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2《普通心理学》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合集下载

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

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

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单选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为对象,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阐述心理现象中各种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中出现最早的学科,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探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

3.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又称教室管理,教室经营,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切处理方式。

包插消极避免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与积极地培养学生遵守团体规范的习惯,借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4.教师的威信教室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产生积极的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5.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脾气,秉性,性情。

6.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要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

(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2.教师应注意遵循的最基本的感知规律为了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遵循的最基本的感知规律: (1.)对比律(2.)组合律(3.)协同律(4.)理解律3.注意规律与教学那么,教师如何应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呢?(一•)无注意规律的运用(1.)优化教学坏境,防止学生分心(2.)讲究教学方法,引起有益的无意注意(3.)考虑学生的主观状态(二•)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1.)明确学习冃的(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4.)合理组织活动(三・)有意后注意规律的运用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任务的方法(2.)充分利用无意记忆(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4.)合理安排记忆材料(5.)适当应用记忆术5.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复习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的复习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合理安排记忆时间(1.)及时复习(2.)分布复习(二・.)恰当安排复习材料(三・.)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四•.)复习方法多样化6.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请将答案按先后顺序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否则不计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B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4.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C )。

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马斯洛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D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D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7.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B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8.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 )。

A.行为主义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9.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

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D )。

A.情感过程B.心理状态C.意志过程D.心理特征10.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D )。

A.测验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活动产品分析法11.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C )。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12.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C )。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需要: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及渴望达到平衡的内部状态4.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力图做出成就以赢得人们的尊重。

5.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6.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根据情绪的状态把情绪分为三种:(激情、应激、心境)。

8.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积极)情感有关,右侧前额皮层与(消极)情感有关。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平衡,先快后慢)。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指(分析)和(综合)。

11.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巴甫洛夫根据神经活动特点将高级神经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郁型)。

13.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14.表情有三种形式(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语调表情)。

15.加德纳在多重智力理论中提出了七种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运动智力)。

16.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

17.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18.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诱因)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三、单项选择19.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D )。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弗洛伊德 D. 斯金纳20.古语云“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21.毕业生择业时面临多种选择,是(D)的表现。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3、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4、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注意的分散。

()6、信息从感觉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9、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 . 时距信息B . 加工机制C . 通道D . 实验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D) 以上都对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A) 汉代王充(B) 南北朝范缜(C) 明代李时珍(D) 清代王清任6、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A、桥脑B、丘脑C、下丘脑D、延髓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10、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个体最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性格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特质是()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三、多项选择题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普通心理学》题库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题库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题库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C 4.A 5.D6.C 7.B 8.A 9.D 10.B11.C 12.B 13.A 14.D 15.D16.B 17.B 18.B 19.A 20.B21.D 22.C 23.B 24.C 25.B26.A 27.D 28.A 29.B 30.B31.C 32.C 33.A 34.D 35.D36.C 37.A 38.B 39.A 40.C41.A 42.C 43.B 44.D 45.A46.D 47.D 48.B 49.C 50.A51.D 52.B 53.C 54.A 55.D56.D 57.A 58.A 59.B 60.A61.A 62.C 63.A 64.B 65.B66.C 67.A 68.D 69.B 70.B71.B 72.C 73.B 74.C 75.C76.A 77.B 78.C 79.B 80.B81.B 82.A 83.A 84.B 85.D86.D 87.B 88.C 89.C 90.D91.C 92.D 93.B 94.C 95.D96.C 97.A 98.B 99.C 100.A101.A 102.B 103.C 104.B 105.B106.A 107.D 108.C二、多项选择题1.A;B;C;2.A;C;3.A;C;D;4.A;B;C;5.B;C;6.A;C;7.A;B;C;8.A;B;C;D;9.A;B;C;10.A;C;D;11.A;B;D;12.B;C;13.C;D;14.C;D;15.B;C;D;16.B;D;D;17.A;B;C;D;18.B;C;D;19.A;B;C;20.B;C;21.A;B;C;D;22.A;C;D;23.A;B;C;24.A;B;C;25.A;B;C;D;26.A;B;D;27.B;C;D;28.A;B;C;D;29.A;B;D;30.B;C;D;31.A;B;D;32.A;B;C;D;33.A;C;D;34.A;B;C;35.A;B;36.A;B 37.A;C 38.A;B;D 39.A;C;D 40.A;C;D 41.A;B;C 42.A;B;C三、填空题1.能力和人格2.意识3.行为4.实验生理学5.最一般6.中间7.接受和传递信息8.协调动作9.听觉10.布洛卡区11.马赫带12.负后像13.痛觉14.声音的掩蔽15.数据驱动加工16.运动知觉17.恒常性18.运动透视19.错觉20.自主运动21.对信息进行选择22.双耳分听实验23.双作业操作24.最初级25.意识控制加工26.编码27.反响回路28.7±229.过度学习30.首因效应31.问题解决32.分析与综合33.幻想34.功能固着35.新颖性36.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37.左半球38.交互作用式39.语言的表征40.比较容易(或简单)41.社会性动机42.诱因43.成绩目标44.语调表情45.两极性46.激情47.手势48.抽象概括力49.1405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51.常态52.神经系统活动过程53.个人特质54.双生子研究55.行为和行为潜能56.强化57.高原现象58.发展任务59.遗传与环境60.道德自律时期61.心理现象及其规律62.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63.心理过程64.意志行为65.心理倾向心理特点66.气质能力性格67.心理状态68.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69.动态—过渡态—稳态70.脑人脑71.高级神经中枢72.客观现实四、名词解释1.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2010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4%)1、有意注意2、知觉3、创造想象4、思维5、道德感6、能力二、填空题(18%)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

