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
探索与创新——《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研究》
个具 有一 定解 释力 的农 民合 作 组 织 的 济组 织 健 康发 展 所需 要 的合 理 的
内外部 制度 条 件 ,并且 围 绕农 民合 作 组 织 的制 度 特 征 、
产 权安排 、所有 权结 构 、委 托代 理 关 系 、政府 作 用 进行
要 和深远 的意义 。 二 是 注 重 实 践 ,研 究 方 法 凸 显 一 定 的 创 新 性 。 实 证
能 的有效 和充分 发挥 。另 外 ,福建 农 民合作 组 织 发展 过
程 的多样性 、股 权结 构异 化 、依托 关 系 复杂 都 不 同程 度 造成 合作组 织 内部治 理结 构 不健 全 ,缺 乏有 效 的激 励 约 束 机制 ,收益分 配 中按 股 分 红 比例 高 ,普通 社 员 的权 益 未 能得到有 效 的保 障等 问题 。这 些 问题 的 出现 表 明福 建 农 民合作组 织 内部制度 建设 急需加 强和规 范 。 由福建 农林 大学教 授 郑少 红 撰 写 的 《 建 农 民合 作 福 经济 组织 制度 创 新 研 究 》 一 书 ,以其 独 特 的研 究 视 角 , 立足 闽 台农 业合作 的优势 与 取得 的 成果 ,运 用 新制 度 经
规 范促进 福建 农 民合 作 组 织健 康 可 持 续 发 展 对 策 建 议 。 此外 ,本 书研究 价值 还 体现 在 ,通过 对 福建 台湾 两地 农 业合 作 的 “ 产物 ” ,即 台农 ( )在福建 创办 的农 民产销 商 合作 社典 型案例 的研 究 ,不 仅可 作 为解 决福 建 农 民合 作 组 织制度 缺 陷的有效 途 径 ,而且 对 加强 闽台农 业 的 进一 步合作 ,推动海 峡两 岸经 济 合作 的深入 发 展具 有 极 其重
对当今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问题的思考
二 、 农 村 金 融 制 度 创 新 的 思 考 对
1农村金 融 组织 的产权 制度 创新 合作 金 融 , 为我 国农 . 作
村金 融基 本的组 织形 式 , 已在 理 论 界 和 实 业 界 达 成 共 识 。但
定程 度上 弥补这 一缺 陷 。
( ) 规 模 小 、 营 效 益 差 的 农 信 社 进 行 撤 众 的需要 ,可在 农信 社重 组后 设 立非 法 人组 织的 营业部 或服务 社 。 () 4 加快农 业银 行企业 化进 程 。农 行长 期作 为国家 专业
仍有 一部 分 留在 了农 行 。地 方政 府对 农行 的人 事 、业 务经
营 、 务管理 等方 面仍 有许 多行 政干 预 , 农行 的 干预 贷款 财 对
仍 占相 当 比例 等等 , 这些 都给农 行经 营效率 造成 负面影 响 。
3农 村 信 用 社 组 织 形 式 单 一 , 三 性 ” 复 缓 慢 , 以 适 . “ 恢 难 应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19 9 6年 , 照 国 务 院 的规 定 , 信 按 农
政 府 对 银 行 经 理 人 缺 乏 有 效 的 监 督 和 激 励 机 制 。 银 行 经 理
() 1 在经 济金融 基础较 好 , 金吞 吐量较 大的地 区 , 资 组建 农 村合 作银行 。合作银 行应 以一家 或多 家资金 实力强 、 经营
良好的农 信社 为基础 , 许其 跨 区经营 。一 方 面可 以弥 补农 允 行 因市 场定 位 调整 而部 分 退 出农村 金融 市 场 的空缺 ;另一 方 面 , 以满 足农村 产业 结 构调 整 所带 来 的对融 资规 模 、 可 渠 道 、 式上 的更 高要求 。 方 () 2 将部 分地 区的县级 信用联社 变为 I 一级法人 。目前 , 我 国具 有 法人地 位 的农 信社 规模 普 遍较 小 ,难 以形 成规 模效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服务乡村振兴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创新。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快速录入、分析和共享。
也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在监管和管理上更加高效。
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做法,引入专业的财务软件,提高财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确定发展方向和策略。
推行财务公开制度。
财务公开是保障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的重要举措。
通过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财务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财务公开可以让农民知晓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状况和收支情况,促进农民参与集体经济的管理和发展。
加强财务管控能力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需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储备。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在线学习等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也可以引入专业的财务顾问,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财务咨询和管理指导,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第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
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流程,制定财务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也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监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有助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也可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农村经济领域,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共同努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创新,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和完善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和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和完善。
下面将从农村土地产权、农业合作化、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第一,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创新和完善。
在土地产权方面,农村土地的使用权要实现市场化流转,通过土地承包期限的适度延长或者承包权的有偿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征收与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同时,加强土地流转监管,避免买卖合同的重复签订。
第二,农业合作化的制度创新和完善。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推动农民更好地利用合作社的优势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鼓励农民参与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发展。
此外,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村合作社,可以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生产的品质和效益。
第三,农村金融服务的制度创新和完善。
