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

合集下载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中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以净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外需不稳定、投资过度、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金融政策不当等方面。

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引导出口转型、推动消费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等。

首先,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是外需不稳定。

中国出口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而这些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国的出口。

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的出口比重。

同时,开拓新的市场,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以稳定出口方向。

其次,投资过度也是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过度依赖政府和企业投资带来的增长,长期以来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推动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并提供更多优质的消费品和服务。

此外,通过培育发展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提高企业海外收益,平衡国际收支。

再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产业过度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与国际间产业分工和合作的趋势不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减少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出口。

最后,金融政策不当也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在过去,中国过度扩张信贷,引发了不良贷款问题,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加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采取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压缩信贷供给,控制流动性泛滥,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同时,还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融资的通道和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收支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因此,研究其原因并找到平衡对策十分必要。

二、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贸易顺差、资本流动和外汇储备。

首先,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持续保持着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尽管在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的价值远大于进口商品的价值,直接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其次,资本流动也是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资本流出一直持续增加,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中。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增加以及个人资产的移出所致。

资本流出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现象。

最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还表现在外汇储备的增长上。

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高额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风险,如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资本流出风险。

三、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存在问题。

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导致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对外需求过度依赖。

这使得中国难以实现贸易平衡,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其次,中国存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人民币的低估引发了大量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

中国政府为了保持人民币相对较低的汇率,采取了大量的外汇干预手段,从而增加了外汇储备。

此外,中国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的国内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调,使得产品的供求失衡。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也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为了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首先,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而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收支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本文将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1.1 收支概况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顺差格局。

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23707.85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9305.67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为4393.18亿美元。

而服务贸易方面,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收入为7522.4亿美元,支出为4740.6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为2781.8亿美元。

另外,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方面,中国的资本流入量占到了总资本流入量的94.4%,2018年实际使用外资为1394亿美元,同比增长、6.0%。

1.2 问题与风险尽管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整体来看是比较稳健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风险。

首先,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出口面临严重的市场萎缩风险。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形成了依赖性,有着单一性的经济结构,存在“一只脚站在进口、一只脚站在出口”的风险。

此外,资本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过多的短期资本流入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二、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2.1 扩大内需和转型升级中国在外贸发展过程中,进出口贸易依赖性过大,一旦出口市场变差,整个经济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因此,中国需要扩大内需,降低出口依赖性,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和数量,引导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在生产置换上下功夫,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2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还可以促进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同时,通过扩大设施和技术输出,优化货物流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体系和机制,有效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互惠互利。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

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针对我国近年的国际收支现状,着重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已经对策。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我国的现状(一)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需要,将国际收支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和特定账户分类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

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和总体状况。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

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

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查阅中国2005至201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知中国的国际收支总顺差逐年上升。

2010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

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

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

最新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探讨

最新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探讨

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探讨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国内经济的结构不平衡导致的,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不平衡体现出高度一致性,以下为大家带来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相关论文,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一、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一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使得商品输出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导致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较大,发生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失衡。

其二是指一国输出的产品结构太过单一,收入变化引起产品的出口需求变化幅度低,或虽然出口需求变化随价格变化的幅度高,但进口需求的变化随价格变化的幅度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886亿美元,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2427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3.82万亿美元。

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造成外汇储备过多,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高,输入型通货膨胀使得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的难度提高。

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体现为结构性失衡?这是由我国的国内经济结构不平衡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所决定的,而且国际失衡的持续性与我国长期存在的结构失衡相一致。

二、我国国际收支体现为结构性失衡的分析1.投资-储蓄结构失衡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投资小于国内储蓄。

由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GDP=C+I+G+(X-M)(1),再者GDP=GNP+Ya(Ya指的是外国投资者的净财产收入),则GDP=C+I+G+X-M(2)。

国民生产总值GNP=C+S+T(3)。

由(2)、(3)式可得:M-X+Ya=I-[S+(T-G)](4),M-X+Ya体现为一国的经常项目逆差CA,即:I-[S+(T-G)]=CA(5),其中(T-G)为政府储蓄,式(5)表明经常项目逆差等于国内投资与国内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的差值。

由于国民储蓄率持续高于国民投资率,使得储蓄大于投资,我国形成了国内内部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现状。

