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城市改造或拆或建,是否太匆匆?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地名整治该怎么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承载人们的乡愁记忆,是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
但是地名使用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
市民政局公示的不规范地名共有42个,主要体现为崇洋媚外(如维多利亚花园、维也纳国际酒店)、刻意夸大(如钓鱼台别墅、中央大道)、怪异难懂(如皇家骑士酒店、反修桥)等,将予以更换。
此名单公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讨论。
有人认为,这些地名影响了指位定向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和社会交流交往都不利,应该更换。
也有人认为,这些地名中外融合,个性鲜明,既夺人眼目又便于记忆,无需更换。
还有人认为,地名无非就是个名字,更换不更换无所谓。
对此,市民政局拟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
请在专家、市民、学生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北京市东城区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5月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地名整治该怎么做?各位听证会的领导、市民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市民代表。
今天能够参加这次听证会我感到十分荣幸。
在这里,我仅对地名规范这件事发表一下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城市地名“大、洋、怪、重”,由来已久。
不少大型建筑,甚至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有着奇奇怪怪的样子,也配上了奇奇怪怪的名字,让人费解。
而居民小区作为开发商参与城市文化构建的前沿阵地,更是命名的“重灾区”,很少有好好说话的。
像西安市列举出来的佳家sport小区、贞观首府小区,基本上代表了小区名称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趋洋,以“异国风情”为卖点;一个则是好古,找来王府、御苑、贞观等字眼充门面。
建筑也好,地名也好,都是文化的表现,也都在潜移默化中濡染、塑造、积淀着新的文化。
市民每天行走在“拉菲公馆”里,触摸着“皇家园林”的天空,偶或去隔壁“夏威夷海岸”看望朋友,一起到“中央大道”遛遛,在“海德堡酒店”用个餐,颇有些今夕何夕之慨。
2020高考热点素材模拟作文如何看待“拆”与“建”解析及范文
2020高考热点素材模拟作文如何看待“拆”与“建”解析及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幅图景是,上海的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如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在旧区的扩容升级改造、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除。
另一幅图景是,在某地方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和街区。
有的新楼盘在大院门口建起了古罗马式的凯旋门,大院广场建起了巴黎先贤祠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大圆顶的会所。
对于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就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材料由两幅图景组成。
第一幅表达的是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在旧区的扩容升级改造、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除;第二幅表达的是大量“欧陆古典风情”的建筑出现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当中,甚至有的楼盘出现了凯旋门,巴黎圣贤祠那类风格的在建筑。
一段文字在谈论“拆”,一段文字文字谈论“建”,“拆”体现的是缺乏前瞻性规划的眼光,“建”体现的是崇洋尊古,实则是没有自信盲目他信的表现。
材料具有较强在思辨性,该如何看待“拆”与“建”的问题?考生可以“就事论事”并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要有前瞻性规划,不必崇洋尊古;②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理智对待外来建筑文化;③历史不可遗忘,符合自己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建筑才是最好的;④传统与现代该如何融合;⑤有自信才能够避免盲目他信下水作文:有自信才能避免盲目他信在城市改造中,出现了两幅图景,一幅是一些历史文化建筑被拆除;一幅是公共建筑的兴建和住宅开发盲目仿造欧洲古典建筑。
在我看来,这两种图景都是不正常的,前者体现出来的是缺乏前瞻性规划和不自信,而后者则为典型的崇洋尊古、盲目他信。
其实,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我们不能够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必须要从整体上去考虑。
高考作文热点命题写作:“快与慢”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热点命题写作:“快与慢”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过去十年,安徽滁州成为了国内发展最快的城市。
究其原因,突出了一个“快”字,这其中既有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制造业快速崛起等硬件的加持,也离不开政府审批流程的精简、分秒必争的“竞速”精神的作用。
材料二:最近几年,曾经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的深圳,却故意放慢了城市发展的脚步。
深圳不再一味地追求城市发展的速度,反而致力于打造更加舒适、宜居、幸福感更强的城市综合体。
你如何看待上述情况,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根据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思辨型材料作文题。
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不同理念。
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快”,也就是说,在城市发展中,“快”是有益的,快速的发展既依赖于也服务于城市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制度改革等软件条件服务理念的发展。
材料二的关键词是“慢”,也就是说在城市发展中,“慢”也是有益的,慢下来的城市并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再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民生更好的发展。
一、任务和情境。
“对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如何看待”属于核心问题,决定了考生必须围绕材料体现的关键词来谈。
二、具体写作:1.考生必须首先要肯定,在城市发展中快和慢都是适宜的有益的,如果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否定某一个方面,属于偏离题意。
2.要能够辩证地思考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够看出二者的不同,更应该能看出无论快与慢,都是为了国家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才做出的选择,也即是两则材料殊途同归的地方。
3.“快”和“慢”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为了同一目的的“有效”追求,“快”和“慢”取决于阶段不同的“适合”“适于”“适切”。
4.如果考生能够结合当前国家发展的趋势,思考到当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更要注重细节,在细微处进行思考,为了完善某些不足,我们要适应慢下来,甚至慢是为了未来更快的发展等,可以考虑给高分。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快“与”“慢”结合,把握当下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快“与”“慢”结合,把握当下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近来,“Citywalk(城市漫步)”作为一种新型的旅行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悄然兴起并成为一股风潮。
