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发展个人特长,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常识,掌握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2.熟悉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和世界大事的发展历史,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

3.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

4.带领学生进入社会,了解文化、交流、服务,拓展思维,增强语言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常识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常识,掌握生活、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2.家庭与社区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基本概念,以及社区的基本组成部分。

3.学校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学习内容、学校教师等方面的信息。

4.产品图标与标识了解产品图标与标识的作用和意义,学习不同标识的含义和解释。

5.公共场所礼仪学习在公共场所应有的行为礼仪、道德规范和基本行为准则。

三、教学重点1.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2.掌握社会常识,认识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基本组成部分,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

3.了解产品图标和标识的作用和意义,掌握有关标识的常识。

4.掌握在公共场所应有的行为礼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从角度出发,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其逻辑思维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案例式教学法以具体的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常识、家庭、学校、社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社会常识知识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对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意识。

2.家庭与社区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基本概念,以及社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

3.学校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学习内容、学校教师等方面的信息。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天南地北任我游》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天南地北任我游》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天南地北任我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南地北任我游》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著名景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地域的广阔和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常识和审美能力,对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边远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此外,学生对著名景点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景点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不多,这也需要通过教学来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著名景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著名景点。

2.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搜集和整理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著名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著名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著名景点,让学生对各地的特色有初步的了解。

品德与社会课教案

品德与社会课教案

品德与社会课教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意识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3.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道德伦理、公民教育、社会实践、情感教育等多个方面。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主题:1. 道德伦理:探讨道德原则、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2. 公民教育: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机构和公民权利责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3. 社会实践:通过参观社会机构、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组织和社会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导入、小组合作等形式主动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情境教学: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与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3. 项目化学习:通过设计项目任务和展示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评价方法包括: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或口试形式,考察学生对于道德伦理、公民教育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从品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分析和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视野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4.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社会担当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如下: 1. 品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 了解品德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 分析品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社会问题与批判思维 - 分析和讨论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社会视野; -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价值观培养与人际交往 - 探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 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管理能力。

4. 社会担当与团队合作 - 强调个人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促进合作和交流。

-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提高情商管理能力。

- 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和多媒体资源进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教学资源本教案使用以下教学资源: - 课本:使用现有的品德与社会课本,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不平静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不平静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不平静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平静的世界》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冲突和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平静性,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本课涉及的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现实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冲突和问题。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平静性,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冲突和问题,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平静性,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现实影响。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冲突和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互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冲突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现实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冲突和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加深对冲突和问题的理解。

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设计

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设计

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设计引言:品德与社会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的设计,以便帮助教育者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一、品德教学目标设计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过程。

在设计品德教学目标时,教育者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品质发展:品德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如诚实、正直、宽容、勇敢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相关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这些品质。

2. 人际关系的发展:品德教育也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品德教育还应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社区参与项目、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二、社会教学目标设计社会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设计社会教学目标时,教育者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批判意识的培养:社会教育应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让学生研究社会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来达到这一目标。

2. 社会角色的认知:社会教育还应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义务。

教育者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职业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社会角色。

3. 全球视野的培养:社会教育应帮助学生开拓全球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差异。

教育者可以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多元文化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品德与社会教育目标时,教育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应具备明确的内容和行为表现,以便学生和教育者能够准确评估学习成果。

2. 可量化可观察:教学目标应具备可量化、可观察的特点,以便教育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3. 适应学生差异: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背景和兴趣等特点进行合理调整,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当矛盾发生时》。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的孩子对社会上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感受,常常因为与家长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处理方式不一致,引发矛盾和冲突,进而出现诸多成长的烦恼。

面对与长辈之间亲密与疏离、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应该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如何向长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利益诉求,他们渴望得到指导与帮助。

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他们社会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正是我们的责任和教材追求的目标。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与自己的父母在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很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当与父母意见不统一时又总是很冲动,并没有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谈一谈,因而容易发生矛盾。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

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是: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种互动形式,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和表演创设情景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互动效果,突破与父母沟通,理解、体谅父母这一教学重难点。

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感体验、师生交往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尊重父母长辈的情感。

让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做到多与父母进行沟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能力: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常与父母交流。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能够:1.了解什么是品德与社会教育;2.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社交礼仪;3.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什么是品德与社会教育;2.道德规范和社交礼仪;3.品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次课程,教师需要做以下准备:1.教具:投影仪、课件、纸笔等;2.教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材;3.卡片:写有不同价值观的卡片,供学生讨论使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学习品德与社会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一些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实际应用。

