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8课时 2.4向量的数量积(1)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④向量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A(起点)B(终点)aO ABaaab b b§2.2.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二、探索研究: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如图,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 ,=b,则向量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AC BC AB =+=,规定: a + 0-= 0 + a探究:(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与不共线时,+的方向不同向,且|+|<||+||; (3)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若||>||,则+的方向与相同,且|+|=||-||;若||<||,则+的方向与相同,且|+b|=||-||.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 个向量连加3.例一、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 =,则+=.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问题:上题中b +a 的结果与a +b 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 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aABCa +ba +baa bbabb aa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 +c =a + (b +c ) 证:如图:使a AB =, b BC =, c CD =则(a +b ) +c =AD CD AC =+,a + (b +c ) =AD BD AB =+ ∴(a +b ) +c =a + (b +c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第3课时§2.2.2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1) “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 (2)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 ) = a.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a ) = 0如果a 、b 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 b = a , a + b = 0 (3) 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 加上的b 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 即:a b = a + (b )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2. 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 + x = a ,则x 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a b 3. 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 ∵(a b ) + b = a + (b ) + b = a + 0 = a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 作OA = a , AB = b则BA = a b 即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4. 探究:1)如果从向量a 的终点指向向量b 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b a.O abBa ba b2)若a ∥b , 如何作出ab§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复习引入: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ρ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ρ(1)|λa ρ|=|λ||a ρ|;(2)λ>0时λa ρ与a ρ方向相同;λ<0时λa ρ与a ρ方向相反;λ=0时λa ρ=0 2.运算定律结合律:λ(μa ρ)=(λμ)a ρ ;分配律:(λ+μ)a ρ=λa ρ+μa ρ, λ(a ρ+b ρ)=λa ρ+λb ρ3.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ρ与非零向量a ρ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ρ=λa ρ.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ρ,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ρ=λ11e +λ22e . 探究:(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 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ρ,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a bAABBB ’Oa baa b bOAOBa ba bBA Ob§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坐标表示及运算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ρ,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ρ=λ11e +λ22e(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ρ,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 二、讲解新课: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1 我们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2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 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y x .特别地,)0,1(=i ,)1,0(=j ,)0,0(0=.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 为起点作a =,则点A 的位置由a 唯一确定. 设yj xi +=,则向量OA 的坐标),(y x 就是点A 的坐标;反过来,点A 的坐标),(y x 也就是向量OA 的坐标.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若),(11y x a =,),(22y x b =,则b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设基底为i 、j ,则b a +)()(2211j y i x j y i x +++=j y y i x x )()(2121+++= 即b a +),(2121y y x x ++=,同理可得b a -),(2121y y x x --= (2) 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AB =OB OA =( x 2, y 2) (x 1,y 1)= (x 2 x 1, y 2 y 1)(3)若),(y x a =和实数λ,则),(y x a λλλ=.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 设基底为i 、j ,则a λ)(yj xi +=λyj xi λλ+=,即),(y x a λλλ=第6课时§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一、复习引入: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 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 特别地,)0,1(=i ,)1,0(=j ,)0,0(0=.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11y x a =,),(22y x b =,则b 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y x a λλλ=. 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二、讲解新课:a ρ∥b ρ (bρ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设a ρ=(x 1, y 1) ,b ρ=(x 2, y 2) 其中bρa ρ.由a ρ=λb ρ得, (x 1, y 1) =λ(x 2, y 2) ⎩⎨⎧==⇒2121y y x x λλ 消去λ,x 1y 2-x 2y 1=0探究:(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 1, y 2有可能为0, ∵bρ0 ∴x 2, 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2211x y x y =∵x 1, x 2有可能为0 (3)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ρ∥b ρ (bρ)01221=-=⇔y x y x λ§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一、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一、复习引入:1.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ρ与非零向量a ρ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ρ=λa ρ.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ρ,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ρ=λ11e +λ22e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 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 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11y x a =,),(22y x b =,则b 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y x a λλλ=.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5.a ρ∥b ρ (bρ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6.线段的定比分点及λP 1, P 2是直线l 上的两点,P 是l 上不同于P 1, P 2的任一点,存在实数λ, 使 P P 1=λ2PP ,λ叫做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有三种情况:λ>0(内分) (外分) λ<0 (λ<-1) ( 外分)λ<0 (-1<λ<0)7.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若点P 1(x 1,y 1) ,P2(x 2,y 2),λ为实数,且P P 1=λ2PP ,则点P 的坐标为(λλλλ++++1,12121y y x x ),我们称λ为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8. 点P 的位置与λ的范围的关系:①当λ>0时,P P 1与2PP 同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21P P 的内分点.②当λ<0(1-≠λ)时,P P 1与2PP 反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21P P 的外分点. 9.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向量形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设1OP =a,2OP =b, 可得OP =b a b a λλλλλ+++=++1111.10.力做的功:W = |F ||s |cos ,是F 与s 的夹角. 二、讲解新课: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说明:(1)当θ=0时,a与b同向;(2)当θ=π时,a与b反向; (3)当θ=2π时,a与b垂直,记a⊥b;(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范围0≤≤180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探究: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同实数积有很大区别(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 的符号所决定.(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 b ;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 ×b ,而a b 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 ”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3)在实数中,若a 0,且a b =0,则b =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 0,且a b =0,不能推出b =0.因为其中cos 有可能为0.(4)已知实数a 、b 、c (b 0),则ab=bc a=c .但是a b = b c a = c 如右图:a b = |a ||b |cos = |b ||OA|,bc = |b ||c |cos = |b ||OA|a b = b c 但a c(5)在实数中,有(a b )c = a (b c ),但是(a b )ca (bc )显然,这是因为左端是与c 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a 共线的向量,而一般a 与c 不共线.3.“投影”的概念:作图定义:|b |cos 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 = 0时投影为 |b |;当 = 180时投影为 |b |. 4.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的乘积. 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 1 e a = a e =|a |cos 2 a b a b = 0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4 cos =||||b a ba ⋅5 |ab | ≤ |a ||b |C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3.“投影”的概念:作图定义:|b |cos 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 = 0时投影为 |b |;当 = 180时投影为 |b |. 4.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的乘积. 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 1 e a = a e =|a |cos ; 2 ab a b = 0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4cos =||||b a ba ⋅ ;5|ab | ≤ |a ||b |二、讲解新课: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1.交换律:a b = b a 证:设a ,b 夹角为,则a b = |a ||b |cos ,ba = |b ||a |cos ∴a b = b a 2.数乘结合律:(λa )b =λ(a b ) = a (λb ) 证:若λ> 0,(λa )b =λ|a ||b |cos, λ(a b ) =λ|a ||b |cos ,a (λb )=λ|a ||b |cos ,若λ< 0,(λa )b =|λa ||b |cos() =λ|a ||b |(cos ) =λ|a ||b |cos ,λ(a b ) =λ|a ||b |cos ,a (λb ) =|a ||λb |cos() =λ|a ||b |(cos ) =λ|a ||b |cos .C3.分配律:(a + b )c = a c + b c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 = a , AB = b ,OC = c , ∵a + b (即OB )在c 方向上的投影等于a 、b 在c 方向上的投影和,即 |a + b | cos = |a | cos1 + |b | cos2 ∴| c | |a + b | cos =|c | |a | cos1 + |c | |b | cos 2, ∴c (a + b ) = c a + c b即:(a + b )c = a c + b c 说明:(1)一般地,(a·b)с≠a(b·с)(2)a·с=b·с,с≠0a=b(3)有如下常用性质:a2=|a|2,(a+b)(с+d)=a·с+a·d+b·с+b·d(a+b)2=a2+2a·b+b2 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的乘积.4.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1 e a = a e =|a |cos ;2 a b a b = 0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4 cos =||||b a b a ⋅ ;5|a b | ≤ |a ||b |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 ba 数乘结合律:(λa )b =λ(a b ) = a (λb ) 分配律:(a + b )c = a c + b c二、讲解新课:⒈ 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已知两个非零向量),(11y x a =,),(22y x b =,试用a 和b 的坐标表示b a ⋅. 设i 是x 轴上的单位向量,j 是y 轴上的单位向量,那么j y i x a 11+=,j y i x b 22+= 所以))((2211j y i x j y i x b a ++=⋅2211221221j y y j i y x j i y x i x x +⋅+⋅+= 又1=⋅i i ,1=⋅j j ,0=⋅=⋅i j j i ,所以b a ⋅2121y y x x += 这就是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b a ⋅2121y y x x +=2.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 设),(y x a =,则222||y x a +=或22||y x a +=.(2)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那么221221)()(||y y x x a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 向量垂直的判定设),(11y x a =,),(22y x b =,则b a ⊥ ⇔02121=+y y x x三、 两向量夹角的余弦(πθ≤≤0)co s =||||b a b a ⋅⋅。

