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成果报告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成果报告一、活动背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一次小学科学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旨在通过探索、实践和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本次科学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实践探索和成果展示。
1.前期准备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组织了一次主题导引活动,介绍了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启发他们思考实践活动的意义。
2.实践探索实践探索阶段,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特定的探索任务和调查问题。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不同的主题,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适应性,以及物体的力学特性等。
学生们根据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观察,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和实验数据。
3.成果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学生们顺利完成了各自的实践任务。
在成果展示阶段,学生们准备了口头和书面报告,并使用图表、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同学们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并展示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三、实践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他们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
他们对科学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科学知识的记忆也更加牢固。
2.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协作、沟通和共享资源。
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学生们的集体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增强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惑,他们需要动脑筋、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独立解决了问题,还通过集体讨论、与老师的交流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活动效果本次科学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动手实践,有效提高了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课题成果公报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课题成果公报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课题批准文号:泸教技[2011]76号课题鉴定时间:2014年6月4日课题负责人:雷志坚专技一级泸县兆雅镇明德小学主要成员:雷志坚胡仪刚张晓荣熊陶陈全正文:一、研究的内容:1、先学后做--创新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收集整理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2、先学后做--创新实验制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动手制作简单实验教(学)具,深入了解实验原理。
3、先学习后实践--拓展实验课堂,把科学课堂放在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问题:(1)实验前怎样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
(2)实验前怎样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包括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预设等。
(3)实验时教学策略的优化,如:怎样激发兴趣,导入实验怎样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怎样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操作作用怎样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怎样评价学生等怎样有效地使用实验器材等(4)实验后针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形成更合理的教学方案。
四、结论与对策1、多管齐下,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动手制作,充实实验器材,让抽象的语言教学化为生动形象的实验教学。
3、走出课堂,把枯燥的课堂搬到丰富的大自然中,调动学生眼耳口鼻手,感受身边的科学。
五、成果与影响:(一)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显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显着。
在实验前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做到仔细观察、分工明确;实验后写好实验报告单,并且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二)提高了教师素质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
“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探究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探究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我校课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探究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自ⅩⅩ年1月正式开题以来,经过课题组所有成员这将近一年的辛勤努力及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现将将近一年来该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研究:1.相关文献和资料的调查、学习和研究,提出课题研究相关的方案和策略;2.教师的课堂教学具体实践与探索,即探索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怎样进行思维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进程:(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研究目标更有现实性、研究内容更有实效性、研究计划更有操作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根据研究方案按计划展开研究,一方面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对实施方案又进一步作了改进和完善。
课题组多次召开讨论会,专门对实施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对其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进行了逐条、逐句、逐字的分析思考,反复斟酌,看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表述是否准确、清楚、无歧议,是否符合课程理念下的科学的要求,是否针对我校教育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通过本研究找到一些提高学生有效性探究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模式。
通过实施方案的再研究,使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有现实意义,在具体研究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的有效性更强一些。
(二)狠抓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蛮干。
根据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任务,课题组成员着力开展了“有效性探究”知识及其实践意义的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相关的理论著作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有效教学方法》、《ⅩⅩ市小学科学“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ⅩⅩ市小学科学“讨论课”课堂教学策略》、《ⅩⅩ市小学科学“解暗箱”课型教学策略》等,让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已具备了标准中的哪些能力,还有哪些是自己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增强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课题成果公报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密切联系: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融合;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各门学科课程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生活来学习。
各学科都设计了实践性“学习领域”或者“学习单元”,如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数学则注重引导学生“学生活的数学”,美术学科则设计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科的综合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已成为现今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因此,我们尝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之间寻找平衡点,站在学校层面,尝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进行内容、方法、资源、培训等方面的融合。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一)理论研究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特点研究。
2、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研究。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各学科课程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切入点的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专题与课程融合的相关研究。
5、素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实践探索与研究:1、教师融合能力的培养研究。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融合的途径、方法研究。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研究报告科学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并探讨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引言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践和验证,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报告将对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科学实验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评估实验在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
2. 实验对象和样本选择在保证样本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选择两个小学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相同,年级相近,学习条件基本相同。
3. 实验方案实验组的学生接受科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
实验课程安排在正常的科学课上进行,其中实验项目包括观察、记录、操作和讨论。
4.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评估学生的测试成绩、实验操作表现和讨论能力,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实验组在科学知识掌握方面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2) 实验组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
(3) 实验组在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时的思维能力明显提升。
2.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科学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是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科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应充分认识到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课程中。
同时,教师应注重实验设计和实施的创新,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探究报告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探究报告一、引言科学实践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本次实践案例探究报告将介绍一个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并对其进行探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科学实践的意义和效果。
