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的材料及表皮

合集下载

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与材料观研究

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与材料观研究

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与材料观研究Research on Kengo Kuma's "Natural"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Material View■伍曼琳 WU Manlin 周静敏 ZHOU Jingmin【摘 要】 在“千城一面”的现状问题下,文章结合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对其材料观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具体从材料观在构建中的表现、材料的特性表达以及材料与结构、意象的结合三个方面展开,总结了隈研吾材料观的特征,并指出其对于中国建筑发展现状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隈研吾;材料观;自然建筑;特征表达【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milar cities", combining the "natural" architectural concept of Kengo Kuma,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his material view, the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specifically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material view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 and imag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engo Kuma's material view, and pointed out its inspiration role for th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Keywords】 Kengo Kuma, material view, natur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0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正朝着大规模、大体量的方向发展,由此所形成的单一、同质化的肌理不断地填充着城市。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竹、木、纸、砖、膜等十个材料作品集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竹、木、纸、砖、膜等十个材料作品集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纸、砖、膜等⼗个材料作品集合⽇本是⼀个专注的设计国度,有⽔泥⼤师安藤忠雄、有⽤纸⾼⼿阪茂、也有玩⽊⼤师隈研吾···这其中隈研吾⽼师却是⼀个独有的存在,他不仅仅是⼀个⽤⽊⾼⼿,纸、⽯头、⾦属、砖⽡这些材质也全都精通,堪称材质运⽤泰⽃级⼈物。

隈研吾 Kengo Kuma⽇本著名的建筑师,⽣于1954年,1990年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KKAA),现任东京⼤学建筑系教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2018.9.4-2018.11.30,在上海虹桥国际展汇⾥举办的隈研吾材料研究室,作为东京展的延展,本次展览以各种材料的运⽤为线索,回顾了⽇本建筑⼤师隈研吾过去30年的作品。

这些作品被归纳为10个物理材料类别:⽵、⽊、纸、⽯头、⾦属、砖⽡、玻璃、树脂、膜/纤维、⼟。

透过这些,隈研吾试图修复在当下的建筑语境⾥⾯,⼈与材料的关联。

⽽本次展会正于今⽇结束,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感受到这场展会的意义之⼤,我们为⼤家总结了⼀份关于隈研吾⼤师的⼗种材料的经典作品集合,以便⼤家传阅。

⽵长城脚下的“⽵屋”中国⽵屋是建在狭窄的⼭岩之上的建筑,姿态舒展,与环境浑然⼀体,⼤量⽵⼦的运⽤,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本建筑的空间感有机结合,体现了东⽅⽂明的精神⽓质和艺术风格。

⽇本住房——⽵⽇本在⽵林中,设计师使⽤各种由⽵⼦制成的新材料,使房屋融⼊⽵林。

使⽤⽵纤维制成的⾼强度层压⽊材作为3000吨屋顶的结构材料,⽵纤维内隔板⽤温和的⽵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代替玻璃纤维。

Kotobukitsukido法国位于巴黎塞纳街的茶叶和紫菜精品店在特殊空间的中间,放置⼀个坚实的松树和柏树板,然后为客户提供茶和⽇本糖果。

CHA CHA MOON英国在伦敦Bayswater西部,购物中⼼的⾯条酒吧Witeleys。

在这个项⽬中,⽤⽵⼦⽔平地制作了洞⽳的⼀部分,并通过镜⼦放在西端形成了⼀个⽆缝的空间。

以⼼传⼼韩国设计师着眼于⽵⼦的柔韧性,建造了⼀个会晃动的⽵棚,这种⽵棚能对运动作出交互式的回应。

隈研吾-材料选择与表皮呈现

隈研吾-材料选择与表皮呈现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红尘千丈里,觅此一佳处。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三】
粒子概念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二】
表皮的呈现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与同时期的大师 通过采用“暧昧的”、 半透明材料的方式营 造透明感与渗透性的 方式不同,隈研吾建 筑的透明感主要是通 过材料搭接造成间断 的虚空空间而形成的, 所选择的材料无论是 砖还是木、瓦等,依 然是不透明的,而透 明的是虚空间。所以 实际上还是用光的变 化来表现虚的空间, 即“时、空”的概念
课程讨论组成员: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隈研吾 Kengo Kuma
粒子的概念与佛教的存 在即幻灭的思想是想呼应的 佛家提出: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 色——一切事物皆运动变化 (物质的、现象的一定是运 动的变化的,反之运动变化 的也是物质的现象的) 这又与老子所言:万物 生于有,有生于无。相应从 中我们就不难发现隈研吾的 建筑哲学思想——必然是蕴 含了深深地禅意