苏教版数学高一必修4教案 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苏教版数学高一必修4教案 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向量等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识别能力.(2)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难点:向量的概念和共线向量的概念.●教学建议1.关于向量概念的教学教学时,建议教师从向量的物理背景出发,借助物理学中的位移、速度、力等矢量引出向量的概念,并指出向量具有“数”和“形”的双重特征.2.关于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教学教学时,建议教师类比数及向量的概念给出零向量、单位向量的概念;结合向量的两要素给出相等向量的定义;强调指出共线向量未必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向量.由于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是研究向量的基础,为增加学生对上述概念的感性认识,学习时建议教师对该知识点进行适当训练.●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向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中的位移、速度、力等矢量理解向量具有“数”和“形”的双重特征.⇒通过类比数与向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有关概念判断有关命题真假的方法.⇒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方法,并注意向量模的大小.⇒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写出图形中的相等共线向量的方法.⇒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课标解读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2.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平行)向量、相反向量的含义.(重点、难点)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及其有关概念(1)火车向正南方向行驶了50 km,行驶速度的大小为120 km/h,方向是正南.(2)起重机吊装物体时,物体既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同时又受到竖直向上的起重机拉力的作用.1.上述两个实例中涉及的物理量的特点是什么?【提示】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确定的.2.上述实例中的速度和力,如何表示?【提示】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也可以用字母表示.1.向量的概念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2.向量的表示(1)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常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向量记作AB →.向量AB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长度(或称为模),记作|AB →|. (2)用字母表示向量通常在印刷时,用黑体小写字母a ,b ,c …表示向量,在手写时用带箭头的小写字母a →, b →, c →…表示向量.也可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字母表示,如AB →,CD →. 3.与向量有关的概念(1)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2)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3)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4)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相反向量.(5)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向量的有关概念(1)单位向量一定相等; (2)若a =b ,b =c ,则a =c ;(3)若AB →=CD →,则点A 与点C 重合,点B 与点D 重合; (4)若向量a 与b 同向,且|a |>|b |,则a >b ; (5)若向量a =b ,则a ∥b ; (6)若a ∥b ,b ∥c ,则a ∥c .【思路探究】 从概念的理解出发,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判断.【自主解答】 (1)不正确.向量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单位向量的模一定是1,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2)正确.∵a =b ,∴a ,b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又∵b =c ,∴b ,c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a ,c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a =c .(3)不正确.这是因为AB →=CD →时,应有|AB →|=|CD →|及由A 到B 与由C 到D 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有A 与C 重合,B 与D 重合.(4)不正确.“大于”、“小于”对于向量来说是没有意义的.(5)正确.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6)不正确.对于非零向量命题正确,但当b =0时,满足a ∥b ,b ∥c ,但a 与c 不一定共线.1.在判断与向量有关的命题时,既要立足向量的数(即模的大小),又要考虑其形(即方向性).2.涉及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所给向量是否为非零向量. 3.对于判断命题的正误,应该熟记有关概念,理解各命题,逐一进行判断,对于错误命题,只要举一反例即可.下列说法: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是平行向量;②零向量的长度是0;③长度相等的向量叫相等向量;④共线向量是在一条直线上的向量.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才是平行向量,所以①不正确;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才叫相等向量,所以③不正确;共线向量也叫平行向量,它们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在平行直线上,所以④不正确;零向量的长度为0,所以②正确.【答案】 ②向量的表示50°行驶了200千米到达点C ,最后又改变方向,向东行驶了100千米到达点D.(1)作出向量AB →,BC →,CD →; (2)求|AD →|.【思路探究】 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指向标,然后再根据行驶方向确定有关向量,进而求解.【自主解答】 (1)如图.(2) 由题意,易知AB →与CD →方向相反,故AB →与CD →共线,即AB ∥CD. 又∵|AB →|=|CD →|,∴在四边形ABCD 中,AB 綊CD.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200(千米).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先确定起点,再确定方向,最后依据向量模的大小确定向量的终点.必要时,需依据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出向量的方向或长度(模),选择合适的比例关系作出向量.在如图2-1-1的方格纸中,画出下列向量.图2-1-1(1)|OA →|=3,点A 在点O 正西方向; (2)|OB →|=32,点B 在点O 北偏西45°方向.【解】 取每个方格的单位长为1,依题意,结合向量的表示可知,相应的向量如图所示: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图2-1-2如图2-1-2所示,在△ABC 中,三边长均不相等,D ,E ,F 分别是BC ,AC ,AB 的中点,在以A ,B ,C ,D ,E ,F 这6点中任意一点为起点,另一点为终点的所有向量中,写出:(1)与EF →共线的向量; (2)与EF →长度相等的向量; (3)与EF →相等的向量.【思路探究】 (1)与EF →共线的向量即与之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2)与EF →长度相等即表示向量的线段与EF 长度相等;(3)与EF →相等的向量即与之共线且长度相等的向量.【自主解答】 (1)∵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EF ∥BC , ∴与EF →共线的向量为FE →,BD →,DB →,DC →,CD →,BC →,CB →.(2)∵D ,E ,F 分别是BC ,AC ,AB 的中点,∴BD =DC =12BC ,EF =12BC.∵AB ,BC ,AC 均不相等,∴与EF →长度相等的向量为FE →,BD →,DB →,DC →,CD →. (3)与EF →相等的向量为DB →,CD →.1.寻找相等向量:先找与表示已知向量的有向线段长度相等的向量,再确定哪些是同向共线.2.寻找共线向量:先找与表示已知向量的有向线段平行或共线的线段,再构造同向与反向的向量,注意不要漏掉以表示已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为起点,起点为终点的向量.图2-1-3如图2-1-3,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上的中点,四边形BCMF 是平行四边形,请分别写出:(1)与CM →模相等且共线的向量; (2)与ED →相等的向量; (3)与BF →相反的向量.【解】 (1)DE →,ED →,BF →,FB →,FA →,AF →,MC →. (2)FB →,AF →,MC →. (3)FB →,AF →,ED →,MC →.对向量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彻致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2)AB →=BA →;(3)若向量AB →与向量CD →平行,则线段AB 与CD 平行; (4)若|a |=|b |,则a =±b ;(5)若AB →=DC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 【错解】 以上说法都正确.【错因分析】 (1)向量常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因此,有向线段是向量的一种表示方法,不能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2)AB →与BA →的长度相等,但方向相反,故当AB →是非零向量时,AB →与BA →不相等. (3)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故若AB →与CD →平行,则线段AB 与CD 可能平行,也可能共线.(4)由|a |=|b |,仅能说明两向量的模相等,但方向却不能确定,故(4)不正确.而(5)中,A ,B ,C ,D 可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5)不正确.【防范措施】 首先,要清楚向量的两要素:大小和方向;其次,要对共线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零向量有深入的理解,考虑问题要全面,注意零向量的特殊性.【正解】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如果有向线段AB 表示一个向量,通常我们就说向量AB →,但有向线段只是向量的表示,并不是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2.共线向量也就是平行向量,其要求是几个非零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当然向量所在的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重合,其中“共线”的含义不同于平面几何中“共线”的含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若|a |=0,则a =0; ②若|a |=|b |,则a =b ;③向量AB →与向量BA →是相反向量; ④若a ∥b ,则a =b .【解析】 ①不正确,若|a |=0,则a =0;由于相等向量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②④不正确;③显然正确.【答案】 ③图2-1-42.如图2-1-4所示,E ,F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则与向量EF →共线的向量有________(将图中适合条件的向量全写出来).【解析】 ∵E ,F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EF ∥BC , ∴适合条件的向量为FE →,BC →,CB →. 【答案】 FE →,BC →,CB →3.若四边形ABCD 是矩形,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①AB →与CD →共线;②AC →与BD →相等;③AD →与CB →是相反向量;④AB →与CD →的模相等.【解析】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B =CD ,故①,④正确; AC =BD ,但AC →与BD →的方向不同,故②不正确; AD =CB 且AD ∥CB ,AD →与CB →的方向相反,故③正确. 【答案】 ②4.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向量,使它们的起点都是原点O. (1)|a |=2,a 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60°,与y 轴正方向成30°;(2)|a |=4,a 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30°,与y 轴正方向成120°. 【解】 所求向量及其向量的终点坐标如图所示:一、填空题1.若a 为任一非零向量,b 为单位向量,下列各式:①|a |>|b |;②a ∥b ;③|a |>0;④|b |=±1;⑤a |a |=b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 |a |不一定大于1,|b |=1,∴①④不正确;a 和b 不一定平行.a|a |是与a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所以②⑤不正确;a 为非零向量,显然有|a |>0. 只有③正确. 【答案】 ③2.若a =b ,且|a |=0,则b =________. 【解析】 ∵a =b ,且|a |=0,∴a =b =0. 【答案】 0图2-1-53.如图2-1-5所示,四边形ABCE 为等腰梯形,D 为CE 的中点,且EC =2AB ,则与AB →相等的向量有________.【解析】 易知四边形ABDE 为平行四边形,则AB →=ED →, 又∵D 是CE 的中点,则ED →=DC →. 【答案】 DC →,ED →4.某人向正东方向行进100米后,再向正南方向行进1003米,则此人位移的方向是________.【解析】 如图所示,此人从点A 出发,经点B ,到达点C ,则tan ∠BAC =1003100=3,∴∠BAC =60°,即位移的方向是东偏南60°,即南偏东30°.【答案】 南偏东30°5.给出以下4个条件:①a =b ;②|a |=|b |;③a 与b 的方向相反;④|a |=0或|b |=0,其中能使a 与b 共线成立的是________.【解析】 两向量共线只需两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①a =b ,两向量方向相同;②|a |=|b |两向量方向不确定;④|a |=0或|b |=0即为a =0或b =0 ,因为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所以④成立.综上所述,答案应为①③④. 【答案】 ①③④图2-1-66.如图2-1-6,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2,O 为其中心,则|OA →|=________. 【解析】 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2, ∴|OA →|= 2. 【答案】27.四边形ABCD 满足AD →=BC →且|AC →|=|BD →|,则四边形ABCD 的形状是________. 【解析】 由四边形ABCD 满足AD →=BC →可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又|AC →|=|BD →|,即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相等,从而可知四边形ABCD 为矩形. 【答案】 矩形8.设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则①AO →=OC →;②AO →∥AC →;③AB →与CD →共线;④AO →=BO →.其中,所有表示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 如图,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AO →=OC →,①正确;AO →与AC →的方向相同,所以AO →∥AC →,②正确;AB →与CD →的方向相反,所以AB →与CD →共线,③正确;尽管|AO →|=|BO →|,然而AO →与BO →的方向不相同,所以AO →≠BO →,④不正确.【答案】 ①②③二、解答题图2-1-79.设在平面上给定了一个四边形ABCD ,如图2-1-7所示,点K ,L ,M ,N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KL →=NM →.【证明】 ∵N ,M 分别是AD ,DC 的中点,则NM →=12AC →,同理KL →=12AC →,故KL →=NM →.图2-1-810.如图2-1-8所示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DAB =60°,分别以A ,B ,C ,D ,O 中的不同两点为起点与终点的向量中,(1)写出与DA →平行的向量;(2)写出与DA →模相等的向量.【解】 由题意可知,(1)与DA →平行的向量有:AD →,BC →,CB →;(2)与DA →模相等的向量有:AD →,BC →,CB →,AB →,BA →,DC →,CD →,BD →,DB →.11.一架飞机从A 点向西北飞行200 km 到达B 点,再从B 点向东飞行100 2 km 到达C 点,最后从C 点向南偏东60°飞行50 2 km 到达D 点,求飞机从D 点飞回A 点的位移.【解】 如图所示,由|AB →|=200 km ,|BC →|=100 2 km ,知C 在A 的正北100 2 km 处.又由|CD →|=50 2 km ,∠ACD =60°,知∠CDA =90°,所以∠DAC =30°,所以|DA →|=50 6 km.故DA →的方向为南偏西30°,长度为50 6 km.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又AB →=DC →.求证:CN綊MA.【思路探究】 要证CN ∥MA 且CN =MA ,只需证四边形AMCN 是平行四边形,而四边形AMCN 是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AN →=MC →得证.【自主解答】 由条件AB →=DC →可知AB =DC 且AB ∥DC ,从而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D →=BC →.又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于是AN →=MC →,所以AN =MC 且AN ∥MC ,所以四边形AMCN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CN =MA 且CN ∥MA ,即CN 綊MA.1.若AB →=DC →,且四点A ,B ,C ,D 不共线,则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AB →=DC →.2.