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专题教学要点
4、努力凸现文体教学特征和语言的魅力(逻辑审美形象语言) 5、文本教学存在主要的问题:视野窄、方法单一、程
度浅浮,流程轻飘;肢解文本、曲解文本、窄化文本、冷落 文本、歪解文本或过度随意的阐释文本等现象,造成了课程 资源的流失、浪费, 致使学生思辩能力审美能力下降,语文素 养低下,思想贫乏;语文课堂只有庸俗热闹无聊的对话。
“文明的对话”专题教学要略 一、专题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文化科学的价值及意义:是文明的内在灵 魂,是社会活的生命体,是人类进行创造的内在精神。 2、在学习中进行审视与反思: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意义 与重估,文化科学在欲念与科学主义中迷失萎缩,东西 方文明的冲突与互动。 3、学习体会文化学术。论文、文化随笔、杂文的一般 特点;学习体会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的特点。 4、用文章的观点思考有关的文化社会现象,会用 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审视。
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及拓展研讨:
1、思考民族崛起的内在文化动力与传统文化之关系。 2、如何看待人是站在双重的历史意识中? 3、对今天文化泛滥又文化匮乏的现象你如何看? 4、由文化的传统的包袱进一步审视民族文化劣根性? 5、校园文化的严重病血来召唤校园文化之魂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1、文题的背景:
东方科学在发展推动文明方面的作用,以及西方 人在对待东方科学上的某些偏见。
(1)、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文章 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作为学术论文它采用怎样的结构形式? (3)、文章如何运用辨证思维与比喻论证说理? (4)、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点?
(5)、学术论文,其根本要求是持论的严密性。为了明 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者用了比喻、正反对比等论证方 式。如18段谈传统的两重属性:“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 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非 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 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 和虫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 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绝裂。”第一句是从正反两面来谈 的,第二句是进一层用比喻和比较的方法来谈,第三句是 用判断的方式下定义,第四句进一步指出结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形象具体可感,意蕴丰满多彩——《秋水(节选)》赏析
形象具体可感,意蕴丰满多彩——《秋水(节选)》赏析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的《秋水》虽是一篇说理文章,但由于庄子强调直觉体悟,在论道的时候很少做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写法上显然不同于一般的论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
《秋水》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也就是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
北海相对于黄河确实很大,但是“四海”仍处在“天地之间”,如同蚁穴处在大泽之中一样。
庄子认为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而人在天地间显然很渺小,因此人才要顺应自然。
《秋水》要表达无限相对思想,却并不单纯说理,而是运用生动的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通过河伯与北海若的七次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先秦诸子中很多人喜欢引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但像《秋水》这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言不是纯粹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
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
《秋水》(节选)虽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却完全可以看出作者是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河伯面对河水的满溢时的自喜自傲,看到大海的浩瀚时的自卑自丑,一切都如在眼前,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真是让人惊叹。
而哲理与形象的结合,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
二、哲理因用意境描绘而更含蓄丰满。
由于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智者的叮咛》),因此他不仅善于虚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寄寓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而且常常通过景物描绘,创造意境,寓意理于“境”的诗歌表达方法来构建全篇,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其艺术境界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诙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秋水》(节选)一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辨)牛马”的景象,接着又展现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的浩瀚景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文结构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共2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
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
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
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第3至第13段),完璧归赵。
这部分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3至第5段),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
从推荐者缪贤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接着,写蔺相如向赵王分析强弱形势,权衡曲直利害,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对策,并自告奋勇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
