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最后的“皇太子” 揭秘袁世凯大公子的凄凉结局

历史趣谈:最后的“皇太子” 揭秘袁世凯大公子的凄凉结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最后的“皇太子”揭秘袁世凯大公子的凄凉结局
导语: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一片喊打声中黯然离去,皇帝美梦只做了83天;在其背后极力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也从此被打上“欺父误国”的标签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一片喊打声中黯然离去,皇帝美梦只做了83天;在其背后极力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也从此被打上“欺父误国”的标签。

此后,这位袁家大公子似乎一下子从历史大视野中销声遁迹。

袁世凯之死,给庞大的袁氏家族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衰落,袁克定,这位年轻时过惯钟鸣鼎食日子的袁大公子最后竟至经济窘迫之地步。

晚年的袁克定与其表弟张伯驹生活在一起,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关于袁克定的记忆碎片,现在也成了关于这位曾醉心于帝制的“皇太子”难得一见的宝贵记录。

承泽园里的袁克定
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小瓜皮帽,拄着拐杖,走路一高一低瘸得很厉害,一个脾气有点怪的老头——这就是袁克定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

后来有一部描写蔡锷将军反对袁世凯称帝的电影叫《知音》,袁克定在里面一副*倜傥的形象,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

我第一次见袁克定是在承泽园的家里,按照辈分,我一直喊他“大爷”。

1941年,父亲在上海被绑架,母亲怕我出事,让我跟着孙连仲(注:著名抗日将领,后任河北省主席)一家去了西安。

母亲将父亲救出后,因日本入侵,我们一家人在西安生活了一段时间。

我记得那时候跟随父亲一起躲避在西安的还有一些京剧名角,比如钱宝森、王福山等,他们都是原来在清宫里唱戏的伶人的后代。

抗战胜利后,我们回到北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之红豆馆主溥侗皇室之族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张作霖之子张学良。

均为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的公子。

他们现在虽已人去楼空,但是他们的精神犹在,名声依旧。

他们的才德,他们的风采,他们的境遇,不由得令我们感叹。

但仍有许多我们该学习的地方。

溥侗,字后斋,号西园。

别称“红豆馆主”,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

不得不说,他算是民国四公子中家世最显赫的一位了,曾经还有两次机会称为皇帝,但是都因为慈禧太后的自私而擦肩而过。

我个人认为这反倒更好。

因为咱们的侗五爷根本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他的风采不得不另我们钦佩。

《菊部丛谈》对溥侗的评价是:厚斋色色精到,音乐之外,诗翰、绘事、鉴赏,无所不能。

盖有唐庄宗、李后主之长,又非其他天潢所能企及耳”。

溥侗真的是多才多艺,工诗词,善书,擅画,精于鉴赏,更长于度曲。

曾于京剧《群英会》一人饰周瑜、鲁肃、黄盖、蒋干、曹操五角,均出神入化,轰动南北。

溥侗为了学戏花了不少功夫,包括金钱和精力。

因为家庭的关系,他自小就练习武术,自然跌扑技术等样样精通,但是学戏不是光会功夫就可以学好的,更主要的是头脑聪明,那样才可以揣摩剧情,体会到人物心理,才能把戏演的活灵活现。

他为了学谭培鑫的看家本领,还会亲自伺候谭老板吸烟片,经常去他家做客,按时到节,总是礼到人到,丝毫没有贵族的架子。

就是只要知道哪个伶人又一技之长,也放下他的将军架子,不惜工本的前往请教。

不只这样,他学青衫陈德林,学花脸黄润普、钱金福。

就是这个样子,溥侗把这些人的所有长处都综合在一起,然后在经过他自己的加工琢磨,自成一家之风格。

他的学习精神是尤其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他的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

才可以使他可以“粉墨登场,名贵之气出于天然,尤非寻常所能比拟”。

溥侗首先告诉我们的是要虚心求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民国四公子的政治情怀

民国四公子的政治情怀

我们现在许多人对官二代颇有怨言,以为这些人沦为纨绔子弟,不仅危害社会,而且殃及江山社稷。

只是从历史上看,并不是所有的官二代都没有出息,都是纨绔子弟,更多的达官贵人非常注意家庭教育,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很多,仅近代以来的成功范例就举不胜举,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他们的后代成才者多,败家者少。

