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患者尿液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关联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汇报人:2023-12-12•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与分析目录•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西医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和复发问题。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通过对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和中医治疗原理。

为进一步优化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02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特应性皮炎分为风热血毒型、湿热蕴结型、脾虚湿蕴型和阴虚血燥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其中风热血毒型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治法,湿热蕴结型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治法,脾虚湿蕴型采用健脾利湿、祛风止痒的治法,阴虚血燥型采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治法。

包括症状评分、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生活质量等。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疗效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指标实验设计对照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分组方法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根据样本量确定。

研究对象选取确诊为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年龄在12-60岁之间,性别不限。

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程均为4周。

数据收集与分析记录患者的症状评分、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

03研究结果与分析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皮肤瘙痒、疼痛、红肿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的变化。

疗效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皮损改善程度,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关系

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关系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临床评价指标;中医辨证特应性皮炎又被称为异位性皮炎或过敏遗传性皮炎,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病后常出现瘙痒难忍、多样性皮损等表现,由于病程较长,患病期间病情反复发作,且具有遗传性,为患者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1]。

由于致病因素较多,临床治疗见效慢,中医学认为只有基于证型判断具体致病因才能实现彻底根治[2]。

因此,本文通过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关系分析,以期总结各证型特应性皮炎的特异性与差异性,指导症候诊断标准量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并展开本次研究,其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在2~30岁,平均年龄为(19.56±5.23)岁。

所有患者均以Williams标准为诊断标准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且所有患者均接受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ingofAtopicDermatitisIndex,SCORAD)评分以及皮炎中医证型调查问卷。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无性别以及年龄限制;②依据《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3]相关标准诊断为特应性皮炎患者;③接受与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②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者;③严重精神疾病者;④7d内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组胺药物者;⑤由其他疾病导致机体内免疫球蛋白E升高者。

本次研究所有纳入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1.3.1中医诊断方法根据《中医皮肤性病学》以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特应性皮炎症候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4]:①发病位置苔藓化、皮损干燥、表面粗糙肥厚,伴有剧烈瘙痒感,且有亚急性以及急性皮炎样发作;②有湿疮史,且反复发作,不易愈合;③发病位置多位于口周、肘关节屈侧、膝关节屈侧、小腿伸侧、面颈;④有遗传倾向以及过敏倾向,患者家族有瘾疹、哮喘等疾病或其他具有遗传性过敏史。

中医药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共纳入28例患者,年龄在4~11岁之间,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患者均病情程度相近,且与实验组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
经过中医药治疗后,80%的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其中60%的患者病情得到痊愈,20%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实验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50%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其中30%的患者病情得到痊愈,20%的患者病情好转。
方法
共纳入30篇文献,其中包括20篇中文文献和10篇英文文献。
结果
研究方法
03
研究设计
试验组接受中医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瘙痒、红斑、水肿、鳞屑和色素沉着等。
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包括病情分级和面积测量。
观察中医药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
研究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与方法
03
由于中医药治疗的特殊性,本研究的结论可能仅适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特应性皮炎患者。
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观察指标
使用电子数据采集表格,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治疗情况。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等。
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病情改善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
04
共纳入30例患者,年龄在3~12岁之间,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特应性皮炎,且病情程度相近。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概况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概况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概况作者:惠海珍戚东卫史丙俊王英俊江雪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疾病,严重者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虽然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但并无一套完整规范的诊疗体系,也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通过综合近年来各家的辨证思路,旨在对AD的辨证分型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中医科研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应性皮为炎;辨证分型;辨证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0-0083-04特应性皮炎(AD),也称为特应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等,是一种瘙痒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且较难治愈。

其临床表现有红斑、丘疹、渗出、鳞屑、苔藓样变、皮肤干燥等,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及血清IgE增高[1]。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病因复杂,多认为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失调,皮肤微生物群失调[2]。