第二层(第6至第11段),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秦王斗争的经过。
这一层是“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重点。
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他与秦王斗争的几个回合中。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
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
然后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理无信。
最后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同意“十五都予赵”。
蔺相如取得了初步胜利。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
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两个条件,以获得回旋的余地。
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蔺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背信弃义是秦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秦王无可奈何。
至此,蔺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胜利。
第三层(第12、13段),写蔺相如功成加官,秦赵两国的矛盾暂时缓和。
这一部分只写蔺相如,不写廉颇,但由于文章开始时对廉、蔺的对比介绍,人们仿佛可以感到廉颇的忿忿不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谏太宗十思疏》(以下简称《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的一篇奏议。
魏徵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
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合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上司的脸色行事。
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
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
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魏徵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议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
他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
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唐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
唐初社会能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徵是有其功的。
魏徵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从小丧父,家境清寒,但非常好学,即使避难出家当了道士,也仍然潜心读书。
他十分关心政治,反对隋朝暴政,同情人民疾苦。
后来毅然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投唐后,先事太子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才成为太宗的得力助手。
他的生活道路使他比较清醒地看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民本”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非常重视历史教训,认为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经过精心治理,不到二十年而臻于富强,可谓善始,但隋炀帝却不能善终,“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骄奢纵欲,徭役无已,邪恶的人受宠,忠正之士丧身,结果“民不堪命,率土分崩”(《贞观政要》卷一)。
因此他提出把布德施惠、礼仁诚信作为治国大纲,主张轻徭薄赋,明法慎刑。
为了保证这些政治主张得以实施,他还强调广开言路,慎选人才。
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是魏徵奏议中十分重要的一篇,也是魏徵给唐太宗开的一剂很及时的良药。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
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非攻(节选)》重难点探究
精选教育课件
4
等到“入人栏厩,取人马牛”,又甚于前种行为, 大家更加反感,如果“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 戈剑”,则更甚于前面所有的行为,为大家所憎恶 和厌恨,层层设喻,到此就得出一种观点:上面的 行为都是不义的,为大家所不齿,大家都反对。
精选教育课件
5
可是,一个转折“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 誉之,谓之义”,这不是很可笑吗?从而加以类 推,有力地抨击了“攻国”行为的不义,表明作者 的观点: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义,反对这种不义战 争。观点的表明可谓水到渠成,这体现了墨子文章 严密的逻辑性和无懈可击的思辨性。
精选教育课件
6
深度探究
如何区分“非攻”和“非战”? 点拨:“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 “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 不反对而且竭力地支持。
精选教育课件
7
他认为当时的战争均属于掠夺性非正义战争,认为战
争不符合“义”,古之万国大多数在战争中消亡,战
争不是治病良方,所以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
精选教育课件
3
2.如何理解墨子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点拨:文章一开始作者并不表明自己的观点, 而是先写“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大 家知道后,就“非之”并且“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亏人自利也”,到了 “攘人犬豕鸡豚”的地步,大家更觉得严重,因为 他“亏人愈多”;
《非攻(节选)》重难点探究
精选教育课件
1
细节揣摩
1.《墨子》中《小取》篇说墨子的辩论术主要有 四种:“譬”“侔”“援”“推”。“譬”就是 比喻,“侔”就是类比,“援”即引用,“推” 即推理。本文是如何体现墨子的论辩之术的?
精选教育课件
2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分析报告(必修一)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分析(必修一)我省我市从今年秋季开始,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高一语文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
对于这套新教材,不少教师还较陌生。
如何使用好这套教材,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能切实保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课题。