利用向量相等或共线证明平行、相等问题:(1)证明线段相等,只需证明相应向量的长度(模)相等.(2)证明线段平行,先证明相应的向量共线,再说明线段不共线.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N 、M 分别是AD ,BC 上的点,且CN →=MA →,证明:四边形DNBM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AB →=DC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平行且相等.又∵CN →=MA →,∴四边形CNAM 为平行四边形,∴AN ,MC 平行且相等,∴DN ,MB 平行且相等,∴四边形DNBM 是平行四边形.。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2.向量的表示方法: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 ④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A(起点) B (终点)aO A B a a a b b b §2.2.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二、探索研究: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如图,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则向量AC 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AC BC AB =+=,规定: a + 0-= 0 + a探究:(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3)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a +b |=|a |-|b |;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 +b|=|b |-|a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 个向量连加 3.例一、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a OA = b AB =,则b a OB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问题:上题中b +a 的结果与a +b 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aA B C a +b a +b a a b b a b b aa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 +c =a + (b +c ) 证:如图:使a AB =, b BC =, c CD =则(a +b ) +c =AD CD AC =+,a + (b +c ) =AD BD AB =+∴(a +b ) +c =a + (b +c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第3课时§2.2.2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1) “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2)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 ) = a.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a ) = 0如果a 、b 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 b = -a , a + b = 0(3) 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 加上的b 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即:a - b = a + (-b )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 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 + x = a ,则x 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a - b3. 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 ) + b = a + (-b ) + b = a + 0 = a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 = a , AB = b 则BA = a - b 即a -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4. 探究:1)如果从向量a 的终点指向向量b 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b -a. O ab B a b a -b2)若a ∥b , 如何作出a - b§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复习引入: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1)|λa |=|λ||a |;(2)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方向相反;λ=0时λa =02.运算定律结合律:λ(μa )=(λμ)a ;分配律:(λ+μ)a =λa +μa , λ(a +b )=λa +λb3.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λa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1e +λ22e .探究:(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 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a -b A A B B B’ O a -b a a b b O A O B a -b a -b B A O -b§2.3.2—§2.3.3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坐标表示及运算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1e +λ22e(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二、讲解新课: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1 我们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2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 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y x .特别地,)0,1(=i ,)1,0(=j ,)0,0(0=.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 为起点作a OA =,则点A 的位置由a 唯一确定. 设yj xi OA +=,则向量OA 的坐标),(y x 就是点A 的坐标;反过来,点A 的坐标),(y x 也就是向量OA 的坐标.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若),(11y x a =,),(22y x b =,则b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设基底为i 、j ,则b a +)()(2211j y i x j y i x +++=j y y i x x )()(2121+++=即b a +),(2121y y x x ++=,同理可得b a -),(2121y y x x --=(2) 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AB =OB -OA =( x 2, y 2) - (x 1,y 1)= (x 2- x 1, y 2- y 1)(3)若),(y x a =和实数λ,则),(y x a λλλ=.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设基底为i 、j ,则a λ)(yj xi +=λyj xi λλ+=,即),(y x a λλλ=第6课时§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 特别地,)0,1(=i ,)1,0(=j ,)0,0(0=.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11y x a =,),(22y x b =,则b 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y x a λλλ=.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二、讲解新课:a ∥b (b ≠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设a =(x 1, y 1) ,b =(x 2, y 2) 其中b ≠a .由a =λb 得, (x 1, y 1) =λ(x 2, y 2) ⎩⎨⎧==⇒2121y y x x λλ 消去λ,x 1y 2-x 2y 1=0 探究:(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 1, y 2有可能为0, ∵b ≠0 ∴x 2, 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2211x y x y = ∵x 1, x 2有可能为0 (3)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b (b ≠0)01221=-=⇔y x y x b a λ§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一、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一、复习引入:1.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λa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1e +λ22e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11y x a =,),(22y x b =,则b 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y x a λλλ=.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5.a ∥b (b ≠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6.线段的定比分点及λP 1, P 2是直线l 上的两点,P 是l 上不同于P 1, P 2的任一点,存在实数λ,使 P P 1=λ2PP ,λ叫做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有三种情况:λ>0(内分) (外分) λ<0 (λ<-1) ( 外分)λ<0 (-1<λ<0)7.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若点P 1(x 1,y 1) ,P2(x 2,y 2),λ为实数,且P P 1=λ2PP ,则点P 的坐标为(λλλλ++++1,12121y y x x ),我们称λ为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 8. 点P 的位置与λ的范围的关系:①当λ>0时,P P 1与2PP 同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21P P 的内分点.②当λ<0(1-≠λ)时,P P 1与2PP 反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21P P 的外分点.9.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向量形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设1OP =a,2OP =b,可得OP =b a b a λλλλλ+++=++1111. 10.力做的功:W = |F |⋅|s |cos θ,θ是F 与s 的夹角.二、讲解新课: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说明:(1)当θ=0时,a与b同向;(2)当θ=π时,a与b反向;(3)当θ=2π时,a与b垂直,记a⊥b; (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范围0︒≤θ≤180︒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探究: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同实数积有很大区别(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 θ的符号所决定.(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 ⋅b ;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 ×b ,而a ⋅b 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 ”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3)在实数中,若a ≠0,且a ⋅b =0,则b =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 ≠0,且a ⋅b =0,不能推出b =0.因为其中cos θ有可能为0.(4)已知实数a 、b 、c (b ≠0),则ab=bc ⇒ a=c .但是a ⋅b = b ⋅ca = c如右图:a ⋅b = |a ||b |cos β = |b ||OA|,b ⋅c = |b ||c |cos α = |b ||OA|⇒ a ⋅b = b ⋅c 但a ≠ c(5)在实数中,有(a ⋅b )c = a (b ⋅c ),但是(a ⋅b )c ≠ a (b ⋅c )显然,这是因为左端是与c 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a 共线的向量,而一般a 与c 不共线.3.“投影”的概念:作图定义:|b |cos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θ = 0︒时投影为 |b |;当θ = 180︒时投影为 -|b |.C4.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θ的乘积.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1︒ e ⋅a = a ⋅e =|a |cos θ2︒ a ⊥b ⇔ a ⋅b = 0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 4︒ cos θ =||||b a b a ⋅ 5︒ |a ⋅b | ≤ |a ||b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3.“投影”的概念:作图定义:|b |cos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θ = 0︒时投影为 |b |;当θ = 180︒时投影为 -|b |.4.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θ的乘积.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1︒ e ⋅a = a ⋅e =|a |cos θ; 2︒ a ⊥b ⇔ a ⋅b = 0C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 4︒cos θ =||||b a b a ⋅ ;5︒|a ⋅b | ≤ |a ||b | 二、讲解新课: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1.交换律:a ⋅ b = b ⋅ a 证:设a ,b 夹角为θ,则a ⋅ b = |a ||b |cos θ,b ⋅ a = |b ||a |cos θ ∴a ⋅ b = b ⋅ a2.数乘结合律:(λa )⋅b =λ(a ⋅b ) = a ⋅(λb )证:若λ> 0,(λa )⋅b =λ|a ||b |cos θ, λ(a ⋅b ) =λ|a ||b |cos θ,a ⋅(λb ) =λ|a ||b |cos θ,若λ< 0,(λa )⋅b =|λa ||b |cos(π-θ) = -λ|a ||b |(-cos θ) =λ|a ||b |cos θ,λ(a ⋅b ) =λ|a ||b |cos θ, a ⋅(λb ) =|a ||λb |cos(π-θ) = -λ|a ||b |(-cos θ) =λ|a ||b |cos θ.3.分配律:(a + b )⋅c = a ⋅c + b ⋅c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 = a , AB = b ,OC = c , ∵a + b (即OB )在c 方向上的投影等于a 、b 在c 方向上的投影和,即 |a + b | cos θ = |a | cos θ1 + |b | cos θ2∴| c | |a + b | cos θ =|c | |a | cos θ1 + |c | |b | cos θ2, ∴c ⋅(a + b ) = c ⋅a + c ⋅b 即:(a + b )⋅c = a ⋅c + b ⋅c说明:(1)一般地,(a·b)с≠a(b·с)(2)a·с=b·с,с≠0a=b(3)有如下常用性质:a2=|a|2,(a+b)(с+d)=a·с+a·d+b·с+b·d(a+b)2=a2+2a·b+b2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θ的乘积.4.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1︒ e ⋅a = a ⋅e =|a |cos θ; 2︒ a ⊥b ⇔ a ⋅b = 0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4︒ cos θ =||||b a b a ⋅ ;5︒|a ⋅b | ≤ |a ||b |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交换律:a ⋅ b = b ⋅ a 数乘结合律:(λa )⋅b =λ(a ⋅b ) = a ⋅(λb )分配律:(a + b )⋅c = a ⋅c + b ⋅c二、讲解新课:⒈ 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已知两个非零向量),(11y x a =,),(22y x b =,试用a 和b 的坐标表示b a ⋅.设i 是x 轴上的单位向量,j 是y 轴上的单位向量,那么j y i x a 11+=,j y i x b 22+= 所以))((2211j y i x j y i x b a ++=⋅2211221221j y y j i y x j i y x i x x +⋅+⋅+=又1=⋅i i ,1=⋅j j ,0=⋅=⋅i j j i ,所以b a ⋅2121y y x x +=这就是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b a ⋅2121y y x x +=2.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 设),(y x a =,则222||y x a +=或22||y x a +=.(2)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那么221221)()(||y y x x a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 向量垂直的判定设),(11y x a =,),(22y x b =,则b a ⊥ ⇔02121=+y y x x三、 两向量夹角的余弦(πθ≤≤0)co s θ =||||b a b a ⋅⋅22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案【教学设计设想】1表达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是“平面向量正交分解条件下坐标表示〞,学生正确建构了向量的坐标表示,才能真正理解向量的“代数化〞,进而从代数的角度理解向量的运算,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力图呈现平面向量坐标表示的发生、开展过程。

