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制造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04
实验实训环节强化
实验设备升级与改造
引入先进实验设备
购置最新电气控制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如PLC、变频器、触摸屏 等,以满足实验需求。
设备功能升级
对现有实验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如增加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等功 能,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实验室环境改善
优化实验室布局,改善实验环境,提供舒适、安全的实验操作空 间。
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 ,了解最新的技术应用和市场 需求。
鼓励教师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 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就业竞争力。
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
积极聘请电气控制领域的行业专 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 教授或客座教授,参与课堂教学
和实践指导。
行业专家可以为学生带来最新的 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 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
教师专业能力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电气控制领域的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国际化水平。
设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定期考核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 提高。
企业实践经验积累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 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际工 程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方式
将用人单位反馈和社会 评价作为课程持续改进 的依据,不断完善课程 体系和评价机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企业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 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实习基地拓展
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
企业导师制度
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和综合能力。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研究报告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6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编程控制器(prog ra m m 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及其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1]。

作为一种专门应用于工业环境的计算机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先进技术,通过用户存储的应用程序来控制生产过程。

由于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和实时处理能力强等优点,PLC已被公认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

因为涉及对PLC 及其系统的了解与应用,“现代电气控制及PLC技术”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电网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其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与企业需求结合紧密。

因此,实践动手环节在该课程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企业对高校人才动手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电气控制及P L C 应用技术”课程采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

从作者的教学经验看,该课程目前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进程拘泥于教材章节的逻辑顺序。

由于教材的编写往往按照PLC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基础知识,PL C的基本指令,PL C的功能指令,PL C的顺序控制等的逻辑顺序编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PLC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大量讲述PLC的发展历史,硬件结构等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也不符合记忆和掌握技能的规律,因此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验课课时相对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的制约,通常只能安排8学时左右的课内实验环节。

实验课程通常由4个左右的独立实验组成,这样的实验课时远不能实现使学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应用类课程的目标。

另外,由于受到实验室安排等因素的影响,理论课授课内容往往与实验课程的内容在时空上脱节,学生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后无法及时在实验中巩固,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及时消化吸收。

“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是现代工程技术学科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学生可能难以真正掌握这一课程的核心概念和技术。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程,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旨在探究“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和分析了我们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新方法和策略,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陈旧概念和技术剔除,并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使其更符合当下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们优化了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案例、实验、模拟等多个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度、思维能力等方面。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大力推广多媒体技术,通过PPT、视频等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和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和技术。

通过以上改革和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课程内容更加紧贴当下工程技术的发展,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学模式的优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视觉体验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程。

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教师、学者参与进来,共同探索更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PLC技术》一体化课改研究(五篇材料)

《PLC技术》一体化课改研究(五篇材料)

《PLC技术》一体化课改研究(五篇材料)第一篇:《PLC技术》一体化课改研究《PLC技术》一体化课改研究摘要:《PLC技术》作为一门自动化专业课,对于这门课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转变;角色;引导;评价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PLC技术》这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课程,实践性很强,那么如何开展该课程的一体化改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应该在以下几点加以突破:一、教学理念――引导为主,讲授为辅《PLC技术》在教学理念上也应该是:教师是引导者――“引导为主,讲授为辅”。

现在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根本目的是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每个任务的“学习活动”中加上本课题新学习的元件,使用方法等,这些新的内容由小组成员查阅资料获得,可以去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多媒体工具。

例如学习“机械手控制”课题时,要用到新元件――光电传感器,学生们之前没有使用过这个新的元器件,就带着任务去查找光电传感器的相关资料,包括外形特点,型号尺寸,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在安装调试之前能够获得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是学生们自己查找到的,记忆很深刻,比以往教师的讲授给学生效果要好很多。

在整个环节结束的时候,将学生们的共性问题拿出来加以指正,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任务结束再给予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

这样看上去教师的工作好像轻松了很多,但实则不然,在学生们查找资料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事先将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解决方法列举出来,在最后总结环节要用到。

还要观察学生们的表现,以便给学生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二、教具设备的配备――服务教学,先进实用教具设备的作用是用来服务教学,课堂上使用好的教具设备,能为授课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教学大纲(56课时)西门子S7-200系列PLC版1课程编码:课程类别:职业核心能力课课程归属:信息与控制技术学院编制人:徐文编(修)制日期:2008年10月审定组(人):审定日期:2008年10月适用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目前PLC 集三电(电控、电仪、电传)为一体,性能价格比高、高可靠性的特点已使其成为自动化工程的核心设备。

