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104例手部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湿疹、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
湿疹、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谷永革;祁向争;张理涛;张玉环【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29)2【摘要】[目的]利用斑贴试验探讨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变应原阳性情况。
[方法]对湿疹、接触性皮炎及正常人进行斑贴试验,并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湿疹患者的变应原阳性率为79.25%,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变应原阳性率为90.25%,正常对照组的变应原阳性率为12.5%。
湿疹、接触性皮炎患者及正常人比较,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接触性皮炎患者较易找到变应原,去除变应原并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易于痊愈,而湿疹患者变应原复杂多样,日常生活中需积极查找其他变应原。
【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湿疹;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变应原【作者】谷永革;祁向争;张理涛;张玉环【作者单位】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1【相关文献】1.582例接触性皮炎、湿疹及荨麻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谷永革;李军;于淑燕;冯憬;张理涛;张玉环2.威海地区182例接触性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张锐利;张萍;殷翠玲3.76例湿疹、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于中蛟;胡晓梅;任英;齐宝权4.信阳地区385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张晓彬;姜其学;徐继鹏;刘磊5.187例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医务人员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周怡新;苏玉文;张桂英;肖嵘;文海泉;周英;张静;李玉珍;曾丽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炎湿疹类108例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皮炎湿疹类108例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皮炎湿疹类斑贴试验皮炎湿疹类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接触外源性致敏原是病因之一,查找过敏原,减少或去除接触致敏是治疗此类皮肤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公认的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的简单可靠方法是斑贴实验。
我科门诊2007年1-12月,对确诊的108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8例患者中,男33例,女75例;年龄12~70岁,其中12~20岁7例,21~30岁39例,31~40岁38例,41~50岁14例,50岁以上10例;病程1个月~15年。
1.2 临床特点108例患者中接触性皮炎69例,湿疹39例,皮疹以反复发作的红斑、丘疹为主,部分皮疹呈苔藓样变,临床症状主要为瘙痒。
皮疹分布多见于面部、手足、前臂、小腿及躯干。
1.3 斑贴实验本组108例患者均在急性期后2周以上,停用组胺药2~3天,停用糖皮质激素2周后,进行斑贴试验。
贴敷后48、72、96h观察结果,为避免斑贴器压迫皮肤造成的反应干扰,应在去除斑贴器30min 后观察试验结果,并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的标准判断记录结果。
2 结果108例患者中对1种或1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75例(69.44%),其中对1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42例(38.89%),对2种变应原呈阳性者18例(16.67%),对3种或3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者11例(10.19%)。
108例患者对抗原的阳性反应率依次为:白降汞20例(18.52%),硫酸镍18例(16.67%),香料15例(13.89%),对苯二胺13例(12.04%),重铬酸钾12例(11.11%),橡胶10例(9.26%),布罗波尔8例(7.41%),松香8例(7.41%),甲醛7例(6.48%),咪唑烷基脲6例(5.56%),对氨基苯甲酸酯混合物5例(4.63%),苯唑卡因5例(4.63%),新霉素3例(2.78%),乙二胺3例(2.78%),环氧树脂2例(1.85%)。
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研究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23102投稿邮箱:sjzxyx88@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研究李张琳(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皮肤病防治院检验科,湖北 荆州)摘要:目的 分析研讨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状况。
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抽取128例进行讨论,各患者均接受斑贴试验诊断,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病因。
结果此次共诊断128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为85.94%(110/128),110例斑贴试验阳性率患者中,34例1种变应原阳性(30.91%),24例2种变应原阳性(21.82%),24例3种变应原阳性(21.82%),28例4种及以上致敏原为阳性(25.45%)。
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硫酸镍(17.41%)、卡巴混合物(12.29%)、重铬酸钾(9.56%)。
