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高考物理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2.(6分)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和0.30s B.3和0.30s C.和0.28s D.3和0.28s 3.(6分)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4.(6分)图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则该电路可能为()A.B.C.D.5.(6分)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氢原子()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6.(6分)如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B.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C.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D.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7.(6分)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2.(6分)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 )A .31和0.30sB .3和0.30sC .31和0.28sD .3和0.28s3.(6分)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
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
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
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A .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 .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 .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 .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4.(6分)图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 ﹣I 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 .则该电路可能为( )A.B.C.D.5.(6分)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氢原子()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6.(6分)如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B.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C.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D .M 在从O 点运动至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7.(6分)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物理部分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错.根据波的特点D正确.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t v a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 m F 31=,得3=乙甲m m ,由ts m a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 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所以D正确。
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2009安徽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9安徽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
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能量。
这几种反应总的效果可以表示为241112106243.15H k He d H n MeV →+++由平衡条件可知A .k =1 d =4B .k =2 d =2C .k =1 d =6D .k =2 d =3 答案:B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分别有410k d +=,26k d +=,解得 k =2,d=2。
正确选项为B 。
15.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 805km 处发生碰撞。
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
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
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 .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 .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答案:D解析:由v =甲的速率大,甲碎片的轨道半径小,故B 错;由公式T 2=可知甲的周期小故A 错;由于未知两碎片的质量,无法判断向心力的大小,故C 错;碎片的加速度是指引力加速度由2GM m ma R =得2GMa R =,可知甲的加速度比乙大,故D 对。
16.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
上世纪末,对1A 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
2009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姓名 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 ★ 启封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
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能量。
这几种反应总的效果可以表示为241112106243.15H k He d H n MeV →+++由平衡条件可知A .k =1 d =4B .k =2 d =2C .k =1 d =6D .k =2 d =3答案:B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分别有410k d +=,26k d +=,解得 k =2,d=2。
正确选项为B 。
15.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 805km 处发生碰撞。
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
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
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B .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C .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答案:D解析:由GM v r =甲的速率大,甲碎片的轨道半径小,故B 错;由公式3R T 2GM =可知甲的周期小故A 错;由于未知两碎片的质量,无法判断向心力的大小,故C 错;碎片的加速度是指引力加速度由2GM m ma R =得2GM a R=,可知甲的加速度比乙大,故D 对。
16.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
上世纪末,对1A 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安徽卷)参考答案第Ⅰ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1.D2.B3.C4.C5.A6.D7.D8.A9.B 10.D 11.C 12.A 13.C 14.B15.D 16.C 17.C 18.D 19.A 20.A第Ⅱ卷共11题,共180分。