应用文-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

应用文-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xa0\xa0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处于失衡状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2006年底,中央经济会议首次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在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指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因此,了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产生的根源,积极寻求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的评述从现有文献看,众多学者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众说纷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一是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外汇局的数据显示,除1993年以外,我国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1990~2006年经常项目累计实现顺差6525.29亿美元,年均顺差395.6亿美元,其中2006年全年实现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为1780亿美元,是近17年来平均值的4倍还多。

资本和金融帐户除1998年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也一直保持顺差。

1990~2005年累计实现1106.6亿美元顺差,创历史新高。

而2005年629.64亿美元顺差较2004年虽有大幅下降,但也还是达到15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2007年的l~2月,同组数据仍保持增长态势。

与过去两年同期相比,贸易顺差大大提高。

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影响了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冲击了经济的正常增长。

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升值步伐持续平缓。

卢锋(2006)认为,和其他国家相比,最近10年来,中国可贸易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量化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被低估了。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跨境贸易、资金流动等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收支、资本和金融汇率差额收支和其他转移支付收支等项的总和。

收支平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失衡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也在不断加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双重需求驱动下,进口依赖度高导致贸易顺差缩小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内需增加是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缩小的重要原因。

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需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公司通过本地化和品牌化的方式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投入,从而促进进口的增长。

进口的增加导致了减少了出口的比例,顺差缩小。

因此,政策建议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促进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手段,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外贸领域稳步增长,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进口出口结构,加强本土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整体贸易信誉度。

二、汇率制度改革逐渐深入,汇率波动率加大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靠近。

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渐对外市场形成一定的市场定价能力,外汇流动性逐渐提高,市场保持着一定的波动性。

因此,汇率制度改革影响了中国国际收支的表现。

人民币的逐渐增值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方面,由于汇率的升值,中国对外压力增强,进口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出口受到有力竞争的打压,企业盈利受挤压,整个外贸经济需要突破重围。

政策建议是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逐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对人民币贬值进行适度干预和引导,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外资流入激增,国际收支存在结构性不平衡自1992年至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从几十亿美元增长到万亿级别。

起初,外资主要是以劳务性的形式进入中国,但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外国企业的认可,外资的涉及层面不断拓宽,不仅包括电脑、光纤等IT行业,还涉及汽车、银行、保险、金融等各种领域。

如何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顺差 , 而且最大 的特点是经常账户和资本 必然 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 场操 作冲 近年来 , 国国际收支失衡( 我 持续、 高 与金融账户双顺差( 国际收支失衡 )近几 销这些过快增长的货币供给量 。可是, 。 由 额 双 顺 差 ) 象 日益 严 峻 , 现 并且 已成 为 我 年 更 呈现 明显 快速 增长 趋 势 ,特 别 是 在 于我 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起步晚、不完善、 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 虽然国 2 0 年高达 2 4 8 6 06 ,9 . 亿美元, 2 0 6 比 0 5年 不健全 , 随着外 汇 占款持续增大 , 币政 货 际收支 保持双顺差表 明我 国的综合国力 增长 了 5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5 我们 策操作的难度会随之增大 。所 以, 长期的 和 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 强、 抵御外部冲击 应该重视和关注国际收支 失衡带来的负 国际收支失衡 , 必然冲击我国货币政策 的 的能力不断提高 , 是 , 期的国际收支 面影 响。 但 长 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产生 的 独立性和有效性 。 失衡 也对我国国 民经济运行产 生负面的 负面影响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2 、加剧 了我国与相关贸 易伙伴 国的 影响, 必须 引起 高度重视。 1 、削弱 了我 国货 币政策的独立性和 贸 易摩擦. 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使我国面 我 国国 际收 支 长 期 失衡 的 影 响 有效性. 目前 , 国的外汇 占款额在不断 I 我 临外部调整的压力 , 将会加剧我国与相关


尽量避免比的是, -N案例中的李 明, 在第- -. 教育培训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对旅
这 行社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 说, 首先一定要把考评建立在“ 以客观事实说 明这位员工 ,别人支付高额工资都挖不走, 将能得到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经济交流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即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不平衡,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以下是一些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

1.贸易逆差:一个国家的进口超过出口,导致贸易逆差。

此情况可能是由于国内需求不足,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和服务。

2.国内经济体制问题:良好的国内经济体制能够吸引国外投资,并保持贸易平衡。

然而,不稳定的政策环境、高税率、法规和制度不规范导致投资流出而产生资金流失。

3.汇率问题:汇率的波动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将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导致贸易逆差。

