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超燃冲压发动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
一体化设计
气动力一体化、结构设计一体化、燃料供应和冷却系统设计一体化、调节 控制设计一体化。
第三部分 关键技术
第三部分 关键技术
材料技术、点火技术
1、高温坏境,高压载荷,对材料要求特别高 2、在高超音速中添加燃料并点火无异于在龙卷风中点燃一根火柴。
进气道技术
进气道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要求高超声速进气道能够让发动机可 以持续稳定的进气出气,且维持稳定的压力,否则发动机就会变得不可控 制甚至突然熄火。此外因为空气流动时在和发动机交界处流速恒定为0,这 就会产生一个阻力,这个交界层叫做附面层,高超音速时,这一阻力效应 非常大,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对进气道进行精密设计,研究其三维压缩 效应,附面层效应等。
超燃冲压发动机
scramjet engine
授课教员:李倩
汇报人:曹栋栋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技术概况
第二部分 主要类型
第三部分 关键技术
第四部分 各国现状
第一部分
技术概况
第一部分 技术概况
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马赫数超过声速5倍的有翼和无翼 飞行器)是未来军民用航空器的战略发展方向,被称为 继螺旋桨、涡轮喷气推进飞行器之后航空史上的第三次 革命。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首要关 键技术,是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领域之 一。
第三部分 关键技术
热平衡管理
在采用碳氢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燃料还作为冷却剂。达到 一个热平衡,使发动机携带的燃料与燃烧所需的燃料量相当是非 常重要的。但是,冷却的燃油需求量可能超出燃烧所需的燃料量 ,这意味着用于冷却的燃料量将比燃烧消耗的燃料多。这样,热 的多余燃料必然堆积在发动机的某处,这将有可能使飞行器的航 程受影响。替代的方案是在更低的速度下飞行,以减少达到正确 热平衡的热负荷。

涡轮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领域

涡轮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领域

涡轮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领域1. 概述涡轮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先进的动力装置,正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和广泛应用。

它们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以及工业设备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涡轮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领域展开深入探讨,带您了解这两种先进动力装置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2. 航空航天领域2.1 涡轮发动机涡轮发动机在航空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被广泛应用于民航客机、军用飞机以及直升机等飞行器中。

其高效能、高可靠性和稳定的推力输出,使得现代航空器能够实现远程飞行、高速巡航和复杂飞行任务。

2.2 超燃冲压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是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采用高温、高压的工作原理,可显著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燃烧效率,从而推动飞行器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更远的航程。

未来,超燃冲压发动机有望成为下一代喷气式飞机的主要动力装置。

3. 汽车领域3.1 涡轮发动机汽车领域广泛应用着涡轮增压发动机,它利用废气能量驱动涡轮增压器增加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烧效率。

现代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汽车行业被广泛用于提高动力性能和降低燃油消耗。

3.2 超燃冲压发动机虽然超燃冲压发动机目前在汽车领域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但其在未来汽车动力系统中的潜力备受关注。

超燃冲压发动机可以显著提高汽车动力性能,同时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是未来引擎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4. 船舶和工业设备领域4.1 涡轮发动机在船舶和工业设备领域,涡轮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船舶、发电机组和工业设备中。

其高功率、高可靠性和长期稳定运行的特点,使得涡轮发动机成为这些领域不可或缺的动力装置。

4.2 超燃冲压发动机船舶和工业设备领域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够提供更高的动力输出和更低的排放,符合现代船舶和工业设备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因此在这些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5. 总结与展望本文围绕涡轮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工业设备领域分别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Ab ta t A p mi t n mo e S etbi e o ne rtd srm e e i sr c: n o t zi d lWa sa lh d fr itgae a jtd sg i ao s e n.Un e h o dt n o ne rtd d s d rte c n io fitga ei i e n g
d sg .An o rto a . e o o c nd r l be meh d Wa e eo e 0 r sle t e o tmi to e i n ldig c mpe o il e in p a n 1 c n mia a i l to s d v lp d t o v p e i l e a e h i z i n d sg ic u n o lxf wfed a n l
中 图 分 类 号 :V 3 .1 2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5 ( 0 2 50 6 .3 0 1 5 2 0 )0 .3 00 4
I tgtd d s n pi a o to o ca e g mi i
维普资讯
20 0 2年 1 0月

进 技 术
Oc . o 2 t2 0
Vo . 3 No. 12 5
第 2 3卷
第 5期
J OURNAL OF PROP S1 UL 0N TECHNOLOGY
超 燃 冲 压 发 动 机 一 体 化 设 计 与 优 化 方 法 研 究
徐 大 军 , 孙 冰 ,徐 旭 , 王 元 光 , 陈 兵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宇 航 学 院 ,北 京 lo 8 ) 北 oo 3

要 :建 立 了超 燃 冲 压 发 动 机 一 体 化 设 计 的 优 化 模 型 ,研 究 了超 燃 冲 压 发 动 机 在 总 体 性 能 要 求 与 约 束 条 件

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 (图)

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 (图)

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5月26日上午,美国空军第419飞行中队的一架B-52H轰炸机从爱德华空军基地起飞,携带着X-51A验证机,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

