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特征分类

合集下载

地理教育学

地理教育学

地理教育学————————————————————————————————作者: ————————————————————————————————日期:ﻩ地理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地理教育系统2、地理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2)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3)教导研究与学习研究、(4)内容研究与形式研究、(5)常规研究与改革研究、(6)现状研究与发展研究3、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1)社会性、(2)边缘性、(3)概括性4、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1)高师地理专业的专业主干学科(2)普通教育学科的互补学科(3)应用性理论学科5、了解地理教育学的发展基础和研究方法❖理论基础(1.)以地理科学为理论基础(2).以教育科学为理论基础(3).以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4.)以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5.)以信息科学为理论基础❖实践基础(1).以学校地理实践为基础(2.)以学校教育实践为基础(3).以社会教育实践为基础(4.)以高师教育实践为基础第二章学校地理教育1、学校地理教育概念:是由地理教师、学生、地理教材、地理教学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教育系统。

2、学校地理教育的功能:(1)“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功能”、(3)公民素质教育功能、(4)地方发展教育功能、(5)综合思维教育功能、(6)社会实践教育功能3、学校地理教育的地位:(1)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2)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3)在乡土教育中的地位;(4)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5)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6)在产业教育中的地位4、学校地理教育的特点:(1).空间性与区域性(2)科学性与人文性(3)综合性与生态性(4)实践性与参与性(5)具体性与形象性(6)边缘性与多样性5、学校地理教育的原则:功能充分发挥原则2多因素综合考虑原则3.多媒体搭配使用原则4.多活动师生互动原则5.多实践大胆创新原则6.多举例事理结合原则6、了解中外地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一)古代地理教育(二)近代地理教育(三)现代地理教育地理教育目的趋于全面2.人地关系主导理论发生转变3.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4.地理教材结构更加新颖5.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7、以下为识记内容:(1)2001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2)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作为首批实验省份,于2004年秋季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在创新中升华活动品质——_享受阅读感悟人生_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综述

在创新中升华活动品质——_享受阅读感悟人生_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综述

TUSHUGUANXUEKANNO.2,20lO在创新中升华活动品质——“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综述胡克文(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1)举办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阅读活动是少儿图书馆重要的社会职能,也是其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

少儿图书馆直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如何应对新形势,以富有生命力的读书活动,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提升其品质与功能,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地位,践行其职能,实现其价值,是少儿图书馆服务实践中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沈阳市少儿图书馆在承办2009年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主体活动“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的实践中,以其出色的发挥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1深刻的立意。

新颖的创意2009年,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紧紧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契机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十部委指导下。

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举全馆之力,承办了“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表演大赛活动。

大赛活动打破少儿图书馆传统单一的读书活动模式,以“享受阅读感悟人生”为主题,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旋律和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主旨,以“阅读与感悟”为主线,寓深刻的立意于活动之中,以组织中小学生深入阅读和校园剧表演比赛为主要形式,融广泛开展阅读活动与充分展示活动成果为一体,在引领广大少年儿童阅读所推荐的优秀少儿读物和感悟人生的基础上,通过校园剧编排表演比赛,展示交流“阅读与感悟”成果和当代中小学生精神风貌及校园文化建设成就。

大赛活动分为组织发动、推荐阅读优秀读物、阅读指导、校园剧编排表演、学校海选、地区选拔赛、全国决赛、总结表彰8个阶段和启动仪式、阅读体验活动、创作及表演培训、校园剧展演、校园剧比赛评选、颁奖典礼6大主体活动,形成“阅读、感悟、展示、比赛”多元的独特新颖风格与模式,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了一个“阅读与感悟、展示与锻炼”的精彩舞台,促使少年儿童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亲近阅读,在享受阅读中品味人生、感悟人生,在阅读与感悟中提高素养,升华品质,放飞梦想。