4.收入不平等:若国内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可能会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并导致贸易逆差。

国际收支平衡对策:1.提高出口: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贸易协议的签署和改善进出口框架条件来促进出口。

此外,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是重要的。

2.减少进口: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管制,对一些进口商品实施限制,以减少进口。

此外,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也能够减少进口依赖。

3.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政府可通过制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来促进这方面的资金流入。

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保护知识产权和稳定的法律环境是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因素。

4.加强国内经济体制:政府应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和稳定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吸引和保持投资。

5.适当管理汇率: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管理汇率,确保汇率适当波动,并且有利于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平衡。

6.改善收入分配:通过开展社会保障和福利计划,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促进内需的增长,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7.国际合作与合理分工: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和合理分工,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贸易的公平性,减少国际收支失衡的发生。

总之,国际收支失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

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通常被衡量为该国货币账户的贸易赤字或顺差。

贸易顺差就是一个国家的出口超过其进口,而贸易赤字则是相反情况。

贸易平衡则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账户中出口和进口之间没有差异。

贸易顺差或赤字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在某些情况下,贸易顺差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指标,因为它显示出该国正在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

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贸易赤字则被认为是一种负面的指标,因为它意味着该国正在消耗其外汇储备来支付进口商品的费用。

那么,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被高估时,该国将会面临贸易逆差的问题,因为它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较高。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被低估时,该国将会面临贸易顺差的问题,因为它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较低。

其次,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采取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如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那么该国的进口货物将变得较为昂贵,这就会导致该国的贸易赤字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推出出口补贴政策,那么该国的出口货物将变得更加有竞争力,这就会导致该国的贸易顺差增加。

最后,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远远超过它的贸易伙伴时,该国将会吸收伙伴国的出口商品,而伙伴国将会购买该国商品的数量较少。

这就会导致该国的贸易赤字,而伙伴国则会出现贸易顺差。

了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后,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一个国家应该保持某种程度的贸易平衡,即出口和进口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以保持其经济稳定。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面临巨额的贸易逆差或贸易顺差,那么它的经济将变得不稳定。

第二,货币政策的正确使用也是保持贸易平衡的关键。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水平不当时,它将会面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处于失衡状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在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因此,了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产生的根源,积极寻求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的评述从现有文献看,众多学者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众说纷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一是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除1993年以外,我国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1990~2006年经常项目累计实现顺差亿美元,年均顺差亿美元,其中2006年全年实现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为1780亿美元,是近17年来平均值的4倍还多。

资本和金融帐户除1998年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也一直保持顺差。

1990~2005年累计实现亿美元顺差,创历史新高。

而2005年亿美元顺差较2004年虽有大幅下降,但也还是达到15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2007年的l~2月,同组数据仍保持增长态势。

与过去两年同期相比,贸易顺差大大提高。

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影响了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冲击了经济的正常增长。

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升值步伐持续平缓。

卢锋认为,和其他国家相比,最近10年来,中国可贸易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量化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被低估了。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其收入和支出不平衡的情况。

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下,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从原因和对策两方面来分析和探讨该问题。

一、原因1.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不同,导致贸易商品的需求量、成本以及价格的差异。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出现不合理经济结构的情况下,没有能力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还存在不良习惯和消费导向,这使得那些发展中或者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占据优势。

2.汇率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各国货币汇率的不同也对国际收支失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些国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较慢,导致其他国家在从中获利,出现一些贸易逆差的问题。

3.政策原因有些国家采取贸易壁垒政策以保护本国企业,这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不平衡的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想让自己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优势地位,就需要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低关税政策。

二、对策1. 加强贸易调整和管理国际贸易中的收支失衡问题是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产业分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所导致的,加强贸易调整和管理,缩小甚至消除贸易逆差,需要国家之间完善贸易机制,加强对贸易的管理和调整。

2. 多元化发展经济扩大贸易如果过于依赖单一贸易,也容易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因此,只有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才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能力,改善经济结构,从而提高贸易竞争力,实现平衡收支。

3. 改革汇率制度商业文化和贸易习惯的差异是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呈现的不平等。