PLC作为具备计算机功能的一种通用工业控制装置,其使用量高居首位。

PLC目前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支柱(PLC、机器人、CAD/CAM )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典型电路的基本原理,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阅读电气系统图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系统构成、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包括开关量控制、模拟量控制、数据通信及网络),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 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一种典型的PLC设备进行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设计、I/O 地址分配设计、以梯形图为主的PLC程序设计、控制系统的软件调试以及故障分析。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低压电器(模块一)、电气控制基本环节(模块二)、PLC 基础知识(模块三)和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实现(模块四)部分。

其中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实现(模块四)部分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师资源选择三菱FX2N系列或西门子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教学大纲中涉及PLC实际教学的部分均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电子、电工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备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和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注意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采用启发式、讲练结合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针对实际应用工程的项目开发能力。

浅谈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

Innovation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机电教育创新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已经在全国农业、工业等很多领域都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自动化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

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将《电气控制与PLC 》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该课程也将作为考核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充分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能有巨大帮助。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革和探索,主要有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

1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在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根据高校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现如今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促进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改革。

在整个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内容整合时可以先把内容划分为六个模块,其中电气控制教学方面可以分为低压电器元件模块、机床电气控制模块自己基本电气控制线路模块,PLC 课程教学可以分为PLC 基础知识模块、PLC 应用模块自己指令系统模块。

然后要根据模块化教学,进一步分化每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具体措施,使每一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使学生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使学生更加了解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的内容[1]。

2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方式一定是多种多样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发展状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化科技化教学方式丰富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手段,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于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的实践运用能力,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教学法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的实际应用方法[2]。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概述1.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后续课程。

它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初步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课程的定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按照培养“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发挥我院机电专业教学团队优势,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用基于“项目+案例”的教学方法,融合机电行业标准,构建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前续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维修电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过程1.课程设计思路1、“工学结合”的理念: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法实施,实现学生角色企业化;学习过程企业化。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念:在教学中突出项目驱动法,将学生自主策划,任务分解,真正做到“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

3、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理念:课程的所有教学过程都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实现仿真生产环境下的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淡化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实现课堂与实训现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课程开发的过程(1)深入学习、探索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基于过程控制的理念,开发相关的课程项目。

(2)加强与企业合作,院、系领导组织教学人员本地区周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在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总结并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3)在课程开发中,参照课程标准,结合校内实训条件,成立由院系领导、校内专家、专业带头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际教学人员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进行课程开发。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 编程应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PLC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元件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编程。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能力;2.使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和编程环境;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编程。

三、课程大纲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1.1电气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分类1.2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1.3电路图符号和电气元件的标识1.4传感器和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2. PLC基础知识2.1 PLC的概念和分类2.2 PLC的工作原理2.3 PLC编程环境和基本指令2.4 PLC的输入输出模块和接线方法3. PLC应用案例分析3.1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2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3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4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四、课程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教师讲解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实验练习: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的实际操作和编程练习;3.课程设计: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PLC程序的编写,实现简单的控制任务;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现实生产中的电气控制系统案例,学习实际应用经验。

五、教学内容详解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的讲解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气元件、传感器、执行元件、控制设备等组成的,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部分将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电路图符号和电气元件的标识等内容,使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PLC基础知识的讲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控制设备,它能够通过程序控制内部的元器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含课程思政)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含课程思政)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是研究PLC的结构原理及在逻辑量、模拟量控制方面等的应用,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类专业的重要的实训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采用任务导入的教学法,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处理的方法和应用PLC进行系统设计和编制控制程序的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具备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调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能够阅读PLC的程序,分析、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PLC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系统,编写相应的程序。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是高职院校工程机械机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平台基础课,也是系统学习专业的入门课程,学好本课程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工程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根据PLC的性能、特点及控制功能正确选用PLC、掌握 PLC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能够熟练连接PLC的输入输出设备、掌握 PLC内部存储器分配情况;(3)熟悉PLC的基本指令、高级指令和功能指令应用,了解PLC的其他特殊功能;(4)能够连接PLC网络、能够利用PLC网络实现连机控制,掌握 PLC的通信方法;(5)能够进行PLC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掌握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步骤;(6)具备对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7)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

