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133页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幻灯片
1997年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1998年 耐药的产超广谱酶(ESBLs)的革兰阴性菌
2001年 耐恩唑烷酮(利奈唑胺)金葡菌和肠球菌
2010年 新型超级病菌 (新德里金属酰胺酶 New Delthi Metallo-
bata –Lactamase,也称NDM-1)
过去近70年细菌耐药性的 三个变化趋势
1940-1960,青霉素时代:解决了链球菌和葡萄 球菌感染,但逐渐出现葡萄球菌耐药
70年代——头孢菌素时代:革兰阴性菌,包括铜 绿假单胞菌的耐药
90年代——万古霉素时代:革兰阳性菌耐药问题 的再次出现,MRSA、肠球菌感染增加,静脉导 管的使用也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增加
在大量滥用抗菌药物的今日,一些 过去很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原来有效的抗菌药物 已经不能有效控制这些细菌的感染 。致病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 性不断在医院和社区范围发生和传 播。
Synthetic approaches Newer macrolides & ketolides
Rifampicin
Rifapentine
Semi-synthetic glycopeptides Semi-synthetic streptogramins
Chlortetracycline Cephalosporin C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抗菌药物发展简史
1929 Alexander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39 Howard Florey 和 Ernst Chain分离获得青霉素,用于动物试验。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合 理应用
感染变化
菌种改变: 比例增加: 肠杆菌科 葡萄糖不发酵 (绿脓、不动、产碱)
耐药葡 : 、 真菌 耐药性加重: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甙类钝化酶
免疫缺陷者感染
临床表现不典型 致病原一般对健康者不致病或少致病 混合感染多,病原菌难定 多系统功能紊乱,必要检查受限
革兰阴性杆菌中 AmpC 酶 OXA1-15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产青霉素酶 IMP-1, CcrA, L-1
K, . 1995;39:1211
临床关注的主要 -内酰胺酶
•超广谱 -内酰胺酶 ()
•高产头孢菌素酶 (酶)
•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酶及2f组
• -内酰胺酶)
病死率
0.4 0.2
0 非ESBL
• 目前已发现300多种 • 新的种类不断出现 • 对 -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
-内β -酰内 酰胺胺酶酶 的的 分分子子结 结构 分构类分类
β -内 酰 胺 酶
丝氨酸酶
金属酶
A 类酶
C 类酶
D 类酶
B 类酶
( 质 粒 介 导 ) ( 染 色 体 介 导 ) ( 同 C 类 酶 但 为 质 粒 介 导 )( 染 色 体 介 导 )
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抗生素靶位点改变
孔蛋白改变,细胞壁/膜 通透性改变
灭活酶产生
灭活酶的产生
• -内酰胺酶
•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
包括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
•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 其它:磷霉素、红霉素乙酰化酶
•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乙酰化酶
-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
ESBL
超广谱 -内酰胺酶 ,
感染变化
菌种改变: 比例增加: 肠杆菌科 葡萄糖不发酵 (绿脓、不动、产碱)
耐药葡 : 、 真菌 耐药性加重: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甙类钝化酶
免疫缺陷者感染
临床表现不典型 致病原一般对健康者不致病或少致病 混合感染多,病原菌难定 多系统功能紊乱,必要检查受限
革兰阴性杆菌中 AmpC 酶 OXA1-15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产青霉素酶 IMP-1, CcrA, L-1
K, . 1995;39:1211
临床关注的主要 -内酰胺酶
•超广谱 -内酰胺酶 ()
•高产头孢菌素酶 (酶)
•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酶及2f组
• -内酰胺酶)
病死率
0.4 0.2
0 非ESBL
• 目前已发现300多种 • 新的种类不断出现 • 对 -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
-内β -酰内 酰胺胺酶酶 的的 分分子子结 结构 分构类分类
β -内 酰 胺 酶
丝氨酸酶
金属酶
A 类酶
C 类酶
D 类酶
B 类酶
( 质 粒 介 导 ) ( 染 色 体 介 导 ) ( 同 C 类 酶 但 为 质 粒 介 导 )( 染 色 体 介 导 )
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抗生素靶位点改变
孔蛋白改变,细胞壁/膜 通透性改变
灭活酶产生
灭活酶的产生
• -内酰胺酶
•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
包括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
•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 其它:磷霉素、红霉素乙酰化酶
•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乙酰化酶
-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
ESBL
超广谱 -内酰胺酶 ,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bacterial resistance) 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 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生物进化与自我保护的特 性。
明显加重医药费用负担, 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细菌感染!
