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有关问题的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企业之间的信用交易也日益增多,应收账款的核算问题也备受关注。
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的核算问题涉及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在实践中也常常面临着一些实际难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探讨了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核算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一、应收账款的确认新会计准则对于应收账款的确认做了明确规定,即确认当期的交易发生后所产生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确认的时间点通常是在产品或者服务已经交付,且相关的销售合同已经签订的时候。
而对于信用交易而言,确认应收账款的时间通常是在商品或者服务已经交付,且客户对于款项已经确认的情况下。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客户并不会立刻确认款项,这就对于应收账款的确认造成了一些困扰。
据此,企业需要对于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合理的政策来处理未来可能面临的坏账风险。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以规范应收账款确认的流程,降低信用风险及坏账风险。
在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的计量需要以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公允价值通常是等于面值金额,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应收账款的公允价值并不等于面值金额,比如针对长时间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可能需要按照贴现率进行折现处理。
在应收账款公允价值计量中也应当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坏账风险等因素,从而实现应收账款的合理计量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呈现。
三、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在确认应收账款的同时还需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
对于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基于实现资产减值的迹象或者证据,当应收账款面临坏账风险时,企业需要根据相关减值准备政策计提相应的准备金。
减值准备金额的计提应当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坏账风险,并合理核算到财务报表中。
通常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状况,并据此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计提减值准备。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应收款项减值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应收款项减值 就⽬前形势来说,想要从事会计⾏业的⼯作就必须拿下初级会计师证,下⾯梳理了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应收款项减值,供⼤家参考借鉴。
应收款项减值 (⼀)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对应收款项的账⾯价值进⾏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价值减记⾄预计未来现⾦流量现值,减记的⾦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确定应收款项减值有两种⽅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备抵法确定应收款项的减值。
1、直接转销法:⽇常核算中应收款项可能发⽣的坏账损失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发⽣坏账时,才作为损失计⼊当期损失,同时冲销应收款项。
2、备抵法:采⽤⼀定的⽅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当期损益,同时建⽴坏账准备,待坏账实际发⽣时,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款项。
采⽤这种⽅法,坏账损失计⼊同⼀期间的损益,体现了配⽐原则的要求,避免了企业明盈实亏;在报表上列⽰应收款项净额,使报表使⽤者能了解企业应收款项的可变现⾦额。
【注】在备抵法下,应收账款账⾯余额减去坏账准备贷⽅余额后的差额为应收账款账⾯价值,即为企业应收账款的未来现⾦流量现值。
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在确认相关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流量进⾏折现。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坏账准备”科⽬,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转销等情况。
1、资产负债表⽇,应收款项发⽣减值的,按应减值的⾦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 =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额-"坏账准备"科⽬的贷⽅余额 差额⼤于0:补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差额⼩于0:冲销坏账准备时: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2、对于确实⽆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应收款项,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3、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回的⾦额 已经确认的坏账⼜收回: 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存款 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对于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收回的,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额,借记“银⾏存款”科⽬,贷记本科⽬。
【税会实务】浅谈现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的改进
【税会实务】浅谈现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的改进【摘要】笔者认为,现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一些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本文从时间价值及折旧两个方面分别对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企业应对应收款项、存货等多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及其经营成果。
一、应收款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应考虑时间价值(一)现行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企业的资产和利润现行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主要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及赊销百分比法。
这些方法要求期末估计一下未来可能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项金额,将其作为本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但未来应收款项金额是终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现在的损失和资产的贬值程度。
按终值而非现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企业期末应收款项的计价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程度的失实。
例1:某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为5%。
假设上述应收账款均为一年期,账龄均已半年。
半年期银行存款贷款利率为5.58%。
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企业年末应提坏账准备=800000×5%=40000元该例中40000元是企业的800000元应收账款半年后到期收不回来的部分。
考虑时间价值时,半年后的40000元在2006年末的现值为40000/(1+5.58%)=37886元。
即企业2006实际损失为37886元。
但在不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企业计提40000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从而造成2006年期末资产和当期利润低估了2114元。
(二)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备范围的扩大使时间价值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应收款项期限短的情况下,时间价值小,故对当期资产和利润的影响不是很大。
如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而新准则要求对所有的应收款项都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长期应收款。
财务制度 应收账款减值
财务制度应收账款减值一、背景介绍应收账款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一种资产,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需要向客户收取的货款或款项。
然而,由于客户的信用风险、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可能导致部分客户无力偿还应收账款,甚至出现坏账损失。
因此,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减值制度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稳健至关重要。
二、应收账款减值的概念应收账款减值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相关财务会计准则,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以反映实际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和风险。
应收账款减值是对企业信用风险的一种预警和管理措施,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财务健康。
