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评价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运动的描述》1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运动的描述》1

第二课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2、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同时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三、德育目标: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理解惯性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状态为止。

那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共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a:列车出战时,在机车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增大。

b:列车进站时,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停下来。

c:抛出的手榴弹,射出的炮弹,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发生改变;②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得到:a: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包括三种情形:即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改变;或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改变。

b:在上述例子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原因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加速度。

得到: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①实例分析:a:用相同的牵引力分别拉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使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改变相同吗?b:改变情况不相同。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章节综合与测试)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章节综合与测试)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1《质点参考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4.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5.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总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其相应的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凌云戏月游银河,转瞬翔天过天空”——这是诗人对航天工程的形象描述。

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对于不同物体的运动,不同人有不同的描述,刚才我们就阐述了诗人的描述。

同样,画家画笔也可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那么,科学家怎么描述物体的运动呢?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曾经说过:“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就是引入适当的概念。

只有借助于正确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新知讲解】(一)物体与质点大家都看过鸽子在空中飞翔的景象,提问,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1.要准确描述鸽子身上各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是件容易事,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呢?指出:主要由于它的身体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它的翅膀还在上下运动,也就是鸟儿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北京到上海,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3.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呢?因此,有些时候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

当我们一个物体从哪里移动到了哪里时,就不必太在意它的形状,把它看成一个点来描述它的运动就容易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具体的实例,看看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点,什么样的问题不能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例如:飞机以某速度从南京飞向北京,需要考虑飞机本身的大小吗?研究火车在城市之间运行,需要考虑火车的震动吗?研究汽车从北京到成都的平均速度时能否把汽车看作一个点?如果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呢,能不能把汽车看作一个点?再如: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科学家在研究它在太空中的运动位置、高度、速度等问题时就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为什么这么讲?神舟十一号运行时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显示为一个小小的光点。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doc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doc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制作人:江老师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2—,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木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儿乎整个高屮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儿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屮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参考系2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见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屮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川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口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川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Z间的关系13能用图彖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描述物体运动的儿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扌舌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屮旋转的戶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⑴物体平动时⑵物体的位移远远人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戏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対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 “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段。

人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案

人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案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主要内容:一、机械运动1.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所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B.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1.1《质点参考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4.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5.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总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其相应的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凌云戏月游银河,转瞬翔天过天空”——这是诗人对航天工程的形象描述。

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对于不同物体的运动,不同人有不同的描述,刚才我们就阐述了诗人的描述。

同样,画家画笔也可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那么,科学家怎么描述物体的运动呢?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曾经说过:“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就是引入适当的概念。

只有借助于正确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新知讲解】(一)物体与质点大家都看过鸽子在空中飞翔的景象,提问,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1.要准确描述鸽子身上各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是件容易事,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呢?指出:主要由于它的身体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它的翅膀还在上下运动,也就是鸟儿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北京到上海,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3.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呢?因此,有些时候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

当我们一个物体从哪里移动到了哪里时,就不必太在意它的形状,把它看成一个点来描述它的运动就容易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具体的实例,看看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点,什么样的问题不能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制作人:江老师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参考系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间、时刻、位置、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练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作速度-时间图象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讲述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等不仅是下一章研究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研究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研究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在物理概念的建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而且涉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条目要肄业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尝试科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办法,体会相关尝试的科学思想和办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尝试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学中应突出尝试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渗入渗出的课程理念。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间和位移》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间和位移》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间和位移》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使学生理解时间和位移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建立运动描述的基本物理图景。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学会运用数学工具(如坐标系)描述位移,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如模拟位移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位移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位移的概念及其与路程的区别。

•建立直线坐标系描述位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位移是矢量,具有方向性,并能准确表示其方向。

•应用直线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位移的计算和方向判断。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材。

•多媒体教学课件(含动画、视频、图表)。

•直线坐标系模型或教具。

•实验器材(如小车、刻度尺、白板笔等,用于模拟位移测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引入:播放一段运动员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引出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时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运动员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路程)与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否相同?新课教学1.时间与时刻•讲解定义,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上课铃声响是时刻,一节课45分钟是时间)加深理解。

•利用时间轴图示,直观展示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位移与路程•通过动画模拟运动员赛跑过程,解释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

高中物理教案(必修1第1课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教案(必修1第1课运动的描述)

天津高中必修1-1物理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选定作为参考的物体,只要被选定作为参考后,该物体假定为不动。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大地)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一般来说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加速度、动量、势能、动能等状态量。