2将知识的数学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教材中对本节内容的介绍只有本页之多,却内涵丰富,承前启后,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定义、结论,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推进教学的进程。

3教学重心前移;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如果学生记住向量坐标表示的结论,学生也能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是将重心放在如何强化学生的解题训练上,注重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在题的难度上和解法技巧上进行设计,本次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对向量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上。

4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在学生的“最近开展区内〞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形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才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在对学生设置好探究问题后,要舍得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的时间。

【教材内容地位】本课时的内容包括“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向量根本定理实际上是建立向量坐标的一个逻辑根底,因为只有确定了任意一个向量在两个不共线的基底上能进行唯一分解,建立坐标系才有了依据,同时,只有正确地构建向量的坐标才能有向量的坐标运算。

节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主要四局部内容1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3平行向量的坐标运算,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本节教学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2节。

【目标与目标解析】知识与技能:1掌握向量的正交分解,理解向量坐标表示的定义,具体要求:〔1〕能写出给定向量的坐标;〔2〕给出坐标能画出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2.掌握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有向线段起、终点坐标的关系,具体要求:〔1〕知道起点在坐标原点时,向量的坐标就是终点的坐标;〔2〕向量的坐标等于终点减去起点坐标。

新课标数学必修4第2章平面向量教案

新课标数学必修4第2章平面向量教案

第二章平面向量第1课时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础概念【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向量、有向线段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3.会辨认图形中的相等向量;4.清楚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两个不同概念,把握其本质区别,提高辨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向量的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就可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关系的运算.向量不同于数量,它是一种新的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关于数量的运算在向量范围内不一定适用.因此,本章在介绍向量概念时,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本节从物理上的力和位移出发,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可根据在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概念来学习向量的概念,结合图形来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的意义,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向量;2.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会用字母表示向量;3.了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和相等向量的意义,并会判断向量的平行、相等、共线;4.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向量和数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思想.二、教学重点⑴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⑵向量是一种新的量,其特征有两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让学生认识到方向性的存在是认识向量概念的关键,还要让学生理解向量和数量的区别联系,建立一种新的量的思维体系.⑶相等向量只与方向、大小有关,与位置没有关系,进一步理了解学习的向量是自由向量,为以后运用向量解决平面数形问题奠定基础.三、教学难点⑴向量概念的理解.由于向量是一种新的量,与以前的数量是不同的体系,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⑵引入向量概念之后,随之带来一系列相关概念是比较多的,如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对于它们要抓住本质特征,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而且由于向量同时具有几何图象的特征,在学习时还要在图形中辩清它们相等、平行,且图形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分清向量所对应的有向线段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四、教学具准备直尺、投影仪.五、教学过程㈠设置情境问:(边画图边讲解)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导弹发射处接到命令:向1200公里处发射两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精度10米左右,射程超过2000公里),试问导弹是否能击中伊拉克的军事目标?答:不能,因为没有给定发射的方向.问: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答:力、速度、加速度等有大小也有方向,温度和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㈡向量的概念:力、速度、加速度等也是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的量,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数学中用点表示位置,用射线表示方向.常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在数学中,通常用点表示位置,用射线表示方向.(1)意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8课时 2.4向量的数量积(1)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8课时 2.4向量的数量积(1)