三、应收账款减值的依据和计提原则1. 依据:企业应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第9号《应收账款》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规定,建立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制度,并确保合规和及时性。
2. 计提原则:(1)确凿证据原则: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应基于确凿的证据,包括客户的不良信用记录、经济环境变化等。
(2)可预见性原则: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应基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具有一定预见性。
(3)小额大量原则:对于大额应收账款可以逐笔计提,对于小额散户可以按比例计提,以减轻计提成本。
(4)合理性原则: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应合理反映风险和损失,避免过度计提或不足计提。
四、应收账款减值的计提方法1. 直接方法:直接计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和坏账率计算出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额,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确定逾期账龄和坏账率。
(2)计算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额,公式为:减值准备额 = 应收账款余额 × 坏账率。
(3)将减值准备额计提至损益表,反映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
2. 比例方法:比例计提法是根据企业内部风险评估和历史坏账率确定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率,将其应用于应收账款余额,计提减值准备。
(1)确定减值准备率:根据企业历史坏账率、行业风险和客户信用评级确定减值准备率。
(2)计算减值准备额:减值准备额 = 应收账款余额 × 减值准备率。
【税会实务】应收账款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税会实务】应收账款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新准则下,应收账款属于金融资产。
因而,所有企业的应收账款都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有关规定来核算。
一.应收账款的初始计量作为金融工具,应收账款初始确认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融。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公允价值应结合所确认的收入的公允价值来判断。
具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1.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为没有明确利率的短期应收账款。
如其现值与实际交易价格相差很小,可按实际交易价格计量,与现行的会计处理相同(如果该笔交易存在商业折扣,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
2.如果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存在现金折扣,按我国会计实务通常采用的总额法入账,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3.如果应收账款收账期较长,不论是否约定利息,成交金额实际包含了货币时间价值,企业应按已收金额或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计量。
确定销售价格时所依据的折现率为实际利率,计算公允价值后确认收入和应收账款。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应收账款所有合同条款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
应收账款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
应收账款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应当采用该应收账款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二、应收账款的后续确认应收账款的后续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
所谓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是经以下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该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法,指按照应收账款(含一组应收账款)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由于短期应收账款不考虑时间价值,故不涉及实际利率问题,短期应收账款摊余成本=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扣除该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
应收账款减值问题的研究
2019年第01期(总第217期)财会研究应收账款减值问题的研究杨永进(河北税优优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应收账款的产生与企业进行赊销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企业为了加强市场竞争力,增加销量,进行赊销成了首要的营销方法,但我国企业的信用审批程序不完善,企业的信用意识淡薄,赊销额度过于宽松,重销售轻回款,风险管理差,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因此进行应收账款减值问题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企业来说很重要,既有利于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有利于促使企业完善信用审批程序,有效地规避赊销带来的风险,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赊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风险管理一、应收账款减值问题相关理论概述(一)应收账款含义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产,是赊销业务产生的,是指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应收而未收取的账款,还包括销售商品过程中代客户垫付的一些费用,如:运杂费。
而大量应收款的存在会使企业的坏账不断增加。
(二)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是指对长时期挂账的未收回的应收款进行检查时,估计会发生损失,或者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它收回的可能性比较小,对于应收款来说,甚至不能收到,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由于存在坏账计提比例难以确定,坏账计提比例形同虚设,甚至坏账准备科目对会计信息的反映不明朗,因此企业赊销时选择正确的计提比例,和有效的坏账计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三、应收账款减值现状分析(一)大额应收款长期挂账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给予客户折扣的赊销方式广受欢迎,但这种营销方式,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一些企业对外的赊销额度过于宽松,坏账增加,例如账龄在一年以上,未按时收回的应收账款占企业销售收入的75%,收回的应收账款达不到四分之一的某锅炉企业,以及应收款不断增加的华联股份有限公司,它从2017年到2018年1季度,应收账款总额增长了37%,拖欠货款现象非常严重,产生坏账的风险很大,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过长,回收期越长,坏账增加的风险就越大,并且在赊销方式下,有些客户故意拖欠货款,但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拉拢顾客,却不进行催款,使得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越来越多,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应收款减值准备方法
应收款减值准备方法应收款减值准备方法是一个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重要一环。
应收款项是公司从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债权,并且有着不同的账面价值和实际回收价值。
随着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公司在与客户进行交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导致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情况。
因此,准确地评估和计提应收款减值准备是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公司在进行应收款减值准备时,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企业应按照合理真实性原则,根据与应收款项有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对期末未收回的款项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坏账准备金。
”这一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确认应收账款的减值损失,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评估应收款项的减值风险时,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个别评估法和组合评估法。
个别评估法是指针对每个具体的应收款项进行独立评估,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交易历史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其减值风险。
而组合评估法是指将应收款项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组,根据历史经验和统计数据,对每个分组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减值风险。
个别评估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每个应收款项的风险水平,并据此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评估过程繁琐、工作量大,不利于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相比之下,组合评估法具有统计学特点,对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效率更高,但无法准确地评估每个应收款项的减值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方法是个别评估法和组合评估法相结合。
