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河-临床中药学几个关键问题研究-福建药剂2014-6-24简版

合集下载

肖小河

肖小河

1、介绍:肖小河,男,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1963年8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0年2月入党。

技术5级,文职3级。

从事中药科研工作22年。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军事药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中药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新药审评专家,《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成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委等职。

2、成果:肖小河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学和临床中药学研究。

近30年,秉持“研道地中药,做地道学人”的治学理念,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以“临床-实验室-临床”为特点的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之路:提出了中药大品质观(Holistic IntegratedQualityControl of TCMs,HI-QC)和道地综合指数(Herbal Dao-di Index,HDI),建立了中药品(Variety)-质(Quality)-性(Property)-效(Efficacy)-用(Usage)系统研究模式及系列关键技术,推动中药现代化从田间走向临床(from Field to Bedside,F2B);同时致力于寻求治疗重大疾病药物的解决方案,研制开发系列肝病治疗创新中药5种,获批1项国家新药证书、4项新药临床批文,获国际和中国专利授权20项。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3、书籍:主编《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系列专著3部。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LoS ONE、《中国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SCI 收录110篇,论文总被引用5600篇次以上。

有5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临床中药学的实践与思考

临床中药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29•中药学基础知识•临床中药学应用•临床中药学实践案例•临床中药学的思考与展望•总结与展望目录01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以天然药物为主的学科,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

天然药物药性理论配伍原则中药学注重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

中药学强调配伍原则,注重药物的相互配合与制约,以达到治疗目的。

03中药的基本性质与特点0201根据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效,将植物药分为根、茎、叶、花、果等。

植物药根据动物的种类和药用部位,将动物药分为全虫、矿物药等。

动物药中药的命名通常与药性、功效、植物部位等有关。

中药命名中药的分类与命名中药的功效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等。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功效分类中药学注重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药物。

主治范围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对中药的功效和主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现代药理02临床中药学应用中药配伍原则与禁忌总结词中药配伍原则与禁忌是临床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有效性。

详细描述中药配伍原则主要包括君臣佐使、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其中,君臣佐使原则强调药物的主次配合和相互协调;性味归经原则强调药物的性质和作用部位;配伍禁忌则指某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应避免同时使用或合用。

此外,还需要注意妊娠用药禁忌、饮食禁忌等问题。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总结词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也是临床中药学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时间、剂量等,以确保中药的有效吸收和利用。

详细描述中药煎煮前需先浸泡药物,一般采用砂锅或瓦煲煎煮,不同的药物煎煮时间不同,有些药物还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处理。

服用时应注意时间安排,一般饭后服用,剂量应遵医嘱或根据药物性质确定。

此外,还需注意中药的保存方法等问题。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或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临床中药学需要关注中药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

生物评价在中药质量标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_肖小河

生物评价在中药质量标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_肖小河

科学项目(81322052):中药质量评价,负责人:鄢丹。
** 通讯作者:肖小河,本刊编委,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化。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514
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微生物和细胞以及相关 性测定指导原则”[6];2015 年版 《中国药典》 以清热
解 毒 类 、活 血 化 瘀 类 中 药 为 典 型 实 例 的 生 物 评 价 标
收稿日期:2014-02-21
准正在紧张地研制中。
修回日期:2014-03-1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274026)“:道地指数”的构建及其在中药材品质评控中的应用研究,负责人:肖小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
角 甲 类 动 物 药 成 分 相 似(角 蛋 白)、质 量 评 价 难 度 大 、濒 危 品 种 能 否 / 如 何 替 代 等 问 题 十 分 棘 手 。 本 课 题 组 建 立 了 角 类 动 物 药 解 热(兔 内 毒 素 发 热 模 型 试验)、抗凝 血(酶反应动 力学试验)、抗 炎(环氧酶 Ⅱ 试 验)等 生 物 效 价 检 测 方 法 [22,23],首 次 发 现 穿 山 甲 具 有 明 显 的 解 热 活 性 ,为 开 发 新 的 临 床 功 效 和 药 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专题讨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生物评价在中药质量标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肖小河**,王伽伯,鄢 丹
(解放军第 302 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北京 100039)
摘 要:生物评价是中药质量标准与临床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已成为中药质量标 准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论述了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 展,同时探讨了目前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供同行参考与商榷。

