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内科学课件心律失常
合集下载
第8版内科学课件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ECG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 0.12秒。 (2) 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 (3) T波宽大,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性代偿间歇。
P P P
X
2X
期前收缩类型
• 偶发性、频发性期前收缩 • 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 • 成对期前收缩 • 间位性期前收缩 • 单形性、多形性、多源性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电图
P消失,快速混乱颤动波(f波); f 波频率350-600次/分;QRS室上性或 伴差传;室律极不规则;室率多100160次/分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 350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LOWN氏分级
0 级 无室性期前收缩 Ⅰ 级 偶尔单个出现(<1次/分 或 ≦30次/h) Ⅱ 级 频发期前收缩(>1次/分 或 >30次/h) Ⅲ 级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 级 A . 反复、多发、成对 B . 室性阵发 Ⅴ 级 R on T(T波峰前30ms为心室易颤期)
特征: 1.提前出现的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其前无提前的P波 2.呈二联律
年龄≥75岁
糖尿病 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血栓栓塞
血管疾病(既往心梗, 外周动脉病变或主动脉斑块)
年龄65- 74岁 性别(即女性)
1
9
总分
表18房颤患者出血评估
HAS-BLED
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 肝肾功能异常(各1分) 卒中
分值
1 1 或2 1 1 1
出血史或出血倾向
INR 不稳定(如果用华法林) 老年人(>65岁) 药物(阿司匹林或NSAIDs,)/酒精
心律失常第八版PPT课件
CHENLI
6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均具有正常自律性,当心
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 2、触发激动:指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后除极振幅增高
达阈值即可引起激动,受儿茶酚胺、电解质,高血 Ca2+、洋地黄中毒等影响。 3、冲动节律紊乱
CHENLI
7
心脏传导组织自律性分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原则。
二、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心电图特征。 三、了解:心律失常有关的解剖、分类和心律失常
的发生机制。
CHENLI
1
概述 一、定义:心脏活动中电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 部位和传导速度及激动次序发生
异常时,称心律失常。 二、传导系统解剖:
CHENLI
17
[诊断] 心律规则而第一心音强弱
不等(大炮音),尤其是伴颈静脉 搏动间断不规则增强(大炮波)的 ,提示房室分离,多见于完全性房 室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动过速。
CHENLI
18
[诊断]
三、辅助检查
1、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 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
发作期:应包括较长的Ⅱ或V1导联记录 ;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还是异位;通过 逐个分析提早或延迟心搏的性质和来源 ,最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1.停博 arrest 2.逸博 escape 3.逸博心律和加速性逸博心律 4.正常 normal 5.心动过速 tachycardia 6.扑动 flutter 7.颤动 fibrilation
CHENLI
8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异常自律性 abnormal automatic activity 触发活动 triggered activity 后除极 afterdepolarization
心律失常第八版课件
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律失常病史 生理因素:如运动、情绪激动等 病理因素: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药物因素: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03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 现
症状表现
窦性心律失常: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 房颤: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等 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晕厥等 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乏力等
心律失常第八版课 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治疗与预防 心律失常的案例分析
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心律失常的护理与康复
总结与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
定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任一异常 分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病因:心脏疾病、药物、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等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乏力、黑蒙等
体征表现
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并发症表现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室 性心动过速等
房颤:心房颤 动,可引起血 栓栓塞、心力
衰竭等
室上性心动过 速:阵发性室 上性心动过速, 可引起心悸、
胸闷等症状
传导阻滞:传 导系统阻滞, 可引起心率减 慢、心悸等症
状
04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06
心律失常的护理与 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监测心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第8版内科学课件室性心律失常
• 一般不需治疗,仅需去除病因和诱因。 • 症状明显,首选β受体阻滞剂、次选美西
律、普罗帕酮 、莫雷西嗪。
• 二尖瓣脱垂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
最新课件
12
急性心肌缺血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内尽早应用β-受体阻 滞剂,不再主张预防性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在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后或不适于应用受体阻滞剂时,出现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或连 续出现的室性期前收、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个心 搏的T波上(R on T),临床静脉应用胺碘酮或利 多卡因。急性肺水肿或严重心衰并发室性期前收缩, 首先改善血液动力学障碍。
最新课件
13
慢性心脏病变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慎用Ⅰ类,特 别是Ⅰc类药物。
最新课件
14
室性心动过速-病因
• 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为 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其 次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衰、二尖瓣 脱垂、心瓣膜病等。