渗透性界面——隈研吾作品中的建筑表皮

渗透性界面——隈研吾作品中的建筑表皮
子 。 光 、 、 是 来 自外 部 环 境 的使 者 , 外 部 环 境 中 的感 官 信 风 声 将 息 传 递 给 建 筑 中的体 验 者 。 境 通 过 由 建 筑 粒 子组 成 的 渗透 性 环 表 皮 , 人 感 受 到 环 境 的特 征 与 变 化 , 而 和 建筑 外 部 的 环 境 使 进 更 好 地 融 合 。 建 筑 材 料 从 束 缚 中解脱 出来 ,使 它 处 于 仿 佛 浮 将 “
和建筑观。
在 隈 研吾 的 眼 中 , 筑 就是 被 渗 透 性 的面 所 包 围的 空 间 进 建
人人胜的风 景。 限研吾使用不同直径 和排列密度的竹子做成竹
墙 , 过 竹 墙 眺 望 , 周 山色 尽 现 眼底 , 透 四 山风 习来 , 们 可 以不 人
பைடு நூலகம்
行再定义 , 建筑要通过外墙材料 来建立 内外空 问的联 系。隈研 吾认 为, 建筑材料必须通过仔 细的考虑和设计 , 赋予恰 当的素 材 与尺度 , 从而转化 为能够让 阳光 、 空气 、 声音通 过的 建筑粒
画家。隈研吾致 力于用安腾广重的基本方法触及他的艺术 , 在
建 筑 的 词典 里 重新 定 义 它们 , 它建 设 成 光 的 “ 感 器 ” 把 传 。他 使 用 基 地 后 山 产 的 杉木 做 成 百 叶 , 并把 百 叶 的 形 式 运 用 到建 筑 的 绝 大 部 分 元 素 上 : 顶 、 壁 、 断 、 具 等 。 着 照 进 来 的 光线 屋 墙 隔 家 随 的变 化 , 栅 也 改 变 着 它 的 本 质 , 筑 空 间 的气 氛 也 在 改 变 。 格 建 在
时嗅到竹子的清爽气 息。不 同直径 、 同间距的竹子给人 以粗 不 犷感 , 一反规整排列的方式 , 带来不受拘束、 自由不羁的视 觉效 果, 与粗犷 的环境相呼应。 通过竹墙 , 竹屋和周边的环境融合在

谈隈研吾设计思想中的材料观

谈隈研吾设计思想中的材料观
1 开始关注材料:对混凝土的质疑 20世纪70年代,安藤的住吉长屋作品完成,在日本产生轰动
性效果,当时的评论认识,当代的都市充满了太多的虚假,建筑中 有太多虚假装饰,而安藤对于素混凝土材料的高明使用使得素混 凝土很好的表达了一种原真效果,即装饰材料同时也是结构材 料,素混凝土一时间成为了完美的标志,随后便有了大量的素混
·46·
第35卷第 期 2 0 0 9年24月
山 西建 筑
SHApⅨI ARCHlllDC兀爬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d.35 No.4 Feb.2009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04.0046—02
谈隈研吾设计思想中的材料观
于丁
摘要:通过对隈研吾建筑的案例分析,探讨了隈研吾设计思想中对材料的认识历程,提出了表现材料物质的手段——
的几个作品,M2(混凝土),水域璃(玻璃,钢),石材美术馆(石
材),幕张集合住宅(PC),塑料住宅(塑料),安养寺如来坐像收藏 设施(夯土块)。可以看出,隈研吾是非常注重材料的,在这些不 同的材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设计思想在支撑着他的作品,他 对材料的认识是否是一成不变的。下面就通过对其一系列理论 和作品分析探讨隈研吾的设计思想。
在进行广重美术馆设计时,粒子的概念放到了更为重要的地 位(见图2)。他的很多时间都花费在思索有关材料的大小尺寸和 网眼的大小尺寸上。做了好多不同尺寸的模型,并且每个模型的 颜色和色泽深度都不相同,并不是把它们当作墙壁来看,而是想 试验一下光在透过时的效果,从而决定细部尺寸的大小、结构和 外层的关系、光的轻或者重的感觉等等。全部参数都是由格栅尺 寸决定的。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他所说的粒子化过程。最终确 定下来,屋顶分为3层,最外层是由截面为30 mm×60 rnln的一 个个杉木遮阳格栅构成,间距为120 rnrn,最内层也有同样尺寸的 格栅按照同样的距离问隔排列着,中间层夹着具有防水性能的金 属屋顶。这3层结构包括了两层格栅,从而将光线分割成纤细的 粒子,创造出这样一个充满着与外界不同质感光线的室内空间。

[整理]KengoKuma隈研吾.

[整理]KengoKuma隈研吾.

Kengo Kuma 隈研吾发布时间: 2013-11-27 17:46:11 单农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Yusuhara Wooden Bridge Museum,2011),位于日本高知县日本记者兼导演Hiromoto Oka拍摄的隈研吾纪录片里,隈研吾在游泳,和日本当地民众起舞,3·11日本大地震三个星期后来到石卷……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建筑师就像一位日本平民走在震后的废墟中,看着破碎的瓦砾,震后的一切与其说是混沌,似乎是更加彻底的干净,有用的和无用的,生活的和天然的被清楚地分开。

隈研吾不是稀客,今年夏天题为“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Between Particles)”的个展让他再次来到中国。

就在他回到东京不久,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又接到V&A博物馆敦提分馆的规划批准,预计明年夏天正式开工,韩国济州岛的Jeju Ball作品也在6月刚刚竣工。

善于运用轻、弱的材料,有别于日本安藤忠雄钢筋混凝土理念的隈研吾近年变得炙手可热,“负建筑”和“消失的建筑”的建筑理念更是让他在奢华快销的现代消费社会显得独树一帜。