本人学习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照人教版语文教材,对苏教版教材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从宏观整体和微观具体认识、分析、使用好这套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贯穿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三大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五方面目标:积累·整合----知识、能力的积累与融会贯通,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整合而形成的语文基本能力。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感受鉴赏基础上的深层次提升、吸收和内化(人文与知识)。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备课 ppt 苏教版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 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 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 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 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 见可欲,则思 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 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 价值。 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 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 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专题内涵解读
引导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等, 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专题重点教学目标
基本要求: 1、借助工具书确定文言文中字的正确读音和词 的含义。 2、正确诵读本专题所选的文章。 3、根据上下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专题 所选文章。 4、根据要求给本专题部分文章加注、断句。 5、根据要求整理本专题出现的通假字、梳理部 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一定量的文言文学习积累的基础上,需要给学生整理 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或规律,这有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 提高。老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和已学知识的联系,将有 助于学生架构阅古文知识的体系。这一专题的应该是本着这 一目的而安排的。
Ⅱ板块内涵解读
因声求气 仔细领会 融会贯通
内容解读
目标定位 教学安排
课例分析
• 提供当时的形势地图说说如果你是烛之武, 你打算怎样说退秦师的。 • 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 “受”,有什么作用? • 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 注意伏笔与照应。请举例分析这一写法特 点。 • 评价这篇短文中出现的人物角色特点。
高中语文_必修三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导语:本单元主题是“文明的踪迹”,随着时光远去,黯淡了多少的辉煌的历史,沉寂了多少人类的智慧。
追寻文明的踪迹,我们看到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我们看到绵延的丝绸之路,我们看到大漠黄沙中的敦煌莫高窟。
文明贯穿着我们的历史,它刻在夏商周的青铜器上,她绚烂在明艳的唐三彩上,它闪耀在典雅的青花瓷上。
文明走进我们的第三单元,我们从造福千年的都江堰上看到它,我们从潇洒飘逸的兰亭序上看到它,我们从古希腊的石头上看到它。
二.展示教学目标:1.梳理积累本单元的重要字词句2.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重要修辞手法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感悟本单元文化内涵三、概述本节课内容:1.提炼重要字词:易错音、易错字、重要成语、重要实虚词2.提炼重要语句:文言文中的易考名句、现代文中运用修辞的精彩语句3.提炼单元内涵:为李冰写颁奖词、以“文明”为话题续写文段4.链接高考题——涉及修辞手法的高考题四.复习过程(一)巩固重要字词1.展示学生字音、字形提炼结果重要字音《都江堰》劲(jìnɡ)厉颓壁残垣(yuán)邈远(miǎo)汩汩(ɡǔ)庇 (b ì) 护驯 (xùn) 顺众目睽睽(kuí)浚(jùn)理遴(lín)选长锸(chā)铁戟(jǐ)圭臬(ɡuīniè)韬 (tāo) 略衮衮(ɡǔn)诘(jié)问眸(móu)子针灸(jiǔ)劝诫(jiè) 蛮吓(hè) 怦(pēng)然心动砭(biān)肤山麓(lù) 钹(bó)磬(qìng) 傩(nuó)戏《兰亭集序》癸(guǐ)丑会(kuài)稽晤(wù)言形骸(hái) 嗟悼(dào)《古希腊的石头》亢(kàng)奋龟(jūn)裂剥(bō)落苍劲(jìng) 聆(líng)听神谕(yù)重要字形《都江堰》濡养修缮震颤精神焕发踊跃喧嚣玉玺澄彻蔼然含笑决绝挟着韬略《古希腊的石头》炯炯有神暧昧不明脉搏斑驳葱茏遁去震撼坍塌磨砺甬道高踞贯穿五彩缤纷2.课件展示由本单元字词组合的字音字形选择题,巩固学生基础知识(1)下列字音全对的一组是()A.苍劲(jìng) 驯 (xùn) 顺龟(jūn)裂怦(pīng)然心动B.庇 (bì) 护圭臬(niè)聆(līng)听众目睽睽(kuí)C.诘(jié)问劝诫(jiè) 形骸(hái) 颓壁残垣(yuán)D.砭(biān)肤蛮吓(xià) 遴(lín)选衮衮(ɡǔn)诸公(答案:C A怦(pēng)然心动 B聆(líng)听D蛮吓(hè)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濡养踊跃霭然含笑龙盘虎踞B.脉博甬道炯炯有神五彩缤纷C.震撼修缮精神涣发暧昧不明D.磨砺决绝文韬武略草木葱茏(答案:D A蔼然含笑 B脉搏 C精神焕发)3. 展示学生重要成语提炼结果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注视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必修(三)、(四)承(一)、(二)来,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念及方法等,见本人前(一)、(二)教材分析,此继续分析(三)、(四)中的专题及课文。
这是个人一家之见,供教师备课和教学参考。
必修(三)也有四个专题:第一专题《祖国土》:此专题以讴歌祖国为主线,联系必修(一)第三专题的“爱家乡、爱亲人”,进一步升华到爱国爱民的境界。
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确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情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是古今中外普遍而又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美好感情,讴歌祖国和人民也是永恒的主题。
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3篇散文和4首诗歌。
