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为西山教育搭建登天云梯
教育云平台总结
教育云平台总结首先我代表连珠山镇中心学校近700名师生对大家的道来表示感谢,感谢给我们这个接受检查指导的机会,希望各位领导大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连珠山镇中心学校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与历史的学校,上世纪50年代发出不扫除文盲死不瞑目的全省特等劳动模范杨景云老先生、八十年代因发明投影仪叠加器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张昆山老师、九十年代先后获得省优、国优的栾丽霞老师,八九十年代被原国家教委广泛宣传推广的音体美跨校授课经验等都出自这片土地。
当然连珠山教育的发展也没有摆脱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政策把握、领导决策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才的流失,在世纪交替的20多年里,连珠山教育的发展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有辉煌的历史,也有停滞和倒退。
2009年9月,我来到这所学校,听到原小教部李丽君主任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们的老师眼睛里缺少光芒。
是标准化学校创建过程、是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是教育信息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确立、是教师绩效考核等新的管理机制的实施,给这个集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才有了今天的变化。
都说教育信息化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我们又国家提出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要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咱们鸡西、密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多次发文指导,我们单春成局长、孙长山副局长亲自上阵辅导,使我校全体教师更加坚定了我们2009年制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学校发展的现代化的方针目标。
一、确立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助推学校发展的动力,以网络研修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要想老师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参与网络学习必不可少,要想老师积极参与,领导必须走在前面,一要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二要校领导带头跨越专业门槛成为信息化内行。
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案例
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案例随着云计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它在教育信息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云计算技术以其高效、智能、灵活的特点,给教育信息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信息技术应用推到了新的高度。
本文将介绍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案例,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案例1.云教育平台云教育平台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辅助平台,它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云端共享教育资源。
云教育平台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视频会议、课程管理等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同时也可以方便教师管理学生信息、发布作业、批改作业等。
2.云答题平台云答题平台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它可以让老师们轻松地管理考试、生成试卷、监控考试过程、自动批改试卷。
云答题平台可以提高考试效率,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作弊。
3.云资源库云资源库是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又一重要应用。
通过云计算技术,教育机构可以将教学资源保存到云端,方便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
云资源库可以集中管理教学资料、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方便师生互动等。
4.云课堂云课堂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远程教学系统,它通过网络将教室和学生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教学和在线教育。
云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上授课、互动交流、在线考试等服务,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地获取教育资源。
二、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优势1.节约成本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节约购买硬件设备和维护费用,同时也可以将学生、教师的信息和数据存储在云端,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2.提高效率云计算技术可以优化教育管理流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支持多平台云计算技术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包括电脑、平板、手机等,让用户可以在任意设备上使用云教育平台,方便灵活。
4.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云教育平台可以促进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消除区域和教育条件的不平衡,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
让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让 信 息 技 术 为 学 科 教 学 插 上 腾 飞 的 翅 膀
◆王 辉
( 江苏省淮安市第 六中学 )
【 摘要】随着教 育信息化进程的 日益加快 , 用信 息技 术开展课 堂教 学 已是 大势所趋。如何 充分利 用信息技 术的特 点激发 学生学 习兴 采 趣、 优化课 堂教 学、 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所有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 重要课 题 , 提 笔者试对信息技 术与学科整合进行分析和探讨 。 【 关键词l信 息技术 学科教 学 素质教育
与认 识 。
t vs? 时 , o i t》 先让大家在多媒体 网络教室通过虚拟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 , 尝试用 英语进行简单对话。此 日 学 寸 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 通过 网络平 台 , 师可 以实现 生的学 习兴 趣 被 充 分 的 调动 起 来 , Wecm o B On ! “ c o m e 教 “ lo e t eig ’ Ni t et ' e 教育资源共享让学生针对某一学习主题进行合作探 究, 而增强学生参 与 yu ” I a p a nlh ” 从 o . “ nsekE gs . 等英文脱 口而出 , c i 让学生们找到 了学 习英语 的
参考文献 :
[] 1 王惠芳. 漫谈信 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0 0 ( ) 2 1 ,6 . [] 2 魏华. 浅谈信 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 日科苑,0 0, 1 . 今 2 1 (O) [ ] 莉. 3钟 浅析新课 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园,0 0 4 . 学 2 1 ( )
三 、 源 共享 . 作 探 究 资 合