1954年出生在神奈川县的隈研吾,高中之前的生活近乎田园,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和鳞次栉比的高楼,住的是战前的木结构平房,木头窗框、米纸窗帘,可他一直没发觉这些旧房屋的魅力,直到进入高中开始寄宿,后来又离开日本去国外留学,那些对于老旧建筑的欣赏和怀念才被慢慢唤起。

从小痴迷各种与生命相关的事物一再幻想当兽医的隈研吾后来与建筑扯上关系,父亲起了不小的影响。

隈研吾的父亲是商人,但对建筑别有钟情,隈研吾多次提到小时候父亲带他去参观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国立体育馆时的情境,那次经历甚至激发了他当建筑师的想法。

这令人俗套地想起《百年孤独》中经典的开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隈研吾的父亲凑巧喜欢收集德国新即物主义建筑师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的作品,其中有个很小的木制烟盒让隈研吾知道了陶特,后来布鲁诺·陶特也成为隈研吾最喜欢的建筑师之一。

隈研吾建筑中的材料运用分析

隈研吾建筑中的材料运用分析
因安此养, 寺特木天定如场来然所坐素的像素收材材藏:也设是施丰必浦定具粘有土该场砖所的特性。
现代主义也宣称追求建筑的透明性,但其目的最终还是没有脱离要建造一个对立于环境的强烈造型。
高柳町社制区 作方法(原始技法):将泥和草的混合物贯注到一个薄木板做成模子中制成砖,现规格为 360 x 325 x
安藤广重美术馆
近代社会,人们自身延续下来的地缘和血缘遭到破坏,近代家庭作为孤立的个体漂泊,没有明确的形式,因此希望混凝土这种坚硬的材质来给予家庭安定感。
”存在“是某个内事物气被候创造条的件结果就,可即生以产得的到结果满。足 。
混凝土背后的社会文化 安养寺木如来坐像收藏设施
困境: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运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填上粘土砌块
作者认为”自然的建筑“是建筑在场所中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能够带给人幸福感。
实例分析
高柳町社区 安藤广重美术馆 长城脚下的公社 水玻璃
高柳町社区
高柳町社区
天然素材:手工和纸 制作方法(原始技艺):用魔芋胶和柿漆做防水处理,制作成双层和纸,同木材一起成为建筑的围合材料 地点:日本柏崎市高柳町的原型村落 设计构思:这个村中保留了大量的茅草屋顶民居,屋顶的比例非常大,在这样原始优美的村庄中嵌入钢和玻璃
‘“负建筑”不是失败的建筑,而是无中生有、 以柔克刚,表面上是对“强建筑”的一种示弱,实 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
——原研哉 负建筑的人性化“令失去安全感的现代人感受到
20世纪是怎样的时代?
是混凝土的时代
1. 混凝土的随意性 1.1 不挑剔场所
材料普遍、施工方式简单、一项技术统治全球
1.2 造型的随意性
隈研吾
三个阶段
1.带有批判特色的后现代主意风潮期
1970年,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西方世界,日本也 出现了黑川、矶崎新等建筑师。1991年,隈研吾为马自 达公司设计的M2项目,被贬为“都市恐怖主义”,是日 本泡沫经济崩溃前建筑师追求标新立异的最疯狂表现。随 着经济泡沫破裂,“M2”成为殡葬场。

隈研吾

隈研吾

隈研吾是当今日本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正如他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长城下的公社•竹屋”,及其代表作三得利美术馆、莲屋、“水/玻璃”等。

这些作品并非只是一个个静态的呈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隈研吾对于建筑的深层思考与其建筑理念的嬗变——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隈研吾自己对莲屋的说明材料自然空间:一个临静水,在深山的房子。

我在房子和河流中间注入清水,种上莲花,从而使得这个居所藉由莲花表达它的存在,通向河流,并继续通向河流对岸的森林。

建筑物本身基本上由支撑组成。

它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是洞形露台,用来连接房子背后的树林和河对岸的树林。

墙面被设计为布满坑洞。

我希望以厚重的材料,石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风可以从中吹过。

我制作“洞”的部件是:薄薄的石灰华板,20厘米×60厘米大小,30毫米厚,再加上直径8×16毫米的不锈钢栏杆,这些布满孔的外墙看起来像是西洋棋棋盘。

轻型多孔墙面的想法来自于我之前在“石屋”(2000)中采用石制结构的经验。

这一次,藉由不锈钢管,我得到了更轻的材料。

我希望利用石头来衬托莲花花瓣的轻盈。

《长城下的竹屋》2008-6-10 城市经济导报令狐磊(节选的)建筑和人文文化文字他是一个超越现实空间的建筑思考者,他甚至通过语言文字的结构来探究建筑空间。

他说:“日本和中国都使用汉字,但是语言系统中的差异则很明显。

在日语中,一种叫做平假名的部首被使用在汉字构造上来创造出多层结构。

平假名多被用来表记虚词和动词。

日语遵循这种多层结构。

日语的这种系统被叫做结构和修饰语。

它和建筑中的多层结构非常相像。

举例来说,日本人通过给砖块上胶,堆砌瓦片,或饰以绘画这种方式来沟通。

”从中,我完全惊讶于隈研吾那种超越学界的通感力,中国汉字是如同立方体的砖块般组合的,这也如同我们的建筑结构;而隈研吾也帮助我理解日本建筑的装饰传统原来可以与日文的修饰语法构建关联。