据报道:1980-2002年,
脓毒血症的死亡率增加83%
Company name
全球关注的高耐药多重耐药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VREF)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阴性杆菌: »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MDR-TB )
Company name
感染流行病学
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
革兰阴性(G- )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革兰阳性(G+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肠球菌
Company name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OGO
主要内容
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目前细菌耐药的现状
抗菌药物的发展史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药师如何开展合理用药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2001 年 11月出口到香港的螃蟹因含有土霉素和氯霉素而被退回; 牛奶中含有青霉素。 2002 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 800吨蜂蜜因含有氯霉素而被退,回损失70多万美元;
渔塘中含有诺氟沙星
Company name
细菌耐药与抗生素合理应用PPT课件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针对耐药细菌的新型抗菌药物研 发取得重要进展,包括新型抗生
素、抗菌肽、噬菌体等。
药物作用机制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发现 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型抗菌药 物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试验与评估
针对新型抗菌药物开展严格的临床 试验与评估,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 性。
替代治疗策略探索
免疫治疗
01
02
03
滥用抗生素
无指征、超剂量、超疗程 等滥用行为,加速细菌耐 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不规范使用
未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 如用药时机、给药途径等, 影响治疗效果并增加耐药 风险。
缺乏有效监管
医疗机构、药店等缺乏有 效的抗生素使用监管机制, 导致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
正确使用抗生素原则和方法
明确指征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 理选择抗生素。
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抵抗能力,使得原本有效 的药物变得无效或效果降低。
分类
根据耐药机制的不同,细菌耐药可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 大类。天然耐药是细菌本身固有的特性,而获得性耐药则是细菌 在接触抗生素等药物后逐渐产生的。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现状
现状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问题日益 严重,许多常见病原菌对多种抗 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 难度增加,患者死亡率上升。
按照抗生素的用药原则,规范使用剂 量和疗程,确保治疗效果。
合理选择抗生素
根据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病情严 重程度及患者生理状况,选择针对性 强、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抗生素。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考虑患者因素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 生理状况、药物过敏史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针对耐药细菌的新型抗菌药物研 发取得重要进展,包括新型抗生
素、抗菌肽、噬菌体等。
药物作用机制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发现 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型抗菌药 物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试验与评估
针对新型抗菌药物开展严格的临床 试验与评估,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 性。
替代治疗策略探索
免疫治疗
01
02
03
滥用抗生素
无指征、超剂量、超疗程 等滥用行为,加速细菌耐 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不规范使用
未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 如用药时机、给药途径等, 影响治疗效果并增加耐药 风险。
缺乏有效监管
医疗机构、药店等缺乏有 效的抗生素使用监管机制, 导致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
正确使用抗生素原则和方法
明确指征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 理选择抗生素。
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抵抗能力,使得原本有效 的药物变得无效或效果降低。
分类
根据耐药机制的不同,细菌耐药可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 大类。天然耐药是细菌本身固有的特性,而获得性耐药则是细菌 在接触抗生素等药物后逐渐产生的。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现状
现状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问题日益 严重,许多常见病原菌对多种抗 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 难度增加,患者死亡率上升。
按照抗生素的用药原则,规范使用剂 量和疗程,确保治疗效果。
合理选择抗生素
根据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病情严 重程度及患者生理状况,选择针对性 强、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抗生素。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考虑患者因素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 生理状况、药物过敏史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性ppt课件