通过这样的方式,旅行者得以深度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格,与城市产生深度联结,感受热气腾腾的真实市井生活。
材料二:凌晨的车票,满当的行程,急速的景区打卡,一天八顿美食还能赶上周一的早八,这样主打高效率高强度的“特种兵式旅游”一出现,便抢占了2023旅游热词。
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只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就是最好的旅行,生活亦是如此。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引语式材料作文。
两则材料分别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热门旅行方式。
材料一介绍了从容的慢节奏Citywalk,材料二则介绍了快节奏的“特种兵式旅游”。
由于材料没有特别明显的倾向,所以单独赞同“快”或者“慢”也是可以的,,但是更好的立意方式应该是辩证看待两种方式后选择某一种,或结合两种方式。
行文时需注意仅仅围绕旅行来阐释观点是不够的。
因为材料中提到了“生活亦如此”,也就是需要考生发散思维,将旅行的快慢方式延伸到生活、学习中,还可以联系到国家发展层面,这样可以使文章更深刻。
此外,考试需注意不应该片面地将材料二所谈的“特种兵式旅游”处理为否定面,需要看到其出现、存在的社会装础,与当下快节奏生活相联系。
参考立意:“快节奏"丰富体验,“慢节奏”品味温情;“快“慢”结合,把握当下;慢下来,让人生更饱满;青春正当时,把握“快节奏”。
范文展示在快节奏中过慢生活,让生命丰富灵魂丰盈那些令人震撼的风景,大都有一种魔力,能让时光停滞,要么能在纷纭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旧时光的风貌;要么能在沧海桑田中,传承旧时光的风情!城市的夜景,深夜的霓虹让人迷醉,但是清晨的薄雾和阳光,更令人振奋。
2015安徽高考语文作文
2015安徽高考语文作文引言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很多考生关注的焦点。
语文作文作为一项综合能力的考察,考生们需要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和思维逻辑进行写作。
本文将从2015安徽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写作思路和范文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题目分析2015安徽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为《城市新老街巷》,这是一个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话题。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文主要围绕城市的变迁展开讨论,对比新旧街巷的差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写作思路第一步:确定立意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从多个角度进行立意。
比如可以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探讨城市发展对旧街巷的影响;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写出对城市变迁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步:收集素材在确定好立意后,我们需要收集一些相关的素材。
可以通过查阅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了解城市化进程中新老街巷的变化。
此外,也可借助个人经历和感受,丰富作文的内容。
第三步:构思框架在收集到足够的素材后,我们可以开始构思作文的框架。
可以按照线性思维的方式,从引子、正文和结尾等部分进行构思。
同时,也可以采用非线性思维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立意和素材进行灵活的组织。
范文分析以下是一篇关于2015安徽高考语文作文的范文,可以作为参考:城市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繁华和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新老街巷的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
从前,老街巷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它们保留着浓厚的历史氛围,每一个街角都有着故事。
走在石板铺就的小巷中,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老街巷的房屋虽然破旧,但却有让人感到温暖的生活气息。
老街巷里的店铺也多是以传统手艺为主,让人们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造,老街巷逐渐被新街巷所取代。
新街巷更加现代化,道路宽阔,建筑豪华。
新街巷里的商铺大多是国际品牌,物质的丰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人们不再需要到老街巷去购物,因为新街巷更加方便和舒适。
高考作文押题范文2023乙
高考作文押题范文2023乙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方向范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这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市发展的快速和乡村发展的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城市和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路径。
首先,城市应该注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很多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提高工业排放标准、加强垃圾处理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城市还应该注重绿化工作,增加公园绿地和植被覆盖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乡村应该注重农业的发展。
乡村是农业和农民的家园,应该注重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农村还应该注重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再次,城市和乡村应该加强互联互通。
现代发展的趋势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与乡村应该加强联系与合作。
城市可以向乡村输送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乡村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乡村也可以向城市提供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城乡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城乡互惠互利,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
最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人的需求。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目标都应该以人的福祉和幸福感为出发点。
城市要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乡村要注重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幸福感。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农业发展、互联互通以及人的需求。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的实施,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生作文:古城重建,文化是根基
学生作文:古城重建,文化是根基第一篇:学生作文:古城重建,文化是根基古城的重修(议论)中国城市在大规模扩建时,各地拆老城,建新城,轰轰烈烈,许多老建筑在一夜之间消失。
而自从丽江古城因为旅游业声名鹊起之后,各地又兴起重建古镇的热潮。