大约10时10分,X-51A验证机从载机的左侧机翼下脱离,经过助推和分离阶段后,顺利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点火和加速,总共持续飞行了200秒,使飞行速度达到了马赫数5。

此次试飞实现了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迄今为止最长的飞行时间,成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防部预研局(DARPA)联合提出的一项计划,X-51A验证机由波音公司研制,采用了普惠·罗克达因公司(PWR)的一台SJY61超燃冲压发动机,旨在验证吸气式高超音速推进技术的可行性,将为全球侦察/攻击、进入空间和商业运输等高超音速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引人注目的是,奥巴马政府借助于本国在高超音速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正在酝酿发展一系列高超音速打击的武器,力图在军事领域建立起绝对优势,早日实现酝酿多年“全球敏捷打击”计划。

全球敏捷打击计划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开始着手研究未来远程攻击武器平台的各种候选方案,旨在探索具有潜在能力的一些新技术,以便尽早地研制出可以在数十分钟内攻击全球任何一个目标的高速打击武器。

随着各项作战需求的不断明确和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五角大楼已经出台了一项“全球敏捷打击”(Prompt Global Strike)计划,陆续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的目标是具备在1小时内实现打击全球目标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认为,现有武器已经可以实施精确的远距离打击,但目前任务对于“时间敏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军方确信,在未来的数年内必须具备超高速度攻击能力,特别是针对一些稍纵即逝的目标采取行动时,必须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做出反应。

超燃冲压发动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的设计
由于来流不均匀,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工作非常复杂。因此,燃烧室的设计和试验特别是超声速燃烧过程的研究非常重要。尽管数值模拟技术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这种发动机燃烧室的研究发展还主要依靠试验。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研究对试验设备的要求很高,要模拟的气动参数变化范围大。而且,只有有限的试验可在地面进行,大部分问题必须通过飞行试验解决。
超燃组合发动机
尽管超燃冲压发动机有许多优势,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最佳吸气式动力,但它不能独立完成从起飞到高超声速飞行的全过程,因此人们提出了组合式动力的概念。早在50年代对超燃冲压概念进行论证时,人们就提出了以超燃冲压为主的组合式动力的方案,这种方案的M数范围是0~15甚至25。用于可在地面起降的有人驾驶空天飞机。至今,已经研究过的组合式超燃冲压发动机类型很多,包括涡轮/亚燃/超燃冲压、火箭/超燃冲压等。这种发动机将成为21世纪从地面起降的空天飞机的动力。超燃冲压发动机关健技术燃料的喷射、掺混、点火
航空航天中的运用
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燃烧需要氧气,但大气层外没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燃烧。因此,飞往太空需要火箭推喷气式发动机
进,还要携带燃料和氧化剂。即使像航天飞机这样当今最先进的发射系统,液氧和固体氧化剂也占去了发射重量的一半,这才保证了在进入地球轨道的整个航程中,燃料能持续燃烧。超声速燃烧冲压式发动机可能是解决方法之一。它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可以在攀升过程中从大气里攫取氧气。放弃携带氧化剂从飞行中获取氧气。节省重量,就意味着在消耗相同质量推进剂的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够产生4倍于火箭的推力。经过几十年间歇式的发展,超燃冲压发动机终于插上翅膀,成为现实。研究人员计划在2007年、2008年进行关键的全尺寸发动机地面试验,并在2009年展开一系列突破技术屏障的飞行试验。主要类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已研究设计过多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方案。主要包括普通超燃冲压发动机、亚燃/超燃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亚燃/超燃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吸气式预燃室超燃冲压发动机、引射超燃冲压发动机、整体式火箭液体超燃冲压发动机、固体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和超燃组合发动机等。其中,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和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是研究最多的两种类型。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涉及到大量基础和应用科学问题, 是高 难度的高新技术。从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来看高超声速技术飞 行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些距离。但是, 由于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和空天飞机等需求的牵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仍在持续 进行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21 世纪,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 术必将得到较快发展和实际应用, 必将对军事、航天、国民 经济等产生深远影响




超燃冲压发动机主要由进气道、隔离段、燃烧室与尾喷管组成. 进气道的主要功能是捕获足够的空气, 并通过一系列激波系进行压缩, 为 燃烧室提供一定流量、温度、压力的气流, 便于燃烧的组织. 隔离段是位于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等直通道, 其作用是消除燃烧室的 压力波动对进气道的影响, 实现进气道与燃烧室在不同工况下的良好匹配 . 当燃烧室着火后压力升高, 隔离段中会产生一系列激波串, 激波串的长度 和位臵会随着燃烧室反压的变化而变化. 当隔离段的长度足够时, 就能保 证燃烧室的压力波动不会影响进气道. 燃烧室是燃料喷注和燃烧的地方, 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燃料可从壁面和支板 或喷油杆喷射. 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火焰稳定与亚燃冲压发动机不同, 它 不能采用V型槽等侵入式火焰稳定装臵,因为它们将带来巨大的阻力, 因此 目前普遍采用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 尾喷管则是气流膨胀产生推力的地方.