其临床治疗的困难在于降低它的复发率,治疗的力度应随着病情的缓解逐渐减小。

2020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中指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病情阶段予以用药,在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选用糖皮质激素、麦考酚脂、硫唑嘌呤、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类的免疫抑制药物进行系统治疗[3],但若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远期效果不佳,病情较易反复。

因此对于特应性皮炎仍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不断尝试对AD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其中不少有关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文献。

现本文针对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治疗等3方面,概述中医辨证论治AD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疗AD提供新思路。

1 中医病因病机特应性皮炎(AD)属于中医文献中“奶癣”、“湿疮”、“浸淫疮”、“四弯风”的范畴。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镇心安神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镇心安神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镇心安神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特别是镇心安神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我们对比了镇心安神法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研究旨在验证中医药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西医治疗特应性皮炎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法,但长期应用存在副作用和复发率高的问题。

寻求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镇心安神法作为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种独特方法,强调通过调节心神、安神定志来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镇心安神法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评估镇心安神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通过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我们期望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中医药在皮肤科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二、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

所有参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镇心安神法结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

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均衡可比。

数据收集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进行。

采用SPSS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期间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及治疗副作用。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特应性皮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的关系研究

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的关系研究

第29卷 第13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 29 No.13 2019年7月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Jul. 2019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3.023文章编号: 1005-8982(2019)13-0119-04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的关系研究林银哲1,黄咏菁2,莫秀梅2,丁木云3,陈怡君3,刘婷3(1.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30;3.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临床资料,分析特应性皮炎(AD)门诊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瘙痒、睡眠、生活质量、家庭影响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评分标准、瘙痒VAS、睡眠VAS、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2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与问卷调查。

结果 AD 最常见的证型为心火脾虚(28.6%),脾虚为最常见病机。

生活质量、SCORAD 评分、瘙痒、睡眠与不同证型之间无关(P >0.05);不同某种皮损积分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比较显示,红斑在血虚风燥中积分较高,肥厚/苔藓样变积分在脾虚血燥中最高(P <0.05)。

结论 AD 的病情具有年龄阶段性,不同年龄段其证型不同;皮损积分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皮炎,特应性;生活质量;SCORAD 评分;中医辩证中图分类号: R751文献标识码: B收稿日期:2018-12-23[通信作者] 黄咏菁,E-mail :huangyongjing@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Meta分析
ia fe t t e TCW M rup a d t se n me ii e g o p,Of42 as si TCW M r am e tg o p,3 a e r fe tv nd2 c lef csbewe n I go n he we tr d cn r u 7 c e n I te t n r u 4 c s s we e efcie a 07
【 关键词 】 中西 医结合 特应性皮 炎 M t 分析 ea
TheM ea — na y i f i e atd r diina wih t —a l ss o ntgr e t a to l t Chi e e nd n s a we t r e i i f r h r a m e n t i d r atts se n m d cne o t e t e t nt o a op c e m ii.Wan g
c ssi 3 7 cs s f et nm dc ei c nr r p h t d s a o O )o a l rt w s . , 5 C a ( . 4 7 )i I C ae 5 a e s r e i n l o t l o .T e o l d t ( R f tb e a 4 9 % L w s 2 4~ . 9 n T WM n ow e i l og u tao ri s e a 3 t am n go p tedf rn eh d s t t a s n i n eb t e ntogo p P< . 5 .C n ls n T ee r l bee et nt e t r t e t ru , h i e c a t i i l i ic c e e u s( 0 0 ) o c i h r aer i l f c o et a e fe a sc g f a w w r u o ea h r —