即便是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虽以名士风流的形象相传至今,有“民国四公子”之一的称谓,但也不是一个纨绔子弟。

不仅袁克文不是,四公子中其他几位也不是,只是我们始终没有理解此公子非彼公子。

所谓“四公子”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

“战国四公子”的说法已隐约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到了东汉,随着清议逐渐成为读书人的一种时尚;特别是到了魏晋,随着门阀士族的出现,随着九品中正的施行,人物品鉴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类似于“四公子”这样的人物归类已越来越普遍,构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以致后世中国还有什么明末四公子、清初四公子、民国四公子等说法。

公子或其他撮堆比较的说法显然隐含着一种褒贬,更多的时候似乎是褒奖多于贬低,是一种赞美。

只是后人不察,特别是1949年之后旧的世家大族被消失殆尽,新的世家大族又无法诞生,类似于四公子这样风流倜傥的人物再也见不到了,触目所及,不外乎“京城四少”这样的轻浮之徒或纨绔子弟,拿他们与四公子的风流韵事进行比较,真的是玷污了历代四公子的美名。

历代四公子的事迹我们不在这儿多说了,这里专说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的说法分歧很大,根据一些朋友的归纳至少有四种不同说法:一指陈锦堂、袁克让、张伯钧、宋传兴组合;二指袁克文、溥侗、张伯驹、张学良组合;三指袁克文、卢小嘉、张伯驹、张学良组合;民国四公子的政治情怀笕马勇史苑杂谭149JIANGHUAIWENSHI四指孙科、张学良、段宏业、卢小嘉组合。

至于“后民国时代”的台湾,还有蒋孝武、陈履安、周一熹、连战组合;或钱复、陈履安、宋楚瑜、连战组合;或沈君山、钱复、陈履安、连战组合。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张伯驹 39岁时纳妾 小自己18岁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张伯驹 39岁时纳妾 小自己18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张伯驹 39岁时纳妾小自己18岁导语:1)他叫张伯驹(18981982),原名家骐,别号丛碧馆主。

河南项城人。

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他叫张伯驹(1898—1982),原名家骐,别号丛碧馆主。

河南项城人。

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之子(过继,生父张锦芳),张镇芳与袁世凯有戚谊。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张伯驹天性聪颖,有神童之誉。

幼年入私塾,又接受新学教育,小学毕业后跟随父亲来到北平,后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做到旅长——最终因不满军阀腐败生活离开军界,协助父亲打理银行业务,却发现自己对银行事务不感兴趣。

2)20世纪30年代,张伯驹在丛碧山房寓所花园内。

寓所原为李莲英旧墅,原址在今北京西四附近。

张伯驹别号“丛碧”亦由此而来。

3)1927年,将近而立之年的张伯驹倾心于收藏字画,为了珍贵文物不外流,不惜一掷千金。

收藏过的重要古代书画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诗人李白的《上阳台帖》、唐杜牧的《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的《山居图卷》等等。

他曾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出外国。

”4)王世襄曾向张伯驹借阅《平复帖》,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在张家看上一两次。

没想到张伯驹回答:“你拿回家看去吧。

”放了一个多月,王世襄完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

图为西晋陆机《平复帖》。

5)1935年,39岁的张伯驹,纳小自己18岁的潘素为妾。

在张伯驹的大力栽培下,潘素曾三次与张大千联袂作画,画作常常有张伯驹的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袁克文短暂人生 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历史趣谈:袁克文短暂人生 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克文短暂人生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导语: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民国四公子之一。

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

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民国四公子之一。

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

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

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

1931年病逝于天津。

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幼年袁克文是袁世凯的三姨太朝鲜人金氏所生,因为大姨太未生子女,所以克文从小便被过继给大姨太收养。

