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史结课论文——浅谈红色金融家毛泽民
革命家毛泽民简介
![革命家毛泽民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6fb6b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9.png)
革命家毛泽民简介毛泽民别名周彬,是毛泽东的亲弟弟,优秀的中共党员。
1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毛泽民人物简介毛泽民别名周彬,是毛泽东的亲弟弟,优秀的中共党员。
1922年毛泽民冬天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位,支援新疆做统一战线工作。
1942年,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他们最终于1943年被秘密杀害,毛泽民时年47岁。
毛泽民人物生平毛泽民(1896年4月3日-1943年9月27日),字咏莲,后改为润莲,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之弟。
毛泽东很早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辍学参加农业劳动。
十多岁时学会了干一般农活,也能写会算。
一九一九年十月至一九二零一月,父母亲相继去世后,他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学会了勤俭持家的本领。
1921年春,毛泽东回到家里,教育全家干革命。
在哥哥的耐心帮助下,毛泽民从韶山到长沙投入革命洪流。
毛泽民到长沙后,首先在毛泽东任主事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搞校务,负责管理全校师生的伙食。
1922年,毛泽民在毛泽东同志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搞庶务工作。
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马列主义。
他的思想很先进,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毛泽民全身心地投入了革命,成了一位职业革命家。
10月,长沙笔业工会成立,毛泽民任秘书。
他和其他工会骨干一起领导笔会工人积极开展斗争。
十月中旬的一天,三百多笔业工人在毛泽民等人的带领下,前往省议会和长沙县署请愿,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但遭到省、县当局和资方蛮横无理的拒绝。
工人决定罢工,前后坚持了四十天,终于取得成功。
1922年毛泽民冬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年底,毛泽民受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指派,到江西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
他在工人夜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教员,深入矿井、同工人谈心,了解工人疾苦,宣传革命道理和思想。
1923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创办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为了方便工人的生活,减轻中间剥削。
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金融家”
![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金融家”](https://img.taocdn.com/s3/m/926080cd33d4b14e84246802.png)
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金融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顽强而茁壮地成长起来的。
不少半途出家的“红色金融家”,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凭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勇气和智慧,历经磨难,走出困境,创造了许多金融奇迹。
忆往昔,老一辈金融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民毛泽民:红色金融先驱者1931年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中央政府决定由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并担任行长,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全国性银行,日后逐步发展成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金融支柱。
银行创立伊始,缺钱,缺人,初始资金只有从闽西工农银行转来的20万元。
白手起家办银行,不知如何着手记账。
怎么办?有一次,前线部队送来一批缴获的现洋,经手人员发现,现洋的包封纸竟然是国民政府税务机关的四联单。
毛泽民如获至宝,赶紧召集大家对四联单仔细分析研究,对金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以改进,使金库资金的收款方、管理方(国家金库)、使用方和支配方都有了相应的记录,保证了财务制度的严谨。
从四联单得到启发,毛泽民注意收集有关财政、银行的文件、账簿、单据、报表等实物,以作参考。
随着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逐渐正常运转起来。
1935年初,红军攻下遵义城后,急需补给物资,然而,那时遵义城市面上的“硬通货”竟然是鸦片。
红军当然不可能把银圆换成鸦片再去购买短缺的物资,而对于红军手中的苏区纸币,当地老百姓并不认可。
毛泽民看到集市上的食盐价格高得离谱,且都掌控在不法商贾手里,老百姓吃不到盐,很多人得了粗脖子病。
红军一踏进遵义城,就立即着手打击欺霸市场的军阀奸商,缴获了价值几十万元的食盐。
毛泽民决计将这批食盐投放市场,以低价销售,但规定必须使用苏币。
老百姓可用银圆以1比1的比例兑换苏币,红军也可以拿着苏币在市场上购买物品。
苏区纸币凭借良好的信用,迅速在遵义城流通了起来。
百年红色金融心得体会
![百年红色金融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e9112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d.png)
百年红色金融心得体会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历了很多转变,虽然这些变化都与红色有关,但在这一百年的历程中,金融体系的发展却体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这篇文章就从多个方面来讨论在百年红色金融体制下的各种体会。
第一,红色意味着社会主义。
在经历了“双倍实际”的思想和文化大革命之后,国家和人民逐渐认识到保障财政和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这时,中国大力发展金融,重视打造金融体系,以支持国家建设计划,推动经济发展。
当然,在红色意识下发展金融,抹杀金融自由竞争,但这也成就了中国金融的特殊性:以国有银行为主导、国家法规主导、央行控制货币政策等。
这样的特殊性,促使中国的金融体系在根本上较完整和稳定。
第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不得不说,红色的金融体制使处理市场化压力变得困难。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实体经济是各种宏观经济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和金融危机都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
在精准扶贫和地方金融体系发展方面,中国金融体系的作用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中国的金融服务真正发挥到了’服务’两个字的本质精髓。
第三,大力发展双创金融。
2018年是我国资本市场迎来新的走势的一年,工业势力转变生态势力,继续提前布局、争先进位,金融创新也水涨船高。
我国任务创新领域最为巨大的应该是金融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员工期限稳定投资、工业用地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大力财政力度支持双创,尤其是在金融服务领域,资本掌握、诊断得到改进,职能和纵贯得到加强,驻堪以前小而敷衍的金融学科、设施、工具却变成了我国新型资本市场的支持源流。
第四,线下网络化。
金融机构从最初的线下经营陆续向线上业务拓展,在完善线上业务的同时,也将目光投注在了线下场景。
例如,大力推进线下服务平台、打造独立便利店、秉承智慧支付的商业模式,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中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创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红色金融路实践报告三千字