第8课时 §2.4 向量的数量积(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感受什么是向量的数量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以及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向量的运算有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那么向量与向量能否“相乘”呢? 二、新课讲解 引入:物理学中,物体所做的功的计算方法:||||cos W F s θ=(其中θ是F 与s 的夹角).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向量a 和b (如图2),作OA a =,OB b = AOB θ∠=(0180θ≤≤)叫做向量a 与b 当0θ=时,a 与b 同向;当180θ=时,a 与b 反向; 当90θ=时,a 与b 的夹角是90,我们说a 与b 垂直,记作a ⊥b .2.向量数量积的定义:A a bθ(图)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cos a b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 ⋅,即||||cos a b a b θ⋅=⋅⋅.说明:①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这个数量的大小与两个向量的长度及其夹角有关;②实数与向量的积与向量数量积的本质区别: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实 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③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 .3、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θ是a 与b 的夹角,则 ①cos ||||a b a b θ⋅=; 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特别地:2||a a a ⋅=或||a a a =⋅; ③||||||a b a b ⋅≤; ④a b ⊥0a b ⇔⋅=;若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则⑤||cos e a a e a θ⋅=⋅=. 4.数量积的几何意义:(1)投影的概念:如图,OA a =,,过点B 作1BB 垂直于直线OA ,垂足为1B ,则1||cos OB bθ=.B b111||cos b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当θ为锐角时,它是正值;当θ为钝角时,它是一负值;当90θ=时,它是0;当0θ=时,它是||b ;当180θ=时,它是||b -.(2)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cos b θ的乘积。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第1课时§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④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A(起点)B(终点)aOABaaa bb b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2.2.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二、探索研究: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如图,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则向量AC 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规定: a + 0-= 0 + a探究:(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 (3)当与同向时,则+、、同向,且|+|=||+||,当与反向时,若||>||,则+的方向与相同,且|+|=||-||;若||<||,则+的方向与相同,且|+b|=||-||.(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A BCa +ba +baa b b abb aan 个向量连加3.例一、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a OA = b AB =,则b a OB +=.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问题:上题中b +a 的结果与a +b 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 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 +c =a + (b +c ) 证:如图:使a AB =, b BC =, c CD =则(a +b ) +c =AD CD AC =+,a + (b +c ) =AD BD AB =+ ∴(a +b ) +c =a + (b +c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第3课时§2.2.2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1) “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 (2)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 ) = a.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a ) = 0 如果a 、b 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 b = -a , a + b = 0 (3) 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 加上的b 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 即:a - b = a + (-b )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2. 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 + x = a ,则x 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a - b 3. 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 ∵(a -b ) + b = a + (-b ) + b = a + 0 = aOabBa ba -b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 作= a , = b 则BA = a - b即a -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 注意:1︒AB 表示a - b .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 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 - b = a + (-b ) 显然,此法作图较繁,但最后作图可统一.4. 探究:1)如果从向量a 的终点指向向量b 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b - a.2)若a ∥b , 如何作出a - b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4课时§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复习引入: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ρ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ρ(1)|λa ρ|=|λ||a ρ|;(2)λ>0时λa ρ与a ρ方向相同;λ<0时λa ρ与a ρ方向相反;λ=0时λO ABa B’b-b bBa + (-b )a b a -bA ABBB’Oa -b a a bbO AOBa -ba -b BA O-ba ρ=2.运算定律结合律:λ(μa ρ)=(λμ)a ρ ;分配律:(λ+μ)a ρ=λa ρ+μa ρ, λ(a ρ+b ρ)=λa ρ+λb ρ3.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ρ与非零向量a ρ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ρ=λa ρ.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ρ,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ρ=λ11e +λ22e . 探究:(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 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ρ,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第5课时§2.3.2—§2.3.3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坐标表示及运算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ρ,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ρ=λ11e +λ22e(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ρ,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 二、讲解新课: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1 我们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2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 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y x . 特别地,)0,1(=i ,)1,0(=j ,)0,0(0=.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 为起点作a OA =,则点A 的位置由a 唯一确定.设yj xi OA +=,则向量OA 的坐标),(y x 就是点A 的坐标;反过来,点A 的坐标),(y x 也就是向量OA 的坐标.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若),(11y x a =,),(22y x b =,则b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设基底为i 、j ,则b a +)()(2211j y i x j y i x +++=j y y i x x )()(2121+++= 即b a +),(2121y y x x ++=,同理可得b a -),(2121y y x x --= (2) 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AB =OB -OA =( x 2, y 2) - (x 1,y 1)= (x 2- x 1, y 2- y 1)(3)若),(y x a =和实数λ,则),(y x a λλλ=.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设基底为i 、j ,则a λ)(yj xi +=λyj xi λλ+=,即),(y x a λλλ=第6课时§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一、复习引入: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 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 特别地,)0,1(=i ,)1,0(=j ,)0,0(0=.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11y x a =,),(22y x b =,则b 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y x a λλλ=. 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 二、讲解新课:a ρ∥b ρ (b ρ≠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设a ρ=(x 1, y 1) ,b ρ=(x 2, y 2) 其中b ρ≠a ρ.由a ρ=λb ρ得, (x 1, y 1) =λ(x 2, y 2) ⎩⎨⎧==⇒2121y y x x λλ 消去λ,x 1y 2-x 2y 1=0探究:(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 1, y 2有可能为0, ∵b ρ≠0 ∴x 2, 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2211x y x y = ∵x 1, x 2有可能为0 (3)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ρ∥b ρ (b ρ≠0)01221=-=⇔y x y x ba λ§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第7课时一、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一、复习引入:1.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ρ与非零向量a ρ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ρ=λa ρ.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ρ,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ρ=λ11e +λ22e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 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 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11y x a =,),(22y x b =,则b 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y x a λλλ=.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5.a ρ∥b ρ (b ρ≠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6.线段的定比分点及λP 1, P 2是直线l 上的两点,P 是l 上不同于P 1, P 2的任一点,存在实数λ,使 P P 1=λ2PP ,λ叫做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有三种情况:λ>0(内分) (外分) λ<0 (λ<-1) ( 外分)λ<0 (-1<λ<0)7.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若点P 1(x 1,y 1) ,P2(x 2,y 2),λ为实数,且P P 1=λ2PP ,则点P 的坐标为(λλλλ++++1,12121y y x x ),我们称λ为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8. 点P 的位置与λ的范围的关系:①当λ>0时,P P 1与2PP 同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21P P 的内分点.②当λ<0(1-≠λ)时,P P 1与2PP 反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21P P 的外分点. 9.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向量形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设1OP =a,2OP =b, 可得OP =b a b a λλλλλ+++=++1111.10.力做的功:W = |F |⋅|s |cos θ,θ是F 与s 的夹角. 二、讲解新课: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说明:(1)当θ=0时,a与b同向;(2)当θ=π时,a与b反向; (3)当θ=2π时,a与b垂直,记a⊥b; (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范围0︒≤θ≤180︒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探究: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同实数积有很大区别(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 θ的符号所决定.(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 ⋅b ;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 ×b ,而a ⋅b 是两C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 ”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3)在实数中,若a ≠0,且a ⋅b =0,则b =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 ≠0,且a ⋅b =0,不能推出b =0.因为其中cos θ有可能为0.(4)已知实数a 、b 、c (b ≠0),则ab=bc ⇒ a=c .但是a ⋅b = b ⋅c a = c如右图:a ⋅b = |a ||b |cos β = |b ||OA|,b ⋅c = |b ||c |cos α = |b ||OA|⇒ a ⋅b = b ⋅c 但a ≠ c(5)在实数中,有(a ⋅b )c = a (b ⋅c ),但是(a ⋅b )c ≠ a (b ⋅c )显然,这是因为左端是与c 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a 共线的向量,而一般a 与c 不共线.3.“投影”的概念:作图定义:|b |cos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θ = 0︒时投影为 |b |;当θ = 180︒时投影为 -|b |. 4.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θ的乘积. 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 1︒ e ⋅a = a ⋅e =|a |cos θ 2︒ a ⊥b ⇔ a ⋅b = 0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4︒ cos θ =||||b a ba ⋅5︒ |a ⋅b | ≤ |a ||b |第8课时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 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3.“投影”的概念:作图定义:|b |cos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θ = 0︒时投影为 |b |;当θ = 180︒时投影为 -|b |.4.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θ的乘积.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1︒ e ⋅a = a ⋅e =|a |cos θ; 2︒ a ⊥b ⇔ a ⋅b = 0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 4︒cos θ =||||b a b a ⋅ ;5︒|a ⋅b | ≤ |a ||b | 二、讲解新课: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1.交换律:a ⋅ b = b ⋅ a证:设a ,b 夹角为θ,则a ⋅ b = |a ||b |cos θ,b ⋅ a = |b ||a |cos θ∴a ⋅ b = b ⋅ a2.数乘结合律:(λa )⋅b =λ(a ⋅b ) = a ⋅(λb )C证:若λ> 0,(λa )⋅b =λ|a ||b |cos θ, λ(a ⋅b ) =λ|a ||b |cos θ,a ⋅(λb ) =λ|a ||b |cos θ,若λ< 0,(λa )⋅b =|λa ||b |cos(π-θ) = -λ|a ||b |(-cos θ) =λ|a ||b |cos θ,λ(a ⋅b ) =λ|a ||b |cos θ, a ⋅(λb ) =|a ||λb |cos(π-θ) = -λ|a ||b |(-cos θ) =λ|a ||b |cos θ.3.分配律:(a + b )⋅c = a ⋅c + b ⋅c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 = a , AB = b ,OC = c , ∵a + b (即OB )在c 方向上的投影等于a 、b 在c 方向上的投影和,即 |a + b | cos θ = |a | cos θ1 + |b | cos θ2∴| c | |a + b | cos θ =|c | |a | cos θ1 + |c | |b | cos θ2, ∴c ⋅(a + b ) = c ⋅a + c ⋅b 即:(a + b )⋅c = a ⋅c + b ⋅c说明:(1)一般地,(a·b)с≠a(b·с)(2)a·с=b·с,с≠0a=b(3)有如下常用性质:a2=|a|2,(a+b)(с+d)=a·с+a·d+b·с+b·d(a+b)2=a2+2a·b+b2第9课时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 =a,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 ||b |cos 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 |cos θ的乘积. 4.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1︒ e ⋅a = a ⋅e =|a |cos θ; 2︒ a ⊥b ⇔ a ⋅b = 0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的a ⋅a = |a |2或a a a ⋅=||4︒ cos θ =||||b a b a ⋅ ;5︒|a ⋅b | ≤ |a ||b | C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交换律:a ⋅ b = b ⋅ a数乘结合律:(λa )⋅b =λ(a ⋅b ) = a ⋅(λb )分配律:(a + b )⋅c = a ⋅c + b ⋅c二、讲解新课:⒈ 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已知两个非零向量),(11y x a =,),(22y x b =,试用a 和b 的坐标表示b a ⋅. 设i 是x 轴上的单位向量,j 是y 轴上的单位向量,那么j y i x a 11+=,j y i x b 22+= 所以))((2211j y i x j y i x b a ++=⋅2211221221j y y j i y x j i y x i x x +⋅+⋅+= 又1=⋅i i ,1=⋅j j ,0=⋅=⋅i j j i ,所以b a ⋅2121y y x x += 这就是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b a ⋅2121y y x x +=2.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 设),(y x a =,则222||y x a +=或22||y x a +=.(2)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那么221221)()(||y y x x a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 向量垂直的判定设),(11y x a =,),(22y x b =,则b a ⊥ ⇔02121=+y y x x三、 两向量夹角的余弦(πθ≤≤0)co s θ =||||b a b a ⋅⋅22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第1课时§2。

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④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 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A(起点)B(终点)aOABaaa bb b第2课时§2。

2.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二、探索研究: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8课时 2.4向量的数量积(1)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8课时 2.4向量的数量积(1)

第8课时 §2.4 向量的数量积(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感受什么是向量的数量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以及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向量的运算有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那么向量与向量能否“相乘”呢? 二、新课讲解 引入:物理学中,物体所做的功的计算方法:||||cos W F s θ=(其中θ是F 与s 的夹角).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向量a 和b (如图2),作OA a =,OB b = AOB θ∠=(0180θ≤≤)叫做向量a 与b当0θ=时,a 与b 同向;当180θ=时,a 与b 反向; 当90θ=时,a 与b 的夹角是90,我们说a 与b 垂直,记作a ⊥b .2.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cos a b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a bθ (图)记作a b ⋅,即||||cos a b a b θ⋅=⋅⋅.说明:①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这个数量的大小与两个向量的长度及其夹角有关;②实数与向量的积与向量数量积的本质区别: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③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 .3、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θ是a 与b 的夹角,则 ①cos ||||a b a b θ⋅=; 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特别地:2||a a a ⋅=或||a a a =⋅; ③||||||a b a b ⋅≤; ④a b ⊥0a b ⇔⋅=;若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则⑤||cos e a a e a θ⋅=⋅=. 4.数量积的几何意义:(1)投影的概念:如图,OA a =,,过点B 作1BB 垂直于直线OA ,垂足为1B ,则1||cos OB b θ=.||cos b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当θ为锐角时,它是正值;当θ为钝角时,它是一负值; B b1B O 1 1()B当90θ=时,它是0;当0θ=时,它是||b ;当180θ=时,它是||b -.(2)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cos b θ的乘积。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3课时 2.2向量的减法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3课时 2.2向量的减法

第3课时 §2.2 向量的减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向量减法及相反向量的的概念;2.掌握向量减法与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并能正确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差向量;3.能用向量运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教学使学生感受和领悟数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完向量加法后再学习向量减法指导学生辨证的看待和解决问题。

(2)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引导学生注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重点】向量减法定义和法则【教学难点】向量减法法则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1.向量的加法法则。

2.数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二、讲解新课:1.相反向量: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

说明:(1)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

(2)性质:()a a --=; ()()0a a a a +-=-+=.2.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表示()a b a b -=+-.3.向量减法的法则:已知如图有a ,b ,求作a b -. (1)三角形法则: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b a B A a b - O ba说明:a b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a ,b 有共同起点).(2)平行四边形: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 ,BO b =-,则BA BO OA a b =+=-.思考:若//a b ,怎样作出a b -? 四、例题分析: 例1、如图,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若AB a =,DA b =,OC c =试证明.b c a OA +-=.例2、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3、试证:对任意向量a ,b 都有||||||||||||a b a b a b -≤+≤+.B B OaAC五、课时小结:1.理解向量加法的概念及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2.熟练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本章知识整合 教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本章知识整合 教案 [苏教版]必修4