因大姨太膝下无子,所以对袁克文这个儿子十分疼爱,他提出任何要求都会得到满足。

袁克文自幼聪明过人,据说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尽管不好好读书,可他作诗、填词、写文章却件件皆精,写的字也风流潇洒。

因此袁世凯对他有些偏爱,甚至一度想立他为“太子”。

大姨太的骄纵,袁世凯的偏爱,造就了袁克文的挥霍、任性、骄奢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

青年袁克文除擅长书法、作诗、填词、写文章外,还爱唱昆曲,小生,丑都扮演得很好。

袁世凯死后,他没了管束,开始“票戏”,即当票友。

有一年,他在北京新民大戏院与陈德林合演《游园惊梦》,他大哥袁克定知道了,认为他这种当“戏子”的行为“玷辱家风”,于是便通知北京警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结局如何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结局如何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结局如何喜欢看娱乐新闻的同学都知道“京城四少”,不过比起“民国四公子”他们也就不算什幺了。

小编整理了民国四公子都有谁,结局如何,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吧。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子。

张伯驹、张学良、卢小嘉、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1民国四公子之张伯驹张伯驹(1898(戊戌年)-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中国第一大收藏家。

享年84岁。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

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的表弟,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压白朗起义不力而被免职。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作为筹划者之一,组织更变国体全国请愿联合会,任该会副会长和登基大典筹备处副处长。

张伯驹生于1898年,字丛碧。

自幼天性聪慧,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

张伯驹先生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艺术,建国初期,张伯驹创办北京古琴研究会、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中国书法研究社、诗词研究社,直至临终前,还对中国韵文学会筹备事宜念念不忘。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张伯驹一生捐献的国宝,。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作者:殷晓章来源:《记者观察》2011年第19期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不但是集收藏家、书法家、诗词家、戏剧家为一身的奇才,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为了不让国宝《游春图》流落海外,他不惜倾家荡产将其买下。

新中国成立后,他将118件国宝捐给国家。

至今,张伯驹在海内外的影响依然很大。

不恋仕途酷好书画在河南省项城市秣陵镇的小学院内,坐落着一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它见证了一个官宦之家的繁华和落寞。

2009年年底,周口市文物普查队考察后认定,这是民国年间张伯驹家的一个中药铺,张伯驹曾在此闲居。

提起张伯驹,人们往往把他想成是一个公子哥,也难怪,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字家骐,号丛碧,1898年生于项城老城乡阎楼村。

因伯父张镇芳膝下无子,便被过继给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表弟,清光绪进士,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等职,是满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

清末,中国政局十分动荡,原本大权在握的袁世凯受到排挤,被迫退隐安阳。

袁世凯失意之初,张镇芳资助他30万两银子,并担保照顾他的家属,两人的交情更深一步。

1911年,袁世凯重新得势,掌控国家大权,张镇芳被委以重任,署理直隶总督。

袁世凯成为民国大总统后,他又被任命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掌握河南军政大权。

后来,张镇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盐业银行。

在这样的家境中长大,家人希望张伯驹进入仕途或者经商,但张伯驹却偏偏酷爱书画。

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

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

唐诗宋词,脱口而出的就有一两千首。

从30岁起,张伯驹开始迷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

张伯驹的收藏不是投资,不为赚钱,最初就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藏品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1924年,溥仪逃往长春时带走了历代书画珍品1200余件,宫中其他人也把一些字画据为已有,张伯驹就派人四处收买,买到了被尊为“中华第一帖”的《平复帖》等书画珍品。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大结局 四大公子究竟是哪四位?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大结局 四大公子究竟是哪四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大结局四大公子究竟是哪四位?导语:在说“民国四公子”之前,让我们看看何谓“民国四公子”?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在说“民国四公子”之前,让我们看看何谓“民国四公子”?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子。

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1、大收藏家——张伯驹张伯驹1898年生于河南项城人,中国第一大收藏家。

其父亲乃是曾任过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的张锦芳,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河南都督。

张镇芳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表弟。

受到父亲的荫泽,张伯驹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

又与,京剧大师余叔岩、画家张大千、词人周汝昌等人结交,后成为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195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起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和诬陷,1972年,周恩来得悉后,指示聘任其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2年2月26日病逝于北京。

2、少帅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生于台安县桑林,亦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其父亲乃为东北王张作霖,长大成人后,张学良继承其父亲衣钵,特别是其父亲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后制造“西安事变”,后被软禁半个多世纪。

2001年10月14日14时50分(夏威夷时间),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寿101岁。

张学良自诩"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战国四公子VS民国四公子:谁才是真公子?