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在小车加速度最大时”,“金属杆滑进磁场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一般来说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通常说的“从滑块沿斜面下滑到停止”。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温度、密度、质量、体积、长度)。

试讲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试讲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试讲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课题:物理必修一第一讲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能运用运动的描述方法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状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2. 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运动实验装置、计时器等2. 教学资料:PPT课件、学生练习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实验视频引入本课内容,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教师介绍运动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描述运动的方法。

2. 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到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概念强化(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练习讨论等多种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和工具;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技能与能力: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运动相关的计算和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例如高中物理教材)、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运动的基本概念,例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并请他们举出几个运动的例子。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例如描述位置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位移的概念: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可以通过向量的方式表示,包括方向和大小。

2.解释位移的计算方法:位移等于物体最终位置减去初始位置。

可以用数值和符号表示,例如向右移动为正,向左移动为负。

3.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可以用公式 v = Δx / Δt 表示。

4.解释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在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5.引导学生理解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瞬时速度曲线的斜率来表示。

6.介绍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可以用公式 a = Δv / Δt 表示。

7.解释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等于总速度变化量除以总时间。

示例分析(20分钟):1.通过一个示例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一个小车在直线上匀速行驶了20秒,位移为30米。

求小车的速度。

2.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详细解释。

3.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结果的精度。

示例分析续(继续上一个示例):解决小车速度的问题:首先,我们已知位移为30米,时间为20秒。

运动的描述与示高中一年级力学教学教案

运动的描述与示高中一年级力学教学教案

运动的描述与示高中一年级力学教学教案在高中一年级的力学教学中,力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们理解运动的关键。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运动的描述与示范,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案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讲解。

一、引言运动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运动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周围事物的运动规律,并能解释许多日常现象。

因此,学习运动的描述与示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二、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位置发生的变化。

2. 运动的参照系:在描述运动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系作为基准。

常用的参照系包括静止参照系和非静止参照系。

3. 运动的描述要素:运动的描述包括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描述,我们能够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运动描述的方法1. 用文字描述:通过文字的方式,详细记录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2. 用图表描述:通过绘制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等图表,直观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3. 用公式描述:通过使用运动学公式,将运动描述为数学表达式,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精确计算和预测。

四、示范运动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示范运动。

以下是一个示范实验的例子:通过将小球沿斜面滚动,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并记录相关数据,如位置和时间。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学生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运动的描述和特征。

五、课堂练习和案例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例如,通过给定物体的运动图表,让学生们分析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提高他们的运动描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运动的描述和示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能使用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和预测。

这将为他们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力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教案】【运动的描述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分类;2. 掌握描述运动的量的基本知识;3. 能够使用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分类;2.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运动的数学描述;2. 运动的多样性及其实例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摆钟、小车等)学生: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有关运动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运动的理解。

二、概念讲解与分类(10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3.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有直观的了解。

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5分钟)1. 位移:物体位置变化的量度,是矢量量。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4. 引导学生分别理解上述物理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

5. 指导学生通过示例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四、运动的数学描述(20分钟)1. 匀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描述: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描述:位移、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3. 利用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如计算时间、速度、位移等。

4. 设计简单示例让学生进行运动学公式的计算实践。

五、运动的实例分析(30分钟)1. 分析日常生活或实验中的具体运动实例,进行运动描述和数据分析。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解释实际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3. 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学的应用价值,如在交通运输、机械运动等方面的应用。