改变弱势国家汇率走高的走势,能以极大程度上改善国际贸易失衡。

4. 开放双边贸易双边贸易有助于各国之间贸易成本的降低,对于减少国际收支失衡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双边贸易需要共同推动、打破贸易障碍、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环境,从而实现贸易的互惠共赢。

总结:国际收支失衡已经成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容忽视。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制定合理政策,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来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作者:赖黄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21期提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本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影响,提出平衡国际收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影响;平衡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持续、高额双顺差﹚现象日益严峻,并且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

虽然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表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也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负面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影响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所有的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映对外经济关系的最重要指标。

从1994年至今,中国的国际收支账户除了1998年出现逆差外,其余各年均为顺差,而且最大的特点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国际收支失衡﹚。

近几年更呈现明显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在2006年高达2,498.6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55%。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的外汇占款额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过于宽裕,这些宽裕的货币供给,一方面必然形成通胀,另一方面将导致我国经济泡沫的产生,对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情况必然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冲销这些过快增长的货币供给量。

可是,由于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起步晚、不完善、不健全,随着外汇占款持续增大,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会随之增大。

所以,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必然冲击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2、加剧了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不少于1000字一、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不断增长,我国的国际收支逐渐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状态。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对于探讨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一)货物贸易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逐年呈现出增长趋势,但由于我国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因此贸易顺差逐年减少。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5万亿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进口1.78万亿美元,相比于2017年上升15.8%,而出口增长率仅为9.9%,因此贸易顺差为3512.4亿美元,同比下降16.2%。

(二)服务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逐年增长,但由于服务进口增速高于服务出口增速,因此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加重。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旅游业来华旅游人次高达入境亿人次,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的出境旅游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规模逐年扩大。

(三)资本流动我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但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加强,因此资本流出和流入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我国的直接投资逆差规模较为明显,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294.4亿美元,而外资对我国直接投资仅为139.3亿美元。

三、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一)外部原因1.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不足,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一度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同时,国际市场对于我国进口商品需求过多,因此导致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缩小。

2.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波动对于我国的国际收支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量大,且价格较高,因此导致我国的商品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

(二)内部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这无疑给我国的贸易顺差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标准(一)

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标准(一)

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标准(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标准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支平衡、贸易平衡和资本平衡发生了失调,通常是指贸易顺差或逆差过大的现象。

那么如何衡量国际收支失衡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衡量标准:1. 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总结余。

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即为贸易收支失衡。

贸易逆差的原因可能是国内供给不足,也可能是国外过于依赖该国的产品。

2. 资本平衡资本平衡是指一国外汇储备和国外资产负债表的总体平衡,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

资本平衡失衡可能与外汇供应不足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一国对外汇储备上有着不合理的需求。

3. 人济指标人济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衡量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准,人济指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率、物价变动率、累积流动资本等,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国际收支的方式。

4. 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是指为了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投资,包括交通、通信、水利和能源等领域的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必须能带来经济效益和增长,所以可以作为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5. 汇率压力指数汇率压力指数是评估一个国家货币汇率压力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其本国汇率就会受到抛售货币的压力,汇率压力指数可以作为一个国际收支失衡的指标。

综上所述,虽然国际收支失衡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但可以通过一些关键的指标来衡量。

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6. 外债水平外债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欠外债的金额和比例。

外债水平较高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失衡,也会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未来债务风险。

因此,外债水平也可以作为衡量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7. 资金流动资金流动是指国际资本流动的总体规模和趋势。

资本流动通常表现为资本进出口之间的差异。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流出量超过流入量时,就表示资金流动不平衡,会造成国际收支的失衡。

【推荐下载】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探讨

【推荐下载】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探讨

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探讨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国内经济的结构不平衡导致的,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不平衡体现出高度一致性,以下为大家带来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相关论文,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一、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现状 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一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使得商品输出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导致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较大,发生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失衡。

其二是指一国输出的产品结构太过单一,收入变化引起产品的出口需求变化幅度低,或虽然出口需求变化随价格变化的幅度高,但进口需求的变化随价格变化的幅度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二、我国国际收支体现为结构性失衡的分析 1.投资-储蓄结构失衡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投资小于国内储蓄。

由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GDP=C+I+G+(X-M)(1),再者GDP=GNP+Ya(Ya指的是外国投资者的净财产收入),则GDP=C+I+G+X-M(2)。