高超声速进气道从构型上可以分为二维进气道、三维侧压进 气道、轴对称进气道和内转向进气道等, 这几种进气道形式 各有优缺点, 一般根据行器的具体形式选择合理的进气道形 式. 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基本构型为一个收缩通道后接一等直 或微扩通道,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这一收缩通道将高超声 速来流压缩减速至较低马赫数.
革命性的动力系统

首先, 由于巡航飞行马赫数远远高于传统战斗机, 现有的吸气 式发动机已不再适用. 当马赫数高于3 时由于进气道激波产生 的压缩已经很强, 不再需要压气机,而应当采用冲压发动机; 而 当马赫数达到6 左右时, 气流的总温已达1500K以上, 传统的亚 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效率大大降低; 而如果保持进入发动机 的气流为超声速, 在超声速气流中组织燃烧, 发动机仍能有效 地工作, 这就是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scramjet-supersonic combustion ramjet, SSCR).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Ma6 以上的性能 远高于亚燃冲压发动机, 它能工作到Ma12 » Ma15 左右

涡轮冲压发动机

涡轮冲压发动机

涡轮冲压发动机众所周知,在超音速领域中,冲压发动机的热效率优于其它可能的吸气式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比冲高,结构简单,它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钱学森和梁守磐教授倡议和领导了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工作。

在60年代就积极着手发展了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现在有几种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某些发动机已用于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上。

在研究整体式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方面已获得重要进展。

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曾研制了不同类型的高空、低空弹用冲压发动机。

高超音速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目的是找出吸气式组合推进系统的最佳类型。

超音速燃烧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

对于获得高超音速的飞行来说,冲压发动机是比较优秀的选择。

美国冲压发动机的实验,马赫数8-10。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试验飞行器被带到高空投放后,飞十几秒钟,燃料也没了。

可见这种发动机,耗油率非常大,工作时间非常短,燃烧效率也不高。

而现在的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效率一般都达到了90%以上,主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甚至会达到在98到99%。

而这种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在60%到70%左右,浪费了很多的燃料,工作时间也非常短。

因此,北航的高歌教授认为:采用新的涡轮发动机原理以后,完全有可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推重比20的新型航空涡轮发动机,并以此来实现音速4-5倍的飞行器。

因为现有冲压发动机或者脉冲震爆发动机有局限性,比如冲压发动机不能从地面起飞,不能0速启动。

而他认为新一代的涡轮发动机能够把这个飞行器的马赫数达到4-5,可以和冲压发动机竞争。

未来的涡轮发动机,它也是要充分利用冲压的效果,但是,这个涡轮发动机本身新的原理以后,它的应用零件可以减少70%。

在研制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进气道。

发展了几种类型的进气道,诸如带有单锥的外压式进气道、多激波进气道、侧面进气道、等熵进气道等。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燃烧室。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燃油喷嘴、喷油杆、V型槽稳定器、预燃室,以及气膜冷却方法。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 1.它可以利用大气中的氧气做为氧化剂,所以冲压发动机在 高超声速飞行时,经济性能显著优于涡喷发动机和火箭发动 机;发动机内部没有转动部件,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 ,推重比高。
• 2.冲压发动机也有某些缺点:不能自身起动,需要助推器加 速到一定速度才可工作,但这个缺点并不突出;对飞行状态 的改变较敏感,当在宽马赫数范围内飞行时,要对进气道进 行调节,这样使得进气道结构复杂。
(5)波系配置难 进气道预压缩段与进气道入口段存在较为 复杂的激波誉膨胀波系,激波与边界层发生干扰之后,还会 在流场中产生更为复杂的波系结构,因此对波系进行合理配 置存在较大困难
• 过程H--2为绝热压缩, 在进气道中实现; 2--3 为等压加热, 在燃烧室中进行; 3--4 为绝热膨胀, 在尾喷管中完成; 4-H 为工质在大气中冷却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工程中, 由于存 在多种因素导致的流动与热量损失, 冲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 效率会低于布莱顿循环的效率.
理想的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以吸气式及其组合式发动机
为动力, 在大气层内或跨大气层以Ma5 以上的速
度远程巡航飞行的飞行器. 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
在临近空间, 以Ma6 » Ma15 的高速度巡航飞行,
其巡航飞行速度、高度数倍于现有的飞机;同时 由于采用吸气式发动机, 其燃料比冲远高于传统 火箭发动机, 而且能实现水平起降与可重复使用 , 因此空间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 高超声速飞行 器技术的发展将导致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 速飞机和空天飞机等新型飞行器的出现, 成为人 类继发明飞机、突破音障、进入太空之后又一个 划时代的里程碑.
革命性的动力系统
• 首先, 由于巡航飞行马赫数远远高于传统战斗机, 现有的 吸气式发动机已不再适用. 当马赫数高于3 时由于进气道 激波产生的压缩已经很强, 不再需要压气机,而应当采用 冲压发动机; 而当马赫数达到6 左右时, 气流的总温已达 1500K以上, 传统的亚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效率大大降低; 而如果保持进入发动机的气流为超声速, 在超声速气流中 组织燃烧, 发动机仍能有效地工作, 这就是超声速燃烧冲 压发动机(scramjet-supersonic combustion ramjet, SS CR).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Ma6 以上的性能远高于亚燃冲压 发动机, 它能工作到Ma12 » Ma15 左右