KengoKuma隈研吾共9页

KengoKuma隈研吾共9页

Kengo Kuma 隈研吾发布时间: 2019-11-27 17:46:11 单农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Yusuhara Wooden Bridge Museum,2019),位于日本高知县日本记者兼导演Hiromoto Oka拍摄的隈研吾纪录片里,隈研吾在游泳,和日本当地民众起舞,3·11日本大地震三个星期后来到石卷……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建筑师就像一位日本平民走在震后的废墟中,看着破碎的瓦砾,震后的一切与其说是混沌,似乎是更加彻底的干净,有用的和无用的,生活的和天然的被清楚地分开。

隈研吾不是稀客,今年夏天题为“隙间——隈研吾2019中国(Between Particles)”的个展让他再次来到中国。

就在他回到东京不久,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又接到V&A博物馆敦提分馆的规划批准,预计明年夏天正式开工,韩国济州岛的Jeju Ball作品也在6月刚刚竣工。

善于运用轻、弱的材料,有别于日本安藤忠雄钢筋混凝土理念的隈研吾近年变得炙手可热,“负建筑”和“消失的建筑”的建筑理念更是让他在奢华快销的现代消费社会显得独树一帜。

1954年出生在神奈川县的隈研吾,高中之前的生活近乎田园,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和鳞次栉比的高楼,住的是战前的木结构平房,木头窗框、米纸窗帘,可他一直没发觉这些旧房屋的魅力,直到进入高中开始寄宿,后来又离开日本去国外留学,那些对于老旧建筑的欣赏和怀念才被慢慢唤起。

从小痴迷各种与生命相关的事物一再幻想当兽医的隈研吾后来与建筑扯上关系,父亲起了不小的影响。

隈研吾的父亲是商人,但对建筑别有钟情,隈研吾多次提到小时候父亲带他去参观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国立体育馆时的情境,那次经历甚至激发了他当建筑师的想法。

这令人俗套地想起《百年孤独》中经典的开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隈研吾的父亲凑巧喜欢收集德国新即物主义建筑师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的作品,其中有个很小的木制烟盒让隈研吾知道了陶特,后来布鲁诺·陶特也成为隈研吾最喜欢的建筑师之一。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
1954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获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硕士学位1985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客座研究员丹下健三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2008任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教授2009任东京大学建筑学科教授大家好我总是试图捕捉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氛围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
.
1
隈研吾 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
.
4
按传统做建筑,首先要“三通一平”,“七通一平”, 但“竹屋”建在一条山沟上,“如果平整土地,会破 坏原有的自然平衡,反而容易引起山体滑坡”。隈研 吾充分地利用地形,“竹屋”的下一层在山沟的底下, 上一层在山沟的上面,外表用当地的竹子包围。
.
“竹屋” 2002年
5
碧绿幽静的山野 中,如果没有一 幢竹子搭建的小 楼,便失了一些 灵气。竹屋似乎 为了弥补这个缺 憾而应声而出, 但又好像是先有 了竹屋,其他的 别墅都是来作配 角的。
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 子都会想到中国。
.6Βιβλιοθήκη 梼原木桥博物馆 2010年
梼原是日本一个以林木业为主的小镇,隈研吾希望做一个具有 雕塑感的建筑,以此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他利用当地的大量 木材,造出了一座木桥美术馆,它在山谷中横跨而出,与小镇、 山谷、树林形成了和谐的关系。
丹下健三
.
隈研吾 2
“我总是试图捕捉建筑物周 边的环境氛围。设计前,我 们首先会发掘当地人们的生 活方式,以及他们使用的材 料。当我们体会到当地的环 境氛围,就会思考如何让建 筑与环境相互融合。”
“谦逊对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建筑中的某个细节过于强 烈、抢眼,势必会破坏整体环境的和谐。同时,我也希望我的 建筑作品能够以谦逊的姿态矗立于它所在的环境。我认为,我 的建筑具有一种自然的属性,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更深刻地感受 与大自然的亲密。”

隈研吾的材料及表皮.

隈研吾的材料及表皮.
第二讲
关于材料与表皮
【一】
材料的选择
时代背景
混凝土
冰冷
WHAT
温暖
传统
文脉的延续
中国 唐 日本
传统五匠:木、竹、瓦、泥、漆 水 火 土
【二】
表皮的呈现
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
GC PROSTHO博物馆研 究中心
1、这座建筑取法于传统的日本木玩 “刺果”(cidori,即中国的鲁班锁)。 “刺果”是巧堆成垛的一系列木条,有 着形状独特的节点,只依靠木条的 转矩而不断延展,不需借助一钉一 扣。 2、刺果“原本是12mm×12mm 的木 方尺寸,在建筑中被变换到不同尺 度。形如60mm×60mm×200cm 或 60mm×60mm×400cm 的部件,形 成一个50cm 见方的方格网格。这个 三维的网格本身也成了博物馆的展 柜网格。形成稳固而精确的组合单 元。最终的结果是如此优雅,就像 一座9米高的木构三维格子状晶体。 总共用6000根桧木棍搭建而成。
纸张不仅可以记录信息,也可以营造。
高柳町社区中心
1、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 ,带有茅草的屋顶显示出传统的轮 廓,环境的设置让建筑看起来就像 是从水田里直接浮起来的一样。 2、建筑的用材是当地一个做和纸( 也就是日式纸)的匠人作坊制作的 。双层和纸代替了玻璃和铝板。所 有内部的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 都覆以和纸。和纸再用魔芋胶和柿 漆 做过防水处理,再把屋檐尽量地 伸长,让“脆弱材质”发挥它的的 潜力。
高柳町 阳乐屋
新津·知艺术馆
这栋建筑坐落于新津的老君山 山脚下。通过建筑本身的空间构成 与展示性,引领人们通往道教精神 圣地的精髓之处。
பைடு நூலகம்
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本建筑外立面选择上采用当地 传统现有材料 —— 瓦片,为了向 道教强调自然和平衡的宗旨。瓦片 通过金属丝制造出悬吊在空中仿佛 摆脱重力并增加轻盈感的视觉效果 。通过覆盖一层粒子可呼吸性表皮 ,使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已然相互 融合。

