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整合(五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2022年高考大题集训《以人口、城市和交通为背景的要素整合题》(原卷版)
专题05以人口、城市和交通为背景的要素整合题题型简介1.近些高考地理大题会以某一交通线建设为背景材料,提供相关的资料,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综合考查人口与交通、城市与交通相互影响等知识。
2.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把握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新型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交通等知识,引导考生思考人口、城市和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典例在线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州是我国最早建设地铁的城市之一,地铁的开通提高了当地服务业的集聚水平。
服务业内部有不同的行业,各行业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研究表明,地铁对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的影响要高于其他行业,地铁换乘站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要高于非换乘站。
下图示意广州市地铁与服务业分布。
(1)简述广州市地铁线路和服务业的分布特征,指出二者在分布上的相关性。
(2)分析地铁对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集聚作用更明显的原因。
(3)简述进一步发挥地铁提高当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措施。
解题技巧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分析可以得知:以热点区域发展或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综合考查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建设条件,可行性评价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历年高考常考内容,结合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镇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考查交通线、点的分布及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涉及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各种地理图表,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判读,如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三维坐标图、交通线路分布图等,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排除干扰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抓住重点,总结地理规律。
善于分析人口、城市和交通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方法提高复习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一、人口问题1.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概述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概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1.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是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大力发展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信息通信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区域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倡导区域发展战略。
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不同地区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
4.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鼓励创新驱动发展。
国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开放合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开放合作。
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
6.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动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7. 民生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注民生改善。
国家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生活》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复习课件 (共36张PPT)
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措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
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 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 A. 传统经济转向现代经济 B. 不均衡发展阶段转向协调发展阶段 C. 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 D.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5年高考海南政治3)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万多亿元,其中 生鲜电商的交易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生鲜交易的 10%。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居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偏好发生改变 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 ③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 ④商业模式的改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创新
发展动力
协调
发展不平衡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 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 展的整体性。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具体措施
绿色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 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 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发展内外联动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 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 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 系。
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建设1.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3.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开放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4.经济发展阶段:1978-1990年,经济快速增长;1991-201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11年至今,经济转型升级。
5.主要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等。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
2.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实现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1.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等。
2.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等。
3.农村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1.城镇化进程: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城镇化质量等。
2.新型城镇化特点: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3.城镇化政策:户籍制度改革、棚户区改造、城乡规划等。
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区域发展战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
2.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③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二. 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 新征程两个阶段战略安排2020 年(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年是 2021 年)2021 年—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 年— 205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国一百年 2049 年)四. 贯彻新发展理念1.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基本内容(1)坚持创新发展①任务: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ppt
持续稳定的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构调整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 动力和可持续性。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也将不断升级,这将进一步推 动经济的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和质量。
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
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仍能满足全国粮 食需求。
农村改革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规模 化经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现代化
中国正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 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服务业发展情况
快速发展
中国的服务业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服务业中心之 一。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 升级,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 展。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落实。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中国政府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 造力。
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 支撑效应日益突出。
结构调整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 快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产业技 术含量和附加值。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 互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结构
引言部分
专题5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事后调节,赶不上趟等,如农业种植
提醒:自发性vs盲目性:自发性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属于主观故意;盲目性是对信息了解不全面,损己不害人,属于认识缺乏预见性。
拓展: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
拓展: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
原因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波动。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只有积极作用
形式
通常采用股份制
股份制都是混合所有制
性质
关键是看谁控股
笼统地认为混合所有制是公有或私有
7.混合所有制经济
1.(2022山东卷)在从“0”到“1”原始创新成果孵化期,企业迫切需要资本支持,但因投资风险高,融资困难。某省探索出以“国有资本战略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服务创新企业发展的新路,通过产业政策和国有资本投资,解决了科技企业初创期社会资本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育种育苗”,由此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该省做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国有资本( )①投资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②服务创新企业发展弥补了市场追求短期利益缺陷③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④通过战略投资推动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2.(2022辽宁卷)钢铁企业A(央企)和B(地方国企)重组,地方国资委将所持B企业51%股权无偿划转给A企业。两家企业在铁矿资源储备和采选技术方面都有优势,重组后可推进钢铁板块和铁矿石板块整合运作,粗钢产能将跃居世界第三。该重组有利于①提高国有资本在钢铁行业中占比,放大国有资本功能②实现A、B公司股权多元化,激发国有企业市场活力③增加铁矿石供给,维护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④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热点练3 制度自信,国家治理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3 制度自信,国家治理【热点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作出了重大部署。
作为党历史上首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的一次全会,此次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知识整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相继召开。
(2)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及发展(1)初步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曲折: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5)完善: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历史原因:①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②民族现状:旧中国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政策等,造成了民族地区的落后;③共同使命:近代以来,各民族共同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ppt课件
.