21.(18分)I .23.0Ma 0.57V 320ΩII .(1)3 , 0.6 ;1 , 0~10 。
(2)电压表的分流。
III . D22. (14分)解法一:(1)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 和m;绳拉运动员的力为F.以运动员和吊绳整体对象,受到重力的大小为(M+m )g,向上的拉力为2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F-(m 人+ m 椅)g=(m 人+ m 椅)aF=44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拉绳的力大小为440N,方向竖直向下。
(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大小为Mg,绳的拉力F,吊绳对运动员的支持力F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 N -Mg= MaF N =275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压力大小为275N ,方向竖直向下。
解法二: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1,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N 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为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N F ,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 F F Mg Ma +-= ①N F F mg ma --= ②由①②得 F=440NN F =275N23.(16分)(1)微粒1在y 方向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在X 方向由于受恒定的电场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微粒1做的是类平设微粒1分裂时的速度为1v ,微粒2的速度为2v ,则有: 在Y 方向上有1d v t -=在X 方向上有qEa m = 212d at -=1v =根号外的负号表示沿y 负方向中性微粒分裂成两微粒时,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有12210mv mv v v +==-=方向沿y 正方向(2)设微粒1到达(0,-d )点时的速度为v ,则电场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 cos B Bx p qEv qEV θ==其中由运动学公式Bx v ==所以m qEd -qEP 2=(3)两微粒的运动具有对称性,如图所示,当微粒1到达(0,-d )点时发生位移1s =则当微粒1到达(0,-d )点时,两微粒间的距离为BC=12s =24.(1)设小于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为1v ,根据动能定理小球在最高点受到重力mg 和轨道对它的作用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11v F mg m R += ②由①②得 10.0F N= ③ 222v mg m R = ④22132011()222mg L L mgR mv mv μ+-=- ⑤由④⑤得 L=12.5L ⑥(3) 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Ⅰ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形轨道,设在最高点的速度为3v ,应满足233v mg m R = ⑦ 22133011(2)222mg L L mgR mv mv μ+-=- ⑧由⑥⑦⑧得 3R =0.4mⅡ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速度为3R ,根据动能定理 21301(2)202mg L L mgR mv μ+-=-解得 3R =1.0m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3R 最大值应满足 2222332()()R R L R R +=+-解得 3R =27.9综合Ⅰ、Ⅱ,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条件'20102mgL mv μ=-25. (17分)(1)二 V A 弱(2)1s 22s 22p 63s 23p 4 大(3)Cu + 2H 2SO 4(浓)△CuSO 4 + SO 2↑+ 2H 2O (4)3FeO(s) + 2Al(s) Al 2O 3(s) + 3Fe(s) △H=-859.7kJ/mol26. (1)CH3CHO (2)取代反应(3)(5)A、B、D27. (1)Cr2O72- + 6 Fe2++ 14 H+ 2 Cr3+ + 6 Fe3++ 7 H2O(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3)Fe(OH)3、Fe(OH)2(4)13.928. (1)(2)8.0×10-6(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9. (15分)Ⅰ.(1)有氧呼吸快先递增后递减(2)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Ⅱ. (2)用蒸馏水稀释乙烯利溶液,配置成4种浓度(要求在0~100mg·L-1、100~200mg·L-1、200~300mg·L-1三个区间各至少取一种浓度)(3)取等量上述各浓度乙烯利溶液,用喷壶分别喷洒各组黄瓜幼苗一次(4)各组雌花数(或各组每株平均雌花数)实验结果预测:如配置的浓度为0、50、150、250mg·L-1,折线图为[要求在横坐标上注明上述(2)配置的浓度] 30. (18分)Ⅰ.(1)静息0mv 内(2)轴突末梢(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Ⅱ.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舒张31.(21分)(1)两(2)AaBb aaBB、AAbb、aabb(3)Aabb×aaBB AAbb×aaBb遗传图解(只要求写一组)(4)紫花:红花:白花=9:3:4(5)①T-DNA ②标记基因③复制原点。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大小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2.(6分)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24m B.32m C.40m D.48m3.(6分)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8µm,λ2=3.39µm,已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E1=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E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E2的近似值为()A.10.50eV B.0.98eV C.0.53eV D.0.36eV4.(6分)如图,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abc=∠bcd=135°.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5.(6分)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右侧,MP⊥ON.则()A.M点的电势比P点高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D.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6.(6分)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
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实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留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仔细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样。
务必在答题卡反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需运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晰。
