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活动单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含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健康教案、科学教案、语言教案、安全教案、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节日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ealt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含反思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静电》含反思教案吧。
静电现象 教案
静电现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静电的产生、传递和放电的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静电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1. 静电的产生和传递。
2. 静电放电的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1. 静电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2. 静电放电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橡皮球、毛巾、塑料梳子、金属钥匙等。
2. PPT或黑板、粉笔。
3. 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一个小实验引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例如,用橡皮球摩擦毛巾后,将其靠近散落的小纸屑,观察小纸屑的运动情况。
知识讲解:2.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解释静电是由于物体带电后,产生的电荷不平衡所引起的现象。
实验操作:3.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如橡皮球、毛巾、塑料梳子、金属钥匙等,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操作。
a. 实验1:用橡皮球摩擦毛巾后,将其靠近散落的小纸屑,观察小纸屑的运动情况。
b. 实验2:用塑料梳子梳头后,将其靠近金属钥匙,观察是否会产生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讨论和总结: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帮助他们总结静电的产生和传递规律,以及静电放电的过程。
拓展应用:5. 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防静电衣物、静电除尘等。
小结:6.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静电现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作业布置: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静电现象,并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同时,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生活里的静电现象观察记录单
生活里的静电现象观察记录单观察日期:_______观察地点:_______观察者:_______1.观察现象:在冬天,当我脱下羊毛衣时,我感觉到电荷的累积在我的手指上。
手指之间产生了明显的静电火花。
这种现象发生在不穿棉衣的时候也是如此。
2.观察现象:当我在家里从沙发上起来时,我感觉到脚和地面之间产生了明显的静电。
当我碰到金属门把手时,听到了电击声。
3.观察现象:当我在空调房间走动时,会发现我的头发变得蓬松并伴有明显的静电感。
当我碰到金属家具时,感觉到了一些电击感。
4.观察现象:当我穿着合成纤维衣物时,我发现它们更容易产生静电,并且静电荷在我身上累积得更多。
当我接近电视等电子设备时,我能听到静电的嗓音。
5.观察现象:当我在使用电脑时,静电现象也常常发生。
经常使用电脑后,我感觉到电脑外壳上有一些静电,而且当我插拔耳机时,能够听到明显的静电声。
6.观察现象:当我拿起塑料袋或塑料薄膜时,我观察到它们之间产生了静电现象。
当我尝试将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分开时,它们会产生类似粘在一起的感觉。
思考与结论:1.静电现象主要发生在干燥的环境中,湿度较高的时候产生静电现象较少。
2.与金属接触会导致静电放电,产生电击感。
3.合成纤维材料更容易产生静电,与棉质材料相比。
4.电子设备也能产生静电,并且与合成纤维材料接触时静电现象更为明显。
5.塑料材料更易产生静电,在干燥环境中,塑料之间的静电作用会导致塑料产生粘连感。
6.观察记录表明,静电现象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使用电子设备、穿着合成纤维材料和处理塑料材料时,我们应该注意防止静电累积和释放。
建议与探究:1.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其他湿润系统,以降低干燥环境中的静电产生。
2.选择天然纤维材料的衣物,减少合成纤维材料的使用,以减少静电现象。
3.使用抗静电产品,如抗静电喷雾剂或抗静电衣物,来减少静电累积和释放。
4.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确保其良好接地,减少静电产生和释放。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静电》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静电的概念;2、能够通过试验感受到静电的现象;3、培育幼儿动手本领,培育察看、记录、比较和推理的本领,培育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活动内容:1、供给一些物品如毛球、毛衣、铁针、塑料勺等,让孩子们用摩擦或摩擦后敲击的方式感受静电现象。
2、让孩子们通过察看和探究,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发觉静电现象的规律。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发问,探究和发觉规律,促进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引导幼儿们回忆上一次的“奇妙的水”活动;2、察看现象:老师将一根铁针悬挂在离地面约10cm的地方,用细绳子连接它,并让她轻轻摇动它,察看铁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察看铁针的“相互吸引、相互排斥、本身彼此相吸”的现象等;3、试验操作:老师让孩子们拿起塑料勺,在“静电棒”上来回摩擦10次,然后把静电的勺子放到相近的物体上,如毛衣和墙上,导致静电勺子可以把毛衣拉到一起,并使勺子张贴在墙上。
4、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物品重复上述试验,察看试验的效果,并尝试用摩擦产生静电,看看静电能够产生哪些现象。
5、思考问题:在试验操作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思考静电产生的原理,促进幼儿对静电现象的认得。
6、小结:通过察看和试验让孩子们了解了静电的概念,并通过问题引导思考静电产生的原理,加深了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察看和试验感受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概念,培育幼儿动手本领,培育察看、记录、比较和推理的本领,培育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等。
本次活动设计合理,符合幼儿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和探究欲望,他们积极参加试验操作,并做好了察看记录,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幼儿的察看和试验操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初步了解了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并对静电现象的规律有了肯定的认得。
老师还在活动过程中予以幼儿更多的探究空间,引导幼儿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发觉、探究和尝试,激发幼儿学习的深厚爱好,以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本领。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并了解带电物体的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难点:让幼儿了解带电物体的性质,并能够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棒、气球、毛皮、丝绸、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静电现象(如用塑料棒吸引纸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引入课题。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并解释带电物体的性质。
3. 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静电实验,如用毛皮摩擦气球,让幼儿亲自体验和观察静电现象。