首先,利用组合评估法对应收款项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组,然后再运用个别评估法对每个分组中的应收款项进行具体评估。
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兼顾准确性。
通过评估应收款项的减值风险后,需要计算出具体的减值数额,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方法一般有直接计提法和透明度法。
直接计提法是指根据评估结果,直接计算出减值数额,并将其计提为坏账准备金。
透明度法则是通过建立一个减值计提模型,根据历史损失率和未来的预期回收率等因素,确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比例,并将其应用到应收账款总额上。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相关问题分析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相关问题分析新金融工具的引入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途径,更为企业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资金管理和风险对冲工具。
然而,在这一金融创新浪潮中,应收账款的减值问题显得愈发复杂而具有挑战性。
因此,企业在运用新金融工具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其带来的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相关问题,这不仅涉及财务报表的真实反映,更关系到企业财务稳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的变化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体系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变革中,应收账款减值的处理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时间范围的延长,更在于对预期信用损失的全新认知和处理方式。
通过比较新旧准则的相关规定,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新准则下,企业在减值方面需要全面分析、积极应对,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
首先,新准则对应收账款减值的具体处理时间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旧准则中,企业只需回顾过去和当前的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有所损失。
然而,在新准则中,时间范围被进一步延长,放眼未来成了减值准备的必要元素。
具体而言,在新准则的第四十六条中明确指出,企业需要根据预期的信用损失对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并确认损失,这一规定使得企业在准备减值方面需要全面考虑未来的不确定性,以便为财务报表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其次,新准则在确定减值准备金额时,引入了更为灵活的预期信用损失概念。
在旧准则的规定中,企业需要根据存在客观证据的损失情况进行计提,而新准则则强调了对信用风险的全面评估。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在每张资产负债表中评估金融风险是否增加。
如果发现风险有明显增加,企业需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损失金额进行准备;反之,则按照未来十二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实际金额进行计提准备,这一变化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备,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最后,新准则对于一些融资比例较大的应收账款,提供了简易处理方式。
浅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与合理应对策略
财税研究MODERNENTERPRISE CULTURE3022018.07MEC 财务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企业正常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做好财务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强化企业管理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是企业因赊销行为而产生的一种债权,是流动资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应收账款作为一种赊销商业信用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坏账风险问题,而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这种风险问题有很多都是由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导致的。
为了能够规范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的关注。
一、应收账款及减值损失(一)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内容包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相关长短期账款等内容。
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影响,企业应收账款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能回收或者收回可能性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坏账和减值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应收账款发生减值问题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开展核算,按期评估可能发生的坏账以及坏账可能带来的损失金额,将这类金额作为准备,在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的情况下,根据管理权限和程序批准要求从之前的准备金额中进行弥补操作。
(二)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应收账款在我国按照会计准则采用备抵法确定减值。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应收账款出现减值现象的时候并不一定完全代表应收账款会发生坏账,也不代表企业当期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但是按着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在每个期末来检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判断持有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在发生存在减值迹象之后需要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做好计提坏账的准备,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二、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出现的原因(一)外部环境原因企业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出现的外部环境原因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相关问题探究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相关问题探究作者:王萍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33期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工具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问题,为实现对金融工具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我国于2017年3月份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相关准则,将金融工具的减值从“已损失模型”转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减值等相关会计实务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新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理念差异出发,探讨了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变化,然后结合这些变化提出了企业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的优势和难点,希望能够对企业准确应用新准则,做好应收账款减值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减值模型改革的背景概述2006年我国财政部第一次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在该准则中对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与目前相比此次准则可被称为“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工具产品种类不断创新,该准则对于金融资产减值的规范难以有效解决信用损失延迟确认的问题;2014年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进行了修订,以有效解决“已损失模型”下金融工具减值方法的弊端;为有效解决我国金融资产减值信用损失延迟确认难题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17年对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即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该准则是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
二、新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理念差异分析结合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比对可以发现,二者在理念方面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于减值计提的规定是以“已发生损失”为前提,即存在债务人发生较为严重的财务困难,债务人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存在了减值迹象才允许计提减值准备;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于减值计提的规定是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前提,即对于金融资产减值计提以前瞻性为前提,结合了金融资产未来变化的概率来进行判断,在金融资产还未出现减值迹象时就开始计提减值准备。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浅析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浅析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会计准则的修订,制造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减值政策