历史趣谈:战国四公子VS民国四公子:谁才是真公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战国四公子VS民国四公子:谁才是真公子?
导语:有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中国的两大历史乱世战国和民国,不仅出了不少英雄豪杰,还出了不少独具个人魅力的贵族名流。

他们风流倜傥、踏
有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中国的两大历史乱世战国和民国,不仅出了不少英雄豪杰,还出了不少独具个人魅力的贵族名流。

他们风流倜傥、踏遍群芳、挥土如金、妒恶如仇,虽不拘小节,但往往又在民族大义、国家危亡之际能挺身而出,成为时局的拯救者。

对这群人,后世尊称他们为公子,即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民国四公子: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四公子和民国四公子,谁才是引领时代潮流真公子呢?恐怕这个话题要引起两大阵营粉丝的大争鸣了,口说无凭,在此综合一些数据,供大家参考评判断,战国四公子和民国四公子,谁更牛一些。

一、拼爹值
公子之所以能称为公子,说白了,你得有个好爹,没好爹称什么公子,你看马云多有钱、多“帅”、多有才,有人称他公子吗?国民老公王思聪那样的才能称之为公子,同理,无论战国四公子还是民国四公子,能称公子共同的一大特点都是有个好爹,那我们就先来给他们拼拼爹,看两大阵营谁的爹更牛。

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平原君二公子的爹都是魏赵二国国君(魏昭王、赵武灵王);孟尝君是齐威王的孙子,四公子中春申君黄歇出身最差,说是黄国贵族后代(当时黄国早被楚国灭了三百多年了),算是靠个人奋斗起的家,是八大公子中的异类。

民国四公子中,袁克文他爹是大总统袁世凯;张学良他爹是东北王张作霖;张伯驹他爹是大总统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官至河南都督;溥侗他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公子分别是哪四位

民国四公子分别是哪四位

民国四公子分别是哪四位民国四公子(或近代四公子)指民国时期四位有名的世家子弟,关于四人的身份说法不一,那民国四公子到底是哪四位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民国四公子,希望能帮到你。

民国四公子的简介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子。

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一、中国第一大收藏家--张伯驹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

据有关资料介绍,张镇芳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压白朗起义不利而被免职。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作为筹划者之一,组织更变国体全国请愿联合会,任该会副会长和登基大典筹备处副处长。

张伯驹天性聪慧,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

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二、少帅张学良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以武勇于乱世之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大军阀。

少帅数度挥兵入关,两次直奉大战成名。

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后,少帅统领东北,同苏军打了一大仗,又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改旗易帜”。

为保存实力、避免被日军挑起事端而“不抵抗”撤离东北,“九·一八”之后同杨虎城将军“兵谏”,被蒋关了大半生,2001年以101高寿去世于夏威夷檀香山。

张学良为当时花花公子之魁首,鸦片、可卡因、女明星无所不好。

三、红豆馆主--溥侗(1871-1952)爱新觉罗·溥侗是溥仪的族兄,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

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

溥侗从小酷爱昆曲与京剧,因是清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

历史趣谈:青岛与民国四公子 袁克文赞青岛夜不闭户(图)

历史趣谈:青岛与民国四公子 袁克文赞青岛夜不闭户(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青岛与民国四公子袁克文赞青岛夜不闭户(图)导语:民国年间,一些世家子弟的行为做派和风流韵事在社会各界广为流传,其中有四人被称为“民国四公子”。