六、实验活动(20分钟)1. 设计简单的实验,如小车匀速直线运动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变化量是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称为速度的变化率.2.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三者的大小无必然联系.(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小.(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小,加速度不一定小.3.速度的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1)当a与v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2)当a与v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例1(2013福建高一期末)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在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求(1)汽车在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少? (2)汽车在前3 s 内的加速度为多少? (3)汽车在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4)汽车在前4 s 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 解析 (1)汽车在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 (2)汽车在前3 s 内的加速度为a =v -v 0t =4-13m/s 2=1 m/s 2(3)汽车在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Δx t =8-4.51m/s =3.5 m/s (4)前4 s 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4-1) m/s =3 m/s 答案 (1)3 m/s (2)1 m/s 2(3)3.5 m/s (4)3 m/s针对训练 (2013~2014北京西城期末)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做加速运动,经过1 s 速度由5 m/s 增加到10 m/s ;乙做减速运动,经过8 s 速度由20 m/s 减小到0,则A .甲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B .甲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C .乙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D .乙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解析 甲做加速运动速度的增加量为5 m/s ,加速度为5 m/s 2;乙做减速运动速度的减少量为20 m/s ,加速度为2.5 m/s 2,故C 正确. 答案 C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x 、a 、v 0、v 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 2.善用逆向思维法特别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倒过来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公式可以简化(如v =at ,x =12at 2),初速度为0的比例式也可以应用.3.注意(1)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2)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 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 =v 0+at 、x =v 0t +12at 2……列式求解.(3)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 例2 如图1所示,一小物块从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依次通过A 、B 、C 三点,已知AB =12 m ,AC =32 m ,小物块通过AB 、BC 所用的时间均为2 s ,求:图1(1)小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2)小物块通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解 法一 (1)设物块下滑的加速度为a ,则x BC -x AB =at 2,所以a =x BC -x AB t 2=20-1222m/s 2=2 m/s 2. (2)v B =x AC 2t =322×2m/s =8 m/s 由v =v 0+at 得v A =v B -at =(8-2×2)m/s=4 m/sv C =v B +at =(8+2×2)m/s=12 m/s.法二 由x =v 0t +12at 2知AB 段:12=v A ×2+12a ×22 ① AC 段:32=v A ×4+12a ×42②①②联立得v A =4 m/s ,a =2 m/s 2所以v B =v A +at =8 m/s ,v C =v A +a ·2t =12 m/s. 法三 v B =x AC 2t =8 m/s ,由x BC =v B t +12at 2即20=8×2+12a ×22,得a =2 m/s 2由v =v 0+at 知v A =v B -at =4 m/s ,v C =v B +at =12 m/s.答案 (1)2 m/s 2(2)4 m/s 8 m/s 12 m/s针对训练 (2013四川绵阳期末)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在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沿直线下滑3 s 后,又进入一水平面上继续匀减速沿直线滑行6 s 停下来,若运动员从斜面到水平面的短暂过程速度大小不变,则运动员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和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A.1∶2 B.1∶4 C.2∶1 D.4∶1解析斜面上的匀加速运动和水平面上的匀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所以位移之比等于时间之比.选A.答案 A三、运动图象的意义及应用1.“六看”识图象首先要学会识图.识图就是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x,还是v.(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4)“面”即“面积”:主要看纵、横轴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t图象面积无意义;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6)“特殊值”:如交点,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2.位移图象xt、速度图象vt的比较(如图2甲、乙所示)图2例3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但由于发动机故障而发射失败,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象求:(已知10=3.16,g 取10m/s 2)图3(1)火箭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2)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总共经历的时间.解析 (1)由图象可知:当火箭上升25 s 时离地面最高,位移等于几个图形的面积,则x =12×15×20+20+502×5+12×5×50 m=450 m.(2)火箭上升25 s 后从450 m 处自由下落,由x =12gt 22得:t 2=2xg=90010s≈9.48 s 所以总时间t =t 1+t 2=34.48 s. 答案 (1)450 m (2)34.48 s针对训练 (2013北京西城期末)如图4所示,物体A 、B 由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 )图4A .物体A 、B 在4 s 末相遇 B .物体A 、B 在2 s 末相遇C .物体A 、B 在4 s 末的速度大小相等D .物体A 、B 在2 s 末的速度大小相等解析 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B 正确;利用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A 也正确. 答案 AD四、纸带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纸带的分析与计算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因此应该掌握有关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t 知,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知,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瞬时速度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即n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 -1)点和(n +1)点间的平均速度. 3.求加速度 (1)逐差法如图5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x 1、x 2、x 3、x 4、x 5、x 6.图5由Δx =aT 2可得:x 4-x 1=(x 4-x 3)+(x 3-x 2)+(x 2-x 1)=3aT 2 x 5-x 2=(x 5-x 4)+(x 4-x 3)+(x 3-x 2)=3aT 2 x 6-x 3=(x 6-x 5)+(x 5-x 4)+(x 4-x 3)=3aT 2所以a =x 6-x 3+x 5-x 2+x 4-x 19T2由此可以看出,各段位移都用上了,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所以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时,可采用逐差法. (2)两段法将图所示的纸带分为OC 和CF 两大段,每段时间间隔是3T ,可得:x 4+x 5+x 6-(x 1+x 2+x 3)=a (3T )2,显然,求得的a 和用逐差法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该方法比逐差法简单多了. 4.利用vt 图象求解加速度先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v 1、v 2、v 3、…、v n ,然后作vt 图象,求出该vt 图线的斜率k ,则k =a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因此求得值的偶然误差较小.例4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6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各有四个打出的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1、2、3、…、6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8.69 cm,15.99 cm,21.87 cm,26.35 cm,29.45 cm ,31.17 cm ,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求图6(1)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2)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的大小.解析 (1)由纸带的数据可知,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0.1 s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8.69 cm ,x 2=7.30 cm ,x 3=5.88 cm ,x 4=4.48 cm ,x 5=3.10 cm ,x 6=1.72 cm.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 =x 4+x 5+x 6-x 1+x 2+x 3T 2=+3.10+-+7.30+9×0.01×10-2m/s 2=-1.397 m/s 2.(2)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v 3=x 3+x 42T代入数据解得v 3=0.518 m/s.答案 (1)-1.397 m/s 2(2)0.518 m/s。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基本信息姓名联系电话学段高中展示单元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及下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进行描述。