似乎一夜之间,各地古城涌起,古镇旅游成了招揽游客的一大王牌,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而几乎各个古镇又都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用各种特产招徕游客。
不少人认为,古城的重建是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但也有人认为古城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炒作古城纯粹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对此,你又有何看法呢?古城重建,文化是根基高二10班某同学在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的今天,无数文化古迹在铲车声中一去不复返。
然而,当丽江古城凭着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历史建筑声名鹊起,吸引大量游客后,许多地方纷纷掀起古城重建的热潮。
一时间,仿古建筑粉墨登场,文化却淹没在喧嚣奢华的商业气息。
有人说,重建古城是为了保护传统建筑。
的确,在拆旧建新的城镇化进程中,有太多传统建筑遭到破坏,有太多文化古迹需要得到保护。
江苏省徐州官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
传统建筑急需保护毋庸置疑,可是该如何保护呢?拆了再重建吗?即使建筑技术在先进发达,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再充足丰富,我们重建的也只是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赝品,而盲目跟风重建古城,则更会陷入“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徒劳无功,得不偿失。
重建古城成为热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业利益。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极小,但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于是对古建筑的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大。
对于已经损毁消逝的古建筑,人们甚至不惜花费财力去重新修建,使其具有商业价值。
并不是说,重建的古建筑,便一定是垃圾,一定是摆设,一定一无是处。
2016年高考作文范文
2016年高考作文范文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城市生活范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城市生活。
城市给人们带来的机会、便利和发展空间是农村无法比拟的。
然而,城市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机会。
首先,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在城市生活,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城市中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同时,城市中也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选择,使人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另外,城市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城市中有发达的交通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出行和生活。
城市中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而在农村地区,这些便利可能并不具备或者难以获得。
然而,城市生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过于拥挤和交通拥堵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城市拥挤和交通问题成为了困扰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
此外,城市中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和心理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生活,我们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城市提供的机会和资源,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城市的繁荣作出贡献。
最后,我们要注重自身的素质和内涵提升,提高自己应对城市生活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机会和便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城市生活,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高考作文现写范文题目怎么写
高考作文现写范文题目怎么写高考作文现写范文题目:探讨城市化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种变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城市化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化的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随着农村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工厂和企业进驻农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
这些排放物的存在对空气、水源和土壤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另外,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建设房屋、道路和工厂,导致了农田的减少,农业产出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平衡。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机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包括水、电、煤气、道路等基本设施的改善,这无疑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减轻了农村人口负担,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
为了减小城市化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农村地区的工业废弃物排放,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我们还可以采取建设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方式,减少农田的污染和破坏,保持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激发农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城市化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关系,采取措施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生态的和谐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家园。
北京申论大作文阅卷
北京申论大作文阅卷北京申论大作文阅卷不要标题,且文中不能有标题相同的文字。
请按照以下要求完成作文:1. 时间限制:120分钟2. 字数要求:800字左右3. 题目:如何提高城市环境的治理水平?4. 内容要求:(1)提出问题:城市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2)分析原因: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城市环境的影响(3)提出措施: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居民素质(4)展望未来:构建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范文】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环境治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空气污染、垃圾问题、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治理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是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废气、废水对空气和水质造成了重大污染。
