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8_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_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堂小结】
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达标测评】(8分钟)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一、惯性
二、惯性现象
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教后反思】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
3.各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4.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5.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导学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1.各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活动三的内容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 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导学一惯性的概念( 5分钟)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8页“惯性的概念”部分。
2.学生讨论完成导学案探究活动一。
3.小组以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交流,师徒尽量教会徒弟。
4.让各小组5号学生进行抢答,如有问题,各组的师付进行补充。
5.教师对惯性的定义和大小不进行归纳总结。
导学二惯性现象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8页“惯性现象”部分,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二的相关习题。
导学四典例解析
1.学生独立完成例题1~3。
2.抽查2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1,不足之处对应师傅进行补充。
3.抽查4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2,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4.抽查6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5.抽查8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3,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6.抽查9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7.教师对本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6.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质量相同,行驶速度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
学法指导:此说法是错误的。由惯性的 定义可知,质量相等惯性相同,跟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而速度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原因是:物体因为有惯性,所以速度大的物体要改变原来的速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能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知识链接】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

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

勇敢地试一下,同学们!【学法指导】利用惯性来解释一些现象时,要先确定好研究对象。

【温故知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不管物体原先怎样运动,都要保持_______________。

【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1、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定律。

2、汽车突然启动或加速时,乘客的脚随车厢一起运动,而上身由于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故人向倾倒;汽车突然刹车或减速时,乘客的脚随车厢一起停止运动,而上身由于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故人向_倾倒。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C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D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度向前飞行,是由于子弹具有惯性4、下列现象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 B 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C 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 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5、许多高档轿车中安装了安全气囊,特定情况下它会“蹦”出来,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情况是轿车在(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 B 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C 刚开始突然启动时 D 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二、合作探究1、如果你坐在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用手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会落在手上、手的前方还是手的后方?同学们思考后观看视频文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 牛顿第一定律【目标】1、通过逐步分析能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3、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重点】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认识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惯性现象的解释。

【难点】转变经验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1、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如果要是一个物体运动,就必须。

如果力被撤掉就会。

2、伽利略认为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

3、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以的速度运动下去。

4、牛顿第一定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

6、一切物体都有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

第一部分:新课探究版块一:早期人们对于物体运动原因的认识。

物体为什么会运动?是人类很早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们的经验是: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必须推它或者拉它,即必须给物体一个力。

因此人的经验认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最伟大的人物亚里士多德(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亚历山大帝的老师,他的研究涉及生物、天文、气象、数学、物理等,成果非常丰富)也出现了错误,他认为:。

这个错误竟维持了近两千年。

版块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两千年的时间里,没有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任何的质疑。

直到伽利略的出现。

他第一个认识到了阻力的存在。

【理想实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同一小球从同样高的斜面上滚下来。

【特别提醒】实验中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实验记录表:表面状况阻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小车速度减小情况毛巾纸板玻璃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

进一步推理: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它将。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的惯性【学习难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p16—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研(探)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

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作业。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牛顿第一定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自主学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把一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惯性定律。

3、______都有惯性。

即静止的物体有保持状态的惯性,运动的物体有保持状态的惯性。

三、合作探究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课本17页演示实验)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①此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②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4)小组实验记录并完成分析总结:表面状况阻力大小运动距离(通过比较选择短、长、最长)毛巾棉布木板分析总结:(5)根据实验现象和收集的数据归纳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6)根据上述归纳的结论进一步推理:如果物体不受阻力,物体将。

学点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2)、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3.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4.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课堂合作探究】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木板、棉布和小车实验步骤: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控制变量法) 结论: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小车运动的距离,速度减小得。

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

历史回顾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的推动下才能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停止。

伽利略提出了质疑: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概念:(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三、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1.概念:叫做惯性。

2.惯性的理解3.生活中的惯性现象4.惯性的危害(1)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造成交通事故。

(2)汽车刹车时,由于人的惯性,公交车里的人会向前倾倒。

(3)人在快速奔跑时,脚被树枝等绊到后摔倒。

(4)公交车突然加速人容易摔倒……5.惯性危害的防范【课堂检测】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会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知道惯性的大小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则该物体(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运动状态可能改变C、一定静止D、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阅读教材P18-19,我知道一切物体保持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注: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

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合作探究(一)认识惯性1.按照教材P18的“想想议议”来实验(如图8.2—1),我观察到: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木片打出时,小球不会随木片飞出,而是落在。

我认为这是在击打片木时,该木片由于受力由静止变为运动,小球由于,仍保持原有的_______状态,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落在原地。

2.我们生活中都有如下体会:当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乘客都会向前倾。

我想:这是原来身体与汽车同时向前运动,当汽车刹车图8.2-1时,身体的上部由于,仍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而脚受摩擦力已随车停止运动,因此身体会向前倾。