结论 经分析后得知,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原因包含卡巴混合物、硫酸镍、硫酸镍等,由此可见,斑贴试验可用来诊断湿疹类皮肤病,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皮肤病;湿疹;斑贴试验;病因中图分类号:R758.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3.058本文引用格式:李张琳.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102-103.0 引言临床皮肤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多发于人体暴露部位,目前暂不完全明确疾病病因,所以,预防和诊治难度较大,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斑贴试验主要用来检测Ⅳ型变态反应变应原,多用于测定接触性变应原。
近年来,有研究报告称,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接受斑贴试验诊断,可根据诊断结果分析疾病病因。
皮肤斑贴试验
6.注意事项
第 11 页
(1)配制的受试物质,需质地纯净、浓度精确,且由低到高使 用。所用斑试物浓度对正常人应不引起反应。不用高浓度及有 原发刺激的物质做试验。 (2)敷贴部位应无皮损。斑试期间不宜洗澡、饮酒及搔抓斑试 部位,不宜过度活动,出汗太多可导致斑试物移位或脱落。
第 12 页
第 4页
(2)可疑物品过敏试验物的制备:①必须根据病人提供的可疑 致敏物的化学性质,用梯度浓度稀释法进行斑试。如使用原接 触物0.1%~1%浓度斑试,若阴性,再逐渐提高浓度斑试。如 为刺激性物质,宜从更低浓度做起。②对日常接触物,如护肤 化妆品及外用药制剂等,用原物直接斑试。③对纺织品、皮革 及皮毛等,应将原物剪成碎屑,用蒸馏水浸湿后直接应用。④ 稀释剂的选择,水溶性物质用蒸馏水,脂溶性物质宜用植物油 或石蜡物,粉末则使用医用白凡士林。
第 6页
3.结果判断
在贴敷斑试物后,48h揭除试验物,于48h、72h和96h各观察 1次结果,必要时1周后再次观察结果,结果判断标准如下:
第 7页
-(阴性反应):贴敷部位无反应。 ±(可疑反应):仅有微弱的(不清楚的)红斑。 +(弱阳性反应):红斑,浸润,可能有小丘疹。 ++(强阳性反应):红斑、浸润、丘疹及小水疱。 +++(极强阳性反应):红肿并有大疱。 IR(不同类型的刺激反应)。
第 8页
4.临床意义
(1)阳性反应:通常表示病人对试验物过敏。真正的变态反应 ,在试验物除去后24~48h一般是增强而不是减弱。如果试验 物除去后,反应很快消退为假阳性。 (2)阴性反应:通常表示对试验无敏感性,但亦存在假阳性。
第 9页
5.应用范围
此试验通常用于接触性皮炎、原因不明的皮炎湿疹或继发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及特殊工种的招工体格检查。
湿疹患者斑贴试验150例结果分析
湿疹患者斑贴试验150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我院皮肤科湿疹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皮肤门诊湿疹患者150例,采用标准筛选抗原的试剂盒对所选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对20种常见变应原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试验发现150例患者中出现1种以上变应原阳性反应的占81.33%,其中变应原阳性率最高的为硫酸镍,阳性率为14.67%,其次是对苯二胺基质和重铬酸钾,阳性率均为7.33%。
结论斑贴试验在分析过敏原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临床预防治疗皮肤类疾病。
【关键词】湿疹;变应原;斑贴试验湿疹是临床皮肤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该类疾病具有复发率高、难治愈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研究[1]表明引发湿疹的因素较为繁杂,湿疹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年龄、部位。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近年其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2]。
因此快速准确的查明过敏源对于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起到非常重要指导作用。
现将150例湿疹患者斑贴试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皮肤科接受诊治的150例确诊为湿疹的患者,男56例,女94例,男女比例约3:5,年龄在12-72岁,平均年龄(38.8±4.6)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2.4±0.4)年;所选病例均符合湿疹的诊断学标准,手部湿疹72例,儿童湿疹12例,阴囊湿疹30例,乳房湿疹12例,腿部湿疹24例,所有病例在进行试验前7 d未服用糖皮质激素、3 d 内未服用抗组胺药。
1.2 排除标准排除皮肤损伤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排除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异位性皮炎患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排除其他对选取变应原过敏的疾病患者。
1.3 试验方法本次试验的变应原包括:氯化钴、巯基混合物、咪唑烷基脲、对苯二胺基质、N-环己基巯酞内酯、重铬酸钾、亚乙基二胺、松香、甲醛、环氧树脂、溴硝丙醇、秋兰姆混合物、对苯类混合物、硫酸镍、倍半萜烯内酯混合物、芳香混合物、Cl+Me-异噻唑(卡松CG)、黑橡胶混合物、卡巴混合物、夸特15。
皮肤斑贴试验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价值(附600例报告)
部脊 柱两 侧正 常皮肤 上 , 贴好 后 用手 指 轻 压 每个 小 蝶 , 粘
使抗 原充 分接 触 皮 肤 , 做 好 标记 。嘱患 者 4 并 8h后 去 除
斑 试 器 ,2h后 来 院 判 读 结 果 。 7
13 判读 标准 由皮肤 科 医生 判读 , 据 国 际接 触 性 皮 . 根 炎组 织推 荐 的标 准 … 判读 结 果 : 阴性反 应 ; 轻 微 红 斑 ① ②
(2 9 % ) 湿 疹 19例 中 阳 性 16例 ( 60 % ) 化 妆 品 6.6 , 8 0 5.8 ,
作 者 单 位 : 10 1 2 0北 京 平 谷 , 0 平谷 区 医院 皮 肤 性 病科
皮炎 3 1例 中阳性 1 7例 ( 4 8 % ) 颜面再 发性 皮炎 4 5 .4 , 7例
为可 疑反 应 ; 红斑 、 ③ 浸润 、 丘疹 为弱 阳性 反应 ; 红斑 、 ④ 浸
润、 小水 泡 为 强 阳性 反 应 ; 重 红 斑 、 润 、 泡 为 严 重 ⑤ 浸 大
反应 。 2 结 果
2 1 阳性 率 .
