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技术

合集下载

超燃冲压发动机 热管理

超燃冲压发动机 热管理

超燃冲压发动机热管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超燃冲压发动机(Supercritical Combustion Ramjet,简称SCRJ)是一种新型的高速发动机,采用了超燃燃烧技术,结合了冲压发动机的特点,能够实现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高的燃烧效率。

热管理对于SCRJ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热管理对SCRJ的重要性:SCRJ是一种高速发动机,工作温度非常高,燃烧室内温度可达到3000K以上,如果热管理不当,会导致发动机过热,损坏发动机零部件,甚至导致爆炸。

热管理是SCRJ发动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发动机的性能和安全。

热管理的主要技术:1.冷却系统:SCRJ采用冷却系统来降低发动机零部件的温度,保持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冷却系统包括内部冷却和外部冷却两种方式。

内部冷却主要是利用发动机本身的流体循环来将燃烧室和喷嘴降温,外部冷却则采用空气或液体来冷却发动机表面。

2.燃烧控制:燃烧控制是通过调整燃料供给和空气流量来控制燃烧室内温度,保持发动机在安全工作范围内。

燃烧控制技术包括喷射式燃烧和旋流燃烧等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烧室内温度,提高燃烧效率。

3.隔热材料:SCRJ发动机使用隔热材料来包裹发动机零部件,减少热量传导和辐射,防止发动机温度过高。

隔热材料有陶瓷、碳纤维等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少温度梯度,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1.性能提升:良好的热管理能够提高SCRJ的燃烧效率,降低燃料消耗,提高推力和飞行速度。

合理的燃烧控制和冷却系统能够实现发动机的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整体性能。

2.安全保障:热管理对于SCRJ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能够保证发动机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防止过热导致的事故发生。

合理的热管理能够延长发动机寿命,减少维护和更换成本。

3.环保节能:SCRJ发动机采用超燃燃烧技术,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排放,通过热管理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超燃发动机工作原理

超燃发动机工作原理

超燃发动机工作原理超燃冲压发动机(Scramjet)是一种无移动部件的吸气式发动机,专门设计用于在超声速(通常指马赫数大于5)飞行条件下工作。

其工作原理与常规喷气发动机不同,因为它没有旋转的压气机来压缩空气。

以下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主要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1. 进气道(Intake):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通常具有可变几何形状,用以适应不同的飞行马赫数。

当高速气流进入进气道时,会经历一系列扩张和收缩的过程,这有助于减速气流并增加其静压。

2. 收敛段和扩散段:进气道内部分为收敛段和扩散段。

收敛段减小横截面积,使得气流速度降低,压力和温度上升;扩散段则增大横截面积,进一步减速气流并进一步提高压力和温度。

3. 燃烧室(Combustion chamber):减速后的气流进入燃烧室,在这里与喷射进来的燃料混合并燃烧。

由于气流速度仍然非常高,燃烧必须在低超声速或近音速条件下进行,这要求燃烧室设计得非常高效。

4. 膨胀喷管(Exhaust nozzle):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随后进入膨胀喷管,喷管进一步加速气体,产生推力。

由于气体已经是超声速,喷管的设计不需要像亚声速发动机那样考虑复杂的膨胀过程。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挑战包括:(1)湍流燃烧控制:在超声速条件下维持稳定的燃烧是非常困难的,需要高度先进的燃烧室设计和燃料注入策略。

(2)材料和热防护:由于气流温度极高,发动机内部的材料必须能够承受极端的热应力,同时还需要有效的热防护系统。

(3)启动问题:在低速度下,超燃冲压发动机无法自行启动,需要借助其他方式(如火箭发动机)加速到足够的速度。

超燃冲压发动机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如某些高速侦察飞机和高超音速武器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它们在未来太空旅行和临近空间活动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航空发动机组件的高温热防护技术

航空发动机组件的高温热防护技术

航空发动机组件的高温热防护技术航空发动机作为航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飞机安全飞行的核心。

然而,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提升,航空发动机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因此高温热防护技术也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会探讨现代航空发动机组件的高温热防护技术,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首先,为什么需要高温热防护技术?航空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高压的环境,从而产生很高的热损失,导致机体温度飙升。