必需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完毕,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 叶绿体是植物进展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构造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展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响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展。
所以D正确。
2. 细胞的分化、苍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苍老是同步进展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苍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苍老不是同步进展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苍老而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渐渐凋亡。
2009年物理高考试题分析 .doc
2009年物理高考试题分析一、2009年物理高考试题特点2009年物理高考试题卷面满分110分。
题型分数分布情况是:选择题6×7=42分,占总分38.2%;实验题6×3=18分,占总分16.4%;计算题14+16+20=50分,占总分45%。
高考试题知识体系分数分布情况是:力学题58分,占总分52.8%;电学题46分,点总分41.8%;原子物理题6分,占总分5.4%。
今年是安徽省首次单独命题,分析比照今年与历年物理高考试题,今年试题有如下明显特点。
1、试题难度与历年统招试题难度大体相当,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
历年统招试题中的选择题为多项选择,今年选择题为单项选择,且更重于基础知识考查,共7小题(综合卷14~20题),两者相比,今年选择题得率应比往年高。
今年高考实验题第三小题[综合卷21(III)题]第一次考查了探究性实验,考查了探究方法及实验操作采用了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因而难度不大,倘该题以填空题或问答题方式出现,难度就不同了。
今年实验题中的第一题小题[综合卷2(I)题]要求学生正确读万用表的电流,电压、电阻(欧姆档)三档读数,有两点与往年不同。
一是非十进位要求估读,二是电流档与电压档的使用,往年也是不考的,这两点极易造成学生失分。
至于实验题第二小题[综合卷21(II)题]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的电动势及内电阻,要求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正确选择及对实验系统误差来源正确分析,与历年高考要求一致或偏低(统招题或出现电路仪器实物图电路连接)属历年高考热点题,考查方式也属传统考法。
今年高考的计算题的第一小题(综合卷22题)较易,但该题的定滑轮两端绳分别连接吊椅与运动员,若考生分别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该问题时,估计在采用整体法时可能容易出错,估计细心的物理基本功较好的同学,可以顺利得分;计算题中第二小题(综合卷23题)是一道电学题,同时考查了力学中的类平抛运动,动量守恒知识,瞬时功率等知识。
考点知识多,综合性强,好在只是文字计算,运算并不复杂。
2009年安徽省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C.D.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E.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F.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009年高考物理部分(全国卷2)试卷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 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 错.根据波的特点D 正确.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分别为A .13和0.30s B 0.30s B..3和0.30s C .13和0.28s D 0.28s D..3和0.28s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t v a D D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 m F 31=,得3=乙甲m m ,由t s m a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16. 如图,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2009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物理(含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13和0.30B.3和0.30sC.13和0.28sD.3和0.28s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
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
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
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
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
则该电路可能为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
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所以D正确。
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2009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 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15.(6分)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 m,右镜8 m,如图所示。
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及物体的距离是( )A.24 mB.32 mC.40 mD.48 m16.(6分)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 8 μm,λ2=3.39 μm。
已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ΔE1=1.96 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用ΔE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能级间隔,则ΔE2的近似值为( )A.10.50 eVB.0.98 eVC.0.53 eVD.0.36 eV17.(6分)如图,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及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
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abc=∠bcd=135°。
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 )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18.(6分)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
P点在y轴右侧,MP⊥ON。