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 , 在讲解七 年级语 文朱 自清先 生的传世佳作 乐趣 。 《 春>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不 同作 者对 同一事 物的不 同写作手法 , 以搜集 可 实践证 明,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 的整合 能够 有效提 高课 堂教 学效率 , 帮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西山小学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思想转变,推进我校“实施有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根据《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信息化工作推进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在县局“一个中心、三分抓手”工作思路指引下,认真贯彻局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立足本校的实际,以服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为中心,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力,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
二、现状分析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均取得了较大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于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作用。
学校建立并完善了校园网,学校教学资源库资源比较丰富,应用效益明显。
教师能主动地借用网络平台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在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学校管理能借助校园网进行高效管理。
三、工作目标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教室“班班通”;教师办公室电脑人手1台。
2.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一支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和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发动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和使用教学课件,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信息技术方面:我校从三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教师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同时积极开展学生计算机运用,使学生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教科研方面: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教育科研为先导,通过信息化推进教育科研活动,深化教育改革。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化——访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郭晋保副主任
决 问题 的实践能力,在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拥有一种
勇于创 新 的精 神素养 。 今 后 ,还要 继续 围绕 这 一规划 ,对 我们 后续 的教 育 装 备 工作 进行 细化 、深 化 和完 善 ,全 力 把新 课改 的精 神 落 到 实处 ,全 力 发挥 教育 装备对 教 育教 学 的推动 作用 , 为我们 “ 二五 ”的工作 打开 一个 良好 的局 面 。 十
一
:2 1年是 “ - : ”开 局之年 ,;  ̄省教 01 十- f i - . - I 育技 术装 备管理 中心 在 “ 十二 五 ”期 间 的工作 主体 思路是怎样的?
答 :河 北省 在 2 1年 3 出台 了 《 北省 教 育 中长 01 月 河 期 教育 改 革和 规 划 发 展纲 要 (0 O2 2 年) 以下 简称 2 1-0 0 》( 《 要》) 《 要 》中提 出 了 “ 纲 , 纲 加强 教育信 息化 基础 设 施 ” 的要求 ,主 张 “ 以信 息化 带 动教 育现 代化 ”。在这
第三希望多刊登对一些实验教学、教育装备 的专家
学者 的专 访 ,从 学术 和理 论研 究 的层面 ,给 予基 层 的教 学和装 备 工作更 多有益 的指导和 帮助 。
第 四 希 望 杂 志和 网 站 与一 线 的教 师 多交 流 ,为 他
上下齐心 抢抓机遇 扎实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
上下齐心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快速普及,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智慧教育通过将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效率和公平性,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智慧教育云平台作为智慧教育的核心基础设施,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智慧教育云平台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为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学习和管理支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拓展性和开放性。
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教育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教育教学的运行状况和管理需要,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当前,我国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方面,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也积极参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平台的功能和服务。
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教育资源不平衡、师生信息安全性不高、云平台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等。
要进一步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需要上下齐心,抢抓机遇,扎实推进。
要上下齐心,形成合力。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和命运的重要事业,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要充分认识到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
政府要加大对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打造优质的智慧教育云平台。
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创新。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育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抓住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
教育信息化助力西山教育发展
教育信息化助力西山教育发展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11期《中国青年报》消息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昆明市西山区确立了“用信息化点活西山教育”的发展思路,以提升该区相对滞后的教育发展水平。
2008年,西山区以租赁方式汇聚教育信息化建设合力,借助西山电信公司的技术、设备和网络优势,投入资金1 600万元,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就初步建成了西山区“校校通”教育信息城域网,为区内所有学校搭建了2M的教育城域专网,形成“校校通”格局,实现了全区校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共享。