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新准则下,制造业企业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估和计提应收账款减
值准备,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
进行浅析。
新准则对应收账款减值计提政策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制造业企业应
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应收账款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制造业企业
应综合考虑客户信用风险、市场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对不同的应收账款进行
风险分类和评估,以科学合理地计提减值准备。
制造业企业还应及时调整评估模型和方法,以保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新准则强调了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和风险控制。
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制造业企业应加
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客户的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
险控制。
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提高逾期账款的追收率;通过加
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融
资抵押,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等措施,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
新准则对应收账款减值政策的披露要求进行了规定。
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制造业企业
应对应收账款减值政策进行明确的披露,包括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和标准、减值风险的评
估模型和过程等内容,以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读性,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的
财务信息。
会计经验:企业应收账款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收账款减值的会计处理
(一)应收款项范围:
应收股利、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二)应收款项减值方法
1.直接转销法(企业会计准则不允许采用)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
2.备抵法(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报表上列示的应收款项的净额
(1)按期估计坏账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待坏账实际发生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三)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1.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发生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3.收回已冲销的坏账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4.冲销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四)应收款项账面余额、账面价值
1.应收款项账面余额科目的期末账面余额
2.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坏账准备账面余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应收款项减值核算浅析
应收款项减值核算浅析应收款项减值核算浅析一、应收款项及减值核算方法应收款项的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和长期应付款。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应收款项有可能会发生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即可能发生坏账或减值,由此产生的坏账或减值称为坏账损失或减值损失。
假设有客观证据说明其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根据会计准那么的要求,当某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比拟谨慎的方法,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应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
即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以此金额作为预备,当以后某一应收款项真的收不回而确认为损失时,根据管理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后,就从以前的预备金额之中“弥补〞,确认为损失的应收款项这一流动资产也不复存在,应同时从其账户上一并冲销。
企业应当设置“坏账准备〞帐户和“资产减值损失〞账户对应收款项减值进行核算。
“坏账准备〞账户是资产类账户,也属于各项应收款项的备抵调整账户,用来核算为各项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由于它是资产账户的抵减账户,所以其记账方向与资产类账户的记账方向相反,贷方登记期末对各项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及以前已确认为损失当期又收回的坏账,借方登记当期确认已发生的坏账和期末冲减多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各项应收款项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其明细账可按应收款项的种类进行核算。
“资产减值损失〞账户是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各种应收款项测试减值时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借方登记计提的减值准备,贷方登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相关资产又得以恢复而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恢复的金额,期末应将本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确认坏账损失后,或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该怎样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本文将通过案例归纳总结出对应收款项减值损失核算的一己之见。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浅析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浅析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的调整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本文将对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进行浅析。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减值准备数。
即使应收账款仍然未到期,但如果迹象表明存在减值的可能性,企业也需要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
这有效减少了企业因为过于乐观而低估坏账风险的情况,提高了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新准则要求企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减值准备数,包括应收账款的历史回收率、客户信用风险、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环境等。
相比较于旧准则只考虑个别客户的情况,新准则更加全面地衡量了企业的风险。
制造业通常涉及大量的各类客户,新准则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提高了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
新准则推荐使用追溯法计量减值准备。
追溯法是指企业需根据调整后的减值准备合理判断以前的汇率、利率和价格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减值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调整。
追溯法的使用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和准确,符合会计原则的要求。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制造业通常涉及大规模的运输和物流业务,很难准确掌握所有客户的详细情况。
由于制造业采购和供应链较为复杂,可能存在生产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制造业的应收账款减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准则需要企业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风险评估。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的调整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新准则要求企业合理确定减值准备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推荐使用追溯法计量减值准备。
制造业的特点和环境也给新准则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企业需要及时适应新准则,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浅析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浅析制造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于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
制造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客户无法按时支付货款、逾期未付款或无法收回款项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减值。
为了规范制造业的应收账款减值政策,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我国于2020年发布了新的准则。