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信贷方面,设立农村合作银行,加大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民、农村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民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让农民更好地使用金融工具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农村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和完善。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因此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方面,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经济发展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农村人才与城市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农村人才成长和发展。
第五,农村土地利用的制度创新和完善。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可以通过设立土地整治基金,用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种积极探索
3月8日,自治区在喀什召开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座谈会。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韩勇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行乡镇干部驻村工作制度,保证每个村都有2名乡镇干部在村里工作,解决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
韩勇强调,驻村的乡镇干部要面对面地向农村党员和群众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和方针,督促村级组织落实好各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帮助村党支部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村里的实际困难。
乡镇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村里,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村里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乡镇机关的业务工作。
要明确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的职责、要求和目标,并在所驻村向群众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要加强对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的考核,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切实通过乡镇干部驻村包村,转变基层干部的作风。
开展驻村工作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种积极探索。
2005年3月16日,宁德市委副书记张立先在宁德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讲话时指出:“要大力推广寿宁县…干部驻村‟经验,变干部包村指导为干部驻村服务,把驻村干部作为乡镇联动中心特派员,明确驻村服务职责和驻村天数,充实一线服务力量。
” 3月15日至17日,宁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过渡到寿宁县调研联动网建设工作时,对寿宁县全面推行干部驻村入户、整合资源加强三级联动、创新乡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并对进一步深化联动网建设提出乡镇党委要让干部有事干,同时要真干、实干,有责任心,真正做到“驻村入户”,切实为群众提供所需服务。
寿宁县出台《干部驻村服务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涉及到驻村干部的选派、培训、管理、监督、考评、奖惩等。
各乡镇党委选派1名以上干部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每月驻村10天以上,食宿自理,发放便民服务卡,做好驻村服务日记,并按要求开展即时服务和代理、代办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驻村干部要认真做好《驻村服务工作日记》,每月向乡镇党委、政府、联动中心以书面形式写出驻村服务工作月报和情况反馈,乡镇党委、政府和联动中心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乡镇无法解决的再向县联动中心及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报告,整合力量,联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视角下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
变 ,而这一转变从本质上乃是由 2 世纪 7 年代末}家庭联产 O 。 向 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尽管 2 世纪 9 年代初 中央确定了在我国 0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但对于农民来说 , 这种变化就是 2 世纪 O 7 0年代末制度创新的延续 。或者说 ,2 0世纪 9 年代初中国经 0 济体制的变化对城市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农村 。尽管不少人认 为2 O世纪 9 年代的前半期农民收入处于 “ 。 反弹回升”时期 , 我们仍然有理 由认为 ,在 18 9 5年以后的时 间中 ,我国农 民收 入总体上处 于在徘徊 中前进的状态 ,尤其受 l9 9 6年下半年以 后的一个时期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农 民增长速度更为缓 陧。 ( 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以及变化趋势 就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状况看 ,由于明显存在城乡二元结构 的特征 ,城乡居 民的收入差距表现出了令人担忧的逐步扩大趋 势。城乡居 民的收入状况用几个主要年份来进行对比。 17 ,城镇居 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 的 9 8年 2 ;2 0 6倍 0 7年相比 ,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 ,反而扩大为 3 2 倍 ,如果不是农 民进城打工赚钱 ,收 入差距还有可能进一步拉 大。 这其 中还没有计算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财产数量 、 社会保 障程度、享受公共服务数量 、受教育程度 、医疗卫生条件等等
关键 词 :制 度 创 新 农村经济 增 加 农 民收 入
长期以来 , 我国党和政府对农民增收问题做出了相 当大的 ( 三)制度缺失是城乡居民分配失衡的根源 努力 。然而发现 ,我们所提出和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效并不十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分明显 ,与最初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 ,2 0世纪 8 O年 是既定的制度安排不合理 ,或者说 , 经济体制不完善与改革滞 代中期以后,除了农业产业化这一未完成的且对相当多的农民 后 , 才使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并未产生影响的经济新制度 ,在 农业经济中没有形成根本 f 生的、 首 先 ,传统经济体制给我们 留下 的遗产就是人与人之 间、 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制度创新 ,这就导致了农业领域 的变革远远 行 业与行业之 间 、尤 其使城 乡之间的巨大差 异。直到 改革 3 o 落后于城市 中其它行业的变革 ,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处于极为 年后的今天 ,即便农 民进入城 市 ,其身份仍然是 “ 民工” 农 。 缓 慢的提高过程之中。笔者从增办 农 民收入视角下的对农村经 他们的待遇远远不如 在一 样的工作 岗位 上工作的城市人 。所 口 济制度创新进行探索,以期有助于 “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 以, “ 重城市轻农村”的分配政策 ( 制度)以及 由于既定 的制 城乡分治 ,一国两 策” ,是导致 目前城乡居 农 村 经济 制度 创 新 的 滞后 导 致农 民收 入 增 度安排采取 的是 “ 民收入分配巨大差距的决定胜原因。其次 , 户籍制度限制了农 加 缓慢 村劳动力的流动 , 民只能被捆绑在土地上 。 农 政府高度垄断的 我 国改革开放 3 ,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全世界有 目共睹 0年 农地使用制度 , 也是部分农 民丧失 了部分应有的财产权力 。再 的, 农民的收 入 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 但是 ,我们探讨农民收 现行制度安排 的缺陷还带来了另外一些更加令人难以接受 入增长缓陧时 ,是相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城市居民 次 , 的不平等分配 。其一 ,国企改革 ,使一部分人获得了大量非法 的收入而言的。 收入 ;其二 ,行政制度与法制的不健全导致的权钱交易所带来 ( 一)制度的变迁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从制度变迁 的角度看 ,真正对农村经济以及农 民收入产生 的非法收入数量也是相 当可观的;其三 ,垄断行业的收益 ,从 重大影响的 因素依 然是 中国经济 由计划经济到 市场经济的转 而使得不 同行业的收入差距过大。