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__ ___________的诞生。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普通心理学试题+答案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普通心理学试题+答案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普通心理学试题+答案《普通心理学》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记忆的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三、判断题1、性格无好坏之分。

(×)性格有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 ×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 )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

A、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2.心理是( A )。

A、脑的机能B、心脏的机能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D、脊髓的机能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B、知觉C、感觉D、记忆4 . 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

A、动作记忆B、逻辑词语记忆C、听觉和运动记忆D、形象记忆5. 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动作思维6. 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

普通心理

普通心理
第三,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四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1 个性: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2 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3 三种特殊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 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暖色调,冷色调)
感觉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盲人具有较好的听觉和触觉能力)
第六章 知觉
1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谈虎变色”。
3 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规律。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1879年在XXX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被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XXX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人本主义学派以美国心理学家XXX为代表。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XXX提出的。

5.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6.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7.感觉阈限用于量度感受性,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9.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重点可以用红笔划出。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想象具有预见、补充、代替等功能。

13.思维的特点是间接性、概括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A,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2.C,测验法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A,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

4.C,随意后注意是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A,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随意注意。

6.C,“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7.B,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是反比关系。

8.B,内部感觉不包括外部感觉。

等 vs。

复杂意义、内涵、关系等。

2)反映的方式不同:直接反映 vs。

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3)反映的对象不同:感觉器官直接作用的客观事物 vs。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4)反映的阈值不同:感觉是一个阈值问题,知觉则不同,它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经验、文化等因素有关。

3.简述记忆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记忆按照时间长度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按照信息处理过程可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存储、长时记忆存储和检索。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人本主义学派。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4.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5.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6.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7.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量度。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选择性__、_理解性__、_整体性_、_恒常性_。

9.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想象具有预见、补充、代替等功能。

13.思维的特点是___间接性 ___、__ 概括性 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A )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A.行为主义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学派2.( C )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试验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3.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4.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5.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6.“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7.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B )。

普通心理学考试提纲(原创)

普通心理学考试提纲(原创)

相关概念:1.感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2.知觉(perception)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人脑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整体性的认识。

3.思维(thinking)借助于语言,表象,动作来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4.记忆(memory)是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5.语言(language)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6.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关反应行为。

7.动机(motivation)是又一定目标或对象引导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

8.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9.挫折(frustration)是指个体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10.冲突:在人们意志行动中,常具有两个或以上目标,但又不能同时实现,因此产生冲突。

1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12.生理零点:皮肤感觉不到冷或热的温度,由于皮肤适应现象,生理零点可以暂时改变。

13.快乐中枢:边缘系统和下丘脑被称为快乐中枢。

14.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用的影响。

15.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的有意识的影响。

16.瞬时记忆(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就叫感觉记忆。

17.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是5秒-2分钟,容量为7±2个单位。

0270《普通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0《普通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0《普通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和心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能够根据题干,从备选项中再认正确的答案,考查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题型二:名词解释(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题型三:简答题(对于学科中的基本问题与概念的理解和思考)题型四:论述题(准确理解重要概念和思想,并开展论述)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思维1、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

抽象与概括4、思维的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具有以下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6、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的基础是表象。

无意想像: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

有意想像: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7、概念的含义和种类,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形成的途径和策略。

8、推理: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的思维活动。

9、推理中的心理现象:气氛效应:在三段论推理中,前提的形式所产生的气氛将影响人们得到一定的结论。

证实倾向: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他们。

10、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0022《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指导

0022《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指导

0022《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指导0022《普通心理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三、重点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2、小张准备演讲,他立刻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这些反应是由____控制的。

