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章_第4节_地球的运动——公转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地球运动新人教版课件
地球公转引起四季交替和不同地 区的温度差异,影响气候、植被 和农作物种植等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导致天文现象,如春分、 秋分、夏至和冬至等时间点。
地轴倾角和地球季节变化
1
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特征
2
地球季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地轴倾角
共同作用引起的,使得不同季节的温度、
日照时长和植被生长等发生变化。
3
地轴倾角的概念和特征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地球 运动新人教版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件将从地球自转、地球 公转、地轴倾角和地球季节变化、时与经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使得地球的各地表面在不同时间上经历白天和 黑夜交替。
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
时区的划分参考经线和协调世界时,计算时差可以使用经度和时间转换公式。
经度的概念和特征
经度是指地理上度量地球表面东西方向上位置的角度,通过经线来表示,范围为0°~180°。
总结
回顾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影响地理现象和天文现象。
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研究地理问题
地球自转引起地球表面的日照变化,从而形成地理现象,如昼夜变化、大气环流和风向等。
地球自转引起的天文现象
地球自转导致天文现象,如星空的移动、日出日落和恒星轨迹的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椭圆轨道绕 太阳运动的现象,完成一周年约 为365.25天。
地球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地球公转引起的天文现象
地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 道平面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导致地 球季节变化。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22张ppt)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素养考查1.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解释与地球自转、公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综合思维:运用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明确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
3.区域认知: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明确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体系架构背诵基础梳理一及核心知识点一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2.区分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周期?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侧视图N俯视图点拨:PPPE2E359°恒星太阳地球轨道恒星日(a)太阳日(b)(c)自转周期角度长度恒星日360度23小时56分4秒(自转真正周期)太阳日360度59分24小时(昼夜更替的周期)周期:E1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②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一半赤道:1670km/h。
南北纬60°:837km/h。
速度:①判断南北半球由南向北,线速度变小的是北半球,线速度变大的是南半球。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运用②判断纬度带高纬度:0—837km/h中纬度:837—1447km/h低纬度:1447—1670km/h北半球中纬度督查:图为地球表面某区域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b点海拔高,线速度比a点大。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半球纬度。
南中【例题】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2)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解析︰第(1)题,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
高考地理 第一章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 公转课件
点拨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 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 回归运动周期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回归 年,应注意其与恒星年的区别。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点拨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 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 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思维流程】 1.从文字中获取的信息: (1)晴天 8:00 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由此推断 16:00 前后,西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2)树荫转动角度与昼长成正比。选项中 7 月 1 日昼最长,树荫转 动角度最大。 2.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尝试自解】 (1)A (2)C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
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昼长)相等。如 30°N 的昼长等于 30°S 的夜长。
4.日出日落时刻及日出日落的方位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以北半球为
例比较说明如下: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时刻
早于 6 时
晚于 6 时
日
6时
6时
(地方时)
夏至日最早
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
•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 B.北温带范围变小
•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编辑ppt
• 思维流程 • 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 答案 (1)C (2)A
编辑ppt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 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 考点主要抓住四看: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
• 一、地球的公转 • 1.公转特征
• (1)方向:自西向东 。
•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椭圆中A处于 远日点 位置,
每年的7月初经过;图中B处于
近日位点置,每年的1
月初经过。
• (3)周期:1恒星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
• (4)速度:近日点最 快 ,编远辑p日pt 点最 慢 。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 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
•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
如下图所示。
编辑ppt
• 温馨提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1)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
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2)近大远小规律: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公转(公开课课件)
思考:夏至时,正午太 阳高度角怎么变化的?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思考:冬至时,正午太 阳高度角怎么变化的?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思考:不同季节,南北半球正 夏至
午太阳高度角怎么变化的?
春秋分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
90°
90°
60°
60°
30°
30°
0° 北极 北极圈
正
昼
午
夜
太
长
阳
短
高
的
度
变
的
化
变
化
请关注北回归线不同节气的昼长
夏至日
冬至日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用什么衡量昼夜长短?