国民生产总值GNP=C+S+T(3)。

由(2)、(3)式可得:M-X+Ya=I-[S+(T-G)](4),M-X+Ya体现为一国的经常项目逆差CA,即:I-[S+(T-G)]=CA(5),其中(T-G)为政府储蓄,式(5)表明经常项目逆差等于国内投资与国内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的差值。

 由于国民储蓄率持续高于国民投资率,使得储蓄大于投资,我国形成了国内内部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现状。

高储蓄的深层原因是由我国长期的国内经济环境决定的,企业扩大发展和居民购房、子女教育、看病养老支出需要长期的积累,从而储蓄水平过高。

政府主导的投资容易挤占居民消费份额,使国内需求不足,同时政府主导的投资使得产能过剩,必然要依赖国外需求来消费过多的产品。

这使得我国长期依赖出口这架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削弱。

 2.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影响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指出一国要凭借国内有优势的资源和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以获得更多收益。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本文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指标。

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贸易差额综合差额内部均衡当前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表现形式贸易摩擦的加剧。

近年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从总量来看,贸易摩擦的绝对规模在增加。

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

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开始显现。

2003年6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表示,美国支持我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曾认为我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建议我国政府考虑允许人民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更具灵活性。

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启动并进入新一轮上升轨道,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在政策层面显现出来,对美元汇率开始了大幅度的升值。

外汇储备的超额累积。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快速增长。

从绝对规模看,我国从2006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2008年起我国外汇储备额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G7的外汇储备总和。

从外汇储备与GDP的比值看,2009年我国该比率高达48.8%。

然而,大量文献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适度规模,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高额的外汇储备带来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和对冲困境,弱化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我国外部经济失衡在国际收支差额中的体现(一)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产生重要原因宏观贸易摩擦理论认为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的起因。

其中,源自凯恩斯的贸易顺差理论认为贸易摩擦是由贸易一方巨额顺差或逆差引发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摩擦引起;来自戈莫里和鲍莫尔(2003)的理论认为产业存在规模经济或高启动成本,一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会导致另一国贸易状况恶化,这是造成贸易摩擦的根源。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摘要:近年来,在货物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规模逐年扩大。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国内经济均衡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多年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其原因是国内外多方面的,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缓解这种局面。

关键字:现状双顺差成因影响流动性对策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增长是全球经济失衡在中国开放中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使我国获得了充足的国际支付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信心。

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平衡内外部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增加了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一揽子措施,一是综合运用汇率、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总量和结构;二是积极扩大进口;三是扩大对外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四是提高国内储蓄利用效率、缓解或扭转内部经济失衡;五是加大外汇管理的执法力度。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增加政府职能,扩大内需。

在贸易顺差巨大的情况下,增强国内消费是消化长期高速增长的投资形成产能的唯一途径。

更重要的是,持续、稳定、合理比重的国内需求是维持GDP长期稳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增加国内需求也是解决双顺差不平衡最根本的途径。

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以及教育体系,加快对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和发展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吸引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政府和媒体抵制资源不合理利用。

在政府方面,应当在各地政府当中,积极推广并采用更能反映资源稀缺性和体现经济外部性的绿色GDP来衡量各地政府的绩效。

通过政府从更加宏观的方面把握整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在媒体方面,可以通过媒体来加大宣传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等观念,从人的价值观上来影响微观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引导其更加健康合理地消费。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

02
PART TWO
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导致的结构性不平衡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国际产业结构 的转移影响下,发达国家将一些低端产业或者于生产 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造成资金的低效率应用。
03
PART THREE
政策性不平衡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失 衡 原 因
1 2 3
国内投资明显大于消费,内需严重不足导致的收入性不平衡
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导致的结构性不平衡
政策性不平衡 国际“热钱”潜入,加重了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4
5
01
PART ONE
国内投资明显大于消费 内需严重不足导致的收入性不平衡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国民收入恒等式可以表述 为S-I=NX,如果一国储蓄高于投资,就会出现贸易逆 差。中国国际收支尤其是贸易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内需不足,体现在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过低, 储蓄率保持较高的水平。
国际“热钱”→ 的流入
中国国际 收支的“ 资本与金 融账户” 的顺差