A、脊髓B、交感神经系统C、副交感神经系统D、内分泌系统3、以下现象中,哪一项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A、游泳池的水刚开始显得很凉B、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C、你更喜欢丝绸而非天鹅绒的感觉D、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至你感觉不到4、色盲患者:A、通常不能分辨任何颜色B、将绿色物体知觉为红色C、通常不能感知红色和绿色D、女性所占比例多于男性5、一个熟悉的物体以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呈现,其保持不变的是:A、网膜视觉形象B、物体被估计的大小C、物体的视角D、物体在视野的位置6、受意识控制加工的特点是:A、需要集中注意完成B、不需要集中注意完成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几乎不需要注意的资源7、最早把实验法应用于高级心理过程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斯金纳C、艾宾浩斯D、皮亚杰8、短时记忆采用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按照刺激物的物理特征B、语义编码C、语音编码D、都不是9、下面那个原因导致功能固着:A、经验的作用B、遗传C、生来就有的D、知识迁移10、看到一条招工广告,工作地点离家较近,但不利的条件是需要周末上班,这时的心理冲突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性的冲突11、与情绪有关的“快乐中枢”和“惩罚中枢”位于:A、海马B、下丘脑C、丘脑D、杏仁核1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智商最接近的是:A、父母和子女B、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C、在一起生活的异卵双生子D、在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

1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是:A、格式塔心理学B、心理分析C、构造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脑和脊髓B、脑干和脊髓C、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D、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15、在电击实验中,电流刺激强度略增加,人感觉到的疼痛却增加很多,这种现象符合定律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关系的论述。

基础心理学期末必考题(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期末必考题(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

A、研究社会上普通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B、研究人们的一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C、研究一般正常人群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D、研究一般正常成人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在人为干涉与控制的条件之下,通过控制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并发现其中规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被称为()。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问卷法3、就某一问题要求研究对象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叫()A、调查法B、实验法C、测验法D、观察法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69年B、1879年C、1905年D、1910年5、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科学心理学的标志性事件是()。

A、发表了第一篇心理学研究论文B、出版了第一本心理学专著C、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D、召开了第一次心理学学术会议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詹姆斯B、冯特C、华生D、巴甫洛夫7、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鲁利亚C、苛勒D、弗洛伊德8、“若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或者乞丐和盗贼”。

此言来自()。

A、皮亚杰B、高尔顿C、柯尔伯格D、华生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自我实现10、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破坏心理健康状态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来自()。

A、认知学派B、人本学派C、行为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11、不良行为是破坏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这一理论来自()A、行为论B、人本论C、认知论D、精神分析论1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哪三个部分()?A、本我、自我和超我B、本我、自我和他我C、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D、本能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13、采用合理的说法来解释自己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班级:学号:姓名:装订线期末考试普通心理学试题说明: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A.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2.心理是()A.脑的机能B.心脏的机能A.视觉B.知觉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D.脊髓的机能D.记忆D.形象影象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候的心理活动是()C.感觉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A.举措影象B.逻辑词语影象C.听觉和运动影象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举措思维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耐久影响人的全部生活的情绪状态叫()A.激情B.应急C.心境D.情感D.XXXD.色采鉴别能力D.广阔性7.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做的一个课堂中的XXX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B.罗森塔尔C。

冯特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A.记忆力A.持久性B.节奏感B.效果性C.曲调感C.倾向性9.XXX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XXX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5.未经逐步分析,疾速对题目的答案作出公道猜测,设想或突然领会的思维是()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性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性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发出。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C.沉着、淡漠、情绪发生慢而弱B.草率、敏捷、情绪产生快而多变D.热情、粗暴、情绪发生快而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22《普通心理学》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和心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包括以下四种题型:单项选择根据题干,选择合适的选项,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可以采用直接选法、排除法等方法进行选择。

名词解释给出相关名词的基本含义。

3、简答根据题干要求,回答要点,无需展开论述。

4、论述根据题干要求,回答要点,并展开论述,最好能结合实际,再整合进行说明。

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历史和现代的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现代心理学(一)构造主义(二)机能主义(三)行为主义基本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

2)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四)格式塔心理学派(五)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对人的无意识进行分析,并认为人的行为受无意识支配(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八)神经心理学三、现代心理学的门类(一)现代心理学的门类1.理论心理学: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2.应用心理学: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场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含义:即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的方法。

(二)个案研究法含义:指通过对个人或团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研究、访谈、问询等,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三)心理测验法1.含义: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分类(1)按内容分类: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

(2)按形式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3)按规模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3.心理测验的三个基本要求:(1)信度: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3)标准化:即编制心理量表的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检测过程也要系统化、科学化,对结果的解释也要严谨、客观,符合科学。

(四)调查法含义:以大家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五)实验法含义:指在可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系统的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的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之改变而受到的影响,即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科学研究的目的包括陈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要想达到此目的,惟有采用实验法。