夜弧
N
昼弧
晨昏线把每一条
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
两部分,昼夜长短用
昼弧和夜弧所占的比
S
例表示。
侧视图
看到昼弧和 夜弧的一半
◆注意不同图 表昼夜长短表 示方法的差异。
俯视图
思考:二分日(春分、 秋分)时,昼夜长短有 何特点?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7.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 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
升旗时间
第一天
5:49
第二天
5:50
第三天
5:51
(2)这段时间里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夏秋季节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总结: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练一练
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公转速度快 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儿童节 今天
元旦
春秋分日照图
太 阳 光
夏至日日照图
0° 23°26′ 46°52′ 90° 66°34′ 43°08′ 0°
太 阳 光
冬至日日照图
太
43°08′ 66°34′ 0°
阳 光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增大为30°,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300 23.50 热带范围变大 23.50 300 600 温带范围变小
600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四季更替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 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 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 动方式。据此回答: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 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50 B.59.50 C.66.50 D.360
解析: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当地纬度±直射点 纬度(冬至日)| = |36+23.5°|=59.50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夏至日 (6月22日)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34张PPT)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南半球昼变短, 赤道上不变;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变长,北半球昼变短, 赤道上不变;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相反。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正午时分
H
日出时分
日落时分
地平面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 的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整个北半球则都达一年最小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直射的范围变大 极昼极夜范围变大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二、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课件( 共34张P PT)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
(春分日至秋分
日)
北半球冬半年 (秋分日至次年
春分日)
春、秋分日
最小值 ,南极
[灵犀一点]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运动,哪个半球昼变长,
夜变短。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变化明显(不明显)
变直射点始终
位于赤道上,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将不会移动,
因此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因气压带、风带位置
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将不存在。
[技法一招鲜] 图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 据间的关系。如下图: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图中 c 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图中 a 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 b 折线所示。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夏至日 达最大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各纬 度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夯基础 析考点
明考向
强专项
提能力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 :绕 太阳 的运动。
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方向绕转 (2)方向:自西向东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指点迷津]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从时间上看近
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
考纲 下载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一章第4节 地球的运动 公转
接 答案:夏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平均速度较慢,
用时就长些。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平均速度就
快,用时就短些。
学案导学
♨特别提醒
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六个点
栏 目 链 接
学案导学
基础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黄道
栏 目 链 接
23°26′
学案导学
2.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回__归__线__之间往返运动,形成四季和
考点研析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栏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目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链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接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 (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3.速度。 栏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目
A点 近日点 __1_月___初__
最___快_____
链
B点 远日点 __7_月__初___
最___慢_____
接
学案导学
【想一想】
只要计算一下日期就会发现,每年北半球夏半
年(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天数要比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
栏
球)的天数多几天,这是为什么?
目
链
学案导学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此图为北极俯视图,
利用M、N所在纬线圈昼弧、夜弧长度判断出M地白天比N
地长;M地纬度高于N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N地;由于
无法判断此时日期,故不能判断N地白昼的变化趋势。
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四 地球的公转运动 PPT
考点12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萃取高招对精练(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匀速的,大约7.8°/月,即4天1°。
考点9
考点10
考点11
考点12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练
3.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形成原因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地变 化。 (2) 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 :把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定为夏季,反之为
考点9
考点10
考点11
考点12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练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答案】 1.B 2.D 第1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根据丁的描述判断 (向北望去有极光),其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根据当地黑夜漫长,可判断此 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甲地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有金 黄的落叶,现在是深秋,即将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纬度较高,但较 丁地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但正常是四季分明,说明丙地处于北半球但纬 度较低。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项。第2题,考查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于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前 后到次年3月21日前后),故选D项。
冬季。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北温带地区的四季:3~5 月为春季,依次每 3 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的划分
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五带:南寒带、北寒带、南温带、北温带、热带
考点9
考点10
考点11
考点12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高考地理总复习 1-4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
(3)五带的划分
要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理解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 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 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 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 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 26′;地 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昼>夜 早于6时, 夏至日最早 东北方 晚于18时, 夏至日最晚 西北方 秋分日 昼=夜 6时 正东方 18时 正西方 冬半年 昼<夜 晚于6时, 冬至日最晚 东南方 早于18时, 冬至日最早 西南方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 (2)方向:自西向东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 黄赤
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 。
要点二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1.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 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 示)。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共30张PPT)
北(南)寒带的范围。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太1.阳图直示射正点在午在太哪公阳个高半转度球。,过哪个程半球中昼长,夜短引,且起越向太该半阳球的直高纬射度地点区白在昼时南间越北长。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运动规律见下图。 (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形成原因:昼__夜__长__短__和_正__午__太__阳__高__度_的时空变化导致 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 的季节定为夏季
(2)四季的划分 北温带国家四季: 3、4、5月为春季, 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的划分界 五线 带: :南回北归寒线带、和南极北圈温带、 热带
①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从冬至→春分→ 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②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从夏至→秋分→ 冬至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 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 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 地方时是12时。
要点二
►原生态图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信息升华