农村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路径的探索
农村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路径的探索1. 农村管理现状分析农村管理涉及农村经济、农村土地、农村社会等多个方面,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由来已久,管理方式相对僵化,适应不了新时代的需求。
此外,缺乏精细化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问题的出现。
2. 推动农村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高校普及与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需要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和公平的农村管理环境。
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管理制度来推动。
3. 引入市场机制借鉴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例如,建立农产品市场化交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农村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确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方式,使土地资源更好地流转和配置,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效益,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
5.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农民组织的建设对于农村管理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6.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村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激发农村的创业创新活力。
同时,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扶持,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7.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是农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同时注重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农民自治等多元化参与的作用,解决社会问题。
8. 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村管理的重要推动力量。
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科研机构支持等方式,提供创新平台和资源支持,促进农村管理方法的创新、先进技术的应用等。
9. 加强政府农村管理能力建设政府在农村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加强政府农村管理能力建设,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组建专职队伍等方式,提高政府农村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农民、推动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1.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首先体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上。
传统农业供给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农村对高品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因此,制定和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方案是必要的。
改革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方式来实现。
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目前,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得到保护,增加土地的流转、抵押、租赁和承包等方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3.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不足,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建立农村金融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提供农村贷款、保险、电子支付等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包括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培养农村创新人才等方面。
通过培训、教育和创业扶持等手段,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5.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传统的农业结构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村经济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和生产。
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的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7.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和消费能力。
需要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
浅析新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 能够得到更好 的实施 , 国家相 关部 门先 后颁布了 《 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 《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等相关制度规定 。虽然很 多村镇按照谢谢规 定制定 了相关 的财 务管理制度 , 是由于在 实际执行 中个别村干部及有 关领导滥 但
() 1 目前大 部分农村施行 的村务公开 、 民主理财 等政策大 多流 于形式 。 村集体成员并没有通过这些政策真正的够参 与到
财 务 管 理 工 作 中 来 , 因此 也 没 能 起 到 原 本 预 期 的群 众 监 督 作
用。这也直观 的说明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还有很 多不足 , 多地 很
农村的建设够做造成 了严重的阻碍 , 严重影 响了农村社会 的发
展 与 安 定 。针 对 上 述 问题 , 里 提 出 以下 几 点 意见 : 这
21 建立 完善 的农 村财务 管理 制度 .