四人当中又有三个曾来过青岛,他们的故民国年间,一些世家子弟的行为做派和风流韵事在社会各界广为流传,其中有四人被称为“民国四公子”。

四人当中又有三个曾来过青岛,他们的故事至今仍为青岛人所乐于提及。

他们就是张伯驹、袁克文和张学良(此前的《发现青岛》曾提及)。

尤其是张伯驹,他和妻子潘素曾来青岛观海二路3号吟诗作画,潘素所画的《崂山潮音瀑》广受好评。

而且,青岛市博物馆文贸部的赵主任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张伯驹还给青岛市博物馆捐赠了一幅潘素仿展子虔的《游春图》。

出身名门,收藏国宝级文物进青岛市博物馆大门后,便是一道曲线长廊,廊中有一面文物捐赠功德墙。

功德墙上赫然可见张伯驹的名字。

张伯驹是谁?他是一位名士,出身名门,而且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张伯驹生于1897年,字丛碧,河南项城人,从小过继给了伯父张镇芳。

在蔡登山所写的《张伯驹:初见潘素惊为天人》一文中称,张镇芳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

张伯驹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曾与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同在英国人办的一所书院读书。

毕业后,张伯驹进入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受训,其后在军阀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部任职,曾任过提调参议。

但他从内心厌倦军队生活,便不顾双亲和众人的反对,毅然退出军界。

此后,他把兴趣转移到读书,陶冶性情的文化艺术。

张伯驹利用自家的优越条件,在家藏的古典文史书中找到了一方驰骋的天地。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

历史趣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克文有何魅力竟然引上千妓女为其送丧导语:袁克文(1889年1931年),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袁世凯次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袁克文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袁克文(1889年—1931年),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袁世凯次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袁克文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他还是京剧、昆曲票友。

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做过天津青帮帮主,生活上放浪不羁,妻妾成群。

袁克文的母亲出身朝鲜安东外戚大族,是朝鲜王妃的妹妹。

金氏嫁袁时,带了两个陪嫁的姑娘。

没想到,袁世凯给新妻们排位次时,竟然按着年龄来排,把她排成了三姨太。

袁克文全家福由于当时中国官员还不准在国外娶妻生子,袁世凯就把金氏的头生子算作沈氏所生。

这就是大才子袁克文的出生。

这个怪异的身世,好像他一生怪异的开头。

在袁世凯的32个儿女中,袁克文是唯一反对父亲称帝的“皇子”。

袁氏登基前,“大典筹备处”按着英国宫廷礼服的款式为袁氏家族设计了一系列的皇室服装,众人都兴高采烈地试穿新衣服,唯独袁克文连去都没去。

不仅如此,文思如泉涌的他还写了一首《感遇》,最后两句道:“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

”意思是奉劝父亲当心站得高跌得重,把老本赔光。

这两句诗被定为反诗,袁克文因而获罪被禁足于北海,但同时也名声大噪。

袁克文到上海主动造访黄金荣,送上十枚袁世凯请英商铸造、用来纪念他出任大总统的金币。

袁克文还在上海拜了兴武六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列“大”字辈。

这个“大”字辈在当时是青帮极长的辈分了。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作者:殷晓章来源:《档案天地》2012年第01期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不但是集收藏家、书法家、诗词家、戏剧家为一身的奇才,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为了不让国宝《游春图》流落海外,他不惜倾家荡产将其买下。

解放后,他将118件国宝捐给国家。

至今,张伯驹在海内外的影响依然很大,张伯驹的出生地河南省周口市,已经成为全国四大书画收藏品集散地之一。

不恋仕途酷好书画在河南省项城市秣陵镇的小学院内,坐落着一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它见证了一个官宦之家的繁华和落寞。

2009年底,周口市文物普查队考察后认定,这是民国年间张伯驹家的一个中药铺,张伯驹曾在此闲居。

提起张伯驹,人们往往把他想成是一个公子哥,也难怪,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字家骐,号丛碧,1898年3月14日生于项城老城乡阎楼村。

