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不进行实验直接求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比一比,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谁快?为什么?
V下>V上
下坡时,物体越往下滑,速度越快。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显示速度
传感器测距离配合计算机测速的优点: ① 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 ② 计算机可以根据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自动算出速度; ③ 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直接显示速度。
课堂练习
1.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 经过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点;当车经 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7点48分,则小汽车从A 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4_8__min,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__1_0_0___km/h。
1.4 测量平均速度
四川广安浓溪初中陈晨曦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 2. 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会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速度的公式 V=S/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 程 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图3-12
A
图3-13
B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
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

1.4 测量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

四、实验原理:
s 测出小车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 v t
大小比较小车在各段运动的快慢。
求出小车在各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利用速度
五、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 很小的坡度; 2、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底端,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 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并把测得的s1 记录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复习提问:
1、什么是速度? 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2、速度的表达式
s v t
3、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1m / s 3.6 km / h
提问:
小船从顶端滑下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1.4 测量平均速度
王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占印
一、实验名称: 测量平均速度 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平均速度来比较物体运 动的快慢。 三、实验器材: 长木板 木块 小车 金属片 刻度尺 停表
五、实验步骤:
6、利用公式s3=s1-s2和t3=t1-t2求出s3和t3,算出v3计入 表格。
路程(m) S1=0.6 t1=4 时间(s) 速度(m/s) v1=0.15
S2=0.3
S3=0.3
t2=2.5
t3=1.5
v2=0.12
v3=0.20
六、实验结论:
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 度越来越大。
路程(m) S1= 时间(s) 速度(m/s)
五、实验步骤:
3、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到记录表格中; s1 4、利用公式 v1 求得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并记 t 1 录到表格中;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s2和t2,算出v2计入 表格;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 动不明显,也可能不会运动; 坡度过大,小车运动太快,用 时太短,会增大测量时间的误 差。并且测量过程中也不能改 变斜面的坡度。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时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小车从静止释放?
由静止释放,则每次小 车的初速都为0,都相同 ,这样保证了实验控制 变量的要求。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2、由静止释放小车,用__停__表__测量小车从斜面顶 端滑下到撞击到挡板的时间,记为
实验:测00m
2.2s
0.32m/s
3、根据测得的 程的平均速度
,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1.4《 测量平均速度》
温故知新
速度的定义是什么?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机械运动有哪些分类呢?
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温故知新 快速判断下列运动属于哪类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观察并思考,图片中下滑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由公式
可知实验结果偏大。
超声波测距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
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
度约为340m/s。
超声波测距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 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 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

2024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衔接教材(人教版)——第一章 1.4测量平均速度

2024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衔接教材(人教版)——第一章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思考】同学们,你如何得到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实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测路程s 、_______测时间t 。

3、其它器材: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

(1)木块:调整斜面______,进而调整小车运动快慢。

一般使坡度______(较大/较小),计时更准确。

(2)金属片:①避免小车滑落;②便于测量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①调整木块位置,使木板保持合适的倾角;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标记好小车的起点,然后用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③释放小车的同时时启动_______计时,当小车撞击________时停止计时,测得t1。

(有时会重复两次步骤③,这是为了多次测量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④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重复步骤②③④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时间t2和速度v2。

5、实验数据记录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t2=v2=课前导入知识清单小车 木块木板 刻度尺金属片秒表6、测量下半段路程速度v3①下半段路程s3=__________;②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________; ③v3=33t s =_________。

7、结果分析(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是速度越来越_____(快/慢)的______(变速/匀速)直线运动; (2)v1、v2、v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二.现代测速方法超声波测距(测速):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与此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并得到时间t ,仪器由s=vt 自动测得发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

1.4测量平均速度速度的综合计算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速度的综合计算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向左 (选填“向右”或“向左”)。小伟观测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
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的飞行速度为 4.5 m/s。(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
时间忽略不计)
8.A、B两地相距300m,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骑自行车同时出发相向而
行。他们的速度分别为v甲=6m/s、v乙=4m/s,假如有一只猎狗不知疲惫的
以v=8m/s的速度奔跑在甲、乙之间。问:在甲、乙两人出发至相遇时,
15min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
′ 乙