本文将对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进行浅析。
新的准则下,制造业企业应依照市场价格、信用风险、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评估自身应收账款的减值情况。
新准则要求企业将应收账款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不同的减值方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制造业企业可以采用直接减值法和坏账准备法两种方法来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
直接减值法是指企业在发生减值的时候,直接计提应收账款的减值损失。
采用这种方法时,企业要选择合适的金额来计提减值,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年度核销。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及时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对于发生坏账的客户进行准确计提和核销。
坏账准备法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根据历史数据和专业判断,预先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采用这种方法时,企业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坏账准备计算,根据销售额和应收账款和坏账率的关系预测坏账准备,然后按照一定比例计提。
这种方法具有预防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可以事先为可能出现的损失做好准备,减少后期的风险。
新准则下,制造业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减值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减值计算和核销。
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与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的风险规避能力。
只有完善了减值政策和管理制度,制造业企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提高资产回报率。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企业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减值计提和核销,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回报的最大化。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浅析
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浅析随着新准则的实施,制造业企业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制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
新准则强调了风险管理和财务信息披露,将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减值政策带来新的考验。
本文将对新准则下制造业应收账款减值政策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新准则对应收账款减值政策提出了要求。
按照新准则,企业应该在每个报告期末根据账龄、客户信用等因素评估应收账款的恶化程度,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计提坏账准备金。
若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超过10%的净资产,或计提坏账准备金的金额超过当期税前利润的15%,则需要披露该项信息。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减值计提制度。
制造业企业应该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将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和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方法相结合。
科学的评价方法应该包括:客户信用评估、账龄分析、不良记录和坏账率等指标。
同时,应该灵活运用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方法,如直接法和间接法,以更好地应对应收款项的风险。
再次,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制造业企业应该注重风险管理,改进授信政策,规范应收账款管理,加强与客户的沟通配合,以预防和降低产生坏账的风险。
风险管理应该包括:客户风险评估、应收账款管理流程控制、定期开展风险审查和分析等环节。
最后,企业需要注重财务信息披露。
新准则要求企业在年度和中期报告中披露相关的应收账款减值计提信息,包括计提坏账准备金的金额、恢复坏账准备金的情况。
企业应该及时公开财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透明、准确的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应该根据新准则,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减值计提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注重财务信息披露,以更好地应对应收款项的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财务透明度,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问题的讨论
2015年27期总第802期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
比如,赊账、分期付款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得应收账款数量急剧上升。
再加上企业间互相拖欠贷款,企业应收账款越来越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解决企业的应收账款问题已成为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以期更好地适应企业与社会的发展。
一、新会计标准下应收账款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着应收账款过多、企业现金流减少、资金周转困难、甚至产生坏账等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收账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应收账款的初始计量金额问题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当企业制定合同时,则应确定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即,当企业销售出商品后,就应该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
但在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提到企业的应收账款应该用怎样的金额进行初始计量测算。
2.计提坏账在应收账款中,坏账是不可避免的,其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账款结算回收存在问题,进而造成的损失情况。
第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顾名思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资产运行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导致债务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定的问题。
对于企业资产来说,如果存在一定的负债现象,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弥补,如果弥补方式补足,计提坏账严重,对企业经营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第二,应收账款收回不及时。
企业运营离不开资金的运行,一味的依靠固定资金以及现金流的形式,不仅不利于资金周转,而且对企业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运营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不及时回收,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3.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中的问题在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预付账款是否属于应收账款进行任何规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市场还是基于买方的市场,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之间即使有预付账款,其额度也不会太大,因此没有必要将其纳入应收账款条款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有关问题的探讨
一、关于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
笔者认为:在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扩大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
现行制度规定‚在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应采用总价法。
从理论上看‚总价法不仅可以使企业在买方一旦放弃折扣时明确知道债权金额‚而且因现金折扣单独入账‚企业还可以直接看出其信用政策的有效性‚调查大客户放弃折扣的理由。
从实务上看‚总价法在操作上也比较简便。
但在采用总价法核算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在会计期末不对可能发生现金折扣的应收账款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企业报告的资产和利润就都可能存在问题。
如某企业的信用条件为
(2/10‚N/60)‚在采用总价法核算的情况下‚假设企业本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 000万元‚100%的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就意味着有1 000×2%=20(万元)的账款(不是坏账)是收不回来的‚不符合资产定义。
按照配比原则‚这20万元应该是本年的费用‚但没有反映在本年的利润表中。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
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但没有提到不属于坏账的应收账款减值如何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
‚为加速资金回笼而提供现金折扣的企业‚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及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显然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