能力目标:(1)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PLC机型(2)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完成PLC接口与外部硬件电路设计(3)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完成PLC梯形图控制软件设计与调试(4)能完成PLC及控制元件布局、接线布线、装配(5)能完成PLC控制系统现场安装、运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6)在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于PLC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PLC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PLC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PLC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陈旧、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等。

PLC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改革应着重于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需要具备更多的带领和引导能力。

而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未来,PLC教育教学应朝着更加开放、多元、实践性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PLC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关键词:PLC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必要性,具体思考,教师角色,学生参与,发展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制造的不断兴起,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PLC教育教学作为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PLC教育教学模式在面对日益快速变化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时显得滞后和局限。

为此,对PLC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当下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通过对当前PLC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必要性以及具体思考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如何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改革,并明确教师角色和学生参与在改革中的重要性,从而为PLC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部分整体意义重大,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2. 正文2.1 当前PLC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传统的PLC课程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缺乏与行业趋势的及时更新。

由于PLC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脱节。

3. 教学手段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电气控制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和PLC的基本原理、技术规范,具备电气控制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调试简单的PLC控制系统。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具备独立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相关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和创新精神。

3.强化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电气控制基础知识:包括电气电路基本元件与电气符号、电磁元件、接触器与继电器、电气控制原理等。

2. PLC硬件配置与组态:包括PLC系统硬件结构与连接,PLC输入输出点的配置,PLC编程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

3. PLC指令与程序:包括PLC指令的分类与应用,PLC程序设计与调试,PLC程序的存储与传输等。

4.电气控制与PLC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气控制和PLC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加深对电气控制和程序编写的理解与掌握。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与思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3.期末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电气控制故障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五、推荐教材1. 《电气自动化技术基础》(第二版)——李明著2.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第三版)——王明等著3. 《PLC原理与编程》(第四版)——谢志标著六、课程评价1.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气与 PLC 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摘要《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在自动化生产控制中应用广泛,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

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对《电气与PLC控制》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电气 PLC控制活页式教材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一教学内容改革1 传统教学内容存在的弊端1.传统教学按照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电气控制部分分为低压电器元件、基本控制电路、机床电气控制三部分内容,学生学习了低压电器元件的基础知识后,不知道学为何用,印象不深,具体应用于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时需要重新复习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学习效率低,效果差,不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

2.教材知识陈旧。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控制技术的发展。

教材中所涉及的电器元件逐渐被淘汰,新的电器元件和控制技术、控制方法在教材中涉及很少,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3.传统的教学内容以讲授知识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 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1.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将知识碎片化、实际案例任务化、教学任务情景化、任务内容单元化,重新构造、序化课程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溶入学习情境中,以寻求“解决办法”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加速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2.按照学习情境设置教学内容,每个学习情境下分若干个学习任务。

任务的设置遵循“从未知到已知,从基础到精深”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对《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性质及教学现状深入研究后,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都进行了改革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因人施教,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更注重实践环节和过程考核;抛弃了老师的一言堂,更换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标签:PLC;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法0 引言《电气控制与PLC》是自动化、机械电子等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包含“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两部分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理论教学,理论学时占主导地位,实验往往只有8个学时,造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空中楼阁现象,造成学生在工作中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对《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1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是电机电气控制和PLC应用技术两门课程的整合,知识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很广,专业性很强,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目前,地方本科大学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主要培养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人才[1,2],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电气控制与PLC》也要适应应用型转型的改变,制定新的教学目标。

《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应以培养知识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线,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型、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为实现这一综合性教学目标,就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2 教学内容改革首先对课程理念进行改革,针对应用性培养需求,重组教学内容[3]。

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在以项目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高职《机械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械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械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摘要:《机械电气控制与PLC》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中小型企业传统设备自动化改造,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般PLC系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机械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课程改革、职业教育0 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精神,培养具有匠气、匠心、匠技的优秀职业院校学生,课程组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与育人将融合,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不断提高育人能力和实效。

1 课程思政目标《机械电气控制与PLC》是我院机电类专业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以三菱FX3U系列小型PLC为教学载体开发教学项目,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生产加工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