对于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人们通常从直接观察入手。

在确定的时刻或时间内明确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而要想准确地描述这些物理量,就必须先从学习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等内容开始。

本章学习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基础,同时本章学习的内容也是在为以后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1 质点》是机械运动的铺垫,它明确描述的对象是什么(质点),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描述(参考系);《1.2 时间位移》从位置变化的角度认识新的物理量——位移,这就包括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置的变化,某时刻位置变化和某段时间位移的变化情况;《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和数学知识产生联系,认识变化率的概念,从位移变化率的认识速度,加深对矢量的理解,以及如何测定速度;《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从速度变化率的角度认识加速度,包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一步理解矢量。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第1节质点参考系1课时第2节时间位移2课时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2课时第 4 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5.学习活动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做平动时,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参考系的定义;观察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时用来作参考的其他物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1.质点参考系 ................................................................................................................ - 1 -2.时间位移 .................................................................................................................... - 7 -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 14 -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 22 -1.质点参考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二、过程与方法1.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了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2. 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运动的描述 整合与评价》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运动的描述 整合与评价》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导学 建议 重点难点 教学建议 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x-t 图象、v-t 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本节内容需安排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 本章以学习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为主,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深对各个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并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特别是加速度的概念,在生活中几乎涉及不到,更要引起重视。 概念是整个运动学理 论的基础,图象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工具,要做到能识、能用 x-t 图象、v-t 图象。 课前准备 回顾本章内容,通过打点计算器求瞬时速度对学生来说可能没有接受,加速度的理解则 是本章中最难理解的一个个物理量,应多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 导 程序设计 预习过程 学习内容 梳理知识 学 过 程 设 计 学生行为 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 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 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 完成学案 结对交流 课堂讨论
板书设计
§1.6《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评价 x-t 图象和 v-t 图象 速度 变化 快慢
质点 参考系
位置 变化
位移
运动 快慢
速度 x v t 矢量性
加速度 v a t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教师行为 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媒体运 用 PPT 演示 课题及 学习目 标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 填写学案的情况。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 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回顾质点和参考系的概念, 是为整个运动学打下基础。 能否看作质点首先要明确研 究的问题,物体做什么运动首先 要选择参考系。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授课年级 课程学习 目标 高一 目标解读 课题 §1.6《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评价 课程类型 复习课
1.理解描述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2.深刻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3.能识图并用图解决实际问题。 4.能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综合问题。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一 1.5《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评价 精品学案 (1)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一 1.5《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评价 精品学案 (1)

?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评价一、学习目标二、素养提升〔一〕正确理解根本概念时间与时刻:时间表示时间段,时刻表示时间点,在时间轴上是线段与点的区别。

位移与路程:位移表示位置的变化,是矢量;路程指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速度和速率:速度指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矢量;速率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平均速度对应某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1.如下图,一小球(可看作质点)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

设A点的高度为1 m,那么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23√3m,23√3mB.23√3m,43√3mC.43√3m,23√3mD.43√3m,1 m【解析】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那么小球通过的路程s=2l AB=2×1sin60°m=43√3m;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那么小球的位移大小x=l AC=2×1tan60°m=23√3m,C项正确。

【答案】C【点拨】此题要明确小球的运动过程,再由位移与路程的定义分别求出即可。

〔二〕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含义不同:速度v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改变量Δv是表示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Δv=v2-v1;加速度a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称速度的变化率。

大小:v由位移和所用时间共同确定,即v=ΔxΔt;Δv由初、末速度共同确定,即Δv=v2-v1;a由速度变化量和所用时间共同确定,即a=ΔvΔt。

方向:v指物体运动的方向;Δv指速度改变的方向,由初、末速度共同决定;a与Δv 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没有必然关系。