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Th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Th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自11 9 6年 由 S t i 等 首先报 道 DU并 存 GC少 见 以来 L , mi e hs l 已得 到 J 国 内外 医学界 的认 可 。但 由于 当 时 文 献 报道 不 足 ( 止 18 截 95年 , 并 Du 存 GC病 例报道 还 不到 40例 , 占 DU总 数 的(. ~ u5 L ) 加 之 0 约 01 . 2 , J 受 当时检 查条 件 的限制 , 胃镜 、无 痛 胃镜 ” “ 还没 有 广 泛 普 及 , 即便 是 当 时 普通 胃镜逐 渐 酱及 , 是 有一 部分 老 年患 者对 胃镜 检查 不 耐受 。 因此 , 还 当 时有 关 十二指 肠溃 疡合 并 胃癌 与年 龄相 关性 研究 的 文献 几乎 没有 报道 。 本组资 料 显示 随 着 年 龄 增大 , 胃粘 膜 萎 缩及 肠 上 皮 化 生 的 出 现u 。 J 应警 惕一 定高 龄 段 D 并 存 GC患 者 可 能 与 年 龄 存 在 着 正 相 关 性 。 同 u 时, 还应 注 意一定 高 龄后 由于 消 化道 相 关 泌 酸 腺体 细 胞 的 逐 渐退 化 , U D 并存 GC患 者与 年 龄可 能又 存在 着 负相关 的可能 性 。 目前 尚不 清楚 D 合并 GC的 病 因及 其 二 者 之 间的 关 系 。D 患 者 U U 般极 少合 并有 G 这是 由于 D 的 分 泌 胃酸 过 高 引起 , C, U 胃酸 过 高不 利 于细 菌 ( 特别 是 HP杆 菌) 和真 菌 的生 存及 繁 殖 , 时抑 制 了致 癌 物 质 亚 同 硝 酸盐 等 的产生 , 从而 不利 于 肿瘤 的生 长 发育 。国外 大 规 模 研 究也 证 实 DU患 者发 生 G 的 危 险 下 降 了 4 [ 。 国 内研 究 亦 显 示 在 胃癌 高 发 C 0 2 ]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得 了 满 意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皮 损 消 退 不 足 30%
1 临床资料
3.2 治 疗 结 果 见 表 1。
68 例 病 人 均 来 自 皮 肤 科 门 诊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治 疗 组 35例 ,其 中 男 性 21倒 ,女 性 14倒 :年
表 1 两 组 治 疗 结果 比 较
维普资讯 ACM P Feb .2002,Vo1.30.No 1
中医辨证 治疗 特应 性皮 炎疗 效观 察
钟 卫 红
(佛 山市 中 医院,广东 佛 山 528000)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中医治疗特 应性 皮炎 35例 的疗 效。 方法 :中医辩证 分型 治 疗 35例 与西 医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这 将 中 药 的 药 理 作 用 提 高 到 了 基 目调 控 水 平 。 结 论 :今 后 从 分 于 免 疫 学 的 深
度 应 用 药物 基 目组学作 用 于 中西医结合防 治领域 。
关键词 .粘 附 分子 :中药调 节 :活血化 瘵 ;清 热解 毒
中 圈 分 类 号 :R392.11 285
上 下 午 各 1次 .30天 为 1疗 程 。
病 由于缠 绵 日久反 复 发作 致 使脾 虚血 燥 .肌 肤
对 照 组 :口服 赛 庚 定 .成 人 2rag Tid.儿 童 失养 [2】。临 床 上 辨 证 分 为风 湿 蕴 肤 和 血 虚 风 燥
lmg Tid:维 生 素 C.成 人 0,2g Tic[.儿 童 0.1g 两种 证型 ,分别施 以清 热祛风 健脾 和养 血润 肤、祛
特应 性皮炎 .又称 为异 位 性皮 炎 、遗传过敏 性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特应性皮炎好发于四肢弯曲部,临床表现为皮肤剧烈瘙痒,可见抓痕、湿疹样丘疱疹、破溃结痂等不同程度皮损症状,部分病人并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目前,临床针对特应性皮炎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述,其治疗也在持续改进中,一般以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药、光疗为主要措施,但存在治疗成果短效、易复发、不良反应多的不足,生物制剂被誉为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发展方向,但其成本较高,在应用上颇多局限。

近些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备受关注,诸多实践发现,中医药治疗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被临床与患者广泛认可。