如实验室实验:照明对反应时的影响如自然实验:不同识记条件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根据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大脑皮层接受感觉通道中传来的神经冲动。

1.感觉区(1)视觉区:视觉区是管理视觉的神经中枢,位于顶叶裂后面的枕叶内,控制着两只眼睛。

(2)听觉区:听觉区是管理两耳听觉的神经中枢,位于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

每一半球的听觉区均与两耳的听觉神经连接。

(3)机体感觉区: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

它接受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运动区3.言语区4.联合区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一)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有对比现象,如先用冷水洗手之后再用手碰触常温的水就会觉得热。

(二)感觉的意义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我们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依赖于我们的感觉为我们提供外界的事物的信息,比如颜色、气味、颜色等。

同时我们内部环境的信息也是靠感觉提供的,比如你是不是饿了、口渴了等等。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人要正常生活的话,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包括了信息的平衡。

人从周围环境当中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有机体必须的。

信息超载或者信息不足都会给个体心理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感觉剥夺实验:这一实验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招募被试,每人20美元,告诉被试任务很简单,只需躺在隔音室的小床上,不要动,能呆多长时间就呆多长时间,其间还要问被试一些问题。

给被试的眼睛戴上眼罩,耳朵塞上耳塞,手上戴上手套。

这样被试的视觉、听觉、以及触摸觉就被剥夺了。

结果一半被试在不到18小时就出来了。

对被试进行心理测验,发现他们的各种能力普遍受到损害,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混乱,跳来跳去,不能明晰的思考,有幻觉、心情焦虑。

有的甚至产生了神经质和恐怖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实验表明,虽然人的感官完好,但如果人为地剥夺感觉,会使正常的心理机能遭到破坏。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列宁也说过: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二、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觉阈限产生感觉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感觉能力;二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

这就涉及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问题。

(一)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二)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的大小由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

两者数值上成反比。

差别感觉阈限越少,差别感受性就越大;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就越小。

如何计算差别感觉阈限:韦伯:K=ΔI/I,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K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

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需要注意的是,韦伯定律它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各种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在极端刺激(过强或过弱时)的条件下就不正确了。

第二节视觉一、视觉的生理机制1. 网膜的构造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可分为三层,按照光线传入的方向依次是,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

2. 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的功能棒体细胞对弱光很敏感,但不能感受颜色和细节,锥体细胞则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刺激,能分辨物体颜色和细节,但在暗光时不起作用。

二、视觉基本现象光线的基本特性有:波长、强度、空间分布和持续时间。

我们的视觉系统在反应光的这些特性时,便产生了一系列视觉现象。

1.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2.色觉理论(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于1802年提出。

其观点:他假定,在人的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红、绿、蓝。

1856年,德国科学家赫尔姆霍茨发展了托马斯杨的理论。

他认为在人的视网膜当中虽然存在着红绿蓝三种不同的感受器,但是每种感受器并不是只对一种波长的波敏感,而是三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反应,但是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

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

因此,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

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比如,光谱当中的长波同时刺激红绿蓝三种感受器,结果红色的感受器兴奋最强烈,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红色;这样三种感受器引起的兴奋得比例不一样,也就决定了我们产生什么样的颜色视觉。

这种学说得到了一些生理学证据的支持,现在生理学的研究发现,我们的视网膜上确实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感光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刺激反应最敏感。

(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四色说: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第三节听觉人耳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a. 频率理论主要观点: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镫骨振动的频率高,基底膜振动的频率就高;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镫骨振动的频率低,基底膜振动的频率就低。

这样基底膜振动的次数的多少就决定了它向中枢发送的神经电的水平的高低。

这种理论又被称为电话理论。

不足: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的。

b. 共鸣理论主要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

不足:比如我们所接受的声音的最高与最低频率之比大约100:1,而基底膜上的短纤维和长纤维之比大约是10:1,可见横纤维的长短与声音的频率的高低并不是对应的。

c. 位置理论--行波理论主要观点: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

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

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

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

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越大,柯蒂氏器上的盖膜就越弯向那个区域的毛细胞,因而使有关的神经元的激活比率上升。

正是这些激活率最大的成组神经元,发出了声音频率的信息。

不足:虽然可以解释高频的声音,但是在500Hz以下的声音基底膜的振动是相同的,无法解释。

d. 神经齐射理论主要观点: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

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

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

声音频率超过5000赫兹,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第四节味觉人的味觉有甜、苦、酸、咸四种,负责它们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一样的。

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舌的两侧和舌后分别对咸、酸和苦最敏感。

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

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

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这就是的对象与背景,又叫做知觉的对象性。

2.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首先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