![红色金融路实践报告三千字](https://img.taocdn.com/s3/m/01045bc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71.png)
红色金融路实践报告三千字现进行红色金融路的学习后的实践报告如下:红色金融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只有掌握金融事业,才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才会开辟革命新天地。
中国特色金融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制定金融大政方针,不断创新现代金融理论,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增强破解金融难题的能力。
一、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艰难探索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自己的金融主张,并积极付诸实践。
例如,通过设立“农民银行”等办法,“以解决农民资本缺乏问题”,“限制”旧式金融对农民的“高利盘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发动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探索实践与“旧式金融”相区别的红色金融建设,使其成为中华苏维埃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赖经邦、李文林等领导赣西南武装起义,开创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
上述这些红色割据区域,不仅为后来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建立奠定基础,而且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始红色金融的探索实践,创造了红色金融的史话。
东固平民银行是红色政权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1928年2月,东固革命根据地遭到敌人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
为了解决根据地军民给养问题,中共东龙区委(1928年8月改为中共东固区委)注重发展生产、活跃市场,领导军民进行反经济封锁斗争,宣传发动群众集资,在原贫民(平民)借贷所基础上成立东固平民银行,发行了红色政权的第一张纸币。
不论资金是否宽裕,银行都坚守信用,做到随到随兑,因而该纸币深受群众欢迎,很快流通到苏区各地。
由于银行信誉好,有的妇女把陪嫁的手镯、项链、耳环等金银首饰送到平民银行。
[1]p2随着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为适应形势变化,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将东固平民银行改组为东固银行,使之成为一家区域性银行。
1930年10月,红军攻占吉安城,红色区域占据江西半壁江山,使国民党当局深感恐慌。
三位“红色金融家”当家理财故事
![三位“红色金融家”当家理财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d1b3f1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1.png)
黄沂海一手紧握枪杆子,一手狠抓钱袋子。
革命需要枪,也需要钱!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红色金融与革命军队同根同生,相辅相成。
不少半途出家的“红色金融家”,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双重挑战,依仗共产党人的信仰、勇气和智慧,历经磨难,走出困境,“好钢用到刀刃上”,不断创造着金融奇迹,迎来“货币战场”上的捷报频传。
这里,记下的是革命军队初创之后,如何依靠智慧、胆略和牺牲精神当家理财的故事……“扁担银行”:毛泽民肩挑红色金融命脉红军长征行进的队列中,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纵队第十五大队的番号,始终是一个“谜”。
这支由上百人组成的特殊编队装备的武器,不是长枪刺刀,也不是炸弹大炮,而是160多副扁担挑子。
肩挑手扛的担子里,装有黄金150斤、白银840斤,以及大量的珠宝、银圆、苏维埃国家银行印制的纸币,还有几台死沉死沉的印钞机和铸币机……为了实现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守护红色金融仅存的微弱火种,服务党中央财政需求,保障红军物资供给,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被挑在了肩上,踏上了征途。
早在1931年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决定筹建国家银行,并委派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显露杰出理财能力的毛泽民担任行长。
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全国性银行,日后逐步发展成为根据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位“红色金融家”当家理财故事毛泽民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行博物馆藏施大畏画)银行刚创立时,毛泽民很快发现,他这个行长并非如旁人想象那么潇洒光鲜,缺钱,缺人,初始资金只有从闽西工农银行转来的20万元,全部人马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行长毛泽民,会计科科长曹菊如,业务科科长赖祖烈,总务科科长莫均涛,会计钱希均。
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履历中与银行业务最接近者也就当过杂货店店员。
尽管如此,他们面临的任务却相当艰巨:建立一套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统一财政,调整金融,加强苏区经济建设,保障红军作战所需。
白手起家办银行,不知如何着手记账,怎么办?有一次,前线部队送来一批缴获的现洋,经手人员发现,现洋的包封纸竟然是国民党税务机关的四联单。
毛泽民的金融生涯(上)
![毛泽民的金融生涯(上)](https://img.taocdn.com/s3/m/d77cf4aa102de2bd96058895.png)
文付秀宏刘春光面对挤兑危机,毛泽民积极维护国家银行信用,用“枪杆子”保护“钱袋子”,保证了政府的融资能力和物资调配能力。
毛泽民的金融生涯(上)毛泽民是毛泽东主席的亲弟弟,追随毛泽东参加革命斗争,具有杰出的金融理财才干,一直负责党的金融和财政工作。
毛泽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红色大管家”。
中国共产党一手紧握“枪杆子”,一手狠抓“钱袋子”。
金融作为经济性的全局策略和手段,对于维护工人利益和军民收支平衡举足轻重。
毛泽民金融思想,源自考察市场、顺应民意的现实需要,又成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切实行动。
领衔工人、服务军民的金融理财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常常出现币物交错、人心纷杂的问题,要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金融触发点,必须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所谓由点及面,顺市稳心,让利于民而兴邦。
在这些方面,毛泽民在实践斗争中不断摸索,逐渐探求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卓有成效的金融之路。
毛泽民创设第一张红色股票和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在安源路矿的时候,毛泽民起初任工人俱乐部合作社兑换股经理,后为代总经理。
当时,工人们在经济上受到矿局和商人的剥削,主要来自银元兑换铜元上的盘剥,1块银元按市值应兑换280枚铜元,可是在商人那里只能兑换260枚铜元。
矿局还把应发给工人的银元或铜元,兑换成只能在萍乡煤矿总局内流通的矿票,用强迫兑换或兑换减零的办法使工人再度吃亏。
矿局和商人常联手运作,当工人发工资时银元就跌价,物价就暴涨;当工人工资快用完时,银元又涨价,让工人再次借账,从而榨取工人的血汗钱。
工人们对此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毛泽民深入矿区,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合作社的办法,真正帮助工人们减轻经济负担,成为抗衡路矿方面盘剥利益的公开阵地,强调将工人钱财集合起来的应对力量,从而彻底改变了工人们没有金融组织的苦处。
就这样,毛泽民面向基层工人发行股票,扩充本金,让工人们参与分红,把一盘散沙握成了强有力的拳头,并保证工人在合作社的存币———可以按市值在任何时段自由兑换,并形成一种金融制度。
毛泽民在抗战时期对新疆财政金融的改革
![毛泽民在抗战时期对新疆财政金融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f052c94d0d233d4b14e69ab.png)
。
党 与 盛世 才 建 立 统 战 关 系 以 后 盛 世 才 向我党 驻 新 疆 党 代 表 邓发 提 出 能 否 请党 中央从 延 安 派 懂 得 财 经工 作 的 干 部 到 新 疆 帮 助 整 理 财政
, .