4. 观察与分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让幼儿思考和讨论静电现象的原因和特点。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静电现象的基本知识,引导幼儿思考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理解和描述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幼儿能够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的性质和原因。
3. 幼儿能够参与实验和讨论,表现出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和观察静电现象,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静电现象的原因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摩擦起电、带电物体的性质。
2. 静电现象的实验操作:摩擦塑料棒和气球,观察吸引纸屑等现象。
3. 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有趣的静电现象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静电现象》
《有趣的静电现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静电现象,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静电的产生。
2.教学难点:理解摩擦产生静电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尺、绸布、纸片、铅笔、泡沫板、玻璃棒等。
2.学具:每组一套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绸布、纸片等)。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表面是否有特殊现象。
2.学生观察并回答:气球表面有静电,吸附了一些纸屑。
(二)探究静电现象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吗?2.学生回答: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3.教师演示摩擦产生静电的实验:a.将塑料尺在绸布上摩擦,使塑料尺带电。
b.将带电的塑料尺靠近纸片,观察纸片被吸附的现象。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分析实验结果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摩擦可以产生静电?3.学生回答: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子会发生转移,使物体带电。
(四)静电的利与弊1.教师提出问题:静电有哪些利与弊?2.学生回答:利:静电可以用于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弊:静电会吸附灰尘、引起火灾等。
(五)课堂小结2.学生回答:了解了静电现象,知道了摩擦可以产生静电,学会了用实验方法探究静电的产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静电现象,学会了用实验方法探究静电的产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增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物品准备:气球、塑料尺、布、纸片、吸管、泡沫球、细线等。
2.环境准备:活动室保持干燥,避免静电干扰。
三、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引导幼儿相互摩擦手掌,感受手掌产生的热量。
(二)静电现象引入1.教师演示静电现象:将气球在头发或布上摩擦,然后靠近泡沫球,观察泡沫球被吸引的现象。
2.提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三)静电实验1.实验一:塑料尺与布摩擦(1)教师演示:将塑料尺在布上摩擦,然后靠近吸管,观察吸管被吸引的现象。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二:气球与头发摩擦(1)教师演示: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然后靠近纸片,观察纸片被吸引的现象。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三:吸管与泡沫球摩擦(1)教师演示:将吸管在泡沫球上摩擦,然后靠近细线,观察细线被吸引的现象。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与幼儿讨论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五)结束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四、活动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静电现象,与家长分享并讨论。
2.在幼儿园内开展静电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静电小玩具等。
3.结合季节特点,开展静电防护教育活动,如冬季干燥,注意衣物静电防护等。
五、活动评价1.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2.幼儿通过实验操作,了解静电现象,掌握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3.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静电现象观察和分享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幼:好!师:我们来玩“摩擦发热”的游戏,大家互相摩擦手掌,看看谁的手掌最热。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探索静电的产生原因及其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二、设计内容:1. 静电现象的观察: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含有大量化纤维的衣物,比如尼龙衣物或聚酯纤维衣物,穿着这种衣物在干燥的环境中走动,观察衣物与身体之间的静电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 静电的产生原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用橡皮棒摩擦塑料杯或塑料勺子,观察摩擦后的静电现象,并让学生思考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 静电的应用领域:介绍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静电清洁器、静电起发机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拟实验,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静电现象的危害与防范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静电的影响。
三、实施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设计内容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进行讨论。
4. 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讨论结果,撰写简短的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学到的知识。
5. 课堂展示: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分享实验心得。
四、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过程记录、观察数据记录、实验结论等方面。
2. 展示评分:对展示结果进行评分,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内容的准确性、展示效果等方面。
3. 讨论评分: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逻辑性和参与度。
五、参考资料:1. 《物理》教材相关章节2. 《科学世界》杂志相关文章3. 互联网资料:关于静电现象及应用领域的科普文章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静电现象的神奇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静电现象》
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静电现象》活动名称:有趣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知识。
2.探究静电现象的原理。
3.了解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静电实验。
4.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知识,大致了解静电的定义,以及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并引导他们理解静电产生的原理。
3.安排一系列的静电实验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实验,加深他们对于静电现象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1.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知识首先,让孩子们看电影《粘粘的静电》(Duration: 10:56),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知识,能够简单地回答以下问题:Q:什么是静电?A:静电是指电荷静止不动的一种电磁现象。