第7章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7章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自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出版以来,可 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逐渐为 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可持续发展如何从一个 概念进入可操作的实践,仍然是一个世界各国政 府、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界正在努力寻求解决的 问题。
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何为可持续发展?因此, 何为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定量 化工具来测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 展的状态和程度。 展的状态和程度。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可持 续发展? 续发展?
dk为全球第k dk为全球第k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为全球第 D为全球所有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Ai=(Pi+Ii(i=1, Ai=(Pi+Ii-Ei)/(Yi · N) (i=1,2,3,… m)
Ai为第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生态足迹分量(hm2 /人) Yi为生物生产土地生产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世界 )平均产量(kg/hm2) P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生产量 Ii为第i种消费项目年进口量 E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出口量, N为人口数
均衡因子
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 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要将 这些具有不同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面积转化为 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 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以汇总生态足迹和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需要对各类生物生产面积乘以一个 均衡因子。 均衡因子。 均衡因子rk=dk/D(k=1, 均衡因子rk=dk/D(k=1,2,3,… 6) rk=dk/D(k=1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汇总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汇总

湘教版必修Ⅲ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

在地理必修三中我们主要学习区域的发展,区域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区域发展首先要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学习荒漠化防治和森林的保护。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实质:土地退化4.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思考:(1)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珠江三角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广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了解:世界工业化进程和世界城市化水平差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知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产生的问题。

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应用: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人地协调观:理解国际国内背景和区域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归纳区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工业化的利弊因素;评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考察某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现其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指明发展方向。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况(1)01珠江下游。

(2)02广州、深圳、03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0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1)(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变。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表现(2)(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4)居全国前列。

4 [自我探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何关系?[答案]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阶段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06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07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自我探究] 为什么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答案]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一些特定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套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要素,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和优化区域发展的方向和战略。

下面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经济方面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区域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GDP增长率: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潜力。

2.人均GDP:衡量区域人均经济状况。

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反映区域财政状况和金融健康程度。

4.投资和创业环境:包括政策支持、法律法规、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指标。

5.就业率和失业率:反映区域的就业状况。

社会方面的指标用于评估区域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效果,几个常见的指标如下:1.教育指标: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指标。

2.医疗卫生指标:包括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指标。

3.社会保障指标:包括福利补助、社保体系等方面的指标。

4.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指标。

5.社会和谐指标:包括社会安定程度、犯罪率等方面的指标。

环境方面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区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几个常用的指标如下:1.水资源利用率:反映区域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大气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3.生态保护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指标。

4.能源消耗和排放: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

5.废物处理指标:包括废物处理能力、废物回收率等方面的指标。

总体来说,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帮助评估区域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

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和决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这些指标也可以帮助对区域发展进行比较和学习,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

思考题
• 1 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 构?
• 2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 联系?
• 3 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 4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
市场具有 何种特点? • 5 乡村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有何特点?我国反贫困
战略的特 点是什么? • 6 城乡统筹的内涵是什么?城乡统筹模式有哪些? • 7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思考题
• 1 区域经济中,如何客观而理性地认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所 反映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关系?实践中应把握 什么样的原则?以你所在区域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其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或 教训。
• 2 基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可 从 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实现经济利益不受影响条件下的生 态环境利益 最大化?以你所在地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为例 予以说明。
第二节
• 四、 乡村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是关系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消除乡村地区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 的长期性课题,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贫 困正逐渐转向多维贫困。
(一)乡村贫困特征:自然条件差致使贫困;贫困地区经济造血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 化素质差。
(二)我国的反贫困战略的特征: 扶贫反贫困已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阶段进入巩固 温 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 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主 要任务,从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的有效衔接;扶贫战略与区际协调发展战略密切衔接起来,选择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 贫开发的主战场。
• 3 如果规定了某一区域一定期间内的碳排放总量限额,那 么, 该区域应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可能通 过发展低碳经 济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区域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区域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区域地理学的名词解释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研究地球表面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布规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区域地理学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领域。

1. 区域地理学(Regional Geography)区域地理学可以定义为对地球上的特定区域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科。

它关注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问题。

区域地理学专注于特定地理区域的形成原因、区域特色、演变过程和区域发展规律。

2. 区域(Region)区域是指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独特性和边界的地理单元。

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特征和经济特征进行分类。

一个区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特征相似的地理单元组成,其研究对于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3. 区域分类方法(Regionalization)区域分类方法是将地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类型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指标和研究目的进行,常用的分类指标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经济因素以及历史文化因素。

