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视野的测定

合集下载

实验五 视力、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实验五   视力、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二) 视力的测定 1. 放置视力表 距离、高度、光线。 2. 正常视力的测试 3. 异常视力的测试
(三)视野的测定
1. 熟悉视野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白色视野的测试 3. 颜色视野的测试
(四)盲点的测定
1. 将左端标有“+”的白纸贴于墙上与眼同 高处。 2. 受试者在距“+”30cm处,遮挡住左眼, 右眼注视“+”。
五、注意事项:
1. 测试颜色视野时,须以看清颜色为准。 2. 测试一项后,受试者可稍微休息,以免 眼睛疲劳而影响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1. 试从视网膜的组织结构特点说明,为什 么分辨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必须注视而不 能斜视?
2. 为什么白色视野最大?夜盲症患者的视 野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实验五 视力、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 眼球的形态结构观察。
2. 学习测视力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习视野的测定方法。
4. 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的大小。
二、基本原理
1. 视力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 当视角为1′角时能辨清两点或能看清字母 及图形的视力为正常视力。距眼5 m远两
点间距离约1.5 mm角。
二、基本原理
1. 视力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 当视角为1′角时能辨清两点或能看清字母 及图形的视力为正常视力。距眼5 m远两
点间距离约1.5 mm时(相当于视力表中第
十一行字母笔画间距离),所形成的视角
为1′角。
2. 正常人视野鼻侧和上部较窄,颞侧和上 部较宽。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渐 小,绿色最小。主要与感光细胞在视网 膜上的分布有关。
3.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没有感光细
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

视野测定_实验报告

视野测定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野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2. 掌握视野计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个体的视野范围。

4. 认识视野盲点的存在,并分析其位置和范围。

二、实验背景视野是指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

正常人的视野范围大约为220度。

视野的测定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视觉功能的评估以及视觉康复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视力表、视野计、A4纸、铅笔、直尺等。

2. 实验仪器:标准视野计、电脑、投影仪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

2. 实验步骤:a. 实验对象坐在视野计前,调整座位高度和距离,使眼睛与视野计中心对齐。

b. 实验对象戴好视力表,调整焦点,确保视力表清晰可见。

c. 使用视野计测量视野范围。

首先,在视野计中心放置一个固定光点,实验对象注视光点,然后缓慢移动视野计,记录光点在视野中消失的位置。

d. 使用A4纸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光点消失的位置、距离、角度等。

e.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左右眼视野范围。

f.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20名志愿者的视野范围均在220度左右,与正常人的视野范围相符。

2.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存在视野盲点。

盲点位置和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

3.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盲点主要分布在下方和右侧,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20名志愿者的视野范围,并与正常人的视野范围相符。

2. 实验结果表明,视野盲点的存在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3. 视野测定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视觉功能的评估以及视觉康复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存在视野盲点,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盲点位置和范围,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本实验使用的是标准视野计,但不同型号的视野计可能存在误差。

实验五视野盲点测定及瞳孔对光反射

实验五视野盲点测定及瞳孔对光反射

实验九视野、盲点测定及瞳孔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一、视野测定【实验目的】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测定正常人白、红、黄、绿各色视野.【实验原理】视野是当眼球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视野测定有助于了解视网膜、视觉传导路和视觉中枢的机理.【实验对象】人.【实验器材】视野计、视标(白、红、黄、绿)、视野图纸、铅笔.【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一、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并熟悉其使用方法.二、将视野计对着光线充足的地方放-好.使受试者把下颌放在颌托架的高度,使眼恰与弧架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位置.遮住一眼,用另一眼注视弧架的中心点.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弧架上插有白色纸片的视标架,随时询问受试者是否看见了白色视标.当受试者回答看到时.就将视标移回一些.然后再向前移,重复试一次。

待得到一致结果后,就将受试者刚能看到视标时所在的点划在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上.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对侧刚能看到视标之点.划在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上。

三、将弧架转动45。

角,重复上项操作.如此继续下去,若操作4次,得出8个点.将视野图纸上的8个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出视野的范围.四、按照相同的操作方法,测定红、黄、绿各色视觉的视野。

图23一l视野计的构造五、依同样方法,测定另一眼的视野.讨论题:视野异常是否一定是视网膜功能异常的反映?二、盲点测定【目的要求】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基本原理】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

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器材】白纸,铅笔,黑色和白色视标,尺子,遮眼板。

【方法与步骤】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

视野的测定实验报告

视野的测定实验报告

视野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测量学生的视野范围,为今后的眼科保健知识教育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该实验依据的是定点视力测定法。

在准备的实验器材中,有一个放置在两块板子上的照相机,被试者面对照相机,按照指定的方式,观察照相机上的图案,当被试者看到图案时,即说明被试者在此处有视力。

从而可以推断出学生的视力水平以及视野的大小。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包括一个放置在两块板子上的照相机,一张测试表;
2、被试材料:20名学生,男生10人,女生10人,年龄为15
岁19岁。

四、实验过程
1、将实验器材放在实验室的安全的位置。

2、请被试坐在实验器材前,熟悉实验条件后,要求被试不要移动头部,按照实验要求观测照相机上的图案,并在测试表上记录被试的答案。

3、实验结束后,收集被试的测试表,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
根据被试的测试表,20名被试均能够看到照相机上的图案,但
是其视力水平和视野的大小及其不同,可以进一步推断,在检查学生眼科状况时,可以从视野这一方面入手给他们进行一定的眼科保健知识教育。

六、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可以得出:20名被试均能够看到照相机上的图案,其视力水平和视野大小各不相同,在检查学生眼科状况时,可以从视野这一方面入手给他们进行一定的眼科保健知识教育。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篇一:视野检查实验报告彩色分辨视野测定实验报告学号:02a14541姓名:庄加华高意日期:摘要:本实验旨在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比较左右视野的异同并指出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并计算它的大小。

实验以一名大学生为被试,用彩色视野计测定被试的视野以及盲点范围。

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2)被试左右两眼的视野范围都大致呈椭圆形,视野在不同角度上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

引言: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人的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的视野范围为150°;在水平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80°,扩大的视野为190°。

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

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

色觉视野,不同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

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绿的视野依次减小。

方法:被试者东南大学机械学院20XX级一名本科生,男,年龄为20,视力正常仪器与材料彩色分辨视野计,红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实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左右眼和角度,因变量为被试看到的视野范围。

实验程序准备工作1、把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背面圆盘上,学习在图纸上做记录的方法。

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生物工程2012级3、4班用)实验一、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引导【目的要求】1. 学习电生理实验方法。

2. 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如果在神经干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引导出双相的动作电位,如果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将神经麻醉或损坏,则引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单相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方式产生的。

坐骨神经干是以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以,神经干的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

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刺激强度下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神经屏蔽盒、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1. 制备蛙或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2. 将蛙的坐骨神经干标本置于屏蔽盒内的电极上,神经干的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末梢端引导动作电位3. 实验观察与记录(1) 神经干兴奋阈值的测定刺激强度从0.1V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当刚刚出现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为神经干的兴奋阈值。

(2) 双相动作电位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双相,而且其幅值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

当刺激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可见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