二、细菌耐药性概念及其危害性 耐药耐性药细性菌细菌在在世世界界各各地地的的分布分图布图
二、细菌耐药性概念及其危害性
细菌耐药性的出现,造成现存有效抗 菌药物不断失效,逐步限制着治疗方案的 选择。耐药菌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 用增加,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
二、细菌耐药性概念及其危害性
人类已面临“抗生素耐药性危 机”,可能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post-antibiotic era)” 。
(resistant,R)。
耐药
敏感
二、细菌耐药性概念及其危害性
多重耐药性(multiple-drug resistance) 细菌同时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或结构完 全各异)的抗菌药物具有耐性。
结核分枝杆菌同时对异烟肼、 利福平、链霉素耐药。
二、细菌耐药性概念及其危害性
今天,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甚至多重耐药性,耐药水平越来越高, 细菌耐药性播散迅速,已成为一个全球 性问题。
干扰核糖体50S亚基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 拉霉素、螺旋霉素、酮内脂(泰利霉素、 Cethromycin)等
(4)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5)氯霉素 (6)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酮
一、抗生素的杀菌机制 3、抑制核酸的合成
喹诺酮类(诺氟沙 星、环丙沙星) DNA解旋酶
新生霉素 DNA多聚酶
一、抗生素的杀菌机制
抗生素(antibiotic):由细菌、真菌、 放线菌等产生的抗生物质,极微量即能 选择性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或肿瘤细 胞。
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 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
一、抗生素的杀菌机制
抗生素的杀菌机制:干扰病原菌的 代谢过程,包括:
细菌耐药性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后来出现的一些耐药菌又被随之开发的利福平类治愈,
但近年来出现的对这些药物都产生耐药性的结核分枝
杆菌令人担忧。这些耐药菌成为临床医生难以对付的 “超级细菌”。
细菌耐药性变异的趋势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的耐药细菌的变迁有以下6 个主要表现:(1)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 (MRSA)感染率增高;(2)凝固酶阴性葡萄 球菌(CNS)引起感染增多;(3)耐青霉素 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家 和地区传播;(4)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VRE)感染;(5)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 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6)产生超 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MLS类抗生素钝化酶
MLS类抗生素即为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 性菌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尽管在化学结构 上的差异很大,但其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基本相 同,因而通常归为一类抗生素加以叙述。已经 发现了很多作用于MLS类抗生素活性分子的钝 化酶。在乳酸杆菌中发现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钝化酶存在,但其作用机制和相应的基因结构 等还了解得不多。尽管这些钝化酶在细菌对 MLS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但细菌对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其作用靶位被改变或修饰所致(将在下面 章节介绍)。因此,利用这种耐药性机制进行 新药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 然屏障作用;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通道功能改变引起 细菌对一些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包括某 些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细菌对四环素耐药 主要由于所带的耐药质粒可诱导产生三种新的 蛋白,阻塞了细胞壁水孔,使药物无法进入。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基甙类耐药除前述产生钝 化酶外,也可由于细胞壁水孔改变,使药物不 易渗透至细菌体内。
但近年来出现的对这些药物都产生耐药性的结核分枝
杆菌令人担忧。这些耐药菌成为临床医生难以对付的 “超级细菌”。
细菌耐药性变异的趋势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的耐药细菌的变迁有以下6 个主要表现:(1)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 (MRSA)感染率增高;(2)凝固酶阴性葡萄 球菌(CNS)引起感染增多;(3)耐青霉素 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家 和地区传播;(4)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VRE)感染;(5)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 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6)产生超 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MLS类抗生素钝化酶