特别是高压涡轮部分,温度甚至可以达到 1100 摄氏度以上,极易引起高温热破坏。

因此,在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材料的高温性能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并配备高温热防护技术,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其次,现代航空发动机组件的高温热防护技术有哪些?1. 材料选择航空材料的高温性能是保证高温热防护的基础。

现代航空发动机配备的诸如涡轮叶片、涡轮盘、燃烧室等组件,一般采用高温耐热合金,这些材料具有强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并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环境。

在材料的设计和选用上,通过控制元素的含量和组成,可以优化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提高耐蠕变性和延展性能,从而提高高温热防护能力。

2. 隔热涂层技术隔热涂层是现代航空发动机高温热防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涂覆陶瓷等热障涂层,可以降低组件的表面温度,减少热量的吸收和传导,防止高温热破坏。

隔热涂层还可以改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好地匹配了高温下的热应力问题。

常见的隔热涂层材料包括氧化铝、钙钛矿系列和氧化锆等,这些材料具有很强的高温耐热能力和较强的降低热传导的能力。

3. 冷却技术冷却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冷却空气进行热传递并降低表面温度的技术。

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航空发动机组件中的高温热防护技术,通过制造特定的通道、喷口和冷却器等结构,使得冷却空气可以直接冷却高温的部件表面,实现高温下稳定的热管理。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部件的热防护能力、延长维修周期和提高整机运行效率。

最后,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将上述技术不断完善,实现更高温的防护能力。

火箭引擎中的材料热防护技术研究

火箭引擎中的材料热防护技术研究

火箭引擎中的材料热防护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空间探索的不断深入,火箭技术也在不断攀升,不过众所周知,火箭引擎的加热问题一直是制约研究进程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火箭引擎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高速气流和高温环境的冲击,长时间高温作用下材料容易受损,如何避免这种材料热损伤成为了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的必要内容。

一、火箭引擎中的材料热损伤问题在火箭加速发射过程中,高速气流冲击引擎结构部件,使引擎高温气体接触面积增大,表面温度增高,接触时间延长,其中热流的直接穿透和传导催化器油污,都会对火箭结构部件产生尤为严重的热损伤。

与此同时,火箭发动机运行时,由于内部燃气高温高压的长时间作用,使得挥发性元素产生耗损或粘液,使热防护材料耐磨性能下降,这就对火箭的发射运行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二、火箭引擎中的热防护技术材料热防护技术是解决火箭引擎中热损伤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有很多材料热防护技术可以应用于火箭发动机中,包括篷布热泥、高温自润滑耐火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等。

以火箭发动机的内表面防护为例,常用的热防护措施有:耐火陶瓷贴砖、耐火陶瓷树脂贴面和耐火陶瓷涂料等。

1、耐火陶瓷贴砖耐火陶瓷贴砖是一种表面热防护材料,由耐火陶瓷瓦片、组合杆或陶瓷棒、粘合剂组成,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能要求进行组合。

该砖具有重量轻、耐温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但其缺点是密度小,容易受到高速气流的冲击而磨损。

2、耐火陶瓷树脂贴面耐火陶瓷树脂贴面是一种表面热防护材料,它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抗高温性能,同时也能够抵御化学腐蚀和磨损,但其缺点是易受光照和环境气氛影响而劣化。

3、耐火陶瓷涂料耐火陶瓷涂料是表面热防护材料,由耐火陶瓷粉、有机胶和助剂等组成。

其抗磨损性能好,制备工艺简单,对保护金属表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但其缺点是易发生粘连,容易被高温气流撕裂。

三、火箭引擎中材料热防护技术研究的展望火箭引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承受高温、高压等多种复杂环境的作用,因此材料热防护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涉及到大量基础和应用科学问题, 是高 难度的高新技术。从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来看高超声速技术飞 行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些距离。但是, 由于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和空天飞机等需求的牵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仍在持续 进行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21 世纪,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 术必将得到较快发展和实际应用, 必将对军事、航天、国民 经济等产生深远影响




超燃冲压发动机主要由进气道、隔离段、燃烧室与尾喷管组成. 进气道的主要功能是捕获足够的空气, 并通过一系列激波系进行压缩, 为 燃烧室提供一定流量、温度、压力的气流, 便于燃烧的组织. 隔离段是位于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等直通道, 其作用是消除燃烧室的 压力波动对进气道的影响, 实现进气道与燃烧室在不同工况下的良好匹配 . 当燃烧室着火后压力升高, 隔离段中会产生一系列激波串, 激波串的长度 和位臵会随着燃烧室反压的变化而变化. 当隔离段的长度足够时, 就能保 证燃烧室的压力波动不会影响进气道. 燃烧室是燃料喷注和燃烧的地方, 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燃料可从壁面和支板 或喷油杆喷射. 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火焰稳定与亚燃冲压发动机不同, 它 不能采用V型槽等侵入式火焰稳定装臵,因为它们将带来巨大的阻力, 因此 目前普遍采用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 尾喷管则是气流膨胀产生推力的地方.

