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基本概念)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性质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4. 各种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物质的特点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原子的核和电子的特性
3. 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周期表
4. 元素的周期性和化合价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平衡常数
3. 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量的关系和摩尔计算
四、物质的变化与能量
1. 物质的热学性质和热量的传递
2.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动力学
4. 化学能、电能和光能的转化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
2. 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离子反应
4. 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鉴定方法
六、常见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和制备
2. 酸、碱和盐的制备和性质
3. 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 物质的电解和重要的电化学反应
七、溶液和溶液的浓度
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2.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度
3. 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计算
4. 溶质的鉴定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涵盖了这一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
化学用语: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二、化学基础理论
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化学键: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三、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器材: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如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的措施。
四、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氢、氧、水:了解氢、氧的元素性质,以及水的组成和性质。
碳及其化合物:了解碳的元素性质,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化合物的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了解硫的元素性质,以及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化合物的性质。
钠、钾及其化合物:了解钠、钾的元素性质,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化合物的性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称为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实验与探究1. 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和焰心温度较低。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 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都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高。
3.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热量。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三、化学与生活1.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食盐:用于调味、腌制食品、制备生理盐水等。
醋:用于调味、清洁等。
小苏打:用于发酵粉、清洁剂等。
2. 化学与环境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
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对空气的污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物质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化学研究的也是各种物质。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分子、质量、化学式和化学反应等。
2.化学元素和周期表化学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纯粹物质,目前已知元素118种。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性质进行分类,排列成为周期表。
周期表包括7个主族和18个次族,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的原子数是其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依次为1、2、3、4、5、6、7。
3.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H2O(水)、CO2(二氧化碳)、NaCl(氯化钠)等。
分子是化合物中两个或以上原子(包括同种和不同种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粒子。
4.原子和分子质量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原子的质量,用原子量(常用符号为u)来表示。
分子的质量是由分子中各个元素的原子质量之和计算得到的,其中1mol分子质量的物质的质量是1个摩尔的物质量,用摩尔质量(常用符号为M)来表示。
5.化学式和化学反应分子式是化合物分子中各种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以化学符号表示;离子式是化合物中离子的种类和数目,用化学式表示。
化学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物质之间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要满足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6.化学键和化学键类型化学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化学键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中的电子在空间上成对或共同占据,共享对两个原子结合起来的键;离子键是指发生电荷转移的两个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排成离子晶体结构形成的键,其特点是形成电子海;氢键是指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中,带有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7.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的关系化学计量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之间满足化学计量比例,即化学方程式中配比的系数就是化学计量比例。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化学变化——有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
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的性质。
、、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制成⒉点燃前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状态: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⒊点燃蜡烛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三层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最外层最亮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杆外焰温度最高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⒋熄灭蜡烛⑴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是石蜡的。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总称,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3.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一种表示方法。
4. 分子与离子:化合物中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起来的基本单位称为分子,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5. 原子核:原子核是构成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粒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二、原子结构1. 原子模型发展历程:汤姆逊提出的“酸葡萄干模型”→卢瑟福的“金箔散射实验”→玻尔的“量子理论”。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云中的电子按不同能级分布。
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个数。
4.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
5. 量子数:描述原子中电子状态的参数,主要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是构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基本单位,离子是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 金属元素的特性:大多数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具有光泽,易被吸附氧化形成氧化物。
3. 非金属元素的特性:非金属元素多数为固体或气体,具有不良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大多为非金属化合物。
4. 金属的原子排列: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形成金属晶体,金属结构特征包括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5.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电静力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产生电子对。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电子数目为两个原子价电子数的总和。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1. 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化学物质的过程。
最常用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最常用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 ==ab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 ===a +b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2、空气的成分: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4、氮气的用途:p24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一)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一)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各种常见仪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块状—镊子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对物质加热用外焰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及杂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药品:红磷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提纲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提纲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物质与性质的关系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4.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5. 化学式的表示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平衡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反应类型及特征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应用4. 反应热与化学热力学三、常见元素与化合物1.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征与性质2. 金属元素与金属间化合物3. 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间化合物4.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四、酸碱与盐1. 酸碱的定义及性质2. 酸碱反应及其应用3. 盐的性质与种类4. 酸碱盐的常见应用五、氧气及氧化还原反应1.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特征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六、常见化学实验操作与仪器1. 常见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七、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食品安全2. 化学与环境保护3. 化学与能源利用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八、化学与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与方法2.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与分析3. 科学伦理与安全意识九、化学实践与创新1. 化学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创新思维与化学创新以上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知识点提纲,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你将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原理,认识常见元素与化合物的特性,了解酸碱与盐的性质及应用,熟悉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操作与仪器的使用方法,认识化学与生活、科学探究以及化学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通过化学的学习,你将发展科学思维、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学科。
下面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必
背知识点,共分为四个部分:基本概念、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
酸碱与盐。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2.纯物质的分类:化合物和元素。
3.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4.反应物、生成物与化学方程的关系。
5.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的概念和常见的纯元素,如氧气、氮气、氢气等。
2.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组成:周期、族、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4.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性的自然规律、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
性规律。
5.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
1.酸和碱的性质和基本概念,如酸性溶液的颜色、酸性反应的性质等。
2.盐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如中性化反应的性质等。
3.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
4.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
5.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颜色变化的原理。
6.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四、酸碱与盐
1.酸的性质与酸性溶液的化学性质。
2.碱的性质与碱性溶液的化学性质。
3.酸碱的共同特点和酸碱中和反应。
4.盐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5.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暗示剂的制备。
6.盐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7.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重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的重点基础知识点的归纳: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纯净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分为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4.物质的保存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变的。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2.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3.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4.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学价数,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离子交换的规律进行判断。
三、化学式和物质的量1.化合物的化学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量的表示:基本物质单位和化学量的计量单位。
3.摩尔的概念:摩尔物质和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四、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和生成的物质。