按 照 相 关 规 定 , 各 村 镇 必 须 建 立 健 全 完 善 的 财 务 管 理 制
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 , 造成 实际财务管理 无章可循 ; 一些 村正更是无视 相关法令 的约束。种种 问题导致
经济管理
浅析新农 村财务管理机 制的改革 与创新
方 林梅
( 宁 市 武 鸣 县 公共 投 资 审计 中心 ) 南
摘
要: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 财务管理 的作用越来越大 , 然而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 农村财务管理 中的诸 多问题 也逐渐 显
现, 这些 问题的 出现极大的阻碍 了新农村建设发展 的步伐 。因此, 必须及 时有效地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 督机制 以及 内部控制机制等 监 多 个 方 面 的改 革 与 创 新 , 障 新农 村 的建 设 。 保 关 键 词 : 农 村 ; 务 管 理 ; 革 ; 新 新 财 改 创
基于制度创新下的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研究
【 键 词 】 土地 的完整产权; 关 政府扶植企业 ; 企业扶植农户 【 中图分类号 】 35 【 F2 . 1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 04 26 (0 7O —0 90 10—7820 )10 1—4
计、 政府职能定位 , 以及社会政 治经济环境建设等方面 , 全方位 地、 系统地 打破计划 经济的运行模式和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经济的 我 国农 村经济组织形 式 的创新 是根据 社会生产 力发展 的 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完 善和发展 的必然选择 。 但这 次 结构框架 ,给我 国农村市场经济 的充 分发 展开辟广阔 的空间 , 创造应有 的条件 , 注入新 的活力 , 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创新与上次 2 O世纪 7 O年代末 8 O年代初,家庭 承包 责任制 的 ( ) 利 于推进我 国工业化 。 市化和农 业产业化 进程 。 二 有 城 创新有着重要的区分。 上次创新 涉及 的内容简单 , 系直接 , 关 只 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原 则 是 回复到耕者有其田的 自给 自足的 自然经济模式 中去 , 而且农 我 国工业化 的实现 过程 ,就是农业人 口不断转 向城市 , 城 民对这 种创 新的经济利益 关系看得清 楚 ,预期 的效果 很有把 市人 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 的经济组织形式要有利于农村 新 握, 可以在一个村 , 至十几户人家 的生产 小队进行 , 甚 其经济利 逐渐 向城市集 中 , 有效发挥 城市在 生产生活方 益关系不会 涉及其它经济单位 。 但这次创新是为 了发展市场经 人 口脱离 土地 , 面节约资源 的聚积 效应 ; 要有 利于我国农业不断 向深度和 广度 济, 为了在我 国农业生产领域真正植入市场 经济机制。它不仅 要有 利于我 国产业结构 的及 时调整和二三产业的迅速发 涉及的问题 多, 关系复杂 , 是一个浩 大的系统 工程 ; 而且是对我 发展 , 展。我国是发展中 国家 , 要实现赶超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国农 村传统 的 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的全方位的变革是空前的 。 它 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要充 分考虑如何有效运用最新科学技术 , 特 与我国农村 自然经济模式 、 广大农 民群众 的传统 文化观念以及 加 提高经济效 益和 小农经济 的思维定式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 , 的经济组织 形式 别 是信息技 术改造传 统产业 , 快科技进 步 , 新 市场竞争力 , 分发挥人 力资源 优势 , 充 减少环境 污染 和资源浪 不可能 由农 民 自发创新 , 农民没有条件实现这种创新 。这 种创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 , 必须 把工业化 与信息化进程结合 新 只能在理论指导 下 , 过政府和社会 的作用 , 通 依靠 广大人 民 费, 起来 ,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 与有效运用适度技术 的关 系; 群众 的力量逐步完成 。 即走所谓强制性变迁 与诱 致性 变迁 相结 处理好 资本密集型产业 与劳 动密 集型产业的关系 ; 理好资源 处 合 的路子 。在这种体制创新中 , 理论的指 导与政府和社会 的作 重视发展 生态农业 和农业 生物技术 。 用 是 重 要 的 启 动 因素 , 了顺 利 实 现 这 种 创 新 , 当遵 循 以下 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为 应 ( ) 三 坚持农户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原则 几个主要原则。 农业 的直接 生产过程 , 宜于在严格界定 了私人 产权 的家 适 ( ) 场 化 原 则 一 市 剩余利 益索取者就是进行经济 活动 就是要根 本改 变我 国农 村 , 别是 中西 部地区农村经济活 庭 中进行 。在 家庭 经营 中, 特 其成员 的利益是 高度一致 的 , 任何偷懒 行 为都会 动与市场机制基本处 于游 离与分 割的局面 , 市场机制真正根 的家庭 自身 , 把 所有家庭成 员的经济活动都会表现 植于我国农村经济 生活 中, 让广大农户能 以最低 的成本和最快 被内化为家庭 的生 产成 本 , 其成员之 问劳动 的计 量和监督成本是十分低 的速度进入广 阔 、 统一 和 自由的市场 , 能有效地 承担市 场主 出高度的 自律性 , 并 体的角色; 让我国既有的土地资源和极其丰 富的劳动力资源科 的。这正适宜于农业生产在时间上的广延性 和空间上的分 散性
创新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创新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者:赵兴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三化同步”推进的战略使命,赋予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的内涵与任务。
创新是落实“坚持”这项任务要求的最主动、最积极、最根本的手段和举措。
创新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现实需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是让农民平等参与“三化”进程,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三化”互促共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让农民平等参与“三化”,核心和重点在于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基础和前提是要调整好“三农”自身内部关系,主动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三化”互促共进做好配套准备。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调整“三农”自身生产关系的基石和主线所在,推进“三化同步”,创新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责无旁贷。
(一)传统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家庭承包制内生的一家一户农民,难以有效引入现代农业资源要素。
农业现代化实质是引入新的现代农业要素资源,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过程。
传统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土地占有与使用相合一的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方式,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引入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等资源要素既缺乏经济实力、也没有规模经济,以一家一户农户为主体的传统农业普遍缺乏引入现代物质资源要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民分工分业进程加快,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的矛盾不断显现,优化土地资源经营使用关系的客观条件日渐成熟。