1.中医理论下对特应性皮炎的认知中医文献无“特应性皮炎”病名,但记载了与之症状类似的疾病,如四弯风、奶癣、乳癣等。

整体来看,古代各医家对该病的成因均有不同见解,但观点较为一致的认知是特应性皮炎是因病人先天不足、心火亢盛、后天失养、外感风湿热邪后发于皮肤、浸淫肌肤所致。

当代中医学者认为,特应性皮炎病位在心、脾,因而和湿邪密切关联,而先天禀赋不足乃本质原因,胎毒遗热是其诱因,脾虚为病机。

脾虚失运则导致湿邪内停,肌肤起病,其痒疮属心。

2.中医药内治特应性皮炎的措施2.1心脾积热型该证型见颜面、眶周红斑,其上丘疹脱屑或皮损,渗液较多,在干燥结痂后,呈黄痂皮,严重者浸淫周身四末;临床表现为病人烦躁、不思饮食,或存在便干秘结,短赤;幼儿指纹暗紫,至气关。

心脾积热型多发于婴儿时期,中药方治疗重在清心导赤,常用三心导赤饮,药物有生地、连翘心、灯芯草、木通、淡竹叶、车前子、莲子、甘草、栀子,治疗两周可见效。

2.2心火脾虚型该证型见颜面、颈、周身屈侧有明显红斑,其上丘疹水泡,渗液较少,有明显瘙痒;临床表现为病人烦躁不安、失眠、不思饮食、舌尖红,多为急性发作。

中药方治疗重在清心除烦、运脾止痒,常用培土清心方,药物有太子参、淡竹叶、连翘等。

2.3脾虚湿蕴型该证型见躯干四肢散在丘疹、水泡,渗液较多,临床表现为病人神疲懒言,周身困重,不思饮食,大便稀溏。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中医如何治疗特应性皮炎?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中医如何治疗特应性皮炎?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中医如何治疗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D)又名特应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四弯风”、“胎疮”等范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特应性皮炎中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今天让我们跟着文章一起看看吧!特应性皮炎的基本认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糜烂、渗出、结痂和皮肤干燥等症状。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有家族史,常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同时存在。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软膏、非激素类药物(如TCI)、抗生素等,根据病情合理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湿、避免刺激、控制过敏原等措施。

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综合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面的治疗。

1.症状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包括:1.皮肤瘙痒:特应性皮炎的最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瘙痒感常常是剧烈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皮肤干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往往干燥,缺乏油脂,容易出现皮肤龟裂、脱屑等现象。

3.湿疹样皮疹:急性期以鲜红色斑、丘疹、糜烂、渗出为主,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皮损往往干燥、肥厚,或呈苔藓样变。

4、皮肤感染:特应性皮炎患者因皮肤屏障受损往往易合并感染,常常出现患处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

5.其他症状:特应性皮炎患者还可能因剧烈瘙痒导致失眠,出现头痛、疲劳等症状。

2.危害特应性皮炎的危害包括:1.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感常常是剧烈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影响睡眠。

2. 容易感染: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容易感染,常常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等并发症。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疗效观察》2023-10-30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03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01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02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意义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个体化治疗、副作用小等,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02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研究方法专家咨询邀请中医学、皮肤科等领域专家,对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进行深入探讨,为实验设计提供专业建议。

病例筛选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特应性皮炎患者,为实验提供数据来源。

文献回顾系统回顾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的文献,为实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设计将筛选出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分组设计实验组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汤剂、针灸、拔罐等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观察指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同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数据分析03研究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患者年龄分布实验共纳入特应性皮炎患者10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2.5岁。