超燃发动机(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报告)

超燃发动机(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报告)

“IGLA”/GLL-VK(14马赫)
GLL-AP-02(6马赫)
2. 超燃发动机的发展历史—美国
项目计 划 起止年 份 19621978 19861995 主办机 构 NAVY JHU/AP L DARPA 主要研究内容 论证使用可贮存燃料的小型舰载导弹 采用模块化 Busemann进气道 研制X-30实验型单级入轨空天飞机 研制工作范围Ma=4~15 的氢燃料超燃 冲压发动机 设计思想基于1942年 德国空气动力学家 Busemann提出的内 锥形流概念 1.低马赫数来流条件 下不能自起动 2.长度较长 是一种未来的飞机,像 普通飞机一样起飞,在 30~100公里高空的飞 行速度为12~25倍音速, 而且可以直接加速进入 地球轨道,成为航天飞 行器,返回大气层后, 像飞机一样在机场着陆。
NASP HyTech /Hyset HyFly
19961995-
3. X-43A 与 X-51A 的简介
2004年3月27日,X-43A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成功点火,并推动飞行器加速 的技术,发动机工作时间11 s,最高速度达到6.83马赫。
B-52挂载飞马座固体火箭飞行到28500米
飞马座火箭开始助推加速
涡轮喷气发动机
1. 研究背景与简介—原理
冲压发动机的原理无 非就是空气以超音速 进入发动机燃烧室与 燃料混合点燃,再从 喷嘴中喷出从而获得 推力。
因为留给空气压缩,与燃料在燃烧室混合,点火, 燃烧的时间只有毫秒量级,这样也就使得发动机 的控制极其困难。
注:1.亚音速与超声速燃 烧的区分是根据燃烧室中 的气流速度。 2.后面提到的双模即是可 以在一次飞行中实现二者 的转换。
2. 超燃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前期历史
1946年,Roy就提出了借助于驻波直接 将热量加入超声速流中的可能性。 1957年4月,Shchetinkov申请了超声 速燃烧冲压发动机专利。 1958年9月,在马德里举行了第一届 国际航空科学会议,Ferri 简略地概 述了并证明在Ma =3.0的超声速气流 中实现了稳定燃烧,没有强激波。 ①氢-空气系统的化学过程和现象 20世纪60年代通用应用物理实验室 (1)超燃冲压发动机增量飞行试验飞 行器(IFTV)1965年开始; (2)1964—1968年,低速固定几何尺寸 超燃冲压发动机,无可变几何尺寸,但 是具有随飞行速度而变化的空气动力 压缩比。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化性能分析_张旭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化性能分析_张旭

1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有效的动力 装置, 其性能的快速预估是发动机研制阶段的必要工 具。现有的发动机性能计算方法 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简化模型的估算方法, 一类是基于 CFD 计算然后积分得到性能参数的方法。 第一类方法简 便快捷, 但精度低且适用范围窄。 第二类方法精度 高, 但 CFD 计算, 特别是发动机内外三维流场耦合计 , 算的计算量大 耗时长, 难以适应参数化研究的需要。 Jonas A Sadunas[1] 通过求解二维欧拉方程得到 发动机二维流场, 积分得到发动机的气动力和气动力 [2 ] May矩。Hideo Ikawa 分别采用冲量函数和 Prandtler 理论估计燃烧室和喷管的推力, 得到这两个部件的
Key words: Scramjet; Performance analysis; Threedimensional Paraboliz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nedimensional NavierStokes equation 道设计的基础上, 添加后掠平面侧压板, 设计方法如 下: 顶板外压段采用 3 级平面楔, 保证在不考虑侧压 激波的前提下, 设计点外压斜激波交汇于外罩唇口 点, 采用斜激波关系式计算激波角; 内压段侧板宽度 不变, 外罩采用 2 级楔压缩, 设计原则是外罩斜激波 交点在进气道外面, 与顶压外压段类似, 采用斜激波 关系式估算内压段进口马赫数和外罩激波角 , 给定内 压段长度和内收缩比 CR in 可确定内压段型面; 等直隔 离段的关键设计变量是长高比 L4 ; 侧板起于顶板外 H4
2
2. 1
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
发动机模型
Fig. 2
Configuration of rectangular combustor( mm)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油供给与控制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油供给与控制