则( )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D.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19.(6分)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2.(6分)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1分别为()A.C.3.(6分)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A.B.C.D.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6.(6分)如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B.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C.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D.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7.(6分)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
09100839759 精品
v1
Eqd 2m
v2
Eqd 2m
根号外的负号表示微粒1的速 度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
2009年安徽理综卷第23题
y E
O
A(d,0)
vBx
vB
vBy B(0,-d)
微粒1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vB, 与x轴负方向夹角为θ,所以微 粒1到B点时的瞬时功率为
P Eq vB cos
vB cos vBx
vB2x
0
2
Eq m
(d )
解得:
x
vBx
2 Eq d m
P Eq 2 Eq d m
2009年安徽理综卷第23题
y
E
由运动的对称性知,微粒1运动 到B(0,-d)点时微粒2运动到
C(2d,d),所以可知两微粒
C(2d,d)之间的距离为
SBC 2 2d
O
A(d,d)
2009年安徽理综卷第23题
y E
v2
O
A(d,0)
v1
B(0,-d)
微粒在电场中分裂时y方向不 受力(不计重力和粒子间的 相互作用),y方向动量守恒
mv1 mv2 0
v2 v1
微粒1在只受电场作用下做类
平抛运动,x方向匀加速运动,
y方向匀速运动
x
d 1 at2 a Eq
2
m
d v1t
解得:
2009年安徽理综卷第24题课件
2 v2 mg = m R2
2009年安徽理综卷第 题 年安徽理综卷第24题 年安徽理综卷第
第一圈轨道 第二圈轨道 第三圈轨道 v3
mg A
L1
B
L
L′
C
L
D
最终停留点
小球不脱离第三圈轨道 临界情况1——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 小球在第三圈轨道最高点 受力情况
1 2 mg ( L1 + 2L ) mgR3 = 0 mv0 2
L′′ = L′ 2 ( L′ L1 2 L )
2009年安徽理综卷第 题 年安徽理综卷第24题 年安徽理综卷第
第三圈轨道 第一圈轨道 第二圈轨道 R3 R2 R3- R2
A
B
C L
D
第三圈轨道设计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第三圈轨道半径最大时与第二圈轨道相切
R2 + R3 ) = L2 + ( R3 - R 2 ) (
2
2
2 v3 mg = m R3
mg ( L1 + 2L ) 2mgR3 =
1 2 1 2 mv3 mv0 2 2
2009年安徽理综卷第 题 年安徽理综卷第24题 年安徽理综卷第
第一圈轨道 第二圈轨道 第三圈轨道
A
L1
B
L′′
L
Hale Waihona Puke CL′L 最终停留点 D
小球不脱离第三圈轨道 临界情况2 ——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恰能到达圆心等高处
2009年安徽理综卷第 题 年安徽理综卷第24题 年安徽理综卷第
第一圈轨道 v1 第二圈轨道 v2 FN Ff A mg 小球在水平面上 受力情况 小球在第一圈轨道的最高点 受力情况 v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安徽高考物理14.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
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能量。
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MeV 43.15n 2H He H 610114221+++→d k 平衡条件可知A .k =1,d =4B .k =2,d =2C .k =1,d =6D .k =2,d =315.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 处发生碰撞。
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
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
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B .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C .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16.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
上世纪末,对1A 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
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 和宇宙年龄t 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A .B .C .D17.为了节约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
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
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发图所示。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右下方,再竖直向下18.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abcd ,顶点a 、c 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相等,如图所示。
若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置于b 点,自由释放,粒子将沿着对角线bd 往复运动。
粒子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过程中A .先作匀加速运动,后作匀减速运动B .先从高电势到低电势,后从低电势到高电势C .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D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19.右图是科学史上一张著名的实验照片,显示一个带电粒子在云室中穿过某种金属板的运动的径迹。
云室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照片向里。
云室中横放的金属板对粒子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分析此径迹可知粒子 A .带正电,有下往上运动 B .带正电,由上往下运动 C .带负电,有上往下运动 D .带负电,有下往上运动20.如图甲所示,一个电阻为R 、面积为S 的矩形导线框abcd ,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与ad 边垂直并与线框平面成45º角,o 、o ´分别是ab 和cd 边的中点。
现将线框右半边obco ´绕oo ´逆时针旋转90º到图乙所示位置。
在这一过程中,导线中通过的电荷量是t cABC .BSRD .0 21.(18分) I .(6分)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 和b 的位置,如图所示。
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档位,a 和b 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II .(6分)用右图所示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R 0起保护作用。
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 )电流表(量程0.6A 、3A ); (b )电压表(量程3V 、15V );(c )定值电阻(阻值1Ω、额定功率5W );(d )定值电阻(阻值10Ω、额定功率10W );(e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 (f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1A)。