今年,西山区又在云南省率先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全面建设“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工程,一次性配置中小学各种实验室设备设施28间,中、小学远程视频交流专用多媒体教室76间,多媒体教室694间,目前,“班班通”工程已基本完成并投入运用,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现在,西山区又在“校校通”和“班班通”的基础上借势发展,通过教育系统手持门户网站,构建“人人通”自主学习教育网络,促成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向家庭、向社会延伸。
目前,第一期开发的西山教育“掌上通”平台已建有7个模块,正在区内两所学校尝试运行。
2008年以来,西山区先后引进中教育星资源库、中央电教馆卫星资源库、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建成了西山教育博客、网络在线备课系统、毕博在线教学平台等本土资源库。
其中,西山教育博客已成为影响力较大的实名制教育博客。
西山区还采用“双向交互教学”和“网络直播教学”两种方式,积极开展城乡异地视频教研、同步课堂探索,解决农村、山区学校优秀教师匮乏的问题,城乡异地远程同上一节课、同课异构、一人双班教学等教学形式已成为西山区远程课堂的特色。
以租赁的方式建设教育网络,让西山教育信息化得以轻装前进,打造以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为核心的教育业务管理中心,构建起对外、对内网络交流体系,是西山区在实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探索。
浅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_1
浅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发布时间:2021-09-07T00:48:44.78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月19期作者:高建亭吴文龙苏一平[导读]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主动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全面推进教学转型和教学改革。
高建亭吴文龙苏一平海军潜艇学院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 266199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主动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全面推进教学转型和教学改革。
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彩课堂。
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顺利过渡备受关注,这一点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存在密切的联系。
教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大放异彩、重焕生机。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发展转型;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引言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教育信息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转型的过程之中,许多学校开始实现了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顺利过渡。
这种教学发展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教师需要着眼于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转型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主体差异性,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有效提升,充分凸显教育信息化的育人作用及价值。
一、“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在建设数字校园的过程之中,数据整合以及应用集成备受关注,这两大板块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建设质量以及效率。
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许多学校开始以建设数字校园为基础以及重要契机,灵活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打造统一的教育教学平台,严格按照实质的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与传统的业务流程以及教学模式相比,数字校园备受关注,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影响。
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下面列举了一些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典型案例,以展示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的好处和应用价值。
1. 智能教室智能教室是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应用案例。
通过在教室中安装智能设备,如智能黑板、智能投影仪和智能音箱等,教师可以更方便地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
同时,智能教室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管理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教学效果。
2. 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网络和视频技术,学生可以在不同地点参与远程教育课程,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可以解决地域限制和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
3. 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的又一典型案例。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移动学习不仅使学习更加便捷和灵活,还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提高学习效果。
4. 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教学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教学是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创新应用。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实验操作,模拟真实的实验场景。
虚拟实验室不仅能够提供更安全和经济的实验环境,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实验指导。
6. 在线评估和反馈在线评估和反馈是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线评估和反馈系统,教师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在线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以信息技术为龙头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础知识和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 的是 能够 自主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 术来解决 学习过程
中面临的 困惑。利用网络技术把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 自主学习平
台, 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 目 。 标 关 键词 : 息技 术 ; 信 网络技 术 ; 自主 学 习平 台
术 来 解 决 学 习 过 程 中 面 临 的 困
2学科现状 .
信 息 技 术 学 科 有 别 于其 他 学 望 . 教师 就是 要 抓住 这 一 兴趣 点 以 那 样 受 领 导 、 生 的 重 视 , 别 说 师 更
自主地 利 用 计 算 机 技 术 与 网络 技 科 . 由于 起 步 较 晚 . 如 高 考 科 目 不 惑 。信 息 技 术 的 学 习 过 程 就 是 能 把 信 息 技 术 当 作 一 项 技 能 来 学
计 算 机 、 网络 是 时代 发 展 的 的 联 系 设 置 超 文 本 链 接 如 设 置
生 的信 息 意识 、信 息 能 力 以及 信 产 物 .其 精 彩 纷 呈 的 网 络 世 界 吸 课 程 简 介 、 线 学 习 、 学 资 源 、 在 教
7 中 教育 化/0 . (础 育 2 国 信息 20 1 基 教 ) 92
系统平 台
《中国教 育信 息化 》 编辑部 : s mi @mo. uc e d. e n
以信息技术为龙头
.