45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海淘
.
46
2016 年《跨境电商消费者调查报 告》
.
47
《2017中国海淘消费者购物习惯及支付偏好调研报告》,根据本次调研的抽
样调查发现,海外直购日渐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选择。在所有受访者中,有 49%的受访者表示曾经于过去一年在国外网站进行过海淘消费,平均每年进 行6次海淘,且在国外网站海淘的单次平均消费金额为人民币1197元(普遍 高于在国内海淘平台购物的694元)。其中,尤以“已婚有孩群体”为海外 直购主力军。
四是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把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结合 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既.要大力推进供给创新,适应和引 54 领需求的变化。也要采取必要的财政、货币等政策,发挥需求侧
.
55
.
56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0
.
11
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 量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
中高速增长,1979年—2012年我国经济 年均增长9.9%,2013年—2016年我国国 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是世界平均 增速的近3倍,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 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4万 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二是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 降低经济运行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着力构建长效体 制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既要在战略上 坚持持久战,又要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进 入 新 时 代
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 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入推进,经济结 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 进;农业现 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 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教育…就业…;城乡居 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健 康和医疗…
10-1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 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 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 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全国成为全球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五大”新发展理念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 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 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 不断迈进。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实现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因其灵活性和效率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
而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则是指一个高度成熟并在政府有效调节下运行的市场经济体系。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历了40多年,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征途上,我们仍需不断努力。
一、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意义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完善体制,完善规则,使之更加有效率,更符合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
这样的体系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首先,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有了更加完善的体系,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和调节能力,确保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规律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
其次,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更加自由的市场中,企业将自主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增强其竞争力。
最后,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公平竞争是不可或缺的,而这正是体系建设的目标。
二、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措施1.强化市场主体作用。
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引导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这时就需要对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合理引导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增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优化经济结构。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优化经济结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这里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等。
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率。
3.完善市场化法治体系。
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依法经营和合规经营,市场经济体系才能发挥效果,确保市场中的公平竞争。
加强市场化法治的建设,既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也需要加强市场秩序维护。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学习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内容,我强烈地感受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主要任务就是强国之道。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之所以说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是培养动力的需要。
动力的发展需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
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是质量效益的问题——质量效益不高。
以前,我们的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现在要开始改变这种面貌。
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这些年,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质量优势,但还要巩固增强,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质量优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也是围绕产业体系的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来展开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中国的很多工业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把另外九个排在前十名的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中国的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50%左右,煤炭产量也接近50%。
所以说“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变成强国。
要想变成强国,具体要怎么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个时代,除了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外,还有环境的变化。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战略机遇期,正好迎头赶上第三次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所以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
十八大之后,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来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得深入,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新动能从何而来?从新经济而来,从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来,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消费热点。
最新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资料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历史性变革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具体内容: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2)具体内容: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具体内容: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原因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综合(五)信息文明时代中国的崛起
专题5 信息文明时代中国的崛起
专题综合(五)——中国现代史大总结
1
2 3
专题整合
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时间阶段 特征 状况 ①1949年,中 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确立了 基本 中国共产党领 形成 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 度; 认识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组织的形式,起 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 用;
(3)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
交,扩大了世界Biblioteka 响。4.20世纪80年代起
(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2)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②第三世界发
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
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④20世纪90年代,
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 化趋势继续发展。
(3)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
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
影响。 3.20世纪70年代 (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 家的关系。 (2)原因:①美苏争霸,美处于守势。②苏联陈兵东北边境 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③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二、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阶段特征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1)特点:“一边倒”。