因其伯父张镇芳膝下无子,便过继给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表弟,清光绪进士。

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等职。

辛亥革命后,清廷退位,张镇芳成了满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

清末民初,中国政局十分动荡,原本大权在握的袁世凯受到排挤,被迫退隐安阳。

袁世凯失意之初,张镇芳资助他30万两银子,并担保照顾他的家属,两人的交情更深一步。

1911年,袁世凯重新得势,掌控国家大权,张镇芳被委以重任,署理直隶总督。

随后袁世凯成为民国大总统,他又被任命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掌握河南军政大权。

后来,张镇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盐业银行。

在这样的家境中长大,家人希望张伯驹进入仕途或者经商,但张伯驹却偏偏酷爱书画。

张伯驹在项城市度过了他的童年后,先后就读于天津新学书院、河南陆军小学。

1918年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

毕业后,先后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盐业银行常务董事和经理、秦陇实业公司经理等职。

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

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说法不同 出身都是“官二代”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说法不同 出身都是“官二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说法不同出身都是“官二代”
导语:关于民国四公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曾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这样说:“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
关于民国四公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曾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这样说:“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

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


张伯驹实际上是提出了民国四公子的三种说法:一、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卢小嘉;二、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张孝若;三、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

在这些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张学良了。

除张学良外,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知名度可能最高。

袁克文自幼聪慧,是袁氏诸子中最不同凡响的一位,袁本人也颇为自负,常以三国曹子建自比。

袁克文无意于政治权位,袁氏称帝时,他与父兄意见相左,他的一首反对帝制的诗在当时曾传诵一时:“乍着微绵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黯九城。

隙驹留身争一瞬,蜇声催梦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上琼楼最上层。


袁世凯死后,袁家树倒猢狲散,袁克文便往来于京、津、沪等地,从事收藏、书画、填词、作诗、撰文、唱曲等名士活动。

1931年农历正月,袁克文在天津患猩红热去世,一生挥金如土的袁二公子身后只留下了20元钱的遗产,后事还是“青帮”里的徒子、徒孙凑钱帮他办的。

出殡时,与其相交多年的一些僧人、道士都来送葬,甚至一些妓女也扎了白头绳来哭奠,风流才子袁二爷的后事成为当时天津卫的一大景
生活常识分享。

袁世凯的孙辈们

袁世凯的孙辈们

袁世凯的孙辈们作者:张雄来源:《人民文摘》2011年第08期图腾式的存在袁世凯留下10房32个子女,他们生活无忧,吃了一辈子家产。

袁家诚父亲是十子袁克坚,他21岁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国,除在冀察政务委员会当过一阵子英文秘书,一辈子就没工作过。

袁家楫之父是二子袁克文更是一代文人雅士,妻妾成群,生活放荡不羁,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袁家诚老实,袁家楫调皮。

同为家字辈的堂兄弟,他们相识却是在多年以后。

在天津道13号,在各自的深宅大院里他们深居简出,默默消磨着他们的童年。

那些锦衣玉食的时光在记忆里已经变得模糊,事实上,贵族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荣耀,反倒是历史课上“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尴尬纠缠所有袁家子弟的学生生涯。

从小学到高中,每次上到这一课,袁家诚都如坐针毡。

他不敢抬头,怕碰到同学异样的目光。

袁家楫不爱学习,却最喜欢上故事会般的历史课,偏偏到了“野心家袁某人”这节,也感到万分难堪。

碰巧的是,北洋军阀段祺瑞和曹锟的孙子都与他同班。

两人小心地朝交头接耳的同学摆摆手,意思是不要再议论了。

军阀后代们的友谊持续了终身,他们是一辈子的好哥们儿,但他们的话题从未谈及祖辈间的恩怨。

难圆的大学梦袁家诚周游列国,却不入日本。

他不用日货,说三月的那场地震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跟祖父一样,他认为日本是中国的祸害。