5种材质构造解析隈研吾瑞士新作

5种材质构造解析隈研吾瑞士新作

5种材质构造解析隈研吾瑞士新作隈研吾的“同一屋檐下”(Under One Roof)是一个大胆而富有雕塑感的作品,位于瑞士洛桑的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新校园的中心。

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源于2012年举行的国际竞赛,设计需要三个展馆,这些展馆将独立运营学校的艺术与科学馆,技术与信息馆和蒙特勒爵士咖啡馆。

隈研吾的获奖设计满足了这些完全不同的程序需求,但它却以一种完全非常规的方式做到了——层叠而起的大规模形式。

尽管现有的校园已经有许多美丽的建筑,但建筑师们认为它缺乏凝聚力。

因此,隈研吾称这个特殊的项目场地——广阔的开放式草坪可以带来无边界的设计配置,是激发创造力的关键机会。

隈研吾并没有强行连接分散的各个基地,而是选择将所有三个功能都放置在一个由温暖宜人的天然材料组成的巨大屋顶下。

作为日本人所说的“同一屋檐下”的建筑表达,建筑师统一了各种功能,从而使这座建筑成为整个校园的重要场所和新的社会文化轴线。

01.外部木立面由JPF-DUCRET SA制造在整个项目中,隈研吾都选择了瑞士常见的木材种类,以给当地带来温暖和熟悉的空间。

在外观方面选择的是一种过时的落叶松木材,由于立面上部受建筑的屋檐保护,而下部则暴露在外,因此木立面的老化会不均匀,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在其使用寿命内整体外观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

早熟落叶松的浅灰色调与石板瓦屋面的深灰色调形成对比。

这些不同的灰色调共同构成了与广场周围建筑物的微妙呼应,甚至反应出洛桑的阴天天气。

02.木材和钢结构系统建筑的整个范围共集成了57个预制框架,这些框架支撑着建筑中负责主要吸引人的屋顶。

每个预制框架由13cm宽和0.6m深的圆柱和横梁组成,彼此之间的间距恰好为3.6m。

尽管每个框架的截面都相同,但是由于屋顶的不规则性,它们的高度和跨度有所不同。

所有框架均由云杉制成,云杉夹在多孔钢板之间用透明胶固定。

华丽的穿孔不仅减轻了金属表面给人的僵硬感,而且圆形切口还可以让温暖的木纹小点发光照亮整个设计。

这些双层表皮的建筑美炸了!

这些双层表皮的建筑美炸了!

这些双层表皮的建筑美炸了!引言|双层表皮的建筑在建筑立面设计中是众多手法中的一种双层表皮不仅仅可以使建筑消隐(隈研吾新津美术馆),还可以使建筑产生较好的光影效果,同时在建筑改造项目中被大量运用。

本文通过几种运用不同材质的相关双层表皮的建筑来阐述双层表皮建筑的特点。

运用瓦作为双层界面的元素隈研吾新津美术馆建筑师: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地点: 中国,成都客户: 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结构设计: Oak Structural Design OfficeMEP: P.T.Morimura & Associates,LTD建成: 2011场地面积: 2,580 平方米基地面积: 787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353 平方米总造价: 30,000,000元摄影: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该展览馆位于新津县的道教圣地老君山下,它的展览空间有着道教的精髓。

外墙的瓦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艺制成。

道教强调对大自然敬畏和阴阳平衡。

瓷砖用钢丝挂在空中,在空中飘动,好像没了重量。

还有一些瓦嵌入外墙,这种处理手法让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像融合。

南立面分为顶部和底部,它们处于两个不同的角度,互相交错。

它们对应于前面的池塘和后面的街道,避免在南面出现单一巨大的建筑体量。

东立面是扭曲的,以此对应前面忙碌的道路。

北立面安静而平坦,对应着步行广场。

瓦片的幕布在每个面都不同,像一件衣服包裹着展览馆。

展览馆内部有多层,参观流线是从前面到后面,观众安静的沿着展览馆内部的螺旋的路线,从黑暗走向光明,像是在花园散步。

在展馆的顶层可以看到老君山。

直射的阳光被瓦片所遮挡,建筑的内部光线柔和,美丽的瓦片网在阳光下像树荫一样。

运用金属作为双层界面的元素项目名称:华鑫中心项目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宜山路项目功能:展览+茶室建筑面积:730平米建筑结构:钢骨混凝土剪力墙、钢桁架结构材料:镜面不锈钢、扭拉铝条、透明及丝网印刷玻璃、实面及穿孔铝板、豆石、水。