步骤二:讲解道德规范和社交礼仪教师通过课件和实际示范,向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道德规范和社交礼仪,例如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尊敬师长等。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规范和礼仪。

步骤三: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写有不同价值观的卡片。

学生们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讨论每种价值观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

教师可以在讨论结束后邀请一些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步骤四:品德观念和价值观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道德规范和不同价值观后,教师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例如诚实、宽容、勇敢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正面的例子,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追求这些品德观念和价值观。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新认识和体会。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针对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1.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2.书面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品德与社会教育的作文,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3.口头回答问题: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范文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范文

这次教学设计的主题是《品德与社会》,本教学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品德,品德与社会的关系,品德素质的重要性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也将掌握一些重要的品德素质,如诚实、宽容、勇敢、尊重等。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品德的含义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2)品德素质的构成。

(3)诚实、宽容、勇敢、谦虚、尊重等品德素质的培养方法。

2.教学方法(1)情境启发法通过情境、故事、图片等启发学生思考品德问题,激发学生对品德的认识和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从中挖掘出品德素质的要素,激发学生对品德素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进意识。

(3)活动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体验品德素质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品德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通过谈论、提问、故事等方式,启发学生对品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2. 基础知识教学对品德的概念、构成、作用等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

3.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小组合作等各种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品德与社会的关系,品德素质的重要性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4.策略指导教学针对品德素质的培养在不同方面所采用的不同策略进行指导和分析,如情绪管理、自我克服、专注力培养等。

5. 策略实践教学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进行策略实化,并引导学生根据实践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估学生对品德概念、品德素质的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通过评价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为下一步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精彩的社区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精彩的社区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精彩的社区生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精彩的社区生活》是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社区文化所带来的益处。

该课适合在四年级上学期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区文化相关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了解社区文化所带来的益处;•掌握社区文化的一些方面,例如社区文化活动、社区义工等;•学习社区安全知识,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了解社区文化所带来的益处;•掌握社区文化的一些方面,例如社区文化活动、社区义工等。

2.教学难点•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四、教学方法•演讲法:教师通过演讲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社区文化的重要性;•观察法:教师向学生展示社区文化活动的照片、视频等,让学生观察;•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社区文化活动;•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演讲,向学生介绍社区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展示和观察教师向学生展示社区文化活动的照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活动中的人和事。

3.情景模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角色扮演社区义工、社区文化工作者、社区居民等角色,完成一次社区文化活动的情景模拟。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回到课本,查找社区文化的一些具体方面(例如社区义工、社区文化活动等),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寄语学生要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做好自我保护。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课《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课《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课《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自我认知能力,但他们在尊重他人、发现和学习他人优点方面仍有待提高。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往往注重自己的表现,较少关注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智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和学习他人优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智慧。

2.难点:培养学生发现和学习他人优点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学习尊重他人。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3.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4.巩固(5分钟)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提炼,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1《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1《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1《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新时代,新生活》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新时代,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中更好地生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新时代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和特点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和深化这些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

2.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新时代,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新时代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新时代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新时代个人品德和素质相关的典型案例。

3.准备教学PPT,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让学生对新时代有更深刻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新时代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中更好地生活,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时代的特点、新生活的变化以及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品德与社会》教案04:教师如何设计优秀的品德教学方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04:教师如何设计优秀的品德教学方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04:教师如何设计优秀的品德教学方案]一、确立教学目标在设计品德教学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品德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因此品德教育的教育目标应当既包含道德价值观的内在化和外在表现的塑造,也应当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细心、谦虚、诚实、勤奋等品德素质,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发展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明确品德教育的教育目标。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品德教育内容应当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普遍性是指内容具有普遍性价值观,符合人类共同的认知和行为规范;实用性是指品德教育内容学生身心能够接受和应用的;科学性是指品德教育内容应当符合人类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的规律和认识。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品德教育是一种情感和品格塑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品德教育中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故事讲解、情景模拟、演讲比赛、游戏演练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通过情感的引导、思维的激发和行动的实践,全面发展品德教育的目标。

四、注重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品德教育的评价也是如此。

教学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对学生品德素养的评价。

因此,在品德教育中,评价应当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采取多种方式(如观察、问卷、自我评价、互评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