基于转化毒理学的中药肝损害客观辨识与早期诊断

基于转化毒理学的中药肝损害客观辨识与早期诊断

基于转化毒理学的中药肝损害客观辨识与早期诊断作者:王伽伯肖小河杜晓曦邹正升宋海波郭晓昕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01期[摘要] 近年来来源于中药的药源性肝损害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药临床用药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性命题。

早期、客观辨识药源性肝损害的致病源头,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和针对性干预治疗,是减少或避免药害发生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步骤。

然而,目前临床判断肝损害药源主要是通过排除法,依赖患者提供的用药史和医生经验判断,缺少客观可靠的指标。

由于中药多为复方用药以及临床上广泛存在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中药肝损害的诊断确认尤其困难,加之普遍存在“非西即中”的诊断思想,影响中药肝损害客观辩识。

该文从转化毒理学的理念切入,提出构建基于转化毒理学的中药肝损害客观辨识与早期诊断研究模式和方法,以临床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实验室-临床”的研究路径,采用代谢组学等组学方法筛选发现中药肝损害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和特征入血成分,结合临床生化、肝穿病理指标和临床验证试验确定诊断标志物,在此基础上整合建立以诊断标志物库为核心,包含文献数据库、病历数据库、临床标本库的中药肝损害综合数据库,使临床中药肝损害药源诊断从排除法的主观模式向指标支撑的客观模式转变,以期提高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能力和水平,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药;肝毒性;转化毒理学;生物标志物;诊断[收稿日期] 2013-08-06[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984,30973947);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2)[通信作者] *肖小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中药学与合理用药研究,Tel:(010)66933322,Fax:(010)66933325,E-mail: pharmacy302@[作者简介] 王伽伯,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药性与毒性研究,Tel/Fax:(010)66933325,E-mail: wjb0128@当前,药源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已成为临床较常见的、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源性疾病。

开拓思维,促进基层中医药发展的两点思考

开拓思维,促进基层中医药发展的两点思考

开拓思维,促进基层中医药发展的两点思考关键词:开拓、中医药、思考一、改革中药使用剂量,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是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其特殊的疗效保持了它持久的生命力。

用药剂量与疗效是最直接的关系,故有“病重药重则病当之”和“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之说,也就是现代的量效关系。

中药的剂量标准从古至今颇有争议。

从现代科研的角度考虑,中药“成份不明,原理不清,疗效不稳”,这绝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现代化难题”,但临床实用却始终在中医的掌握之中。

所以中药就不可能有西药那样硬规定的标准剂量。

中药的临床用量非常灵活,可因人、因地、因时、因病、因药性、因配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剂量,所以中医在用药剂量和药物加减后就没有完全雷同的处方。

解放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先生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中药使用剂量,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

如以中药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折算,每天该用原药200g,而《药典》规定的用量才4.5g-9g①。

之前教科书中标示的3g、6g、9g等剂量更是完全失去了临床意义。

加上现代改野生药为家种药,生长期明显缩短,又因为地方水土的差别,用药剂量更需要继承创新。

所以,不重新改革中药使用剂量必难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古往今来,中医在临床用药时以量取胜的案例举不胜举。

如补阳还伍汤中的黄芪用120g,《伤寒论》中白虎汤的石膏用量达500g。

笔者在临床用加味桂枝汤治疗筋脉失养的痉挛症(俗称鸡爪风)时,常重用芍药甘草,其中白芍的用量以90-150g为佳,效如桴鼓,这与西医补钙的作用原理完全不同,但疗效却更加快捷可靠。

可见,中药的用量往往含各个中医临床治疗的经验积累,是辨证施治的结果,具有个性特色,在临床中应保留其灵活性,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才能达到充分发挥。

只有保障中医药的疗效,才能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故建议把《药典》和教科书中普通中药的用量重新定位或改作参考用量,体现中药用量的灵活性,让临床中医在治病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确保疗效的提高和可靠性。

中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专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教授

中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专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教授

编者按: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频频见诸于媒体,引发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普遍关注和担忧,为中医药临床安全用药与中药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新形势下,如何看待我国中药安全性的形势及问题?如何为人们健康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中药产品及服务,让中医药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新时代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以肖小河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医药人锐意创新,以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为己任,开拓性建立中草药科学评价与风险防控技术体系,搭建国际传统药物安全用药信息交流与共享协作平台,推动中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进而为构建未来人类健康维护体系创造性和建设性地贡献中医药的智慧和力量。

中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专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教授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费 菲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传统药物为人类防病治病和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历史的检验。