其中,18-30岁患者占45%,31-45岁患者占35%,46-60岁患者占15%,60岁以上患者占5%。

性别分布实验患者中,男性患者占55%,女性患者占45%。

病情分布轻度患者占30%,中度患者占45%,重度患者占25%。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 :李妍
编号:E A一 1 2 1 1 1 3 8 3( 修 回:2 0 1 3 - 0 2 — 0 7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特 应 , 陡皮 炎 的 随 机 对 照 研 究
Ra n d o m c o n t r o l s t u d y o n t r e a t i n g AD i n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v e me d i c i n e
产 生 ,而 且 也 阻 断 了炎 性 介 质 及 内毒 素本 身对 机 体 的 损 伤 。近 年 , 国外 虽 然 对 抗 内毒 素 治 疗 的有 效 途径 进 行 了一 系 列 探 讨 , 但 临 床 上 尚未 取 得 满 意 效果 。 多 年来 , 临 床 上 以生 脉 散 用 于 内 毒 素 性 休 克 疾 病 的 临床 治疗 并 收 到 显 著 疗 效 【 3 4 ] 。本 研 究采 用 内
中图分类 号:R 7 5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0 3 . 0 0 1 0 . 0 3
证型 :I D BG
要】 目的 :评 价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特 应 性 皮 炎 ( A D) 的 疗 效 。 方 法 :采 用 多 中 心 、 随机 对 照 平 行 设 计 ,将 1 4 6例 A D技 择优 项 目 ( 2 0 0 5 L HR 0 6 )和 深圳 市科 技重 大 项 目 ( J H 2 0 0 5 0 5 2 6 0 2 4 7 A) 。
作者简介 :
马 文峰 ( 1 9 8 0 一 ) ,女 , 吉林 长春 人 ,硕 士 学位 ,主治 医 师 ,主要 从 事 中 西 医结合 肝 病 的防 治研 究 ;工 作于 广州 中医药 大 学附 属深 圳 医院 国家 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Meta分析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组 复 发 率 低 , 无 明 显 不 良反 应 。 中西 医结 合 组 稳 定 率总 优 势 比 ( 0R ) 为 4 . 8 6 , 9 5 置信 区 间( C I ) 为( 3 . 1 3 ~
7 . 5 6 ) , 两 者 间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P< O . 0 5 ) 。 目前 临床 证 据 表 明 ,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特 应 性 皮 炎具 有 良好 疗 效 , 不 良反 应
t r e a t me nt o f a t opi e d er ma t i t i s wi t h c o mb i n a t i o n of t r a d i t i o na l Chi n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i c i ne” . The t r e a t me nt gr oup was
C N KI 、 维普和万方数据库 , 结 合 手检 7种核 心期 刊 , 查 找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特 应 性 皮 炎 的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 R C T) 。治疗组 为
在 西 药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上 中 药治 疗 ( 包括 中 医的 内服 方 剂 、 外用 中药药浴) , 对 照 组 为 单 一 的 西 药 治 疗 。 由 2名 研 究 者 独 立
D0I : 1 0 . 1 2 0 1 4 / j . i s s n . 1 0 0 2 —0 7 7 2 . 2 0 1 7 . 1 1 b . 1 6
Co mb i na t i o n o f Tr a di t i on a l Chi ne s e a nd We s t e r n Me di c i ne i n t h e Tr e at me nt o f At o pi c De r ma t i t i s :a Me t a - a n a l y s i s M A Yan —

成人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分布与血清总IgE相关性探究

成人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分布与血清总IgE相关性探究

成人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分布与血清总IgE相关性探究成人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分布与血清总IgE相关性探究摘要:成人特应性皮炎(Adult Atopic Dermatitis,A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特应性皮炎中中医证型的分布以及其与血清总IgE的相关性。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了100例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分析了其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清总IgE浓度,并与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成人特应性皮炎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湿热证、血热证和气滞证,分别占总患者数的25%、20%和15%。

此外,湿热证和血热证患者的血清总IgE浓度显著高于气滞证患者。

以上结果提示,成人特应性皮炎中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血清总IgE浓度存在相关性。

进一步研究该相关性的机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成人特应性皮炎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成人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血清总IgE;相关性引言:成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多数患者持续发病多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以往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中医学认为,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与多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个体体质是发病的基础,体质失调、气血瘀阻、湿热内蕴等是发病的主要机制。