=2m/s。

×
1.在学校达标运动会上,小明百米测试时,前40m平均速度是8m/s,后
60m的平均速度是6m/s。小明百米测试的平均速度约为(
A.6.3m/s
B.7.0m/s
C.6.7m/s
C )
D.7.5m/s
2.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
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 +2
A.
2
21 2
B.
1 +2
B )
1 +2
C.
21 2
1 2
D.
1 +2
3.流速为5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
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船25km,乙船35km
B.甲船30km,乙船30km
C.甲船35km,乙船30km
D.无法确定
B )
4.在50m赛跑中,冲刺阶段小红超出了小华,领先到达终点。在超出小华
的过程中,以小华为参照物,小红是
则小红的平均速度是
6.25 m/s。
运动 的,若小红的最终成绩是8s,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来验证某个观点或猜测是否正确【答案】观点(看法);证据;实验。

是否正确,还需要证据来证明。

观点(看法);证据;实验。

,纠正错误。

【答案】不可以;原因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原因,纠正错误。

不可以,原因。

实验中,;;。

)。

;(大;)用刻度尺测斜面上不同位置的距离,用秒表(停表)测量对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

;()大。

13.5=13.5m/s13.5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位小数)。

_________m/s。

,≈3.13m/s;,≈4.76m/s;s,≈5.13m/s;≈4.35m/s。

100=;=;=;=;=;。

100)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C平均速度。

不能代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故A错;B、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故B错;C、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不是同一段路程,无法比较,故D错误。

故选C8.(多选)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得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答案】AD【分析】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公式v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在兔子睡觉的过程中,兔子的速度为0,而乌龟仍然在运动,此过程兔子静止,乌龟有速度.选项C错误;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的时间相同,但兔子通过的路程大,由公式v可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选项D正确.故选AD.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答案】B【分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 cm+5 cm=45 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 s,滑块的平均速度v9 cm/s.故选B10.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 时,用了2 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 m/s B.2 m/sC.1 m/sD.2.5 m/s【答案】C【分析】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 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 的平均速度是:v1.5m/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 m/s,因此选项A,B,D 都不正确.故选C11.一艘快艇以90km/h 的速度去追赶离它120km 远处的军舰,快艇实际航行了270km 才追上军舰,军舰的速度多大?【答案】50km/h 【分析】快艇所用时间:t 13h,军舰通过的路程:s 2=270km-120km=150km,军舰和快艇所用时间相同: t 2=t 1=3 h,军舰的速度:v 250 km/h.【能力提升】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 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v 1≠v 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则( )A.甲先到达B 点 B.乙先到达B 点C.两人同时到达B 点D.不知道v 1,v 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 点【答案】A【分析】设A,B 两地间的距离为s,甲从A 地出发到达B 地:v 1×t 甲+v 2×t 甲=s,t 甲;乙从A 地出发到达B 地:t 乙,,∵v 1≠v 2,∴(v 1-v 2)2>0,∴-2v 1v 2>0,2v 1v 2-4v 1v 2>0,2v 1v 2>4v 1v 2,∴(v 1+v 2)2>4v 1v 2,<1,即<1,∴t 甲<t 乙,甲先到达B 地.故选Am/s.0.2v20 cm/s=0.2 m/s.0.2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解析】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 =40m/10s=4m/s.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v s 从B到F的距离:S=50cm-t10cm=40cm,
所用的时间:t=15s-5s=10s,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 =40m/10s=4m/s.
规律方法技巧
通 过 探 究 我 们可以 得出
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得出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控制停表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路程 S1= 1.16m S2= 0.56m
运动时间 t1= 4s t2= 2.5s
平均速度 V1= 0.29m/s V2= 0.224m/s
s3 =
t3 =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实验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金属片
120 100 80 60 金属片 20 40
路程 s1= 1.12m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典题剖析
( 1) 该 实 验 依据的 原理是

( 2) 小 车 从 B点运 动到F点 的平 均速度 是
cm/s.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 s t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4 cm/s.
【解析】 该 实 验 依 据的 原理: 从 B到 F的 距离 :S=50cm-10cm=40cm, 所 用 的 时 间: t=15s-5s=10s,

2024年秋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2024年秋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0.2
0.5
BC=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做

____________运动;
加速直线
(5)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
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_____(填“大”或“小”)。

测量平均速度
扩展性实验:用传感器测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
电子停表的示数。

=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
测量平均速度
(2)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坡度应较____(填“大”或“小”)