4. 区域类型(Regional Type)区域类型指的是根据一些共同的特征或属性而将地理区域归类到同一类别的过程。

不同的区域类型可以反映不同的地理现象和特征。

例如,农业区、工业区、海洋区等都是根据其特定属性而进行划分的区域类型。

5. 区域一体化(Regional Integration)区域一体化是指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共同协议和合作达到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目标。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贸易流通和资源共享。

6. 区域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区域发展是指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区域发展研究关注不同地理区域内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策略。

7. 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区域规划是指对特定地理区域进行有计划的发展和利用的过程。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前言1 通识课的必要性——接受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学习的指导思想。

2 学习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及保障机制建设3 学习方法课程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实践性。

综合分析与实证解剖相结合;集中讲授与科研论文或者主题讨论相结合;明晰学习思路,掌握主要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发展中的问题运用学到理论撰写小论文;培养兴趣,积累资料关注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篇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第一节人类对发展的反思(分析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一对出现发展问题的反思1 综合问题;速度和质量问题;规模和效益问题;平衡和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资源需求与供给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问题;财富增加和社会和谐问题。

2 社会发展阶段的演进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工业革命以后,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

采集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后工业文明(绿色文明信息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这种关系日趋恶化。

插表格二社会实践层面上对发展观的反思1 关于发展与发展观发展:发展是一个过程,指食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科学史上对发展的理解:哲学家:发展是关于纯粹思维规定的辩证的演进,即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一系列逻辑概念的辩证进展相一致的这种含义上的发展。

社会学家:发展的含义就是社会的进步。

经济学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广义的发展观是关于宇宙发展的见解,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孔德创立社会学,旨在阐明现存社会制度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

19世纪中叶,马克思第一次科学的系统的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了全面研究,哲学层次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集中体现。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类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类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类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是联合国于2024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17个重要目标。

这些目标旨在解决全球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贫困、食品安全、教育、性别平等、健康、清洁水和卫生、可持续能源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这些目标按照领域进行分类:1.消除贫困(目标1)目标1旨在消除全球范围内的一切形式的贫困。

这包括降低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比例,提高贫困地区的社会保护措施,提高收入增长和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经济包容性。

2.消除饥饿(目标2)目标2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状况。

这包括提供可持续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增加农村发展,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改善小农户的农业生产能力。

3.保证健康(目标3)目标3旨在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健康服务、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和福祉。

这包括减少新生儿和儿童死亡率,提高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等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优质教育(目标4)目标4旨在确保包容性、公平且质量的教育,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这包括提高入学率和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改善教育质量和师资培训,并促进性别平等和包容性教育。

5.实现性别平等(目标5)目标5旨在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

这包括消除对女性和女童的一切形式的歧视和暴力,推动女性的经济权利和参与度,促进平等的决策机制。

6.清洁水和卫生(目标6)目标6旨在确保全球范围内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和卫生设施,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和卫生环境。

这包括改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普及率,减少水污染和过度使用。

7.可持续能源(目标7)目标7旨在确保全球范围内可持续能源的普及和可访问性,促进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

这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提供可持续能源设施和技术,改善能源效率。

8.劳动和经济增长(目标8)目标8旨在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为所有人提供体面工作机会。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1.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重要体现。

可持续发展不仅应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更应追求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减少生产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现清洁、文明生产和消费。

2.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发展必须与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因此,必须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大自然的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

3.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目前在世界上仍有相当多的人口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持续发展必须与解决大多数人口的贫困联系在一起。

贫困与不发达是造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只有消除贫困才能提高资源与环境的发展能力。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发展指标上,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
(3)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基本上未考虑生态和环 境问题,也不可能使遭受威胁和破坏的资源与环境 基础得以补偿、缺乏保护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2、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的分歧
(1)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之间矛盾的 认识分歧
4、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
(1)实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 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区域 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坚持不懈地全面 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加速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 统产业,由原来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
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以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和政 府相互连动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5)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
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
区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发展战略研究;水资源、 矿产资源和粮食安全保障研究;全球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集中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 发展技术水平和能力。
重点开展生殖健康与节育、重大疾病控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 保护、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技术;海 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灾害监测预报等研究。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满足当代人、后代人、即相关区域人的需求基础; 保持均衡、和谐、高效、持续的发展; 兼顾局部利益,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区域地理研究—名词解释

