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第三篇热点主题练(六)区域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第三篇热点主题练(六)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第三篇热点主题练(六)区域可持续发展

热点主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

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

1.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②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2.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解析:1.A 2.C 第1题,贵州多岩溶地貌为主,多石灰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选A正确。

第2题,石坎梯田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对缓解旱情有一定意义,A正确;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B正确;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提高了人口容量,C错;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D正确。

选C正确。

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

据此完成3~5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4.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解析:3.C 4.D 5.C 第3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围垦和灌溉,导致流入咸海的水体减少,咸海面积迅速缩小。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

2.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对比 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光照充足,土地资 种植长绒棉的历 我国最大的
源丰富,山麓地带 史悠久;市场对 南疆 棉花生产基
有高山冰雪融水可 长绒棉需求量大 地
(1)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 农场的有利条件。 (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3)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基洛萨靠近首都这一全国最重要的 港口,有铁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第 (2)题,剑麻产地气候湿热,剑麻收割后,不及时加工易腐烂变 质,影响产品质量。第(3)题,中国公司在当地扩大剑麻生产与 加工产业规模,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当地 政府与民众收入,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提示 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或政策法规一定要因 地制宜,因为各农业生产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是不一 样的。如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实行限耕、休耕政策就有一定 难度。
1.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分布
20 世纪以来,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 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如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 化、草原退化等。
3.(2017·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 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 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 1999 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如图)附近投资 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 国。该农场一期种植 1 000 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 过 1 000 人,预计 2020 年种植面积达 3 000 公顷,年产剑麻纤 维 1 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选择题(2017·济南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③④ 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

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解析:第1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德国劳动力不廉价。

第2题,东北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答案:1。

A 2。

19地理课时优化提分练必修三中图全国通用版: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4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19地理课时优化提分练必修三中图全国通用版: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4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能力提升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①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②便利的水陆交通③丰富的煤炭资源④充沛的水源A.②③④B.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2现在,鲁尔区的很多钢铁企业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再将炼出来的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材。

这样做的目的是()A.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B.荷兰的劳动力成本低C.荷兰海边煤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并不低;由于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故鲁尔区可以在荷兰,就近获得通过廉价海运进口的铁矿石,以降低运费。

答案3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A.煤炭丰富,但铁矿资源贫乏B.科技力量雄厚C.水资源丰富,煤炭则主要来自附近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两地均为水资源丰富、水答案4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常年盛行西南风。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重振辉煌的问题。

如今,鲁尔区已经率先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

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已经取代传统的钢铁、煤炭行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发动机。

完成第5~6题。

5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①生产结构太复杂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④廉价石油的竞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煤炭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题,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等原因致使6题,鲁尔区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数量减答案 6.D7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 000亿元。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docx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docx

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此阶段为戯菜止常生怏期广春节I I I I I I I I I I I I1.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A.自然土壤肥沃B.人均耕地面积大C.商品率高D.水热条件优越2.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改良土壤D.培育良种解析:笫1题,该区域种植油菜和甘蓝,是我国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人均耕地面积少,商品率低,但水热条件优越。

第2题,南方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大, 所以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良土壤、培育良种主要有增产效应。

答案:1.D 2. A(2017 •成都模拟)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A. 90 天B. 115 天C. 130 天D. 140 天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晩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实战演练:::强技提能月32J4明月27J15 0/119/1此阶段为冬季•种植油菜和甘蓝.戯菜品种少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在4月1 FI至4月11 B,成熟期在7月21 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2〜122天,故B项正确。

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故C项正确。

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西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

答案:3. B 4. C(2017・广州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历经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

读图,回答1~2题。

1.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

第2题,该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故保护植被是关键,要保护植被(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太绝对),必须解决好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答案:1.B 2。

C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4.下列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黄淮地区的洪涝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能变动带的位置可以推知,可能变动带向西北方向迁移,说明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使原有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2019高考地理专项练习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9高考地理专项练习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9高考地理专项练习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网络】【考纲及教材】考纲: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教材:《必修三》所有内容。

【真题考向引航】感悟真题找准考向1.〔2017-山东〕-26、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

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

据图、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2017—山东〕26.(25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图8为A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2001~2017年第二产业占各自GDP比重的变化目。

读图回答第〔4〕题。

〔4〕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

〔4分〕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题组层级快练33流域的综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题组层级快练33流域的综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题组层级快练33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题组层级快练33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题组层级快练33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三)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的组合,正确的是()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2.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B.植被破坏——矿山开采,扩大耕地面积C.酸雨污染——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D.沙丁鱼减少——河流建水库时,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了沙丁鱼的洄游产卵答案1。

