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培育工匠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本文以将高职院校教科研平台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将科研平台转化为人才培养平台,为培养工匠型人才助力。

标签:科教育人工匠型人才职业教育2021年在全國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劳动者人才素质,劳动者不仅具备着较高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力求完美的精神。

在新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之下,我国传统制造正在向智能制造转型,对于制造人才的要求随之升级,同时,人才的培养计划以及市场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工匠型人才是我国目前亟需的人才类型之一。

一、高职院校培育工匠型人才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国家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下:第一,高职院校之前的培养学生的定位不够明确,试图在科研学术和技能两个方面齐抓共管,但现实情况是学生的科研学术与技能水平培养质量均未达到应有高度。

第二,高职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方法长期停留在高中阶段水平,解决难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获得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机会较少,对于部分有潜质的学生缺少精准的培养。

第四,部分专业技术发展迅速,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已经与现有社会企业所需人才不匹配,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尴尬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氛 围 ,创设 崇 尚工匠精神 、尊 重“工 匠人才 ”的 良好局 发展联 系 密切 ,与 市场对 接 紧密 ,应 因地制 宜设 置发 展
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 ,培育精益求精 的“工 匠精 略 的调 整 和 发 展 ,就需 要 一 大批 新 型 “工 匠 人才 ”满 足
神”。至此 ,“大 国工匠”不仅是一句 口号 ,更是一种实 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 、高技能综合型高级人才的需
践 ;在我 国从 “低端制造 ”向“精细制造 ”转型升级 的关 求 。职业院校应 以培养新型“工匠人才 ”为 目标 ,转变
远 程教 育 的 可持续 发 展注 入 活力 。
个 产 业 工 人 队 伍 中 ,高 级 技 工 占 比 40% ,德 国 则 达
一 、职 业 院校 培 养“工匠 人才 ”的现 状 与 困境
50%。而中国这一 比例仅为 5%。人才培养 目标是人
凡 是 工 业 强 国必 然 是 技 师 技工 的大 国 ,从 世 界 范 才培养 的方向 ,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职业院校
作 者 简介 :申小芳(1980一),贵州广播 电视 大学 ,副教 授 ,研 究方向 :成人开放教 育 ,人 力资源管理 ;刘杨 (1984一),聊城 市教育科 学研 究所 ,讲 师 ,研 究方 向:职业与成人教 育;刘莉 (1993-),贵 州师范大学 ,在读硕士 ,研 究方向 :教 育政 策与法规 。
围看 ,日本高级技工 占40%,德 国50%,中国仅 为 5%, 应 以培 养 “工 匠 人 才 ”为 使 命 ,重 新 定 义 人 才 培 养 目
中国高级技工缺 口近 1 000万人 ,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不 标 ,要从 “以就业为导 向”提升到学习工匠之 道 ,培养
高 ,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40%,美 工 匠型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 ,解决学生做什么人 、走什
关键词 :工 匠人才 ;远程教 育 ;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154(20181ol一0079—06
李 克 强 总 理 在 政府 工 作 报 告 中指 出 ,鼓励 企 业 开 造 、信息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顺应国家重大经济战
爱一行 、干一行专一行 的爱 岗敬业精神 ,最终成 为一 些发达国家如美国 、德 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专科 、本
个 领 域 、一 个 专 业 的领 军 人 物 ,实 现 自我 发展 、自我 突 科 、硕士 、博士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高 中阶段职业教
破 ,实现人 生价值。
育 及 中专 阶段 职业 教 育 体 系 ,但 我 国职业 教 育 办学 层
景下 ,远程教育 背景下培养工 匠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新
实现大国崛起需要有新 型“工 匠人才”作支撑 ,当
命题 ,应构 建起全新 的大教育视野下 的现代 “工 匠人 前我 国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现状距 离企业要求 仍有较
才 ”培养观念和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今后 我国 大 差距 ,长期 以来 ,中 国 的高级 技 工 缺 口很 大 ,日本 整
国 的 7.4%。 当今 世 界 已进 人 工 业 4.0时 代 ,智 能 制 么路 ,为 什 么 学 ,学 有 所 成 后 如 何 发 展 的 问 题 ;此 外 ,
基 金 项 目:贵 州省 高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 基 地 2016年 度 立项 课 题 《远 程 开 放 教 育 与 职 业教 育深 度 融 合研 究》(编 号 : 2016JD099)。
2.职业 院 校“工 匠人 才 ”培养 条件
次欠 缺 、晋升 难度 较 大 、制 度化 瓶颈 较多 。
一 是创 设 “工 匠人 才 ”培 养 环境 。“工 匠 人 才 ”的 培
Hale Waihona Puke 2.人 才培 养模 式老 套
养是需要条件的,在外部环境方面,全社会要形成 良好
在 新 业 态 不 断 出现 之 际 ,职 业教 育 和 与社 会 经济
键时期 ,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制造业 、服务业 、生产业 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适应时代和发展和用户的需求 。
等各个领域 ,新 型工匠人才不仅是传统工业 的人才支
(一 )职 业 院校 “工 匠人 才 ”培养 目标 及条件
撑 ,更是未来智能制造的人才保障 。在信息化时代背
1.职业院校“工匠人才 ”培养 目标
远程教育背景下“工 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探析球
申小 芳 ’刘 杨 刘 莉 。 (1.贵州广播 电视 大学,贵州 贵 阳 550000) (2.聊城 市教 育科 学研 究所 ,山东 聊城 252000)
(3.贵州I师范大学,贵州I 贵阳 550001)
摘 要 :在我 国由制造 大 国向制造 强 国转 变过 程 中,需要有 新型“工 匠人 才”作 为支撑 ,职 业 教 育是其 主要 培养路 径 。但 目前 职业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 中存在诸 多问题 ,制约 了“工 匠人 才”的 培 养和发展 。在 “互联 网+”时代背景 下 ,数 字化、智 能化 、信息化是 未来社会发展的主 流 ,产 业转 型升级对 新型技 能人 才的 需求 ,迫使职 业教 育人才培 养模 式发 生转 变 ,远 程教 育的发展 赋 予了 “工 匠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新机遇 ,重新定义 了“工 匠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应通过 国家层 面上建 立 健 全教 育体制 、职 业院校科 学设置专业体 系、打造一 流职业 院校教 师队伍 、共享优质教 育资 源等 方式 ,培养新型“工 匠人 才”。
收稿 日期 :2017—10—09
当代职业教育l/2。18年第1期
79
新 型 “工 匠人 才 ”需 要 唤 起 学 生 对 技 术 技 能 的极 致 追 断 干扰 。 三是 职业 学 生 缺 乏上 升 通道 。 目前 我 国高
求 ,鼓励对 匠心 、精品的坚持和追求 ,培养他们干一行 等职业教育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 ,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