区域地理研究—名词解释

地图:主要储存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知识、必要的地名、数字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等信息。

区域定位: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高考试题中地理区域试题的钥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

区域定位主要包括绝对定位(经纬线定位)和相对定位(利用典型的地理事物定位)两种区域地理:1、什么是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就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个特定地区中,各个地理要素的组合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最终解释区域特征,阐明区域人地关系的地理学科。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它研究的是地球表面上的某个局部,而不是整个地球表面。

地球上不同的区域:中国、中国各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世界各大洲、世界各区域(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世界主要国家(美国、日本……)。

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区域地理主要研究某个特定区域中各个地理要素的组合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简言之,就是研究各个地区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状况。

各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冰川、海洋、植被、动物;人口、民族、农业、工业、城市、农村、交通、商业、旅游。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并具有一般典范意义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及活动程序。

其又可称作教学结构,因为其一般是就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因此又称作课堂教学模式或课堂教学结构。

地理特征:区域的组成,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三部分地理要素。

这些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可以导致其它要素也发生变化。

因此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是指该区域区别于其它区域特别显著的征象或标志,它是区域内部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特定时间内的综合反映。

一、区域定位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高考试题中地理区域试题的钥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

区域定位主要包括绝对定位(经纬线定位)和相对定位(利用典型的地理事物定位)两种。

地区发展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一、引言地区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地区内,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政策和措施的总体安排和组织方式。

地区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将就地区发展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地区发展模式的定义地区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地区内,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口特点、环境状况等因素,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战略、政策和措施。

地区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三、地区发展模式的特征1. 适应性:地区发展模式需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人口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2. 综合性:地区发展模式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可持续性:地区发展模式应当具备可持续性,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4. 创新性:地区发展模式需要具备创新性,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地区发展模式的分类地区发展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产业导向型:该模式以发展特定的产业为核心,通过培育和壮大特定产业,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例如,某地区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培育本土企业和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2. 区域协同型:该模式以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例如,某地区通过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了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实现了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 人才驱动型:该模式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为核心,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创新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来到该地区创新创业,推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会计信息的特性与分类

会计信息的特性与分类

会计信息的特性与分类会计信息是指通过会计系统收集、处理和传递的与经济事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它在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的特性与分类。

一、会计信息的特性1. 可靠性:会计信息应该准确、可靠,能够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

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它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经过核实、验证,并且具有可信度。

2. 可比性: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即不同时间、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进行比较。

可比性有助于企业进行绩效评估、竞争分析和行业比较。

3. 时效性:会计信息应当及时提供,以满足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

及时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决策。

4. 可理解性:会计信息应当简明易懂,使决策者能够快速理解和运用。

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传递的重要特性,它要求会计信息应当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二、会计信息的分类1. 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是指用于外部报告和决策的会计信息。

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财务会计信息对外界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具有重要意义。

2. 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是指用于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会计信息。

它主要包括成本会计、预算管理、绩效评估等。

管理会计信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具有重要意义。

3. 税务会计信息:税务会计信息是指用于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的会计信息。

它主要包括纳税申报表、税务审计报告等。

税务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税务合规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影响。

4.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指用于评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它主要包括环境会计、社会会计等。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特性与分类对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评估经营状况、制定战略规划,并为外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作用,满足了企业内外部各方的需求。

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研究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涉及到地形、气候、生态系统、资源分布、人口迁移、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地理学的框架下,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本文将从地理和区域发展的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它研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变化,为我们理解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例如,通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从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水资源短缺问题。

同时,地理学还帮助我们确定环境脆弱的地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以减少环境破坏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二、区域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强调协调发展,而不是依赖某个领域的单一发展。

地理学研究区域的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为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决定某地适宜发展工业还是农业时,地理学可以通过研究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建议,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三、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

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化背后的地理因素,并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例如,通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提出合适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四、地理信息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可以整合地理数据、空间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GIS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和区域规划的效果。

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监测和管理自然资源,优化区域发展的规划和决策。

总结: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和环境变化,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恢复流域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对流域进行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

