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的演变表述正确的是()①最初的基督教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②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③十一世纪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④天主教会以征服“异教徒”为借口组织多次“十字军东征”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2.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 )A. 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 清除伊斯兰教C. 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D. 维护教皇权威3.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①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④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②主张人在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他后天的命运③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制的教会④主张简化宗教仪式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④D. ②④5.下列对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以“伏尔泰”为首的思想家在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B. 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C. 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D. 德国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 倡导人的解放B. 否定基督教 C. 宣扬《圣经》精神 D. 否定教皇地位7.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③建立新的教会组织④创立的加尔文派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恩格斯说:“卡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B. 卡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C. 卡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 卡尔文主张加强王权9.改革后仍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残余的事件是A. 英国宗教改革B. 加尔文宗教改革 C.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D. 法国宗教战争10.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检测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检测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检测人民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 B.封建割据,王权衰微C.教皇实力强大 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3.下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

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

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的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异端”裁判所A.维持社会安定 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 D.打击各种犯罪5.下图“卡诺莎之辱”本质上反映了欧洲宗教改革前()。

卡诺莎之辱A.教权屈从王权 B.国王没有实权C.天主教会垄断教育 D.封建王权屈从教权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某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 D.卡尔文7.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同上帝直接沟通。

某班同学对这一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有以下几点认识,明显不正确的是()。

A.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C.路德的主张会导致思想的混乱D.路德的主张肯定了人文主义的价值8.下图中文献产生的影响有()。

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时的手稿①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扩展②打击了天主教势力③推动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④直接确立了路德教派的合法地位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9.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 《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 《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欧洲宗教改革》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不包括( )A.整顿教会拓展势力B.组织十字军东征C.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D.教权高于王权2.有历史学家认为:“路德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一个革命家。

”路德最终成为“革命家”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改良教会B.路德挑战教皇,建立新教C.路德领导了德国农民战争D.路德改革促使民族国家出现3.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

“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4.下列对14~16世纪西欧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宗教“异端”运动高涨B.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C.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D.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5.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常用宣传“异端”宗教思想的手段,主要目的是(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B.否定天主教和神学的作用C.反对教会的盘剥和腐败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6.宗教改革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B.有利于追求自由幸福C.有利于建立平等社会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7.宗教改革家提出:“一个人是否能得到救赎,不在于任何其他原因,而是由上帝的永恒判决决定的。

”对此材料中观点理解合理的是()A.否定教会和教皇的权威B.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观点C.符合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D.反对信仰宗教,倡导自我奋斗8.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9.西欧的宗教改革中英国的宗教改革最具独特之处,表现是()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C.最激进,符合资产阶级利益D.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10.16世纪初,西欧各国开始掀起宗教改革浪潮的直接原因是( )A.罗马教皇的黑暗统治B.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各国世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11.下列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中对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起促进作用的是( ) A.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B.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C.主张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D.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1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A.否定教皇地位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D.宣扬《圣经》精神13.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高效整合与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一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高效整合与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一选修1历史试题

第五单元欧洲的某某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天主教曾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持续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的实质是( )A.反对异教徒B.争夺圣地C.掠夺土地、财富D.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解析:十字军东征名义上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质上是为了扩X天主教的势力X围,是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的权力之争。

答案: D2.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 )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列四项都是原因,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选C。

答案: C3.从思想上为某某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①某某“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思想上,只有①②属于思想因素,③④分别属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因此选D。

答案: D4.16世纪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某某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描述某某改革,人的信仰有自主性,这就是某某改革中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

答案: A5.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德意志地区经济发达B.德意志正在走向统一C.罗马教廷与德意志人民关系融洽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地区的掠夺解析:“罗马教皇的奶牛”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罗马教廷从德意志搜刮榨取财富。

答案: D6.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B.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五)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五)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主教之所以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 )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2.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 )十字军东征A.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清除伊斯兰教C.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D.维护教皇权威3.中世纪,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表现有( )①征收“什一税”是其最主要的敛财方式②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③垄断学校教育④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4.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5.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B.自费到罗马攀登圣梯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6.欧洲宗教“异端”运动( )①目的是铲除天主教②否定天主教的权威③在14~15世纪时达到高潮④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的愿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7.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续了500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宗教法庭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他乡。