原来这些传统材料还能这么用——隈研吾新作整理

原来这些传统材料还能这么用——隈研吾新作整理

原来这些传统材料还能这么用——隈研吾新作整理创新使用自然材料使建筑回归原点以及增强环境而非主导环境的建筑可以说是隈研吾的“设计标签”从近期新作石垣市政厅出发通过整理近期几个新作重新复习一下大师的材料应用思路01.前言建筑是用材料做出来的材料决定建筑但20世纪却是一个低估材料价值的时代混凝土席卷全球空间被简化为墙和柱子之间的空隙以材料为媒介隈研吾开始探索后工业时代的建筑形式修复在当下的建筑语境里面人与材料的关联△图源自《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02.瓦在近期新作石垣市政厅中以创新技术手段使用传统瓦片达到恢复传统屋顶景观的目的项目原本位于海啸淹没区现已完成重建,择址于地势较高处设计灵感来自石垣岛的聚落格局村庄在一排排房屋的交汇处形成日式冲绳地区传统的灰泥涂饰由于其易被损坏已经越来越不常见设计团队通过利用现代技术瓦片采用白色釉面封边恢复了传统红白屋面的图案项目沿着东西和南北轴线布置了各种功能创造了向社区开放的街道使其成为社会活动的交汇点03.竹这座位于日本大分县的乡村旅馆大量使用了大分县特产“苦竹”除了建筑外立面使用竹材在床头板和沙发的设计上别出心裁的使用了竹子为原材料亦可传播当地传统竹工艺品文化04.木Field Suite Spa度假综合体屋檐上运用象征露营生活的木柴覆盖2万块木柴构建“野性”气质建筑内部的粘土墙由现场获取的泥土来自当地知名五金厂的废弃零件以及耐候钢砌筑而成将大地与建筑连接为一个整体05.纸Antoni Clavé 档案室将网状金属板与和纸混合制成白色幕墙赋予了空间一种光线自然而柔和的氛围这一工艺是将网眼金属板浸入构树和黄蜀葵做的浆状液体中通过对溶液浓度的控制调整和干燥方式能得到不同的透明度06.石草津木村屋将温泉中发现的浅间石(Asama)运用在了立面设计之上同时将这种硬挺的材料与柔软、蜿蜒的建筑几何形体结合由此呼应了从汤畑中袅袅升起的柔和蒸汽的自然运动形态07.金属巴特尤公寓(Casa Batllo)改造设计设计通过铝链窗帘对光线进行捕捉以各种不同的形状展示“光”元素让光与光能够进行纯粹的交谈08.膜杭州小河公园油库改造设计采用精致的网状顶棚覆以ETFE膜连接全园区景观节点将公园内各独立区块整合为一个整体09.后记20 世纪以来随着土木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趋复杂现代建筑成了与自然相对立的工业产品在人工搭建建筑的时代建筑所使用的木、土、石等材料独具魅力那时的建筑可能没有那么牢固但也正因如此人们感受到了建筑独特的风与光如何通过材料的运用让建筑回归原点给使用者带去本质的体验与感动是当下设计师们需要静心思考的话题本资料声明:1.本文为建筑设计技术分析,仅供欣赏学习。

隈研吾丨古典建筑美学

隈研吾丨古典建筑美学

隈研吾丨古典建筑美学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

▴隈研吾隈研吾并不认同“以工整为美”的建筑理念,而是开创了自己的“放弃美学”。

他的建筑贴近自然,作为日本第四代建筑师的领军人物,他更强调“木与绿”的理念,他曾说过“建筑物最终的归宿必定是大地”,这种“放弃美学”的概念,让他的建筑作品始终散发着隈研吾式的光芒。

一、北京·竹屋这座建筑叫“竹屋”。

按照传统做建筑,首先要做“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但这座建筑是建在一条山沟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

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用竹子包起来,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长城又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为了避免两个文明的冲突所以建立起了长城;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消除敌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发展。

二、杭州·中国民艺博物馆建筑师隈研吾作品,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利用山坡地形,打造一个具有非常浓厚乡村气息的艺术建筑。

屋面的灰瓦,来自当地非常原始的建筑材料,丰富的光影,形成唯美的生态乡村画。

起伏的屋顶,不同的角度看,仿佛一个个小山坡,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林形成非常和谐的生态景象。

最让人激动的是,隈研吾竟然用灰瓦来作墙面装饰材料,通过钢丝编织而成的网,一块块的灰瓦与钢丝网形成非常柔和的半通透墙面,阳光流泻,进入室内,不同的时段,会有不一样的世界。

这座众人瞩目已久的博物馆,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茶田,隐没在自然风光优美的山间。

与刚刚完成的建造相比,现在的民艺馆的整体建筑,似乎慢慢褪去了一种新建筑的气质,在那犹如徽派建筑的倾斜屋檐和那些从附近农家收集来的青砖黛瓦之间,青苔和野草的自由生长,让这座建筑与这半山腰间的自然景致结合地更加紧密。

隈研吾公开了材料使用心得!竹子、纸、瓦片、纤维…大师都是如何玩转的?