3篇散文各有特色,《祖国山川颂》以描写抒情见长,诗情画意,优美动人;《长江三峡》叙事抒情,充满阳刚壮美;《肖邦故园》以议论抒情见长,深邃而给人启迪。
闻一多的《发现》以激情为特色,而艾青的《北方》则以深沉为特色。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它们之间的不同写法,领略和体味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会阅读、欣赏散文、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文教学要点人文思想内容表达、语言特色《祖国山川颂》(抒情散文)黄药眠本文比较全面地描绘祖国的历史文化、优美景色,赞美讴歌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
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思。
在开头总写后,从祖国的土地、劳动者的勤劳勇敢、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风景名胜等各方面具体描绘祖国,从中表达热烈、深沉的爱。
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形象,选取典型的景、物来表现具体的“祖国”,承托感情。
表达和语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穿插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长江三峡》(叙事性散文)刘白羽《肖邦故园》(议论性散文)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通过对肖邦故居的凭吊,写祖国、家乡对肖邦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以及肖邦创作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祖国和人民是所有人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1(标准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1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必修(三)、(四)承(一)、(二)来,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念及方法等,见本人前(一)、(二)教材分析,此继续分析(三)、(四)中的专题及课文。
这是个人一家之见,供教师备课和教学参考。
必修(三)也有四个专题:第一专题《祖国土》:此专题以讴歌祖国为主线,联系必修(一)第三专题的“爱家乡、爱亲人”,进一步升华到爱国爱民的境界。
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确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情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是古今中外普遍而又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美好感情,讴歌祖国和人民也是永恒的主题。
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3篇散文和4首诗歌。
3篇散文各有特色,《祖国山川颂》以描写抒情见长,诗情画意,优美动人;《长江三峡》叙事抒情,充满阳刚壮美;《肖邦故园》以议论抒情见长,深邃而给人启迪。
闻一多的《发现》以激情为特色,而艾青的《北方》则以深沉为特色。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它们之间的不同写法,领略和体味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会阅读、欣赏散文、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文教学要点人文思想内容表达、语言特色《祖国山川颂》(抒情散文)黄药眠本文比较全面地描绘祖国的历史文化、优美景色,赞美讴歌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
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思。
在开头总写后,从祖国的土地、劳动者的勤劳勇敢、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风景名胜等各方面具体描绘祖国,从中表达热烈、深沉的爱。
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形象,选取典型的景、物来表现具体的“祖国”,承托感情。
表达和语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穿插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长江三峡》(叙事性散文)刘白羽具体描绘我国著名风景名胜长江三峡的雄奇壮丽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构思:以时间(一天)为序(经)、以空间(不同地点景色)为纬,抓住三峡景色不同特点:瞿塘峡之雄奇惊险(以日出衬托)、巫峡之神奇优美(以神话、神女峰衬托)、西陵峡之古老险要(以历史传说衬托),写出三峡的雄壮、险峻,讴歌祖国山河。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解析全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解析全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一、专题基本分析必修三第一专题名为“祖国土”,它的人文主题是热爱祖国,分成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江山多娇”,有《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三篇散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是“颂歌的变奏”,有《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四首诗歌,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第一板块都是必读篇目,第二板块是自读或选学内容。
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
二、对专题教学重、难点的认识与处理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式,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注。
教学中注意要将文本置身在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之中:本专题在研习方案的设计中有意识地突出了“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这一方法包括其他阅读鉴赏方法的介绍,以便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阅读鉴赏的选择与运用方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
1.在内容上把握两个方面:“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烈赞颂,侧重“赞颂”(必读);“颂歌的变奏”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侧重“变奏”(自读或选学)。
“赞颂”与“变奏”是一种爱国感情的两个方面。
2.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学习两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3.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读方案,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对语言的感受如果不诉诸声音,就很难从根本上掌握这门语言。