此外,随着人口增长,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和处理也成为一大难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大对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其次,推动绿色发展是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们可以加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倡绿色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加大对公共绿地和森林的建设和保护,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只有通过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提高居民素质是城市环境治理的基础。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也需要每个居民的自觉行动。
居民应当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分类垃圾,共同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并建立健全的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居民的环保责任感。
展望未来,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只有通过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水平,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2022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作(解析、拟题、范文)
2022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作(解析、拟题、范文)作文真题【2022新高考Ⅱ卷】适用地区:海南、重庆、辽宁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
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
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
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
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可以用其所创设情境中的主题词——“选择”、“创造”、“未来”来概括。
综观整个作文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材料——包括两段话。
第一段介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共青团成立百年之际,推出微纪录片来展示一组奋发有为的人物。
这些人物来自平凡的各行各业,却因其身上具有的“选择”、“创造”、“未来”的信条而不平凡。
第一段还为我们诠释了主题关键词的具体内涵,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选择——根植于热爱,是因;创造——发展的方向,是程;未来——力量所开启,是果。
第二段具体举例,分别用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的实例来阐释主题——“选择家国情怀”、“创造矢志不渝”、“自信开启未来”。
二、导语——要求写一篇征文,主题是“选择·创造·未来”。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留乡还是进城”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留乡还是进城”导写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现代文阅读文本一《廊桥上的人生》中,素秋本想留在大城市,最终却回到家乡,用整个青春岁月守护了廊桥;但也有人认为,她留在大城市未必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对于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还是外出闯荡,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只身无问在西东,心有明珠照山河。
2.反哺建故乡,振翅辟新天。
3.理想仍需桑梓地,人生到处是青山。
4.留乡奉献自我,外出打拼创业。
5.奔赴他乡苦奋斗,扎根家乡展风采。
……偏题立意:1.目标比选择重要。
(未准确抓取核心问题。
)2.不忘本来,方得未来。
(偏离写作中心。
)3.心之归所,即为家乡。
(简单否定第一种青年,肯定第二种青年,价值取向走偏。
)……范文展示无畏选择,过有价值的人生大学生素秋当然可以选择去大城市打拼,哪里有青年人期待的诗与远方。
然而她毅然决然地回到故乡,成为宣传故乡、建设故乡的一份子。
诚然,回城还是回乡,这是一个问题,更是新时代青年人择业的两大方向。
我不认为选择有优劣之分,只要是过价值的人生,就无畏选择。
也许大部分年轻人都会倾向于走向城市,毕竟城市是一个时代发展的文明向标。
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择业机会,意味着更发达的生活理念,意味着更丰富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意味着更快捷的生活节奏。
大城市增加了个体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也增强了时代的主人翁意识。
青年人置身于城市的洪流中,不自觉地感受到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更容易砥砺奋进,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成为助力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这种植根大城市而生发的热气蒸腾的奋斗力,是城市对青年人恒久的吸引力。
城市生活中的风发扬厉,更容易成为追求价值感的动力。
也许有人为素秋感到惋惜,总觉得素秋回乡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向下兼容的无奈之举,我以为大可不必。
青州高考作文真题答案解析
青州高考作文真题答案解析在北方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它叫做青州。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总是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会关注并了解青州高考作文的真题及答案。
下面,我将对青州高考作文真题进行一次解析。
青州高考作文真题一:《城市的新颜》这个题目呼之欲出地要求考生展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们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青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我观察到许多的变化和进步。
我可以从城市建设、交通、环境等方面入手,展开独特的思考。
在城市建设方面,青州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大街小巷的整修,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城市焕然一新。
这使我思考到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外在的美容,更重要的是建设内涵和魅力。
我们需要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让它们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让居民在城市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改革的重中之重。
青州的交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公交线路的拓展,地铁的建设,这些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然而,与此同时,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吸引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这成为了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城市环境也是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工程的推进,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资源,是当前城市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鼓励居民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共同建设美丽的城市。