因此,探究成人特应性皮炎中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血清总IgE的相关性,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100例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病历资料。

所有患者均符合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

通过中医辨证,将患者的中医证型归纳为湿热证、血热证、气滞证、阴虚证和气虚证。

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患者的血清总IgE浓度。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100例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资料。

在这100例患者中,湿热证的发生率最高,占25%,其次为血热证(20%)、气滞证(15%)、阴虚证(12%)和气虚证(8%)。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探析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

80例患者分为西医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组两个组别。

西医常规组以咪唑斯汀口服;中西医结合疗法组在西医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所有患者均以常规药物局部外用,疗程为4周。

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安全事件发生率;(3)患者皮损、瘙痒退去时间的差异。

结果:(1)中西疗法组相比于西医常规组总有效率更高,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两组无严重安全事件发生,X2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3)中西疗法组相比于西医常规组皮损、瘙痒退去时间更短,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促进皮损、瘙痒消退,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特应性皮炎;应用意义特应性皮炎为常见慢性皮肤病,有复发性、炎症性和变应性,激素治疗、抗组胺单独用药效果不佳。

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

80例患者分为西医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组两个组别。

40例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低至21岁,高至48岁,年龄平均值(31.34±2.29)岁。

病程短至半年,长至23年,病程平均值(12.67±0.32)年。

40例西医常规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低至19岁,高至48岁,年龄平均值(31.12±2.20)岁。

病程短至半年,长至22年,病程平均值(12.17±0.35)年。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研究有较强的可行性。

1.2方法西医常规组以咪唑斯汀口服,每次1片,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西医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方剂组成:熟地、白芍、当归、黄芪、白蒺藜各15g;丹皮、桃仁、知母、白鲜皮、防风、荆芥、川芎各10g;甘草5g。

特应性皮炎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刘静;傅杰;喻桃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9(040)007
【摘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对其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于脾肾亏虚,外加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其证型相当复杂,应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研究应该更加规范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特应性皮炎证治体系.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刘静;傅杰;喻桃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南昌,330025;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南昌,330025;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北京,332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7.9
【相关文献】
1.失眠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J], 于臻; 边新娜; 韩文文; 张玉莲
2.失眠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J], 于臻; 边新娜; 韩文文; 张玉莲
3.基于代谢组学的银屑病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J], 唐雪勇;李鑫;杨志波;刁庆春
4.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J], 冯晓;许朝霞;冯路;王忆勤
5.心悸中医证治现代研究进展 [J], 王占武;耿晓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4例特应性皮炎中医临床证候分析与辨证治疗

44例特应性皮炎中医临床证候分析与辨证治疗

44例特应性皮炎中医临床证候分析与辨证治疗尤立平;刘永生;杨顶权;白彦萍【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03(002)002【摘要】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中医证候特征与中药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医辨证理论与AD严重度评估方法--SCORAD相结合,对44例AD 患者的证候、严重度和中药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医辨证无单一证型,均为多证相兼.证型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证81.82%,血热血燥证70.45%,湿热证56.82%,肾虚证20.45%,肝郁证18.18%.中药治疗4周后,SCORAD积分和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SCORAD积分明显下降(p<0.01),VAS积分下降(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54.55%,8周后总有效率70.4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AD有较好临床疗效,其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总页数】3页(P71-73)【作者】尤立平;刘永生;杨顶权;白彦萍【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相关文献】1.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要素分析 [J], 张艳霞;张允岭;史利卿;杨效华;吴晓红;马建岭2.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 [J], 李亚妤;鲁盈;陈洪宇;王永钧3.类风湿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 [J], 李天宇;张春芳4.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证候与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J], 刘静;张海燕;尚文璠5.湿疹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及用药情况的文献调研分析 [J], 旷燕飞;杨志波;曾碧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20-03-07T14:59:52.7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21期作者:于洪敏[导读]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