尤其是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特征,平平仄仄起来天然带有一种韵律感。
所以,朗读、美读是真正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
如果脱离朗诵,许多语言中内在的东西都难以体会到把握住。
理解作品——设计朗诵方案——进行朗诵活动。
4.基本的语言训练(词语积累和语句的体会)三、专题教学整体安排1.课时安排:9课时板块一: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4课时)板块二:颂歌的变奏——《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3课时)写作: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必修(三)、(四)承(一)、(二)来,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念及方法等,见本人前(一)、(二)教材分析,此继续分析(三)、(四)中的专题及课文。
这是个人一家之见,供教师备课和教学参考。
必修(三)也有四个专题:第一专题《祖国土》:此专题以讴歌祖国为主线,联系必修(一)第三专题的“爱家乡、爱亲人”,进一步升华到爱国爱民的境界。
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确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情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是古今中外普遍而又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美好感情,讴歌祖国和人民也是永恒的主题。
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3篇散文和4首诗歌。
3篇散文各有特色,《祖国山川颂》以描写抒情见长,诗情画意,优美动人;《长江三峡》叙事抒情,充满阳刚壮美;《肖邦故园》以议论抒情见长,深邃而给人启迪。
闻一多的《发现》以激情为特色,而艾青的《北方》则以深沉为特色。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它们之间的不同写法,领略和体味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会阅读、欣赏散文、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文教学要点人文思想内容表达、语言特色《祖国山川颂》(抒情散文)黄药眠本文比较全面地描绘祖国的历史文化、优美景色,赞美讴歌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
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思。
在开头总写后,从祖国的土地、劳动者的勤劳勇敢、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风景名胜等各方面具体描绘祖国,从中表达热烈、深沉的爱。
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形象,选取典型的景、物来表现具体的“祖国”,承托感情。
表达和语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穿插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长江三峡》(叙事性散文)刘白羽具体描绘我国著名风景名胜长江三峡的雄奇壮丽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构思:以时间(一天)为序(经)、以空间(不同地点景色)为纬,抓住三峡景色不同特点:瞿塘峡之雄奇惊险(以日出衬托)、巫峡之神奇优美(以神话、神女峰衬托)、西陵峡之古老险要(以历史传说衬托),写出三峡的雄壮、险峻,讴歌祖国山河。
表达和语言:充满昂扬激情,以粗犷大笔描写雄奇之景,给人以宏大激越的阳刚之美。
配合古老优美的历史传说,给人以无限神奇之美。
可联系必修(一)中高建群《西地平线上》一文的构思和写法。
《肖邦故园》(议论性散文)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通过对肖邦故居的凭吊,写祖国、家乡对肖邦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以及肖邦创作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祖国和人民是所有人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构思:以肖邦故居为中心,引出对肖邦成长及音乐成就的介绍,将两者有机联系,说明中心。
首先写肖邦故居的历史沧桑变化,描绘故居,总说故园对肖邦音乐艺术创作的重大影响;再从故园四季优美风光和肖邦曲折生活经历两方面谈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巨大影响:对祖国故园的深挚感情基调及创作的丰富源泉。
最后写肖邦故园是留给后世的巨大精神财富。
34567892019-05-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必修(三)、(四)承(一)、(二)来,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念及方法等,见本人前(一)、(二)教材分析,此继续分析(三)、(四)中的专题及课文。
这是个人一家之见,供教师备课和教学参考。
必修(三)也有四个专题:第一专题《祖国土》:此专题以讴歌祖国为主线,联系必修(一)第三专题的“爱家乡、爱亲人”,进一步升华到爱国爱民的境界。
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确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情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是古今中外普遍而又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美好感情,讴歌祖国和人民也是永恒的主题。
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3篇散文和4首诗歌。
3篇散文各有特色,《祖国山川颂》以描写抒情见长,诗情画意,优美动人;《长江三峡》叙事抒情,充满阳刚壮美;《肖邦故园》以议论抒情见长,深邃而给人启迪。
闻一多的《发现》以激情为特色,而艾青的《北方》则以深沉为特色。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它们之间的不同写法,领略和体味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会阅读、欣赏散文、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文教学要点人文思想内容表达、语言特色《祖国山川颂》(抒情散文)黄药眠本文比较全面地描绘祖国的历史文化、优美景色,赞美讴歌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
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思。
在开头总写后,从祖国的土地、劳动者的勤劳勇敢、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风景名胜等各方面具体描绘祖国,从中表达热烈、深沉的爱。
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形象,选取典型的景、物来表现具体的“祖国”,承托感情。
表达和语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穿插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长江三峡》(叙事性散文)刘白羽具体描绘我国著名风景名胜长江三峡的雄奇壮丽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构思:以时间(一天)为序(经)、以空间(不同地点景色)为纬,抓住三峡景色不同特点:瞿塘峡之雄奇惊险(以日出衬托)、巫峡之神奇优美(以神话、神女峰衬托)、西陵峡之古老险要(以历史传说衬托),写出三峡的雄壮、险峻,讴歌祖国山河。