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 )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C.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8.中世纪的反封建斗争常常采用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A.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B.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不敢发动人民群众9.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C.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10.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封建主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C.封建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11.右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五)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如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2.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力强行规定波希米亚农民与英格兰自由民必须用哪国语言祈祷,必须以何等精神学习耶稣的教诲,必须为自己的放纵付出多少的代价……”提出质问的“人”最有可能是( )A.古希腊的智者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C.15世纪的“异端”思想者 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3.如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搜刮财富②此举引起德意志各阶层人民的愤怒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某某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4.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

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

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 )A.坚定信仰的引导 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会的解读 D.承认自己的无知5.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6.加尔文认为,基督徒既应当在各自的职业中尽力追求财富,也应当在使用财富时加以节制,不可过分的奢侈、享乐和浪费。

其主X反映出( )A.天主教会的自我反省B.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奋斗精神C.广大人民的生活艰辛D.早期资产阶级遭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7.某某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X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俭朴生活的热爱)。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检测题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检测题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检测题一、选择题1.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张的措施或因素不包括A.整顿教会拓展势力B.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C.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D.教权高于王权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3.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下列与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不符的是A.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新的教会组织B.加尔文成为日内瓦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领袖C.加尔文能够宽容地对待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人D.实行共和制的长老制5.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进化论的提出颠覆了基督教神学B.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影响广泛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6.下列对宗教“异端”运动的理解中,最准确的是A.是指人们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C.是指人们利用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D.是指天主教会内部不同派系的斗争7.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选修1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选修1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解析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反映。

教权与王权矛盾的尖锐,是欧洲一些封建主要求摆脱教皇势力,脱离天主教会控制的原因。

答案 A2.11~13世纪,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义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A.东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解析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天主教会以维护基督教为名,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远征。

当时控制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

答案 B3.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本题考查路德的思想主张。

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即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故选A。

B项是达尔文的主张,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伏尔泰的思想。

答案 A4.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①封建割据严重②封建王权衰弱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实行封建神权统治,用神学为封建制度辩护,宣扬封建王权来自于上帝,为封建王权套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因此,世俗王权和宗教神权基本上处于相辅相成的地位,二者共同维护封建统治。

2017_2018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2017_2018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五)一、选择题1.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王权与教权互不干涉答案 A解析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历史阶段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不能得到教廷的承认,这恰恰符合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的特点。

2.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发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可用排除法。

②不符合“卡诺莎之辱”的史实,故排除②。

3.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答案 C解析12世纪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天主教会一开始就利用神权禁锢人性,利用特权向全体信徒征收“什一税”,生活腐化。

它对“异端”进行残酷镇压,就是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其说教的虚伪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教会的神权地位不断受到冲击。

4.德国电视台曾经举办“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

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C.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答案 D解析马丁·路德允许神职人员结婚,D项不符合其主张。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郑州高二检测)“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C.“人非工具”D.理性至上【解析】马丁·路德认为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

这实质上破除了教皇权威的信仰,倡导了信仰自由,使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条件成为信徒。

【答案】 B2.右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兜售赎罪券,引起了众多的反对,成为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答案】 D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并非偶然,从思想的角度来看,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已经为其奠定了基础。

这些事件包括()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思想的角度”,只有①②属于思想因素,③④分别属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因此选D。

【答案】 D4.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

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

他的实质目的是()A.养儿子继承王位B.与王后离婚C.强化王权D.消灭宗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对应学生用书P54一、对比分析主要的宗教改革二、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主要差异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

2.在教义方面新教主张“因信称义”,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主张“因行称义”,教权高于王权。

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

4.在仪式方面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

三、综合评价欧洲宗教改革1.改革的历史背景:经济、政治、思想等发展的产物天主教通过一系列手段或措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确立了天主教在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地位。

天主教会的腐化、奢侈及残暴最终导致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与此同时欧洲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向近代过渡。

2.三国的宗教改革矛头指向天主教会马丁·路德首先在德意志挑起宗教改革的大旗,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在其影响下,英国亨利八世进行了宗教改革。

加尔文在瑞士进行了宗教改革,确立了加尔文教,这次改革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如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地,在政治上造成了巨大影响。

3.宗教改革的影响: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各国宗教改革的主张又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特别是加尔文教的主张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和政治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宗教外衣。

因此在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及影响下,资产阶级以加尔文教(英国称清教)为旗帜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另外,宗教改革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对天主教会财产的没收,很大一部分落入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检测(五)(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

我们的得救,无须借助机构来实现。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解析:选D。

马丁·路德某某主X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

这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

因此选D项。

A、B两项是对马丁·路德某某主X的曲解。

C项是出自加尔文的先定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加尔文某某改革内容的是( )A.《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B.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C.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D.思想核心是“先定论”解析:选B。