Q:静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A:静电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之间的电子转移或者电荷的分离。
Q:静电的特性是什么?A:静电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2.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先展示一个静电现象:用气球通过与头发的摩擦产生静电,可以将头发吸附到气球上。
然后,让孩子们进行实验,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用面纸将不同材质的物品摩擦,例如钢丝、草绳、木棒等。
(2)将洁净的塑料医用手套戴在手上,可以防止身体和皮肤上的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用带电的物品(例如:用摩擦后被带有静电荷的物品)靠近金属物体,观察是否有火花产生。
(4)用带电的物品(例如:用摩擦后被带有静电荷的物品)靠近其他物品,观察是否有相互作用,例如参照用气球吸附头发的实验。
3.静电实验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静电的原理和应用,引导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活动。
(1)用气球带电,引导孩子们进行吸附物体的实验,比如用气球把小纸片吸附在墙壁上等。
(2)制作静电荷和去掉静电荷的器材,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实用的方法,例如用吸尘器去掉地毯上的静电荷。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教案
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对静电现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让幼儿初步了解静电的概念,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尺、气球、毛皮、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介绍静电现象,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摩擦产生静电的过程,让幼儿亲自操作,感受静电现象。
3. 实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静电实验,如塑料尺吸引气球、毛皮摩擦纸屑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静电的作用。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如避雷、防静电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静电现象的特点和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静电现象,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关注静电问题,如避雷、防静电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与静电相关的图片、图书等,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和探究。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静电实验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静电现象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活动在家庭中的延伸效果。
4. 结合幼儿的表现,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六、活动六:探索静电的吸引与排斥1.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静电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2.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塑料尺、气球、毛皮、纸屑、同种材质的小球等。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
3. 活动过程: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了解静电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探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静电的吸引和排斥过程,让幼儿亲自操作,感受静电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实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静电实验,如塑料尺带电吸引气球、毛皮带电排斥纸屑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静电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让孩子们了解静电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让孩子们知道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塑料尺、毛皮、气球、塑料袋等。
2.2 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安静、整洁。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发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
3.2 主体部分:实验一:摩擦起电引导孩子们用毛皮摩擦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带电的现象。
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特点。
实验二:静电吸引引导孩子们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气球,观察气球被吸引的现象。
讨论静电吸引的原因和特点。
实验三:静电排斥引导孩子们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另一根塑料尺,观察两根塑料尺相互排斥的现象。
讨论静电排斥的原因和特点。
3.3 总结部分:引导孩子们总结静电的产生原因、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室内游戏:静电传递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静电传递的方式进行游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2 家庭作业:静电小实验让孩子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静电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孩子们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5.2 观察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3 收集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尺、毛皮、气球、塑料袋等。
6.2 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安静、整洁。
第七章:活动过程7.1 导入部分: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发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
7.2 主体部分:实验一:摩擦起电引导孩子们用毛皮摩擦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带电的现象。
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特点。
实验二:静电吸引引导孩子们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气球,观察气球被吸引的现象。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围绕“静电现象”展开,包括静电的定义、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静电是由于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几种常见的静电现象,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难点:理解电荷不平衡导致静电现象的产生,以及如何用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硬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静电现象?为什么会产生静电?(2)静电有哪些表现形式?(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3. 实验观察(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其带上正电荷,吸引小纸片。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使梳子带上负电荷,吸引小纸片。