3.我由以上可知,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具有,即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释惯性的步骤是:①两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原来处于什么状态②其中哪个物体或哪个部分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③由于惯性另一物体或另一部分要保持原来的状态④所以会出现什么现象。

4.如图8.2—1所示,生活中锤头松了后,用锤柄在凳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读了上面解释惯性的步骤后,我能按照步骤解释:。

5.交流:(1)我了解的利用惯性的事例:(2)我知道的惯性造成危害的事例:图8.2—1(二)探究惯性的大小1.我猜想:惯性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整体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历史的足迹。

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2、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3、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推进新课一、理想实验的魅力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2.力撤物不停.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时间才停下来.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例来说明.如:蹬一段时间自行车后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止运动;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射出枪蹚的子弹等等.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对比实验.实验探究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玻璃上滚动的距离.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为了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可继续设疑:若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小球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思维)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运动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教师补充)伽利略的理想实验: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越远.C.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来验证一下:(介绍气垫导轨、光电门工作原理)演示1:利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感受伽利略理论的正确性.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继续设疑: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结论: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受力但合力为零可看作不受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肯定,并指出: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确揭示了自然规律.三、惯性与质量演示: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前面固定一个物体,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倒,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木块随车一起运动,当车被挡住时,车停止运动,木块的下半部分受到车的摩擦作用也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倒.物体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举例说明:①木块立在静止的车上,忽然拉动小车,木块后倾.②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落回原地.总结: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当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1.载重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高速得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百米冲刺到终点后,体重大的运动员较难停下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整体设计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所以本节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知识。

第一课时由实验引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引起学生思考:维持运动需要力吗?再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由惯性实验引出惯性概念,再通过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认识加强对惯性的理解。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在编写时,将“运动和力的关系”安排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且“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新课的引入在本节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上,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惯性现象的认识和解释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环节,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表述。

★学情分析★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简单的认识,但学生的认识是经验知识,大部分是错误的,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力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另一原因。

★学法引导★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的欲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

牛顿第一定律比较抽象,与生活经验又不尽相符,学生只有多动手、多体验、多观察、多实验,打破原有的定式思维,才能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课堂上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想象总结出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时,多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牛顿第必定律一、学习目标1. 经过实验,认识牛顿第必定律;2. 用物体的惯性解说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二、重难点要点:经过实验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牛顿第必定律.难点:对惯性的理解;应用定律解说现象.三、知识回首力的作用成效:力能够使物体产生形变,也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四、教师预设问题(一)力与运动的看法之争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拥有这样的看法: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而意大俐科学家伽里略经过实验剖析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是阻力让物体的运动停止了下来.问:经过前方学的知识或许事实经验,请用自己的话简述一下谁的看法是正确的?答:伽利略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假如没有阻力,运动的物体就不会停下来。

(二)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此刻我们来演示一个实验,伽里略也做了近似的实验问:1 . 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拙程度不一样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取同样的速度。

2 . 一般人的思想都限制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一样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一样,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圆滑,同样状况下物体遇到的阻力就小,所以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假如不受外力作用,它将向来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牛顿第必定律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里略等人的研究成就,归纳出了一条重要的规律,即牛顿第必定律:全部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必定律不是 ( 填“是”或“不是” ) 直接经过实考证出来的,但经受住了无数的实践查验,所以牛顿第必定律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3. 牛顿第必定律揭露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四)惯性1. 我们把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包含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能力), 叫做惯性.2.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 .3. 惯性不是 ( 填“是”或“不是” ) 一种力,所以“惯性力”和“惯性作用”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例:坐在正内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边窗口的乘客,忽然感觉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因为汽车忽然加快;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前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右边倾.三、当堂检测A.立刻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C.先慢下来,而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2. 惯性是造成很多交通事故的原由,以下不是为了防备因为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拟订的交通规则是( C )A.某些路段要对灵活车辆限速B.车辆迅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要右边通行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一定系安全带3 . 飞机空投救灾物质时要想命中目标,扔掷点应选在(C)A.目标的正上方B.目标的左、右方扔掷均可C.靠近目标正上方时提早扔掷即可D.远离目标正上方时扔掷即可动下去四、问题拓展1. 对于牛顿第必定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 )A、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 所以该定律不可以必定是正确的B、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固然不可以做出来, 可是能够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所以该定律是正确的C、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是能够做出来的,所以该定律必定是正确的D、采用优良的资料,必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2.惯性有益也有弊,以下实例中属于惯性对人们有益的是(D)A.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简单跌倒B.大雾天在高速公路上,因为一辆车忽然停止造成几十辆车追尾C.汽车上的司机和前排乘客都一定系上安全带后,才能驶上高速公路D.体育课上推铅球时,铅球出手后不再受推力,却仍旧能够向前运动3 . 静止的小车上有一个水平搁置的瓶子,瓶内水上有一个气泡(如下图),当小车由静止忽然向右运动时,气泡将相对于瓶子向B端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产生的过程及科学家探索问题的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自学导学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打出去的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进行实验: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协作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物体受力才能运动、C、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3、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B、运动的物体是不会停下来的C、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D、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4、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当速度达到3m/s时,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A、慢慢停下来B、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小于3m/sC、立即停下来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3m/s展示激励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是:()A、运动时的惯性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习过程备注【情景引入】情景1、滑板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不再蹬地,慢慢的就会停下来;情景2、用力踢出去的足球,最终会慢慢停下来; 以上这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探究新知】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阅读课本了解力和运动两种对立观点1、力和运动两种对立观点:(1)亚里士多德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他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掉,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也就是“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2)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思考:究竟谁的观点正确呢?2、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选填"大、中或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填“远、较远或最远”)毛巾棉布木板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小球将会怎样运动?二、顿第一定律学生阅读课本1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内容:一切物体在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运动状态。