分 重 视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关 心 鲜 寡孤
儿生 活 才逮捕
,
, . , ,
担 任财 政 顾 问 帮 助 整顿 财 政 但 因 方 法 不 当 收效 甚 微 又 因新 疆 战乱 尚未 平 息 军政 支 出 浩大 再 加 政 府
, , 、 、 , 。
1 9 38
、
年到
1 , 43
年毛泽 民
.
同 志 战斗 生 活 和 壮烈 牺 牲 于 新 疆 在离 疆近
,
年 夏 毛 泽 民进 入苏 区
,
但 他 一 贯 以 党的 利 益 高 于 一 切 无 条 件 的 服 从党 的 工 作 需 要 所 以 他 把 去苏联 治病置之 度外 欣然表示 愿 意 留在 新 疆 工 作
, 。 ,
1 93 8
年
2
月 毛 泽 民 乘 飞 机 来 到迪 化 ( 乌鲁 木
弟弟 生 于
,
、
1896
年
,
4
月
3
日
。
他生
齐)
,
准 备转 道 去苏 联 治病
, ,
。
但 因中
, 。
邓发对毛泽民
于 农村 长 于 农 村 是 一 个 刻 苦劳 动 勤 俭 持 家 的 厚 道 农 民 是 他父 亲 怡 家 理 财 的 好 帮手 的 启迪 和 引导 下
, , 。 ,
苏边 境发 生 鼠疫 边 界封 锁 与苏联
毛泽民红色银行家的大智慧
![毛泽民红色银行家的大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7906babd19e8b8f67c1cb9d3.png)
毛泽民:红色银行家的大智慧作者:姚冬琴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22期编者按1921年的一个夏日,随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内的一阵掌声,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由此掀开了中华民族的崭新一页。
中国共产党90年的艰辛征途,正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寻路之旅。
为尊重,为牢记,90年后,本刊编辑部特别策划,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选取对国民经济功勋卓著的共产党员,通过采访其本人、后人及史料梳理,以期向读者如实描述大时代、大浪潮中的经济中坚们的经历与传奇。
毛泽东告诉世人:枪杆子里出政权。
但枪杆子也少不了钱袋子做支撑,毛泽民就是那个拿着算盘、账本,为中国革命赚得了生存、发a展资本的重要人物。
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一生只活了47个年头。
前25年,他是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后22年,他在毛泽东引导下投身革命,成为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从创办红色中国第一个国家银行、发行苏区统一货币,到长征路上筹钱筹粮、抗战时期的经济保障,毛泽民一生最大的才能和对革命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工农、为红军理财。
发轫红色银行毛泽民的名字,两次印在中国金融史上:一次是以总经理身份出现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上,另一次是以国家银行行长身份出现在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第一套货币上。
1921年秋,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的毛泽东前往江西安源,开展工人运动。
次年,毛泽民被派往安源,开展经济工作,以更好地团结工人,把政治斗争引向深入。
1923年2月7日,中国工人的第一个经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毛泽民被推举为总经理。
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合作社随后决定在社员中招股发行股票。
这个举措,迈出了红色中国金融事业探索的第一步。
而毛泽民,有幸成为这个崭新事业的最初实践者。
合作社开办后如何运转?毛泽民想了一个很方便、很经济的办法,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的方便,从湖南株洲、长沙等地购买物资,卖给安源的工友。
为红色政权理财的金融家
![为红色政权理财的金融家](https://img.taocdn.com/s3/m/3abae03658fafab069dc02f9.png)
为红色政权理财的金融家作者:王建柱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02期我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顽强而茁壮地成长起来的。
不少半途出家的“红色金融家”,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双重挑战,凭借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勇气和智慧,历经磨难,走出困境,不断创造着金融奇迹……忆往昔,老一辈金融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民:红色金融先驱,名字两次印在我党领导的金融史上1931年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中央政府决定由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并担任行长,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全国性银行,日后逐步发展成为革命根据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银行创立伊始,缺钱,缺人,初始资金只有从闽西工农银行转来的20万元。
白手起家办银行,不知如何着手记账,怎么办?有一次,前线部队送来一批缴获的现洋,经手人员发现,现洋的包封纸竟然是国民党税务机关的四联单。
毛泽民如获至宝,赶紧召集大家对四联单仔细分析研究,对金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以改进,使金库资金的收款方、管理方(国家金库)、使用方和支配方都有了相应的记录,保证了财务制度的严谨。
从四联单得到启发,毛泽民要求红军各级部门注意收集有关财政、银行、文件、账簿、单据、报表等实物,以备作参考。
随着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逐渐地正常运转起来。
毛泽民的名字,也两次镌刻在红色中国的货币史上:一次是以总经理身份出现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上,另一次是以国家银行行长身份印制在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第一套货币上。
高捷成:“马背上的银行”行长1932年,福建百川银庄的出纳高捷成突然带着银庄的二万多银元不告而别,只留下一封信,上面写着:“我要和你们离别了,或者是永远离别了……希望家庭也无需挂念我。
”5年后,高捷成的夫人高蔡宝才收到高捷成从延安寄来的一封信,解释他当年出走原因:“誓不求中华民族至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决心从戎。
金融发展史结课论文——浅谈红色金融家毛泽民
![金融发展史结课论文——浅谈红色金融家毛泽民](https://img.taocdn.com/s3/m/9b81ff6f783e0912a2162ab6.png)
浅谈红色金融家毛泽民经过了一学期以来对金融发展史的学习,我对红色金融及其鼻祖毛泽民有了一定的认识。
众所周知,红色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除了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外,金融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革命时期的红色金融无论是在反“围剿”的战争、中央苏区政权的运作,还是当地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以及市场贸易的开展,都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在中华苏维埃银行及其领导人的带领下,红色金融事业在战火硝烟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主印制货币,集中货币发行权;二、提高货币信用和保证纸币兑现,保持货币流通良性循环;三、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强化现金管理,发展储蓄回笼货币,充实纸币发行基金,平衡财政收支,维护币值稳定;四、建立公告制度,宣传识别假币的方法,严厉查究伪造货币者,稳定金融秩序。
在战争年代里,红色金融事业为发展根据地经济、改善和保障民生、支持武装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为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红色金融家毛泽民的功劳。
红色金融事业与其鼻祖毛泽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毛泽民,当年红色金融就发展不起来。
毛泽民,生于1896年4月3日,字咏莲,后改为润莲。
在毛家三兄弟中,毛泽民在经营理家方面受父亲影响最深。
在严苛的父亲的影响下,毛泽民从小便在打理油盐酱醋治“小家”中练就了一身理财本领:熟练记账、珠算,并在“买青苗”、“卖猪仔”中深谙理财之道。
1919年和1920年,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毛泽东遂于1921年初回到韶山。
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下,已经结婚、在家务农的毛泽民做出了一生中最为重大的决定,他毅然离开了朝夕劳作的韶山冲,跟随兄长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道路。
