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节气压带和风带

合集下载

2.2节气压带和风带(共76张PPT)

2.2节气压带和风带(共76张PPT)
冬雨型:冬雨较多,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练习
下列气候类型中,具有冬季多雨特点的 有( C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秋分日-冬至日
秋分日-冬至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D.热带草原气候
练习
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的大洲是( C A. 非洲 B. 大洋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练习
我国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C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 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 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 响的结果。
7——8月
第二步: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热带 最冷月大 于15oC 亚热带 最冷月在 0oC——15oC 温带 寒带或亚寒带 最冷月小 最热月小于 于 0o C 10oC
第三步:根据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确定 降水类型

2.2+气压带和风带(共45张PPT)

2.2+气压带和风带(共45张PPT)

(3)A图中的高压名称为 亚洲高压 ,如果 没有海陆热力差异,在其纬度上应该分布着副极地低 气压带。 (4)B图中低气压中心的位置在 印度 ,它切 副热带 断了 高气压带,形成了北太平洋的夏 威夷高压。 (5)A图中①为 东北 季风。B图中②风形成的主 要原因: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南带南,点北带北) ----(北半球)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例1
.下列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南半球西 风带风向的是 B
课堂练习:
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降水季节分配
年雨型
气 候 类 型 的 判 读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t>15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0<t<15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t< 0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雨型(最高月 降水<400mm) 夏雨型(最高月 降水>400mm)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多锋面雨
西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 热干




多对流雨
赤道低压带
热干

南 盛 行
信 西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 温湿

多锋面雨
副极地低压带 冷干 极地高压带 少雨
极 地 东 风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成因、气候特征、分布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要求:(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2气压带和风带

2.2气压带和风带

2.2气压带和风带依标托纲:1.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气候特征。

3.掌握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形成与特点及其差别。

自主回顾: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相对位置为图中各气压带、风带命名,并标注在图中相应位置上。

(2). 根据四个气压带高低情况,在E、F、G处绘制风向。

2.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锁定考点: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大体是一致的。

(1)就北半球夏季而言,大致是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冬季南移。

(2)就南半球夏季而言,大致是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冬季北移。

(3)可以说,南、北半球均为其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高纬移动,冬季相反。

(4)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幅度大致是5~10个纬度。

考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形成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区吹向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低压区,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2.2气压带和风带 (共67张PPT)

2.2气压带和风带 (共67张PPT)

(1)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赤道低压——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热带沙漠气候 盛行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 (2)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夏季——赤道低压北移 冬季——东北信风南移 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 冬季——盛行西风南移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0°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0° 30°
60°

行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90°
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
空 气 下 沉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水汽受热难以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高气压 地面
30°N 0°N
空 气 上 升 低气压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大西洋
极地东风(少雨) 极 地 气 候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终年严 寒干燥, 夏季短促)
太平洋
距海洋 较远终 年受大 陆气团 控制
副极地低压(多雨) 盛行西风(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 () 性气候( ) 地中海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严寒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干 燥,夏季短 促
大陆 内部 极地 地区
雨 热 同 期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

必修一:2.2节气压带和风带

必修一:2.2节气压带和风带
35°N 25°N 10°N 0°
30°N
20°N
6.地中海气候 4.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5.亚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季风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各风压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低压(上升气流)多雨,高压()少雨
2.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热雨、热沙、温海、极地
1.热带雨林气候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 带——终年高温, T最冷月>15°C; 亚热带——冬暖夏热, T最冷月>0°C; 温 带——冬冷夏热, T最冷月<0°C(温海除外); 寒 带——终年严寒, T最热月<15°C 。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热雨、温海 热草、三种季风气候 地中海 热沙、温陆(针)、极地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 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 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 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完成教材P43活动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1.极地气候
60°N
90°N
70°N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温带海 洋性气候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季风环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90°N
11.极地气候
70°N 60°N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温带海 洋性气候
55°N
9.温带大 陆性气候
40°N
8.温带 季风气候
55°N
9.温带大 陆性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13张PPT)

D、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
三、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 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
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练一练练习
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C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B )
A、
B、
C、
不可能维持。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大气一开始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 以及摩擦力的影响,气流方向会发生北 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假设情境二:
1、地球表面仍然是均匀的
2、地球自转——存在地转偏向力
三、三圈环流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球 低
南风


被 迫 下 沉
流 立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北纬30度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共21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共21张PPT)

冰岛 低压
2020/6/12
15
七月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压
2020/6/12
亚速 尔高 压
16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020/6/12
17
探究二、季风环流
亚高洲压冷、干阿低留压申
暖、湿
印度 低压
假设3: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气压中心 2020/6/12
12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020/6/12
13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2020/6/12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14
一月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北半球冬季 1月 南半球夏季
偏南
北半球夏季 7月 南半球冬季
偏北
2020/6/12
10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 小组分析了各种气 候类型的成因与分 布关系,并进行了 各种模拟演示。读 图。回答13题。
13.当黄赤交角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 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M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 类型分别是( )
学习目标: 1.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2020/6/12
2
大气环流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假设1: 地球不自转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原因: 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
2020/6/12
3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共17张PPT)