【金版学案】-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向量本章知识整合 苏教版必修4网络构建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e 1,e 2是不共线的向量,已知向量AB →=2e 1+ke 2,CB →=e 1+3e 2,CD →=2e 1-e 2,若A 、B 、D 三点共线,求k 的值.分析:因为A 、B 、D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λ∈R,使AB →=λBD →,可由已知条件表示出BD →,由向量相等得到关于λ、k 的方程组,求得k 值.解析:BD →=CD →-CB →=e 1-4e 2.∵A 、B 、D 三点共线,故存在λ∈R,使AB →=λBD →. ∴2e 1+ke 2=λ(e 1-4e 2).解得k =-8.◎规律总结: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综合运算,通常叫做向量的线性运算,主要是运用它们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解决三点共线、两线段平行、线段相等、求点的坐标等问题,利用向量的相等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将向量问题实数化的根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设两个非零向量e 1和e 2不共线,如果AB →=e 1+e 2,BC →=2(e 1+4e 2),CD →=3(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分析:要证明A ,B ,D 三点共线,只需证AB →∥AD →.证明:∵AD →=AB →+BC →+CD →=(e 1+e 2)+2(e 1+4e 2)+3(e 1-e 2)=6(e 1+e 2)=6AB →, ∴AB →,AD →为共线向量.又AB →,AD →有公共点A ,故A ,B ,D 三点共线.2.如图所示,OM ∥AB ,点P 在由射线OM 、线段OB 及AB 的延长线所围成的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运动,且OP →=xOA →+yOB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当x =-12时,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OP →=xOA →+yOB →,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取OA →的相反向量OA ′→, ∵y 可以变化,∴x 可以取任意负实数,故x ∈(-∞,0). 当x =-12时,OA ′→=-12OA →.过点A ′作OB →的平行线交OM →于点M ,过M 作OA ′的平行线交OB →于点E ,则OE →=12OB →.同理,过A ′作OB →的平行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再过F 作OA →的平行线交OB →的延长线于点H ,则OH →=32OB →,因不包括边界,故y ∈⎝ ⎛⎭⎪⎫12,32.答案:(-∞,0) ⎝ ⎛⎭⎪⎫12,32向量的坐标运算已知点O (0,0),A (1,2),B (4,5)及OP →=OA →+tAB →. (1)当t 为何值时,P 在x 轴上?在y 轴上?在第二象限?(2)四边形OABP 能否成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将OP →的坐标用t 表示出来,然后讨论OP →的横、纵坐标.(2)若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则有OA →=PB →,解出t 的值;若t 无解,则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解析:(1)∵OA →=(1,2),AB →=(3,3), ∴OP →=OA →+tAB →=(1+3t ,2+3t ). 若点P 在x 轴上,则2+3t =0,t =-23;若点P 在y 轴上,则1+3t =0,t =-13;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则⎩⎪⎨⎪⎧1+3t <0,2+3t >0.解得-23<t <-13.(2)∵OA →=(1,2),PB →=PO →+OB →=(3-3t ,3-3t ). 若四边形OABP 为平行四边形,则OA →=PB →.又⎩⎪⎨⎪⎧3-3t =1,3-3t =2 无解,故四边形OABP 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规律总结: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上就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运算完全化为代数运算,达到了数与形的统一,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解决求向量的坐标、向量的模,判断共线、平行等问题.变式训练3.已知A (-2,4),B (3,-1),C (-3,-4),且CM →=3CA →,CN →=2CB →,求向量MN →的坐标.分析:要求MN →的坐标只要求出M 、N 点的坐标即可.为此须设出M 、N 的坐标,然后用已知条件求出.解析:设M 点坐标为(x ,y ),依题意有 CA →=(1,8),CB →=(6,3),CM →=(x +3,y +4).∵CM →=3CA →,∴(x +3,y +4)=3(1,8). 解得x =0,y =20,即M 的坐标为(0,20), 同理可得N 的坐标为(9,2),∴MN →=(9,-18).4.在△ABC 中,AB =AC ,D 为AB 的中点,E 为△ACD 的重心,F 为△ABC 的外心,证明EF ⊥CD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 (0,b ),B (-a ,0),C (a ,0),则D ⎝ ⎛⎭⎪⎫-a 2,b 2,CD →=⎝ ⎛⎭⎪⎫-32a ,b 2, 易知△ABC 的外心F 在y 轴上.可设F (0,y ),由|AF →|=|CF →|,可得(y -b )2=a 2+y 2,所以y =b 2-a 22b ,即F ⎝ ⎛⎭⎪⎫0,b 2-a 22b . 又由重心坐标公式得E ⎝ ⎛⎭⎪⎫a 6,b 2,则EF →=⎝ ⎛⎭⎪⎫-a 6,-a 22b ,所以CD →·EF →=⎝ ⎛⎭⎪⎫-32a ×⎝ ⎛⎭⎪⎫-a 6+b 2×⎝ ⎛⎭⎪⎫-a 22b =0.所以CD →⊥EF →,即EF ⊥CD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设0<|a |≤2,且函数f (x )=cos 2x -|a |sin x -|b |的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4,且a 与b 的夹角为45°,求|a +b |.分析:要求|a +b |需知道|a |、|b |,故可利用函数的最值确立|a |、|b |的值. 解析:f (x )=1-sin 2x -|a |sin x -|b |=-⎝⎛⎭⎪⎫sin x +|a |22+|a |24-|b |+1.∵0<|a |≤2,∴当sin x =-|a |2时,14|a |2-|b |+1=0;当sin x =1时,-|a |-|b |=-4. 由⎩⎪⎨⎪⎧14|a |2-|b |+1=0,-|a |-|b |=-4⇒⎩⎪⎨⎪⎧|a |=2,|b |=2.∴|a +b |2=8+42, 即|a +b |=22+ 2.◎规律总结: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向量的核心内容,通过向量的数量积考查向量的平行、垂直等关系,利用数量积可以计算向量的夹角、长度等.对数量积的正确理解及其性质的灵活应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5.如右图所示,已知正六边形P 1P 2P 3P 4P 5P 6,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①P 1P 2→·P 1P 3→;②P 1P 2→·P 1P 4→; ③P 1P 2→·P 1P 5→;④P 1P 2→·P 1P 6→,向量的数量积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设正六边形边长为a ,则P 1P 2→·P 1P 3→=a ·3a ·cos 30°=32a 2,P 1P 2→·P 1P 4→=a ·2a ·cos60°=a 2,P 1P 2→·P 1P 5→=a ·3a ·cos 90°=0,P 1P 2→·P 1P 6→=a ·a ·cos 120°=-12a 2,∴数量积最大的是P 1P 2→·P 1P 3→.故填①.答案:①6.如图,在△ABC 中,|AB →|=3,|AC →|=1,l 为BC 的垂直平分线且交BC 于点D ,E 为l 上异于点D 的任意一点,F 为线段AD 上的任意一点.(1)求AD →·(AB →-AC →)的值;(2)判断AE →·(AB →-AC →)的值是否为一常数,并说明理由; (3)若AC ⊥BC ,求AF →·(FB →+FC →)的最大值.解析:(1)AD →·(AB →-AC →)=12(AB →+AC →)·(AB →-AC →)=12(|AB →|2-|AC →|2)=4.(2)AE →·(AB →-AC →)的值为一常数. AE →·(AB →-AC →)=(AD →+DE →)·(AB →-AC →)=AD →·(AB →-AC →)+DE →·(AB →-AC →)=AD →·(AB →-AC →)=4.(3)当AC ⊥BC 时,BC =22,AD =3,AF →·(FB →+FC →)=AF →·2FD →=2(AF →·FD →)=2|AF →||FD →|cos 0°=2|AF →||FD →|.设|AF →|=x ,则|FD →|=3-x , 所以AF →·(FB →+FC →) =2x (3-x ) =-2⎝ ⎛⎭⎪⎫x -322+32.所以当x =32时,AF →·(FB →+FC →)的最大值为32.平面向量的应用如下图所示,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GF ,ACDE ,M 为BC 的中点,求证:AM ⊥EF .分析:要证AM ⊥EF ,只需证明AM →·EF →=0,将AM →用AB →、AC →表示,EF →用AE →、AF →表示,然后通过向量运算证明.证明:因为M 是BC 的中点,所以AM →=12(AB →+AC →),EF →=AF →-AE →,所以AM →·EF →=12(AB →+AC →)·(AF →-AE →) =12(AB →·AF →+AC →·AF →-AB →·AE →-AC →·AE →) =12(0+AC →·AF →-AB →·AE →-0) =12(AC →·AF →-AB →·AE →) =12[|AC →||AB →|cos(90°+∠BAC )-|AB →||AC →|cos(90°+∠BAC )] =0,所以AM →⊥EF →,即AM ⊥EF .◎规律总结:平面向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向量的加法运算和全等、平行、数乘向量和相似,距离、夹角和向量的数量积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利用向量方法可以解决平面几何中的相关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恰当地引入向量,通过向量运算,解释几何性质.二是在物理中的应用,主要解决力、位移、速度等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向量的观点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变式训练7.如右图,O 为△ABC 的外心,E 为三角形内的一点,满足OE →=OA →+OB →+OC →,求证:AE →⊥BC →.证明:∵BC →=OC →-OB →,AE →=OE →-OA →=(OA →+OB →+OC →)-OA →=OB →+OC →, ∴AE →·BC →=(OC →+OB →)·(OC →-OB →) =|OC →|2-|OB →|2.∵O 为外心,∴|OC →|=|OB →|.即AE →·BC →=0,∴AE →⊥BC →.8.一艘船以5 km/h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船实际航行方向与水流方向成30°角,求水流速度与船的实际速度.解析:如题图所示,5|x |=tan 30°, ∴|x |=53≈8.66 (km/h). 5|y |=sin 30°,∴|y |=10 km/h. 即水速约为8.66 km/h ,船实际速度为10 km/h.向量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在直角坐标平面中,已知点P 1(1,2),P 2(2,22),P 3(3,23),…,P n (n ,2n),其中n 是正整数,对平面上任意一点A 0,记A 1为A 0关于点P 1的对称点,A 2为A 1关于点P 2的对称点……A n 为A n -1关于点P n 的对称点.(1)求向量A 0A 2→的坐标;(2)当点A 0在曲线C 上移动时,点A 2的轨迹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f (x )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函数,且当x ∈(0,3]时,f (x )=lg x ,求以曲线C 为图象的函数在(1,4]上的解析式.分析:(1)求一点关于另一点的对称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之; (2)由图象的平移和周期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1)设点A 0(x ,y ),A 0关于点P 1的对称点A 1的坐标为A 1(2-x ,4-y ), A 1关于点P 2的对称点A 2的坐标为A 2(2+x ,4+y ),所以A 0A 2→=(2,4).(2)方法一 ∵A 0A 2→=(2,4),∴f (x )的图象由曲线C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称4个单位长度得到.因此,曲线C 是函数y =g (x )的图象,其中g (x )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函数,且当x ∈(-2,1]时,g (x )=lg(x +2)-4.于是,当x ∈(1,4]时,g (x )=lg(x -1)-4. 方法二 设A 0(x ,y ),A 2(x 2,y 2),于是⎩⎪⎨⎪⎧x 2-x =2,y 2-y =4.若3<x 2≤6,则0<x 2-3≤3, 于是f (x 2)=f (x 2-3)=lg(x 2-3).当1<x ≤4时,则3<x 2≤6,y +4=lg(x -1). ∴当x ∈(1,4]时,g (x )=lg(x -1)-4.◎规律总结:向量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在数学解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的引入大大拓宽了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使它在研究其他许多问题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向量知识和向量方法可以非常简捷、规范地处理代数中的数列、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有关问题.变式训练9.已知点A (2,2),B (4,1),O 为坐标原点,P 为x 轴上一动点,当AP →·BP →取最小值时,求向量PA →与PB →的夹角的余弦值.解析:设点P 的坐标为(x ,0),则AP →=(x -2,-2),BP →=(x -4,-1), ∴AP →·BP →=(x -2)(x -4)+(-2)×(-1)=x 2-6x +10=(x -3)2+1.∴当x =3时,AP →·BP →取最小值1,此时PA →=(2,2)-(3,0)=(-1,2),PB →=(4,1)-(3,0)=(1,1).∴|PA →|=5,|PB →|= 2. ∴cos ∠APB =PA →·PB →|PA →||PB →|=1010.10.如图,在平面斜坐标xOy 中.∠xOy =60°,平面上任一点P 关于斜坐标系的坐标是这样定义的:若OP →=xe 1+ye 2(其中e 1,e 2分别为与x 轴、y 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则点P 的斜坐标为(x ,y ).(1)若点P 的斜坐标为(2,-2),求点P 到点O 的距离|OP |; (2)求以O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在斜坐标系xOy 中的方程.解析:(1)因点P 的坐标为(2,-2),故OP →=2e 1-2e 2,|OP →|=2,即|OP |=2. (2)设圆上动点M 的坐标为(x ,y ), 则OM →=xe 1+ye 2,又|OM →|=1,∴(xe 1+ye 2)2=1. ∴x 2+y 2+2xye 1·e 2=1, 即x 2+y 2+xy =1.故所求方程为x 2+y 2+xy -1=0.。