“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是天主教会的说教,故选B项。

其他三项符合加尔文某某改革的内容。

3.英国的清教主X“纯洁”英国国教,清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提倡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国教与清教矛盾尖锐B.天主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C.启蒙思想已广泛传播D.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愿望解析:选D。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是符合早期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愿望的,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也是需要清除天主教的残余的,例如简化某某仪式,让新兴资产阶级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等关键的字眼和“积累资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4.中世纪欧洲成立的某某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五)一、选择题1.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王权与教权互不干涉答案 A解析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历史阶段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不能得到教廷的承认,这恰恰符合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的特点。

2.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发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可用排除法。

②不符合“卡诺莎之辱”的史实,故排除②。

3.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答案 C解析12世纪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天主教会一开始就利用神权禁锢人性,利用特权向全体信徒征收“什一税”,生活腐化。

它对“异端”进行残酷镇压,就是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其说教的虚伪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教会的神权地位不断受到冲击。

4.德国电视台曾经举办“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

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C.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答案 D解析马丁·路德允许神职人员结婚,D项不符合其主张。

A、B、C三项都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活动与思想。

5.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有( )①批判神权统治②鼓吹人性解放③主张“主权在民”④推崇浪漫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主权在民属于启蒙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的思想诉求,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6.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答案 D解析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强调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7.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C.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答案 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本题考查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即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故选A项。

B项是加尔文的主张,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伏尔泰的思想。

8.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 )A.新教与旧教矛盾消除B.天主教派获得了合法地位C.路德教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答案 D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矛盾仍然存在;B项并非是“教随国定”的结果,C项只发生于个别地区,“教随国定”强调了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因而使得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

9.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答案 D解析这种思想实际上是鼓励当时的人努力奋斗以真正成为上帝的“选民”,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思想。

10.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坚持《圣经》的最高权威B.简化宗教仪式C.提倡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精神D.主张建立民主教会答案 D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信徒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平等,与加尔文的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的主张是一致的。

D项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

11.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

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

他的实质目的是( )A.养儿子继承王位B.与王后离婚C.强化王权D.消灭宗教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实质目的”(即根本目的),应该结合英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解答。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控制英国教会,不断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日益集权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建立为自己服务的本国教会,以便进一步加强王权。

故C符合题意。

12.1555年,一位西方领袖下令:除非另有许可,僧侣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随意游荡的僧侣都将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任命圣职时,如涉及买卖嫌疑,一律禁止。

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罗马教廷的权威被打破,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会不满,限制教会活动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及其历史影响。

“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等信息说明罗马教会的权威被打破,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是英国国王,故B项错误;“除非另有许可”说明不是禁止宗教发展,故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世俗权力的强化,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与材料意思相反,故D 项错误。

13.“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建造者。

”与路德相比,加尔文在宗教上的“建造”实践主要表现在( ) A.否定了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B.推动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C.建立政教合一的共和式政权D.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答案 C解析A项是两人思想的相同点,B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之一,D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结果,答案为C。

14.“欧洲近代的黎明时分,商业的繁荣促成了世俗情感和理想的释放。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令人赏心悦目,而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广大地区的宗教改革则震撼人心。

”“震撼人心”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从实质来说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实质”类问题的解答方法,要体现这场运动的阶级本质和根本任务,C项看不出根本任务是反封建,A、B两项表述不是“实质”,是这场运动的形式而已。

15.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A.人民大众B.上流社会C.骑士阶层D.知识阶层答案 A解析由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主要在上层知识分子之间开展,而宗教改革则将人文主义扩展到基层群众,故选A。

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具有德国或荷兰风格的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

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手法讽刺了教皇制度。

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

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1)材料一中的漫画如此讽刺教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双重性。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促进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最大历史成果各是什么?答案(1)教会声称教徒必须得到神职人员的帮助,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天主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马丁·路德指出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无需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

(或“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2)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宗教锁链。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中开创了精神自由的局面,英国宗教改革在政治领域中确立了国家至上的原则,加尔文宗教改革在经济领域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解析第(1)问从教皇控制人的思想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上来进行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指的是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指的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三大改革从思想、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回答。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级的历史。

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也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材料二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材料三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早最大胆分子的要求。

……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恩格斯(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

(2)材料二的论述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而提出的?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原则是什么?(3)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加尔文教比路德教有何进步?进步适应了谁的要求?答案(1)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宗教和神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