但是,随着传统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日益广泛,传统药物的安全用药问题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为此,2018年9月,国际知名的药物性肝损伤与安全用药专家齐聚北京,参加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大会暨CHINA-CIOMS药物性肝损伤评价与风险防控圆桌会议,就传统药物肝损伤与安全用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形成广泛共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务必与时俱进地看待中药安全性形势和问题,与时俱进地加强中药安全性建设。

同时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等国内外18个学术机构联合发布了《传统药物安全用药北京宣言》,发起成立了传统药物安全用药研究国际合作联盟,联盟主席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药物肝毒性研究组主席Victor Navarro教授共同担任,联盟秘书处设在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中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中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中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作者:费菲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9年第01期编者按: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频频见诸于媒体,引发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普遍关注和担忧,为中医药临床安全用药与中药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新形势下,如何看待我国中药安全性的形势及问题?如何为人们健康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中药产品及服务,让中医药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新时代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以肖小河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医药人锐意创新,以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为己任,开拓性建立中草药科学评价与风险防控技术体系,搭建国际传统药物安全用药信息交流与共享协作平台,推动中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进而为构建未来人类健康维护体系创造性和建设性地贡献中医药的智慧和力量。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传统药物为人类防病治病和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历史的检验。

但是,随着传统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日益广泛,传统药物的安全用药问题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为此,2018年9月,国际知名的药物性肝损伤与安全用药专家齐聚北京,参加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大会暨CHINA-CIOMS药物性肝损伤评价与风险防控圆桌会议,就传统药物肝损伤与安全用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形成广泛共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务必与时俱进地看待中药安全性形势和问题,与时俱进地加强中药安全性建设。

同时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 CIOMS)等国内外18个学术机构联合发布了《传统药物安全用药北京宣言》,发起成立了传统药物安全用药研究国际合作联盟,联盟主席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AASLD)药物肝毒性研究组主席Victor Navarro教授共同担任,联盟秘书处设在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精准医学下的中药新药创制与质量评控

精准医学下的中药新药创制与质量评控

女女
9 0 0
[W o r l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Ma t e r i a Me d i c a]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专论 : 专题讨论 “ 思与行——精准医疗下 的中药研发及评价 系列讲坛 ” 之二(1 I )
准医学计划( P r e c i s i o n M e d i c i n e I n i t i a t i v e ) , 旋即成为全 球 医学研 究 的热 点 话 题 , 也 使精 准 医学 成 为 国 际生 物 医学发展 的重要趋势。笔者认为 , 中医药历来强调辨 证论治 、 体质辨识 、 复方配伍 、 药性理论 、 随证 加减 、 剂 量之秘等理念 , 体现出个体化诊疗的思想 , 也可以说是 精 准 医学 的 先驱 。然 而 , 中药 在 现代 临床应 用 中却 普
实 这个 用 量 是有 效 的 。可 以说屠 教 授 的工 作 “ 源 于传 统, 超 越传 统 ” , 是 现代 中医 药精准 用药 的典 范 。
修 回 日期 : 2 0 1 7 — 0 6 — 2 0

X .
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 , 国家公 益性行业专项课题 ( 子课题 ) , 2 0 1 5 0 7 0 0 2 , 2 0 种道地 药材优 良品种质量 生物评价技术研 究 , 肖小河 ; 中药资源 系统
遍存在 “ 千人 同方 ” 、 “ 万 人 同量 ” 等 与个 体 化诊 疗 相 悖
药, 是因为临床一线可用的中成药较少 , 大部分是作为

专家谈经方药物剂量与现代临床应用

专家谈经方药物剂量与现代临床应用

专家谈经方药物剂量与现代临床应用经方药物剂量及现代临床应用(1)肖小河(教授,302医院)疗效是中医药存续和发展的根本,提高中医药疗效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首要之策。

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合理增加中药剂量。

也许这是一个很突兀且大胆的提法,但其有不可忽视的现象或事实为格据:(1)从西药的临床剂量设定反观中药传统剂量设定有欠严谨和科学。

西药临床用量通常是几毫克到几百毫克,也就是说不同西药用量通常是几十到几百倍的差异。

而中药用量一般是6~9或者5~15,也就是说不同中药用量通常只有1~3倍的差异。

这种用量规定设置,几乎是忽视了中药的量效关系,或者说默许了绝大多数中药的有效剂量是近同的。

(2)从中药或天然药物制得的有效成分药品的有效剂量来看,中药传统用量往往难以达到有效剂量范围。

如青蒿素治疗疟疾,口服1000mg/日有效,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约0.5%,折算为药材用量约200g日,而药典规定青蒿用量为4.5~9g。