40.0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cm;t
1
BC=_____s;
vAB=______m/s;v
猜想:
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
实验原理:

=

测量平均速度
设计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什么得出平均速度?分别需要什么
工具?
大家的反应速度有快有慢,如何保证释放小车时同步
计时,到达底部时结束计时呢?
实验器材有哪些,实验装置该如何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
1.组装好实验装置,将小车放置在斜面
顶端。测量出小车即将通过的路程s1。
B.AC段的长度应记为80 cm
C.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
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 会偏小
课堂练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
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3)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 _____cm;t
40.0
1
0.2
BC = _____s;v
AB = _____m/s;
0.5
vBC = _____m/s;

(4) 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___,是在做
_________
变速直线
运动。
(5)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
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s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
t1
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的距离s2及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
2.实验设计
s1
t1
s2
t2
金属片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
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
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l,把小车通
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
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发射器
接收器

超声波测量仪还可测

出运动物体的速度。

课堂小结
实验原理: =
实验:测量
物体运动的
平均速度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下面我们来看看刘翔当年展雄姿的视频。

通过下面的数据我们来了解下他的速度。

刘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时间为12.61,下面我们通过上节课学过的平均速度的求法:V=S/t=110m/12.61s= 8.72(m/s)=31.4公里/小时。

刘翔每秒都能跑8.7米吗?很明显不是,我们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

那么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些实验来测量平均速度,通过例题巩固结论。

新知介绍一、停表【师】要测量平均速度,必须得求出这段路程的距离s,还要求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先复习下之前提过的停表的使用。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这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电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或60分钟,也有30分钟的,特此补充)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或60s),并将它们相加,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机械停表的使用。

【机械停表】停表的读数: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
内容
二次构建
时间分配
导入精炼要有新意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设疑激趣
思考
回答
5分
新知探究要突出主体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5、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6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三、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4 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学生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学生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原卷版)1、速度公式及其应用(4)应用:a: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桥长-车长;b: 火车过桥经过的路程=桥长+车长。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2、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挡板、刻度尺、停表(秒表); (2)实验原理:ts v =; (3)实验步骤:步骤①选材,将所需要器材准备好,置于水平桌面;步骤②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步骤③组装斜面(将小木板垫于长木板一头,使长木板形成斜面);步骤④小车试滑(调整斜面倾斜度,使小车下滑速度不能过快,便于测量时间);步骤⑤实验开始,使小车多次在斜面上段滑到下端,记录时间,时间的平均值为小车运动的时间t 。

步骤⑥利用公式ts v =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步骤⑦整理器材。

【考点1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典例1-1】(2022秋•西安期末)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甲、乙、丙三人从同一地点A 沿同一道路同时同向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 。

甲骑自行车以30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乙以5m/s 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丙以每分钟通过0.6km 的速度驾驶电瓶车匀速前进则( )A .甲先到达B 地 B .乙先到达B 地C .丙先到达B 地D .三人同时到达B 地【典例1-2】(2023春•霍邱县期中)一列长为200m 的火车,以20m/s 的速度通过600m 长的大桥。

1.4测量平均速度

1.4测量平均速度

小结:
1 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2 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3 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
小资料: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 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 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 波来实现。
v1=0.32m/s v2=0.25m/s
s3= 0.35m t3= 0.8s
v3= 0.44m/s
4、实验结论与分析:
路程
运动时间
s1=0.7m s2=0.35m
t1=2.2s t2=1.4s
s3=0.35m
t3=0.8s
平均速度 v1=0.32m/s v2=0.25m/s
v3=0.44m/s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快)
s t
,算出小车
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0.7m
s2=
t1= 2.2s
t2=
v1= 0.32m/s
v2=
D、将金属挡板移到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
金属片的距离s2。
E.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的时间t2,记入表格。依据公式 v=s/t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 s t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挡板:便于计时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很小) 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 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1.4测量平均速度