6 0例 中 出现 阳性反 应 4 6例 ( 10 % ) 0 2 7 .0 , 2 3 不 同疾病 阳性率 . 临床 初步诊 断与 斑贴试 验结 果相
・
6 4・ 2
2 1 年 7 第 2 卷 第 7 Cicl i i ̄ s & M s eay V 1 3 N . Jl 2 1 00 月 3 期 l i s an i n a M d uo s ihr , o2 , o ,u 00 t p . 7 y
皮肤 斑贴 试验 对过 敏 性皮 肤病 的诊 断价 值 ( 60例报 告 ) 附 0
湿疹 、 接触 性皮 炎 、 荨麻 疹 是 皮肤 科 常 见 的过 敏 性 皮 肤病 , 多数 患者 病 因难 以确 定 , 治疗 和 预 防带 来 很 大 困 给 难 。斑 贴试 验是 临床检 查过 敏原 的方法 之一 , 要用于 外 主 源性过 敏原 的 检 查 。我 院 皮 肤 科 门诊 自 2 0 0 4年 5月 ~ 20 0 9年 3月 做斑 贴试验 60例 , 0 现将 结 果报告 如下 。
十堰地区100例患者斑贴试验结果与分析
[】 J .中华医学美蓉杂志 ,19 ,2( )7 ~ 7 96 6 5 7
[] 中 国皮 肤 性 翥 学 杂 志 , 19 , 1 ( ) 2 J 96 0 4 :2O
料 、对苯二胺 、防腐 剂 ( 甲醛 等 ) 如 、乳 化剂 ( 羊 毛脂 ) 如
等 ,其它如防晒剂 、抗氧化剂 、抗菌剂 ,这些都是 常见的变
占阳性患者 的 4 8 09 %,对多种抗原 阳性 3 6例 ,占阳性患 者
3 2年。拟诊病 种:接触性 皮炎 3 4例 ,支气管哮 喘 2 , 0例
颜面再发性 皮 炎 1 l捌,荨麻 疹 】 ,全 身 过敏 性 皮炎 8 O铡 例 ,慢性支气管炎和湿疹各 7例 ,扁平苔藓 ,皮肤瘙 痒症和 掌跖红斑各 1 例。职业 分 别为工 人 6 例 , ( 括机 械 ,司 1 包 机 、橡胶 、油漆 、机 加 工 ,电工 等 ) ,干 部 和 管理 人 员 1 6 例 ,商业服务 7例 ,学 生 6例 ,无 职业 5例 ,教育 和医务 3 例 ,个体 户 2例。 2 试验方法 选用 南京医科 大学第 一附属 医院提供 的 “ 辩
bo f 【 I e at MJ B ̄n 棚 g —V oko 。 m fi 耵 D i s【 e [ d , 19 49—42 92 5 7
[ ]刘炜 ,李鸿 .蔡瑞 康,等 5 [ ]崔 英 ,李 冲才 ,赵颖 ,等 6 : ]徐红 .陈春梅 7
化 妆 品皮 肤 损 伤 8 例 临 床 分 析 7 面部 化妆 品皮 炎致病 因素 的调 查
十堰 地 区 10例 患 者 斑 贴试 验 结果 与 分 析 0
赵 勇学 【风 车 司 箭 院 湖 卜 4 1 东 汽 公 芽医 ,北 堰 42 加)
中图分类号 :R 3' 8 5 1 9 . ;R78 7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6 02—11 (O 2 1 03— 2 30 2O )0 —0 1 0
某地区10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于骨面不 平 ,固定畸形或容 易损伤指伸肌腱早成 伸肌腱粘连而伸指 困 难 ,所 以并发症也较多 。本 文选 取 以掌侧人路为 主 ,背侧为辅 ,但还 要针对前臂畸形的类型和需要 固定 的方法来 灵活选择 3 . 3本文临床疗效分析 通 过对照L P C 固定术前 、后R 和C 角发 现,前臂远端 畸形 L P AA S C
骨 、植 骨固定欠牢固 ,且存在肝病和营养不 良有关 。
总之,我院L P C 治疗前臂远端畸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虽然本次
定 内固定物取 出前 ,两组患者平均 愈合时间为6 ,有 l 5 , 周 例3 岁
回顾分析病例有限,但为我院更大规模的开展该手术奠定一定的基础, 望进一步的总结其固定临床技巧和特点,为在其他医院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Sen r c R g zo i 骨折与脱位图解一诊断分型与治 1 tibi hW,e azn n P
疗[ / M] 王怀 星, 松 , 林 , 译 . 南 : 科 学 技术 出版 / 李金 陈永 等 济 山东
社 , 0 :1—2 . 2 1I8 1 6 0
P 固定手术失败后5 周改用其他固定,手术固定。
时 论 桡骨远端畸形矫形 固定
桡骨远端畸形发病率虽较低 ,但常会严重影响患者 工作和生活 ,传
纯外固定很难实现解剖复位固定,可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使腕部 涛受限、握力减退、骨性关节炎Ⅲ 。而截骨一 植骨一 内固定治疗桡骨远 琦 形可以显著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使桡腕关节恢复近乎正常解剖位
避免过多损伤骨膜及临近血管,在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T 型加压 锁定钢板对于前臂远端畸形矫正治疗有点及注意 事项 T 加压锁定钢板是A 公司根 据长骨远端解剖学 特点和生物 力学 型 O 正 | 计的优于普 通T 设 型钢 板全新 的固定系统 ,前者 由于锁定螺钉 牢 均固定 于长 骨末端 骨折 部位 ,形成 完整 的力学 传导 装置 ,且手 术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分析
f1 7 和 硫 酸 镍 (8 7 , 中芳 香 混 合 物 和 硫 酸 镍 在 女 性 中 多见 。 结论 : 贴 试 验 在 过敏 性 皮 肤 病诊 治 中具 有 3 . %) 8 2 . %)其 5 斑 重 要 价值 , 验 提 示 甲醛 、 香混 合 物 和硫 酸镍 是 现 今 过 敏 性 皮 肤 病 的 常 见 变 应 原 。 试 芳
安 徽卫 生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 1 0 0年第 9卷 第 3期
・
1 . 01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 斑贴试验 的结果分析
张玉 芬
【 中图分类号 J R 5 . 78 【 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0 42 1 )3 0 0 — 2 6 1 8 5(0 00 — 1 10 【 要 】 目的 : 摘 探讨 过敏 性皮肤病 中斑贴试验的价值及常 见变应原 的特 点, 为疾病的防治提 供参考。 方法 : 用包括 了 2 选 0