高超声速进气道从构型上可以分为二维进气道、三维侧压进 气道、轴对称进气道和内转向进气道等, 这几种进气道形式 各有优缺点, 一般根据行器的具体形式选择合理的进气道形 式. 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基本构型为一个收缩通道后接一等直 或微扩通道,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这一收缩通道将高超声 速来流压缩减速至较低马赫数.
革命性的动力系统

首先, 由于巡航飞行马赫数远远高于传统战斗机, 现有的吸气 式发动机已不再适用. 当马赫数高于3 时由于进气道激波产生 的压缩已经很强, 不再需要压气机,而应当采用冲压发动机; 而 当马赫数达到6 左右时, 气流的总温已达1500K以上, 传统的亚 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效率大大降低; 而如果保持进入发动机 的气流为超声速, 在超声速气流中组织燃烧, 发动机仍能有效 地工作, 这就是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scramjet-supersonic combustion ramjet, SSCR).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Ma6 以上的性能 远高于亚燃冲压发动机, 它能工作到Ma12 » Ma15 左右

用于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热防护的硅橡胶绝热层研究

用于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热防护的硅橡胶绝热层研究

sl o u b ra d tec s ft ermjt fe b r e r t de a d teefcso o p iga e t nt eb n ig ic n r b e n h aeo h a e tr u n rwe es u id, n h fe t f u l g n h o dn i a c n o
e h n e d a t al.A a i f r lt n o n ua in u e s h r lp o e t n o a e fe b r e s n a c r mai l c y b sc o mua i f is lt sd a te ma r tci f rmjtatr u n r wa o o o
维普资讯
第3 O卷 第 3 期
2 00 7年 6月
火 炸 药 学 报
Ch n s o r a fEx lsv s& P o eln s ie eJ u n lo p o ie r p l t a 6 5
用 于冲压 发 动 机 补燃 室热 防护 的硅橡 胶 绝 热层 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J 5V40 T 5 ; 3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7 1 (0 7 0—0 50 10 8 2 2 0 ) 30 6~4
S u yo t d n The m a o e to f S lபைடு நூலகம் n Rub e n u a i n r lPr t c i n o ii o b r I s l to
Ab ta t sr c :Th a tr f c ig t ep o e t fis lt n ma eilu e n t e rmjtatr u n rweea ay e . e fcosaf t h r p ry o n u ai tr s d i h a e fe b r e r n lz d e n o a

发动机燃烧室热防护系统电弧加热直连式试验技术

发动机燃烧室热防护系统电弧加热直连式试验技术
T u J i a n q i a n g ,C h e n L i a n z h o n g ,Ma Xu e s o n g ,C h e n Ha i q u n ,Wa n g Q i n 。
( 1 . C h i n a Ac a d e my o f Ae r o s p a c e Ae r o d y n a mi c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7 4 ;
2 0 1 3 年第 6期 总第 3 2 9 期
文章编 号 :1 0 0 4 ・ 7 1 8 2 ( 2 0 1 3 ) 0 6 — 0 0 1 0 - 0 5
导 弹 与 航 天 运 载 技 术
MI S S I L ES AND S P ACE VE HI CL ES
NO . 6 2 01 3 S u m NO. 3 2 9
DO I :1 0 . 7 6 5 4 / j . i s s n . 1 0 0 4 — 7 1 8 2 . 2 0 1 3 0 6 0 3
发 动机 燃 烧 室 热 防护 系统 电弧 加 热直 连 式 试 验技 术
涂建 强 ,陈连 忠 ,马雪松 2 ,陈海群 ,王 琴
( 1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 究院,北京 ,1 0 0 0 7 4 : 2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 技术 国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7 4 ) 摘要 :基 于原有 的 电弧加 热直连式试验 燃烧室性能测试平 台,阐述 了结合 燃油燃烧试验 方法 ,发展 了对主动和被动热防
2 . B e i j i n g P o we r Ma c h i n e r y I n s t i t u t e ,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n S c r a m j e t L a b o r a t o y, r B e i j i n g 1 0 0 0 7 4 )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高超声速进气道从构型上可以分为二维进气道、三维侧压进 气道、轴对称进气道和内转向进气道等, 这几种进气道形式 各有优缺点, 一般根据行器的具体形式选择合理的进气道形 式. 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基本构型为一个收缩通道后接一等直 或微扩通道,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这一收缩通道将高超声 速来流压缩减速至较低马赫数.