A 2.D解析第1题,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口不一定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第2题,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早期,农业和工矿业的开发活动不当,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田纳西河流域不是沙丁鱼的主产地。

2019年高考地理仿真专题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仿真专题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仿真专题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原和灌木,因此可推断该地区的热量条件不佳,所以丙地无作物的原因主要是热量不足。

某国以雨育农业为主,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

生产落后,丰年粮食自给率仅60%~70%。

下图示意该国位置及年降水量。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该国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变化趋势,描述正确的是()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2.该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小农经营B.商品率高C.机械化水平高D.灌溉技术先进3.目前,该国提高粮食单产的最有效措施是()A.扩大耕地面积B.改善土壤肥力C.完善水利设施D.覆膜种植农作物【解析】1选D,2选A,3选C。

第1题,由图中等降水量线、经纬转(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可知知,该国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第2题,由材料、图中经纬度、海洋、海拔等信息可判断该国为厄立特里亚。

其以雨育农业为主→灌溉技术较低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一小农经营、机械化程度低,丰年粮食自给率仅60%~709%一商品率低。

第3题,由图可知,该国年降水量较少,平原地区更少,影知向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单产的最有效措施是完善水利设施,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下图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②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③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④V热量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①Ⅰ区②Ⅲ区③Ⅳ④Ⅴ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4选D,5选B。

第4题,I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主要是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II区内东书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而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人口稠密,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故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IV区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陕西和安徽,耕地面积大,但后备土地资源不足V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西南地区地势高,地形崎岖,自然条件裤交差,限制其农业发展。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讲 中国可持续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讲 中国可持续

菲律宾的玛雅农场是世界生态农业的典范,下面是该农 场生产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农场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
利润,而且基本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其关键的环
节是( )
A.科技投入
B.水稻种植
C.食品加工
D.沼气利用
4.该农场生态循环生产可以( )
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经济 清洁生产
效益
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来源 改造技术,调整工业结构
循环经济 目的
经济活动生态化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农业可持续 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协调 方式
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的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典型 代表
留民营的生态农业
2.清洁生产的效益
实现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减少了废弃物 生态效益
1.清洁生产
[图文拓展]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 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
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 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 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 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考点一 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 力。如下图所示: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 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 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 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 专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 专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

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据此完成1~3题。

1.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 )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2.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不足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3.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流向 B.地形格局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海南岛西部沿海盛行东北风,风季漫长。

经过漫长的时期,海南岛西部形成了狭长的沙漠化地区。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以人工栽种木麻黄为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手段,但近年来防护林因经济开发频遭人为破坏,沙漠化加剧。

读图,完成4~5题。

4.与图中沙漠化地区沙物质来源丰富无关的是( )A.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大面积裸露B.沿海土壤受海水侵蚀,逐渐沙化C.河流枯水期,河床泥沙大量出露D.近海上升流挟带泥沙向海岸输送5.图中沙漠化地区植被破坏后难以自然恢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低平,不易形成地形雨B.地处盛行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坡度陡,水土流失严重D.位于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田。

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有( )A.劳动力丰富B.科技发达C.能源充足 D.交通便利7.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B.带动煤矿发展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D.减少粉尘和酸性气体排放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主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

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

1.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②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2.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解析:1.A 2.C 第1题,贵州多岩溶地貌为主,多石灰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选A正确。

第2题,石坎梯田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对缓解旱情有一定意义,A正确;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B正确;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提高了人口容量,C错;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D正确。

选C正确。

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

据此完成3~5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4.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解析:3.C 4.D 5.C 第3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围垦和灌溉,导致流入咸海的水体减少,咸海面积迅速缩小。

选C。

第4题,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因水源路途遥远,线路长,投资巨大,工期长,且工程为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选D。

线路经过区域的地形多为平原,工程没有穿过板块边界,位于板块内部,很少地震。

第5题,“北水南调”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量增加,可能会使年降水量有所增长,选C。

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及东北三省人口增长率图(注:人口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读图,完成6~8题。

6.①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下列有关该平原叙述正确的是( )A.由松花江、嫩江、黑龙江冲积形成B.气候冷湿,冻土广布C.是我国冬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D.雨热同期,热量充足7.下列关于②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工业基础好B.资源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大C.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产业转型困难D.交通运输高速化领先全国水平8.下列关于东北三省人口状况及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96年人口呈现负增长;传统工业的衰落B.2005年人口增速减慢;国家东北振兴战略C.2015年人口迁出率最高;经济衰落,收入水平低D.目前,人口老龄化突出;城市化发展缓慢解析:6.B 7.C 8.C 第6题,图中①平原是三江平原,由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冲积形成;纬度高,气候冷湿,冻土广布,B正确;是我国春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雨热同期,夏季热量充足,冬季寒冷。