构建学生 自主学 习平台
张 学军
( 河北省迁安 市第二 中学 , 河北 迁安 0 40 ) 64 0
摘 要: 随着信 息技术、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已不仅仅是为 了了解计算机的基
为龙 头 . 发 学 习 网站 . 一 切 有 开 把
昆明市西山区教育信息化考察团来我校参观考察
昆明市西山区教育信息化考察团来我校参观考察通讯:王洪科为做好教育信息化推广普及工作,提高教育网络资源应用水平,1月16日,昆明市(素有“高原明珠、春城”之称)西山区教育考察团在区教育局副局长景海林、电教馆馆长张泳等带领下一行4人来我校参观考察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工作,实地查看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现场。
每到一处,客人们都仔细查看,详细了解。
不论是网络信息室、控制平台、班班通等硬件建设,还是敏特英语教学应用现场,都引起了客人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随后,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我校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科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邹城市教育局副局长盛勇、教研室主任孟令东、电教站站长刘东波等领导陪同考察。
座谈会上,谢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远方客人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并希望双方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
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规模建制、办学特色和精品学校建设目标,并通报了近年来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高考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副校长仲崇波详细介绍了我校信息化、电教多功能室等建设情况,并就敏特英语网络互动教学应用情况作了汇报。
他说,我校自2007年就开始了“敏特英语网络平台”的应用,“敏特”是一个包括英语词汇学习、阅读和互动测试等多功能模块在内的综合学习平台,实现了人机智能交互和科学记忆,适合各层次学习者使用。
近年来我校突出的英语高考成绩充分证明了“敏特”对英语教学支持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性。
为充分发挥这一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学校计划再增加两处网络教室,进一步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完善敏特英语学习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随后,我校英语教师章蕊对敏特英语学习平台管理系统进行了讲解,并就客人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最后,景海林局长很是感慨,充分肯定了我校为满足师生教学所需、拓展现代化教学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认为我校教育技术信息化应用水平已位居全国前例,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方向,正在通过科技手段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模式。
本文将探讨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优势。
一、智慧教育与云计算的结合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通常需要大量的物理硬件设备,例如电脑、服务器等。
这些设备不仅增加了学校的维护成本,还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灵活性。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通过云计算技术,学校可以将大部分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移至云端,减少了实体硬件设备的需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云平台随时随地访问教育内容和资源,实现“零距离”教学和学习。
二、智慧教育中的云计算应用案例2.1 在线教育平台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强大而灵活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云计算,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搭建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云平台在线观看课程视频、参与在线讨论和作业提交,实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
2.2 教学资源共享传统的教学资源通常需要存储在本地服务器或教室内的电脑上,访问和共享受到限制。
而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教学资源存储在云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无缝共享。
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习题、试卷等资源上传至云平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下载或查看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2.3 虚拟实验室云计算技术的强大计算能力可用于模拟和支持虚拟实验室的建设。
传统实验室中,学校需要购买昂贵的实验设备,并为其维护和管理付出大量的成本和人力。
而借助云计算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虚拟实验,模拟实际实验过程,减少了实验设备和耗材的需求,降低了教育成本。
三、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优势3.1 弹性可扩展性云计算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灵活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随时根据教学规模的变化进行扩展或缩减。
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都能自 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现在, 学校教师的反思积极性更高了, 反思
程度 也日 趋加深 。 ( 运 用积件的理念建设 资源库 二) 学 校 在 2 0年 购置 了 《 08 中央 电教 馆 初 中信 息 资 源库 》 资 源 达10 B , 5G , 并定 期升 级 , 学科 资 源通 过 升级 达 到 20 B 各种 学科 光盘 共49 包 括8 0G , 1张,
在加大校 园硬件设 施配套 的同 时, 学校适时地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 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以适应校园网应 用的现实需要, 针对全体教师信息技
术 水 平 的差 异及 应 用情 况, 采取 分 批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 《 基于现代信息 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 与实践研
究》 的专项子课题 中小 学信息技 术比
立, 以把 学科 知识进行 系统、 可 科学的
分类管理。 对学科资源全组教师可以 分工设计、 共同开发、 共享使用; 而开发 出来的学科知识, 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
在教研组暨电子备课室中, 教师 可方便地进行电子备课、 网页浏览、 课
3 中圈信息技术教育 21/31 0 01 1—4
tg 3 cnt un 巡 礼 o a @ ha dc l u o ii . e