因此,为传统农业加快引入现代要素,调整家庭承包土地占有与使用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已具备。
而推动农村承包土地占有关系和使用关系相分离,则对创新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二)传统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集体所有制内含的单个统分结合,难以有效建立现代农业组织体系。
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家庭经营是农业普遍存在的主要生产方式,而创新经营组织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推进农业规模生产和协同经营的客观规律。
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困境
农 信 社 和 农 村 非 正 式金 融组 织创 新 的 困境 与 障碍 。
关键词 :农村金 融组织创新 ;制度创新 ;农信社和农村非正式金 融组织创新 困境 中图分类号 :F0 . 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6 1(0 8 1 120 0 81 3 20 )1 - 3 - 0 3
if r a n n ilog ns no m lf a ca ra im i
积累与促 进经济发展 的功能 ,其实质在于将 国民收
受 害者 ,承受 了来 自国家金 融体 制 弊端 带来 的 消极影
入 的剩余 向有效投资转化 ,带来增值 ,这是现代金融 的 固有功能 。我国农 村经济发展滞后 ,源于农村金融发
P e c m e t fO r a i a in I o a in a d S se nn v to fRur lF na e r dia n s o g n z to nn v t n y tm I o ai n o o a i nc
HE i Ln
( o eeo E oo i n ngm n,Z oga U i rt o A r u ueadE g er g unzo 50 2 ,C ia C l g f cnmc adMaae et hnki n esy f gi l r n ni e n ,G aghu 12 5 hn ) l s v i c t n i
Ab ta t Ba e n h c u e f og nz t n n o ain n i si t i n v t n f r rl fn n e, te rdc me t sr c : sd o te a s o ra iai in v t a d n tt e n o ai o u a a c o o u o i h p e ia ns i n e e p cal h u a rd t o p r t sa d if r lf a ca ra im r n lz d f a c s e ilyt e r rlce i c o e aie n no ma n n ilog ns Wee a ay e . n v i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到 了外部制度供给缺陷的制约 ,也存在 自
身内部制度的缺陷。
(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发 展 的 制 度 二
供给
我 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面 临的 客观 环境 变量 的发展严重滞后 ,这种滞后 发展 的客观环境变量影响经济体系出现新 的制度安排 的意愿和能力 ,导致农村合作 经济 组织再创新存在制度供 给不足。
的 “ 箱政策” 黄 。因 此 , 府 需 要 通过 对 农 政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发 展 的制 度 条 件
(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发 展 的 制 度 一
需 求
分散 , 组织化程度很低 , 市场竞争力低下 ,
使得农 民在与地方政府 、公 司的博 弈中处
于 弱势 。农 民有 强 烈 的 愿 望提 高 自 身 与 政
我 国农 村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不 断 深 入 的 时
界定 ,造 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部分作为 企业法人在工商部门登记 ,一部分作 为社
社会化大生产 经营方式 改造 传统农业 ,实 行规模化生产 、 企业化管理 、 市场化运作 , 而这些都有赖于新的农业经营组织来实现。 这些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包括农业企业 和各 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虽然这种制 度创新 尚处于 “ 初始阶段 ” 但它揭示了农 , 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需求。 1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 制度 是与 家庭承包制相联系的农业经营制度的核心 问题 。土地 “ 均分制”带来 的土地细碎化 问题非常严重。实现土地规模 经营, 就必须 行动可 以奏效 的,需要有农村合作经济组
关键 词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务件 障碍 措 施
浅析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
确定 经营风险不能分散。 2 “ 司 ( 业 ) + 户 ” 形 式 公 企 农 21 “ . 公司 ( 企业 )+ 形式 发展的必然 农户 在改革开放初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
性稿 日期 2 o— 0 11 - o 2 5
作者简介:余 梅 ( 9 ,☆,重厌奉 节人 ,重庆 师范学院人支地理 系硕士研究生 1 1一) 2
维普资讯
■曩圜
别行业 t经出现这种模 ,但要在全国推I 2 r,条件 仍不成熟 。它主要受以下条件的制约 :( j投 资需 I 求量火与资金普遍短缺 的矛盾难 克服 。( )夫规 2 模经营对土地 资源的大量需求与土地面积有 限的矛 盾 难 以 消除 ( 国 山地 多平 地 少且 山地 海 拔 高 ,地 我 形崎岖,宜农荒地资源主要分布在 东北 咏梅
( 重庆 师 范学 院地 理 系 ,重 庆 4 04) 0 0 7
摘
要 改革开放 强来我国农村 经济组织形式发生 了很大变迁 ,针 对农 业产 业化进程中各种
组织形 式在实践过程 中的优势及制度缺箔 由此提 出根据不 同的 区域特色 因地制宜,探 索适合 本地农村经济发展 的组织形态的改善和创新的路子。 关键 词:农村经济:组织形 态;农业产 业化;演变;创新 ; 中图分类号:F 2 文献标识码 :B 34 文章编号 :1 0- 15( 2 3 06— 5 9 8 2 0 )0— 00 0 0 3 0
次制 度 创 新 , 主要解 决 了农 业 生产 体 制 ,刘 如何 调
界定 。般方通过签 订包括农户何 时何地 向 “ 龙头” 企业提供多少数量 何种 品质的农产品,企业应及 时 按双方商定 的价格和数量收购符合约定品质的农产
浅析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 已经 建立起 来的新 型经 济组织 绝大部分 是在政 府组 织或“ 能人 ” 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 从运 行管理机制方面 看存 在很 多缺陷。一是法律 主体 地位不明确 , 一部分专业合作 社和中介 服 务组织没有登记 注册 , 没有合 法的身份地位 。有些 协会类组 织是 企业 法人 、 团法人还是 合作 社法人 , 有明确 的法律界 社 没 定 。由于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 , 这些新型 经济组织在经济 活动 中就 要受到各种制 约和限制 , 同时 一旦产生 经济纠 纷 , 由于责
类 的契约 ,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 但 合同履 约率并不 高。
2 新 型 经 济 组 织 发展 条件 较 差 , 部 环境 不佳 、 外
一
帮 助农 民建立起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 制需要的契约关 系。
在 法律 上明确其财产关系和责任形式 , 发展培 育现 代市 场经济 的微观主体 , 使之成为现代化 的农业 经营主体 。政府从 税收 优