MLS类抗生素即为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 性菌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尽管在化学结构 上的差异很大,但其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基本相 同,因而通常归为一类抗生素加以叙述。已经 发现了很多作用于MLS类抗生素活性分子的钝 化酶。在乳酸杆菌中发现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钝化酶存在,但其作用机制和相应的基因结构 等还了解得不多。尽管这些钝化酶在细菌对 MLS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但细菌对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其作用靶位被改变或修饰所致(将在下面 章节介绍)。因此,利用这种耐药性机制进行 新药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 然屏障作用;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通道功能改变引起 细菌对一些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包括某 些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细菌对四环素耐药 主要由于所带的耐药质粒可诱导产生三种新的 蛋白,阻塞了细胞壁水孔,使药物无法进入。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基甙类耐药除前述产生钝 化酶外,也可由于细胞壁水孔改变,使药物不 易渗透至细菌体内。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耐药菌株感染治疗挑战及应对策略
01
耐药菌株感染的危害与治疗挑战
耐药菌株感染导致治疗失败、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给临床治
疗带来巨大挑战。
02
耐药菌株感染的应对策略
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株;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03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推动医院内部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开展抗菌药物合理 使用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和责任意识。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机制和影响因素
详细解释了细菌耐药性是如何产 生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水平 转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等机 制,以及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各种 因素,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感染控制不当等。
完善数据上报和审核机制
建立严格的数据上报和审核制度,确保数据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
推广国际通用标准
积极推广CLSI、EUCAST等国际通用标准,提高 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国际认可度。
加强多学科合作
加强临床医学、微生物学、药学等多学科的合作 ,共同应对细菌耐药的挑战。
03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新型耐药菌出现
不断有新型耐药菌出现,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 重威胁。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社会高度 关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我国细菌耐药现状
80%
细菌耐药形势严峻
我国细菌耐药形势同样严峻,多 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 呈上升趋势。
100%
地区差异明显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133页精品文档
• 链阳菌素类(Streptogramins) 同上
• 利福霉素类 • 喹诺酮类 • 磺胺类
抑制细菌RNA合成 抑制细菌DNA合成 抑制细菌叶酸、DNA合成
繁殖期杀菌剂 同上 同上
静止期杀菌剂 快效抑菌剂 快效抑菌剂 快效抑菌剂 广谱抑菌剂 窄谱 低抑高杀 窄谱 低抑高杀
静止期杀菌剂 静止期杀菌剂 静止期抑菌剂
第四代
对G+ G-厌氧菌抗菌谱大 于三代;对G+ G-厌氧菌 抗作用大于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大于三 代;iv、im均有较高血 浓度;主要用于MRSA、 肺炎球菌、阴沟杆菌、 绿脓杆菌等感染。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2. 胃肠道反应 3. 低凝血酶原血症
头孢哌酮、拉氧头孢 4. 戒酒硫样反应
头孢他美酯(cefetamet pivoxil)
(Streptococci, GNR)
头孢布烯(ceftibuten)
头孢地秦(cefodizime) 头孢他定(ceftazidime)
(P. aeruginosa, GNRs)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头孢匹胺(cefpiramide) 头孢甲肟(cefmenoxime) 头孢磺啶(cefsulodine)
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 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生物进化与自我保护的特 性。
明显加重医药费用负担, 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细菌感染!
据报道:1980-2002年,
脓毒血症的死亡率增加83%
医院内耐药菌株的变迁
葡萄球菌 链球菌
阴性杆菌
MRCNS MRSA
1920
1960 1970
VRE AmpC 念珠菌属
氨曲南 (aztreonam) 卡芦莫南 (carumonam)
细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课件精品文档
Drum Tower Hospital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后感染治疗
患者男性,71岁。诊断为慢性肾衰(尿毒症期)入院 透析治疗。股动脉插管建立血液通路。
第一次透后体温即升高,达39度以上,次日查血WBC 高达22.7X109/L,N 88%。
给予罗氏芬,洁霉素,可乐必妥抗感染。2天后,改用 先锋V、特美汀,持续高热,2天后再改用泰能0. 5q8h治疗,仍无效。
10天后又发热,同时痰分泌物培养为α-溶血链球菌 ,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无明显好转。
血培养2次报“ α-溶血链球菌”, 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甲硝唑。 而后渐发展为MOF,疑“ α-溶血链球菌”为肠球菌
,建议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 当夜死亡。 第二天报告,多重耐药的肠球菌,但对万古霉素敏感 。
① 青霉素类 ② 头孢菌素类 (2)第二代头孢菌素
I.
ß-内酰胺类 ③ 头霉烯类 (3)第三代头孢菌素(1979-1988) ④ 碳青霉烯类 (4)第四代头孢菌素:
II.
氨基糖苷类
⑤
单环ß-内酰 胺类
III.