(3) 动作电位参数的测量用鼠标点击“快捷工具栏”的“观察”,移动鼠标,测出动作电位的一系列参数。

(4) 单相动作电位在两个引导点击之间损伤神经干标本,可使原来的双相动作电位的下相小时,变为单相;注意上相动作电位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a)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标本的活性良好,经常用任氏液湿润之。

b) 如果在显示窗上发现动作电位图形倒置,将引导电极位置交换即可实验二、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目的要求】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基本原理】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完整版)实验五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完整版)实验五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显微镜与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是通过放大远处物的视角,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使用.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学望远镜从诞生至今将近400年,出现了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式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不断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长久以来,人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有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模型.但过去人们只能用肉眼对星空进行观察,观测范围非常局限,所得的数据资料也就非常有限.凭借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多种望远镜被制造出来,越来越精密,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视野也变得更深更广.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2.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及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3.学会一种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方法;4.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显微镜,望远镜,标尺,标准石英尺,测微目镜,照明灯.图5-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观察的标本放大,以便观察和分析.一般光学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如图5-1所示.一、机械装置1. 镜座:位于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着整个镜体,起稳固作用.2. 镜柱:为垂直于镜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3. 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呈弓形结构的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分.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4. 调节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节器(大螺旋)和细调节器(小螺旋)两种.粗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作大幅度的升降,适于低倍镜观察时调焦.细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在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物体后,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进行焦距的精细调节,藉以对物体不同层次、深度的结构做细致地观察.5. 镜筒:位于镜臂的前方,它是一个齿状脊板与调节器相接的圆筒状结构,上端装载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而镜筒倾斜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角,在镜筒中装有使光线转折45°的棱镜;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式的.6. 物镜转换器:又称旋转盘,位于镜筒下端的一个可旋转的凹形圆盘上,一般装有2~4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接物镜.旋转它就可以转换接物镜.旋转盘边缘有一定卡,当旋至物镜和镜筒成直线时,就发出“咔”的响声,这时方可观察玻片标本.7. 载物台:位于镜臂下面的平台,用以承放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光线可以通过它由下向上反射.(二)光学系统1. 反光镜:是装在镜台下面、镜柱前方的一面可转动的圆镜,它有平凹两面.平面镜聚光力弱,适合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聚光力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转动反光镜,可将光源反射到聚光镜上,再经镜台中央圆孔照明标本.2. 聚光镜:在镜台下方,是一组透镜,用以聚集光线增强视野的亮度.镜台上方有一调节旋钮,转动它可升降聚光镜.往上升时增强反射光,下降时减弱反射光.3. 可变光栏:是在聚光镜底部的一个圆环状结构.它装有多片半月形的薄金属片,叠合在中央成圆孔形.在圆环外缘有一突起的小柄,拨动它可使金属片分开或合拢,用以控制光线的强弱,使物像变得更清晰.4. 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其上一般刻有放大倍数(如5×,10×).目镜内常装有一指示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某一部分.5. 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三种.低倍镜镜体较短,放大倍数小;高倍镜镜体较长,放大倍数较大;油镜镜体最长,放大倍数最大(在镜体上刻有数字,低倍镜一般有4×、10×,高倍镜一般有40×、45×,油镜一般是90×、100×,×表示放大倍数).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5-2所示.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8mm .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移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 ,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 ,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图2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 ·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与显微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个透镜共轴所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到目镜的物方焦点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为Δ.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则是用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他们的放大作用都可以用放大本领M 来描述,可表示为:OE M ααtan tan = (5-1) 式中E α为像所张的视角;O α为物体直接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一、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用反射镜的称反射式望远镜,物镜用透镜的称折射式望远镜.目镜是会聚透镜的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发散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对于望远镜,两透镜的光学间隔Δ≈0,即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近乎重合.图5-3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焦距较长),Le 为目镜(焦距较短),远处物体PQ 经物镜L O 后在物镜的像方焦点F'上成一倒立实像P'Q',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像P'Q'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面上,经目镜L E 放大后成虚像P"Q"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图5-3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由理论计算可得望远镜的放大本领为: ''tan tan E O OE O E O E f f f Q P f Q P M =''''=≈=αααα (5-2) 式中f o ′为物镜的焦距,f E ′为目镜的焦距,上式表明,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本领则越大.开普勒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而对伽利略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因实际观察时,物体并不真正处于无穷远,像亦不成在无穷远,但式(5-2)仍近似适用.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结构一般认为是由两个会聚透镜共轴组成,如图5-4所示,实物PQ 经物镜L 0成倒立实像P'Q'于目镜Le 的物方焦点Fe 的内侧,再经目镜Le 成放大的虚像P"Q"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理论计算可得显微镜的放大本领为: ''E O O E O f s f M M M ⋅∆-== (5-3)式中O M 为物镜的放大本领,M E 是目镜的放大本领,f o ′,f E ′ 为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Δ是显微镜的光学间隔,S O =-25cm 为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镜筒越长,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本领就越大,通常物镜和目镜的放大本领,是标在镜头上的.图5-4 显微镜光路图用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M 可近似地写成 OE O l l M ==ααtan tan 式中l 0是被测物的大小PQ ,l 是在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P"Q". ·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测定1.将标准石英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夹住.2.选择适当倍率的目镜,调节聚光镜、反光镜及光阑,使目镜中观察到强弱适当而均匀的视场.3.熟悉显微镜的机械结构,学会调节使用,先用低倍物镜对石英尺进行调焦,先粗调、后微调,直至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最清晰的像,如果观察物的像不在视场中间,则可调节载物台移动手轮,将其移至视场中心进行观察.4.将目镜卸下,换上测微目镜,首先对测微目镜的目镜进行调焦,看清分划板,在调节显微镜的物镜调焦手轮,至标尺的像最清晰且无视差.5.转动测微目镜使分划板上“双线”与标准石英尺的刻度(石英尺刻度部分全长lmm ,共分100小格,每格宽O .01mm)平行,然后将叉丝移至和显微镜视场中标准石英尺某一刻度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1x .转动测微目镜鼓轮,使叉丝在标准石英尺上移动5格,这时叉丝与标准石英尺上另一刻度线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2x .依此每隔5格记录一组数据,共记录10组数据.6.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标尺5格对应像的大小,求其平均值,计算出物镜的放大本领.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1.将望远镜夹好,在垂直望远镜光轴方向距离目镜25cm 处放置一毫米分度的米尺A ,调节望远镜调焦手轮,把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处,即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在A 尺上套上两白纸条,其间距可调,如图5-5所示.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米尺的像B ,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米尺A ,经过多次观察,调节眼睛使得米尺A 与望远镜中的米尺像B 重合.以B 尺为标尺,选定A 尺的上两纸带的间距为10格,记录其相当于B 尺上的格数0l ,重复3-5次,算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取两纸带的间隔分别为8格和13格,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量.1.用测微目镜测经显微镜放大的石英标尺像刻度间隔数据表测量间隔:每隔5小格标尺像刻度读一次数2.望远镜视角放大率测量数据表1.注意不要用手摸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光学表面,,以免在光学面上留下痕迹,使成像模糊或无法成像.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光学仪器要轻拿轻放,勿使仪器受到震动和磨损.3.用测微目镜测量时要注意回程误差.4.测望远镜放大本领时,两只眼睛要同时观察,同时看清A、B两尺的像,并将A、B两尺的像重合在一起时,方可读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是17世纪光学的伟大成就.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生存的世界.第一架显微镜由荷铸眼镜匠詹森父子发明,后由伽利略改良而成.最初的显微镜只能放大50-200倍,到1932年德国的诺尔和鲁斯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德布罗依物质波原理制造而成的,它能放大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放大率可达200万倍,由此人们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年人们又发明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造而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创了纳米科技的观测手段.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它是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设计的高速拍摄三维图像的显微镜.可观察大分子在体内的活动变化.1608年荷兰的眼睛匠利佩希偶然地制造出了第一架望远镜,它的目镜为一凹透镜,被称为荷兰望远镜.发明望远镜的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1609年伽利略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动手制作,并把自制的望远镜第一个指向天空,首先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火山口.伽利略设计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第一架开普勒望远镜由天文学家沙伊纳制成.1668年,牛顿(Newton,I.1642~1727)用2.5 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制成了反射望远镜.1672年牛顿有制造了第二架反射望远镜,全长1.2m,口径为2m,并把它献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往后的几百年间,人们提出了反射镜的多种设计方案.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投入使用,它第一次揭示了银河系的真实大小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哈勃(Hubble,E.P.1889~1953)的宇宙膨胀理论就是用胡克望远镜观测的结果.相对于折射镜,反射镜没有色差,容易制作;但它也存在固有的不足:如口径越大,视场越小,物镜需要定期镀膜等.随后又出现了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优点的折反射式望远镜,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自1970年代以来,在望远镜的制造方面有了许多新技术,涉及光学、力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领域,使望远镜的制造突破了镜面口径的局限.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地面观测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直到人造卫星上天,航天技术逐渐成熟,空间天文学才兴起.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RO)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发射成功,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个里程碑.空间观测与地面观测相比,有极大的优势:没有了大气层的干扰,恒星不再闪烁.分辨率比起地面的大型望远镜提高了几十倍.灵敏度的提高,使可观测的天体迅速增加.空间没有重力,仪器就不会因自重而变形.频率覆盖范围也大大地变宽,全波段天文观测成为可能,对于光学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宽得多的波段.就哈勃空间望远镜(现已退役)而言,主望远镜是口径为2.4米的反射望远镜,还携带了广角行星照相机,暗弱天体照相机,暗弱天体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高速光度计,成象光谱仪,近红外照相机,多目标摄谱仪,高级普查摄像仪,高新巡天照相机等精密仪器,观测范围早已突破了可见光波段,向红外和紫外两端延伸.其功能之强大,在天文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银河系中心、双星系统、近邻星系、宇宙早期星系、黑洞研究等等.在望远镜的庞大家族里,除了以上介绍的光学望远镜以外,还有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红外望远镜(infrared telescope)、紫外望远镜(ultraviolet telescope)、X 射线望远镜(X-ray telescope)和γ射线望远镜(gamma ray telescope).随着新型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的视野变得更深更广.中学物理课标对望远镜、显微镜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2.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3.了解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结构.4.通过望远镜原理的及调节要求的学习,可进一步掌握凸透镜呈像的特点及规律1.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何异同?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3.测量标准石英尺时所获得的放大本领为什么不等于物镜的标称放大本领?4、用同一个望远镜观察不同距离的目标时,其视觉放大本领是否不同?5、在光具座上自组装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如何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像?6.已知什么量?哪个是待测量?如何控制变量?按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尝试在光具座上设计并组装望远镜或显微镜,写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生理实验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视野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生理实验视野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视野测定的方法,了解人眼的视野范围以及视野的特点,探讨视野测定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视野是指在定眼的情况下,人眼能够同时观察到的范围。