隈研吾公开了材料使用心得!竹子、纸、瓦片、纤维…大师都是如何玩转的?

隈研吾公开了材料使用心得!竹子、纸、瓦片、纤维…大师都是如何玩转的?21世纪,隈研吾对日本传统建筑元素的重新诠释,以及对天然材料的运用,使得他的建筑与多数日本当代作品不同。

他没有通过简单的手法试图淡入周围环境,而是试图采用传统元素让建筑仍然联系到其所在的地域中。

这些传统元素与高科技的混合设计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大受欢迎。

隈研吾建筑事务所联合加州伯克利分校建筑学院设计的“我们的巢”(NEST WE GROW)生态社区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校园内的民俗艺术博物馆▼通过材料搭接造成间断的虚空空间,隈研吾的建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透明感。

隈研吾在其出生地神奈川设计的养老中心”hayama no mori”▼在他看来,建筑完全没有必要成为一件“作品”,完全没必要与环境分离,也不需要特别的光环,不需要卖出高价。

建筑的价值不在于让每座建筑变得特别,其真正的价值来自不断失败,又不断从失败中学习,如此循环往复。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下次争取做得更好,这样的信念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坚持的过程才是无价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隈研吾说,“通过与材料的接触,我收获了最重要的东西”。

——再没有比这更有趣的事情了!令隈研吾痴迷的材料建筑是用材料做出来的,材料决定建筑。

尽管如此,20世纪却是一个低估了材料的价值的时代,混凝土席卷全球,空间被简化为墙和柱子之间的空隙。

“我想回到物质,想重建物质与人的联系。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

一旦上手,我就发现再没有比这更愉快的事情了。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未知的物质实在太多了。

”-隈研吾隈研吾设计的建筑与材料对应关系的树形图,图自《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快手刷赞平台以材料为媒介,隈研吾开始探索后工业时代的建筑形式,修复在当下的建筑语境里面,人与材料的关联。

当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在我们身边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我们当做“强大”和“富有”的象征,隈研吾在思索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

新津知博物馆

新津知博物馆

建筑材料与空间构成如果忽略不计建筑外表皮上所覆盖的那一层瓦片,其实博物 馆的外立面是由大片的玻璃和钢组成的。由于玻璃的采光效果好,钢材的可塑性 好,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都亲睐将这两种材料用于各式各样的设计中。但是这两种 材料也有他们的劣势,例如当玻璃用作外立面时,会使建筑不具有私密性,也会 增加建筑的能耗,还会产生光污染等现象。
东立面
南立面
隈研吾用他惯用的传统方法来处理这个博物馆的外表皮,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建 筑南立面的顶部和底部处于两个不同的角度,互相交错。既对应了周围的地势,又避免 在南面出现巨大单一的建筑体量。东立面的扭曲和北立面的平坦互相对比。从空中垂下 的瓦片完整的包裹着整个博物馆。
外立面建材分析
外立面采用大量瓦片覆盖在玻璃幕墙外
设计师隈研吾 1)隈研吾个人介绍 2)设计理念 新津知博物馆 1)地理区位 2)建筑平立剖面 3)建筑外立面分析 4)外立面建材分析 5)总结
隈研吾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 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 为一体。曾获得国际石造 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 神奖等。著有《十宅论》、 《负建筑》。 在建筑设计中常用竹子, 木材,砖,石材,瓦片, 纸等自然材料,使建筑物 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机 的融合为一体,并且不显 突兀。 建筑风格主张散发日式的和风和东方的禅意。 他的目标是恢复日本建筑传统。 隈研吾和中国的渊源较深,在中国的许都城市都有他的建筑作品。
瓦片如窗帘一样在表皮外层 伸展。
地理区位
新津县位于成都市南 部,距成都市区28公 里。新津县环境优美, 自然资源丰富,县内 有观音寺,纯阳观, 老君山等文物古迹与 自然山水相得益彰, 以亲水文化为主要形 态的山水休闲生态城 市已具雏形。
隈研吾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位于成都的新津· 知博物馆,这个项目 位于山脚下,是通向道教圣地的入口地段,建筑自身也通过空间 和展览展示了深厚的道教文化。

隈研吾建筑设木材设计理念

隈研吾建筑设木材设计理念

隈研吾建筑设木材设计理念隈研吾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他的设计理念常常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之一。

他推崇木材的可塑性和自然美,将木材的纹理和颜色融入设计中,在现代建筑中创造出温暖而舒适的空间。

隈研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隈研吾在设计中注重人性化。

他强调建筑要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他相信木材能够传递温暖和安全感,所以常常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具有人情味的空间。

他在设计中注重细节,通过精心选择和处理木材,使空间更加舒适和亲切。

其次,隈研吾的建筑设计强调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让人们与自然亲近。

他通过运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共鸣。

他充分利用木材的天然特性,将其纹理和颜色融入设计中,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他的建筑常常具有开放和流动的特点,使室内与室外之间无缝连接,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界限。

此外,隈研吾的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木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能够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他的建筑设计常常运用可持续的木材再利用技术,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

他还尝试将木材与其他材料结合,创造出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建筑。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应该对环境负责,通过使用木材等可持续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总的来说,隈研吾的建筑设计理念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强调人性化、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他通过精心选择和处理木材,创造出温暖而舒适的空间,使人们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