根据教学标准及学生特点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通过贯穿全程的PLC典型应用案例、“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的介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成为思想意识坚定、专业技术精湛、职业素养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对电气控制元件介绍、安装接线、PLC控制指令、程序逻辑的设计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哲学思维看待、处理专业技术问题,掌握正确的PLC课程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通过从电气控制到复杂PLC系统的完成,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阶梯式训练,提升学生的PLC工程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实训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PLC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PLC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设备及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应用极为广泛 ,P C与应用》 破 原 有 的教 学 内容 , {L 课 以培 养学 生 的职 业 能力 为重 点 , 与行
境。课程教学情境设计完全体现 了( L P C与应 用》 课程 的
教 学 创 新 特 色 : 是 工 学 结 合特 色 , 全 采 用工 程 实例 , 一 完
以前 我 们授 课 时 ,理 论 教 学和 实践 教学 是 完 全 分开 的。 按 照教学 大纲 和教 学计 划 中规定 的教 学 内容和 学时 ,
践 意 义 的项 目为导 向 , 遵从 “ 实一体 ” “ 学做 合 一 ” 理 、教 的 境 , 到将 认知 过 程 与职 业 活动 结 合 , 渐 实现 专 业 能 力 达 逐 教 学理 念 , 用任 务 驱 动 的教 学模 式 , 行 教学 改革创 新 采 进 和 关键 能力 的培养 。 研 究与 实践 , 高课 程 的教 学质 量和效 果。 提

为配合教改的实施, 相继开发完善 了( L P C与应用》 课
结合 。
料, 开发出适合{ L P C与应用》 课程 的项 目教材及其配套的
完整 的多媒体 课件 , 满足 教改创 新 的需要 。 2 教学 改革设 计 思路与教 学 实施 内容安排 在 课 程教 学 设计 的思 路上 ,围绕 P C控 制 系统 的 设 L 教 师一般 都 是按部 就班 地在 教 室先上 理论 课 , 然后根 据 需 计 、 装 、 试 及 维护 运 行 等工 作 过程 , 照 “ 目导 向一 安 调 按 项 要 合理地 安排 一定 学 时 的实验 , 最后 进行理 论 考试 。这种 任务 驱 动 ” 的模 式 , 考虑 由浅入 深 、 由简 单 到复 杂 的原 则 , 教 学模 式 往 往是 重理 论 轻 实践 , 之 由于 师资 、 加 设备 及 场 以具 有工 业对 象的典 型控 制类 产 品( L P C网络 型综 合 实训 地 等原 因, 使得课 程 教学 中理论 和 实践 不能有 机地 结合 起 台、 自动 生产 线 系统 ) 为载 体 , 理论 和 实 践深 度 融 合 , 将 对 来 , 生学 习 的积 极性 不 高、 程 的教学 效果 不 明显、 生 学 课 学 原 有课 程体 系 进行解 构 和 重构 ,设 计楼 梯 灯 P C控制 系 L 毕 业 后动手 能力 不强 , 高职 教育 要培 养具 有高 素质 的技 与 统 设计 、 电动机 P C控 制 系统 设计 、 小 球分拣 控 制 系统 L 大 能型人 才 的宗 旨以及市 场 的需 求不相 适应 。圈 如何 更 有效 设计 、霓 虹灯 P C控 制 系统 设计 、 立式 车床控 制 系统 的 L 地 让 学生 掌握 本课程 的基 础理 论知 识和 操作 技 能 , 分调 充 P C改造 设计 、 自动线 线 P C控 制 系统 设计 等 六个 学 习 L L 动 学生 的积 极 性 , 们根 据 课程 教 学 内容 , 我 以具 有 工程 实 情景 , 过 学生 个 体 与 团队 , 拟 真 实的 生产 企 业 车 间环 通 模

基于工程思维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程思维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62基于工程思维的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王 丹梧州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广西梧州 543002摘 要:在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核心思想是以工程思维为导向。

具体过程为:首先,从实际工程项目中筛选适合学生的项目;其次,按照工程思维思路将项目拆分为6个步骤;再次,按照任务式的方式完成考核。

以工程思维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视野与认知,同时帮助其搭建了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工程思维;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课程;工程项目作者简介:王丹,工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校企共建实训中心的自动化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编号:2016JGB379)。