大环内酯类
⑥
与ß-内酰胺 酶抑制剂合
IV. 林可霉素类 剂
V. 多肽类抗生素
VI. 氯霉素类
Antibiotic: substance produced by a microbe that, in small amounts, inhibits another microbe
Selective toxicity: a drug that kills harmful microbes without damaging the host
Drum Tower Hospital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后感染治疗
患者男性,71岁。诊断为慢性肾衰(尿毒症期)入院 透析治疗。股动脉插管建立血液通路。
第一次透后体温即升高,达39度以上,次日查血WBC 高达22.7X109/L,N 88%。
给予罗氏芬,洁霉素,可乐必妥抗感染。2天后,改用 先锋V、特美汀,持续高热,2天后再改用泰能0. 5q8h治疗,仍无效。
10天后又发热,同时痰分泌物培养为α-溶血链球菌 ,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无明显好转。
血培养2次报“ α-溶血链球菌”, 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甲硝唑。 而后渐发展为MOF,疑“ α-溶血链球菌”为肠球菌
,建议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 当夜死亡。 第二天报告,多重耐药的肠球菌,但对万古霉素敏感 。
① 青霉素类 ② 头孢菌素类 (2)第二代头孢菌素
I.
ß-内酰胺类 ③ 头霉烯类 (3)第三代头孢菌素(1979-1988) ④ 碳青霉烯类 (4)第四代头孢菌素:
II.
氨基糖苷类
⑤
单环ß-内酰 胺类
III.
大环内酯类
⑥
与ß-内酰胺 酶抑制剂合
IV. 林可霉素类 剂
V. 多肽类抗生素
VI. 氯霉素类
Antibiotic: substance produced by a microbe that, in small amounts, inhibits another microbe
Selective toxicity: a drug that kills harmful microbes without damaging the host
Drum Tower Hospit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苯唑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噻肟 庆大霉素 红霉素 环丙沙星 利福平 万古霉素 克林霉素
MRSA率
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变迁图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clinical strain with reduced vancomycin susceptibility”
氨基糖苷类的不良反应
• 肾毒性 • 耳毒性
– 风险因素: 年龄, 遗传因素 – 耳蜗听神经损害
• 链霉素;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 前庭神经损害 (老年人多见)
• 神经肌肉阻断
– 抑制突触前膜Ach的释放 – 少见, 减慢滴注速度可预防
其它抗菌药物
• 磷霉素:是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生素、作用于细 胞壁合成的早期,分子量180,无抗原性,很 少引起过敏。
– 巴龙霉素
• 抗淋球菌
– 大观霉素
重要氨基甙类抗生素评价及用法
品种
主要特点及评价
用法
庆大霉素 耐药状况日趋严重,葡萄球菌的的耐药率 肌注或静滴
(Gentamycin) 65%左右,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 50%以 200~300mg 一次/日
上耐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耐药率 15%左
右或更高,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30~50%
• 复合青霉素
• 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加上 一种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阿莫西林250mg+双氯西林 125mg
•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加上一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青霉素G的抗菌谱与适应症
抗菌谱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白喉杆菌 破伤风杆菌 炭疽杆菌 坏疽杆菌
螺旋体 放线菌
适应症 疮、痈、疖子、败血症等 猩红热、中耳炎、扁桃体炎等 肺炎 脑膜炎 淋病 白喉 破伤风 炭疽 气性坏疽
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二)
» 单环β-内酰胺类:对G-菌包括绿脓有强效, 对G+菌、厌氧菌无效。主要品种:氨曲南(君 刻单)
»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噻吗灵)、氟氧头孢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基本特点
第一代
大多数G+ G-, 如葡萄、肺炎 、链、淋球菌 等;大肠、变 形、肺炎等G菌感染有效; 绿脓杆菌等感 染疗效差。
2019-2019年度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我国细菌耐药趋势
100 R%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苯唑西林
头孢西丁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庆大霉素
红霉素 左旋氧氟沙星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福平
金葡、表葡和溶葡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率(R%)
我国细菌耐药趋势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
• 头霉素类
–①抗需氧菌作用与头孢 菌素类似
–②对厌氧菌作用强
–③适用于需氧、厌氧的 混合感染,如盆腔、腹 腔、妇科感染
–常用品种: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头孢米诺
• 碳青霉烯类