(3)将带有正电荷的气球靠近墙壁,观察其吸附现象。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列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定义:电荷不平衡导致的现象产生原因:摩擦、接触等使电荷转移表现形式:吸引、排斥、吸附等2. 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墙壁梳子吸引头发穿脱衣物时的火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至少3个。
2. 答案示例:(1)晚上脱衣服时,衣物之间产生火花。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动。
(3)用气球摩擦头发,气球吸附在墙壁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浓厚,实验操作积极,但部分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最新大班科学静电现象教案
最新大班科学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六章“奇妙的静电”,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探索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及防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动手操作静电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了解静电的防护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重点:认识静电现象,学会简单的静电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静电实验器材(包括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份静电实验器材,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气球摩擦头发后吸附小纸片的实验,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为什么气球能吸起小纸片呢?”2. 讲解静电现象(5分钟)解释静电现象,介绍静电产生的原因。
3. 静电实验(15分钟)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气球摩擦头发,吸附小纸片。
实验二:玻璃棒摩擦丝绸,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三:塑料梳子摩擦头皮,观察头发随着梳子飘动。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让幼儿理解静电的实际意义。
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一些关于静电的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静电现象,哪些不是。
拓展讨论:如何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静电产生原因3. 静电实验4. 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答案示例:晚上脱衣服时,衣服与内衣之间产生静电,发出“噼啪”声。
原因是摩擦产生的静电。
2. 画一幅关于静电现象的画,标明静电产生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操作、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对静电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更多静电现象,增强对静电的理解。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优质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电的世界》第二节《静电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静电现象,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难点:理解并应用静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塑料尺与气球摩擦后吸引纸片的实验,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2)讲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操作,用不同的材料摩擦气球、玻璃棒等,观察静电现象。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静电现象?(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5. 知识拓展介绍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定义:摩擦产生的电荷现象原因:电荷转移2.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相互排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解释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
2. 答案(1)如:衣服上的静电、梳子梳头发时的静电等。
(2)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电荷转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理解程度,以及对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其他静电实验,深入了解静电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知识拓展的适时性和适宜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新大班科学静电现象教案
最新大班科学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六章“奇妙的静电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的概念、产生原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以及简单的静电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现象是由电荷引起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静电实验,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重点:掌握静电现象的概念和简单的静电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静电实验器材(如塑料梳子、气球、玻璃棒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静电实验包(含塑料梳子、气球、玻璃棒、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激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讲解静电现象(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静电现象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摩擦起电为例,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过程,让幼儿理解电荷的作用。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静电现象,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幼儿分享实验心得,讨论静电现象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概念2. 静电现象产生原因3. 生活 examples4. 简单静电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答案:如衣服上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家庭版的静电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
答案: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充分了解了静电现象,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探索静电的更多应用,如静电吸附、静电消除等。
组织相关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科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活动过程:(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
3、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
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1、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分别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游戏《头发飞起来》1、教师示范游戏,将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含反思