任人不明确 , 也难 以调解和裁 决 。二是民主管理 体制还没有形
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 , 让农民成为市场主体 , 培育农村市场经济。
一
是体创新推动农村经 济组织的活 力。农民是农村经济组
成 。各类新型经济组织的会长 、 长 、 社 秘书 长等管理 者 , 多数是 政府任 命和 自封 的, 多没有经过选举产生。加入组织的成员 , 大 在管理过 程中 , 也没有投 票权 、 参与权 、 策权 , 与一 般合作 决 这 组织所必 须遵守的 “ 民办 、 管 、 受益 ” 民 民 的民主管 理原 则是相
强农业基础地位中指出 : 深化农村改 革 , 增强农村发展 活力。坚
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摘
要: 蓬勃发展的农村新型 经济合作 组织昭示着我 国农 村新 一轮制 度创新 的开始 , 必将 对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发
挥极 大的推动作 用。但是 , 由于我 国农村的新一轮合 作化 运动是 在集 体经济 的基础 孕育和发 展起 来的 , 无论在 制度 环境还是制度 变迁路径等 多方面 , 与发达 国家的合作化发展道路都 存在很 大差别 , 文根据我 国国情 , 出加 快我 国 本 提 农村经 济合作组 织健康发展 的一 些思考 。 关键词 : 集体经济 ; 农村经济合作纽 织; 制度 创新 ; 中国特 色
中 图 分 类 号 2 l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7 3 (0 7 2 6— 2 0 7— 7 1 2 o )0— 0
随着 以推行家 庭联 产 承 包 责 任制 为 核 心 内容 的制度
创 新对 农业经 济 增 长 推 动 作用 的逐 渐 丧 失 , 0世 纪末 我 2
13 农 村集体 经 济具 有 多 种 合作 经 济 职 能 同时 , 管 . 尽 合作 经济 和集体 经 济存 在 重 大差 别 , 是 , 过 理 论 分析 但 通 可 以发 现 , 体经 济 本 身 存在 多 种 合 作 经济 职 能 。首先 , 集 集体 经济组 织成 员存 在 地 缘 、 缘 和 血 缘 上 的多 种 联 系 , 业 极易加 强 沟通和 合作 ; 次 , 管 推 行 家庭 联 产 承 包责 任 其 尽 制 , 土地 等重要 资 源 仍 属 于集 体 组 织成 员 所 共 有 , 但 因此 集 体经 济组织 的内部 合 作有 着 经 济 基 础 ; 次 。 集 体 经 再 在 济 内部 实行 的村 民 自治 的组织 架构 , 过改 造 同样 可 以为 通
经济组 织
对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机制的思考
从事 过市场经营活动 , 或主要从事土地 、 房屋等 固定 资产 出租经 分 的 思想 准 备 , 旦 发 生 经 营 亏 对 一 损 , 直 接 影 响 改 制 后 企 业 的 生 存和 发展 。 将
农民群众获得 了对集体资产经营行 为的决策权 :通 过选举 董事 会、 监事会及其成 员, 使农 民群 众获得 了参与集体 资产 经营活动 的管理权 : 通过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对生产经营计划执行情况 、 财 务预算执行情况 的审议,使农 民群众获得 了对集体 资产经 营活
得 了从集体资产 经营 中获取经济收益的权利 ,并为农 民群众依
法 维 护 自身 权益 提供 了一 个 新 的基 础 和 手 段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了
利润计算 ( 该村 已资产 出租收入为主 , 利润 率较 高) 需缴 纳所得 ,
税 约 3 0万 元 。 项 合 计 增 加 税 额 支 出约 4 5万 元 , 均 减 少 收 3 两 3 人 入 4 2 元 。一 改 制就 减 收 , 于 农 村 集 体 经 济 组织 来 讲 , 不 25 ] 对 既
作制 企业 大 部 分经 营者 仍 由 原任 村 干 部 担 任 ,这 部 分 人 员或 未
㈣ 建立 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督 管理 的新机 制 通过确立收益
分配权 , 提高了农民群众参 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活动 的积极性 :
通 过确 立 股 东 大 会 对 生 产 经 营 计划 、 务 预 决 算 的审 议 制 度 , 财 使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甘肃农业
20 年第 5 ( 2 0 07 期 总 5 期)
标 , 从 根 本上 改变 了集 体 资 产 经 营 中 长 期 存 在 的 干 部 说 了算 和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缺陷及创新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缺陷及创新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存在着正式制度滞后、非正式制度缺失、现有制度存在着缺陷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具体措施包括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设置资格股、投资股、捐助股;建立二次分配机制和弹性红利分配政策;“双附加”制度以及外部宏观制度环境创新等。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4-0362-02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在市场中的地位弱小,无力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其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显著增加。
据统计,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约有15万个,成员总数已达3 870多万,其中农民(户)成员3 480多万;全国依法新登记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8 072家,入社成员达771 850人[1]。
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其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日益显现,并越来越成为制约其运作效率的障碍。
因此,深入剖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对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1.1法律、政策等正式制度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得不到明确,其在融资与对外交往中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虽然在 2006年10月31日制定并于次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该法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例如,该法承认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法人,但并未对合作社确切的法律性质归属作说明,是企业法人,还是社会团体法人,地位不够清晰;在登记制度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存有瑕疵,如对合作社发起人数、到哪个部门登记以及登记程序等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另外,合作社法的有效执行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细则和办法,而目前各地还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具体实施细则或办法,各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的政策性规定很难落实到位。
论我国农业经济制度创新
论 我 国 农 业 经 济 制 度
因素 ,问题 的症结 在 于市场 体系 发 育不足 , 特别 是指 导
农 业 生产安 排 、 产 品流通 和劳 动力 就业 的信息 服务 体 农
系还很 薄弱 。 2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改 革 未 能 深 入 。土 地 流 转 机 制 不
新 。因此 , 一轮 农业 改革 必须 加大农 业 强制 性制 度供 新
给 的力 度 , 以促进 农业 持续 、 快速 和健康 发展 。
一
、
制 度 供 给 不 足 是 制 约 当 前 农 业 经 济 制 度 创 新