• 其他: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 毒、长QT综合征等。
P
P
P
X
2X
最新课件
4
期前收缩类型
• 偶发性、频发性期前收缩 • 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 • 成对期前收缩 • 间位性期前收缩 • 单形性、多形性、多源性期前收缩
最新课件
5
LOWN氏分级
0 级 无室性期前收缩 Ⅰ 级 偶尔单个出现(<1次/分 或 ≦30次/h) Ⅱ 级 频发期前收缩(>1次/分 或 >30次/h) Ⅲ 级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 级 A . 反复、多发、成对 B . 室性阵发 Ⅴ 级 R on T(T波峰前30ms为心室易颤期)
• 偶见正常人。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心肌细胞特性
自律性
窦房结 : 60-100次/分
心房:
50-60次/分
房室交界区 : 40-60次/分
心室:
25-40次/分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传导系统血供
• 窦房结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来源于右 冠状动脉,40%来源于左冠回旋支。
• 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来 源于左冠状动脉。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传导系统神经支配
• 传导系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 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能抑制窦房结的自律
性和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 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 • 交感神经则发挥与副交感神经相反作用。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 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末鞘浦 肯野纤维网。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
正常心电冲动起源
窦房结
心电传导系统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普肯耶氏纤维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折返机制(reentry)
• 存在折返环; • 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 另一条通道传导缓慢,先前阻滞的通道有足
够时间恢复兴奋性; • 先前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 折返性心律失常可由期前收缩诱发或终止,
也可由超速抑制终止。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经食管心电图和心脏调搏
心肌细胞特性
自律性
窦房结 : 60-100次/分
心房:
50-60次/分
房室交界区 : 40-60次/分
心室:
25-40次/分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传导系统血供
• 窦房结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来源于右 冠状动脉,40%来源于左冠回旋支。
• 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来 源于左冠状动脉。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传导系统神经支配
• 传导系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 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能抑制窦房结的自律
性和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 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 • 交感神经则发挥与副交感神经相反作用。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 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末鞘浦 肯野纤维网。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
正常心电冲动起源
窦房结
心电传导系统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普肯耶氏纤维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折返机制(reentry)
• 存在折返环; • 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 另一条通道传导缓慢,先前阻滞的通道有足
够时间恢复兴奋性; • 先前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 折返性心律失常可由期前收缩诱发或终止,
也可由超速抑制终止。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第8版内科学心律失常概述
经食管心电图和心脏调搏
心律失常内科学精品PPT课件
特点:P- R间期随每次心搏逐渐延长直至P 波完全被阻断,出现QRS波群脱落。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3
可编辑
36
2 Ⅱ度 Ⅱ型A-VB (又称莫氏现象):
特点:心电图上呈P波周期性的突然不能下传心室, 但P-R间 期是固定不变的,即在心室波脱漏前没有 PR延长。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特点:提早出现的P波与窦性不同;P-R>0.12S,QRS与窦 性相同,代偿间期为不完全性
•交界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早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相同,逆行P波可在QRS 波前、中、后,则P’- R<0.12S,=0或R-
P’<0.20S,代 偿间期多为不完全性。
•室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早出现的QRS前无P波,时限≥0.12S,伴有继发 性ST-T变化,代偿间期完全。
3. 进行必要的检 TSH等。
一、 窦性心律失 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概念:起 源于窦房结 的心律。为 正常心律。
➢特点:P 波在I、II、 aVF、V4-6 直立;
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之差》0.12S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⒈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难点
心律失常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图形诊断标准 2.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1. 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 2. 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 3. 不同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本课题新进展
复习思考题 别
1.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2.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应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3
可编辑
36
2 Ⅱ度 Ⅱ型A-VB (又称莫氏现象):
特点:心电图上呈P波周期性的突然不能下传心室, 但P-R间 期是固定不变的,即在心室波脱漏前没有 PR延长。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特点:提早出现的P波与窦性不同;P-R>0.12S,QRS与窦 性相同,代偿间期为不完全性
•交界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早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相同,逆行P波可在QRS 波前、中、后,则P’- R<0.12S,=0或R-