晨昏线把与之相交的纬线分成两段,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 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 反之,则昼短夜长。
1.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 越长。如下图所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 湘教版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 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 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 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 总是自西向东。
【深度链接】 1.黄赤交角存在产生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 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 返运动,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现象。如 下图所示:
第(3)题,①地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 赤道为中心,可判断出其位于赤道; ③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情况与②地相反, 位于北回归线;④地一年中恰好出现 一次极夜,除此之外正午太阳位于南 方,说明其位于北极圈上。
答案:(1)① ④ (2)47° (3)①地:赤道;②地:南回归线; ③地:北回归线;④地:北极圈。
考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母图导航
【信息解读】 晨昏线把与之相交的 纬线分成两段,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 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若 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 则昼短夜长。
【深度链接】 1.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 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 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③ 春 、 秋 分 日 : 由赤__道___ 向 南 北 递 减 。 (2)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① 夏 至 日 : _北__回__归__线__及_其__以__北______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 最大值;南_半__球_____达到最小值。
②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有达到一年中的__最__大_值___; 北半球各纬度达到_最__小__值___。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最大, 一年有_两___次最大值。 3.四季更替
(1)形成原因:_昼__夜__长__短___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1) 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160°W)北回归线 上时,即为12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6月23日6:24,20°E的 地方时为0时,即为新的一天,与北京日期相同,所以与北京日 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东2区到东12区。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 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 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 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 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 侧递减,具体如下图所示:
(2)季节变化。 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什么 时间直射点向该地接近,什么时间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
①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从冬至→春分→ 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 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3)五带的划分界 五线 带: :南回北归寒线带、和南极北圈温带、 热带
要点突破
要点一
►原生态图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信息升华
图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 的关系。如下图: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太12 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 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 热12 带范围。
(3)快 低温少雨
(4)0 6 东北
要点三
►原生态图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信息升华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天中,日出以 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 小,其中正午时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 阳高度。
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 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
(3)元旦,北半球昼夜状况为____夜____长于____昼____,且之 后昼长逐渐___变__长___。②位置北极圈内出现___极__昼___,④位置北 极圈内出现__极__夜____。
(4)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__互__余____,它是发生 __极__昼____和__极__夜____现象的最低纬度。
♨特别提醒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
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 夜长;也可能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 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
以练促记
读甲、乙两幅图,从春分日到夏至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此时期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上的Z段上 ②此时期太 阳直射点在乙图的a段上 ③此时期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变大 ④此时期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 晨1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
2
北(南)寒带的范围。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运动规律见下图。
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五带范围 的影响。
3.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 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 会出现五带。
解析:(1)转绘中注意:①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则北极圈 内有极夜现象;②45°E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2)此时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3)根据图甲极昼范围知为冬至日,接近近日点,速度 较快。(4)a点在北极圈上有极夜现象,昼长0小时,b在赤道上日 出6时,a点在b的东北方向上。
答案:(1)如图所示 (2)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达 一年中最小值。
(2)此题难度较大。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 动轨迹为顺时针,即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的过程,再结合地 球自转方向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西略偏南方 向移动;到达B点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绕地球运动两周,即可知 用时为48小时;在两天期间,逐渐靠近远日点(7月初),则可知地 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增大,角速度逐渐减小,地球上出现极夜 的区域范围逐日缩小,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答案:(1)D (2)C (3)A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①北半球夏至日 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 南半球 各纬度
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②北半球冬至日 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 各纬度
②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从夏至→秋分→ 冬至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 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 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 地方时是12时。
学以致用
(2012·上海卷)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 回答下列题。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 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 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 时是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 区范围是从________区到东12区。
(1)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2
C.国庆节
D.元宵节
(3)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出现极夜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解析:(1)曲线和6:00横线交点就是春分和秋分,图中是 秋分到来年秋分,刚好一年即12个月,故选D。(2)a日出大于6: 00即昼短夜长,从图中位置可判断为过秋分后不久,故选C。 (3)b在春分后不久的春季,故选A.
(1)图中四曲线和黄岩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地中与我国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刚好相反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1)黄岩岛位于北半球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但两次直射现象在春秋分日之间,与 ③曲线最接近。(2)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在春分和秋分两天达到90°, 可判断其位于赤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达到90°,可判断 其位于南回归线;②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冬至后春分前达到90°, 可判读其在北半球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南半球地区与我国昼夜 长短季节变化刚好相反。
(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 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学以致用
(2012·广州模拟)图甲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 分为黑夜。图乙为地球极地俯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把图甲中的晨昏线转绘到图乙中,并用表示夜半球。 (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该季节南京 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日,a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b点日出为________时, a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答案:(1)C (2) C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形成原因:昼__夜__长__短__和_正__午__太__阳__高__度_的时空变化导致 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 的季节定为夏季
(2)四季的划分 北温带国家四季: 3、4、5月为春季, 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
③春、秋分日:__赤__道____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以练促记
(2012·深圳六校联考)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是中国中 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 117°51′,自古以来,我国渔船就经常赴该海域进行渔业生产 活动。下图表示四 个地区正午太阳高 度变化简图(图中节 气为北半球节气), 据此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