(2) 原因: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
营。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③ 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 争中孤立无援。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具
体内容包括:
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核心,深
化供给侧改革,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强科技创新
和自主研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
兴产业,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绿色产业和低碳经
济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
3. 优化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开放,减少政府对市场
的干预,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产权,完善产权交易体系,
推动市场化决策机制和要素配置等体制改革。
4. 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法规体系,提
升金融监管能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金融创新,培育
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
5.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协调。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一
体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同创新。
6. 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7. 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合作。
推动外贸稳增长,扩大国际贸易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总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保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合作。
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建设
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建设中国的建设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涉及到许多领域和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建设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
1. 经济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是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市场化、国有企业改革、外商投资促进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大大提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一体化。
3. 城市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中国的大中城市成为了经济的中心和创新的引擎,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中国也在加大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4. 教育建设:教育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5. 医疗卫生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建设和发展健康中国成为了中国的重要战略目标。
6. 环境保护: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政府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中国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鼓励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7. 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8. 社会事业建设: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就业等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改善社会公平正义。
9.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中国建设的重要动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支持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清 发 展 线 索
掌 握
发 展 历
程
一、曲折探索——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点清线通]
时期
社会主义 制度和计 划经济体 制的确立 (1949~ 1956年底)
发展历程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 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 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 先发展重工业 (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重点阐明] 多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 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 人们 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2)急于求成心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广大人民群众 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 势估计过于严重, 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计划实行于 1953~1957 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中信息可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轻工 业减产或停工致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 C 项正确; 1959~1960 年时全国城镇人口猛增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 要,此时农村生产效率较低还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故 D 项 错误。 答案:C
改革开 放的起 步(1978 年至20 世纪90 年代初)
时期
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2)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 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对外开放的深入 (1)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 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清线通]
时期
发展历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的起步 (1978年至 20世纪90 年代初)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解放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 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改革开 放的起 步(1978 年至20 世纪90 年代初)
时期
发展历程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①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 南五个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 港口城市 ③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 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时期
发展历程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 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 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 (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 主义 未能坚持下来 经济 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 建设 (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的曲 运动 折发 (2)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 展 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1956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 ~ 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1976 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年)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 (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 期在低水平徘徊
结合所学,这一阶段国家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 营,同仁堂跨越式发展是政策支持的结果,公私合营是其直 确;B、D 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C
3.(2018· 石家庄二中模拟)1959 年 8、9 月间,东三省减少轻工业 用电 2/3;1960 年,山东省的轻纺、化工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达 3/4; 1960 年, 全国城镇工矿人口猛增, 全民所有制职工由 1957 年的 2 450 万人猛增到 5 044 万人。这表明当时 ( ) A.工业化加剧了经济困难 B.“一五”计划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国家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解析:工业化本身并不会加剧经济困难,故 A 项错误;“一
解析
2. (2018· 黄石调研)下表是 1948~1959 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 势数据。 这一时期, 北京同仁堂跨越式发展得益于(
同仁堂 1948年 1959年 职工人数 190 539 产值 16万元 1 251.9万元
)
A.公私合营
B.计划经济
C.国家政策 D.抗美援朝 解析:根据材料“1948~1959 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时期
发展历程
2.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 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②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 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 ①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 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 ②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 发展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 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迁移应用]
1. (2018· 孝义摸底)1949 年以后, 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城市化阶段 是 1949 年到 1959 年的 10 年。 这个阶段中国城市人口从 5 765 万人增加到 9 949 万人, 增幅为 72.58%。 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的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