表达和语言:充满昂扬激情,以粗犷大笔描写雄奇之景,给人以宏大激越的阳刚之美。
配合古老优美的历史传说,给人以无限神奇之美。
可联系必修(一)中高建群《西地平线上》一文的构思和写法。
《肖邦故园》(议论性散文)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通过对肖邦故居的凭吊,写祖国、家乡对肖邦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以及肖邦创作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祖国和人民是所有人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构思:以肖邦故居为中心,引出对肖邦成长及音乐成就的介绍,将两者有机联系,说明中心。
首先写肖邦故居的历史沧桑变化,描绘故居,总说故园对肖邦音乐艺术创作的重大影响;再从故园四季优美风光和肖邦曲折生活经历两方面谈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巨大影响:对祖国故园的深挚感情基调及创作的丰富源泉。
最后写肖邦故园是留给后世的巨大精神财富。
34567892019-05-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必修(三)、(四)承(一)、(二)来,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念及方法等,见本人前(一)、(二)教材分析,此继续分析(三)、(四)中的专题及课文。
这是个人一家之见,供教师备课和教学参考。
必修(三)也有四个专题:第一专题《祖国土》:此专题以讴歌祖国为主线,联系必修(一)第三专题的“爱家乡、爱亲人”,进一步升华到爱国爱民的境界。
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确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情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是古今中外普遍而又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美好感情,讴歌祖国和人民也是永恒的主题。
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3篇散文和4首诗歌。
3篇散文各有特色,《祖国山川颂》以描写抒情见长,诗情画意,优美动人;《长江三峡》叙事抒情,充满阳刚壮美;《肖邦故园》以议论抒情见长,深邃而给人启迪。
闻一多的《发现》以激情为特色,而艾青的《北方》则以深沉为特色。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它们之间的不同写法,领略和体味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会阅读、欣赏散文、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文教学要点人文思想内容表达、语言特色《祖国山川颂》(抒情散文)黄药眠本文比较全面地描绘祖国的历史文化、优美景色,赞美讴歌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
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思。
在开头总写后,从祖国的土地、劳动者的勤劳勇敢、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风景名胜等各方面具体描绘祖国,从中表达热烈、深沉的爱。
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形象,选取典型的景、物来表现具体的“祖国”,承托感情。
表达和语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穿插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长江三峡》(叙事性散文)刘白羽具体描绘我国著名风景名胜长江三峡的雄奇壮丽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构思:以时间(一天)为序(经)、以空间(不同地点景色)为纬,抓住三峡景色不同特点:瞿塘峡之雄奇惊险(以日出衬托)、巫峡之神奇优美(以神话、神女峰衬托)、西陵峡之古老险要(以历史传说衬托),写出三峡的雄壮、险峻,讴歌祖国山河。
表达和语言:充满昂扬激情,以粗犷大笔描写雄奇之景,给人以宏大激越的阳刚之美。
配合古老优美的历史传说,给人以无限神奇之美。
可联系必修(一)中高建群《西地平线上》一文的构思和写法。
《肖邦故园》(议论性散文)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通过对肖邦故居的凭吊,写祖国、家乡对肖邦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以及肖邦创作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祖国和人民是所有人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构思:以肖邦故居为中心,引出对肖邦成长及音乐成就的介绍,将两者有机联系,说明中心。
首先写肖邦故居的历史沧桑变化,描绘故居,总说故园对肖邦音乐艺术创作的重大影响;再从故园四季优美风光和肖邦曲折生活经历两方面谈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巨大影响:对祖国故园的深挚感情基调及创作的丰富源泉。
最后写肖邦故园是留给后世的巨大精神财富。
34567892019-05-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必修(三)、(四)承(一)、(二)来,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念及方法等,见本人前(一)、(二)教材分析,此继续分析(三)、(四)中的专题及课文。
这是个人一家之见,供教师备课和教学参考。
必修(三)也有四个专题:第一专题《祖国土》:此专题以讴歌祖国为主线,联系必修(一)第三专题的“爱家乡、爱亲人”,进一步升华到爱国爱民的境界。
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确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情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是古今中外普遍而又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美好感情,讴歌祖国和人民也是永恒的主题。
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3篇散文和4首诗歌。
3篇散文各有特色,《祖国山川颂》以描写抒情见长,诗情画意,优美动人;《长江三峡》叙事抒情,充满阳刚壮美;《肖邦故园》以议论抒情见长,深邃而给人启迪。
闻一多的《发现》以激情为特色,而艾青的《北方》则以深沉为特色。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它们之间的不同写法,领略和体味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会阅读、欣赏散文、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文教学要点人文思想内容表达、语言特色《祖国山川颂》(抒情散文)黄药眠本文比较全面地描绘祖国的历史文化、优美景色,赞美讴歌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
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思。
在开头总写后,从祖国的土地、劳动者的勤劳勇敢、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风景名胜等各方面具体描绘祖国,从中表达热烈、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