–①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 最强
–②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 洋葱假单胞菌作用差
–常用品种:亚胺培南、美 洛培南。美洛培南中枢神 经系统不良反应少见。
第二代
对G–作用大于一代 ;对β-内酰胺酶 稳定性大于一代; 对G+菌小于一代; 适用于大肠、变形 、厌氧菌,肾功能 不良、青霉素过敏 者感染。
第三代
对G–抗均谱大于一 、二代;对G–作用 大于一、二代;对 β-内酰胺酶稳定性 大于一、二代;对 G+菌小于一、二代 ;胆汁,脑脊液中 浓度高。主要用于 绿脓、拟杆菌等G– 菌感染。
1990
2000
耐药G+菌的历史和现状
1941年临床医生用青霉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时,所有 菌株对青霉素均敏感,但到40年代末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 已占60%;
甲氧西林于1959年面世,至1960年,欧洲已爆发多起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
我国直至1993年才在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室分离出第一 株MRSA。 • 附:葡萄球菌耐药史 青霉素耐药┄┈甲氧西林耐药(MRSA)┄┄糖肽类耐药(耐 万古)┄┄恶唑烷酮耐药(目前还未发现)
第四代
对G+ G-厌氧菌抗菌谱大 于三代;对G+ G-厌氧菌 抗作用大于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大于三 代;iv、im均有较高血 浓度;主要用于MRSA、 肺炎球菌、阴沟杆菌、 绿脓杆菌等感染。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2. 胃肠道反应 3. 低凝血酶原血症
头孢哌酮、拉氧头孢 4. 戒酒硫样反应
氨曲南 (aztreonam) 卡芦莫南 (carumonam)
(Gram negative only)
(cefotetan) 头孢拉宗
(cefbuperazone) 头孢米诺
(cefminox)
ß-lactams-ß-lactamase
inhibitor combinations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他佐巴坦
细菌耐药 与抗菌药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药物种类
作用机理
抗菌活力
• β-内酰胺类 • 糖肽类 • 磷霉素类
抑制菌细胞壁后期合成 中期合成 早期合成
• 氨基糖苷类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大环内酯类
同上
• 四环素类
同上
• 林可霉素类
同上
• 氯霉素类
同上
• 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ine) 同上
多粘菌素 2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 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
3
RNA
喹诺酮类
DNA
叶酸
4 利福霉素类
核糖体
6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 红霉素 氯霉素 克林霉素
5 磺胺类
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生素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 青霉素G
• 半合成青霉素类
–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 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与红霉素不同:
– 广谱抗菌活性 – 血清半衰期较长 – 胃肠道耐受性较好 – 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阿奇霉素)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氧氟沙星
• 环丙沙星
对G+,G-菌均有较强的作用,
• 培氟沙星
对厌氧菌也有一定的作用。
• 洛美沙星
• 氟罗沙星
• 左氧氟沙星
四代: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人工合成的四代,可用于万古
• 链阳菌素类(Streptogramins) 同上
• 利福霉素类 • 喹诺酮类 • 磺胺类
抑制细菌RNA合成 抑制细菌DNA合成 抑制细菌叶酸、DNA合成
繁殖期杀菌剂 同上 同上
静止期杀菌剂 快效抑菌剂 快效抑菌剂 快效抑菌剂 广谱抑菌剂 窄谱 低抑高杀 窄谱 低抑高杀
静止期杀菌剂 静止期杀菌剂 静止期抑菌剂
•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对G+菌有强效,尤 其对MRSA、MRSE。对G-菌无效。注意滴注速度 ,滴速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症。
• 替考拉宁:新的糖肽类抗生素,半衰期长( 27-37h),一天一次给药,仅用于G+菌感染。
In 1929 Fleming said:
"The time may come when penicillin can be bought by anyone in the shops. Then there is the danger that the ignorant man may easily under-
(furbenicillin) 阿洛西林
(azlocillin) 美洛西林
(mezlocillin) P. aeruginosa, other GNRs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一代:
第二代:
注射用:
注射用:
头孢噻吩(cefalothin) 头孢呋辛(cefuroxime)
头头头口孢孢孢服唑硫替:啉脒唑(((ccCeeefffaatzetzoholiliaenm))idine)头头头孢孢孢孟替尼多安西(((ccceeefffaoomtniiacamindd))ole)
S. aureus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匹氨西林 (pivampicillin)
Clearance: predominantly renal
抗铜绿假单 胞菌广谱青 霉素类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呋苄西林
阿米卡星 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强 2~4 倍,对金葡(菌 肌注或静滴