1000 800 600 400 0
多路燃油供给同时要满足推力、热防护冷却的需要
0.5 1 沿轴向的长度(m)
1.5
发动机内流、壁面、壁面内部的吸热燃料之间的多场耦合
uc Px1
A2 A1
离心油 泵
Px
PWM燃 油调节阀 燃油 喷嘴
取气
可调 导叶
单级涡 轮
冷却管道
稳压阀
冲压增压 油箱
燃料沸腾过程
3.5
Mach number M0
4
4.5
5
5.5
6
Total-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σ
0.7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2.5 3 3.5 绝热 Tw=300k
Mach number M0
Static temperature ratio T3/T0
20
15
10
-10
-5
0
5
10
15
5 -15 -10 -5
Angle of attack α
Angle of attack α
0
5
10
15
Total-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σ
0.8 0.7 0.6 0.5 0.4 0.3 -15
Static temperature ratio T3/T0
0.8 0.7 Mass-Capatured Coefficient Dynamics Kinetic Efficiency Total-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Coefficient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分析计算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分析计算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等燃烧学》期末大作业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分析计算姓名:杨缙学号:2007211097授课教师:钟北京2008-6-7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分析计算燃烧效率是评价超燃冲压发动机能量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无论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研究中,还是在超然冲压发动机模型地面试验(直连式式试验、自由射流试验)研究中,都要进行燃烧效率的分析计算。

本文从分析超燃冲压发动机总的燃烧效率入手,简化分析了机身——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以及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地面试验(直连式试验、自由射流试验)系统的燃烧效率。

重点分析推导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地面直连式试验的燃烧效率公式。

1. 超燃冲压发动机效率分析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力循环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飞行器前体和进气道的压缩过程、燃烧室内加热(燃烧)过程和喷管膨胀过程。

图1显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 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相应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总效率是压缩效率、加热效率和膨胀效率的乘积。

即:0c b e ηηηη= (1.1) 当把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所有工作过程看做一个整体的热力循环来考虑时,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直接给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总效率。

与火箭发动机相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功能,是把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变为工质气体的推力功。

超然冲压发动机单位时间内对包括发动机本身的飞行器系统所做的功,称为推力功率,用下式表示:0e e N F V = (2)其中:Ne ——发动机推力功率;Fe ——发动机推力;V 0——飞行器飞行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供给发动机系统燃料的化学能为发动机系统的化学能量供应率,用下式表示:化学能量供应率:f u e m H =& (3)式中:f m &——燃料质量秒流量,;燃料低热值,。

/kg s w H /J kg 从能量的角度讲,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能量利用总效率是推力功率与推进剂化学能量供应率之比,即:e 00N e f u f FV m H m H η==&&推力功率化学能量供应率u = (4)总效率直接描述了发动机对所携带燃料原始化学能的利用程度,或者说,对于给定的飞行任务,需要装载多少燃料才能够满足飞行任务的要求,对上式进行变换,不难得到发动机需要携带的燃料:0e f u F Lm H η= (5)式中L 为飞行器行程。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推进技术本文2002206216收到,作者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1所高级工程师———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刘小勇 摘 要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研究对应飞行马赫数大于6、以超声速燃烧为核心的冲压发动机技术。

它的应用背景是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飞机和空天飞机等。

半个世纪以来,它的研究受到了美、俄、法等国的重视。

目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已经开始进行飞行演示验证。

21世纪,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必将得到较快发展和实际应用,必定会对未来的军事、政治、经济等产生深远影响。

主题词 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燃烧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飞行器概述冲压发动机(ramjet )属于吸气式喷气发动机类,由进气道、燃烧室和尾喷管构成,没有压气机和涡轮等旋转部件,高速迎面气流经进气道减速增压,直接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燃气经尾喷管膨胀加速后排出,从而产生推力。

它结构简单,造价低、易维护,超声速飞行时性能好,特别适宜在大气层或跨大气层中长时间超声速或高超声速动力续航飞行。

当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入口气流速度为亚声速时,燃烧主要在亚声速气流中进行,这类发动机称为亚燃冲压发动机,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当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入口气流速度为超声速时,燃烧在超声速气流中开始进行,这类发动机称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目前得到了广泛研究。

亚燃冲压发动机一般应用于飞行马赫数低于6的飞行器,如超声速导弹和高空侦察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一般应用于飞行马赫数高于6的飞行器,如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飞机和空天飞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通常又可分为双模态冲压发动机(dual modle ramjet )和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dual combustor ramjet )。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是指发动机根据不同的来流速度,其燃烧室分别工作于亚声速燃烧状态、超声速燃烧状态或超声速燃烧/亚声速燃烧/超声速燃烧状态。

对于这种发动机如果其几何固定,通常能够跨4个飞行马赫数工作,目前研究较多的是M ∞=3(4)~7(8)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如果几何可调,则能够在更宽的马赫数范围内工作,如M ∞=2~12。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概论作业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概论作业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概论作业姓名:*** 班号:******** 学号:**********一、设计类1、名称:设计一种太空垃圾清理的方法或飞行器(太空垃圾清理车)。

2、目的:实现将太空的垃圾清除,保障太空飞行器的安全。

3、组成与各部分的功能:安装在卫星上的一个折叠气球,一旦卫星寿终正寝时,气球内便会充满氦气或其他气体。

当气球与地球的大气层外稀薄的大气接触时就形成额外的阻力,降低卫星速度,从而缩小卫星轨道半径,让其坠入大气层。

据称,一只直径37米的气球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把1200千克重的卫星从830千米的轨道上拉下来,使其坠入大气层。