设计用意:近期中午我在给小朋友梳头发的时候,梳子一抬起来头发就随着飘起来,几个小孩在隔壁看着,指指点点小声嘀咕;"头发怎么被梳子粘起来了?梳子上有胶水吗?"看见小孩们对此产生强烈的探讨欲望,由此,设计了那个活动,让小孩们从"摩擦生电"这一现象入手,在操作中感知、了解静电现象,体验静电现象带来的乐趣,从而培育幼儿乐于发觉、观看、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爱好。
活动目标:1.充分体验身旁的科学,对摩擦生电现象感爱好。
2.培育幼儿的观看能力和操作能力,能斗胆猜想,独立完成实验。
3.初步了解感知"静电"现象,明白摩擦生电。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重点:明白物体摩擦后能生电。
活动难点:能独立完成操作摩擦生电的操作现象。
活动预备:吸管假设干、塑料尺假设干、木棍假设干、塑料笔杆假设干、碎纸片假设干。
活动进程:一、提问导入。
1.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和碎纸片并提问:桌子上的物品都熟悉吗?你能用桌子上的物品让彩色的碎纸片站起来跳舞吗?请你碰运气。
2.提要求,请幼儿自由尝试。
3.交流操作结果。
二、教师操作,引发幼儿观看和探讨的爱好。
一、教师摩擦吸管,然后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看纸片的转变。
二、对适才的现象进行猜想和交流。
提问:"什么缘故小纸片会自己蹦到我的吸管上呢?"3.幼儿猜想讨论,能够让幼儿摸摸吸管,斗胆猜想,鼓舞幼儿依照自己的生活体会,扩展思路来试探。
三、感知体验摩擦生电的现象。
1.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式,是不是如此的呢?自己动手去试试,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吗?"2.小结实验结果:请幼儿将自己利用各类材料操作的情形和结果,用语句表述出来。
四、引导幼儿了解感知摩擦生电的原理。
1.教师请幼儿在头发上或衣服上摩擦操作物品,再次尝试操作。
2.小结终止:"摩擦生电"是一种静电现象,确实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没有摩擦或摩擦的时刻力度不够都没方法产生静电。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研报告、工作方案、合同文本、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search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tex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有了实用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案能够助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静电教案
大班静电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静电现象——大班静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产生和原理。
2. 观察和实验静电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棒、绒布、橡皮球等)- 实验设备:电子秤、小纸片、电球、塑料袋等2. 平台:黑板/白板、课件、图片等3. 其他:笔记本,学生实验报告模板,奖励证书三、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静电的现象(如电击、橡皮球吸附纸屑等),引起学生兴趣。
2. 导入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今天就来探索一下静电的奥秘吧!实验探索: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材质的物体。
2. 第一步:给每位学生发放一根塑料棒,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摩擦塑料棒,并用棒子轻轻摩擦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是否会产生静电现象。
3. 第二步:指导学生观察静电现象产生的条件(如橡皮球吸附纸屑的条件),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材质是否影响静电的产生等。
4. 第三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探索不同材质之间相互摩擦能否产生静电现象。
5. 第四步:学生开始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6. 第五步: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结论,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或想法。
活动巩固:1. 教师介绍静电的用途,如橡皮球渗透壁纸、静电粘贴短发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形式设计一个有趣的静电实验,可以借助教具或自行设计材料和步骤。
3.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并与全班共享。
4. 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并表彰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和探索静电现象。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准备一个简单的问答题,测试学生对静电现象和其产生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课题] 静电现象
设计人:吴小军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3)、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
[学习重点](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
[学习难点]: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过程]
活动一:探究微观世界,分子能否再分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
活动二:请思考:
(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用塑料笔杆或塑料尺与头发或衣服摩擦
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上述现象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现象:上述摩擦后的物体都能够吸引,这种物体叫做带电体。
结论:用摩擦的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方式叫做。
活动四:知道了摩擦过的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自然界仅存在两种电荷。
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电荷。
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电荷。
用“”表示。
活动五:
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找一个与这一规律有关的习题,并解答。
(1)习题:
(2)解答:
活动六:探究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 19世纪,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发现了比小得多的带______电的电子。
②原子是由带______电的_________和带______电的______________组成的。
③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觉得因摩擦而带电的两个物体,它们带的电有什么特点?
三、知识梳理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 两种电荷: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四、反馈检测
一、填空题:
1.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 A吸引C, C排斥D,已知D带正电,则B带____电荷。
2.电荷的基本性质是能够吸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_。
3.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____________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__另一个物体。
二、选择题:
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5.三个用绝缘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小球靠近时都相互吸引,这三个球的带电情况是()
A.三个都带正电
B.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C.一个带正电,两个带负电;
D.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
三、简答题:
6.用手捋散开的塑料绳,是不是捋的次数越多,合拢得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