人的视野可以分为中心视野和周边视野两部分。

中心视野是位于视网膜正中央,具有高分辨能力和明亮感知的特点,而周边视野则是中心视野以外的范围,具有较低的分辨率和颜色感知度。

视野测定可通过实验方法来测量人眼在不同位置上可观察到的范围。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纸张和笔2. 实验对象四、实验步骤1. 准备纸张和笔,画出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圆(即视野的范围),再在圆外围每一度画上一条线(视觉角1度)。

2. 将实验对象坐在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处,面向圆心。

3. 让实验对象注视圆心,然后向周围看,记录实验对象所能看到的最外围的线条位置。

4. 通过记录的数据,可以绘制出实验对象的视野范围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出的视野范围图,通常可以得到一个圆形的“云朵状”图形。

这是由单纯的圆周线条在视觉上造成的。

实验结果显示,人的视野具有明显的中心-周边差异,其中中心视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颜色感知度,而周边视野则相对较低。

六、实验应用1. 医学上的应用:通过视野测定可以检测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对人眼视野的影响,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精神疾病的研究:视野测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精神疾病患者的视觉认知特点,为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提供基础。

3. 交通安全规划:通过对司机、机车手等特定群体的视野测定,可以优化道路设计和交通规划,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视野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测量人眼视野范围的实验操作。

视野测定对于生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视野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动物生理学实验期末复习总结

动物生理学实验期末复习总结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实验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且其离体组织器官的生活条件较为简单,易于掌握,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肌肉收缩特点。

双毁髓成功的标志: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动物的后肢突然蹬直,而后瘫软如棉,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毁髓任氏液是0.65%的生理盐水。

制备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应包括:连有坐骨神经的脊椎、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四部分。

直流电刺激可兴奋细胞时之所以使细胞产生兴奋,从根本上讲是电刺激改变了细胞原来膜内外之间的电位差。

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如果刺激使膜电位差值减小,即去极化,细胞则兴奋;如果使膜电位差值增大(超级化),细胞则兴奋性降低(抑制)。

因此在细胞膜外使用直流电刺激细胞,通电时兴奋只发生在负极,正极的兴奋性下降,在持续通电期间不形成刺激;断电时产生反向电流,兴奋只发生在正极;通电的刺激强度大于断电。

实验步骤:1、破坏脑和脊髓将头部抬起,在离吻端约1.5cm 处的背部皮肤会形成V 形皱褶,V 形皱褶中心的皮肤下方为枕骨大孔。

2、剪去躯干上部及内脏,分离后肢。

3、剥皮。

4、分离两腿。

5、分离坐骨神经。

从肱二头肌和半膜肌中间分离坐骨神经,剪断细小神经。

6、分离腓肠肌。

7、分离股骨。

刮净股骨上的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8、分离膝关节以下部分。

9、检查标本兴奋性。

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椎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

再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将其两级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

注意事项:1、双毁髓时应注意使蟾蜍头部前俯,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实验者眼内,如被射入,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