自从毛泽民奔赴了革命道路之后,他迅速成为了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革命活动家和财经工作的开创者,毛泽民对中国革命和中共早期财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色管家毛泽民
![红色管家毛泽民](https://img.taocdn.com/s3/m/d3a35a8aaef8941ea66e051d.png)
红色管家毛泽民作者:钟恒来源:《湘潮》2019年第03期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大弟弟。
参加革命后,他—直从事金融、财政、民政工作,被称为“红色管家”。
走出韶山,经营红色经济,展露出色才华20世纪初,毛泽民读了4年私塾后,由于母亲多病,大哥毛泽东又长年在外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而没有时间顾家,他被迫辍学,跟父亲毛贻昌一起过着亦农、亦商、亦读的生活。
父亲毛贻昌有意把他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不仅把自己闯荡社会的经验一点一点教给他,还送他学打算盘,带着他一起办米厂、开米店等。
毛泽民10岁左右就能熟练地打算盘,13岁开始管理家里的账目,协助父亲自制“毛义顺堂”的流通纸票(这种纸票开韶山及湘潭之先,享有很好的信誉,给毛家经商带来了很大便利和利润)。
1917年,毛家接二连三遭遇变故,先是被败兵勒索,后又遭强盗抢劫,父亲毛贻昌连遭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多病的母亲更是雪上加霜,毛泽民开始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担。
这一年,毛泽民给大哥毛泽东的钱没有那么及时和阔绰了0身在长沙的毛泽东不知道家里的变故,还责怪过弟弟。
对此,毛泽民只默默承受,从不辩解。
1919年,母亲病情加剧,毛泽东把她接到长沙医治,才知道家里的事。
他觉得对不起自己弟弟,很是自责。
1919年10月5日,母亲文素勤病逝,毛泽东悲痛写下祭母文。
3个月后,父亲毛贻昌病逝,毛泽东在北京忙于驱张运动,未能回家奔丧。
24岁的毛泽民特请大哥的启蒙老师毛麓钟代大哥作泣父灵联:决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
半年后,毛泽东回到韶山,祭拜父亲灵位。
了解家里的情况后,他把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带到了长沙。
毛泽覃继续读书,毛泽民则开始走上革命征程。
到长沙后,毛泽东在前面冲锋陷阵,毛泽民紧随其后筹粮筹款,是毛泽东坚强的革命后盾。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附小做主事时,他做庶务,除了管理一师附小师生的吃喝拉撒,还要负责新民学会会员等革命同志聚会的伙食与场所。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红色金融伴随红色历程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红色金融伴随红色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f796e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8.png)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红色金融伴随红色历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烈士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所有中国人都该记住的日子。
在结束中国历史上黑暗时期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烈士们用身躯和热血为中国走向独立自主奋争过。
记住他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他们民族气节,不忘历史,才能捍卫和平----“国庆勿忘祭先烈”。
国庆纪念日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祖国67岁的生日。
67年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经历了无数次抗争和顽强拼搏。
我们的祖国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创建了新中国。
红色金融的萌芽然而在这些历史的记忆里,还有我们每一位值得纪念的金融史长河。
1925年11月,在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政权下,金融机构得到了蓬勃发展,红色金融开始萌芽。
自1926年10月湖南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一元布币始,红色政权货币就在人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障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正式召开,也是在此次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任命毛泽民为行长。
长征路上的红色金融2016年,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以我馆珍藏的货币实物为切入点,回忆长征途中的货币发行与使用,也重新缅怀这段革命史诗。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苏区的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这场大转移,辗转十四个省,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翻雪山,穿过地,历时两年,行程近二万五千里。
这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壮丽诗篇。
“长征中,国家银行组成一个大队,编为十五大队,队长是袁福清同志,毛泽民同志任政治委员,我任党支部书记。
······十五大队有一百多个运输员,挑着一百多副担子,其中有几十担苏区铸造的白洋,几十担票子和一批印票子用的机器、材料等,还有一个连的警卫部队。
红色金融 讲解词 -回复
![红色金融 讲解词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8768b2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3.png)
红色金融讲解词-回复红色金融是指以红色资源为核心,运用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推动红色产业发展的一种金融模式。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金融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支持和促进红色产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
红色金融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建初期,为了保障的革命事业,员资金筹备和派工队伍生活保障的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提出了“员发展生产经济”的口号,积极发展合作经济,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推动了红色经济的发展。
这一思想得到了的高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红色经济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传统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红色产业的发展需要。
红色金融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促进红色产业的发展。
红色金融的主要特点是以红色资源为核心。
红色资源,一般指的是具有红色文化内涵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如红色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景区等。
这些资源既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又具有经济开发和利用价值。
红色金融通过运用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红色产业的发展。
红色金融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多种,包括发行红色债券、设立红色基金、开设红色金融服务机构等。
发行红色债券是利用金融市场的资本运作机制,募集资金支持红色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设立红色基金是通过集合投资形式,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投向红色产业领域,实现资本的流动和配置。
开设红色金融服务机构则是为红色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包括融资支持、风险评估、投资咨询等。
红色金融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红色金融可以有效支持和促进红色产业的发展。
红色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红色金融能够激发红色产业的活力,提高红色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实践及启示