他的设计注重细节,追求与环境相融合,打造出具有人情味的建筑。

同时,他也关注环境保护,通过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隈研吾的设计理念为现代建筑注入了新的思考和理念,对于木材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 十六 隈研吾

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 十六 隈研吾

转自: 专筑网 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十六隈研吾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日本资深建筑师隈研吾近十年来在材料与建筑构造细部关系上所作的研究与实践。

隈研吾在建筑设计和构造细部的推敲上细致而又不羁,从传统的建材玻璃、石材、木材、PC、砖、竹、夯土块到稻秸草、塑料甚至和纸,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建筑精品。

本书图片、线图丰富,实为广大建筑院校师生及设计院、研究所相关从业人员值得收藏的宝贵参考资料。

目录
文章《材料不仅仅是装饰》
石材美术馆石
马头町广重美术馆木
那须历史探访馆稻秸草
对话关于石材美术馆·马头町广重美术馆·那须历史探访馆水玻璃
文章《海改变了我的建筑》
幕张集合住宅
高柳町·阳光乐家
高崎停车场
银山温泉公共浴场“银汤” 木材+丙烯树脂
海/滤镜砖
长城竹屋竹
塑料住宅塑料
安养寺木造阿弥陀如来坐佛收藏设施
蓬莱古古比温泉
N美术馆
收录作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张不仅可以记录信息,也可以营造。
高柳町社区中心
1、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 ,带有茅草的屋顶显示出传统的轮 廓,环境的设置让建筑看起来就像 是从水田里直接浮起来的一样。 2、建筑的用材是当地一个做和纸( 也就是日式纸)的匠人作坊制作的 。双层和纸代替了玻璃和铝板。所 有内部的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 都覆以和纸。和纸再用魔芋胶和柿 漆 做过防水处理,再把屋檐尽量地 伸长,让“脆弱材质”发挥它的的 潜力。
建筑中的空间感受:
利用建筑基地环境本身不同层次的优势,设计流线引导人们从前到后,从动态到静态。室内展览空间的 流线设计在于使人们由黑暗走向光明。阳光的直射被外立面的瓦片适当的遮挡,使得建筑室内散下颗粒状 板无限柔和的光线。
【三】
粒子概念
大家体会一下,谢谢!
红尘千丈里,觅此一佳处。
长城脚下——竹屋
1、竹屋是“长城脚卜的公社”系列 建筑之一。 2、 ,他不希望材料处于一种从属的 地位,而是把不同材料作为建筑与 环境的结合载体,并随着环境特征 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最终达到 建筑与环境融合。 3、竹材虽具有众多优势,却不承重 。因此竹材极少被拿来做建筑承重 材料。
第二讲
关于材料与表皮
【一】
材料的选择
时代背景
混凝土
冰冷
WHAT
温暖
传统
文脉的延续
中国 唐 日本
传统五匠:木、竹、瓦、泥、漆 水 火 土
【二】
表皮的呈现
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
GC PROSTHO博物馆研 究中心
1、这座建筑取法于传统的日本木玩 “刺果”(cidori,即中国的鲁班锁)。 “刺果”是巧堆成垛的一系列木条,有 着形状独特的节点,只依靠木条的 转矩而不断延展,不需借助一钉一 扣。 2、刺果“原本是12mm×12mm 的木 方尺寸,在建筑中被变换到不同尺 度。形如60mm×60mm×200cm 或 60mm×60mm×400cm 的部件,形 成一个50cm 见方的方格网格。这个 三维的网格本身也成了博物馆的展 柜网格。形成稳固而精确的组合单 元。最终的结果是如此优雅,就像 一座9米高的木构三维格子状晶体。 总共用6000根桧木棍搭建而成。
高柳町 阳乐屋ຫໍສະໝຸດ 新津·知艺术馆这栋建筑坐落于新津的老君山 山脚下。通过建筑本身的空间构成 与展示性,引领人们通往道教精神 圣地的精髓之处。
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本建筑外立面选择上采用当地 传统现有材料 —— 瓦片,为了向 道教强调自然和平衡的宗旨。瓦片 通过金属丝制造出悬吊在空中仿佛 摆脱重力并增加轻盈感的视觉效果 。通过覆盖一层粒子可呼吸性表皮 ,使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已然相互 融合。
材料选择与创新:
4、隈研吾大胆的使用了竹材。 竹材含有太多的优势:除了具有高 硬度、坚韧、耐磨、稳定性好等物 理特质外,竹子特有的花色清新白 然,简洁美观。与其他材料相比, 具有多元性,绿色环保,强吸音等 特点等。 5、然而如何弥补竹材无法承重的问 题?隈研吾将此进行了创新,他将 现代设计材料与传统竹材进行相加 、融合,为了增加竹子的强度他把 竹节抽掉、灌入了角钢和混凝土, 做成了直径150mm的CFT(钢管混 凝土)竹柱 6、这样,真正承重的是钢筋混凝土 这种现代材料,而不失风范的竹材 外表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充满了浓 浓的中国味 7、茶室的六个连续的界面采用同样 的材料,也就是竹子,并通过滑轨 可以完全封闭形成一个“竹笼”. 8、一部分支撑墙为双层玻璃,形成 盒状,在里面填入羽毛,以增强隔 热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