第7题,图中②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工业基础好;资源密集产业比重大,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小;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产业转型困难,C正确;交通运输高速化水平从材料和图中读不出来。

第8题,从图中看,199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人口迁移率为-3‰,人口增长率为5‰,呈现正增长;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迁移率为3‰,人口增长率为9‰,人口增速加快;2015年人口迁出率最高,是因经济衰落,收入水平低,C正确;目前,人口老龄化情况从图中读不出来。

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沙的共同作用,下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9~11题。

9.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 )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10.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少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11.下列关于尼罗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产生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轮船航行B.导致海水倒灌C.有利于鱼群集聚D.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9.B 10.C 11.C 第9题,读图1900年海岸线到1971年海岸线只有部分向陆地推移,两侧海岸线1900年和1971年相交,说明没有变化,故A错误;1982-1987年以及1987-1991年海岸线也有相交位置,故C、D错误,1971-1982年海岸线无相交,且向陆地推移,故B正确。

第10题,近百年来,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泥沙堆积物的减少则是因为上游修建大坝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减少。

故选C。

第11题,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侵蚀加重,有利于航行;海水倒灌加重;泥沙减少导致鱼类饵料减少,因此不利于鱼群集聚。

故选C。

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冰川,主要流经印度东北部阿萨姆河谷地区,流域面积29.2万千米。

干流多数河段河道宽阔、沙洲众多,为当地农民种植水稻提供了珍贵的土地资源。

人们往往选择在高沙洲的洲头以下地区栽种冬稻(冬半年种植)。

近年来,印度政府提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实施大坝网建设计划。

除了已建的小型灌溉工程和8座大坝之外,计划再建19座大坝。

材料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等高线图,右侧为H城气候图和附近河谷沙洲示意图。

(1)说出布拉马普特拉河含沙量特征,并阐述依据和原因。

(2)分析“人们往往选择在高沙洲的洲头以下地区栽种冬稻”的原因。

(3)简述图中大坝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4)说出大坝修建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河流的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流量有关;判断布拉马普特拉河含沙量多少是由其下游多沙洲分布得出的,沙洲是流水携带泥沙堆积形成的;该河流域内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强度大,对地表的冲蚀作用强;由青藏高原向南到恒河平原,地形坡度大,易受侵蚀。

第(2)题,选择在高沙洲的洲头以下地区栽种冬稻的原因,与水流速度、水位高低有关;该地地处低纬度,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高沙洲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没;洲头以下地区由于洲头影响水流分散,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土壤不易被侵蚀;冬半年为枯水期,水位低,沙洲出露面积大,播种面积增大。

第(3)题,图示大坝主要建在支流的中、下游地段,大坝建设与河流落差、流量有关;支流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大,流域内降水量大,水能丰富;干流河宽,水流平缓,不利于大坝建设;支流的上游地段为中国领土。

第(4)题,大坝修建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该地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山地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滑坡、泥石流多发。

答案:(1)含沙量大依据:河流多沙洲分布原因:降水量多,强度大;地形坡度大,易受侵蚀。

(2)地处低纬度,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高沙洲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没;洲头以下地区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土壤不易被侵蚀;冬半年为枯水期,水位低,沙洲出露面积大。

(3)主要建在支流的中、下游地段支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干流河宽,水流平缓支流的上游地段为别国领土。

(4)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山地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棘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光、耐严寒、耐旱、耐风沙,对土壤适应性强,其果实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

西宁市大通县分布着约10万亩天然沙棘林,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优良。

近年来,青海省通过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吸引某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沙棘林资源,打造集沙棘保护、研究、产品开发、加工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世界沙棘谷”,走出了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大通县地理位置示意。

(1)分析大通县商品沙棘果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2)简述大通县打造“世界沙棘谷”的有利条件。

(3)说明大通县沙棘产业化发展对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区脱贫的启示。

解析:第(1)题,联系沙棘生长习性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

从气温、光照、水源、病虫害少、环境优良等方面分析回答。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沙棘林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沙棘果产量大;沙棘果品质高;药用价值高,市场广阔;再加上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生产加工能力强,生产方面有保障;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当地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为沙棘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3)题,根据大通县发展沙棘林可知生态脆弱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根据本地区的优势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用特色农业适度发展旅游业;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与治理。

答案:(1)地处青藏高原,晴天多(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沙棘果生长时间长;高山冰雪融水水质优良;病虫害少;人类活动干扰少,自然环境优良。

(2)沙棘林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沙棘果产量大;沙棘果品质高;药用价值高,市场广阔;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生产加工能力强;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当地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任答5点,得分)(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适度发展旅游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注重生态保护与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