二、实践案例描述本次实践案例的主题为“种子发芽条件的影响”。
实践活动由小学三年级的一位科学老师带领,学生们参与其中。
实践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不同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在实践开始前,老师向学生们讲解了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随后,老师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三个容器,分别为一杯常温水、一杯盐水和一杯沙土。
学生们在每个容器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并在每个容器中创造不同的条件,例如常温下、高温下、无光照下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个容器中的种子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经过几天的观察,学生们发现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率和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三、实践案例探究和分析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探究和分析,学生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光照是促进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生们发现在无光照条件下,种子几乎无法发芽生长,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较高,生长状况也较好。
其次,水分也对种子发芽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加入盐水和沙土,学生们发现在干燥的环境下,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降低,甚至完全不能发芽。
而在适当的水分条件下,种子能够更好地发芽和生长。
最后,温度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都相对较低,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状况更好。
结合这些实验结果,学生们意识到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并且不同的种子对这些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
这样的实践案例探究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种子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四、实践案例的意义和效果本次实践案例的开展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亲身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新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公报
《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公报灯盏小学课题组【执笔余文田】一、研究内容及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功在课前(1)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研究。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精在课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践行“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教师只作导、引、评(语文)或引、拨、补(数学),则学生充分地进行读(疑)、思、练。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课堂教学“五精”,即精讲、精问、精论、精练.、精评。
真正做到“精在课堂”。
3. 有效性提高课后反思的研究——思在课后备课【课前用功】—上课【精在课堂】—反思提高—再备课【课前用功】—再上课【精在课堂】—再反思提高……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而推动这个过程持续下去的不竭动力就是“教学反思”。
(二)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调查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5.测验研究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研究、分析。
二、研究结论及建议我们的结论: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善用课堂教学评价等措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
总结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式。
经过三年半的研究,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效果显著。
我们的建议: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和应用课题成果,同时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同行的交流与互动。
三、研究影响及效果(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了1.教育观念在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多了,批评少了;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多了,严厉少了;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全面评价学生的多了,仅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教师少了;教师只会教书,不会教改的少了,师生喜欢探研的多了。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析报告一、选择案例背景本报告将分析小学科学实践的一个案例,旨在探讨科学实践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该实践案例发生在某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上,教师通过开展“发现小区植物种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实践目标与设计该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分类植物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活动设计如下:1. 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的观察意识;-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分类能力;- 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2. 实施过程:-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首先进行简要的讲解,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和观察技巧。
- 实地观察:学生们分成小组,在学校周边小区进行植物观察,记录各类植物的特征。
- 植物分类:学生们根据观察记录,分别将植物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同类植物的特点。
- 分享汇报:各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类方法,并展示他们制作的分类图表。
三、实践过程与结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了植物观察和分类的活动。
他们利用放学放假时间,带着放大镜和记录本,分组在小区中观察并记录了各种植物的特征和形态。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有了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他们主动与组员交流,共同研究某些植物的分类归属。
经过观察和分类,学生们整理出各类植物的特点和区别。
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了每类植物的观察结果,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分类的能力。
在分享汇报环节,各小组用PPT展示了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类方法。
学生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向其他组呈现了他们的分类思路,展开了积极的互动讨论。
整个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们对于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科学观察和分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效果与启示这个实践案例对小学生科学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提升学习兴趣:通过实地观察和分类植物,学生们亲身参与了科学实践活动,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乡村小学教师科学实验研究报告
乡村小学教师科学实验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乡村小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成为乡村小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探索乡村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教师提供相关经验和教育教学方法,以提升乡村小学教学质量。
实验设计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实验教学,提升乡村小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择了一所乡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学生共60名,其中男生30名,女生30名。
实验内容本实验采用了几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包括水的沸腾温度、悬浮液的稳定性以及磁场的形成等。
这些实验选材时考虑到实验材料的易获取性和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实验步骤1. 介绍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2. 向学生们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并告知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3.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2至3人。
4.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5.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结论。
6.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解答。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学,学生们对于科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逐渐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思维活跃,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来解答问题。
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学生们不仅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用图表和文字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小组合作来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结论。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开展,乡村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当代教育领域中,科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改进教学实践。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选取了两个小学三年级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学生接受了科学实验教学,而对照组的学生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的时间周期为一学期,通过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进行考察,以评估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结果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实验组学生在科学实验方面的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能力上也表现出更好的水平。
此外,实验组学生对科学实验教学表现出了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讨论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科学实验教学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实验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实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科学实验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1. 实验设备和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学校中,实验设备和条件可能有限,导致无法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