本文将介绍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分类方法,并以中国大陆为例进行分析。

概念和意义流域是水文地理学的基本单位,是由一条主河流及其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和降水形成的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地域单元。

流域包含了各种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功能。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是指根据流域的生态特征、自然资源分布和环境质量等因素,将流域划分为具有显著优势功能的不同区域。

这种区划分类有助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可持续发展。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方法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通常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水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对流域进行综合评价。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和预处理:收集流域相关的地理、水文、生态和环境数据,包括降水量、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插值和标准化等步骤。

2.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从收集的数据中选择适当的指标,如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水质等。

然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层次分析法或模糊数学等方法进行权重确定。

3.指标评价和综合评分:根据选定的指标和权重,对流域的各个区域进行指标评价,并给出相应的评分。

可以使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如基于阈值的划分方法,或使用模型进行评价。

4.区域划分和分类:根据评价得到的综合评分,将流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对各个区域进行分类。

通常可以划分为优势功能区、次优势功能区和潜在功能区等。

不同区域可以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以提升其生态功能。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在中国大陆的应用中国大陆地域广阔,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流域生态优势功能区划分类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选择题1.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2. (B)的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进行。

A 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英国3.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染容纳指标(C)A.污染物排放量B.绿化状况C.污染治理投资D.污染物净化能力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柱(B)A.复合生态B.社会生态C.人类生态D.产业生态5.(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6.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是(D)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发展目标C.城镇发展规划D.社会经济发展规划7.(A)下列哪项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A环境质量指标 B经济指标 C社会指标 D生态指标8.(D)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

A水体特征 B水质目标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风险9.(A)什么时候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

A 1992年B 1993年C 1994年D 1995年10、( C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持续型 D环境制约型11、(B)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人工复氧 B污水稀释 C污水调节 D河流流量控制12、(B)下面关于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B与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协调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13、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哪个?() DA、生产B、生活C、还原D、能量传递1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CA、定量B、定性C、半定性D、半定量15、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 B )。