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做到信息技术 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学校还鼓励
教 师在 自己博客 中设 立 “ 教学 反思” 板
通过培训, 教师充分理解了网络资源的 方便 陕 捷与多样化, 学会了网络资源的
使用技巧 , 能进 行 二 次开发 和应用, 并 上传到学校资源网站共 享。
联。 前, 目 整个 校园网络共 有 近百个 信
师、 师生、 生生之间不再受到传统课堂 的种种制约, 有了全新的交流方式。 论
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与启示
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与启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赋能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个人发展和职业素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探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的方式、效果和启示。
案例一:智能教学系统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教学理论的教育工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确监测和个性化的指导,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一所小学中,通过引入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进行实时互动和反馈。
这种数字化赋能教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还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启示一:数字化赋能教师需要建立适应的平台从智能教学系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数字化赋能教师需要建立适应的平台。
这个平台既包括硬件设备的支持,也需要软件系统的配套。
同时,还需要教师对相关技术进行培训和学习,以提高他们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
案例二:在线教育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课程和资源。
豆瓣读书就是一个成功的在线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到各科教学的相关书籍和教材,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和知识储备。
启示二:数字化赋能教师需积极拥抱变革在线教育平台的案例告诉我们,数字化赋能教师需要教师积极拥抱变革。
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主动参与在线教育平台的学习和互动。
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案例三:虚拟实验室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虚拟实验室是一种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的实验环境,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更真实、生动的实验演示。
比如,在物理课堂上,通过虚拟实验室,教师可以模拟各种实验场景,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智慧教育云建设方案
提供包括认证、授权、数据管 理、应用管理等在内的云服务 ,支持教育应用的快速开发和 部署。
教育应用层
包括在线学习、教学资源管理 、智能评估、协作交流等教育 应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样 化需求。
终端接入层
支持多种终端设备接入,如PC 、手机、平板等,实现随时随
地的在线学习。
智慧教育云的关键技术
用户反馈机制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 收集用户对项目的意见和 建议,作为项目优化和改 进的重要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04
云计算技术
采用分布式计算、虚拟化等技 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动态调配
和高效利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对海量教育数据进行挖掘 和分析,为教学管理和决策提
供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于智能评估、个性化推荐 等方面,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
体验。
物联网技术
实现教室环境、设备等的智能 化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
目标
通过构建智慧教育云,实现教育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升教 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 公平和创新。
智慧教育云的建设背景
信息技术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 ,智慧教育云是这一转型的重要
产物。
教育需求变化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 性化,智慧教育云能够满足不同群 体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满意度。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资源整合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试题、学习视频等,形成 统一的教育资源库。
高效检索
构建高效的资源检索引擎,支持关键词检索、模糊检索、多条件组 合检索等,方便教师快速找到所需资源。
信息化为依托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为依托的教学设计1. 引言1.1 信息化为依托的教学设计信息化为依托的教学设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和促进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迎来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时代。
信息化教学设计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式,使教学更加灵活、高效和个性化。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室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丰富的学习体验。
信息化为依托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信息化为依托的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2. 正文2.1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是指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和技术,如电脑、互联网、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展示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信息化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网站、电子书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利用电脑软件设计教学课件,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可以进行远程教学,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增加学习的便利性。
信息化技术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借教育信息化东风助学校快速发展