(Amikacin) 强 5 倍,对其它氨基甙类
0.4~0.8g 一次/日
耐药菌部分有效。
妥布霉素 与庆大霉素相似,耐药率较低,对绿脓杆菌 肌注或静滴
(Tobramycin) 的效能比庆大霉素强
200~300mg 一次/日
奈替来星 抗菌作用比庆大强,对金葡菌具有强大活性, 肌注或静滴
头孢氨苄(cefalexin)
头孢雷特(ceforanide)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 口服:
注射和口服用:
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
头孢拉定(cefradine) 头孢克洛(cefaclor)
(S. aureus, Streptococci) (H. influenzae, Moraxella)
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 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生物进化与自我保护的特 性。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苯唑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噻肟 庆大霉素 红霉素 环丙沙星 利福平 万古霉素 克林霉素
MRSA率
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变迁图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clinical strain with reduced vancomycin susceptibility”
氨基糖苷类的不良反应
• 肾毒性 • 耳毒性
– 风险因素: 年龄, 遗传因素 – 耳蜗听神经损害
• 链霉素;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 前庭神经损害 (老年人多见)
• 神经肌肉阻断
– 抑制突触前膜Ach的释放 – 少见, 减慢滴注速度可预防
其它抗菌药物
• 磷霉素:是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生素、作用于细 胞壁合成的早期,分子量180,无抗原性,很 少引起过敏。
– 巴龙霉素
• 抗淋球菌
– 大观霉素
重要氨基甙类抗生素评价及用法
品种
主要特点及评价
用法
庆大霉素 耐药状况日趋严重,葡萄球菌的的耐药率 肌注或静滴
(Gentamycin) 65%左右,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 50%以 200~300mg 一次/日
上耐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耐药率 15%左
右或更高,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30~50%
• 复合青霉素
• 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加上 一种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阿莫西林250mg+双氯西林 125mg
•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加上一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青霉素G的抗菌谱与适应症
抗菌谱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白喉杆菌 破伤风杆菌 炭疽杆菌 坏疽杆菌
螺旋体 放线菌
适应症 疮、痈、疖子、败血症等 猩红热、中耳炎、扁桃体炎等 肺炎 脑膜炎 淋病 白喉 破伤风 炭疽 气性坏疽
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二)
» 单环β-内酰胺类:对G-菌包括绿脓有强效, 对G+菌、厌氧菌无效。主要品种:氨曲南(君 刻单)
»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噻吗灵)、氟氧头孢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基本特点
第一代
大多数G+ G-, 如葡萄、肺炎 、链、淋球菌 等;大肠、变 形、肺炎等G菌感染有效; 绿脓杆菌等感 染疗效差。
2019-2019年度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我国细菌耐药趋势
100 R%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苯唑西林
头孢西丁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庆大霉素
红霉素 左旋氧氟沙星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福平
金葡、表葡和溶葡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率(R%)
我国细菌耐药趋势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
• 头霉素类
–①抗需氧菌作用与头孢 菌素类似
–②对厌氧菌作用强
–③适用于需氧、厌氧的 混合感染,如盆腔、腹 腔、妇科感染
–常用品种: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头孢米诺
• 碳青霉烯类
–①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 最强
–②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 洋葱假单胞菌作用差
–常用品种:亚胺培南、美 洛培南。美洛培南中枢神 经系统不良反应少见。
第二代
对G–作用大于一代 ;对β-内酰胺酶 稳定性大于一代; 对G+菌小于一代; 适用于大肠、变形 、厌氧菌,肾功能 不良、青霉素过敏 者感染。
第三代
对G–抗均谱大于一 、二代;对G–作用 大于一、二代;对 β-内酰胺酶稳定性 大于一、二代;对 G+菌小于一、二代 ;胆汁,脑脊液中 浓度高。主要用于 绿脓、拟杆菌等G– 菌感染。
1990
2000
耐药G+菌的历史和现状
1941年临床医生用青霉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时,所有 菌株对青霉素均敏感,但到40年代末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 已占60%;
甲氧西林于1959年面世,至1960年,欧洲已爆发多起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