日本人打进来,所有的学校都要开日语课。

母亲给袁家诚请来家庭教师,这样就不用去学校受日本人的“奴化教育”。

日本投降了,袁家诚插班考进四年级。

从小学到高中,功课门门优秀。

现在,所有的成绩单都在他那里保存完好。

他总是感伤地说:“如果我碰上好机会,我也许也会像家骝表哥那样优秀,像他那样读个博士,可惜。

”袁家骝算是“家”字辈里名声最大的人物。

1973年周恩来接见他时说:你们袁家,你祖父袁世凯是政治家,你父亲袁克文是文学家,你是物理学家。

1957年高考前夕,填写报考档案。

在家庭出身一栏,他有些犹豫:父亲从未工作过,总不能写无业吧?那就写祖父好了,他端端正正写下“北洋军阀”四个字。

张学良同期人物

张学良同期人物

张学良同期人物“民国四公子”之袁克文:袁克文是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次子,母亲为朝鲜人。

袁克文作为当时最显赫的官宦子弟,与哥哥袁克定不同的是,他完全没有沾染上政界官场的“恶臭”,反而醉心于艺术事业,他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精于书画古玩,同时还是卓有成就的昆曲票友。

袁克文生活放荡不羁,风流成性,妻妾成群,流连于妓院,混迹于黑道,是民国时期的非典型富二代加官二代。

袁克文一生著述颇多,收藏甚居,更传奇的是,他不从政也就罢了,竟然还成为了天津的青帮大佬,当时有“南有杜月笙,北有袁克文”的说法,可见其在青帮的地位之高。

袁世凯死后,袁克文的生活逐渐败落,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

1931年,袁克文病逝于天津,年仅43岁,上千妓女为其送葬,颇有当年柳三变之势。

方地山在碑文中国赞其曰: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民国四公子”之张学良:张学良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一代枭雄张作霖之子,人称“少帅”。

张学良是唯一同时名列“民国四美男”与“民国四公子”的奇人,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班成为新东北之王,统帅30万精锐奉军,雄霸一方,富可敌国。

他拒绝日本人的拉拢,拒不当“东北皇帝”,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促成了国家统一。

之后,张学良又武力调停了中原大战,使中华大地免受内战屠戮。

1936年,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直接实现了国共合作抗日,但他本人却因此遭受了长达54年的监禁。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不但是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同时也是学识渊博的当世才子。

他懂英文、会开飞机、好收藏、擅写诗,是民国时期颇具异性吸引力的“男神”。

张学良一生争议颇多,但对我党、对抗日大业却是有着不世之功。

2001年,张学良病逝于美国夏威夷,高寿101岁。

“民国四公子”之张伯驹:张伯驹是直隶都督张锦芳的儿子,民国总统袁世凯的表侄。

论家世背景,张伯驹似乎不能与其他三位公子相比,但他的个人才华与历史贡献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
导语: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
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张镇芳之子)、卢筱嘉(卢永祥之子)、宋子文(宋嘉树之子)、张孝若(张謇之子)等,其中,论出身,或论公子派头,分量最足的,无疑应该是袁克定、孙科、张伯驹与宋子文
袁克定,最后一个想当皇帝的人
我一直相信,袁世凯一生精明,最后却因为逆天而动,复辟帝制,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他的大公子袁克定是居功至伟的。

被老袁一手请下皇帝宝座的溥仪后来在东北的种种作为都逃不掉一个“伪”字,那么算起来,袁克定,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有机会而又拚命要抓住机会想当皇帝的人了。

袁世凯曾经对他的铁杆部下冯国璋说过:“我绝不想当皇帝,当皇帝有什么好处?前清前明那些皇帝都是什么下场?他们的子女都是什么下场?我可不想给儿孙们留下杀身的隐患。

”作为老兄弟,老冯是信了老袁的这段话的,因此日后老袁自食其言,到底套上了不伦不类的龙袍,老冯就非常生气,明里不得不万岁几声,背地里在南京却没少拆老袁的台。

外有民军护国,内有老兄弟捣乱,老袁想不一命呜乎都难了。

那么当初老袁是不是有意骗老冯?这是一段公案。

老袁已死,死无对证,可就是老袁活着,也没法对证。

只是我一直想,也许老袁在和老冯说这些话的那一刻,内心是不乏真诚的,他倒不是对民主共和有多深多厚的感情,只是凭他的聪明,他不能不考虑历史的骂名。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