P’<0.20S,代 偿间期多为不完全性。
•室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早出现的QRS前无P波,时限≥0.12S,伴有继发 性ST-T变化,代偿间期完全。
3. 进行必要的检 TSH等。
一、 窦性心律失 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概念:起 源于窦房结 的心律。为 正常心律。
➢特点:P 波在I、II、 aVF、V4-6 直立;
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之差》0.12S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⒈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难点
心律失常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图形诊断标准 2.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1. 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 2. 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 3. 不同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本课题新进展
复习思考题 别
1.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2.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应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
第8版内科学课件心脏电复律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
接通复律器的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置 “同步”档,校 验同步性能,监护的示波屏上要选择R波最大的导联,以 触发同步电路。接好电极板导线。
达到要求能量以上步骤都准备完毕,给患者静脉注射安定 时,待患者进入安静状态,同时观察术者及其周围人员与 患者及病床处于绝缘状态下,迅速按下放电按钮。
观察示波屏,是否复律成功。
• 适应症:伴有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房颤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为大多数医务人员所熟
悉 • 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
高,死亡率高,无频率应答功能
精品PPT
心脏起搏方式
DDD--双腔起搏、感知 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精品PPT
DDD 模式
双腔起搏,双腔感知,双腔触发抑制型起 博器,又称为房室顺序收缩双腔触发抑制型 起搏器即全自动起搏器。DDD起搏器能模 拟人类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生理功能,按顺 序起搏心房和心室,又能感知心房和心室 自身的电活动。感知之后的反应方式有触 发型和抑制型两种,根据电生理情况而自 动选择。
D=( 抗 心 动 过 速起搏+电转 复)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常见起搏方式
AAI 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 AAIR 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频率应答 VVI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 VVIR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频率应答 VDD 心室起搏,心房、心室感知抑制与触发 DDD 房室顺序起搏、心房感知抑制与触发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 DDDR 房室顺序起搏、心房感知抑制与触发
心室起搏、 心室感知抑制、频率应答
精品PPT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精品PPT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达到要求能量以上步骤都准备完毕,给患者静脉注射安定 时,待患者进入安静状态,同时观察术者及其周围人员与 患者及病床处于绝缘状态下,迅速按下放电按钮。
观察示波屏,是否复律成功。
• 适应症:伴有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房颤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为大多数医务人员所熟
悉 • 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
高,死亡率高,无频率应答功能
精品PPT
心脏起搏方式
DDD--双腔起搏、感知 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精品PPT
DDD 模式
双腔起搏,双腔感知,双腔触发抑制型起 博器,又称为房室顺序收缩双腔触发抑制型 起搏器即全自动起搏器。DDD起搏器能模 拟人类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生理功能,按顺 序起搏心房和心室,又能感知心房和心室 自身的电活动。感知之后的反应方式有触 发型和抑制型两种,根据电生理情况而自 动选择。
D=( 抗 心 动 过 速起搏+电转 复)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常见起搏方式
AAI 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 AAIR 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频率应答 VVI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 VVIR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频率应答 VDD 心室起搏,心房、心室感知抑制与触发 DDD 房室顺序起搏、心房感知抑制与触发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 DDDR 房室顺序起搏、心房感知抑制与触发
心室起搏、 心室感知抑制、频率应答
精品PPT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精品PPT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内科学--心律失常
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酒精中毒、 甲亢、肺栓塞、心衰、心脏手术
心房扑动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齿波).频率为250~400 次/分 2.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率不整齐 3.QRS波群形态正常
心房扑动的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终止:电转复、奎尼丁、心律平 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治愈: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RS波宽大畸形,无P波
室性心 ICD(埋藏式心室起搏装置)
室扑 室颤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窦性停搏
由于各种原因使窦房结不能按时产生冲动 常见于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AMI、脑血管意外及
应用奎尼丁、钾盐、乙酰胆碱、洋地黄等药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亦可引起窦性
停搏
窦性停搏
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无P波(常>2秒),长的P-P 与短的P-P不成倍数关系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 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末鞘浦 肯野纤维网。
心律失常
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 系统。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 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几乎见 于所有人。