2、尽量减少神经与金属器械及污染物接触。

(?)金属因为有电子的移动会刺激神经。

3、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神经。

4、分离神经时一定要将周围组织剥离干净。

实验五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显微镜与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是通过放大远处物的视角,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使用.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学望远镜从诞生至今将近400年,出现了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式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不断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长久以来,人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有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模型.但过去人们只能用肉眼对星空进行观察,观测范围非常局限,所得的数据资料也就非常有限.凭借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多种望远镜被制造出来,越来越精密,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视野也变得更深更广.·实验目的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2.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及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3.学会一种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方法;4.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仪器显微镜,望远镜,标尺,标准石英尺,测微目镜,照明灯.图5-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观察的标本放大,以便观察和分析.一般光学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如图5-1所示.一、机械装置1. 镜座:位于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着整个镜体,起稳固作用.2. 镜柱:为垂直于镜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3. 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呈弓形结构的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分.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4. 调节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节器(大螺旋)和细调节器(小螺旋)两种.粗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作大幅度的升降,适于低倍镜观察时调焦.细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在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物体后,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进行焦距的精细调节,藉以对物体不同层次、深度的结构做细致地观察.5. 镜筒:位于镜臂的前方,它是一个齿状脊板与调节器相接的圆筒状结构,上端装载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而镜筒倾斜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角,在镜筒中装有使光线转折45°的棱镜;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式的.6. 物镜转换器:又称旋转盘,位于镜筒下端的一个可旋转的凹形圆盘上,一般装有2~4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接物镜.旋转它就可以转换接物镜.旋转盘边缘有一定卡,当旋至物镜和镜筒成直线时,就发出“咔”的响声,这时方可观察玻片标本.7. 载物台:位于镜臂下面的平台,用以承放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光线可以通过它由下向上反射.(二)光学系统1. 反光镜:是装在镜台下面、镜柱前方的一面可转动的圆镜,它有平凹两面.平面镜聚光力弱,适合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聚光力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转动反光镜,可将光源反射到聚光镜上,再经镜台中央圆孔照明标本.2. 聚光镜:在镜台下方,是一组透镜,用以聚集光线增强视野的亮度.镜台上方有一调节旋钮,转动它可升降聚光镜.往上升时增强反射光,下降时减弱反射光.3. 可变光栏:是在聚光镜底部的一个圆环状结构.它装有多片半月形的薄金属片,叠合在中央成圆孔形.在圆环外缘有一突起的小柄,拨动它可使金属片分开或合拢,用以控制光线的强弱,使物像变得更清晰.4. 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其上一般刻有放大倍数(如5×,10×).目镜内常装有一指示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某一部分.5. 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三种.低倍镜镜体较短,放大倍数小;高倍镜镜体较长,放大倍数较大;油镜镜体最长,放大倍数最大(在镜体上刻有数字,低倍镜一般有4×、10×,高倍镜一般有40×、45×,油镜一般是90×、100×,×表示放大倍数).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5-2所示.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8mm .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移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 ,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 ,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图2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 ·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与显微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个透镜共轴所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到目镜的物方焦点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为Δ.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则是用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他们的放大作用都可以用放大本领M 来描述,可表示为:OE M ααt a n t a n = (5-1) 式中E α为像所张的视角;O α为物体直接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一、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用反射镜的称反射式望远镜,物镜用透镜的称折射式望远镜.目镜是会聚透镜的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发散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对于望远镜,两透镜的光学间隔Δ≈0,即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近乎重合.图5-3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焦距较长),Le 为目镜(焦距较短),远处物体PQ 经物镜L O 后在物镜的像方焦点F'上成一倒立实像P'Q',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像P'Q'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面上,经目镜L E 放大后成虚像P"Q"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图5-3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由理论计算可得望远镜的放大本领为: ''t a n t a n E O OE O E O E f f f Q P f Q P M =''''=≈=αααα (5-2) 式中f o ′为物镜的焦距,f E ′为目镜的焦距,上式表明,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本领则越大.开普勒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而对伽利略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因实际观察时,物体并不真正处于无穷远,像亦不成在无穷远,但式(5-2)仍近似适用.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结构一般认为是由两个会聚透镜共轴组成,如图5-4所示,实物PQ 经物镜L 0成倒立实像P'Q'于目镜Le 的物方焦点Fe 的内侧,再经目镜Le 成放大的虚像P"Q"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理论计算可得显微镜的放大本领为: ''E O O E O f s f M M M ⋅∆-== (5-3)式中O M 为物镜的放大本领,M E 是目镜的放大本领,f o ′,f E ′ 为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Δ是显微镜的光学间隔,S O =-25cm 为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镜筒越长,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本领就越大,通常物镜和目镜的放大本领,是标在镜头上的.图5-4 显微镜光路图用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M 可近似地写成 OE O l l M ==ααtan tan 式中l 0是被测物的大小PQ ,l 是在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P"Q". ·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测定1.将标准石英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夹住.2.选择适当倍率的目镜,调节聚光镜、反光镜及光阑,使目镜中观察到强弱适当而均匀的视场.3.熟悉显微镜的机械结构,学会调节使用,先用低倍物镜对石英尺进行调焦,先粗调、后微调,直至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最清晰的像,如果观察物的像不在视场中间,则可调节载物台移动手轮,将其移至视场中心进行观察.4.将目镜卸下,换上测微目镜,首先对测微目镜的目镜进行调焦,看清分划板,在调节显微镜的物镜调焦手轮,至标尺的像最清晰且无视差.5.转动测微目镜使分划板上“双线”与标准石英尺的刻度(石英尺刻度部分全长lmm ,共分100小格,每格宽O .01mm)平行,然后将叉丝移至和显微镜视场中标准石英尺某一刻度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1x .转动测微目镜鼓轮,使叉丝在标准石英尺上移动5格,这时叉丝与标准石英尺上另一刻度线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2x .依此每隔5格记录一组数据,共记录10组数据.6.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标尺5格对应像的大小,求其平均值,计算出物镜的放大本领.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1.将望远镜夹好,在垂直望远镜光轴方向距离目镜25cm 处放置一毫米分度的米尺A ,调节望远镜调焦手轮,把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处,即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在A 尺上套上两白纸条,其间距可调,如图5-5所示.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米尺的像B ,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米尺A ,经过多次观察,调节眼睛使得米尺A 与望远镜中的米尺像B 重合.以B 尺为标尺,选定A 尺的上两纸带的间距为10格,记录其相当于B 尺上的格数0l ,重复3-5次,算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取两纸带的间隔分别为8格和13格,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量.图5-5 望远镜放大倍数测定原理·实验数据测量1.用测微目镜测经显微镜放大的石英标尺像刻度间隔数据表测量间隔:每隔5小格标尺像刻度读一次数序号i1 2 3 4 5 6 7 8 9 10 x i (mm)2.望远镜视角放大率测量数据表标记实际长度l 0 (mm)80 100 130 重复测量序号1 2 3 1 2 3 1 2 3 上缘对应镜内刻度Y u (mm)下缘对应镜内刻度Y l (mm)镜内对应长度 l =Y l -Y u (mm)望远镜放大率M = l 0/ l5 4 8 3 7 26 548372 6l 0l 标尺A 标尺B·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不要用手摸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光学表面,,以免在光学面上留下痕迹,使成像模糊或无法成像.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光学仪器要轻拿轻放,勿使仪器受到震动和磨损.3.用测微目镜测量时要注意回程误差.4.测望远镜放大本领时,两只眼睛要同时观察,同时看清A、B两尺的像,并将A、B两尺的像重合在一起时,方可读数.·历史渊源与应用前景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是17世纪光学的伟大成就.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生存的世界.第一架显微镜由荷铸眼镜匠詹森父子发明,后由伽利略改良而成.最初的显微镜只能放大50-200倍,到1932年德国的诺尔和鲁斯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德布罗依物质波原理制造而成的,它能放大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放大率可达200万倍,由此人们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年人们又发明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造而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创了纳米科技的观测手段.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它是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设计的高速拍摄三维图像的显微镜.可观察大分子在体内的活动变化.1608年荷兰的眼睛匠利佩希偶然地制造出了第一架望远镜,它的目镜为一凹透镜,被称为荷兰望远镜.发明望远镜的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1609年伽利略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动手制作,并把自制的望远镜第一个指向天空,首先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火山口.伽利略设计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第一架开普勒望远镜由天文学家沙伊纳制成.1668年,牛顿(Newton,I.1642~1727)用2.5 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制成了反射望远镜.1672年牛顿有制造了第二架反射望远镜,全长1.2m,口径为2m,并把它献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往后的几百年间,人们提出了反射镜的多种设计方案.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投入使用,它第一次揭示了银河系的真实大小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哈勃(Hubble,E.P.1889~1953)的宇宙膨胀理论就是用胡克望远镜观测的结果.相对于折射镜,反射镜没有色差,容易制作;但它也存在固有的不足:如口径越大,视场越小,物镜需要定期镀膜等.随后又出现了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优点的折反射式望远镜,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自1970年代以来,在望远镜的制造方面有了许多新技术,涉及光学、力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领域,使望远镜的制造突破了镜面口径的局限.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地面观测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直到人造卫星上天,航天技术逐渐成熟,空间天文学才兴起.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RO)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发射成功,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个里程碑.空间观测与地面观测相比,有极大的优势:没有了大气层的干扰,恒星不再闪烁.分辨率比起地面的大型望远镜提高了几十倍.灵敏度的提高,使可观测的天体迅速增加.空间没有重力,仪器就不会因自重而变形.频率覆盖范围也大大地变宽,全波段天文观测成为可能,对于光学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宽得多的波段.就哈勃空间望远镜(现已退役)而言,主望远镜是口径为2.4米的反射望远镜,还携带了广角行星照相机,暗弱天体照相机,暗弱天体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高速光度计,成象光谱仪,近红外照相机,多目标摄谱仪,高级普查摄像仪,高新巡天照相机等精密仪器,观测范围早已突破了可见光波段,向红外和紫外两端延伸.其功能之强大,在天文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银河系中心、双星系统、近邻星系、宇宙早期星系、黑洞研究等等.在望远镜的庞大家族里,除了以上介绍的光学望远镜以外,还有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红外望远镜(infrared telescope)、紫外望远镜(ultraviolet telescope)、X 射线望远镜(X-ray telescope)和γ射线望远镜(gamma ray telescope).随着新型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的视野变得更深更广.·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中学物理课标对望远镜、显微镜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2.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3.了解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结构.4.通过望远镜原理的及调节要求的学习,可进一步掌握凸透镜呈像的特点及规律·自主学习1.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何异同?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3.测量标准石英尺时所获得的放大本领为什么不等于物镜的标称放大本领?4、用同一个望远镜观察不同距离的目标时,其视觉放大本领是否不同?5、在光具座上自组装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如何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像?6.已知什么量?哪个是待测量?如何控制变量?按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探究与设计尝试在光具座上设计并组装望远镜或显微镜,写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实验五--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视力和视野的测定[目的] 1、掌握视力测定的方法。