借教育信息化东风助学校快速发展作者:贾忠亮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1年第22期近年来,磐石市第一小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学校通过培训提升教师认知,建立制度督促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的信息化因而有了快速发展。
磐石市第一小学校十分重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2015年,学校校长刘淑华就提出“开展信息化教学,全面打造磐石市第一小学校数字化课堂”的理念。
2021年8月,磐石市提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学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确定组建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刘淑华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贾忠亮任副组长,负责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柴丽茹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在组建机构和明确责任后,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提高认识,培训提升为提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学校组织开展了三项集中培训,一是针对校长与教导主任的集中培训,二是针对工作坊的20人集中培训,三是邀请专家送课到校培训辅导。
这三次培训有层次、有深度、有重点地解决了教职工们的困惑及问题,领导、骨干教师在培训中提高了认识,对工作充满了热情。
接着,为提高全校教师的认识,学校又对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从整体上转变了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认知水平。
建立制度,督促落实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六项学习制度,督促教师落实各项工作,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六项学习制度包括教师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未完成25学时的教师将被取消年末评优资格;教师要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三个能力点的内容,达到学好、用好、融合好的目标,学校针对教师的学习开展测评,测评成绩在教师岗位评价上予以体现;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应用深度融合到教学之中,并能做出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课例,学校根据教学课例质量在教师岗位评价中给予加分;教师和学生要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使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师生们的一种习慣;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走进录播教室两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授课,未达到要求的教师在岗位评价中予以减分;教师要积极参加研修组活动,每学期至少根据信息化教学课例开展一次课例研究,完成的教师在期末岗位评价中给予加分。
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作者:刘彦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0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映射到教育领域,我以为就是人民对更加优质的、未来的、幸福的教育需求。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成立于2009年,是海淀区做大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优质资源向海淀北部地区辐射大背景下的产物。
建校之初,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刘彭芝给予了定位:西山学校是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实验田,西山学校要做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
在这一定位提出后的8年时间,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当然也敢于失败,就成了西山学校文化DNA。
作为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未来学校?未来教育从哪里做起?这些思考凝练成了两个层面:一是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隙全面整合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技术高效使用的着眼点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老师提供高效能、创新的教与学的方法。
学校是学生的学校,课程也应该是学生的课程。
基于学校的定位,我们进行了顶层设计:学校的愿景是创建幸福的、不一样的未来学校;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具有21世纪技能的人才。
我们用“尊重不一样、发现不一样、接纳不一样、成全不一样”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接纳真实的、生机盎然的学生生态面貌。
为了打开学生的天赋密码,在整体课程规划上,无论是建设目标、建设原则、整体思路,还是框架结构和课程评价,都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现在学生的幸福就在于他们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们把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放在了课堂的教学改革上。
结合国际国内教育教学发展趋势,2010年年底,学校开展以“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探索,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笔记本电脑、iPad等移动学习设备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终端。
由此成为中国第一所开展“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的公办完全中学。
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关键启示
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关键启示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关键启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了历史机遇,并提供了丰富的关键启示。
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以及拓展学习空间等方面,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变革。
首先,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历史机遇。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优化了教育教学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更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资源。