2 结 果
表 1 1 6过敏性 皮肤 病患者 斑 贴试验 结果 1
2 与 年龄 的关 系 以 3 . 2 5岁 为界 , 比较青 少年 与 中老 年患 者斑 贴试验 阳性 率 的 差异 , 5岁 组 患者 <3 6 7例 , 阳性 5 2例 , 阳性 率 为 7 .1 ≥3 7 %; 5岁组 患者 6 4 9例 , 阳性 3 9例 , 阳性 率 为 7 . %; 95 9 两组 间 比较 无 统计 学意 义 ( 00 6 P> . ) = . , 00 。 6 5
项 中 国地 区 常 见过 敏 原 的斑 贴 试 剂 ,对 16例 过 敏 性 皮肤 病 患者 进行 斑 贴 试验 。 结 果 : 1 过 敏性 皮肤 病 患 者 1 l6例 中 9 例 斑 贴试 验 阳 性 ,总 阳 性 率 为 7 . %。 阳性 率 较 高的 前 3位 过 敏 原 依 次 是 : 甲醛 ( .6 、 芳香 混合 物 1 84 5 3 2 %) 6
290例不同皮肤病的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为探讨、分析并比较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可能的发病原因,我们采用标准筛选斑贴试剂盒对290例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99年7月至2000年7月共对290名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
其中男64例,女226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8.5±11.8岁。
病种分布:接触性皮炎126例,湿疹76例,荨麻疹17例,颜面再发性14例,脂溢性皮炎5例,神经性皮炎3例,过敏性紫癜13例,异位性皮炎12例,丘疹性荨麻疹9例,瘙痒症15例。
1.2 方法选用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怡达公司联合研制的皮肤过敏原实验诊断试剂盒,将19种已知抗原和1种对照按顺序和一定量放入铝制斑贴小碟并做好标记,液体抗原则先滴到滤纸小片上再放入小碟,将斑贴器胶带贴于患者脊柱两旁或上臂内侧,粘贴好后用手指轻压每一小碟,使与皮肤充分接触,48 h后揭去斑贴器,20~30 min后判读结果,皮肤上应留有圆形小碟压痕,若无,则表示斑贴器与皮肤接触不紧密,结果可能失真,必要时重作。
72 h后再观察一次。
所有受试者在行斑贴试验前至少3 d即停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
1.3 判读标准根据ICDRG推荐的标准判读结果[1]:仅有轻微红斑视为可疑,记为“±”;可见红斑、丘疹为阳性,记为“+”;有红斑、浸润及小水泡为强阳性,记为“++”;红斑、浸润及大疱为严重反应,记为“+++”;局部呈皱纹纸样反应为刺激反应,记为“IR”。
2 结果2.1 斑贴阳性率290例患者中,斑贴阳性者193例,阳性率66.6%。
各种测试抗原阳性率见表1。
表1 290例患者斑贴试验结果2.2 不同临床诊断的斑贴结果阳性比例接触性皮炎104/126例(82.9%),湿疹35/76例(46%),荨麻疹9/17例(52.9%),颜面再发性皮炎11/14例(78.6%),脂溢性皮炎2/5例(40%),神经性皮炎2/3例(66.7%),过敏性紫癜11/13例(84.6%),异位性皮炎7/12例(58.3%),丘疹性荨麻疹3/9例(33.3%),瘙痒症9/15例(60%)。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的结果分析
果 。结果 斑贴 试验 总 阳性率 为 8 3 . 9 7 %,2 0 种 变应 原 中总 阳性率排 名 前 5的依 次 为 : 重铬 酸钾 、卡 巴混合 物 、硫 酸镍 、苯唑 卡 因、硫 柳 汞 , 男性 患者 阳性率 基 本 高于女性 患 者 ,但 差异 不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O . 0 5 ) 。结 论 通过 . 斑贴 试验 分析 了皮炎 湿疹 类 皮肤 病 的病 因 ,找 出 了
性 的3 1 . 9 1 %。 犯 斑贴 试验 阳性 不 同性别 患者 多种 变应 原0  ̄ 5 8 岁,平均年龄 ( 3 8 . 5 土4 . 5 )岁;病程在1 个月 ̄ 6 年;其
中过敏性皮炎3 1 例 ,接触性皮炎2 4 例 ,复发性皮炎3 0 例 ,湿疹4 2 例,
醛 、硫柳汞 、山梨糖 醇酐 、倍 半油酸 酯、叔 丁基氢醌 、s P . 8 O 、对苯 二胺 、重铬酸钾 、乙二胺、松香 、苯 唑卡因 、甲醇 、环 氧树脂 、溴硝 丙二醇 、秋 兰姆混合物 、硫 酸镍 、黑橡胶混 合物 、卡 巴混合 物。在斑
贴测试芯室中 ( 该芯室由惰性聚乙烯塑料制作)先放入滤纸片,再将
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 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于2 0 1 3 年5 月至2 0 1 5 年5 7 J 在我 院皮肤科 门诊 确诊 为皮炎湿疹类 皮肤病的患者 1 5 6 例 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 4 8 例 ,女性 1 0 8 2 . 2多种变应原 阳性情 况 :出现 阳性 的1 3 1 例患者 中同时 出现多种 变应 原阳性 的情况见 表2 。结果显示 ,男性 患者 与女性 患者在 多种变 应原 阳性 分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O . 0 5 )。存在3 种及3 种 以上变 应 原 阳性 的 占总 阳性 的8 1 . 5 6 %,而存 在5 种 以上变 应原 阳性 的 占总 阳
30例手部湿疹斑贴试验临床分析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 0 1 7 年l 0月 第2 4卷第5期
3 3 9
性反应 ( +) : 红斑 、 浸润 , 可能有 丘疹 , 无水疱 ; ④ 强阳性反应 (++): 红斑 、 浸润 、 丘疹 、 水疱 ; ⑤极
