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及调节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孟莉会计学 2010310456

当前中国国际收支和汇率状况及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方面: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增加迅猛,资本顺差居高不下,使得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不仅与自身经济发展有关,而且还与全球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可以看出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已成为全球性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有所放缓,但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根据报告,2009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上升664%。2009 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 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4531亿美元。“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1、解决双顺差需各种政策协调使用

中国的双顺差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同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和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要使用全面的方法解决双顺差以及高储蓄率的问题,即会使用各种方法的组合,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政策以及贸易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1.1 提高消费水平增加旨在完善社保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的公共支出,以降低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储蓄。通过财政和其他手段(如法律、法规),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差距。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投融资体系改革,使国内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允许人民币更多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

1.2 对内、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地方政府为引入外资而进行恶性竞争。制止地方政府把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引入状况作为政绩考核标准。取消中央政府有关规划中的进出口和外资引入量指标。进一步推进价格体制改革,使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各级政府制定应急预案,为出口企业的结构调整做好充分准备,把结构调整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

1.3 应当放松资本管制但是坚决不放弃用管制的办法遏制投资资本的流入。鼓励企业在国内上市,鼓励三资企业利用国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实行与WTO不相冲突的产业政策,限制外资对某些特定产业的进入。增加政府旨在支持企业的公共支出。

1.4 中国经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为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中国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必须对中国的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解决顺差不断扩大要综合采取宏观对策。①调整外汇管理政策。全面放宽各种进口的用汇管理,采取进口用汇自动登记制。取消企业对外FDI的外汇汇出审批管理,真正鼓励企业“走出去”。全面放松对资本项下的外汇支出管理。②调整税收(包括关税)政策。对战略性、资源性商品提前实现进口零关税并改采13%的增值税率。③调整分配政策。扩大内需,刺激出口。④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支出政策。⑤进一步调整产业政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⑥采取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

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和资本相对稀缺的发展阶段出现对外净资产,且规模迅速扩大,在国际上罕见。这有利于增强中国抵御外部冲击能力,但中国对外大量提供资金,并非国内储蓄真的过剩,而是由于经济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即政府职能错位、缺位,主导资源尤其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不利于国内资金的有效利用。因此,提出以下

几点建议:①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投入。②加快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和直接融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③加快利率、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改革,合理引导资源配置。④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稳妥有序地扩大资本流出渠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⑤优化国家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避免风险过于集中。

2、提高汇率,即实现人民币升值

为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合理,中国应该提高汇率、抑制出口、鼓励进口、下降利率,使资本的净流出额增加,促使国际收支消除盈余,走向平衡。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削减出口补贴,削减出口退税,降低进口关税,放松进口限额,等等。

3、短期改革结售汇制度,中长期增强竞争力

中国目前的双顺差问题并不仅仅是“出口大于进口”以及FDI多了还是少了的总量的失衡,背后有更复杂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短期看,缓解顺差的重点在于改革结售汇制度,实现藏汇于民,增加资源储备,扩大进口与对外投资。中长期来看,关键在于增强中国企业整合国际要素和资源的竞争能力,实现从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全球化模式的转变。

4、降低境外融资比例,缓解“双顺差”

应尽快采取措施缓解双顺差局面,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速。缓解经济外部失衡要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下手。

企业大量从海外融资加剧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不平衡局面。目前,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应更多利用国内的储蓄资金,这将有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面对经济失衡问题,应该进一步调整汇率,但汇率不应该是唯一的措施,同时调动多个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对经济更为有利。

5、加强国际协调

中日和其他的东亚经济体应该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的策略,一旦出现某种外部冲击应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而亚洲和欧洲应该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广场协议”。国际社会应采取协调的措施来解决双顺差,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是相互依赖的。

6、以控制新增顺差为主

要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在深入研究扩大内需、进口和对外投资政策的同时,建议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调整加工贸易存量结构,引导水平低、耗能大、污染高的外资企业对外转移。对新增外资要提高门槛,严格执行土地、信贷政策。②认真比较中西部地区引进内资和外资的优势,谨防既没有缩小贸易顺差,又将低水平的外资企业生产能力从东部转移到其他地区的情况发生。③研究促进一般贸易出口转型升级的政策。目前,我国正在抓紧制定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将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

7、要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主线

我国应加快金融改革,合理界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减少政府对金融发展的直接干预,加快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商业化步伐,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培育和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利率、汇率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更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国内储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刺激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进口增加,减少经常项目顺差。

8、“高出高进”政策解决顺差

“高进高出”解决顺差有:减少出口;扩大进口;适度扩大进口同时适度减少出口。扩大进口对宏观经济还会有以下的贡献:①带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②增加进口环节税收;③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能力;④减少人民币升值预期,缓解通货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