以上只是对题目的一部分解析。
当然,考生写作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思考和观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示个人的独特见解。
青州高考作文真题二:《科技与人生》科技在当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贯穿着我们的生活。
这个题目要求考生以科技与人生为主线展开写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
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作文中可以从科技的应用、利弊、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科技的应用日新月异,影响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比如,互联网的兴起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各个行业也随之而发展。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报刊亭到底该不该全部拆除”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报刊亭到底该不该全部拆除”导写及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最近,某城市拟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对此,你有何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学会学习:勤于反思本题兼具现实性及思辨性,引导考生对当下复杂的社会进行多元的思考,能有效地区分考生的写作能力及思维水平。
审题限制性(1)本文属于时评类作文,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必须围绕“某城市拟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一事去写,若非“就事论事”,一律36分以下。
(2)“写一篇议论性文章”,即要求明确文体。
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都强调高中生要有基本的议论能力。
这是一种很好的导向,它将引导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更重视文体的分类,同时也会让高中生更注重逻辑思维,更注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016年浙江卷明确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2017浙江卷“……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依然是要求写论述文;2016年北京卷: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且是给材料命题议论文。
2017北京卷: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依然是给定材料的命题作文。
这是备考中需要十分注意的方向。
开放性肯定或否定“某城市拟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的做法均可,只要合情合理,自圆其说。
解题材料内容描述:某城市拆除全市的报刊亭;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拆除了报刊亭,原来的经营者生活难以为继;拆除了报刊亭,破坏了城市的文化生态。
2022年河南省高考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分析
2022年河南省高考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座有91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的桥梁位于某市最繁华地区,这里也是交通枢纽和城市咽喉。
可是这座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桥梁又处于城市火车站改造工程范围内,市政府准备启动实施桥梁改造方案,或移走或改造。
是要它原样不动,还是要高铁进城?这一事件引发了各界争论,主要有如下两种声音:建筑艺术保护者们认为,无论从城市历史景观还是历史建筑保护上讲,改变桥原有的结构、材料和体量,无疑会造成对该桥的破坏。
“当年的建筑工艺已经失传,原料也不具备了,一旦拆除就不可能恢复原貌。
”火车站改造工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说法:“高铁不进入主城区中心区域,百姓享用高铁的便利程度就打了折扣,而桥梁自身的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来自真实的社会生活,是关于老建筑物该保护、保留还是移走、改造的问题,是时下关于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试题试图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以公民的视角去审视城市建设、家园建设的问题,也是对学生视野、文化积淀、思维水平的综合考查.材料中有一对令人纠结的矛盾:一方面是古老的地标式建筑,一方面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高铁工程.这是一种价值选择,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命题.建筑艺术保护者们的观点围绕着“保护”来谈,否定改变、改造.这是基于对古老建筑物的艺术、审美、文化等多重价值的思考和衡量;而改造工程的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则强调高铁的时代价值,以便民、利民为价值依据,否定老桥的现实价值.作文的任务指令也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对以上问题作出思考,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既然任务指令明确指出要针对“以上事情”,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那么,考生就应该将“老桥”和“高铁”的“价值”问题作为中心问题,并对材料中的两种“声音”表明态度、阐明观点.参考角度:1、从建筑艺术保护者们方面立意: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建筑是人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2、从火车站改造工程相关部门负责人角度立意:方便群众长久发展而舍弃古建筑.第1页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写作训练《城市与生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精选
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而长沙一切刚刚好,这里的人可都不舍得离开。
其实,长沙未必“一切刚刚好”,不论身居何地,每个人都会面对能否“容下肉身”“放下灵魂”的现实和纠结。
设想你是一个生活在长沙这样二线城市的人,有这样一个向你唠叨的深圳朋友,或者和你分享幸福的老家同学,你会怎样回复他,给出你对城市和生活的理解和选择?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题目提供的材料事关对城市和生活的理解和选择,是现阶段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表面上看是城市的地域区别与人的生活感受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需求的平衡问题,中间也涉及对城市和生活的认知标准与主观选择的问题,当然有时也不乏为一种焦虑或者说是一种妥协的表现,这些都可以成为考生写作的基点,据此可以有很大的联想和思考空间。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多方面、多维度的认知和体验进行写作,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
2.贪图安逸不可为。(偷换核心概念,以“贪图安逸”取代“生活悠闲又惬意”)
3.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泛谈物质和精神,忽视材料核心内涵——“对城市和生活的理解和选择”)
……
【范文】
享受幸福时光,谱写时代华章
——给老家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你好!