的深层 障碍 17 9 8年之后 , 国农业 经 济制度 变迁 的特 征 , 际 我 实 勾勒 出中 国特色 的改 革总 体模式 。实 践证 明 , 种 改革 这
●■■■■ —■ ■■ 的成 就 , 但严 格地 说 , 目前 市 场农业 的发育还 很不 成熟● 1 ● ■l ,
真 正 意义上 的 市场农 业机 制 尚不健 全 。( ) 户的市 场 1农 主体地 位模 糊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 户作 为完 整意 义上 农 的市场 主体 须具 备三 个基 本 特征 : 是农 户能根 据 市场 一 信 号 自主作 出生产 安排 和销 售计划 , 不存 在任何 超经 济
多次 试用 、 反复博 弈 , 就构 成制 度变 迁 的滞后 成本 , 这 使
制度 供 给严 重 不 足 ,极 大地 制 约 了农 村 经济 1 、市 场 配 置 资 源 机 制 尚 不 健 全 。要 素 流 转 和 生 产
安排 仍 有盲 目性 。尽 管 农业 的市场 化 发展 取 得 了一 定
农村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农村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管理的体制和制度面临着日益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进行农村管理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农村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进行探讨。
第一方面,农村组织体制的改革是农村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当前,我国农村组织体制存在着部门间职能重叠、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农村组织体制改革来实现职能衔接和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组织效能和服务能力。
其次,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打破利益固化和资金滞留的局面,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的发展。
最后,要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方面,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是农村管理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体制存在着流转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来实现土地流转和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首先,要推行土地确权和登记制度,明确土地权属和权益。
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供便捷的流转渠道和安全的交易环境。
最后,要完善土地流转的流程和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方面,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是农村管理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来提高农民的融资能力和服务水平。
首先,要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金融服务网络。
其次,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最后,要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方面,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是农村管理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来实现信息沟通和利益协调。
首先,要推广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公开。
其次,要落实农民参与决策的权利,提升农民自治的水平。
最后,要注重法治建设,加强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法治化处理。
总结起来,农村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
作者:明宪玲
来源:《卷宗》2020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对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对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创新策略,分别包含了大力推进理论研究与创新,加快立法步伐,优化法律和制度环境,改善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和内部管理,力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组织制度,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组织制度;问题;创新
合作经济组织也叫做合作社,其为人们自愿联合起来,利用共同所有以及民主管理企业,进而更好的满足共同经济以及社会需求自治组织。
它起源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国家[1]。
目前,不管为发展中国家还为发达国家,都存在着不一样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
自从我国加入到世贸组织以来,农村经济将避免进入到经济全球化当中。
所以,按照国际化优势来调整战略性结构,进而大大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出口度,更好的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变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所以,我们不可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回避,亿万超小规模经营的农户与目前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突出矛盾。
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了农户和大市场间交易费太多矛盾以及较差的交易效率[2]。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和作用
1.1 促进专业生产和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专业化生产的需求而形成的,其服务可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产前提供良种、农资等生产要素服务,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产后进行加工、运销服务。
合作组织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可以扩大农业生产分工的细密程度,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实现农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
可以说,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没有农业专业化和社会化。
调整生产结构是更新换代的过程,需要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农民一家一户调整生产结构,对资金投入负担不起,对市场风险承担不起,对新技术和管理把握不住,即使有个别农民看准了调整的方向,操作中也是困难重重,成功率很低,被困在几种自己“能产”的产品上,无力转向市场“能卖”的产品。
1.2 抵御各种风险,增加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
农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生产有很大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我国实行承包经营后农户均为独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于农户之间缺乏产权纽带,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每户单独同政府和厂商打交道时一致行动能力差,在维权方面难以形成共同呼声,在生产上缺乏分工协