A、3-5年B、5-10C、10-15D、15-2016、下列不属于我国总量控制的是()BA,容量总量控制 B系统总量控制 C目标总量控制 D 行业总量控制17、产业生态学原则不包括()CA开放性B本土性C减量性D经济性18、我国的大气污染以什么为主(A)A煤烟型 B二氧化硫 C烟尘 D二氧化氮19.以下哪项不是环境规划所具有的特征(B)A.区域性 B可塑性 C.信息密集 D.综合性20.环境预测的内容不包括(A)A人口增长预测 B经济发展预测 C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 D其他预测21.生态规划的基础是(D)A资源储备量 B环境容纳量 C经济基础 D生态适宜性22.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C)A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B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C依据环境承载力划分功能区D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23.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的方法不包括(A)A有毒气体源强预测 B源强预测的一般模型C耗煤量预测 D污染物排放量预测24、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哪个?() DA、生产B、生活C、还原D、能量传递25.下面不属于环境评价方法的是(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含意义符号 ) 食. 集 用于可持续发 展数据生产 、 存储 、 流通
位来衡量了。同时。 人文信息的时间跨度要比自 然信息的
跨度小 . 具有更 大幅度 的逐 年波 动 。 区域 经济 变化 比土 如 壤肥力 等变化的 频率快 的多 。因此 , 在区域 可持续 发展 的 信息 的分类中强 调其时 空特征是 必要的 。
何一项内容. 用于描述它的信息都是非常复杂的 由此组
成的描述 区域可 持续 发展 的信 息 更是庞 大 而复 杂。现 有
的可持续发展信息, 它足可持缨发展信息共享的核心。
1 2 区域可 持续发 展信息的特 点 . () 1时空性。 由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的研 究涉及 到区域 内的社 会 、 、 经济 资源和环境 等 内容, 资源环 境具 有很强 的 地域性 、 节律性 和周期 性 , 而社会 与经 济 的因 謇与时 间 息 息 相关。区域 可持续 发展 的研究 对象 在 空间上 具有 不 同
及有关的要素、 关系和行为。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 特征分类有 3 分法( I、 人 Z 资源 、 )5 l 环境 、 分法( I、 人 Z 资源、 l 环境 、 经济 、 ) 6 社会 和 分法( t、 人 Z 资源、 l 环境 、 经济、 社会、 基础支撑) 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
的等级 宏观的基 本构成单 位具有 “ 国家” 水平 。“ 级 中观 尺度” 研究 的对象规 模 在几 千至 几百 万平 方公 里之 l , 对 象的基本 构成单 位具 有 “ 市 ( 时包 括 县 ) 省 有 或者 大 流域 ( 如黄河 流域 )级水 平。“ ” 微观 尺度 ”研 究 的对 象规 模在
牛报国等 : 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信息特征分类
时间截面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体 。这些要素构成了区
2 相关研究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开放系统 , 它包括人类社会以
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素维。在要素维上 , 区域可持续发展强 调区域 内各构成要素协调发展 , 同时。也要与区际可持续 发展构成要索协调发展。 () 2 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本 区域当代人的需要,
维普资讯
中凰人 口 ・ 资谭与环 境
2 6 第 l格 第2 D 年 0 6 期
C IA P1uJ1嘣 . E O R E A D E VR N N V11 № . 20 H N ( P ^1 R S U C S N N IO ME T o. 6 2 06
() 2 复杂性 同样由于 区域可持续 发展 的研究 涉及 到
的没备组合 和从事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和管理活动的专业
人员群体 。其 中. 可持续 发展数 据是 人们在 实现可 持续 发 展 目标的交流活 动中所 产生 的符号 化非物 质财富 . 即狭 义
区域 内的社会 、 经济 、 源和环境 等诸多 内容 . 上面的 任 资 而
学院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组在 《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 略报
告》 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比较有影响的一套指
同时又不对本区域后代人满足其 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也就是说 , 在时间维上, 要体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体现代内的公平与代际的公平。我们将这一特征用另一 坐标轴表示, 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 () 3区域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其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区际间要采取共同行动。它不仅要求 区域内部的公平与 协调, 而且还要求区域系统内部和区域系统之间的公平与
可操作 性等请 方面 。而 区域 内部 和区际 之间 的差 异性 更 增加 了这一 问题的难 度。
作者简介: 牛撮国. 博士. 副研究员. 研究:f 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o l *国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赞助 ( 编号 ̄ 0 2) 10o 0
3 ・ 2
维普资讯
几十至几 百平方公 里之 问 , 对象 的基 本构成 单位具 有“ 县
上的含义具体化。 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做出明确的
界定是进 行区域 可持 续发展研 究的 前提
l 可持续发展信息 的概念与域” 水平 。影响区域可持 续发 展的因 索 可以 级 大体分 为 自然和 人文两大 类。一般 来说 . 文信息 的跨度 人
协调。也就是说, 不对相邻和其它区域当代人与后代人的
种: 以现有 的统计资 料和数据 为基础 ; 对传 统 的 G P\ D
G P\ I N N 作重要修正; 主张重新构建一种新的评价体系以
取代 G P\ N 体系。程晓民等提出了基予时间维、 D GP 影响 维和领域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的多维框架。中国科
收囊 日期 : 0 —1一1 5 l 0 O
的信息分类从环境、 经济、 生态等角度都有着大同小异的
认识 . 但是对 于区域 整体而 言 . 如何 从 区域 内部协 调发 展
的角度 来分析 和认 识 区域 可持续 发腥的信 息分类 , 是一 个 异常 复杂的 问题。它 涉及别 对区域发 展 , 基础和 实际 理论
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特征分类
牛振 国 崔伟宏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北京 100 ) 011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球人类的共识. 但可持续
发展不等同 于区域 可持 续发 展。后 者是 指 全球之 特定 部 分的可持续 发展 , 可持 续发 展在 时 间 、 间和 构成 要察 是 空
为千年 , 是 自然 地理的跨 度可能需 要万年 以 匕的时间 单 但
可持续发 展信 息是 有关 可持 续发 展事 项和 活动 的信 息. 是与可持续发展 物质资 源和 能源资 源相并 列 的三大资 源之一 , 可持 续发展 的生产 力要 素和 财富。广 义的 可 也是 持续发展信息包括 可持续发展数据 ( 文字 、 字 、 、 数 图像 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