从有效成分药品的有效剂量推测中药的剂量,虽然有失偏颇,但多少可折射中药传统剂量规定是有一些局限性的。

(3)中药品种变迁论。

野生变家种,盲目引种生产,同一中药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效成分往往相差悬殊,但用量规定却未有区别。

(4)患者耐药性普遍增加。

(5)中药大剂量应用在临床上往往有上佳表现。

在传统文献记载中,中药大剂量应用屡见不鲜,如《千金翼方》中单味黄芩治淋、下血诸证,每日剂量为四两,折合公制为57.68g。

现代医家甚至有大剂量应用中药的趋势,并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如解放军302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汪承柏教授采用凉血活血法重用赤芍治疗淤胆型肝炎取得显著疗效,其中赤芍用量达200g;20世纪60年代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重用金钱草210g为印度尼西亚领导人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解决了其多年罹患多年的病痛。

上述大剂量用药往往是常规用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却取得了奇效,并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_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_

_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_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2006年项目申请指南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治疾病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的结晶,具有系统理论与丰富实践经验和显著临床疗效,是具有深厚人文哲学底蕴的生命科学。

中医药学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形神一体的理论精髓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药学在继承和发掘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揭示其科学内涵,加速其自身发展,发扬其特色优势,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中医药学是我国有可能跻身于国际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

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缺少突破性。

该重大研究计划紧紧抓住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现代科学研究,以期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

一、科学目标和核心科学问题(一)科学目标:综合运用当代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最新进展提供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方法,抓住证候、方剂、针灸原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揭示其科学内涵,注重理论创新,以加强中医药现代化的现代科学理论基础。

(二)核心科学问题该研究计划围绕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组织开展研究:1.证候研究证候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

证候特征、证候病机以及证候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建立的最根本问题,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及证候分类关联的有关问题是其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提条件。

2.方剂研究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

复方配伍研究、不同药量配伍的类方量效相关研究,方证相应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是方剂研究的重要内容;确有疗效方剂的效应物质基础,药效作用机理及体内代谢过程及其疗效评价标准是方剂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3.针灸原理针灸经穴配穴效应机理及其与证候、疾病的相关性基础研究,针灸不同刺法的效应机理研究等是针灸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经脉/穴位的特性,探讨针灸效应的生物学基础及经穴的效应规律,探索针灸效应的信息传导机制、规律及其途径,是揭示针灸疗效原理的重要切入点。

医药结合,助力药物性肝损伤精准防控 肖小河

医药结合,助力药物性肝损伤精准防控 肖小河
专家与药学专家携手合作,医药结合,临床科研结合,构建 DILI 客观辨识策略和方法,科学厘清 DILI 与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实现
DILI 精准诊断;科学阐明 DILI 成因和机制,从易感人群、易感物质和合理使用等方面实现 DILI 精准防控。 同时建议,要进一步重视
和加强中草药肝损伤研究,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针对单个中草药品种制定的安全用药指南。
[1] SHEN T, LIU Y, SHANG J, et al. Incidence and etiology of
基于医药结合这一理念,本次专栏邀请了多位活跃
drug - 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ainland China[ J] . Gastroenter
research on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hould be further emphasized and strengthened to guarantee the drug safety in
, clinical practice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诊疗现状”,深入梳理并剖析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提高
(in Chinese) 王伽伯, 李春雨, 朱云, 等.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中草药肝毒性客
DILI 合并肝外损伤的精准诊治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参考。
观辨识与合理 用药: 以何 首 乌 为例 [ J] . 科学 通报, 2016, 6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黄昂、邹正升等撰文“药物性 (9): 971 -980.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肖小河;郭玉明;王伽伯;赵艳玲;鄢丹;罗国安;李梢;张冰【摘要】Proper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the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w to evaluate the cold and heat proper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one of the key scientific issues of the medicinal theory. Most research in current is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the limitation which is preconceived or argued in a circle. As a result, we need to find the new idea to rebuild the new perspective. We hypothesized that cold and heat proper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matter, biological effect and target based on traditional efficacy.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TCM has a long way to go. Exploring the proper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ill be helpful 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in future.%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7页(P9-15)【关键词】中药药性;寒热;功效【作者】肖小河;郭玉明;王伽伯;赵艳玲;鄢丹;罗国安;李梢;张冰【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瓶颈,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着广大中医药学人的科学难题[1~3]。