1.它可以利用大气中的氧气做为氧化剂,所以冲压发动机在 高超声速飞行时,经济性能显著优于涡喷发动机和火箭发动 机;发动机内部没有转动部件,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 ,推重比高。 2.冲压发动机也有某些缺点:不能自身起动,需要助推器加 速到一定速度才可工作,但这个缺点并不突出;对飞行状态 的改变较敏感,当在宽马赫数范围内飞行时,要对进气道进 行调节,这样使得进气道结构复杂。

过程H--2为绝热压缩, 在进气道中实现; 2--3 为等压加热, 在燃 烧室中进行; 3--4 为绝热膨胀, 在尾喷管中完成; 4--H 为工质 在大气中冷却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工程中, 由于存在多种因素 导致的流动与热量损失, 冲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效率会低于 布莱顿循环的效率.
理想的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

超燃冲压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是吸气式发动机的一种, 它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作 为全部或部分的氧化剂, 与自身携带的燃料进行反应. 与压气 机增压的航空发动机不同, 它利用结构部件产生激波来对高 速气流进行压缩, 实现气流减速与增压, 整体结构相对简单.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进气道将高速气流减速增压, 在燃烧 室内空气与燃料发生化学反应, 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气 体的内能. 最终气体经过喷管膨胀加速, 排入大气中, 此时喷 管出口的气体速度要高于进气道入口的速度, 因此就产生了 向前的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制冷设备技术进展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技术
摘要热防护技术是发展高超音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综合近年来高超音速飞行器中发动机的冷却方式的进展,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未来有应用趋势的技术简述。

关键字:超燃冲压再生冷却闭式循环
飞行速度超过5倍声音速度的叫做“高超声速飞行器”[1]。

高超声速飞行器有两大类,一类是在稠密大气层中较长时间飞行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主要有目前尚在研究发展阶段的,以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空天飞机”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等;另一类是由火箭发动机发射到外层空间再返回地球的“再入航天器”(包括弹道式中远程导弹弹头,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的理想动力装置,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易维护、超声速飞行时性能好,具有高比冲、高速度和大巡航推力的特性,适宜在大气层或跨大气层中长时间超声速或高超声速动力续航飞行[2]。

但是由于其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一般在高马赫数下飞行,飞行过程中高温空气不断向壁面传热,为了保证发动机长时间安全正常运行,维持适宜的电子元器件工作环境,所以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技术十分必要[3]。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技术按原理和冷却方式分为三种:被动式、半被动式和主动式。

被动式是指采用轻质的耐烧蚀隔热材料对冷却结构进行热防护,热量被吸收或者是直接辐射出去;主动式是指利用低温冷却介质进行防护,全部热量或绝大部分被工作介质带走,主要包括发散冷却、对流冷却和气膜冷却;半被动式是指大部分热量由工作流体带走,主要有两种结构方式,热管理结构和烧蚀结构。

被动式涉及的防护与材料联系及其密切,局限性就是防护时间不宜过长,不涉及我们制冷原理。

半被动式适用于高热流长时间使用要求,有图1,热量被工作介质由高温区传至低温区,通过对流和辐射进行冷却放热。

图1
1.主动式:
主动式中对流冷却方式应用于主体发动机喷管,如图2所示,主要是通过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受热带走热量而达到冷却效果的。