![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实践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391847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3.png)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西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大本营和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包括开展金融建设。
一、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艰难探索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自己的金融主张,并积极付诸实践。
例如,通过设立“农民银行”等办法,“以解决农民资本缺乏问题”,“限制”旧式金融对农民的“高利盘剥”。
[1]p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发动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探索实践与“旧式金融”相区别的红色金融建设,使其成为中华苏维埃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赖经邦、李文林等领导赣西南武装起义,开创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
[2]p246、247上述这些红色割据区域,不仅为后来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建立奠定基础,而且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始红色金融的探索实践,创造了红色金融的史话。
东固平民银行是红色政权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1928年2月,东固革命根据地遭到敌人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
为了解决根据地军民给养问题,中共东龙区委(1928年8月改为中共东固区委)注重发展生产、活跃市场,领导军民进行反经济封锁斗争,宣传发动群众集资,在原贫民(平民)借贷所基础上成立东固平民银行,发行了红色政权的第一张纸币。
不论资金是否宽裕,银行都坚守信用,做到随到随兑,因而该纸币深受群众欢迎,很快流通到苏区各地。
由于银行信誉好,有的妇女把陪嫁的手镯、项链、耳环等金银首饰送到平民银行。
[1]p2随着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为适应形势变化,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将东固平民银行改组为东固银行,使之成为一家区域性银行。
1930年10月,红军攻占吉安城,红色区域占据江西半壁江山,使国民党当局深感恐慌。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军阀混战一结束,蒋介石便调集十万军队,发动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
毛泽民 “红色大管家”
![毛泽民 “红色大管家”](https://img.taocdn.com/s3/m/9c31f50104a1b0717ed5ddd8.png)
年轻的、带着灿烂笑容的照片,总令人们想起那个年代火热的青春激情。
的确,无论哪个年代,它的活力和“精气神”,常常体现在青年人身上。
1962年,父母都是国家干部的北京市高中毕业生侯隽,放弃了许多人羡慕的首都城市户口,响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来到河北省宝坻县,当了一名“新式农民”。
第二年,一位来采访的作家听说这里有一位自愿来当农民的北京姑娘,惊讶不已,把她的故事写成了一篇文章《特别的姑娘》,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而早在4年前的1958年,18岁的天津市初中毕业生邢燕子,就回到父母的农村老家宝坻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发愤改变家乡面貌。
她所在的“铁姑娘队”后来更名为“邢燕子突击队”。
这两位城市青春女子,成为城里青年人的学习榜样。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不知是否巧合,该年9月出刊的《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就是麦田里的侯隽和邢燕子。
她们都一头短发,穿着朴素,其中一位还戴着眼镜。
她们的照片上方印着八个字:“广阔天地,一代新人”。
正是年轻的“一代新人”们的青春和奉献,穿越整个毛泽东时代,支撑起国家的未来。
1969年1月,一名15岁的北京八一学校学生,和14位同学一起,来到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
他住在爬满虱子的窑洞里,和老乡一起在地里劳动,收工回来后和同伴一起在油灯下读书。
为改变当地面貌,还带领老乡们建起了沼气井,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在这里度过艰苦而充实的7年后,他被老乡们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到清华大学学习。
从下乡当知青算起,43年后,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
他的名字叫习近平。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红色金融与革命军队同根同生、相辅相成。
一个湘籍共产党员,凭借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勇气和智慧,不断创造着金融奇迹,甚至把他宝贵的生命都奉献给了红色金融事业。
他就是被誉为“红色大管家”的毛泽民。
1921年春,在大哥毛泽东的影响下,毛泽民赴长沙投身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66930d8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f.png)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金融事业(1921-1949年)第一章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萌芽(1921-1927年)第一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和农民协会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金融方面的认识与探索二、彭湃在领导广东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三、毛泽东在领导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第三节农民协会的金融活动一、农民协会设立的金融机构二、农民协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三、农民协会办金融的历史意义第二章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建立(1927—1937年) 第一节土地革命的任务与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三、农村中的高利贷第二节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创建与演变一、摧毁旧的金融机构二、土地革命初期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三、土地革命发展时期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第三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诞生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三、长征路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四、长征胜利后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第四节革命根据地银行的业务活动一、发行货币,同国民党的封锁作斗争二、代理金库,支持革命政权的财政三、吸收存款,为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筹集资金四、发放贷款,支持生产发展第三章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发展(1937-1945年) 第一节国共合作与抗日根据地第二节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金融一、陕甘宁边区概况二、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三、光华商店与陕甘宁边区的货币流通第三节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一、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二、晋冀鲁豫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三、晋绥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四、山东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五、华中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第四节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任务与组织建设一、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任务二、抗日根据地银行的组织建设第五节抗日根据地银行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斗争一、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二、建立与扩大抗日根据地货币流通市场三、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第六节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信贷活动及利率政策一、抗日根据地银行信贷活动的基本情况二、信贷支持边区农业的发展三、抗日根据地的利率政策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胜利(1945-1949年) 