2、掌握测定视野的方法。

[原理] 1、视野测定:视野大小受视觉器官结构、功能状况和刺激性质、刺激强度的影响,也受视觉器官(眼)周围骨的形状的影响,每个人每只眼的视野各有差异。

通过视野计对各个经纬度上的视野进行测定可了解本人视野范围的大小。

2、视力测定:当人眼能看清5m远处的一个圆形的缺口或E字形上的开口(缺口或开口的距离为1.5mm)的方向时,按简化眼计算,此缺口在视网膜像中的距离约为5μm,说明此眼视力正常,定为1.0;同时也可以算出,当物像为5μm 时,由光路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对顶角即视角约相当于1分度(即1');因此,如果受试者在视角为10分度时才能看清相应增大了的视力表上标准图形的缺口(相当于国际视力表上最上面一排图),则视力定为0.1;在表上还列出视力0.2至0.9时的逐步减小的图形。

[对象] 学生本人。

[器材] 视野计、各色视标、标准视力灯箱。

[步骤]一、视野的测定1、了解视野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主要部分:弧架,外侧有0~90°纬度,弧架中央圆盘有360°经度;各色视标。

(2)辅助部分:底座、支架、托颌架。

2、准备:受试者将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节托颌架高度使眼恰好能平视弧架中央圆盘中心上的白点,用遮眼板遮住另一眼;3、白色视野的测定:(1)测定90°经度的视野:主试者将弧架旋至90°经度位置,手持白色视标置于弧架内侧面,从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随时询问受试者是否看到白色视标,直到刚看到视标为止,记下弧架上的刻度,再从中央向周边慢慢移动视标,直到看不到视标为止,记下弧架上的纬度,求出平均值,即得到该经纬度上的白色视野坐标;(2)测定135°、180°、225°、270°、315°、360°、0°经度的视野:将弧架旋至135°、180°、225°、270°、315°、360°、0°经度上,再用上述方法测出此7个经度上的白色视野坐标,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即为该眼白色视野。