强阳性 反应 (++ +) : 红斑、 浸 润 明显 、 丘疹 、 出 现水疱 大疱 。以出现(±) 、 ( +) 、 (++) 、 (++ +) 反应 的总例数计算 阳性率 。
湿疹是 由多种 内外 因素引起 的一种皮肤炎症
反应 , 瘙痒剧烈 , 易复发 。有人认 为接触性皮炎 与
工作人员 8 人、 家庭 主妇 5 人、 其他 8 人 。两组 性
别( ’ C = 0 . 4 5 ) 、 年龄( t =1 . 9 5 ) 比较 无 统计 学 差
湿疹均为第Ⅳ型变态反应 , 病理变化相似 , 临床上 的表现有时不易区别 , 如最初表现 为接触性皮炎 , 但在长期反复发病后 皮疹可 表现 为湿疹 样 , 有些 原来认为原 因不 明的湿疹 , 由于医学 的进 步 已找
药物 者 ; ⑤ 免疫 功能抑 制者 ; ⑥ 孕 妇及 哺乳 期 妇 女; ⑦严重心 、 肝、 肺、 肾疾病者 ; ⑧无法定 期 随访
者。
1 . 2 斑 贴试 验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病 例 收 集
瑞 敏变应原斑贴试剂盒购 自北京元康 医学实 用技术 有限责任公 司。斑贴试验 操作步 骤 : ① 试 验部位 : 上背部脊柱两侧的正常皮肤 ; ② 去除斑试 器 的保护纸 , 将准备 好 的变应原按顺 序置 于铝制
人、 其他 8人 ; 病程 1 月~ 3 5年 ; 其中 l 0例有接触 金属过敏 史 , 8例有接 触化妆 品过 敏史 , 5例有接 触染发剂 过敏史 , 3 例 有食物过 敏史 , 1 例有药 物 过敏史 。正常对照组来 自志愿者 3 1 例, 均为体 检 健康者 , 其 中男 1 4例 , 女 1 7例 ; 年龄 2 0~ 5 2岁 ,
62例手部湿疹与斑贴试验、血清总IgE及特应性素质的相关性分析
【引文格式】 张好勤,廖素梅,段欢欢,等.62例手部湿疹与斑贴试验、血清总IgE及特应性素质的相关性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0,27(4):253-256.DOI:10.3969/j.issn.1674-8468.2020.04.008. 通信作者:陈小红,E mail:chenxh2@mail.sysu.edu.cn·经验交流·62例手部湿疹与斑贴试验、血清总IgE及特应性素质的相关性分析张好勤1, 廖素梅1, 段欢欢2, 唐旭华3, 陈小红3(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 1.皮肤科;2.检验科,广东 惠州 516081;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080)[摘要] 目的:探讨常见变应原和特应性素质在手部湿疹患者中分布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手部湿疹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62例手部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过敏史,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及斑贴试验和血清总IgE检测。
结果:62例患者中,51例(82 26%)斑贴试验呈阳性;列前5位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氯化钴、硫酸镍、芳香混合物Ⅰ、对苯二胺、重铬酸钾。
斑贴试验阳性率与性别、血清总IgE、特应性素质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 05)。
湿疹严重程度与斑贴试验阳性率、血清总IgE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 05),与有无特应性素质有明显相关性(P<0 05)。
结论:手部湿疹与接触性变应原密切相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变应原的种类;特应性素质和血清总IgE升高不会增加斑贴试验阳性率;手部湿疹严重程度与特应性素质有明显关系。
[关键词] 手部湿疹; 斑贴试验; 特应性素质; 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R758.23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674-8468.2020.04.008 手部湿疹是指发生在手部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人群中年患病率约为10%[1],有持续和复发倾向,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
478例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
摘 要: 目的 : 测 和 分 析 湿 疹 患 者 的接 触 变应 原 。 方 法 : 用标 准 斑 贴 试验 诊 断试 剂 盒 , 4 8 湿疹 患者 作 斑 贴试 验 , 对 实 验 检 应 对 7例 33例 对 2 O种 标 准 筛选 抗 原 中 的 1 6种 出现 1种 或 多种 抗 原 阳性 反 应 , 酸镍 阳性 率 最 硫 高 为 3 . , 次 为 重 铭 酸 钾 、 化钴 、 香 混 合 物 和 对 苯 二 胺 。 结 论 : 地 区湿 疹 的 主 要 变 应 原 依 次 是 硫 酸 镍 、 铬 酸 钾 、 化 O8 其 氯 芳 本 重 氟 钴 、 香 混 合 物 和 对 苯 二胺 。斑 贴试 验 有 助 于 明 确 湿疹 患者 的 接 触致 敏 原 , 芳 对该 类 疾 病 的诊 断 、 疗和 预 防有 重 要 意 义 。 治
各项症状明显减轻 。鼻 中隔手术最 主要 的并 发症是 鼻 中隔穿 孑 , 中应 尽 可 能 的 保 证 鼻 中 隔 黏 膜 完 整 , 量 保 留 鼻 中 隔 骨 L术 尽 质 , 果有 不可 避 免 的 穿 孔应 当及 时补 救 。下 鼻 甲 的 手术 疗 效 如
应 达到 : 小肥 大 的 下 鼻 甲体 积 ; 复 下 鼻 甲 在 鼻 腔 内 的 正 常 缩 恢 形 态 ; 复 正 常 的鼻 阻 力 ; 可 能 的 保 留下 鼻 甲 黏膜 。 恢 尽 参 考 文 献
[ ] 王 琪 . 鼻 甲肥 大 的 外 科 治 疗 E ] 中 国 医 学 文 摘 耳 鼻 咽 喉 科 学 , 1 下 J.