心房纤颤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
为350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3.QRS波群形态正常
心房扑动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齿波).频率为250~400 次/分 2.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率不整齐 3.QRS波群形态正常
心房扑动的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终止:电转复、奎尼丁、心律平 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治愈: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RS波宽大畸形,无P波
室性心 ICD(埋藏式心室起搏装置)
室扑 室颤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窦性停搏
由于各种原因使窦房结不能按时产生冲动 常见于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AMI、脑血管意外及
应用奎尼丁、钾盐、乙酰胆碱、洋地黄等药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亦可引起窦性
停搏
窦性停搏
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无P波(常>2秒),长的P-P 与短的P-P不成倍数关系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 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末鞘浦 肯野纤维网。
心律失常
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 系统。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 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几乎见 于所有人。
心房纤颤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
为350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3.QRS波群形态正常
内科学教学课件:心律失常 (4)
❖ 窦性静止或Ⅲ°窦房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ECG示:P波消失,出现规则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频率为33次/分钟。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SSS)
❖定义: 是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减
退或/和窦房传导功能异常所致的以心动过缓为主要特 征的多种心律失常和症状的综合表现。
心律失常
(Cardiac rrhythmia)
总论
一、定义
❖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imas)是指 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 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
❖ 由负责正常心电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 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具有自律性、传导 性和兴奋性。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在房室结传 导速度最慢。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扑动 和颤动(心房和心室)
2、冲动传导异常
❖ 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 病理性: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 ❖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症
三、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冲动形成异常 ❖异常自律性 abnormal automatic activity
注意事项
1 首先去除病因和诱因
2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
3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4 对于缓率性心律失常,应用增加心肌自 律性、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胺类,对 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则相反。
2、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心脏电复律 ❖ 心脏起搏治疗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扑动-心电图
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频率为 250~300次/分。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 导比率。 QRS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传而变形。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齿波).频率为250~400次/分 2.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律不整齐
要的检查技术,应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 记录清楚显示P波导联的心电图长条以备分 析,通常选择Ⅱ导联或V1导联。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可了解心悸与晕厥的发生是 否和心律失常有关;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与 日常活动的关系以及昼夜分布特征,协助评 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起搏器疗效及是 否出现功能障碍等。
动态心电图(Holter)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特征:
窦性P波频 率<60次/分。 常伴有窦性 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窦性P波。
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 0.12秒。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病因
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及睡眠状态。
心外因素:颅内病变、严重缺氧、低温、甲减,
窦房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所导致的窦房结功能 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病症。临床上可出 现一系列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
不足的症状。
SSS —原因
冠心病、心肌病及窦房结退行性变及其
心房扑动的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转复:电转复、超速抑制、胺碘酮、心律平、奎尼丁。 预防:胺碘酮、心律平、奎尼丁。 治愈:射频消融。
抗凝治疗:同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 常,30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中发生率0.77%。 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心房附壁 血栓形成及其栓子脱落引起栓塞是房颤病 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
张毅
主要内容
1.心律失常概述 2.窦性心律失常 3.房性心律失常 4.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 5.室性心律失常 6.心脏传导阻滞 7.抗心律失常药物 8.心脏电复律和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
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