作,在流通上缺乏必要的联合,不能准确把市场的供求状况。
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最佳和有效载体之一。
1.3 促进农村政治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
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本质可概括为经济弱者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性经济组织,不改变社员经济独立的联合性组织。
其社会本质可概括为社员的自由团体、民主团体、自主团体、社会团体。
合作经济组织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互利、民主、平等、公平,它的总目标是通过共同所有、民主管理,提高成员的经济、社会、文化地位。
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
由于没有专门法律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和经营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合作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无法制定和执行扶持政策;合作社的经济利益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因立法滞后而严重受阻。
立法的滞后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带来以下影响:法律地位不明使其难以进入市场进行商品经济活动。
无法可依导致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困难,缺乏制度设计,内部管理混乱,难以得到政府扶持。
2.2 政府的公共服务缺少
对于边际产出率相对较低的农业而言,国家公共产品的提供显得尤为重要。
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只是基本维护公共秩序。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信息、基本技能及制度安排、政策提供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历史上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过低,当前农村公共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无法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目前的农村信贷体制下能获得信贷资金十分有限,在紧缩银根时,其信贷则先受到压缩。
农民合作组织的生产资料也难以保证供应,即使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资料,都是以高于市场价格获得的。
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策略
3.1 推进理论研究与创新
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思想障碍,认识上存在某些盲点和误区。
有的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权不明晰,不可取,担心没分红还背债务。
从20年农村改革实践看,我国曾试图从恢复供销社、信用社的合作社性质入手,在农村重建合作社,但目前
大多数小农户在经营中仍然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形成这种局面与理论界在合作经济理论上的混乱有直接关系。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难以建立起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重建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从理论上首先解决“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模式选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民主性的形成”、“如何改造传统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重大问题。
同时为了加快立法步伐,需要对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调整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联合组织及其民事责任形式等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
3.2 优化法律制度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建运营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这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的要求,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法律形态清楚是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本质要求。
国家应尽早为农民合作经济立法,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3 改善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
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有政府财政支援,这既是农村合作社举办各种事业稳定、低息的资金来源,也是政府通过合作组织落实有关政策、兴办公益事业的物质保障。
为更好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业发展,目前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支出项目是:建立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主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高效率、高效益的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信息网络支持体系;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信贷体系;建立增强农业产品竞争力的品牌扶持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市场化的农资供销加工出口体系。
4 结论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依法在其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務活动。
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是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
其财产归社员所有,其中应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集体财产,利润按参与额进行分配,严格限制股金的红利率。
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实行社员一人一票表决制。
合作经济组织加工、销售必须以社员的产品为主。
合作经济组织修改和完善章程应以经济合同法、民法及其他经济法规为根本依据,坚持民有、民营、民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王震江.美国新一代合作社透视[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72-78.
[2]秦庆武.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制度创新[J].理论学刊,2018,(5):68.
作者简介
明宪玲(1975-),山东省莒南县文疃镇,山东农业大学,林业技术专业,中级农业经济师,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