通过数字化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材料、教学软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远程教育、在线教学等灵活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更好地适应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其次,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然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
通过网络平台,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教育公平。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同样享受到现代化教育的机遇。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
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信息时代,而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要素。
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提供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机遇。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技术也可以提供在线编程教育、虚拟实验等全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数字化转型还能够拓展学习空间,使学习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为西山教育搭建登天云梯(专题片解说词)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地处昆明西郊,农村地区占据绝大部分面积,长期以来,经济及教育发展都处于昆明市末尾位置,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教学质量较低。
2004年昆明市区划调整后,西山区从郊县区变为四个中心城区之一,城乡教育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从全区看,学校分布结构仍然呈现为城区、郊区和工业园区、山区三元格局,各地的教育发展很不均衡。
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才能摆脱困扰,用一子点活西山教育一盘棋?又如何才能克服困难,找到一把能让西山教育实现腾飞的登天云梯?在困难面前,西山教育没有等待,没有退缩,甚至来不及犹豫!从2006年开始,西山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以前所未有的眼光与魄力,领导着全区教育界广泛开展了一场以信息化建设、推广和运用为核心教育创新活动。
通过几年的艰苦探索与实践,西山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基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广泛运用,实现了教师培训的远程化、适时化、规模化,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和全区教育信息现代化,为学校的规模化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西山教育的发展搭建了登天云梯。
上篇:加大投入借船出海创新信息化建设运作模式教育需要投入,信息化建设更需要加大投入,投入才是办教育的硬道理。
大投入加巧投入,使西山教育迅速驶入了信息化的快车道。
(一)、借鸡生蛋,实施西山教育“一二三一”工程2006年,西山区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毅然投入资金1600万元,启动“一二三一”信息工程,正式打开了西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门。
“一”,是一个借助西山教育局率先打破常规,引入市场机制,创新网络建设模式,以租赁的方式,借助西山电信公司的技术、设备、网络的优势,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建成西山教育城域网。
这样的建设方式,不仅节约了资金、时间、人力,也简化了程序,规避了风险,化解了压力,为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打造两个中心在建设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我们着力打造了以教育局为核心的教育行政管理中心和以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为核心的教育业务管理中心。
通过教育行政管理中心的打造,我们建起高效的公文信息流转通道,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了对学校的网络化管理体系,搭起校际交流平台;集成各类管理系统,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能;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打破会议的时空限制。
通过教育业务管理中心的打造,我们健全了网络保障体系,推进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及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实现了全区教育科研活动的“同频共振”,实现了师资培训的远程化、异地化、便捷化、全员化。
“三”,是三个建设通过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会议、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远程化,形成天网地网“校校通”格局,实现了全区校内、校际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设中教育星资源库、北大方正电子图书馆、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及本土资源库等四大教育资源库,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网络交流、学习、宣传平台,全方位推进西山教育现代化进程。
最后一个“一”,是一个信息化设备的配备做好信息化设备配备工作,夯实西山教育城域网。
近几年,累计为学校配备4732 台计算机、1300台笔记本电脑,887间媒体教室。
(二)借船出海,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提质工程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和规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西山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实施了教育信息化的提质工程,让西山教育永远冲在教育现代化的前列:——2011年我们再次投入300万元,对西山教育城域网进行升级改造。
实现了光纤专线小学(包括校点)幼儿园20兆以上、中学30兆以上、行政管理中心和业务管理中心100兆以上的高速信息化传输网络,增加80万元的网络核心服务设备。
——通过招商引资,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在“校校通”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展开西山区“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
合计融资租赁设备价值5615.3万元。
这样的建设,既减轻财政一次性资金投入的压力,避免缝补式建设所带来的重复浪费,又能实现集中管理,极大的保障了网络的规范性、统一性和整体协调性,从而提高了效率,开阔了视野,节约了成本。
下篇:强化运用逐步深入构筑全方位数字化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在投入,建成后的关键在应用。
建成不用等于白建,应用不好等于浪费。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西山区始终以应用为目标,以应用促发展,带动了全区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实现了西山教育的全面腾飞。
(一)加强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学校中的普及运用——以校长建立了一个博客、撰写了一份学校发展规划、形成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督导评估方案的“三个一工程”为核心,为全区中小学校长的学习、交流、成长提供平台。