实验五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显微镜与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是通过放大远处物的视角,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使用.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学望远镜从诞生至今将近400年,出现了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式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不断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长久以来,人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有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模型.但过去人们只能用肉眼对星空进行观察,观测范围非常局限,所得的数据资料也就非常有限.凭借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多种望远镜被制造出来,越来越精密,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视野也变得更深更广.·实验目的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2.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及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3.学会一种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方法;4.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仪器显微镜,望远镜,标尺,标准石英尺,测微目镜,照明灯.图5-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观察的标本放大,以便观察和分析.一般光学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如图5-1所示.一、机械装置1. 镜座:位于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着整个镜体,起稳固作用.2. 镜柱:为垂直于镜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3. 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呈弓形结构的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分.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4. 调节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节器(大螺旋)和细调节器(小螺旋)两种.粗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作大幅度的升降,适于低倍镜观察时调焦.细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在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物体后,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进行焦距的精细调节,藉以对物体不同层次、深度的结构做细致地观察.5. 镜筒:位于镜臂的前方,它是一个齿状脊板与调节器相接的圆筒状结构,上端装载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而镜筒倾斜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角,在镜筒中装有使光线转折45°的棱镜;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式的.6. 物镜转换器:又称旋转盘,位于镜筒下端的一个可旋转的凹形圆盘上,一般装有2~4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接物镜.旋转它就可以转换接物镜.旋转盘边缘有一定卡,当旋至物镜和镜筒成直线时,就发出“咔”的响声,这时方可观察玻片标本.7. 载物台:位于镜臂下面的平台,用以承放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光线可以通过它由下向上反射.(二)光学系统1. 反光镜:是装在镜台下面、镜柱前方的一面可转动的圆镜,它有平凹两面.平面镜聚光力弱,适合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聚光力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转动反光镜,可将光源反射到聚光镜上,再经镜台中央圆孔照明标本.2. 聚光镜:在镜台下方,是一组透镜,用以聚集光线增强视野的亮度.镜台上方有一调节旋钮,转动它可升降聚光镜.往上升时增强反射光,下降时减弱反射光.3. 可变光栏:是在聚光镜底部的一个圆环状结构.它装有多片半月形的薄金属片,叠合在中央成圆孔形.在圆环外缘有一突起的小柄,拨动它可使金属片分开或合拢,用以控制光线的强弱,使物像变得更清晰.4. 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其上一般刻有放大倍数(如5×,10×).目镜内常装有一指示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某一部分.5. 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三种.低倍镜镜体较短,放大倍数小;高倍镜镜体较长,放大倍数较大;油镜镜体最长,放大倍数最大(在镜体上刻有数字,低倍镜一般有4×、10×,高倍镜一般有40×、45×,油镜一般是90×、100×,×表示放大倍数).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5-2所示.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8mm .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移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 ,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 ,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图2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 ·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与显微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个透镜共轴所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到目镜的物方焦点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为Δ.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则是用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他们的放大作用都可以用放大本领M 来描述,可表示为:OE M ααt a n t a n = (5-1) 式中E α为像所张的视角;O α为物体直接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一、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用反射镜的称反射式望远镜,物镜用透镜的称折射式望远镜.目镜是会聚透镜的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发散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对于望远镜,两透镜的光学间隔Δ≈0,即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近乎重合.图5-3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焦距较长),Le 为目镜(焦距较短),远处物体PQ 经物镜L O 后在物镜的像方焦点F'上成一倒立实像P'Q',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像P'Q'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面上,经目镜L E 放大后成虚像P"Q"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图5-3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由理论计算可得望远镜的放大本领为: ''t a n t a n E O OE O E O E f f f Q P f Q P M =''''=≈=αααα (5-2) 式中f o ′为物镜的焦距,f E ′为目镜的焦距,上式表明,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本领则越大.开普勒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而对伽利略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因实际观察时,物体并不真正处于无穷远,像亦不成在无穷远,但式(5-2)仍近似适用.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结构一般认为是由两个会聚透镜共轴组成,如图5-4所示,实物PQ 经物镜L 0成倒立实像P'Q'于目镜Le 的物方焦点Fe 的内侧,再经目镜Le 成放大的虚像P"Q"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理论计算可得显微镜的放大本领为: ''E O O E O f s f M M M ⋅∆-== (5-3)式中O M 为物镜的放大本领,M E 是目镜的放大本领,f o ′,f E ′ 为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Δ是显微镜的光学间隔,S O =-25cm 为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镜筒越长,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本领就越大,通常物镜和目镜的放大本领,是标在镜头上的.图5-4 显微镜光路图用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M 可近似地写成 OE O l l M ==ααtan tan 式中l 0是被测物的大小PQ ,l 是在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P"Q". ·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测定1.将标准石英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夹住.2.选择适当倍率的目镜,调节聚光镜、反光镜及光阑,使目镜中观察到强弱适当而均匀的视场.3.熟悉显微镜的机械结构,学会调节使用,先用低倍物镜对石英尺进行调焦,先粗调、后微调,直至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最清晰的像,如果观察物的像不在视场中间,则可调节载物台移动手轮,将其移至视场中心进行观察.4.将目镜卸下,换上测微目镜,首先对测微目镜的目镜进行调焦,看清分划板,在调节显微镜的物镜调焦手轮,至标尺的像最清晰且无视差.5.转动测微目镜使分划板上“双线”与标准石英尺的刻度(石英尺刻度部分全长lmm ,共分100小格,每格宽O .01mm)平行,然后将叉丝移至和显微镜视场中标准石英尺某一刻度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1x .转动测微目镜鼓轮,使叉丝在标准石英尺上移动5格,这时叉丝与标准石英尺上另一刻度线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2x .依此每隔5格记录一组数据,共记录10组数据.6.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标尺5格对应像的大小,求其平均值,计算出物镜的放大本领.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1.将望远镜夹好,在垂直望远镜光轴方向距离目镜25cm 处放置一毫米分度的米尺A ,调节望远镜调焦手轮,把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处,即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在A 尺上套上两白纸条,其间距可调,如图5-5所示.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米尺的像B ,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米尺A ,经过多次观察,调节眼睛使得米尺A 与望远镜中的米尺像B 重合.以B 尺为标尺,选定A 尺的上两纸带的间距为10格,记录其相当于B 尺上的格数0l ,重复3-5次,算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取两纸带的间隔分别为8格和13格,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量.图5-5 望远镜放大倍数测定原理·实验数据测量1.用测微目镜测经显微镜放大的石英标尺像刻度间隔数据表测量间隔:每隔5小格标尺像刻度读一次数序号i1 2 3 4 5 6 7 8 9 10 x i (mm)2.望远镜视角放大率测量数据表标记实际长度l 0 (mm)80 100 130 重复测量序号1 2 3 1 2 3 1 2 3 上缘对应镜内刻度Y u (mm)下缘对应镜内刻度Y l (mm)镜内对应长度 l =Y l -Y u (mm)望远镜放大率M = l 0/ l5 4 8 3 7 26 548372 6l 0l 标尺A 标尺B·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不要用手摸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光学表面,,以免在光学面上留下痕迹,使成像模糊或无法成像.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光学仪器要轻拿轻放,勿使仪器受到震动和磨损.3.用测微目镜测量时要注意回程误差.4.测望远镜放大本领时,两只眼睛要同时观察,同时看清A、B两尺的像,并将A、B两尺的像重合在一起时,方可读数.·历史渊源与应用前景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是17世纪光学的伟大成就.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生存的世界.第一架显微镜由荷铸眼镜匠詹森父子发明,后由伽利略改良而成.最初的显微镜只能放大50-200倍,到1932年德国的诺尔和鲁斯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德布罗依物质波原理制造而成的,它能放大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放大率可达200万倍,由此人们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年人们又发明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造而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创了纳米科技的观测手段.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它是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设计的高速拍摄三维图像的显微镜.可观察大分子在体内的活动变化.1608年荷兰的眼睛匠利佩希偶然地制造出了第一架望远镜,它的目镜为一凹透镜,被称为荷兰望远镜.发明望远镜的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1609年伽利略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动手制作,并把自制的望远镜第一个指向天空,首先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火山口.伽利略设计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第一架开普勒望远镜由天文学家沙伊纳制成.1668年,牛顿(Newton,I.1642~1727)用2.5 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制成了反射望远镜.1672年牛顿有制造了第二架反射望远镜,全长1.2m,口径为2m,并把它献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往后的几百年间,人们提出了反射镜的多种设计方案.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投入使用,它第一次揭示了银河系的真实大小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哈勃(Hubble,E.P.1889~1953)的宇宙膨胀理论就是用胡克望远镜观测的结果.相对于折射镜,反射镜没有色差,容易制作;但它也存在固有的不足:如口径越大,视场越小,物镜需要定期镀膜等.随后又出现了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优点的折反射式望远镜,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自1970年代以来,在望远镜的制造方面有了许多新技术,涉及光学、力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领域,使望远镜的制造突破了镜面口径的局限.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地面观测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直到人造卫星上天,航天技术逐渐成熟,空间天文学才兴起.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RO)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发射成功,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个里程碑.空间观测与地面观测相比,有极大的优势:没有了大气层的干扰,恒星不再闪烁.分辨率比起地面的大型望远镜提高了几十倍.灵敏度的提高,使可观测的天体迅速增加.空间没有重力,仪器就不会因自重而变形.频率覆盖范围也大大地变宽,全波段天文观测成为可能,对于光学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宽得多的波段.就哈勃空间望远镜(现已退役)而言,主望远镜是口径为2.4米的反射望远镜,还携带了广角行星照相机,暗弱天体照相机,暗弱天体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高速光度计,成象光谱仪,近红外照相机,多目标摄谱仪,高级普查摄像仪,高新巡天照相机等精密仪器,观测范围早已突破了可见光波段,向红外和紫外两端延伸.其功能之强大,在天文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银河系中心、双星系统、近邻星系、宇宙早期星系、黑洞研究等等.在望远镜的庞大家族里,除了以上介绍的光学望远镜以外,还有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红外望远镜(infrared telescope)、紫外望远镜(ultraviolet telescope)、X 射线望远镜(X-ray telescope)和γ射线望远镜(gamma ray telescope).随着新型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的视野变得更深更广.·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中学物理课标对望远镜、显微镜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2.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3.了解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结构.4.通过望远镜原理的及调节要求的学习,可进一步掌握凸透镜呈像的特点及规律·自主学习1.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何异同?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3.测量标准石英尺时所获得的放大本领为什么不等于物镜的标称放大本领?4、用同一个望远镜观察不同距离的目标时,其视觉放大本领是否不同?5、在光具座上自组装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如何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像?6.已知什么量?哪个是待测量?如何控制变量?按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探究与设计尝试在光具座上设计并组装望远镜或显微镜,写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实验五 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  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视野的测定〔目的要求〕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