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解决制造装备方面电气设计与PLC 控制方面的问题。

自从应用型本科建设[1]和新工科建设[2-4]提上日程,工程思维[5]引起了广泛关注。

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课程一直以来在工程运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6-7],尤其是在新工科建设中,属于智能制造方向的分支,因此基于工程思维的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1 从工具思维到工程思维传统的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课程教学分为2个部分,存在如下问题。

(1)各知识点孤立。

电气控制部分涉及接触器、继电器、主令电气、按钮、开关等低压电气元件的介绍,典型线路的电气控制等。

PLC 技术涉及PLC 原理、数字量、模拟量、基本指令、通信等。

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小节内容,包括原理介绍、运用举例等。

这些知识点是一个个散的点,没有融合起来,因此对于电气控制和PLC 技术的知识体系,学生没有搭建完成。

(2)知识点过于陈旧,缺乏实际工程背景。

新型的控制设备,元器件等很少介绍。

教学案例多采用的比较陈旧抢答器之类的,缺乏实际工程背景支撑。

(3)理论重于实践。

传统的教学中,电气控制部分在介绍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时,包括选型、画图等讲解了之后,没有真正地让学生针对某一个任务进行电路图的设计,也没有使用电工工具进行电路布线等操作,几乎是按照课本浏览了图片。

应用型本科《电气控制与PLC》实践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电气控制与PLC》实践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电气控制与PLC》实践教学探索作者:薛大为杨春兰程荣龙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30期薛大为杨春兰程荣龙(蚌埠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安徽蚌埠 233030)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实践教学从教学体系、实验、实习、科技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气控制与PLC 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39-02Quest for《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Practice Teaching for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Xue Dawei Yang Chunlan Cheng Ronglong(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Bengbu College,Anhui Bengbu 233030,China)Abstract:Quest《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practice teaching from experiment,training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combined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based on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By the new practice teaching model,th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hands-on ability is enhanced effectively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Key Words: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Practice teaching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智能制造工业4.0时代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探索

智能制造工业4.0时代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探索

作者: 吴跃飞[1]
作者机构: [1]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版物刊名: 学周刊
页码: 7-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5期
主题词: 实践教学改革;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智能制造
摘要:致力于全面满足工业4.0与"互联网+"时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面向智能制造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凝练特色人才培养方向.该课程改革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为目标,培养本科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
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探讨与创新
中国设备工程 2018.10 (上)
新科技变革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将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推动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大举措。

培养满足智能制造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作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利用PLC 进行柔性生产线的设计、管理和维护,掌握从事自动化、信息化的制造业生产实践的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将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分开实施,导致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而且动手能力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基于项目化的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项目任务为导向,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枯燥、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然而该课程的项目任务设计过于依赖教学知识点,项目任务比较陈旧,与岗位的匹配度较低,在生产实践的应用价值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项目任务之间的联系性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制造自动化系统控制方案设计及维护的综合能力。

因此,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的教学设计应结合智能制造的特点,注重自动化系统控制方案的学习,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智能制造控制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1 基于柔性生产线的课程体系设计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中心是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与促进服务基地和浙江省智能制造示范性实训基地。

该中心的汽车模具柔性生产线以制
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为背景、以汽车零件制造为载体,利用电气控制、PLC 控制、工业通信、系统组态等技术,构建了面向智能制造的生产性实训工厂。

该生产线作为无人工厂的缩影,由立体仓库、AGV 小车、自动输送线、七轴机器人、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注塑机等单元模块组成,满足了学生实训和企业生产的双重任务。

为培养学生掌握智能化工厂生产线的设计、调试与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技能,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课程以汽车模具柔性生产线为载体,针对智能制造中网络通信频繁、多控制器协同工作的特点,进行课程标准的优化、教学项目任务的设计,并开展项目实施及评价。

1.1 面向智能制造的课程标准设计
课程标准的设计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实际教学条件为基础,从知识、技能及素质等目标方面确定课程的定位、内容、实施要求等,以培养学生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

因此,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课程的知识目标在掌握低压电器的用途、结构及原理、电气控制的基本线路、PLC 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应适当掌握PLC 的网络与通信、人工界面组态技术等内容。