第一节解放区的扩大与统一第二节解放区金融机构的发展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一、新解放区银行机构的设置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三、解放区对国民党政府金融体系的接收管理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第三节解放区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斗争一、解放区的货币发行二、解放区的货币斗争三、货币的逐步统一第四节城市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一、开展城市金融业务二、加强对私营银钱业的管理三、严格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四、肃清外币,加强外汇管理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金融事业(1949-1978年) 第五章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开创(1949-1952年)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二节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一、接管官僚资本金融业二、打破封锁、取消外资银行特权三、对私营金融业的整顿和改造四、建立新的保险体系五、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网络第三节建立人民币体制一、彻底肃清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二、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和私相买卖三、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和经营外汇四、逐步收回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五、收兑新疆、西藏流通的地方货币第四节制止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二、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六章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巩固和发展中(1953-1957年)第一节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的建立一、“大一统”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形成二、建立纵向型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三、取消商业信用,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四、建立现金出纳计划制度,加强对货币发行的管理第二节集中资金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一、运用多种手段聚集资金二、集中资金支持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三、促进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节发行新人民币,完善人民币体制一、发行新人民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从实际国情出发,实现新旧人民币平稳兑换三、周密组织,顺利地完成发行任务四、新人民币发行的意义第七章在曲折中前进的金融事业(1958-1978年)第一节“大跃进”时期金融工作的挫折与调整一、“大跃进”对金融的影响二、金融工作的调整第二节“文革”时期对金融工作的冲击与整顿一、“文革”中金融工作的波折二、“文革”中金融工作的两次转机三、1976年10月后银行工作的整顿和加强第三部分改革开放时期金融的变革与发展(1978-2011年)第八章改革开放和“大一统”金融体系的变革(1978-1984年) 第一节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金融思想一、发展现代经济必须发挥金融枢纽的作用二、解放思想和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三、金融改革开放与维护金融安全第二节金融体系的历史性突破一、恢复和建立多种金融机构二、改革银行体制和扩大信贷领域第三节建立中央银行制度一、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酝酿过程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第四节改革中的金融运行和治理通货膨胀一、改革初期的经济金融形势二、对1984年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九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新格局的形成(1984-1992年)第一节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和推进改革一、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二、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第二节推进改革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一、改革外汇管理休制二、重建或新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推进国有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六、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第三节金融系统人事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一、银行系统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二、金融系统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第四节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一、货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二、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第五节加强宏观调控和治理通货膨胀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二、对1988年通货膨胀的治理第六节金融逐步对外开放一、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二、中资金融机构发展海外业务三、加入国际性及区域性金融组织和发展国际金融合作第十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1992—2001年) 第一节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第二节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一、完善中央银行职能和改革组织管理体制二、汇率并轨改革和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四、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五、股份制商业银行蓬勃发展六、农村金融体系在改革中发展七、保险业推进改革八、金融扩大开放第三节金融市场在改革中加快发展一、货币市场规范发展二、资本市场迅速成长第四节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一、金融宏观调控的改革和发展二、治理整顿金融秩序和实现经济“软着陆”三、加强宏观调控和应对亚洲金融风波第五节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和加强监管一、统一监管向分业监管转型二、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三、加强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一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金融加快改革开放(2001-2007年) 