4、方案概述与说明(方案描述)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资助发展一种“电力碎片消除器”。

它实际上是一个安装了200张电磁网的航天器,可以捕捉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碎片。

该项目负责人罗姆•皮尔森称之为“空间垃圾车”。

据称12个空间垃圾车经过7年时间,将能捕获近地轨道上已被识别的2465个两公斤以上碎片。

一旦捕获目标,空间垃圾车将把垃圾打包投掷到南太平洋。

当然,更好的选择是废物利用,因为太空垃圾中有很多珍贵金属。

据报道,该项目的一些前期试验工作已经开始,有望在2013年完成试飞,收集太空垃圾的具体行动则在2017年全面展开。

不过,该构想会遇到不少挑战,例如,12个大型太空垃圾车在轨道上运行时,近地轨道交通会非常拥挤,需要空间交通管理。

此外,这些巨网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例如从轨道上移除一颗卫星,这会遭到别国的反对。

因此,项目组正在致力于把该项目转交美国宇航局而不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该局是五角大楼的一部分。

5、特点与可行性分析1、12个空间垃圾车经过7年时间,将能捕获近地轨道上已被识别的2465个两公斤以上碎片。

一旦捕获目标,空间垃圾车将把垃圾打包投掷到南太平洋。

当然更好的选择是废物利用,因为太空垃圾中有很多珍贵金属。

2、该项目的一些前期试验工作已经开始,有望在2013年完成试飞,收集太空垃圾的具体行动则在2017年全面展开。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准一维建模与分析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准一维建模与分析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准一维建模与分析张栋;唐硕【摘要】为了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气流变化规律,通过影响系数法,建立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准一维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燃料质量添加、壁面传热、截面变化、壁面摩擦等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燃烧室3种模态转换的边界条件。

以单模块超燃冲压发动机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了超燃无激波模态和超燃斜激波模态下燃油当量比、攻角等参数对燃烧室气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马赫数随当量比的增大、攻角的增大而减小。

所建立的模型可为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设计及性能分析提供一种快速分析的手段。

%To study the change regularity of airflow in the combustor of scramjet engine,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method was used to mode the quasi one-dimensional model of scramjet combustor,which contained som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fuel quality flow,wall heat transfer,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and wall friction.The conversio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three modes of the combustor were also presented in this work.A single-module scramjet engine was taken as study object.The effects of fuel equivalent ratio and attack angle on airflow parameters were simulated under scramjet modes without shock-wave and with oblique shock-wave.The presented model provides a method of the overall design of scramjet engin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期刊名称】《弹道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7页(P85-91)【关键词】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双模态;一维模型【作者】张栋;唐硕【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5Keywords:scramjetengine;combustor;dualmode;one-dimensionalmodel燃烧室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最重要也是研制难度最大的关键部件。

2004一体化超燃冲压发动机初步设计计算模型

2004一体化超燃冲压发动机初步设计计算模型
2 k −1 2 1+ Ma2 ρ 2 V1 λ1 Ma1 2 = = = k −1 ρ1 V2 λ2 Ma2 2 Ma1 1+ 2 1
(11)
段的进出口参数变化关系如下
(12)
(19)
(13)
温度比
(14) 式中
T2 τ (λ2 ) = = T1 τ (λ1 )
一体化超燃冲压发动机初步设计计算模型
张蒙正 张忠利 葛李虎 仲伟聪
陕西动力机械设计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100


以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为目标 采用等激波强度和等激波角设计方法建立进气道模
型 采用 Ikawa 面积扩张因子 建立燃烧室模型 依据 Edward 方法初估尾喷管型面 在此基 础上建立了一体化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 隔离段 燃烧室及尾喷管计算模型 并对一体化设 计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进行了初步计算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中图分类号 V430 设计计算模型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5)01-0014-07
1+
k −1 Ma12 2 k −1 2 1+ Ma2 2
(20)
(15)
T1 为隔离段入口静温 K T2 为隔离段出 口静温 K λ1 为隔离段入口速度系数 λ2 为隔 离段出口速度系数 τ (λ ) 为气动函数
压强比
Ma 2 (1 + 2 L Ma2 − Ma12 k + 1 1 4f = + ln 2 D kMa12 Ma2 2k 2 Ma2 (1 +
dp kMa 2 [1 + (k − 1)Ma 2 ] dx =− 4f 2 p 2(1 − Ma ) D
(8)

浅谈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发展与优化设计

浅谈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发展与优化设计

浅谈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发展与优化设计【摘要】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一种高效、低排放的新型发动机,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从发动机外形设计和优化角度出发,介绍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设计特点和优化方法。

通过分析其性能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提高动力性能和降低燃油消耗方面的潜力。

关于外形发展与优化设计的重要性,文章总结了其对发动机性能和整体效率的重要影响,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的不断优化设计将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设计、优化、性能优势、发展历程、挑战、研究方向、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一种高性能发动机,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外形设计和优化。

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的设计和优化对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流体力学等领域的发展,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外形设计和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发动机外形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减少排放和降低能耗,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能量利用和更好的环境保护。