《创新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2.2.1 向量的加法2

《创新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2.2.1 向量的加法2

.a
b a+b
A
C a
b
应用提升
例1、如图所示,O为正六边形OABCDEF的中心,作出 下列向量: E D (1)OA+OC; (2)BC+FE; (3)OA+FE. 解: O (1)因四边形OABC是以OA、OC为邻边的 F C 平行四边形,OB是其对角线,故OA+OC=OB B (2)因BC=FE,故BC+FE与BC方向相同,长 A 度为BC的长度的2倍,故BC+FE=AD. (3)因OD=FE,故OD+FE=OA+OD=0 评: 理解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灵活运用平行四边 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作出相应的和向量,同时 还要注意向量之间的的方向和大小
ABCD为平行四边形
练习
一架飞机向西飞行 100km ,然后改变方向南飞行 100 2km ,则飞机两次位移的和为西偏南45, . 100km
北 B 西 南 东
100km
100km
450
100 2km
A
AB BC AC
C
ab ba ( a b ) c a ( b c)
感受理解
1.已知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AB+CB=AC C.AD+CD≠BD B.AB+AD=AC D.AO+CO+OB+OD≠0
2.化简: (1)BC+AB= AC ; (2)DA+CD+BC= BA ; (3)AB+DF+CD+BC+FA= 0 .
探究
(1)AB+BC+CD =AD (2)AB+BC+CD+DE=AE (3)AB+BC+CD+DE+EF+FA =0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2章 2.3 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2章 2.3 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解:(1)设点 A(x,y),则 x=4 3cos 60°=2 3, y=4 3sin 60°=6,即 A(2 3,6), OA=(2 3,6). (2) BA =(2 3,6)-( 3,-1)=( 3,7).
2.已知点 A(2,3),B(5,4),C(7,10),若 AP = AB +λ AC (λ∈R),试求 当点 P 在第三象限内时,λ 满足的条件.
(1)3a+b-3c=3(5,-5)+(-6,-3)-3(1,8) =(15-6-3,-15-3-24)=(6,-42).
(2)因为 mb+nc=(-6m+n,-3m+8n),
-6m+n=5, 所以 -3m+8n=-5, m=-1, 解得 n=-1.
(3)设 O 为坐标原点, 因为 CM = OM - OC =3c, 所以 OM =3c+ OC =(3,24)+(-3,-4)=(0,20), 所以 M(0,20). 又因为 CN = ON - OC =-2b, 所以 ON =-2b+ OC =(12,6)+(-3,-4)=(9,2), 所以 N(9,2). 所以 MN =(9,-18).
求点和向量坐标的常用方法 (1)求一个点的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该点相对于坐标原 点的位置向量的坐标. (2)在求一个向量时,可以首先求出这个向量的起点坐 标和终点坐标,再运用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得到该向量 的坐标.
[活学活用]
1. 已知 O 是坐标原点, 点 A 在第一象限, |OA|=4 3, ∠xOA=60°, (1)求向量 OA的坐标; (2)若 B( 3,-1),求 BA 的坐标.
解:设点 P 的坐标为(x,y), 则 AP =(x,y)-(2,3)=(x-2,y-3),
AB +λ AC =(5,4)-(2,3)+λ[(7,10)-(2,3)]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8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8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一、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与一对有序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能正确地用坐标来表示向量,对起点不在原点的平面向量能利用向量相等的关系来用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坐标与表示它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之间的关系;3.掌握两向量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积的坐标运算二、能力目标:1、通过平面向量坐标表示的推导培养学生归纳、猜测的能力;2、借助数学图形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教学重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坐标的意义一、课前复习:1.平面向量根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2.基底的概念:把不共线向量、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3.正交分解:一个平面向量用一组基底,表示成的形式,我们称它为向量的分解,当,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时,这种分解也称为向量的正交分解二、课中研学:【知识点整理】: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轴、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作为基底,对于平面上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有序实数,,使得有序实数对称为向量的〔直角〕坐标,记作.如图,作=,那么向量的坐标与终点A的坐标一一对应结论1:向量,,假设,那么,反之也成立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和实数,那么= ;= ;= .结论2:,,那么的坐标为,= .简记为: ________________的中点坐标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点在第一象限,是坐标原点,,,那么的坐标_________.练习2:如图,用基底,表示向量,并求出它们的坐标练习3:,,求,,的坐标.例1.1求向量,,,的坐标;2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2.〔定比分点公式〕,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点的坐标.思考:在学习了向量的坐标表示后,你能自己推导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吗?三、课后整学:1 向量与,那么=_________2.,,那么=__________.3 ,,,那么点坐标为.4 点在第二象限,,,那么的坐标_________.5 向量,,那么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6,,,且,求,7 1点,假设,试求为何值时,点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在第三象限内?2 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假设能,求出相应的值;假设不能,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第八课时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教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第八课时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掌握已知平面向量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表示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Ⅱ.讲授新课[例1]已知A (-1,-1),B (1,3),C (2,5),那么AB →与AC →是否共线?线段AB 与线段AC 是否共线?解:∵AB →=(1-(-1),3-(-1))=(2,4),AC →=(2-(-1),5-(-1))=(3,6),又2×6-3×4=0,∴AB →∥AC →,∴AB →与AC →共线.又直线AB 与直线AC 显然有公共点A ,∴A 、B 、C 三点共线,即线段AB 与线段AC 共线.综上,AB →与AC →共线,线段AB 与线段AC 也共线.[例2]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1)、(-1,3)、(3,4),求顶点D 的坐标.对此题,课本是利用向量相等(即AB →=DC →)来求解的,较为简便.另外,此题若利用同学们刚学过且也较为熟悉的向量加法或减法都是可以顺利求解的,为开拓同学们的解题思路,下面就介绍这下面六种解法.解法一:(利用向量加法) 先依题意在坐标系内作出ABCD (如图),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 ),并连结OA 、OD ,则OD →=OA →+AD →.∵AD →=BC →,∴OD →=OA →+BC →∴(x ,y )=(-2,1)+(3-(-1),4-3)=(-2,1)+(4,1)=(2,2)∴顶点D 的坐标为(2,2).解法二:(利用向量减法) 先依题意在坐标系内作出ABCD (如图),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 ),并连结OA 、OD ,则OD →=AD →-AO →∵AD →=BC →,∴OD →=BC →-AO →,∴(x ,y )=(3-(-1),4-3)-(0-(-2),0-1)=(4,1)-(2,-1)=(2,2)∴顶点D 的坐标为(2,2).解法三:(利用中点的向量表达式) 如图,在ABCD 中,AC 的中点M 即是BD 的中点.∵OM →=12 (OA →+OC →)=12 (OB →+OD →), OA →+OC →=OB →+OD →,OD →=OA →+OC →-OB →=(-2,1)+(3,4)-(-1,3)=(2,2).∴顶点D 的坐标为(2,2).解法四:(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如图,在ABCD 中,AC 的中点即为BD 的中点,设点D 的坐标为(x ,y ),则 ⎪⎪⎩⎪⎪⎨⎧+=++-=-2412323221y x . 解得x =2,y =2. ∴顶点D 的坐标为(2,2).解法五:(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图,设点D 的坐标为(x ,y ).在ABCD 中,|AB →|=|DC →|,|BC →|=|AD →|, 有⎪⎩⎪⎨⎧-++=-++-+-=-++-22222222)1()2()34()13()4()3()13()21(y x y x解得⎩⎨⎧==22y x ,⎪⎪⎩⎪⎪⎨⎧==17691713y x . 经检验⎩⎨⎧==22y x 是方程组的解.∴顶点D 的坐标为(2,2).解法六:(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的向量相等)如上图,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 ), 在ABCD 中,AD → =BC →,AD → =(x +2,y -1), BC →=(4,1),(x +2,y -1)=(4,1),即⎩⎨⎧=-=+1142y x , 解得x =2,y =2, ∴顶点D 的坐标为(2,2).[例3]在△OAB 中,OA →=a ,OB →=b ,设点M 分AB →所成的比为2∶1,点N 分OA →所成的比为3∶1,而OM 和BN 交于点P ,试用a 和b 表示OP .解:OM →=OA →+AM →=OA →+23 AB → =OA →+23 (OB →-OA →)=13 OA →+23OB → =13 a +23b ∵OP →与OM →共线,设OP →=t 3 a +2t 3b ① 又∵NP →与NB →共线,设NP →=sNB →,∴OP →=ON →+NP →=ON →+sNB →=ON →+s (OB →-ON →)=(1-s ) ON →+sOB →=34(1-s ) OA →+sOB → =34 (1-s )a +s b②由①②知⎪⎪⎩⎪⎪⎨⎧==-32,3)1(43ts t s ∴t =910 ,OP →=310 a +35 b [例4]向量b =(-3,1),c =(2,1),若向量a 与c 共线,求|b +a |的最小值. 解:设a =λc =(2λ,λ),则b +a =(-3+2λ,1+λ),∴|b +a |=22)1()32(++-λλ=101052+-λλ =5)1(52+-λ≥5∴|b +a |的最小值为5,此时a =c .[例5]已知b 的方向与a =(-3,4)的方向相同,且|b |=15,求b .解:设a 的单位向量为e ,则e =||a a =(-35 ,45 ); ∵b 与a 方向相同 ∴b =|b |·e =15·(-35 ,45)=(-9,12) ∴b =(-9,12).Ⅲ.课堂练习课本P 76练习1,2,3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熟练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Ⅴ.课后作业课本P 77习题 5,6,7,8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已知a =(-1,3),b =(x ,1),且a ∥b ,则x 等于 ( )A.3B. 13C.-3D.-13 2.已知A (x ,2),B (5,y -2),若AB →=(4,6),则x 、y 的值为 ( )A.x =-1,y =0B.x =1,y =10C.x =1,y =-10D.x =-1,y =-103.已知M (3,-2),N (-5,-1),MP →=12MN →,则P 点的坐标为 ( ) A.(-8,1) B.(-1,-32 ) C.(1,32 ) D.(8,-1)4.若a -12b =(1,2),a +b =(4,-10),则a 等于 ( ) A.(-2,-2) B.(2,2) C.(-2,2) D.(2,-2)5.若向量a =(-1,x ),b =(-x ,2)共线且方向相同,则x = .6.已知向量OA →=(k ,12),OB →=(4,5),OC →=(10,k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k = .7.已知|a |=2 3 ,b =(-1, 3 ),且a ∥b ,则a = .8.已知作用于坐标原点的三个力F 1(3,4),F 2(2,-5),F 3(3,1),求作用于原点的合力F 1+F 2+F 3的坐标.9.设A 、B 、C 、D 四点坐标分别为(-1,0),(0,2),(2,32 ),(32 ,12),求证:ABCD 为梯形.10.已知A (2,3),B (-1,5),满足AC →=13 AB →,AD →=3AB →,AE →=-14AB →,求C 、D 、E 三点坐标.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答案1.D 2.B 3.B 4.D 5. 2 6.11或-2 7.(- 3 ,3)或( 3 ,-3)8.解:由F 1+F 2+F 3=(3,4)+(2,-5)+(3,1)=(8,0)9.证明:∵AB →=(1,2),DC →=(12 ,1)=12 AB →∴DC →∥AB →,且|AB →|=2|DC →|∴四边形A BC D 为梯形.10.解:由A (2,3),B (-1,5)得AB →=(-3,2)∴AC →=13 AB →=(-1,23 ) ∴C(1,113 )AD →=3AB →=(-9,6) ∴D(-7,9)又∵AE →=-14 AB →=(34 ,-12 ) ∴E(114 ,52 )。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4课时 2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4课时 2