那么⑴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____V ,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____A ;R 0应选择_____Ω的定值电阻,R 应选择阻值范围是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⑵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6分)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试验装置如图所示,试验主要过程如下:⑴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 、2W 、3W ……;⑵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 1、v 2、v 3、……; ⑶做出W-v 草图;⑷分析W-v 图像。
如果W-v 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W ∝v ;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 ∝v 2、W ∝v 3、W ∝v 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 。
A .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 、2W 、3W 、……。
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
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 、3W ……。
B .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
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 .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22.(14分)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
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 ,吊椅的质量为15kg ,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 =10m/s 2。
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 =1m/s 2上升时,试求:⑴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⑵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23.(16分)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沿x 轴的正方向,场强为E 。
在A (d ,0)点有一个静止的中性微粒,由于内部作用,某一时刻突然分裂成两个质量均为m 的带电微粒,其中电荷量为q 的微粒1沿y 轴方向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到达(0,-d )点。
不计重力和分裂后两微粒间的作用。
试求:⑴分裂时两个微粒各自的速度;⑵当微粒1到达(0,-d )点时,电场力对微粒1做功的瞬时功率;⑶当微粒1到达(0,-d )点时,两微粒间的距离。
24.(20分)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
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 、C 、D 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 、C 间距与C 、D 间距相等,半径R 1=2.0m 、R 2=1.4m 。
一个质量为m =1.0kg 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 点以v 0=12.0m/s 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 、B 间距L 1=6.0m 。
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
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
重力加速度g =10m/s 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试求:⑴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⑵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形轨道,B 、C 间距L 应是多少;⑶在满足⑵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R 3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A 的距离。
R 1 R 2 R 3 A BCDv 0第一圈轨道第二圈轨道第三圈轨道LLL 1【选择题、实验题详细解析】14、答案:B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分别有410k d +=,26k d +=,解得 k =2,d=2。
正确选项为B 。
15、答案:D解析:由v =B错;由公式T 2=周期小故A 错;由于未知两碎片的质量,无法判断向心力的大小,故C 错;碎片的加速度是指引力加速度由2GM m ma R =得2GM a R =,可知甲的加速度比乙大,故D 对。
16、答案:C解析:图像中的纵坐标宇宙半径R 可以看作是星球发生的位移x ,因而其切线的斜率就是宇宙半径增加的快慢程度。
由题意,宇宙加速膨胀,其半径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
故选C17、答案:C解析:在慢慢加速的过程中顾客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电梯对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它的反作用力即人对电梯的作用方向指向向左下;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顾客与电梯间的摩擦力等于零,顾客对扶梯的作用仅剩下压力,方向沿竖直向下。
18、答案:D解析:由于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是变力,加速度是变化的。
所以A 错;由等量正电荷的电场分布知道,在两电荷ac 连线的中垂线bd 的交点O 点的电势最高,所以从b 到a ,电势是先增大后减小,故B 错;由于只有电场力做功,所以只有电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故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守恒,C 错;由b 到O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由O 到d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D 对。
19、答案: A 。
解析:粒子穿过金属板后,速度变小,由半径公式mvr qB=可知,半径变小,粒子运动方向为由下向上;又由于洛仑兹力的方向指向圆心,由左手定则,粒子带正电。
选A 。
20、答案:A解析:对线框的右半边(obco ′)未旋转时整个回路的磁通量1BSsin 45oBS Φ== 对线框的右半边(obco ′)旋转90o 后,穿进跟穿出的磁通量相等,如右 图整个回路的磁通量20Φ=。
21∆Φ=Φ-Φ=。
根据公式q R ∆Φ==。
选Amgc21解析:直流电流100mA 档读第二行“0~10”一排,最小度值为2mA 估读到1mA 就可以了;直流电压2.5V档读第二行“0~250”一排,最小分度值为0.05V 估读到0.01V 就可以了;电阻×100档读第一行,测量值等于表盘上读数“3.2”乘以倍率“100”。
Ⅱ、答案:(1)3,0.6,1,0~10。
(2)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池实际输出电流小。
解析:由于电源是一节干电池(1.5V ),所选量程为3V 的电压表;估算电流时,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一般几欧姆左右,加上保护电阻,最大电流在0.5A 左右,所以选量程为0.6A 的电流表;由于电池内阻很小,所以保护电阻不宜太大,否则会使得电流表、电压表取值范围小,造成的误差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一般比电池内阻大几倍就好了,取0~10Ω能很好地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若取0~100Ω会出现开始几乎不变最后突然变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