2 0 5: 8 - 8 . 0 8, 2 0 2 1
[ ] 周 兵 . 腔结 构 异 常 与 上气 道 阻 塞 [] 中 国 医 学 文 摘 耳 鼻 咽 喉 科 z 鼻 J.
手部慢性湿疹80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手术 时 应 注 意 : 术 前 应 拍 股 骨 全 长 X 线 片 , ① 精确 、 调选 长度 及 直 径 合适 的髓 内钉 和 锁钉 。② 小 切 口目的 是指 引 导针 通 过 近端 骨 折 端 , 干 扰 骨 折 不
端 的血供 ; 不必强 求解 剖 复 位 , 旋 转 畸 形 , 缩 ③ 无 短
[ ] 罗先 正. 3 邱贵兴 . 内钉内固定[ . 髓 M]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 7 9 7: 2~ 7 9.
的发生 明显 下降 。本 组 采用 的小切 I开放 复位带 锁 = 1 倒 置髓钉 治疗 股骨 干 多 段粉 碎 骨 折 , 点 是在 不 损 优
伤骨 折血运 的情况下 , 省 了手 术时 间 , 节 医护人员 受
副主任医师。
手部 慢 性 湿疹 8 斑 贴试 验 结 果 分析 0例
赵 娟
( 头市 中心 医院皮肤 科 , 包 内蒙古 包头 [ 关键 词]慢 性 湿疹 ; 贴 试验 ; 部 斑 手
0 44 ) 1 0 0
[ 图 分 类 号 ]R 5 .3 [ 中 7 82 文献 标 识 码 ] B [ 文 编 号 ] 0 40 5 ( 06 1 .9 40 论 1 0 .9 1 2 0 )00 4 .2
拐 站立 , ~8周 后 X线 片显 示 有连 续 性 骨 痂后 , 6 逐 渐 负重行 走 。
2 结 果
及麻 醉时 问 , 组病 人 手术时 间 1 5~2 ; 小 切 口 本 . h② 用手指 送 导针 对骨 折 端 的血 供 几 乎 没有 破 坏 ; 在 ③
严格 的无 菌操 作 下 , 染并 无 明 显 增 大 。④ 术 中出 感 血 量 1 0 不 会 给患 者 造 成 过 多危 害 。⑤ 倒 置 髓 5 n1
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145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docx
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145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145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4期第31卷论著摘要作者:张书岭王瑛冯曼君刘鸿伟朱钵单位: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最近,我们对145例不同病种的皮肤病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145例患者中,女107例,男38例;年龄2~63岁,平均33岁;接触性皮炎48例,湿疹52例,荨麻疹32例,神经性皮炎7例,痤疮2例,扁平苔藓1例,皮肤瘙痒症2例,丘疹性荨麻疹1例。
(二)斑贴试验方法:采用“辨敏牌”斑贴试验标准化筛选抗原及Finn Chamber斑试器,按说明认真操作。
在试验的前一天晚上轻洗背部,以提高抗原的渗透量。
(三)判定标准:见参考文献[1]。
二、结果(一)对标准筛选抗原反应的阳性率:145例患者中阳性反应101例(69.66%),其中接触性皮炎39例(39/48,81.25%),湿疹38例(38/52,73.08%),荨麻疹19例(19/32,59.37%),神经性皮炎3例(3/7),痤疮2例(2/2);其余44例对全部抗原无反应。
(二)阳性反应病例的抗原分布:101例阳性反应患者中,对1种抗原呈阳性反应者46例(45.54%),对2种呈阳性反应者28例(27.72%),对3种呈阳性反应者18例(17.8%),对4种呈阳性反应者5例(4.95%),对5种呈阳性反应者4例(3.96%)。
145例患者对抗原的阳性反应率:7%芳香混合物为17.24%、5%硫酸镍为14.48%、1%氯化钴为13.79%、0.1%硫柳汞为13.79%、0.5%对苯二胺13.10%、3%卡巴混合物为12.41%、0.5%重铬酸钾为8.28%、20%松香为7.59%、1%甲醛水溶液为6.90%、25%秘鲁香油为4.14%、5%苯唑卡因为4.14%、20%硫酸新霉素为2.69%、0.5%秋兰姆混合物为2.69%、12%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为2.69%、2%巯基混合物为1.38%、0.6%黑橡胶混合物为0.6%、30%羊毛醇为0.69%、1%次乙基二胺为0.69%、1%环氧树脂为0.69%。
8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8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马强;魏姝玥;王学红;任晓红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10(026)001