于洪敏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

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为1个月,随访半年,而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96.1%)明显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颇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稳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辨证施治;中药治疗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atopic dermatitis.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1 month,followed up for half a year,and then compared the total serum IgE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6.1%)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6.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3.8%)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3.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total serum I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level of 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quite effective,the total serum IgE level of the patients is obviously stable,and there i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atopic dermatit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较低,表明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施以清热凉血解毒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利于预后。

雷鸣等[9]观察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法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的效果,虽采用的中药成分与本研究处方不同,但其作用相同,结果显示,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效果显著,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清热凉血解毒汤应用于银屑病血热证,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可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1]徐文俊,毛常亮,冯仁洋,等.凉血活血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因子的干预作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34(1):45-47.[2]雷鸣,李伟宁,姚斌,等.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33):4640-4643.[3]赵辨,张振凯,倪容之,等.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759-772.[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4-155.[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9-302.[6]王莹.凉血解毒退银汤对急性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4):622-624.[7]中华中医药学皮肤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3版)[J].中医杂志,2014,55(1):76-82.[8]陈凯,蔡念宁.皮肤病中医特色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1-192.[9]雷鸣,董月,邵文超,等.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7,40(1):24-26.(2019-02-18收稿/编辑汤敏华)特应性皮炎患者尿液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关联性分析陈娜,吴志洪,罗浩,张衍,钟江(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尿液常规检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特应性皮炎患者143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5例为正常对照组,按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将观察组分为湿热内蕴组48例、脾虚湿蕴组46例、血虚风燥组49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及显微镜镜检法检测两组的尿液标本。

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尿白细胞、尿隐血、尿蛋白、尿维生素C及尿比重异常阳性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不同证型之间比较,尿白细胞、尿隐血、尿蛋白阳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虚风燥型尿比重降低、维生素C阳性率较湿热内蕴、脾虚湿盛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维生素C和尿比重在(AD)组患者中有异常表达,其中维生素C阳性表达和尿比重降低异常在血虚风燥证型中较突出,可为AD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尿比重;维生素C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19(2019)02-0022-03通信作者:钟江;E-mail:412170126@qq.co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22·102(总)广西中医药2019年4月第42卷第2期(总)广西中医药2019年4月第42卷第2期湿热内蕴组487(14.58)①7(14.58)①1(2.08)①3(6.25)①②2(4.16)①②脾虚湿盛组467(15.22)①5(10.87)①1(2.17)①4(8.69)①②2(4.35)①②血虚风燥组497(14.28)① 6(12.24)①1(2.04)①11(22.4)①8(16.32)①组别n 尿白细胞阳性尿隐血阳性尿蛋白阳性维生素C 阳性尿比重异常表1各组尿液指标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例,%)健康对照组350001(2.85)1(2.85)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①P <0.05;与血虚风燥组相比较,②P <0.05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 )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皮肤病。

A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皮肤屏障的破坏与免疫损伤相关,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病程可以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时期,临床表现以湿疹样皮疹、长期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为特点,治疗较为棘手。

本病属于中医“湿疮”“四弯风”等范畴[1]。

笔者在长期临证中发现,许多AD 患者的尿常规结果显示异常,本研究拟通过对AD 患者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观察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能为AD 患者的中医分型提供可能的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AD 患者143例为观察组,其中男70例,女73例,年龄2~65(42.23±12.24)岁,病程1~5(2.81±1.63)年。

健康对照组35例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同期正常体检者(AD 诊断标准筛查条件均为否),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65(39.50±14.43)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诊断要点:皮肤瘙痒史为诊断必要条件;辅助条件:①屈侧皮肤受累史,常见于肘窝、腘窝、踝前或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②个人哮喘或枯草热史(或一级亲属4岁以下儿童发生AD );③全身皮肤干燥史;④屈侧有皮炎湿疹损害;⑤2岁前发病。

具备必要条件及3条以上辅助条件者可予以诊断。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病程≥1年,每年缓解期≤3个月者。

1.4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肺、肾等内脏疾病患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等;③2周内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物治疗者。