——搭建西山教育博客,建构面向全区教师群体的庞大交流体系。
目前,西山教育博客共计注册教师2262人,上传各类博文12857篇,共享课件921个,发表在线评论11848条。
仅2010年一年内,西山教育网点击率点击率就突破17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4000余名教师浏览网络资源。
——推广电子备课,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基层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自2010年10月,在我区部分学校试用电子备课系统,提高了教师的常规工作效率,推进了现代课堂管理水平。
两个月间,注册教师2266人,参与网络备课教师数达试点学校教师数的80%以上;上传教案10164篇,其中,校内共享教案2920篇、区内教案共享452篇。
(二)以培训促提高,加强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师资队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我们将理念渗入与技术培训并举,着力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与一线教师队伍,采用分级培训的模式,不断提高全区教师对西山教育城域网的运用水平。
西山教育城域网建成以来,累计对全区学校信息化运用骨干进行了6期培训,共计180个学时,153人参训;进行了2次关于西山教育网运用的全员视频培训,5700人参训;对300名班主任和160多名骨干教师进行了计算机运用远程培训;对60名学校通讯员进行了信息报送在线培训。
(三)以运用为目的,促进效益提升——开通网络会议系统。
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以西山区教育教育局和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为主会场,把每一个学校作为一个分会场,尝试城乡异地视频教研活动,将全区教师远程同步观摩学习、实时交流变成了现实。
仅2011年,就开展了全区范围内的城乡异地视频会议、课堂观摩、交流活动12次。
——搭建西山教育演播室建设及运用工作2011年3月,西山区教育演播室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运用。
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视频点播、直播系统的运用培训。
组织了6次教材分析直播、8次专家讲座直播、3次幼儿园教师读书活动、2次教师心理辅导讲座、1次西山区教师诗文朗诵活动录播,3次期末复习直播;对全区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公开课进行了移动录播,课堂录播数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就达到124节课。
利用西山教育演播室及直播、录播、点播系统进行一类课程的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在线课堂教学观摩等,不但解决了教师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节省了培训的成本,方便了参训教师,扩大了教师的培训面,深受广大教师的好评。
——认真做好西南大学与西山区教育局毕博平台共建项目为了扩大西山教育城域网的辐射范围,实现区域优质网络资源的共享,2011年,西山区教育局与西南大学建立了资源共享、项目共建等合作项目。
2011年8月,西南大学向西山区教育局提供了毕博在线教学管理平台援建项目,项目于2011年9月正式开始筹备,于2011年10月末正式完成,现西山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已建成了西南为数不多的在线教育教学管理中心及优质课堂录播中心。
在线教学管理系统被广泛认为是业界领先的课程主导型管理系统。
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进行课程内容学习。
2011年11月西山区电教馆组织了我区的试点学校相关人员对平台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现系统正在进入学校试用阶段。
——探索本土化的教师远程培训方式。
在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校长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高中新课程教师通识培训等远程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开发了西山区教师远程培训网,开设骨干教师培训、学校通讯员培训、校长安全培训、班主任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课程;开设“在线课堂”栏目,上传专家讲座及全区优秀课堂视频近240个,供全区教师观摩。
2010年至今,通过远程视频直播、点播系统,培训教师16次,参训教师3700余人次。
——建设“数字化”校园。
2011年5月,以西山教育城域网为核心主站、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网站为子站的站群综合建设全面完成,进入了平台的正式运用阶段。
实现了全区站群集成、信息共享、信息联播、全局检索等重点功能,实现了全区校级运用平台校校通、优秀资源点面共享等功能。
——为加强西山区“平安校园”建设,2011年10月,西山区教育局建设了校园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前期共计为学校安装了576个高清网络监控摄像头,为每个学校配备了独立的本地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并将全区各学校的监控系统集成后在内网进行全区联网。
西山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西山区教育信息服务中心、西山区校园安全网络监控中心,对全区校园安全进行层层监控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
——配合西山区“班班通”工程项目,西山区教育局正在建设西山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心。
西山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将着力打造成一个集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检测试题、视频点播、在线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自助共享平台。
广大教师通过平台可以自助上传、下载全区教师在一线使用的日常教育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平台求助版块向其他教师索取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弥补以往教育资源库建设一厢情愿一次性建设,忽视教师实际需求等一系列不足,真正建立一个教师日常必备、互联互通、流转便捷、运用广泛、运行通畅的实效性运用平台。
并逐步将学生、家长的在线学习、运用、交流等功能进行完善与探索,形成三位一体的在线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西山区教育局经过四年多的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在西山教育城域网络核心系统的基础上构建起了强大的应用平台,逐步形成西山区多媒体教育教学实时互动传播体系,整合了全区所有教育优质资源,对革新教育教学工具和模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极大地提升了西山教育的内涵和形象,为西山教育的全面腾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充教育信息资源库、开发教育信息化基础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构建对外、对内网络交流体系,将西山教育城域网的服务面向学生、家长延伸,发挥城域网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优势,推进西山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实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伟大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