【摘要】分析本地区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并比较成人组与儿童组阳性结果的异同.对东营市人民医院门诊确诊的8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斑贴试验总阳性率60.71%,成人组阳性率为64.81%,儿童组阳性率5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种变应原中总阳性率排前5名的分别是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成人组阳性率较高的分别是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儿童组阳性率较高的分别是:硫酸镍、甲醛、芳香混合物.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是东营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的常见变应原,斑贴试验对寻找变应原及日常防护均有意义.【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马强;魏姝玥;王学红;任晓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57091;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57091;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45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于春润
2.皮炎湿疹类皮肤病366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郑其乐;王倩;邱芳贞;赵艳
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的结果分析 [J], 盛琦
4.某地区10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吴健;贾国泉;曹莉;吴敏智
5.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79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刘付华;王鹏;陈波;欧丽嫦;练霭云;邱平;李齐;江惟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部位的慢性湿疹与斑贴试验相关性研究
不同部位的慢性湿疹与斑贴试验相关性研究
邹宏超;付香莲
【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
【年(卷),期】2009(031)002
【摘要】皮炎湿疹与多种变应原之间存在联系[1],并且发现不同部位的皮炎湿疹的常见变应原各不相同.引起面部湿疹和皮炎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重铬酸钾、对苯类、芳香混合物,手部主要为硫柳汞、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对苯二胺,脐周主要为硫酸镍.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并发现不同部位皮炎和湿疹常见致敏原的不同.提示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部位的皮炎湿疹采取不同措施.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邹宏超;付香莲
【作者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051;昆明市延安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23
【相关文献】
1.济宁地区145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刘淑梅
2.不同解剖部位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 [J], 陈晶晶;范立英;信许亚;田燕;刘玮
3.昆明地区女性200例慢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曹兰;付香莲;孙杏娟;邹宏超;赵万润;朱微;李加飞
4.慢性湿疹和皮炎126例不同患病部位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王秋枫;杨维玲;张继刚
5.皮炎湿疹356例不同患病部位与斑贴试验分析 [J], 张为;叶冬桂;朱希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贴试验临床应用观察分析
斑贴试验临床应用观察分析
余春艳;魏峰;刘春华;顾群;熊林
【期刊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1998(12)1
【摘要】斑贴试验临床应用观察分析余春艳1魏峰1刘春华2顾群1熊林2我科
自1995年以来,采用瑞典化学技术诊断AB公司提供的斑贴试验国际标准试剂,在临床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我院门诊患者共63例,接触性皮炎8例,化妆品皮炎13例,接触性荨麻...
【总页数】2页(P23-24)
【关键词】斑贴试验;临床应用;变态反应
【作者】余春艳;魏峰;刘春华;顾群;熊林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2
【相关文献】
1.中国皮肤科斑贴试验临床应用分析 [J], 温志华;姚煦;王宝玺
2.54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临床分析 [J], 楼小航;张福仁;田洪青;
张虹
3.7种职业747例皮肤过敏性患者应用斑贴试验临床分析 [J], 严道金
4.37种不同职业1072例过敏性患者应用斑贴试验临床分析 [J], 严道金;赵辨