人民币升 值预期进 一步加强

越来越多的 “热钱”流 入中国
近10年来,以美日为首的两方国家经济日渐低 迷,而我国发展向好,人民币存在较大升值预期,国 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伺机套利。
05
PART FIVE
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国内金融市场欠发达,融资渠道单一也是 造成目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之一。目前中 国资本市场仍不发达,融资渠道以银行体系为 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在资源配 置和资金融通的作用难以体现。因此,尽管国 内聚集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 渠道不畅通,形成了国内资金流动性、外汇储 备、境外融资规模“三高”并存,也在一定程 度上促使了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形成。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研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收支结构失衡问题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

本文将围绕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展开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和结论等环节,深入探讨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现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文献综述环节,我们将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成因,包括经济发展阶段、政策导向、国际环境等因素。

我们还将总结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在研究方法环节,本文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专家学者对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统计分析,对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在结果与讨论环节,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导向和经济结构转型。

具体表现为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账户逆差的失衡,以及对外投资收益的逆差。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调整贸易政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资本管制等措施。

然而,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例如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执行难度等。

在结论环节,我们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以下启示和建议:中国应逐步调整对外贸易政策,降低经常账户顺差;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资本账户逆差的容忍度;加强资本管制,防范短期资本流动风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逐渐显现。

这种失衡现象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原因以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的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中国的对外投资也迅速增长,尤其是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

尽管这些投资带来了经济收益,但同时也导致了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多种。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是主要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本文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指标。

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贸易差额综合差额内部均衡当前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表现形式贸易摩擦的加剧。

近年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从总量来看,贸易摩擦的绝对规模在增加。

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

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开始显现。

2003年6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表示,美国支持我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曾认为我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建议我国政府考虑允许人民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更具灵活性。

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启动并进入新一轮上升轨道,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在政策层面显现出来,对美元汇率开始了大幅度的升值。

外汇储备的超额累积。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快速增长。

从绝对规模看,我国从2006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2008年起我国外汇储备额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G7的外汇储备总和。

从外汇储备与GDP的比值看,2009年我国该比率高达48.8%。

然而,大量文献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适度规模,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高额的外汇储备带来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和对冲困境,弱化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我国外部经济失衡在国际收支差额中的体现(一)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产生重要原因宏观贸易摩擦理论认为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的起因。

其中,源自凯恩斯的贸易顺差理论认为贸易摩擦是由贸易一方巨额顺差或逆差引发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摩擦引起;来自戈莫里和鲍莫尔(2003)的理论认为产业存在规模经济或高启动成本,一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会导致另一国贸易状况恶化,这是造成贸易摩擦的根源。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出口导向型的对外经济战略,贸易收支的顺差保证了外汇收入,并带动了国内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出口地区美国、欧盟等却出现了经济不景气问题,于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对外出口屡屡遭受制裁和限制。

在理论上,部分学者研究后发现我国巨额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案例统计表明,近年来对华贸易摩擦稳定在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对华贸易逆差的那些国家和地区,如表1所示。

(二)持续增长的综合顺差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和外汇储备超额累积综合差额反映了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总供求状况,是影响本国货币汇率的最直接性因素。

我国从1993年开始持续的综合顺差,带来了人民币需求大于供给的长期不均衡状态,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而产生。

对1994-2009年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和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高度负相关,系数达-0.8792,且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1的统计检验,表明综合差额确实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反向共同变动关系。

综合差额反映了本国需要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规模。

当综合差额为顺差时,就需要增加官方储备以平衡国际收支,而新增官方储备的主要形态就是外汇储备。

所以,综合顺差是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综合顺差的持续增加导致了外汇储备的超额累积。

图1表明了1994-2008年期间我国综合顺差额与外汇储备增长额之间的变动趋势,表明综合顺差基本完全转化成了当年新增外汇储备。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只要建立起外部经济问题与国际收支差额之间的关系,就能通过国际收支的差额来反映外部经济失衡问题,进而也就获得了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指标。

持续的贸易顺差和综合顺差导致了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以及外汇储备的超额累积,因此它是反映现阶段的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状况的恰当的指标。

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历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1994 -2009年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的贸易差额和综合差额,如表2所示。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评价(一)近年来国际收支失衡程度的比较贸易差额与贸易总额之比。

国际上通常用顺、逆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该比重小于10%就属于基本平衡。

纵向比较来看,我国的贸易失衡正呈现逐步加剧的趋势(见图2)。

我国的贸易不平衡度经历了2004-2007年间的逐年加剧,从2008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该比率为8.9%,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横向比较来看,我国贸易失衡处于中等水平。