我国直至1993年才在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室分离出第一 株MRSA。 • 附:葡萄球菌耐药史 青霉素耐药┄┈甲氧西林耐药(MRSA)┄┄糖肽类耐药(耐 万古)┄┄恶唑烷酮耐药(目前还未发现)
第四代
对G+ G-厌氧菌抗菌谱大 于三代;对G+ G-厌氧菌 抗作用大于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大于三 代;iv、im均有较高血 浓度;主要用于MRSA、 肺炎球菌、阴沟杆菌、 绿脓杆菌等感染。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2. 胃肠道反应 3. 低凝血酶原血症
头孢哌酮、拉氧头孢 4. 戒酒硫样反应
氨曲南 (aztreonam) 卡芦莫南 (carumonam)
(Gram negative only)
(cefotetan) 头孢拉宗
(cefbuperazone) 头孢米诺
(cefminox)
ß-lactams-ß-lactamase
inhibitor combinations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他佐巴坦
细菌耐药 与抗菌药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药物种类
作用机理
抗菌活力
• β-内酰胺类 • 糖肽类 • 磷霉素类
抑制菌细胞壁后期合成 中期合成 早期合成
• 氨基糖苷类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大环内酯类
同上
• 四环素类
同上
• 林可霉素类
同上
• 氯霉素类
同上
• 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ine) 同上
多粘菌素 2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 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
3
RNA
喹诺酮类
DNA
叶酸
4 利福霉素类
核糖体
6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 红霉素 氯霉素 克林霉素
5 磺胺类
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生素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 青霉素G
• 半合成青霉素类
–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 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与红霉素不同:
– 广谱抗菌活性 – 血清半衰期较长 – 胃肠道耐受性较好 – 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阿奇霉素)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氧氟沙星
• 环丙沙星
对G+,G-菌均有较强的作用,
• 培氟沙星
对厌氧菌也有一定的作用。
• 洛美沙星
• 氟罗沙星
• 左氧氟沙星
四代: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人工合成的四代,可用于万古
• 链阳菌素类(Streptogramins) 同上
• 利福霉素类 • 喹诺酮类 • 磺胺类
抑制细菌RNA合成 抑制细菌DNA合成 抑制细菌叶酸、DNA合成
繁殖期杀菌剂 同上 同上
静止期杀菌剂 快效抑菌剂 快效抑菌剂 快效抑菌剂 广谱抑菌剂 窄谱 低抑高杀 窄谱 低抑高杀
静止期杀菌剂 静止期杀菌剂 静止期抑菌剂
•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对G+菌有强效,尤 其对MRSA、MRSE。对G-菌无效。注意滴注速度 ,滴速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症。
• 替考拉宁:新的糖肽类抗生素,半衰期长( 27-37h),一天一次给药,仅用于G+菌感染。
In 1929 Fleming said:
"The time may come when penicillin can be bought by anyone in the shops. Then there is the danger that the ignorant man may easily under-
(furbenicillin) 阿洛西林
(azlocillin) 美洛西林
(mezlocillin) P. aeruginosa, other GNRs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一代:
第二代:
注射用:
注射用:
头孢噻吩(cefalothin) 头孢呋辛(cefuroxime)
头头头口孢孢孢服唑硫替:啉脒唑(((ccCeeefffaatzetzoholiliaenm))idine)头头头孢孢孢孟替尼多安西(((ccceeefffaoomtniiacamindd))ole)
S. aureus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匹氨西林 (pivampicillin)
Clearance: predominantly renal
抗铜绿假单 胞菌广谱青 霉素类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呋苄西林
阿米卡星 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强 2~4 倍,对金葡(菌 肌注或静滴
(Amikacin) 强 5 倍,对其它氨基甙类
0.4~0.8g 一次/日
耐药菌部分有效。
妥布霉素 与庆大霉素相似,耐药率较低,对绿脓杆菌 肌注或静滴
(Tobramycin) 的效能比庆大霉素强
200~300mg 一次/日
奈替来星 抗菌作用比庆大强,对金葡菌具有强大活性, 肌注或静滴
头孢氨苄(cefalexin)
头孢雷特(ceforanide)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 口服:
注射和口服用:
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
头孢拉定(cefradine) 头孢克洛(cefaclor)
(S. aureus, Streptococci) (H. influenzae, Moraxella)
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 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生物进化与自我保护的特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