五、注重家庭与社会合作品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学生的家庭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寻找家庭与学校协作品德教育的契机。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等外部力量参与品德教育的实践,在多元化的社交场合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品德素养。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与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与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与教学设计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规则的积极态度。

1.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第二课时: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第三课时: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第四课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1.3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新闻报道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导入介绍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等方面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作用。

环节三: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环节四: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环节六: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评价2.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2.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教学资源3.1 教材: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

3.2 辅助材料:相关新闻报道、案例分析、讨论题等。

3.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建议4.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

4.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5.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6.1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互动等,让学生将所学品德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初中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初中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初中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品德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品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 掌握一些基本的品德观念和道德准则;3. 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品德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1. 品德与社会的关系2. 基本的品德观念和道德准则3. 应用品德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品德与社会的关系。

可以提问学生以下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品德?- 为什么我们要讲究品德呢?- 哪些行为是好的品德行为?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品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学主体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案例和故事来讲解基本的品德观念和道德准则。

以下是示例内容:- 诚实守信: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学校里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 关心他人:以某篇文章或小故事为例,让学生思考关心他人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 尊重他人:通过分角色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尊重他人,并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在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或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些道德准则。

3. 拓展活动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品德知识,并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以下是一些示例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扮演这个角色来体验和应用所学的品德知识。

-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制定班级共同的行为规范,合作完成一个小任务等。

四、教学总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再次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品德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规范。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对品德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或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小短文讲述他们的好品德等。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品德与社会教育是人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社会及他人的理解、欣赏、热爱、感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

为了在品德与社会教育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案。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家庭作业和评估四个方面来谈人如何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素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站在学生发展全面、快乐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科学的、提高的、具有实践意义的。

要注重目标在学生心理中产生的优越感、成功感和成就感,是教师进行优质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基于上述教学目标,要进行高效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点拨、启发、引导、体验式等。

本文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性,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手把手教学法手把手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基础训练、思想练习、文化辅导等,全面准确地帮助每位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弱点,需要教师为其针对性地设计任务,有目标地训练,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3、思辨讨论法思辨讨论法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最终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培养优秀品质和互动交流能力。

三、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完成知识巩固与扩展的重要学习环节。

家庭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在休息时间延伸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能。

品德与社会《挑战自我》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挑战自我》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挑战自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生活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

困难与挫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它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 促进我们成长, 实现自我超越。

2.体验挑战困难、战胜困难后的情感愉悦。

引导学生不满足现状, 激发他们向更高的理想境界追求, 一步步走向完美。

3.培养学生勇敢性格、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能够开动脑筋, 积极的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在交流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真心英雄》歌曲。

2.幻灯课件: ①霍金的故事。

②辨析练习题。

学生准备: ①收集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克服困难与挫折的事例。

②收集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名人名言。

一、歌曲导入, 明确主题教师导言: 同学们, 大家好。

第一次来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 没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 向大家推荐一首我最喜欢的歌, 不仅是因为优美的旋律, 更重要的是它的歌词特别激励人, 会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请同学们在欣赏中细细体会。

把你最欣赏的歌词提出来, 看你能从这首歌里感悟到什么?(播放《真心英雄》)学生感悟预想: 任何成功都需要努力争取,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小结过度: 是的,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经受各种考验, 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地挑战自我, 锻炼自我, 超越自我, 才能体会到成功所带来激动与喜悦, 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今天和大家探讨的话题就是《挑战自我》板书二、感悟“成功”经历, 明确挑战意义(一)活动引导策略1: 那么,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 向自己提出了那些挑战, 把你挑战成功的事儿讲给大家听, 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策略2: 可能一时想不起来了!好, 我们进行一个调查:①学会骑自行车的同学举手②学会游泳的同学举手③有美术专长的同学举手④会演奏乐器的同学举手⑤会做家务的同学, 包括会作饭的同学举手⑥以前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 经过努力后, 现在自己很满意的同学举手。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自我认知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一、课程目标: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互助、关爱、宽容的品质;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式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观摩体验: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进行“友爱互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友谊故事并展开互助活动;2. 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4. 进行“感恩父母”教育活动,让学生写感恩信给父母,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5. 举办情绪管理工作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五、评估方式: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3. 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评估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评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2023年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版)