1 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 2 P´R间期≥0.12秒, 3 P´后的QRS波群有三种可能 ①与窦性P波的QRS相同, ②因室内差传而变形, ③未下传。 4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 的间期,长于一个但短于两个窦性PP间期)。
房性前期收缩
特征: 1.于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P'-R间期 >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45
窦房传导阻滞
1.心电图诊断: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分两型: 莫氏Ⅰ型(文氏阻滞):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 长PP间 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莫氏Ⅱ型:P波长时间消失,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成倍 数关系。交界性或室性逸搏、逸搏心律。 2.临床意义 :参见病窦。 3.治疗:同窦停。
期前收缩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 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
室性期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房性期前收缩-病因
功能性:吸烟、饮酒、咖啡等。 器质性: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
房性期前收缩-临床表现
症状 无症状或心悸、心脏停搏感、胸闷、 乏力。 体征 ①脉搏脱漏, ②提前心搏后有一长间歇。
心房颤动-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 心病、甲亢、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 内膜炎。 心肺疾病患者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 及血液动力学紊乱。 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运动或酒精中毒时。 孤立性房颤:又称特发性房颤。 老年部分房颤是慢快综合征的心动过速期表现。
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末鞘浦 肯野纤维网。
心脏传导系统
正常心电冲动起源
窦房结
心电传导系统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普肯耶氏纤维
心肌细胞特性
自律性 窦房结 : 60-100次/分 心房: 50-60次/分 房室交界区 : 40-60次/分 心室: 25-40次/分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折返机制(reentry)
存在折返环; 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另一条通道传导缓慢,先前阻滞的通道有
足够时间恢复兴奋性;
先前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
折返性心律失常可由期前收缩诱发或终止, 也可由超速抑制终止。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食道心房调搏
心内电生理检查
房性期前收缩-治疗
去除病因,一般无需治疗。 频发、易致心动过速的需治疗,β受 体阻滞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维 拉帕米等。
阵发性心动过速
根据起搏点的不同,亦可分为:房性
房室交界性
室性
前两类心电图上有时不易区别,故可合称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周围组织发生缺血、纤维化、退行性变
及炎症。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甲减及抗心律失常
药物也可引起窦房结功能障碍,应注意
鉴别。
SSS —临床表现
头晕、乏力。 黑蒙、 晕厥。 心悸。
SSS—心电图特征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 分)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常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 综合征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及
各种代谢障碍、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上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心房率为150~200 次/分,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
症状 无症状或心悸、头晕、胸闷、乏力。 体征 ①心率快。 ②心律、心音。
病史
心律失常的存在与否及其类型;
心律失常的诱因:烟、咖啡、运动及精 神刺激等; 心律失常频繁程度、起病方式;
心律失常对病人造成的影响;
治疗的反应。
体格检查
心率的快慢、是否整齐 整齐的心律 多为窦性节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则心律不规则。 心音强度改变 对心律失常也有重要 帮助,如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 传导阻滞等均有心音强弱的改变。
阻塞性黄疸。
心脏因素: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药物因素: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
道拮抗剂,胺碘酮,洋地黄等。
窦性心动过缓—治疗
病因治疗 无症状者无须治疗 有症状者应用阿托品、心宝、氨茶碱、必要时异 丙肾上腺素。 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临时起搏器、永久起搏 器)。
窦性停搏
病因治疗。 无症状者无须治疗。 有症状者应用阿托品、心宝、氨茶碱,必要时异 丙肾上腺素。 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窦房阻滞 ( sinoatrial block )
一度窦房阻滞:
ECG 无法观察。
三 度窦房阻滞:
难与窦性停搏区别。
二度窦I 型,二度II 型(多见)。
窦性心动过速—病因
生理性
吸烟、饮茶、咖啡、饮酒、体力活动、
情绪激动等。
病理性 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休
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
药物作用 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等。
窦性心动过速—治疗
一般针对原发病及诱因治疗 必要时β阻滞剂、地尔硫卓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100次/分称窦缓。 心电图: 1 窦性心律, 2 PP间期>1秒。
由于各种原因使窦房结不能按时产生冲动。 常见于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AMI、脑血管意外及 应用奎尼丁、钾盐、乙酰胆碱、洋地黄等药,迷 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亦可引起窦性停 搏
窦性停搏
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无P波,
长的P-P与短的P-P不成倍数关系
窦性停搏—治疗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自律性增高
具有自律性的潜在起搏点自律性↑ 在有些病理状态下(儿茶酚胺增多、电解质紊乱、缺血 缺氧、心脏扩大、药物中毒、机械性刺激等), 普通心肌-----自律性细胞形成异位起搏灶。
此类心律失常不能由期前收缩诱发或终止。
触发活动
动作电位后产生除极活动被称为后除极,若后 除极的振幅增高并达閾电位—便可引起反复激动。 见于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血 -再灌注、 低血钾、高血钙及洋地黄中毒。 触发活动对超速抑制的反应是加速作用,这有 别于自律性增高和折返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经食管心电图和心脏调搏
心内电生理检查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心率60-100次/分 P-P间期0.6-1秒 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臵。
窦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