第一节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快对外开放二、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第二节金融加快改革与发展一、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二、全面推进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三、中小商业银行迅速发展四、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五、建立和完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六、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第三节金融市场在创新中规范发展一、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规范发展二、货币市场不断完善和稳步发展三、外汇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四、黄金市场平稳快速发展第四节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一、积极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三、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四、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宏观调控第五节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完善一、银行业监管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二、证券期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三、现代保险监管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四、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化解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第六节金融对外开放深入进行一、银行业按照有关承诺逐步实施开放政策二、证券业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三、保险业积极、稳妥地扩大对外开放第七节金融法制和基础制度与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金融法律框架逐步完善二、支付体系、征信体系建设和反洗钱工作不断加强三、金融会计统计制度逐步完善四、货币制度、国库体系、金融信息化体系和金融人才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十二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提升金融竞争力(2007—2011年) 第一节加强宏观调控和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二、执行宏观审慎政策和保障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第二节金融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一、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二、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三、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四、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五、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第三节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日益提高二、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三、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红色金融故事感想
![红色金融故事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4d729a5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a.png)
红色金融故事感想
红色金融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是革命战争时期金融工作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红色金融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红色金融是为实现革命事业服务的,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的体现。
红色金融是为了支持革命和建设,以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为目的。
与普通金融相比,红色金融更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历史性。
在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金融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它是为了支援革命,为了打败敌人而存在的。
红色金融是一种以“为了新社会、为了革命胜利”为宗旨的金融形式,它不是以牟取金钱利益为目的的商业金融,而是以革命胜利为导向的政治金融。
在学习红色金融的过程中,我深感红色金融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革命性。
红色金融是为了支持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存在的。
它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需要,更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需要和精神需要。
红色金融的存在,不仅能够支持革命战争的进行,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在红色金融的支持下,人民群众得以开展生产活动,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红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红色金融的理论和实践,认真研究红色金融的历史经验和创新发展,把握新时代红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1 -。
让毛泽东的金融思想更加发扬光大——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
![让毛泽东的金融思想更加发扬光大——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https://img.taocdn.com/s3/m/2e4c806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4.png)
作者: 樊纪宪
作者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物刊名: 金融研究
页码: 1-5页
主题词: 毛泽东同志;金融思想;毛泽东选集;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列宁主义;银行国有化;相结合;国家银行;货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
摘要: <正>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在半个多世纪亲自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他和他的战友,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色金融家毛泽民经过了一学期以来对金融发展史的学习,我对红色金融及其鼻祖毛泽民有了一定的认识。
众所周知,红色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除了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外,金融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革命时期的红色金融无论是在反“围剿”的战争、中央苏区政权的运作,还是当地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以及市场贸易的开展,都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在中华苏维埃银行及其领导人的带领下,红色金融事业在战火硝烟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主印制货币,集中货币发行权;二、提高货币信用和保证纸币兑现,保持货币流通良性循环;三、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强化现金管理,发展储蓄回笼货币,充实纸币发行基金,平衡财政收支,维护币值稳定;四、建立公告制度,宣传识别假币的方法,严厉查究伪造货币者,稳定金融秩序。
在战争年代里,红色金融事业为发展根据地经济、改善和保障民生、支持武装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为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红色金融家毛泽民的功劳。
红色金融事业与其鼻祖毛泽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毛泽民,当年红色金融就发展不起来。
毛泽民,生于1896年4月3日,字咏莲,后改为润莲。
在毛家三兄弟中,毛泽民在经营理家方面受父亲影响最深。
在严苛的父亲的影响下,毛泽民从小便在打理油盐酱醋治“小家”中练就了一身理财本领:熟练记账、珠算,并在“买青苗”、“卖猪仔”中深谙理财之道。
1919年和1920年,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毛泽东遂于1921年初回到韶山。