2023年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版)

2023年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版)引言本教学设计是给2023年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的一份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设计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

本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品德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对品德的理解;2. 完成品德故事文本的阅读理解,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 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并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4.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规范;5. 学会以合理和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品德故事阅读和分析,包括《嗯,我悟了》、《利他主义》等;2. 研究社会认知技能,如倾听、沟通、合作、宽容等;3. 探究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学会同情和共情;4. 讨论公平与公正的价值观,探究不同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文化差异;5. 研究如何应对欺凌和各种暴力行为;6. 研究如何团结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和互动式组织讨论;2. 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3. 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4. 设计小型校内社区服务项目,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 课外阅读推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评估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合作能力;2.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和表达评估,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3. 通过社区服务和实地考察,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4. 通过平时随堂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步。

结论本教学设计旨在为教师教授品德与社会全册提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增强其在应对社会生活中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本设计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通用2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通用2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通用2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篇1教学目标:1、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3、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4、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重点难点: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难点: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狼孩的故事"。

2、制作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

学生准备:搜集和友谊有关的故事、等。

: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狼孩的故事"。

教师:听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健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

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

二、分析冲突的前因后果1、教师播放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2、学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境的处理方法。

3、教师: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类似的冲突吗?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讨论:冲突的事件是什么,冲突的起因在哪儿,冲突的双方是谁,双方当时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教师引导学和领悟:(1)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在于使冲突双方保持情绪冷静。

(2)互惠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原则。

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寻找一个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双方的利益有保障的方法。

(3)解决冲突的关键往往在于沟通。

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也是有效解决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则。

许多冲突都因误解而生,沟通有助于澄清事实,而冲突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双方的宽容和理解。