5.斑贴试验临床应用结果的分析 [J], 王玉珍; 姜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型肺癌需与淋巴瘤、原细胞瘤、胸腺瘤、结节病、食管癌等
疾病相鉴别¨ 。淋 巴瘤多见于青壮年 ,以全身浅表淋 巴结 肿大 、肝脾 肿大为 临床 主要表 现 ,纵隔肿 大 的淋 巴结主要 分布 与纵 隔和支 气管 旁 ,其特点为双侧 气管旁淋 巴结肿大 主 ,小剂量放射治疗 可使纵隔淋 巴结 明显小 。胸腺瘤多位 于前纵隔 中部 ,主要为局部 浸润 ,很少 向远 处转移 。结节病 临床表现轻微 ,肿大 的淋 巴结 以肺 门为主且具有对称 性 ,临床常可 自愈 ; 食管癌发生在食管壁 ,中晚期患者表现持续性 、进
放 射学 杂 志, 0 , (2: 3 —7 1 2 9 51) 7 914 . 0 2 1 [] 何 锡 华, 升, 晓林 . 隔型肺 癌 的x线及 C 表 现分 析 [ . 8 张旭 郑 纵 T J 中 ] 国C 和M 杂 志, 1, 4: —5 T 2 1 () 23 . 0 9 3
行性吞咽困难 ,食管x 线双对 比造影可 良 好地显示其病灶形态特征。
纵隔型肺癌是是发生于纵隔胸膜下以侵犯纵隔为主的特殊性肺
癌 ,由于 癌肿阻塞 较大 支气管导致 上叶完全 不张而紧贴于纵 隔上 , l 同时包 裹肺 门肿块 或纵 隔肿大淋 巴结 ,形成类似纵 隔肿块 。其影像学
上多 仅表现为纵 隔内软 组织肿块导致 纵隔增宽 ,而肺 内很 少发现原发
28 ・ 临 床 研 冤 ・ 5
团块状 ;增强 后软 组织肿块均不 同程度强化 ,C 值 较平 扫升高均超过 T 3H 0 U,最高升高4H 8 U,肿大淋 巴结多边缘强化。 3讨 论
J n 01 VOI 0,NO.6 u e 2 2, . 1 1
为受压推移性改变 。⑥增强扫描后 ,肿 块呈轻度强化 ,有时பைடு நூலகம்显示一
中国误 诊学杂 志 , 0,O2: 5—40 2 2l() 4 816 . 0 1 [] 陈小启 , 乐, 7 戚 黄峰 , . 隔型肺 癌 的C 及 MR 现 分析 [ _ 等纵 T 表 J 实用 ]
C 检查在 纵 隔型肺癌 的诊 断 中具 有重要 价值 ,可通 过图像 重建 T 和薄层 扫描充分地 显示支气管 的阻塞情 况 ,从而发现肿块 、淋 巴结及 肺不 张的存在 。其 C 检查具有如 下特征[:①纵隔型肺癌 大部分位于 T 9 】 肺 内并与纵膈相 交成锐角状 ,纵膈 与肿块边界之 间因存 在胸膜外脂肪 组织 而显示透 亮的分隔带 ( 线影) ,肿块与纵膈贴 近的基底部往 脂肪 往小 于肿块 的最 大径线 ;②纵 隔型肺癌外缘常常 呈分叶状 ,而纵隔肿 瘤边 缘常较光滑 ,分叶征少见 ;③纵隔型肺癌 的边 缘常常因不 同程度 的毛糙而呈 “ 毛刺征象 ”;④与纵 隔型肺癌邻近肺 野可出现肺气肿 、 肺 不张和 阻塞性 肺炎等合 并症 ;⑤受累支气管常 常出现狭窄 、阻塞 现 象 ,且管腔 内外有软组 织块 影 ,j纵 隔肿瘤 支气管受累少 ,或仅表 现 、i i i
断 中具有重要价值 。
与临床报道基 本相仿 】 。纵隔型肺癌 以中央型多见 ,好发于两肺上 叶,
病变部 位多邻近前上纵 隔或肺门部 ,常伴有肺不张、肺 门上提和横 膈抬
参考 文献 [1 庄伟 雄, 武, 1 龙小 文海忠 , . 隔型 肺癌 螺旋 C 诊 断及其 临 床价 等纵 T
值 [ 中国现 代 医生, 0 , (4:1一l 2 8 61)l2l3 0 4
科杂 志,0 91 () 8 -9 . 2 0, 4: 8 0 4 4 4
数 因肿瘤 细胞的异位 内分泌表现为 内分泌异 常症 状 。当癌细胞转 移到 纵隔淋 巴结 时 ,可 出现一 些压迫邻近器官 的症状 ;部分患者早期症状 轻微 ,而各 种压迫症状 更突出 。而原 发性纵 隔肿瘤早期多无 呼吸道症 状 ,只有 当肿 瘤明显增 大时才会 出现一些压迫邻 近器官 的症状 ,此 】
高,而周围型及隐匿型由于缺乏这种典型表现,容易造成误诊。
纵隔型肺癌多见于4 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早期呼吸道症状对诊断 0
纵隔型肺 癌具有 重要意义 。纵 隔型肺癌患 者早期往往 出现刺激性 干 ]
咳 以及其 他呼吸道症状如 咳嗽 、咳痰 、胸 闷、胸 痛 、痰 中带血 等,少
[] 叶永青, 2 吴斌.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体会[】 J. 临床肺
像 学杂 志, 0 , ( ) 8 一8. 2 6l 1 : 2l4 0 721 [ 彭可 雨. 隔型肺 癌 的C 诊 断[ . 装备,0 1 54: 3 5 】 纵 T J 医疗 ] 2 1, ( 1 . 2 ) — 【】 陈信 坚, 忠 , 志强 . 诊 的胸 膜 下纵 隔 型肺 癌影 像表 现 【] 6 刘 孙 易误 J .
即向纵 隔淋 巴结转移、融合形成肿块。本组3例 患者均为 中央型肺癌 , 8
综上所述 , T C 检查可通过 图像重建 和薄 层扫描 充分地显示支气管 的阻塞情况 ,从而发现肿块 、淋 巴结 及肺不张 的存在 ,有 助于判断肿 瘤的起源 ,亦有利于临床手术及 治疗 方法的选择 ,在纵隔型肺癌 的诊
外 ,原发性 纵隔肿瘤很少引起 内分泌的异常改变 。
[ 王永 富 . 隔 型肺癌 的C 诊 断 [ . 3 】 纵 T J 山西职 工医学 院学 报 , 1,0 】 2 0 0 2
() 95 . 1: ・0 4
[ 邹 玉坚, 4 ] 郑晓林 , 肖利华 , . 隔型 肺癌 的影 像学 表 现[] 等纵 J. 影 医学
病灶 。其形 成机制有 以下几点 :①癌 灶发生在纵 隔内大支气 管 ,肿 l
瘤向纵隔内生长并完全位于纵隔内;②中央型肺癌导致肺大叶完全性
不张 并紧贴纵 隔 ,同时包裹肺 门肿块及纵 隔内肿大 的淋 巴结 ;③发生 在纵 隔胸膜下的周围型肺癌 同时向肺内及纵隔发展,以向纵隔内生长为 主;④原发于肺内的肿瘤恶性程度高,在原发癌灶很小甚至观察 不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