从热力学角度审视和研究中医药

从热力学角度审视和研究中医药

从热力学角度审视和研究中医药从热力学角度审视和研究中医药——访解放军302医院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文章来源: 2006-1-4 11:43:00热力学,是源于西方的现代物理学科;中医药学,属于中国传统生命科学。

乍看起来,二者似乎毫无关联。

但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中成药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302医院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等经过对二者的研究分析,发现二者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研究手法等方面均存在广泛的共性和相关,进而提出了中医药热力学观,并期望通过借鉴或融会热力学和研究思路和方法,构建主要基于生物热力学表达的中药四性评价、中药品质鉴定、中药药效物质筛选、复方配伍规律分析等研究方法体系,为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医药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进一步构建新的中医药研究和评价方法体系打下一定的基础。

日前,记者就上述相关问题采访了肖小河所长。

记者:肖所长,您提出的中医药热力学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能否介绍一下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究竟有哪些相关性?肖小河: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经验的结晶,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其养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

而热力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和热运动规律的科学,热力学的三个定律构成了经典热力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亦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主要研究热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守恒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是研究热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方向和限度的规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是一个关于低温现象的定律,即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到达绝对零度。

可以说,中医药学与热力学是“灵犀相通”的。

二者的共性及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整体观念、以平为期”是中医药学与热力学共同的理论思想基础,两者都重在研究系统的存在状态(初态和终态)和变化方向,而不关注系统的内部构成和变化过程;两者都讲求系统平衡与调节,开放条件下的生命体系和化学体系都属于耗散结构,众多的生理病理现象和物理化学现象都可以用耗散结构理论加以阐释。

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

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

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
孙玉琦;马永刚;邢小燕;肖小河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6(31)16
【摘要】中药不良反应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应对方法是颁布与之相关的中药的禁令,国内对如何正确应对中药不良反应没有制定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因此,本研究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国家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作为示范研究的千里光、青木香、大黄、益母草、附子、柴胡等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审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进而维护中药的良好声誉,释除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

【总页数】3页(P1381-1383)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毒性;客观真实性
【作者】孙玉琦;马永刚;邢小燕;肖小河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医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2007~200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附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J], 王昕;江磊
2.平视客观纪录真实--浅论军事题材专题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J], 王芮;张戈蕾
3.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性探讨建立药物警戒系统 [J], 魏建江
4.客观评价中药毒性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J], 丁涛
5.客观的真实性与理想的真实性的统一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现代研究策论》一书面世

《中药现代研究策论》一书面世

《中药现代研究策论》一书面世
佚名
【期刊名称】《医学争鸣》
【年(卷),期】2011()3
【摘要】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Ⅰ)《中药现代研究策论》根据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肖小河教授所发表的专论性和述评性文章编撰而成,反映了肖教授多年来对中药现代研究关键学科问题所进行的潜心思考与大胆探索,也可从一方面窥见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貌。

【总页数】1页(P12-12)
【关键词】中药现代研究;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药现代化;转化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03
【相关文献】
1.《现代企业现场管理运作实务》一书面世 [J],
2.《现代企业现场管理运作实务》一书面世 [J],
3.《现代陡坡地水土保持》一书面世 [J],
4.《中药现代研究策论》 [J],
5.《中药现代研究策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中药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中药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王均宁
【期刊名称】《《现代教育》》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医药类中医、中药、护理、中西医结合(农村中医)医疗专业考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