国西南
小结
热 假设 力 ①地表均一 环 ②地球不公转 流 ③地球不自转
单圈 环流
③地球自转 三圈 环流
②地球 公转
大气 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赤道
极锋 中纬环流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三圈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纬环流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 气压 带
思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动副极力地因低素气压带是否为热力因素所致。
请观察 并归纳 它们的 分布规 律是:
南北对称 相间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则③处为( D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
2、读图并思考回答: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冬 季时的大气环流 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东北信风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
深入思考:
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这个假设也否定掉, 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
1.地球不自转 2.地表性质均一 3.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多?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少?
假设 思考
单 圈 环 北极 流
赤道
南极
赤道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2.2.2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2.2.2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7.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8.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B C D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5.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 D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6.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 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 我国的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 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 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
高压
夏季情况 如何?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1月) 冰岛低压 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7月)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原有的气压带被气压中心切断
一月
低副 极 地 低 压 带 低 高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低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
年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D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C①④ D ①③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C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C①④ D ①③

2.2 气压带和风带

2.2 气压带和风带
无风带是否存在???
2.2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
长时段、全球大气的平均运动状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术语表达:大气环流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活动
若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 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1. 在图 2.9 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 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 低。 2. 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 么?
2. 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 上?如果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闭合等压线,气压 带还呈带状分布吗?
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
蒙古-西伯利 亚高压
冬季600 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冷高压),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气流下沉→晴朗
降水的形成条件: 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 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 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问题3、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雨、冷温暖热性质
冷、干 暖、湿 热、干
冷、干 温、湿 热、干 热、雨
热、干 暖、湿 冷、干 冷、干
热、干
温、湿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看图形特点
10ºN
10ºS
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课件5:2.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5:2.2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高空的南风在地转 偏向力作用下,不断右偏 ,到北纬30o上空附近向右 偏达90o变成高空西风,环 绕地球运转,到达不了北 极上空;近地面来自北极 地区的北风受地转偏向力 和摩擦力作用下,右偏成 东北风,也不能直达赤道 地区
随着气流运动方向的改变,近地面气压会发生那些变化?地球外围的大气究竟 能形成几圈环流?
低纬环流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风
00 300S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S
高纬环流
极 极地地高气东90压0S带风
高纬 中纬
低纬
全球三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6副0°极N 地低压带 30°副N 热带高压带
东南信风
0° 赤道低压带 30°S副热带高压带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 完成 图示现象发生在北半球的什么季节?
夏季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 布正确的是( C )
A.a
B.b
C.c
D.d
解析: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 、风带南移。逐个分析,只有c图符合冬至日时南半球低纬度盛 行东南风,吹向赤道辐合带的特征。
高空 低压
被 迫 地球表面下沉高压
60oN 低压 30oN
3、高纬环流形成 高压
低压 遇

高压
下 沉
极地地区受低热压少,气流遇冷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而后 形成吹往低纬的极地东风带, 到60oN附近与温暖的盛行西 风带相遇,形成极锋,温暖的盛行西风被迫抬升,形成副极 地低气压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季风环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请阅读教材42页,思考三种气候的 分布规律、气候特点、形成原因、 分别是什么?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 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 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 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完成教材P43活动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 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 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 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 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 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 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 呈南北狭长分布。
地球上的大气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三个特性:全球性 有规律 长期平均状态 (2)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3)意义:促进地球的水热平衡 2、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
北极
----单圈环流
赤道
赤道
南极
因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因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2、季风环流
①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 著改变的现象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②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
东 亚 季 风
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 道 低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因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 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 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 大影响。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 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 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 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其次使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活动
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 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 冷而重。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 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 暖而轻。
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 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 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 也生机勃勃。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 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 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 沙漠景观。
活动
2.分别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副 热带高气压带上; 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 切断,呈块状分布; 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 带有重大影响。
副极地低压 低压 高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低压
副热带高压 高压 低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风向 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冬温和少雨 夏炎热多雨 气候 温带季 类型 风气候 气候 冬寒冷干燥 特点 夏炎热多雨 成因
南亚季风
冬季:东北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因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六风七带” (3)气压带和风带
热力成因 动力 成因 热力 动力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 道 低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西 风 中 纬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冷却收缩下沉 冷暖气流辐合上升
高压

亚欧大陆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副 亚洲(印度)低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压
30°N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块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 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一 亚洲高压(又称 阿留申 高压 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 低压 压) 七 亚洲低压(又称 夏威夷 低压 月 印度低压) 高压 带状分布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大西洋 冰岛低 压 亚速尔 高压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团控制
距海洋较 远终年受 大陆气团 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 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东北 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北 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聚积下沉
受热膨胀上升
成因
热力成因
(4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7月北移,1月南移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单圈环流 (2)形成过程----三圈环流 (3)气压带、风带(六风七带)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一月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压
60N
大 西 洋Leabharlann 七月 亚速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