本文旨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外形发展与优化设计进行探讨,通过对其发展历程、设计特点、优化方法以及性能优势的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的分析,展望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设计的发展方向,促进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入了解其演化过程和技术创新,为未来的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了解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设计的特点,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把握设计要求,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外形的优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效率,实现更好的推进效果。

“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的关键技术

“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的关键技术

“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的关键技术自2002年正式提出“快速全球打击”概念以来,美国国防部先后提出一系列备选方案,但受需求、经费和技术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其方案仍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目前,美军探索的“快速全球打击”方案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基于助推-滑翔式武器的方案,二是基于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方案;三是基于天基打击武器的方案;四是核弹道导弹改装常规弹头方案。

上述“快速全球打击”的各个方案都面临着一些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热防护问题,制导、导航和控制精度问题,弹药和传感器配置问题,推进系统的开发问题等。

气动外形设计助推滑翔式武器和X-51A飞行器均采用具有较高升阻比的“乘波体”结构。

所谓“乘波体”,是指一种外形呈流线形、所有的前缘都具有附体激波的超声速或高超声速的飞行器。

这种乘波体外形具有较高的升阻比。

HTV-1的升阻比为2.5,HTV-2将达到3.5-4。

X-51A也采用乘波体构型,前段为近似楔形头部,可以形成按一定角度分布的激波系,不仅能为飞行器提供升力,且有助于发动机工作。

中段为近似方柱形机身,无机翼,机身中部下面有下凸铲形进气口,其整流罩向后―直延伸到机身尾部。

由于采用乘波体构型,其升阻比比传统外形高很多。

热防护系统技术“快速全球打击”武器以极高速度运行,因此对热防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传统弹道导弹相比,助推-滑翔式武器在大气层内飞行时间更长。

CSM-1在大气层内滑翔时间为800秒,CSM-2在大气层内滑翔时间为3000秒,而传统弹道导弹在大气层氧化环境内飞行时间约60秒。

助推-滑翔飞行器所配备的热防护系统必须能够保证其在大气层内以高超声速长时间运行。

当前所采用的热防护系统重量较重且体积庞大,不适宜在大气层内较长时间滑翔飞行。

助推-滑翔式武器的热防护系统将采用碳-碳和碳化硅材料,通过采用这种更先进的材料,新型热防护系统将拥有外形更稳定的鼻锥,适当的飞行烧蚀率以及尽可能小的热传输率。

HTV-1对现有的耐高温材料进行了改进,大部分是硅化碳和碳-碳材料,并使用了新的氧化涂层,能够在超过165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持10分钟至1小时,并能使用10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8’5’9$,2-5*) #$%&’ ( )’*+&, -. /0 -1,2324$,2-5
5HI / ! # !/ !)C !)( !)( !! %)+ /)# %)+ %&/ # ! !
(/) (!) (#) (0) (*)
规模与计算量巨大, 以及不存在解析敏度, 使得依赖 于敏度的优化方法难以有效解决该优化设计问题。 遗传算法 (=3) 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繁殖机 制来表现复杂现象, 由于不受搜索空间限制性假设约 束, 不必要求诸如连续性、 导数存在和单峰等假设, 以 及其固有的并行性, 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遗传算法以个体的集合为运算对象, 对个体所进 行的个体适应度计算在运行过程中占用的运行时间 比较长, 使得算法的进化过程进展缓慢。群体中个体 适应度的计算不存在前后的优先顺序, 具有一定的相 互独立性, 所以具有一种天然的并行结构。利用遗传
!"#$%&’#$( ($)*%" ’"( +,#*-*.’#*+" -$#/+( 0+& )1&’-2$#
23 ’4/567,839 :;7<,23 26,=.9> ?647/<647<,%@A9 :;7<
( 8BCDDE DF .GHID746H;BG,:J;5;7< 37;K- DF .JID746H;BG 47L .GHID746H;BG,:J;5;7< !"""#$, %C;74) 34)#&’1#: .7 DMH;N;O4H;D7 NDLJE P4G JGH4QE;GCJL FDI ;7HJ<I4HJL GBI4N5JH LJG;<7R 37LJI HCJ BD7L;H;D7 DF ;7HJ<I4HJL LJG;<7 IJ/ (>.) S6;IJNJ7H,MJIFDIN47BJ N4BC 47L M4I4NJHJIG DMH;N;O4H;D7 DF HCJ ;7EJH T BDNQ6GHDI T 7DOOEJ PJIJ IJGJ4IBCJLR >J7JH;B .E<DI;HCNG (()*)P4G ;7HIDL6BJL HD IJL6BJ HCJ E4I<J B4EB6E4H;D7 PCJ7 6G;7< %&’ NJHCDLG ;7 HCJ DMH;N;O4H;D7 Q4GJL D7 M4I4EEJE K;IH64E N4BC;7J LJG;<7R .7 DMJI4H;D74E,JBD7DN;B4E 47L IJE;4QEJ NJHCDL P4G LJKJEDMJL HD IJGDEKJ HCJ DMH;N;O4H;D7 LJG;<7 ;7BE6L;7< BDNMEJU FEDPF;JEL B4EB6E4H;D7R 5$6 7+&(): 86MJIGD7;B BDNQ6GH;D7;V4N5JH J7<;7J; W7HJ<I4HJL LJG;<7;XMH;N;O4H;D7 LJG;<7;96NJI;B4E G;N6E4H;D7
9
设计模型
超燃冲压发动机通常利用飞行器机身的前体作
为进气道的一部分来预压缩来流空气, 利用机身的后 体作为尾喷管的扩张面, 从而极大地减小了发动机的
[+] 迎风面积、 外阻力和重量 。与机身的一体化设计,
使得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设计参数很大程度上受到飞 行器总体几何设计参数的影响。研究中选择进气道、 燃烧室 (含隔离段) 和尾喷管的长度 ( !!, , 进气 !+, !$) 道、 隔离段的压升比 ( "# ! , "# + ) , 以及燃烧室的扩张 角 (!) 作 为 优 化 设 计 变 量。给 定 进 气 道 的 总 高 度 ( $ ") 和尾喷管的出口截面高度 ( $0 ) 的约束尺寸 ( %" , , 以及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总长约束条件 ( ! Y !! Z %0)
推 进 技 术 XBH-+""+ +""+ 年 !" 月 [X3V9.\ X& (VX(3\8WX9 ]A%@9X\X>? 第 +$ 卷 第 , 期 )DE-+$ 9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引