三、寻找"人缘好"的人1、教师:通过前一课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朋友之间发生矛盾、闹别扭都是难免的,但是有的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和朋友发生冲突,这样做很不值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生客观地认识了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后,通过书中资料卡的资料,及课件中补充的事例,安排了为这些企业发奖牌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歌颂讲诚信的人和事,另外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及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建立诚信社会充满信心。
共同讨论,当堂完成倡议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的能力,并将理论上升到行动中,进一步明白以诚实守信为荣,向身边的人宣传诚信,树立讲诚信的好风气,探讨识破、揭露欺诈行为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好的建议,并将语言加以提炼。
4.小组代表上黑板完成倡议书。(只补充具体做法)
五、课堂总结,践行诚信
同学们,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交流,每位同学的心中已经深深地埋下了诚信的种子,希望她在你们那幼小的心田的滋养下,生根发芽,并开出绚丽多彩的诚信之花吧!(课件出示预示着诚信之花的图片)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诚信已有一些认识。利用教材第4页的调查表,进行了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排第一位的人数很集中,选健康的占51%,选诚信的占49%。可见学生对诚信的认识还算深刻,加之读故事,说格言,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学生更加明白诚信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因此,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面向社会,明辨是非,进一步体会诚信对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意识。
8.同学们,可是老师遇到了几个新问题,我有些辨别不清了,你们能帮帮我吗?
课件出示问题(学校运动会因天气原因取消,因要排练失约于同学,替同学写作业……)
你们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引导客观地看待问题,明辨什么是真正的讲诚信。)
9.其实,面对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和欺诈行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倡导全社会的诚信行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道诚信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具体事例,认识到欺诈行为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诚信对企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的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地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社会呼唤诚信”系“社会需要诚信”中的第二部分内容。通过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诚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一步发掘诚信,感受诚信。教学时在谈话引出诚信之后,首先以开展“小小慧眼,揭露欺诈”活动,以让学生做小法官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欺诈现象及对社会和自身的危害,紧接着进行“走进诚信,远离欺诈”活动,让学生阅读诚信事例,了解到只有诚信才会对对企业及社会带来永久的利益。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学生脑中产生强烈的碰撞,擦出火花,进一步挖掘脑中更深层的诚信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辨诚信,客观地认识问题。最后安排了“共同倡议,呼唤诚信”活动,以倡议书的形式激发学生呼吁诚信,宣传诚信,践行诚信,做一个诚信的人。
一、复习谈话,引出“诚信”
1.课件出示:古代诚信格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生守则”中与诚信有关的内容。
2.同学们,孔子曰:“民无信不立”。鲁迅说:“诚信为人之本”,“八荣八耻”中提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小学生守则中也规定了“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从以上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词眼,那便是——诚信。(学生齐答,板书诚信)
3.通过上一节课的探讨,我们了解到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优良品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实诚信不仅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它也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社会上的一些人的一些行为,却将诚信之花无情地践踏。
二、小小“法官”,揭露欺诈。
1.课件出示漫画。看到这幅漫画,相信你们首先会笑,笑过之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12.教师小结
同学们,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只要我们全社会都以诚实守信为荣,树立讲诚信的好风气,那么,我们的生活必将变得健康安逸,多姿多彩!让我们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呼唤诚信,发扬诚信吧!(补充课题:社会呼唤)
四、共同倡议,呼唤诚信
1.出示未完成的倡议书。
2.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诚信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关于诚信你又有怎样的提议呢?
2.同学们,现在你们是一个个具有慧眼的“小法官”,一起来揭露社会上的一些欺诈行为吧!
3.课件出示第8页事件。(适时补充“三鹿”奶粉事件)
4.各位“小法官”这些事件都属于什么行为?(欺骗消费者,假冒伪劣产品,偷工减料……)
5.看了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想法?下面由我来采访一下这些“小法官”,你想对这些厂家或受害者说些什么呢?
10.拿出你课前调查、搜集的资料,交流: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打击欺诈行为?(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3.15”消费者权益日,收缴销毁伪劣商品,处罚制假单位和个人,评选“质量信得过单位等。)
11.课件出示“合同”,“保修卡”等图片。
补充: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企业给出了许多承诺,社会上还有许多做法,都在制约着人们兑现承诺,诚实守信。
6.真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小法官”呀!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欺诈行为呢?
(假唱,虚假广告,旅游公司不兑现承诺,黑哨,小商小贩跟前的三无商品,生活中的“名牌仿制品”,替同学写作业,和同学约好的事情却经常失约……)
7.你认为这些欺诈行为对欺诈者自己,对社会有哪些危害呢?请在教材第9页的横线上写上你的感受吧!
8.交流感受。
9.教师总结。
是呀!这些欺诈者有些昧着自己的良心,有些只图眼前的利益,终究是害人,害己,有些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么,那些目光长远,受到尊重,能够长期发展的厂家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走进诚信,远离欺诈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7页“资料卡”中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所发现。
2.想一想,厂家为什么宁愿损失也要召回和禁用这些商品呢?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谈话,追古溯今,从多方面引出诚信,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幅漫画,引出此环节,在哈哈大笑之后,令学生思考,紧接着以“我是小法官”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做出道德判断,自己得出结论。通过同学交流,老师采访,写下感受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欺诈,不诚信对社会,对个人的严重危害。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讨论法交流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访问,观察,搜集社会上及自己身边的一些和诚信有关的突出事例,并了解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打击不诚信现象的。
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3.未完成的倡议书。
时间
分配


2




13




15




9




1


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荣辱观。
(3)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激发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重点:
分析社会上的一些实例,认识欺诈行为的危害和诚信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难点:
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探讨,悟出“诚信为本”的道理,树立诚信意识。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未来出版社第一单元
《社会呼唤诚信》教学设计
西安市碑林区仁厚庄小学张艳辉
课题
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呼唤诚信
课时: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诚实守信”是保证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保持社会生活稳定以及经济秩序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诚信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呼唤诚信》通过汽车公司召回不合格的商品,制药公司停止出售问题药物这些实例及分析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给人们生活,生产以及生命带来的危害,让学生认识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客观认识社会中不诚信的现象,并了解政府部门采取的相关措施,树立学生对建设诚信社会的信心。
我们倡议如下:
1. ———————————————
2. ———————————————
3. ———————————————
4. ———————————————
仁厚庄小学六一班
年月日
总结使课堂教学更加完整,最后一副图片的设计将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刻铭记诚信这一美德。
板书设计:
社会呼唤诚信
(粘贴书面打印未完成的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社会上的一些不诚信现象仍随处可见,在此呼吁朋友们学会识破并勇敢地揭露,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讲诚信的好风气。
3.预测一下这样的厂家会有怎样的发展?
4.(课件出示“海尔集团砸冰箱”,“奥康集团海运改为空运”事例)老师这儿还有几个事例,请同学们读一读。
5.和前面的一些欺诈行为比较,你又想说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