2.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4.反应的质量变化和摩尔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质量、摩尔比和数量关系的计算。
五、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速率1.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率。
2.发热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六、酸碱与盐1.酸和碱:酸的定义、酸的性质和酸的化学式,碱的定义、碱的性质和碱的化学式。
2.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方程式。
3.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盐的制备和应用,如制备盐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七、离子反应和电化学1.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之间的区别。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等的自然科学。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必备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逐一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的必备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离子与盐类1. 离子: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的粒子。
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 盐类:盐类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盐类有氯化钠、硫酸铜等。
三、化学式与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符号。
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其中C表示碳元素,O表示氧元素,数字2表示氧原子的数量。
2. 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失或得的电子数,是元素化合的价态。
四、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
原子的电子绕核呈不规则的运动,存在不同能级。
2.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五、化学键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结合而成的键。
2. 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3. 离子键:离子键是正负电荷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化学键。
六、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
2. 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七、酸、碱与盐1. 酸和碱:酸是指具有酸性质的物质,碱是指具有碱性质的物质。
酸与碱中和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基本概念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基本概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基本概念、(2页)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7、8)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27)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由别同种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4、(2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3)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多变一)6、(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7、(36)缓慢氧化:有点氧化反应举行得非常慢,甚至别容易察觉的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8、(38)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一变两别变) 9、(38)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0(39)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一变多)11、(47)化合物:组成中含有别同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12(4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13、(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原子的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4、(6)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软水:别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1、(7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符号为Ar)。
16、(73)元素:元素算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关系。
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6. 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通常是液体。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常见的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和盐。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不涉及物质的组成改变,如熔化、蒸发等。
- 化学变化涉及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如燃烧、腐蚀等。
四、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溶解、过滤、蒸发等。
2. 实验室安全-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如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 学会处理化学品泄漏和火灾等紧急情况。
五、化学计算1. 摩尔质量的计算- 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2.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 溶液的浓度计算- 理解并计算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和摩尔浓度。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上册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上册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过程。
-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按能级排布。
2. 原子的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表示法。
- 原子结构图表示法。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4. 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减,电负性递增。
- 同一族内,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 化学式通过元素符号和下标数字表示。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的关系。
- 化学方程式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四、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3.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生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的反应。
4. 还原-氧化反应(红ox反应)- 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学化学学科的一部分,九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概述:1.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元素:物质中最基本的单位,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 混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如果汁、空气等。
- 实验室常用器皿:试管、烧杯、量筒等。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元素的简写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
- 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别指单个原子、多个原子结合的基本单位和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元素周期表:包含元素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的表格,有助于理解元素的相关特性。
3.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和由反应生成的物质。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与还原:一种物质失去电子,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引起其他物质氧化或还原的物质。
- 原子与离子的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离子。
5. 酸碱与pH值- 酸与碱:具有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可以通过指示剂或酸碱中性试纸进行初步判断。
- pH值: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数值表示,pH值越低表示越酸,越高表示越碱。
- 酸碱中和反应: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可溶于水的盐和水。
6.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非金属一般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常发生电子的转移,形成离子化合物。
7.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与晶体:物质在微观尺度上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 弱化学键: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决定了物质的溶解性、沸点等特性。
化学上册九年级基本知识点
化学上册九年级基本知识点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点,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1. 原子和分子在九年级化学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而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有时也包括同一元素的原子。
原子和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单位。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其他物质的纯物质。
根据周期表的分类,我们熟悉了常见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反应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描述,并且能够以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写出。
化学方程式中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并用化学式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我们需要平衡反应方程式,即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平衡。
通过调整系数来达到平衡。
4.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在化学上册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
纯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常见的物质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测量。
5. 反应类型和化学键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的类型。
在九年级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这些不同类型的反应,并且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通过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物质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6. 酸碱中和和盐的生成酸碱中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酸和碱的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是一种氢离子传递的过程,其中氢离子从酸转移到碱,形成水。
同时,酸碱反应也会生成盐,盐是由酸的阳离子和碱的阴离子组成。
九年级上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的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物质和混合物:物质是由具有一定组成和特定性质的基本微粒构成的,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的混合体。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的氧化或还原。
其中,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二、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能级、壳层、轨道等概念。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而成的表格,包括周期、族、主族等概念。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包括摩尔比、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等。
3.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不同类型。
四、溶液和酸碱中和溶液和酸碱中和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实验内容,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溶解于液体、气体溶解于液体等。
2. 溶剂和溶质: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3. 酸碱中和:酸和碱可以相互中和,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可以通过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进行观察和检测。
五、简单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一环,九年级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包括:1. 酸碱中和实验:用酸和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观察变化,并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测定。
【K12学习】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初中化学上册的知识点大家还记得吗?在考试之前可是要好好复习的呀,如果不记得了的话,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的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全为混合物)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九年级化学上册基本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基本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转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上册,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简要介绍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描述物质特征的各种性质。
常见的物质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常见的元素有氧、氢、碳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
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达化合物元素组成和原子比。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四、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组成和结构上的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五、离子和离子反应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溶液中,离子可以通过电离产生。
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六、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比例下发生的反应。
中和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七、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是一类物质,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可延展金属性,如铁、铜等。
非金属则一般不具备这些性质,如氧、氮等。
金属和非金属可以通过反应形成金属化合物。
八、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或人工合成的物质中,如石油、植物中的有机物等。
九、环境保护与化学化学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化学处理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为探索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
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8.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
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oH-
NaoH==Na++oH-
Ba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