2、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基本原理〕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即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力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光的视野最大,红光次之,绿光最小。

〔实验器材〕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方法与步骤〕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很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形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

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

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托,测定时附着在受试者眼窝下方。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

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的刻度。

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4、将弧架依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

5、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注意事项〕1、在测试中,要求被测眼一直注视圆弧形金属架中心固定的小圆镜。

2、测试视野时,以被测者确实看到视标为准,即测试结果必须客观。

〔作业〕将测试得到的视野图贴到实验报告纸上。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目的要求:1、掌握气导和骨导的检测方法。

实验五视力、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实验五视力、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视野结果分析
正常视野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实验参与 者的视野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
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
少数参与者表现出视野缺损,可能 是由于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所 导致。
影响因素
年龄、眼部健康状况以及头部和颈 部的肿瘤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视野。
盲点结果分析
生理盲点
所有实验参与者都存在生 理盲点,这是由于视神经 穿过眼球壁的部位没有感 光细胞所导致的。
染。
视野测定步骤
准备视野计
选择合适的视野计,确保其校准无误, 并根据需要设置参数。
受试者准备
受试者应保持舒适,头部固定,眼睛 与视野计保持适当距离。
进行测试
根据视野计的指示,引导受试者左右 转动头部和眼球,观察不同方向的目 标物,记录视野范围。
注意事项
确保测试环境足够亮,避免受试者产 生视觉疲劳,同时注意遮挡另一只眼 睛,避免交叉感染。
02
实验原理
视力测定原理
01
视力是指眼睛分辨最小物体的能 力,通常用视角来表示。视力测 定是通过测量眼睛能够分辨的最 小视角来评估视力的方法。
02
视力测定通常使用视力表进行, 通过观察被试者能够清晰辨认的 最小字符来确定其视力水平。
视野测定原理
视野是指眼睛能够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测定是通过测量眼睛能够看到的 空间范围来评估视功能的方法。
盲点测定步骤
准备盲点测试图
受试者准备
选择合适的盲点测试图,确保其清晰可见 。
受试者应保持舒适,头部固定,眼睛与测 试图保持适当距离。
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
根据测试图的指示,引导受试者观察目标 物并回答问题,记录盲点位置和范围。
确保测试环境足够亮,避免受试者产生视 觉疲劳,同时注意遮挡另一只眼睛,避免 交叉感染。

实验七视力、视野、色盲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七视力、视野、色盲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七视力、视野、色盲和 盲点的测定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
01
实验目的
了解视力、视野、色盲和盲点的基本概念
视力
视野
是指眼睛识别细微和远距离物体的能力, 通常用视力和矫正视力来表示。视力低于 1.0时,称为视力障碍。
是指眼睛正视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眼球的生理结构有 关。
视野测定原理
视野是指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测定通常采用视野计来完成,通过让测试者观察不同方向的视觉刺激,记录 测试者眼睛移动过程中所看到的范围,从而得出视野值。
色盲测定原理
01
色盲是指无法正常分辨某些颜色 或全部颜色的视觉缺陷。
02
色盲测定通常采用色盲检测图来 进行,通过观察测试者对不同颜 色组合的辨认能力,判断测试者 是否存在色盲及其类型。
盲点测定原理
盲点是指眼睛视野中的某一部分区域 无法感知。
盲点测定通常采用视错觉法来进行, 通过观察测试者对特定视觉刺激的感 知情况,判断测试者是否存在盲点及 其位置。
03
实验步骤
视力测定步骤
01
02
03
准备视力表
选择合适的视力表,确保 其清晰可见,并将视力表 挂在墙上或放置在桌面上。
测试距离
调整测试距离,确保测试 者和被测试者之间的距离 为5米或2.5米,具体根据 视力表的规格而定。
色盲测定步骤
准备色盲检测图
选择合适的色盲检测图,确保其 清晰可见。
观察颜色
让被测试者观察色盲检测图中的 颜色,并回答对应的颜色名称。
记录结果
根据被测试者的回答判断其是否 为色盲或色弱,并记录下结果。

视力视野检测实验报告

视力视野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力与视野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机制。

2. 掌握视力视野检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了解被试者的视力视野情况,为眼科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视力是指眼睛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程度。

视野是指眼睛所能观察到的最大范围。

视力与视野的检测有助于了解眼睛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视力表、视力检测灯箱、视野计、量角器、尺子等。

2.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

四、实验步骤1. 视力检测(1)被试者坐在距离视力表5米的距离处,光线充足。

(2)指导被试者按照视力表上的指示,分别识别出各行的字母或数字。

(3)记录被试者能识别的最小一行字母或数字的视力值。

2. 视野检测(1)被试者坐在视野计前方,调整视野计至合适位置。

(2)被试者戴上墨镜,确保光线不进入视野。

(3)操作人员用视野计检测被试者的视野,分别检测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野。

(4)记录被试者的视野范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视力检测结果(1)被试者右眼视力:5.0;左眼视力:4.9。