尽管因专业设置不同,但其对考生要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大多都是一致的。

现依据《中药学自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和近年来考题的特点,对《中药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几点学习方法,期望对自学应考者有所助益,能顺利通过国家考试。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王均宁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9.2
【相关文献】
1.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重点与难点解析 [J], 顾勇;夏春;王飞;何余勇;张明金
2.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J], 常志丹
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重点与难点解析 [J], 江根生; 黄金萍; 江洋
4.《核安全法》实施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 [J], 汪劲;张钰羚
5.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点与难点解析——《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解读 [J], 陈颖;吴娜伟;董旭辉;王亚男;崔艳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结题报告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
2014-4-14临床中药学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肖 小 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全军中药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中心
中国中医药:2011年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屠呦呦教授获拉斯克大奖
●大壮了中医中药的声威!
●重大发现:新品种?临床用法!
●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之典范!
●源于临床,超越临床!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中华“国故”有乾坤!
●毛主席: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习主席: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独特的卫生资源 原创的科技资源 优秀的文化资源 巨大的产业资源
中华五千年文明与战争史,
既是中医药学形成与发展史,
也是我国军事医学形成与发展史。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复方☆☆滴丸?●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煎药机?●……?●对中药概念和范畴的新认识?
●临床导向的中药现代化发展?
大型医院的中西药比●药物品种:8:2●销售金额:2:8●临床首选:2:8医生和患者眼中的中医药现代化
在医学学科中的地位●既是特色学科●也是弱势学科●反中医声音不少
中医药的传统:保守?创新!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发现新的药物
●葛洪炼丹:研制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天然药化始祖?!
●医疗养生:集成当时先进科技;皇帝争当小白鼠!
●中国古代防治瘟疫:狂犬病VS狗脑;天花VS种痘…
●CT,PET,B超,分子,基因:非西非中,又西又中
●青蒿,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等:应都是中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中医药的传统:排外?包容!
●老“洋为中用”:番泻叶、西洋参、胡黄连、胡麻,苏合香、安息香,
天竺桂,象牙、玳瑁、乳香、丁香、豆蔻、沉香、槟榔、砂仁、龙
脑、苏木、胖大海、藏红花、儿茶、血竭、薄荷叶等
●新“洋为中用”:紫锥菊、水飞蓟、洋地黄叶、罗布麻叶、长春花、
萝芙木、贯叶金丝桃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中药的概念和范畴:与时俱进?
中医药学是一门传统学科,更是与时俱进的学科。

中药概念应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中药(Chinese medicines)是指基于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或经验的,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及养生保健的物质。

包括:中药,民族药,草药,甚至“洋中药”;
包括:复方、单方,组分,有效成分半合成和合成品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中医药的“形制”
中药的形制:
●“粗、大、黑”是中药!
●“半粗、半黑”也是中药!
●“不粗、不黑”还是中药!
中医的形制:
●一个老头,三个指头??
●最先进的诊治方法+最传统
的特色自然疗法!!
●病人可以没有中医院,但
中医院不能没有病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该吐槽的医学翻译?!
西医的Heart 〓中医的心(Xin)?
西医的Liver 〓中医的肝(Gan)? 西医的Spleen 〓中医的脾(Pi)? 西医的Lung 〓中医的肺(Fei)? 西医的Kidney 〓中医的肾(Shen) ?◆中西翻译:鹊巢鸠占?
◆中西结合:鸡同鸭讲?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国内外:你挺中医药,中医药挺你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302医院:我们挺中医药, 中医药挺我们
医疗数质量位居医院前列,高层次项目成果约占半壁江山
在西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中医药——特色学科&弱势群体?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4in1 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
科室组成:门诊,2个临床病区,中药房,研究所.床位100张 四个结合:科研临床结合,中西医结合,医药结合,平战结合 发展模式:科研支持临床,临床导引科研
发展路径:优势病种→特色诊疗→有效方药“院中院”
科学研究
新发现,新技术,新制剂
双向转化 医学平台双向转化 医学平台科研项目,科技成果
新业务,新技术,新制剂临床应用新业务,新技术临床医生问题,经验,设想
我中心的主要职能与任务
看好病: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
创好药:基于临床的肝病中药研制
用好药:临床中药学与合理用药
科训:衷中参西,创新致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结合临床的中药现代化
上游
(资源/大地)
中游
(实验室/工厂)
下游
(应用/临床)
1
质效用中药现代化:从田间到临床
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结题报告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关键问题(一):药材好,药才好?
——高品质中药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建立一套关切药效的中药质量评控模式和技术?

效用
肖小河著:中药现代研究策论. 科学出版社,2011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关键问题(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中药药性是否客观存在?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寒热药性评价方法体系?
肖小河著:中药现代研究策论. 科学出版社,2011
效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2014-4-14
关键问题(三):剂量是中医不传之秘?
(1)如何揭示中药质-效-量关系,并建立质—量换算机制?
(2)如何揭示中药量-效-毒关系,并建立安全“治疗窗”?
肖小河著:中药现代研究策论. 科学出版社,2011
效用

谢谢大家,祝福大家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