第4课时 §2.2 向量的数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向量数乘定义。

(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二、过程与方法在对有关数乘问题的解决中理解数乘概念和实际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向量的数乘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难点】向量的数乘的定义和运算律一、复习:已知非零向量a ,求作a a +和()()a a -+-.如图:OB a a =+2a =,()()CE a a =-+-二、讲解新课: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 λ,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1)||||||a a λλ=;(2)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 时,0a λ=.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1)()()a a λμλμ=(结合律);a - E a a a O B A CD a -(2)()a a a λμλμ+=+(第一分配律);(3)a b λλλ+(a+b )=(第二分配律). 3.向量共线定理:内容:三、例题分析:例1、计算:(1)(3)4a -⨯;(2)3()2()a b a b a +---;(3)(23)(32)a b c a b c +---+例2、 如图,已知3AD AB =,3DE BC =.试判断AC 与AE 是否共线.例3、 判断下列各题中的向量是否共线:(1)21245a e e =-,12110b e e =-; (2)12a e e =+,1222b e e =-,且1e ,2e 共线.A B C D E(3)当1e ,2e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时,显然b 与a 共线.例4、设12,e 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122AB e ke =+,123CB e e =+,122CD e e =-,若A ,B ,D 三点共线,求k 的值.五、课时小结: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2.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并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向量共线定理,并会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5课时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5课时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第5课时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量的坐标表示法,掌握平面向量与一对有序实数一一对应关系;2.正确地用坐标表示向量,对起点不在原点的平面向量能利用向量相等的关系来用坐标表示; 3.掌握两向量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积的坐标表示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经历和感受平面内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由不共线的另外两向量来表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内容的推导让学生不断了解数学,走进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基本定理的得出与证明、基本定理的简单应用、 一、创设情景:问题1、 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M ,b a==,,试用向量a ,b表示MD MB MA MC ,,,。

结论:由作图可得2211e e aλλ+=问题2、对于向量a,21,λλ是否是惟一的一组?二、讲解新课: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λλ+=注: ①1e ,2e 均非零向量;②1e ,2e 不唯一(事先给定); ③1λ,2λ唯一;④20λ=时,a 与1e 共线;10λ=时,a 与2e 共线;120λλ==时,0a =DbC BaAM基底: 正交分解: 三、例题分析:例1、 已知向量1e ,2e (如图),求作向量21352e e+-.例2、 如图,OA 、OB 不共线, ()AP t AB t R =∈,用OA 、OB 表示OP .例3、已知梯形ABCD 中,||2||AB DC =,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若AB 1e =,2AD e =,用1e ,2e 表示DC 、BC 、MN .例4、 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2AB a b =+,4BC a b =--,53CD a b =--,AM D CNBA CB D1e2e求证:ABCD 是梯形。

【配套K12】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2课时 2.2向量

【配套K12】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2课时 2.2向量

第2课时 §2.2 向量的加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2)掌握两个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运算二、过程与方法从物体位移变化规律的探知中总结出向量加法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作两向量的和向量;2.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向量的概念、表示法。

2.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

3.已知O 点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则下列向量组中含有相等向量的是( ) (A )OB 、CD 、FE 、CB (B )AB 、CD 、FA 、DE(C )FE 、AB 、CB 、OF (D )AF 、AB 、OC 、OD二、创设情景 利用向量的表示,从景点O 到景点A 的位移为OA ,从景点A 到景点B 的位移为AB ,那么经过C这两次位移后游艇的合位移是OB ,向量OA ,AB ,OB 三者之间有何关系?OBA三、讲解新课: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表示:AB BC AC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如图(2)),作OA a =,AB b =,则OB a b =+ .(1) (2)2.向量加法的法则:(1)三角形法则:根据向量加法定义得到的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表示:AB BC AC +=.(2)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A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 ,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以A 为起点的对角线AC 就是a 与b 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b a O BAba b a A B CD3.向量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说明: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按照任意的次序与任意的组合进行: 例如:()()()()a b c d b d a c +++=+++;[()]()a b c d e d a c b e ++++=++++.四、例题分析:例1、 如图,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km h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2/km h ,求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流速间的夹角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时 §2.4 向量的数量积(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感受什么是向量的数量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以及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向量的运算有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那么向量与向量能否“相乘”呢?
二、新课讲解 引入:
物理学中,物体所做的功的计算方法:
||||cos W F s θ=(其中θ是F 与s 的夹角).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向量a 和b (如图2),作OA a =,OB b =
AOB θ∠=(0180θ≤≤)叫做向量
a 与
b 当0θ=时,a 与b 同向; 当180θ=时,a 与b 反向;
当90θ=时,a 与b 的夹角是90,我们说a 与b 垂直,记作a ⊥b . 2.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A
a
b
(图)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cos a b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 ⋅,即||||cos a b a b θ⋅=⋅⋅.
说明:①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这个数量的大小与两个向量的长度及其夹角
有关;
②实数与向量的积与向量数量积的本质区别: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实 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
③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

3、数量积的性质:
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θ是a 与b 的夹角,则 ①cos ||||
a b
a b θ⋅=

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 特别地:2||a a a ⋅=或||a a a =⋅;
③||||||a b a b ⋅≤; ④a b ⊥0a b ⇔⋅=;
若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则 ⑤||cos e a a e a θ⋅=⋅=. 4.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1)投影的概念:
如图,OA a =,,过点B 作1BB 垂直于直线OA ,垂足为1B ,则1||cos OB b
θ=.
B
b
1B O
1 1()B
||cos b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当θ为锐角时,它是正值; 当θ为钝角时,它是一负值; 当90θ=时,它是0; 当0θ=时,它是||b ; 当180θ=时,它是||b -.
(2)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cos b θ的乘积。

三、例题分析:
例1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00=⋅ ; ②00
=⋅; ③-0 =; ④⋅a b ||.||b =;
⑤若0
≠a ,则对任一非零,有⋅0≠; ⑥⋅=0,则与至少有一个为;
⑦对任意向量,,都有)()(c b a c b ⋅=⋅; ⑧与是两个单位向量,则22
=.
例2、已知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θ,2||=,3||=b
,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求⋅:
(1) 0
135=θ; (2)060=θ; (3)a ∥b ; (4) a ⊥b .
例3、已知正ABC ∆的边长为2,设BC a =,CA b =,AB c =,求a b b c c a ⋅+⋅+⋅
例4、已知||3a =,||3b =,||23c =,且0a b c ++=,求a b b c c a ⋅+⋅+⋅
四、课时小结:1.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2.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3.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五、反馈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