程后可能会造成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不收敛或计算缓 慢。为此, 本文在优化方法上引入了基于 ()* (并行虚 拟机) 的遗传算法, 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
实现超燃冲压, 要求进气道为燃烧室提供足够的 压升与温升, 同时燃烧室隔离段与扩张段的长度分配 以及扩张角的大小, 又将影响尾喷管的几何参数与工 作性能。从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角度来看, 进气道、 燃烧室 (含隔离段) 和尾喷管的几何参数与性 能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耦合、 相互影响的关系, 并最终在总体上决定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考虑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性能要求与飞行器总 体尺寸参数约束的条件下, 对进气道、 燃烧室与尾喷管 进行一体化综合设计。对燃烧室与尾喷管之间的相互 影响作参数分析, 可得到若干设计经验; 进气道、 燃烧 室与尾喷管可以分别采用较为精确的计算流体力学 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以得到 较 好 的 设 计 性 (%&’) [!] 能 。但将复杂流场的计算引入一体化的优化设计过
推 进 技 术 $,,$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机一体化设计中, 所特有的搜索空间多峰、 不连续所带 来的空间复杂性, 以及与之相伴的计算时间复杂性。 多种设计方案都满足设计要求并达到同一指标, 因此 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必须协调折衷。 但在其附 !" 可以以很大的概率找到全局最优解, 近进一步寻优显得力不从心, 而这正是传统数值优化 的强项, 即局部搜索。所以可以先用 !" 找到全局近 似最优, 之后再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来进一步局部寻 优。所得结果表明, 计算结果比单独采用二者中任一 方法的效果都要好 , 而且计算时间也没有单独采用 !" 那么庞大。 图 $ 表示在给定燃烧室与尾喷管总长的约束下,
[0]
" +)!
+)# C)Cபைடு நூலகம்
() %)000 %)0*+ %)0(0
在设计要求不变情况下,=3 在多次分析中可以 以很大的概率找到全局最优解, 解的结果具有很好的 稳健性。从优化结果可以看出, 找到同一个目标值时, 各个方案可能相差很大, 但都达到了同样的设计目标。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具有参数耦合关系的超燃冲压发动
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徐大军,孙 冰,徐 旭,王元光,陈 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北京 !"""#$) 摘
!
要:建立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优化模型,研究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总体性能要求与约束条件
下,进气道、燃烧室(含隔离段) 、尾喷管之间的性能匹配和参数优化。针对将计算流体力学( %&’)方法应用到 优化设计过程中所带来的运算量巨大的问题,引入了基于 ()*(并行虚拟机)的遗传算法,为包含有复杂流场计 算过程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条易于实现并经济、可靠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一体化设计;最优设计;数值仿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1"/"$
型面初估的基础上, 按照喷管长度与出口截面高度的 约束进行设计, 采用 567 方程求解喷管性能参数。
"
优化设计过程与结果分析
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一体化超燃冲压优化设计, 首
! 优化模型与优化方法
选择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推力系数 ( () ) 作为优化 设计目标, 优化的基本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 ! /’89 ! ! / ! ! /’;<, ! !’89 ! ! ! ! ! !’;<, %& /’89 ! %& / ! %& /’;< "’89 !" !"’;<, 由于设计模型中包含有复杂的计算流体力学的 数值计算过程, 因而不存在敏度计算解析表达式, 而 基于敏度的数值优化方法在确定搜索方向时要利用 参数之间的敏度信息, 只能利用差分方法近似求得敏 度。为了保证敏度计算有一定的精度, 差分步长不能 取得太大, 而设计变量较小的扰动, 对于优化设计的 迭代求解过程只能构成一种 “噪音” , 会产生不精确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