(2)分析:被试者右眼视力正常,左眼视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2. 视野检测结果(1)被试者右眼视野范围:上方40°,下方50°,鼻侧72°,颞侧65°;左眼视野范围:上方40°,下方50°,鼻侧72°,颞侧65°。

(2)分析:被试者左右眼视野范围基本正常,无明显异常。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视力与视野检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2. 被试者右眼视力正常,左眼视力略低于正常水平;左右眼视野范围基本正常。

3. 为眼科临床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视力与视野检测在眼科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了解眼睛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2. 本实验采用常规的视力与视野检测方法,结果可靠。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被试者在检测过程中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

视野检查的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的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的实验报告一、引言视野是指眼睛所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是人们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

不同的视野能力对个体的行为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人类视野的特点和变化,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视野检查,测量被试者的视野范围,并探究不同变量对视野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视野检查仪器(例如视野检查仪或计算机视力测试软件)- 实验媒体(例如黑板、投影仪等)- 视力表2. 实验步骤1. 将被试者置于视野检查仪器或计算机视力测试软件前。

2. 让被试者适应环境,调整仪器或软件至适宜的状态。

3. 进行视野检查:- 如果使用黑板和投影仪,将一定大小的目标物放置在黑板上,被试者站在一定距离的地方,调整被试者的位置直到能完全看到目标物的所有区域。

- 如果使用计算机视力测试软件,根据软件指导,被试者将目光集中在屏幕中央,在不转动头部的情况下,按照软件的要求点击或按下相应按钮。

4. 记录被试者的视野范围,并整理成数据表格。

3. 数据处理和分析1. 根据被试者的视野检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视野范围的数据。

2.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等。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我们测试了10名健康成年人的视野范围。

数据表明,被试者的平均视野范围为X度,标准差为X度。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被试者编号视野范围(度):: :-:1 XX2 XX3 XX4 XX5 XX6 XX7 XX8 XX9 XX10 XX2. 讨论通过对被试者视野范围的测量,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人类的平均视野范围。

然而,本实验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被试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测试环境的不同,我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具备普遍性。

其次,我们只针对健康成年人进行了测试,无法推广到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的人群。

此外,影响视野的因素很多,如年龄、视力状况、注意力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因素对视野范围的影响,并与本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彩色分辨视野测定实验报告学号:02a14541 姓名:庄加华高意日期:2014.10.27 摘要:本实验旨在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比较左右视野的异同并指出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并计算它的大小。

实验以一名大学生为被试,用彩色视野计测定被试的视野以及盲点范围。

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2)被试左右两眼的视野范围都大致呈椭圆形,视野在不同角度上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

引言: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人的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的视野范围为150°;在水平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80°,扩大的视野为190°。

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1.5°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

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

色觉视野,不同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

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绿的视野依次减小。

方法:2.1被试者东南大学机械学院2013级一名本科生,男,年龄为20,视力正常2.2仪器与材料彩色分辨视野计,红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2.3实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左右眼和角度,因变量为被试看到的视野范围。

2.4实验程序2.4.1 准备工作1、把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背面圆盘上,学习在图纸上做记录的方法。

运动生理学实验

运动生理学实验

实验一人体安静时及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心率的测定方法;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实验器材:秒表、听诊器、血压计、节拍器实验步骤:1、心率的测定(1)受试者静坐5min。

(2)测安静时心率①测试者以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压在被试者一侧手腕部的桡动脉处或颈动脉处。

②以10秒为单位,连续测3个10秒的脉搏,并作记录,若其中有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表明受试者处于相对安静状态。

否则,令其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并测量1分钟心率,2、血压的测定(1)测安静时的血压①令受试者静坐5min以上,脱去右臂衣袖。

②打开水银柱开关。

③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④令受试者将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向上。

将压脉带缠在该上臂,其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

⑤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胸件放在其上。

⑥测量收缩压。

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后(约160~180 mmHg处)。

随即松开气球螺旋,连续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

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⑦测量舒张压。

继续缓慢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

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血压计上水银柱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2)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①、测完安静是心率和血压后,将血压计和压脉带之间的联接截断,压脉带留在上臂。

②、被测者手托气球,做30秒的高抬腿运动。

③、运动后即刻坐桌旁。

测运动后即刻10秒心率,然后测血压。

分别测运动后即刻、第2、4、6min后10秒脉搏及各时段的血压。

六、结果:指标安静时运动后即刻2min4min6min心率(次/分)血压(mmHg)七、分析讨论自己分析血压的变化实验二人体反应时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二、实验仪器:颜色反应时测定仪和反应尺三、实验步骤:1.用计时尺测定手的反应时受试者坐于桌边→手伸出桌面5CM→大拇指与食指分开2cm→检测者持计时尺上端,放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发出预告→当计时尺下落时,受试者用手握住→拇指上缘为测量结果(测量5次,取其中3次中等成绩的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视野的测定
〔目的要求〕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

2、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基本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即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力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光的视野最大,红光次之,绿光最小。

〔实验器材〕
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方法与步骤〕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很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
圆弧形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
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

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
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

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
托,测定时附着在受试者眼窝下方。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
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
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
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
为止。

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的刻度。

退回视标,重复测
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4、将弧架依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
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

5、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注意事项〕
1、在测试中,要求被测眼一直注视圆弧形金属架中心固定的小圆镜。

2、测试视野时,以被测者确实看到视标为准,即测试结果必须客观。

〔作业〕
将测试得到的视野图贴到实验报告纸上。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目的要求:
1、掌握气导和骨导的检测方法。

2、比较两种出入途径的特征。

动物与器材:
音叉;棉球。

实验分组与要求:
1、可以2人一组,也可以1人一组。

2、每人都要检测到声波传入内耳的两种不同的途径。

方法与步骤:
1、叩响音叉,至于外耳道口,听不到声音后马上将音叉柄置于颞骨乳突,能
否听到?反之再进行,比较二者有何不同?(气导 > 骨导)
2、用棉球塞住外耳道口,再重复上述实验。

(气导≤骨导)
3、叩响音叉,至于前额正中,比较音响。

(正常人应该两侧相同;若某一侧
声响增强,表明该侧骨导增强)
4、用棉球塞住一侧外耳道,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如何?
注意事项:
1、室内必须要安静。

注意保护音叉。

2、测定时要细心,这样才能找出差别。

实验提问与思考:(用于课堂上提问学生)
1、声波传入内耳有几种途径?
2、为什么正常人的气导要大于骨导?
3、怎样证明骨导传入形式的存在?
4、除了实验中的方法以外,你还能举例说明有骨导存在的方式吗?
5、耳聋都有哪几种?
6、为什么鼓膜穿孔后人的听力下降?
7、为什么患中耳炎后人的听力下降?
视觉调节与瞳孔对光反射目的要求:
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动物与器材:
手电筒
实验分组与要求:
本实验要与其它实验一起配合,穿插进行。

方法与步骤:
1、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2、观察互感性的瞳孔对光反射。

注意事项:
1、暗室环境要适宜。

2、被测试者不要错动眼珠。

实验提问与思考:(用于课堂上提问学生)
1、看近物时瞳孔缩小有什么生理学意义?
2、强光下瞳孔缩小有什么生理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