该课程的技能目标应突出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PLC 组态网络通信的调试等内容。

在素质目标上应培养学生从事制造业自动化工作的兴趣,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匠精神。

1.2 基于柔性生产线的项目任务设计
项目化任务的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关键,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

项目化任务应紧扣教学课程的标准,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岗位需求,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合理有效的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既要覆盖教学的知识内容,更要注重与企业岗位技术技能要求相匹配,适应智能制造中对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

同时,要激发学生对学习
面向智能制造的
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胡冬生,彭宽栋,羊荣金,沈孟锋,罗晓晔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业的主攻方向,而电气自动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

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作为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学生掌握自动化生产实践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碎片化,项目之间系统化不足、教学实践无法满足制造业的发展要求等问题,本文提出以柔性生产线为平台,构建面向智能工厂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电气系统设计、维修、管理等技术技能,满足智能制造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智能制造;电气控制;PLC 技术;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TM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18)10(上)-0192-02
193
中国设备
工程
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
中国设备工程 2018.10 (上)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以柔性生产线为实训平台,将智能制造系统的控制系统分解为相对独立的任务模块,并将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及技能要求与各项目模块进行有效整合,并以项目任务为核心,通过技术背景知识的拓展、实际案例的分析和项目任务的实施,使学生即能够有效掌握教学知识与操作技能,又能对相关的行业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课程的项目(如表1所示)覆盖了无人工厂的物料传输、自动上下料、自动加工,以及自动出制件、自动存储等功能,是制造自动化、信息化的典型,对培养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生产自动化的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工业自动化的现状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1.3 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实施
项目化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素质、知识、技能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个项目单元以实现生产线的项目任务功能为导向,每位学生配置1套计算机仿真系统、每两组配置1套微型PLC 电气模块,采用先理论学习、再展开计算机仿真与微型PLC 电气调试同步实施,最后采用柔性生产线进行在线验证,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理论内容以满足行业应用为目标,PLC 电气模块以生产线的PLC、开关、传感器、触摸屏、电机系统等组成。

鉴于柔性生产线成本高、数量少的特点,项目前期实施以课上计算机编程仿真及微型PLC 电气模块初步调试为主,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习惯。

项目任务的在线验证采用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

1.4 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项目评价与课程考核
本文的项目化教学目标在于通过项目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适应制造自动化的岗位需求。

因此,在项目评价中,以学生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通过赋予每个项目中PLC 接线、编程仿真、微型PLC 电气调试结果、生产线验证相应的分值,考查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

对于能够实现编程逻辑优化、课上实现在线验证的小组,适当进行加分。

课程考核分为以解决项目任务为目标的过程考核(占比50%)和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标的期末考试(占比50%)组成。

在期末考试中,以实际生产线中功能模块的控制为任务,考查学生在电气元器件选型、电气功
能图连线、PLC 编程与调试、组态与通信的综合职业技能,实现学生技能的全过程综合性考核。

2 结语
面向智能制造的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教学改革是以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背景,摒弃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设置项目任务的方式,以完成零件制造为目标,以包含零件仓储、物料输送、自动上下料、自动加工等功能的柔性生产线为载体,开展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通过将柔性生产线的功能模块与课程内容有效进行整合,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中应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深度融合,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满足智能制造对高职类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2]夏端武,薛小凤.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02):206-209.
[3]文晓娟,李春亚.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15):115-116,119.
[4]魏祥林,傅龙飞,王树东.“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课程教学理念优化[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02):20-22.
表1 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课程项目任务 (96学时)
序号项目名称
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项目一立体仓库的控制
认识低压电器与选型、PLC 工作原理与选型、交流电机控制、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经验设计梯
形图、顺序功能图
项目二
AGV 小车的控制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器、磁导传感器、高级指令、顺序功能图项目三自动输送线的控制电磁阀、气缸、伺服电机、光电开关、高级指令、并行顺序功能图项目四柔性生产线的物料搬运PLC 组态通信、高级指令、流程控制
项目五立体仓库的人机界面设计认识触摸屏、组态知识、界面编程与调试项目六基于PLC 的多设备通讯工业以太网技术、设备联网、通信接线、设置与调试项目七
柔性生产线的控制系统设计顺序功能图、电气接线、通信调试、综合控制系统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