1.4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①实验原理:v=s/t②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木板、小木块、小车、金属片)③实验步骤:(如图)1.把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坡度(使小车速度较慢,便于测量时间);2.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开始自由下滑到C点(金属片挡板:便于测时间和距离;听声方便计时,挡板标志也方便测路程),测出小车从A运动到C的时间t1及AC段路程S1,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1=S1/t13.将金属挡板移到中点B处,让小车仍然从A点开始自由下滑到B点,测出测出小车从A 运动到B的时间t2及AC段路程S2,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2=S2/t2注意:要测量哪一段的平均速度就要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需要测量、两个物理量,需要的工具是、;(3)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目的是;(4)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5)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C= cm t AC= 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S AB= cm t AB=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cm/s;小车在斜面的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在斜面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

(6)实验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不同路程速度是_____(相同、不同)的,所以讲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物体在内运动的速度;(7)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平均速度会______(偏大、偏小)。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第1.4课时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利用公式v =s t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可利用公式v =s t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知识点一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原理:ts v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ts v =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①测量下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实验步骤:(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2。

(5)记录实验数据并求出相应物理量。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21v v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213s s s -=,下半段的速度2121333t t s s t s v --==,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123v v v >>。

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注意事项(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答: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1.4 测量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
A同学负责用小红旗发令,B,C,D 三位同学分别站在10 m,20 m,30 m 处按表计时并记录,然后测量每一个同 学在10 m,20 m,30 m内的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
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 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 为什么?
1.4 测量平均速度
怎样测量这些物体的平均速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在百米竞赛中,运动员用 10s跑完全程,这位运动员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 什么仪器?
活动分为8个小组,每组8人,每组给出 的器材有:卷尺、秒表、粉笔、小红旗, 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测量每一位 同学正常跑步(竞走、行走)通过10 m、20 m、30 m三段距离的具体方案, 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作业
1.完成本次活动的实验报告。 2.通过列车时刻表和地图测算火车的平
均速度。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1.4 测量平均速度

1.4测量平均速度

1.4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导学过程:复习提问 1、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4)单位: , ,1m/s=__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m/s 。

$知识点一: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练习用 和 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 (用公式表示)3]4、实验方法:用秒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的运动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 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6、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求得的v 1、v 2是否相等 ,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 这段路程或在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米/秒,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米/秒,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 7、 请同学们计算出实验中下半段路程:S 3=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 3=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8、计算232vv= ,将结果与v1对比,二者是否相等9、整个的实验如果只一次或两次,得出的结论可靠不为什么综合题型:1、小明同学想利用图4-1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一、复习巩固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 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 340m/s,人喊话后 0.2s 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 10min 走了 3km,停止 5min 后,又以 240m/min 的速度运动了 5min 求;前 10min 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6.观察如 1 图的停表(秒表) , 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 时 的 秒 表 所 表 示 的 时 间 是 _________s。
图1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 5 min 行驶了 1200 m,然后又用 0.5 h 行 驶了 8 km,最后用 5 min 行驶 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 5min 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m/s,中途 8 k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 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m/s。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
4.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 24m 用了 4s,跑完 100m 用了 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 均速度是( ) A、6m/s; B、8. 3m/s; C、7. 15m/s; D、7.75m/s. 5.如图,司机小李看到路旁路牌标志,标志中的“40”表示 则小李由此处到图中路牌标志地点最快需要 小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中丁中学双自主达标题
课题 出题人 测量平均速度 艾国 审核人 学生姓名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本实验除图 2 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2>.用刻度尺测出 S=78cm,用停表测出 t=2S, 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图2

3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 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 的照片如图 3 所示。则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D 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_m/s,
3.2003 年 8 月 10 日,第 8 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 200m 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 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 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C.琼斯平均速度最小 )
二、新课导学 (1) 小组组员间互相检查刻度尺和 实验日期 停表的使用方法。 (2) 利用给定器材完成实验及实验 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 同组人 年 月 日
S1
金属挡板
s3 t3
t1
S2
t2
实验步骤: 1) 2) 3) 4) 5) 6) 实验数据:
路程 s1 = s2 = s3 =
时间 t1 = t 2= t 3=
平均速度 v1= v 2= v 3=
(3)阅读 P24 的扩展性实验,了解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完成实验。 (4)阅读 P24 的科学世界,了解超声波测距。 三、拓展延伸 在教材图 1.4-1 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 速度 v1、v2 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 原因,并实验验证下
中丁中学双自主学案
课题 课型 测量平均速度 新授 主备人 使用人 艾国
学 目
习 标
(1)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巩固使用物理仪器——刻度尺和停表的基本技能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学习重难点
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师修订 学生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