2. 学生安全问题:科学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教师和学校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五、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入科学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大对实验设备和条件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以促进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六、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研究[J]. 教育研究, 2010, 28(2): 45-56.[2] 王五, 赵六. 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 小学教育, 2015, 35(4): 67-78.[3] Smith, J., & Johnson, A. The impact of hands-on science education on students'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s[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Education, 2012, 12-20.(以上为虚构的参考文献,仅作示范)。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报告科学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研究采用实验方法,通过设计科学实验并对参与实验的小学生进行观察和测评,以收集相关数据并分析结果。
一、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并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选择与小学科学课程相关的主题,如水的沸点、磁铁的吸附力等,以保证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
在实验指导中,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施过程1. 实验环境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提供适合实验的环境和设备。
实验环境应保持整洁、安全,设备应齐全,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布置。
2. 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老师在实施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解释,并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兴趣。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4. 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可以通过绘制实验现象的图表、拍摄照片等方式进行。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将观察记录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来,以便于后续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展示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的展示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呈现。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分析和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实验现象的规律性、原理的解释以及与学生的先前知识的联系等方面。
3.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策略,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实验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进一步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引言科学实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农村小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研究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多所农村小学进行调研,以了解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机会较少,实验设备和材料匮乏,教师对科学实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策略分析与建议基于调研结果和相关理论,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策略来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1. 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实验教育水平。
通过培训和专业支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实验教学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学质量。
2. 加强农村小学的实验设备建设和资源支持。
增加农村小学的实验设备投入,提供教师和学生所需的科学实验材料和器材,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
3. 制定科学实验教育的课程设计和评估标准。
通过制定科学实验教育的课程设计和评估标准,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实验教育的有效实施。
结论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得出结论:采取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实验能力水平,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这些策略包括提升教师水平、加强设备和资源支持以及规范课程设计和评估标准等方面。
希望该研究能够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第一篇:《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2012年11月,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承担了科技教育研究课题《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的任务。
本课题旨在从农村青少年本身的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方式、途径,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提高科技实践能力。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已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任务。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有科教经验的皮彦君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
2.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科技实践活动平台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被评为“吉林省科技教育教育示范校”。
校园环境、景物设计按科技教育要求设计:创建“一馆、二室、三廊”即科学探究馆、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学生科技操作室、科技知识学习走廊、科技发展信息长廊、科普知识移动宣传廊等。
充分发挥板报、壁报、宣传橱窗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让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
在内容上,把学校科技教育的特点、目标成果展现出来,及时反映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识。
在形式上,建立班级科技角、班级黑板报、科技宣传橱窗,创办学生科普知识手抄报、学校校报开辟《科海扬帆》专栏。
加强学校图书资料建设,购买科普读物《科学发明.发现》《神奇自然》《十万个为什么》等2000余册。
年年增订《小学科技》《小小爱迪生》《少儿科技博览》《发明天地》等科技期刊,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
课题批准文号:泸教技[2011]76号
课题鉴定时间:2014年6月4日
课题负责人:雷志坚专技一级泸县兆雅镇明德小学
主要成员:雷志坚胡仪刚张晓荣熊陶陈全
正文:
一、研究的内容:
1、先学后做--创新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收集整理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2、先学后做--创新实验制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动手制作简单实验教(学)具,深入了解实验原理。
3、先学习后实践--拓展实验课堂,把科学课堂放在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问题:
(1)实验前怎样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
(2)实验前怎样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包括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预设等。
(3)实验时教学策略的优化,如:怎样激发兴趣,导入实验?怎样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怎样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操作作用?怎样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怎样评价学生等?怎样有效地使用实验器材等?
(4)实验后针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形成更合理的教学方案。
四、结论与对策
1、多管齐下,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动手制作,充实实验器材,让抽象的语言教学化为生动形象的实验教学。
3、走出课堂,把枯燥的课堂搬到丰富的大自然中,调动学生眼耳口鼻手,感受身边的科学。
五、成果与影响:
(一)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显著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显著。
在实验前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做到仔细观察、分工明确;实验后写好实验报告单,并且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二)提高了教师素质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当前科学发展的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至2014年5月,我校科学论文或制作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以上的奖励多达40余篇。
课题组活动还促进了当地农村科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
使他们很快成为骨干教师,较好地解决了困扰学校的科学教师“断层”问题。
(三)提高了科学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我校地方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现在我校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
六、改进与完善
我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的理论,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或教师对实验重视不够,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导致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
2、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够。
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忙于赶进度,演示实验做的多,分组实验少,因而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始终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3、不够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及实验的内涵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够完整表达出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而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4、不够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意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的描述,
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不注意比较实验前后的异同,不注意一些表面现象所掩盖着的深层次内涵。
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往往片面、浅显、甚至存在错误。
5、在制作中教师更多的体现教师自己的思想,忽略对学生的想法。
所以师生作品其实就是教师作品。
6、在制作活动中由与受原材料和教师技能的影响,教师很多新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理论探究中。
7、实践活动由于受时间、地点及安全因素的影响,全班性学生集体实践活动一般得不到学校支持。
所以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只是少数,多则10多个,少则只有几个学生。
绝大部分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实践活动中的快乐。
这也极大的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
《科学》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化和《科学》学科方面专业技能等,学校的硬件设备设施的配套,以及研究所需经费的保障问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研究评价的科学性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完善的内容。
课题组最终成果统计一览表
注:
1.“成果形式”请注明为论文、资源(PPT、网页、积件等)、编著、专著或教材
2.“采纳情况”请填发表、交流、获奖等奖励和教育教学采纳吸收,奖项名称应与课题名称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