2、思考:牛顿第一定律能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为什么?三、惯性(自学课本第18页,完成下列内容)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与弊:①利用物体惯性的实例:②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实例:【课堂检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的作用时,总保持或。

2、关于力学知识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3、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A、变小;B、不发生变化;C、变大;D、立即变为零、4、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速度变慢逐渐停止;C、速度大小不改变但方向改变;D、作匀速直线运动、【课后反思】。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A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B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C空中篮球正在落向地面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
11.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现象有弊的是( )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C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6.在一个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张硬纸片,上面放一个鸡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弹纸片,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失去了惯性B具有惯性C不受力的作用D惯性大于阻力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2、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
5、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 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______.
2、创设情景: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停下。这是什么原因?
毛巾
木板
玻璃
分 析上表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会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知道惯性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则该物体( )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运动状态可能改变
C、一定静止
D、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阅读教材P18-19,我知道
一切物体保持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注: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

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惯性
1.按照教材P18的“想想议议”来实验(如图8.2—1),我观察到:簧片把小球与支座
之间的木片打出时,小球不会随木片飞出,而
是落在。

我认为这是在击打片木
时,该木片由于受力由静止变为运动,小球由
于,仍保持原有的_______状态,
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落在原地。

2.我们生活中都有如下体会:当行驶中
的汽车刹车时,乘客都会向前倾。

我想:这是
原来身体与汽车同时向前运动,当汽车刹车图8.2-1
时,身体的上部由于,仍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而脚受摩擦力已随车停止运动,因此身体会向前倾。

3.我由以上可知,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具有,即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释惯性的步骤是:①两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原来处于什么状态②其中哪个物体或哪个部分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③由于惯性另一物体或另一部分要保持原来的状态④所以会出现什么现象。

4.如图8.2—1所示,生活中锤头松了后,用锤柄在凳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读了上面解释惯性的步骤后,我能按照步骤解释:。

5.交流:
(1)我了解的利用惯性的事例:
(2)我知道的惯性造成危害的事例:图8.2—1
(二)探究惯性的大小
1.我猜想:惯性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2.我体验:吹一口气能将桌面上静止的小纸片吹飞,能将桌面上静止一本书吹飞吗?
从体验中我得出:惯性的大小与 __有关;越大,惯性越大。

3.我分析:惯性若与速度有关,那么物体一定存在没有惯性的时候,这与一切物体都有相矛盾。

从分析中我得出:惯性的大小与 __ 无关。

三.牛刀小试
1.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2. 氢气球用绳子吊一重物,共同以8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某一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物体将()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
D.都不对
四、知识小结
通过认真学习,我知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惯性
2. _________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3. 惯性的大小只与________有关,惯性的大小与________无关。

达标检测
1.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由于;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倾.
2.对于下列几种现象,不能用物体具有惯性来解释的是()
A.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B.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向前飞行很远
C.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
D.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
3.我们知道,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

下列各项规则中,不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交通事故的是()
A.转向时,机动车应减速慢行
B.车辆快速行驶时前后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靠道路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
4.生活中有许多利用惯性的事例,下列事例利用了惯性的是()
A.射击时,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B.河里戏水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C.司机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紧了
5.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惯性(填“没有”或“仍具有”)。

6.在4.14玉树大地震中,为灾区空投救灾物质时,飞机应在()
A.飞抵目的地之前投放
B.飞过目的地之后投放
C.飞抵目的地正上方投放
D.以上三者都可以
7.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