2.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解析】由a=ΔvΔt可知,当Δv很大,但不知道Δt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A 项错误;高速匀速飞行的战斗机,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量为零,加速度为零,B项正确;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很大,C项错误;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指 导
本章的概念较多,要注意矢量和标量的不同;本章的公式也很多,学 习过程中尽量推导公式,一方面能记住公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公式间 的关系,在一题多解中体会如何比较简捷的处理直线运动问题。图象多也 是本章的一个特点,只有正确的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比较好的利用 图象分析问题,特别是追及问题。
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 况。公式的了解、理解和应用有一个过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
准 备 导
运动为代表)的规律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决定以什么方式复习本章内容。
学 过


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 用 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 态。 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 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 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 有所了解。 PPT 演 示课题 及学习 目标
程序设 计 预习过 程
学习内 容 梳理知 识
完成学 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 学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 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 容。
结对交 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 就学案中教材诠释交流的内 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 况。 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 级 小组讨 论 小组展 示 补充质
s t
v t
a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
公式与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速度 v、 点评: 速度变 化量 Δv、 加速度 a 的。 的比较 1.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2.定义式和单位是不同
速度 v、速度变化量 Δv、加 述或板 速度 a 三个物理量,但它们 书 的大小关系常常是我们容易 犯错误的地方,那这些物理
3.速度、速度变化量、加 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速度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大 小联系. 呢? 这是本章必须理解好的
生基础不好就以后解决。 时间 四、追及和相遇问题 不够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处理。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 全,小组同学都完全后可交 流讨论。 拓展技 能检测 记录要 点 总结反 思 知识总 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 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 下。 感悟收 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 教学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 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做笔记。 PPT 课 件 PPT 课 件 PPT 课
分析问题 (实际上就是数学中 来哪些公式? 的排列组合) , 最后得出结论, 其实只有不涉及加速度 a 和 学生可能不知道从哪个 方面来解决问题。
不涉及初速度 v0 是没学过得 公式。 讲练结 合 独立分 析思考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 一、公式的选择和多过程问 PPT 课 件
学 (特别是各小组组长) 交流, 题 掌握学生的能力情况. 追及和相遇问题如果学 二、图象问题 三、减速及刹车问题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 1.10 评价《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课程类型复习课
课 程 学 习 目 标
目标解 读
1.理解描述物体(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 2.合理地选择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 的最佳方案. 3.掌握构建物理模型解题、巧选参考系解题、逆向思维法解题和运用 图象解题等方法. 4.正确辨识图象,理解图象含义,能根据图象获取有关运动的信息. 5.能熟练地应用运动学基本公式,特别是平均速度公式.
疑 教师点 评
理量就确定了, 这段匀变速
运动中, 只要确定哪几个物
直线运动也就确定了.说明: 理量就可以确定这段匀变速 平时问题中可能会给出多余 直线运动?小组讨论基本能
的物理量或矛盾的物理量时, 解决问题,但要说明白也不 要注意甄别。 主题 2: 教师注意从以下几方面 容易。 在匀变速运动中常涉及 口头表
另外也可以强调速度、 速 一个问题,这类问题也是以 度变化量、加速度都是矢量 后物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的。 主题 3: 匀变速 直线运 动的位 移公式 教师一方面可以从物理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 PPT 课
情景上提示学生, 另一方面也 动涉及的物理量有 5 个,即 件 可以根据主题一的结论入手 v0、vt、t、a、x,可变换出
课 程 导 学 建 议 课 前
重点难 点 教学建 议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正确地选择公式, 利用 v-t 图象分析问题, 解决简单的追及和相遇问题. 本章的复习建议用 1-2 课时,突出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规律的 掌握,初步让学生能够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并能根据过程中的条件 正确选择公式,着重刹车类问题和简单追及相遇问题的的了解,但难度不 能太大。
主题 1: 描述运 动物体 的几个 物理学 参量
(1)五个物理量,分别是
(1)对于一段匀变速直
口头表 述
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 线运动而言,描述这段运动 度(a)、位移(x)和时间(t).注 意规范物理量的符号。 (2)只要确定一段匀变速 直线运动五个物理量中的任 意三个物理量, 其余的两个物 的物理量有几个?分别是什 么?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全 学了哪些公式,但五个物理 基本上通过讨论能说出来。 (2)在一段匀变速直线
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件
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 整教学方法。 案
课外拓 展
比较复杂的多过程运动
板书设 计
课题: 《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评价
标量和矢量 参考系 质点 时间和时刻 加速度 位移和路程 特殊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不变)
v
基本概念 运动的描述 核心概念 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