获悉你在老家一切安好,平时上个小班,周末聚个小会,假期旅个小游,还有父母帮忙带孩子、补贴家用,生活悠闲又惬意,真替你感到开心;而我在长沙,也一切刚刚好;念及我们的过往,不禁由衷感慨:新时代,大变化,我们都在享受幸福时光,谱写时代华章。
3.文体自由。考生可以用记叙的方式写自己对深圳朋友的唠叨的认识,对老家同学的生活的感悟;也可以用议论的方式对深圳的朋友或老家的朋友对生活的理解和选择做出评价。
【解题】
本次作文是典型的关系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选取了社会焦点话题:城市和生活,涉及人生存中的核心命题:城市和生活。题目新意十足,考生本身是社会公民,自当深入社会,回应焦点,参与思考,践行理想,所以本次的命题有别于平时所考所见,锐意十足;层次感非常清晰,可从浅层次入手来谈论城市与生活中的人与人、人与城市的核心命题,也可以趋向深入的层次来谈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平衡问题;核心价值导向清晰。本题目意在引导考生思考人与城市、人与人关系的核心命题,是一道优秀的作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写作:城市改造或拆或建,是否太匆匆?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幅图景是,上海的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如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在旧区的扩容升级改造、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除。
另一幅图景是,在某地方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和街区。
有的新楼盘在大院门口建起了古罗马式的凯旋门,大院广场建起了巴黎先贤祠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大圆顶的会所。
对于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信息意识、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一方面,上海的一些历史文化建筑被拆除;另一方面,在某地方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和街区。
考生要围绕这一真实情境进行思考与立意,否则容易偏离题意。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对于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是题目设置的典型任务,考生必须思考的是“城市改造中的拆除与兴建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而写出文章。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材料一强调被拆掉的是“历史文化建筑”,材料二则强调某地方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和街区,透露出命题者的否定评价态度。
但考生不可简单否定,要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文化互鉴与文化自信方面表达自己的思考。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
题目要求思考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中存在的问题。
考生可以从出现问题的原因角度立意,可以从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的角度立意,也可从原因及举措角度进行综合立意。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紧扣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中存在的问题,考生可以思考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思考历史文化建筑对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思考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和街区有什么利弊,思考如何让城市改造更加符合人们的预期及更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应该说,考生的联想与思考完全可以多样化,从而写出有独特感悟的文章。
3.文体选择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就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议论,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可以以见闻的形式记录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中存在的问题,写成有思考、有感悟的记叙类文章;当然,也可以写成应用文,如写信给某位政府决策者,写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立德树人的理念。
表面上看,命题者只是客观叙述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问题,但实际上“历史文化建筑”已经包含了命题人对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价值的认可,需要有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需要有前瞻性的规划;而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和街区是否与城市的发展相匹配,是否是缺乏自信的行为?考生只有清楚命题者的意图,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原貌。
2.尊重地域特色,避免过度欧陆化。
3.合理规划,让拆除或兴建为城市添彩。
4.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要符合城市特色。
5.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应考虑城市长远发展。
……
偏题立意:
1.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是为了兴建。
(误解题意,背离题目写作意图)
2.城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扩大了范围,材料只是要求思考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问题)
3.城市改造。
(只片面抓材料的限定词,明显扩大了范围,不符合题目意图)
……
下水文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保持文化自信
邱欣祥老师
上海的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如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在旧区的扩容升级改造、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除;而在某地方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和街区。
一拆一建,前者反映了对历史文物的破坏,后者则见出文化自信的缺乏。
把握城市特点,尊重城市独特文化,为旧城改造的拆与建确立标准。
海南师范大教授杨若虹说,一座城市的文化来自于历史积淀,而建筑往往承载着这份积淀。
文化建筑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多姿多彩的。
上海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北京的四合院,赣南的围屋,福建永定土楼……如此众多的建
筑其建设的年代或许有差异,形态也各异,却代表了城市的特色文化。
历史文化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记忆了城市发展的点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城改造中,这些地方很可能成为改造中的障碍,城市建设者应考虑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尊重城市独特文化,谨慎拆除。
有拆必然有建,兴建同样要考虑中国味儿、地方味儿,要尊重城市特色,保持文化自信。
正如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认为的:“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如果缺少文化自信,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和街区,必然导致失去中国味儿。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美,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美,如果不顾自身特点,非要把自己整成美国人的脸庞,最终会整成不伦不类的怪物。
建筑也是一样,旧城改造中的拆与建都要在尊重当地城市特点的基础上确立标准。
摒弃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注重“绣花功夫”,突出人居环境的改造。
旧城改造中,出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大拆大建的现象。
这样做的结果,速度确实很快,但也把历史文化建筑摧毁了,城市也就缺少了历史底蕴;更有甚者,模仿外国名胜古迹而显得不伦不类。
可见,旧城改造应摈弃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需要注重“绣花功夫”。
改造时可能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城市建设者发挥智慧,但这样做对城市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大拆历史文化建筑是否也可以这样想呢?城市要发展,旧城改造也是发展的结果,但改造中,我们的城市建设者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建筑,谨慎一味模仿外国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