1.5中医辨证标准[3]①湿热内蕴型:以急性期多见,表现为皮损潮红焮热、肿胀、糜烂、流滋,浸淫成片,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②脾虚湿盛型:病程较久,皮损以丘疹、丘疱疹为主,伴神疲乏力,脘腹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缓弱。

③血虚风燥型: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皮损浸润、肥厚苔藓化,或有抓痕结痂、脱屑等,脉细,舌淡红。

1.6尿常规检测采用尿液干化学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尿维生素C 、尿比重等指标;采用镜检法(O-Lympus ,型号:CX21FS1)低倍镜(×10)观察所有研究对象整张尿液涂片的有形成分,再用高倍镜(×40)观察白细胞及红细胞具体形态及分布。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观察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观察组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湿热内蕴组48例;脾虚湿盛组46例;血虚风燥组49例。

2.2各组尿常规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尿白细胞、尿隐血、尿蛋白、维生素C 及尿比重异常阳性例数(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内不同中医证型尿白细胞、尿隐血、尿蛋白阳性例数(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虚风燥组维生素C 及尿比重异常阳性例数(率)显著高于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免疫失调和表皮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中感染诱导的免疫功能紊乱为重要因素之一。

陈达灿教授认为AD 反复发作和缓解的过程,正是湿热内蕴(心火亢盛)和脾虚湿盛相互交替起主导作用的结果,而长期病程可导致血虚风燥[4]。

笔者认为该病主要是三焦气化不及导致·23·103水湿滞而不化,湿为阴邪易困阳气,可以耗损脾肾阳气使AD的病程转为慢性过程;三焦为人体水液气化运行的道路,通过其气化作用,使水化为津液,从腠理、皮毛排出则为汗;从膀胱、尿道排出则为溺。

本研究对143例AD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尿常规分析对比发现,A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尿白细胞、尿隐血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ggero R等[5]研究表明,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尿液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

而Farajzadeh 等[6]研究同样也证实了AD患儿尿液白细胞较正常组增多,AD患儿表现出更高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其原因推测可能是由于AD患儿体内存在各种免疫紊乱,这种免疫紊乱可能会增加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定植或感染,从而提高了患儿尿路感染的风险。

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公开数据表明在成人身上也存在这种联系。

本研究中,AD患者尿白细胞水平较一般的泌尿系统感染时尿白细胞水平低,笔者更倾向于认为AD患者皮损及临床症状较严重时,机体内炎症反应加重会导致体内的免疫紊乱,可能会累积于肾脏导致其微小结构改变,从而出现尿常规结果的异常。

目前关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血尿、蛋白尿的原因,国内外无相关报道,考虑原因可能为特应性皮炎患者体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肾脏功能受损,出现微血管炎性病变致使出现尿隐血,肾脏的滤过功能下降,体内的水分及营养物质丢失过多从而出现尿蛋白,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AD血虚风燥证患者尿液维生素C、尿比重异常的阳性发生率与湿热内蕴、脾虚湿盛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虚风燥证AD患者大多存在表皮干燥、粗糙肥厚等脱水或缺乏油脂等情况。

维生素C是一种高效的氧化类维生素,可以参与调节机体氧化还原状态。

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7],推测水溶性维生素C 可以作为非酶抗氧化系统的一份子参与特应性皮炎氧化应激反应过程,在尿中呈现阳性表达。

另一方面,AD患者由于发生氧化应激,皮肤的物理屏障功能受损,表皮脂代谢出现异常,这些患者也表现为表皮干燥等血虚风燥的表现。

膜屏障被破坏是由于游离脂肪酸通过影响脂质域的张力,使得脂质域间的连接出现缺陷,从而发生主动性渗透,导致脂质通过渗透大量丢失。

Elias等研究[8]表明当皮肤屏障破坏时,细胞内的胆固醇水平降低,更多的胆固醇溢出用于渗透性屏障的恢复。

由于AD患者皮肤瘙痒、搔抓溃破继发感染,炎症可使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疾病反复发作迁延,转为慢性期,出现血虚风燥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