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密度居住区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高密度居住区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的设计
探索高密度居住区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的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上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导致现今的住宅用地紧张,所以,现在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一般被设计成为高密度住区。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与提供高质量的空间环境二者和谐的结合起来。
本文就这个问题就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生态;景观连续性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欧景城市花园,是近几年新兴的在城市中心地段的一种新式建筑群,是集居住、办公、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建筑群体,设计时为提升高密度居住区空间环境质量引入引入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理念-强调公共空间应满足功能和活动的需要、注意一定的视觉装饰效果、生态性应注意提高绿化量(绿化容积率),在局促的地块上有机的进行建筑设计。
现今我国的住宅建筑还是集中在城市或者是其中心地段,住宅城郊化尚属于第一阶段。
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国情下,低密度住宅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外部条件制约,另外,在
“90/70”政策下,做普通住宅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而在“别墅用地限制”后,做纯粹的别墅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这种建设单体别墅受到约束的背景下,高密度住宅建筑以组团方式排列,可节约更多的用地,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加具有亲切舒适性的私人住宅,因而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规划领域的专家也更加重视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规划方面的研究。
2 从区域环境到总平面功能布局布局着眼于以下几点:
1、在开发过程中要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进行阶段性的开发,最大化的避免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利用基地的有利条件,保证本项目达道最大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划分建筑群体,以满足分期实
施的要求和高效使用资金。
2、设计一个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高质量生活及居住场所。
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景观设计。
把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融入景观设计。
展现特殊环境中产生互动的地域文化景观之魅力。
通过公共设施展示地域文化。
将住区内的路灯"垃圾箱"座椅等设施围绕当地历史文化进行特色设计,强化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
3、最大限度地保证小区内部的开放空间和日照要求,减少来自基地外的噪声。
基地位于南宁市城市主干道民族大道与旧城区道路-新竹路之间,西侧紧邻广西区图书管,北侧为居住小区密集地段,南面临民族大道城市绿化带,依据区位特点,整个基地划分为东、西、北三个建筑组团,西组团下部为五层裙房上部为四栋塔楼,四裙房功能为SOHO和商场,塔楼均为住宅,为围合式平面布置,形成一个共享中心庭园;东组团为沿街一字形排列的四幢塔楼,裙房内设SOHO、会所和商业零售;北侧为一组布置在架空停车场屋顶绿化平台上的“U”字形多层板式住宅;
总平面布局结合场地周边发展现状,功能布局上有所创新:综合考虑三个功能组团和基地北侧为居住小区密集地段的因素,设计把人行主入口面向南侧,西面设计成新的城市街道图书管东墙侧商业零售区形成小型商业街区,东、西组团底层开放式布局,通过中心庭院、建筑内部的通廊、利用植物建造功能与广西区图书管及民族大道城市绿化带形成既相通又独立的空间领域,绿化庭院与城市绿化带及街道既是居民的生活休闲购物的空间,又将建筑的群体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3 富于现代构成元素的建筑立面增强空间界面的可识别性
着眼其独特的城市位置及多功能空间的特性,有效处理大小尺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
建筑群体采用前高后低的处理,南面沿民族大道的高层建筑落在五层连续裙房和巨大的彩色柱廊之上,弧线型的板式公寓布置在塔楼之后,第三层次为北面的多层板式住宅,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裙房雨蓬、挑檐与塔楼竖向线条相互渗透,相互协调,富于建筑水平与垂直韵律,外立面各要素具有鲜明的个性,跳跃的色彩与简洁流畅的线条、现代气质的灰色金属漆有机地结合在整个城市
环境中,独特的外形和张扬的色彩给城市带来全新的感觉。
4 庭院与建筑设计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活动而创造的人为空间,这种空间从来就包含着建筑的室内和建筑的外部环境空间,而在建筑的外部环境空间中,其主要部分,常常是建筑的庭院空间,在整个建筑空间中,庭院空间是室内空间的协调和补充,使室内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是整个建筑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之中,庭院空间又是建筑的中介性和过渡性空间。
”项目设计基于以上理念,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中心高密度地段结合建筑设计创造具有完美尺度和比例的庭院空间、广场和街面,给住区多功能使用空间。
5 庭院与建筑设计主要矛盾及措施:
1、城市生活的魅力来源于人们在其中活动,住宅小区的魅力亦源于此,而本工程的休闲广场的空间环境正是魅力的客体。
广场的空间环境好坏的一个要点为广场的生气感。
当人们来到广场时,对广场的第一感觉便是广场的生气感,也就是人与环境共同构成的气氛。
人们经常使用的充满生气的广场有两个特点:一是部分地区封闭,二是适当开放而与另一个城市空间相连,设计的矛盾主要在第二点上。
西组团的中心庭院处于四栋高层建筑围合的空间中,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压抑感。
为使广场内视野能相对开阔,采用“抽空”的设计构思,在裙房北侧设计南北穿透的室内空间,同时与南东西面多点设置架空人行通廊,创造广场的边缘空间,使其形成开放、半开放的空间与中庭广场相连,同时,底层沿休闲广场一侧设置柱廊,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过渡空间,当人在架空层内部活动或休憩时,既可感受如同室内般贴近人的尺寸,给人亲切的感受,购物的同时又可在柱廊中浏览休闲广场景致。
以上设计,既解决了广场与建筑群间相互约束的矛盾,又增加了人们的环境认同感,无形中加大了广场的流动空间,使其极具生气感。
2、采用“锲入”的设计构思将北组团休息庭院设计为架空平台上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庭院同时兼具人流分配的枢纽空间和观赏空间的功能,为解决交通人流与休息人流相互干扰的矛盾,将建筑单元主入口设于架空层,使不同人功能流通过建筑内部的交通体可
便捷到达休息庭院及住宅室内、地下停车场等室内外空间,把庭院空间与建筑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静谧、内向、聚集的空间效果,人们置身其中感到另有天地。
6 结束语
“建筑,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项目体现了建筑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共融,成为城市的和谐元素。
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旧城改造和住宅郊区化的大趋势下,现存高密度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是否能使居住区达到真正宜居,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因此,对其设计方法的探索还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居住区规划时应该更多的关注人的真实需求,加强景观的生态宜居性,从改善建筑规划的组团性入手增加可绿化空地面积,竖向设计"景观小品"植物选择方面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创造景观。
高密度居住区作为一种新型居住区模式,其所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环境条件优越郊区,能给人们带来老城区所不能带来的宜居模式,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在我国现代城乡住宅的建设中,土地资源对居住容积率仍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土地紧张,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对土地依赖程度高的地区,这种影响尤为显著。
城市中人口急剧增多,也就导致了用地紧张,要求居住用地的开发必须提高密度以满足更多人对居住的需求。
从未来着眼,高密度住宅将是城市中住宅建筑的主流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欣城市宜居型低层高密度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探研[D].北京: 北京工业学,2007
[2]丁成章高密度低层住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C].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87):33-34,47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C].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张西利城市标识系统规划设计[C].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