图2
主动式中气膜冷却是在壁面附近沿切线方向或用一定的入射角射入一股冷却气流,用以将高温气体与壁面隔离。

如图3所示。

图3
主动式发汗冷却是通过内壁上大量的孔洞或沟槽向火焰筒内部射入冷却介质,然后通过对流和发汗吸热达到保护目的。

如图4所示。

图4
介绍了以上几种基本冷却方式,下面我将介绍研究很火的冷却技术。

2.再生冷却技术[4]
再生冷却是对流冷却的一种,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在发动机壁面内开冷却槽通道,并使用燃料作为冷却剂,燃料在冷却通道内流动对发动机室壁进行对流冷却,同时燃料也得到预热,使废弃的热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种冷却方式的优点是既减轻了冷却系统的质量,有利用燃料的吸热性质。

具有再生冷却结构的发动机,由热交换面板构成(如图5所示),流动的燃料作为冷却剂在通道流动。

碳氢燃料做冷却剂从发动机尾部流入,通过冷却通道,从发动机头部流出,发动机再生冷却通道内涂上了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碳氢燃料温度升高时能催化燃料裂解,这个过程生成气态的碳氢组分并吸收大量的热量,起到了防护的作用。

这些气态的碳氢组分喷射到燃烧室内,易满足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需求,也有利于燃料与来流混合燃烧,从而产生推力。

图5
3.新型闭式冷却循环[5]
有研究人员试图建立一个发电模式的新型冷却循环,提高热保护系统的性能。

它是基于闭式Brayton循环的新型冷却循环组成及工作原理。

如果能把再生主动冷却用的燃料所吸收的能量转移到其他系统,降低冷却用燃料最终吸热量,就有可能减轻目前冷却用燃料热沉不足的所面临的困难,提高再生主动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热防护系统对冷却用燃料的要求。

把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温壁面市委热源,发动机内燃料作为冷源,则可以构造一个闭式的发电循环,把冷却发动机壁面所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转化为电能,而剩余部分被低温燃料热沉带走。

下面举一个燃烧室高温壁面冷却循环的新方案。

冷却循环的冷却气体介质进入冷却通道进行充分换热,带走了发动机传到壁面的热量,介质温度大幅度提高,高温气体介质进入涡轮膨胀做功之后温度大幅度下降,再和温度较低的燃料在换热器内部分进行热交换,介质温度达到最低点,燃料和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之后温度产生小幅度上升,可继续用于其它壁面冷却,冷却后的介质由压气机增压后进入发动机冷却通道开始进行新的循环。

涡轮做的功分别带动压气机,燃料泵和发电机,起到了提高气体压力,燃料增压和飞行器供电多项作用。

涡轮带动燃料泵工作,相当于原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涡轮泵燃料供给系统,与原有系统在功能上有很好的匹配。

如图6所示。

图6.闭式Brayton循环的冷却循环新概念
4.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的总结
防护方式多种多样,被动式、半主动式、主动式,方法虽多,但是在高马赫数的飞行过程中,紧靠其中一种防护冷却方式是不行的,必须多种技术相结合,以确保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恶劣的环境正常工作,因此使用复合式热防护是主流,即将主动式和被动式防护技术相结合,提高防护热性能。

在主动式防护中,再生冷却方式是比较理想的防护手段,拿氢燃料再生冷方式为例,还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蒸汽重整、催化脱氢和裂解反应等。

在吸热型催化反应有引入了结焦等许多新问题,如果想达到理想的冷却效果,关于再生冷却的研究任然任重道远。

在上述几种冷却方式中,我比较看好的是新型闭式冷却循环技术,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1.燃料不直接做冷却剂,间接提高燃料热沉,降低冷却用的燃料量。

2.实现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热量最大综合利用。

3.热动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电能,可以为飞行器/发动机提供充足的电力,不但解决电力持续供应问题,还能够降低因发电设备带来的重量。

4.发电所用涡轮可带动燃料泵工作,相当于原超燃冲压发动机中涡轮泵燃料供给系统,与原有系统在功能上很好的匹配。

这种新型闭式冷却循环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天地往返运输器和空天飞机等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飞行的主流方式。

参考文献:
1.高超音速飞行器及其关键技术简论力学进展杨亚政、李松年、杨嘉陵
2.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徐林、张中伟、许正辉、赵高文
3.近空间飞行器研究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问题力学进展崔尔杰
4.再生冷却技术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与发展推进技术肖红雨高峰李宁
5.一种新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闭式冷却循环工程热物理学报鲍文秦江周伟星于达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