2001-2008年期间我国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比重的平均值为10.2%,排在世界第16位。

远小于排名在前位的委内瑞拉(32.4%)、俄罗斯(29.6%)、哈萨克斯坦(19.5%)、印度尼西亚(18.3%)、阿根廷(17.5%)、以及美国(-23.3%)等国家的水平。

在2001-2008年期间世界货物贸易前10位的国家中,我国的贸易不平衡度排在第3位,仅次于美国(-23.3%)、英国(-12.3%),比较接近德国(9.5%)和日本(9.3%)的水平。

国际收支综合差额与GDP之比。

综合差额与GDP之比常作为衡量一国国际收支总体失衡状况的指标。

从纵向比较来看,如图3所示,我国综合差额与GDP 之比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2002年该比率处于最低值0.8%,2007年达到最高值13.7%,2008年后再度下降,2009年该比率降为8.1%。

此外,2007、2008年连续两年该指标年度排名中,我国都位居世界第一。

从横向比较来看,2001-2008年期间我国该比率的平均值为7.8%,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哈萨克斯坦(8.1%),远高于排在第3位的俄罗斯(6.6%)。

这表明从国际收支综合失衡情况看,我国位于世界前列,且在近几年表现尤为严重。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国内均衡的长期关系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是一国内部经济均衡的体现,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总量指标,以全国年末就业人员比重(RE)作为就业状况指标,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物价水平指标,以检验我国国际收支贸易顺差(BT)和综合顺差(BO)对内部经济均衡的影响。

变量相关性分析。

对1994-2009年期间的BT、BO、GDP、RE、CPI做自然对数变换以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最终得到LBT、LBO、LGDP、LRE、LCPI。

对五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贸易顺差和综合顺差分别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国就业比重之间存在显著同向变化关系。

其中,贸易顺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表现出更强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0.94;综合差额与全国就业比重之间表现出更强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0,91。

但贸易顺差额、综合顺差额与物价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变化关系。

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判断。

贸易顺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综合差额与全国就业比重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由于宏观经济数据多属于非平稳序列,而非平稳序列会带来虚假回归问题,因此运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稳定性检验,表明原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对LBT与LGDP,LBO与LRE进行协整检验,表明贸易顺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综合差额与全国就业比重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回归分析。

因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所以用LBT 对LGDP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贸易顺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用LBO对LRE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综合差额与全国就业比重之间的定量关系。

回归分析结果见公式(1)和(2),回归系数b均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统计检验,且回归方程拟合较好。

LGDP=6.410+0.518LBT (1)(20.72)(10.64)LRE=3.980+0.010LBO(2)(513.72)(8.73)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在贸易顺差和综合顺差长期来说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其中,贸易顺差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2%;综合顺差每增加1%,全国就业比重增加0.01%。

结论与相关建议上述分析表明,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是现阶段衡量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的较为适合的指标。

1994年至今,我国处于持续的贸易顺差与综合顺差状态;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失衡程度比较严重,综合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近3年来位居世界前列。

从国际收支差额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之间关系来看,我国的外部经济失衡对内部经济均衡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贸易顺差与综合顺差对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增加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贸易顺差的贡献更为显著。

文章认为应正确对待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问题,应充分认识到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均衡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

应吸收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经验,在国际收支双顺差时期,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机遇,及时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积极吸收跨国投资,率先成为全球化条件下走开放式工业化道路的成功典范。

考虑到当前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我国应继续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吸纳过剩的农村劳动力。

同时,针对当前的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环境壁垒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摩擦新特点,我国出口部门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考虑到综合失衡较为严重的问题,权衡贸易顺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对国内经济的贡献,我国应从FDI入手减少资本金融账户顺差,以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差额。

一方面,配合低碳经济,限制FDI在某些高污染产业领域的投资,减少外资总规模,提升外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来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1.贺力平.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之“谜”[J].国际金融研究,2008.92.王子先.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外部失衡与经济模式转型(一)[J].国际贸易,2010.83.王思漩.中欧贸易摩擦的趋势预测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9.64.张生玲.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与前景[J].国际贸易,2009.125.张曙光,张斌.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经济后果[J].经济研究,20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