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下,已经结婚、在家务农的毛泽民做出了一生中最为重大的决定,他毅然离开了朝夕劳作的韶山冲,跟随兄长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道路。
自从毛泽民奔赴了革命道路之后,他迅速成为了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革命活动家和财经工作的开创者,毛泽民对中国革命和中共早期财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创办红色中国第一个国家银行、发行苏区统一货币,到长征路上筹钱筹粮等,毛泽民将一生最大的才能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中国的红色金融。
为国家银行的成立做出的巨大贡献回溯历史。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后,毛泽民被任命为中央财政人民委员,同时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
之所以毛泽民能担任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不仅仅是因为毛泽民工作能力强,善于创业,忠厚老实,还因他搞财政工作经验丰富。
开始筹建国家银行工作时,毛泽民面临着统一财政,调整金融,加强苏区经济建设,保障红军作战的艰巨任务。
当时处在残酷战争环境下的临时中央政府,经济补给极为困难,财政金融秩序混乱。
但毛泽民不畏困难,对金融敏感的嗅觉,使得他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让国家银行于1932年1月在瑞金正式成立。
当时,算上毛泽民只有5名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国家银行会计科科长曹菊如,国家银行业务科科长赖永烈,国家银行总务科科长莫均涛,国家银行会计钱希均。
他们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成立国家银行实属不易。
国家银行启动资金原定有100万,但实际上到位的只有20万元。
毛泽民利用这20万元现金,成立了国家银行金库。
也正是依靠这20万元,苏维埃国家银行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1932年3月,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打下漳州城。
随着红军攻入漳州,毛泽民忙着与商人沟通互谈,收集所缴物资,商讨运输路线等。
这次出征使得中央银行短时间内便筹得100万元现款。
毛泽民请了挑夫,把这些物资挑回瑞金,初步缓解了苏区资金匮乏和供给紧张的困难使苏区紧张的财政状况得到了及时的缓解。
与此同时,毛泽民深感自己从前的财会经验不足以建立系统、完善的银行制度体系,在无法延请专家,也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他另辟蹊径,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深入红军各部,号召战士们在清理战利品时,将有关经济的表格、书籍、用具等一律收回,然后集中进行研究,并将规律综合归纳出来。
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毛泽民就整理总结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暂行章程》、《国家银行往来存款暂行规则》、《暂行汇兑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国家银行的运营管理。
而这一系列的银行制度彻底改变了以往红军战利品和各地财政自收自支、财力分散的局面,中国革命斗争也有了更好的财政经济支持。
对货币的统一及其防伪做出的巨大贡献国家银行成立后,面对当时货币品种繁杂、行市差价不一和白区派遣特务套购根据地物资、侵扰苏区货币市场的混乱局面,毛泽民从发行统一货币入手,志在重建苏区货币金融体系。
统一货币的前提是尽快印刷出纸币,可是在当时,这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下发行货币,十分不易,苏区甚至连印刷纸币的合适纸张都没有。
面对印制原料极其稀缺等重重困难,毛泽民想尽一切办法,最终使得“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毛泽民的带领下,苏维埃国家银行克服了资金、设计、印刷钞票等种种问题。
准备好一切事宜后的苏维埃国家银行于1932年7月7日,印制出第一批苏区纸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又称“苏维埃国币”,有1元、5角、2角、1角、5分五种票面。
有了统一的货币,国家银行会同苏区财政部门宣布,一切交易和纳税均按国币计算,国民党的纸币禁止流通,原苏区银行发行的货币按比例限期收回,不再使用。
由于条件和时间限制,苏维埃银行发行第一套纸币在制造技术与防伪技术上都是空白。
这个漏洞也使得国民党和军阀在内的不法分子所仿照的假币在市面上横行。
为此,毛泽民绞尽脑汁。
最后,他采用在纸币上加签他同财政部长邓子恢的俄文签名的办法来防伪。
可是当时国民党的文人墨客也多,毛泽民采取的这个办法很快就被模仿。
随着货币的流通,国民党与军阀开始进行各种破坏活动,输入了大量的假币,对苏区金融秩序进行破坏。
苏区纸币遭受如此重创之后毛泽民十分困惑。
为了解决防伪问题,毛泽民苦思冥想。
皇天不负有心人,毛泽民想到了在造纸时将一定量的毛线放到纸张中,这样既可以透视纸币鉴别,又可以撕开或火烧纸币,通过嗅一种羊毛的臭味,来辨别出真正的苏区货币。
毛泽民的这个绝妙的办法让国民党和军阀等不法分子无计可施。
这样,苏维埃国家银行解决了了防伪问题,保证了苏区货币的正常流通。
到1932年底,苏维埃国家银行印制、发行银币券65万元,而准备金达到39万元,准备金占发行总额的60%,是章程所规定比率的2倍。
纸币在苏区顺利流通,一举肃清了昔日货币市场的混乱。
时任中央政府副主席的项英称赞说“苏区财政金融的统一,是毛泽民同志的一大功劳”。
毛泽民率领国家银行踏上长征路1934年10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利,国民党军队不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毛泽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负责筹粮、筹款和全军在长征路上的粮草供给工作。
隶属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国家银行,被编为中央纵队第15大队,大队长袁福清、政治委员毛泽民、党支部书记曹菊如。
全大队共有14名干部、200多位运输员和1个特务连。
15大队担负着运输国家银行钞票、金银等贵重物资的重要任务。
由于“左”倾路线领导人“大搬家”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的坛坛罐罐都搬出来了。
15大队还抬着国家银行印钞票的石印机,挑着纸张和油墨。
200多个运输员每个人的负重都有六七十斤。
这对长征的红军来说无疑是个累赘。
在长征途中,毛泽民率领的15大队一直履行着苏维埃国家银行的职责。
全军的经费开支由没收征发委员会和国家银行供给。
红军部队集体采购大都支付银元。
个人购买东西多使用苏区纸币。
当长征队伍路过较大集镇时,国家银行都会设立临时兑换处,帮群众把手里的苏区纸币兑换成银元或白区纸币,以免群众蒙受损失。
血战湘江,红军几乎濒于绝境,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多人。
红军到达湖南潇水时,毛泽民接受毛泽东的建议,部队实行了第一次轻装,15大队也把印钞机和笨重物资丢到了江里。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驻遵义。
当时遵义市面上只流通银元而不流通国家银行纸币,毛泽民与时任第十五大队大队长的曹根全商量,决定趁红军休整之机,发行国家银行纸币,补充红军急需物资;做好货币回笼工作,不让人民受损,特在遵义新城商业中心区设立货币兑换处。
当时遵义的食盐一直为军阀、官僚、奸商所垄断,盐价昂贵。
毛泽民将没收当地军阀王家烈的大批食盐以低价卖给民众,但规定只收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这样一来,当地民众卖出自己的物品获得纸币,再用纸币去购买珍贵而价廉的食盐,形成了一个货币流通的良性循环。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民出任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继续为革命操持财经工作。
岁月流逝,硝烟散尽。
可以忘却的,人们早已忘却;应该牢记的,人们将永远记得。
几十年过去了,在革命战火中诞生的红色金融事业依然是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永载共和国的金融史册。
当时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尽管它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但正是这小小的国家银行,从成立之初起便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风雨同舟。
正是因为当时毛泽民对金融敏感的嗅觉与透彻的理解,中国的红色金融事业才能蒸蒸日上,红色货币才能在货币之战中处于不败之地。
红色金融事业鼻祖毛泽民一直站在毛泽东身后,做他领导的队伍的“军需官”和“大管家”,在血与火的环境中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记住昨天,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昔日红都绩尚留,公房简朴范千秋”。
当年战火硝烟中国家银行的许多经验至今仍可为我们借鉴,给我们启迪,红色金融鼻祖毛泽民留下的伟大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当今世界看似和平,其实则不然。
殊不知,我们正被卷入世界金融战之中。
学好金融,了解金融发展史将成为我们对抗金融战争的有利武器。
文末至此,衷心感谢刘老师一学期来的悉心教导,使我对金融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万分感谢!参考文献:《寻踪毛泽民》《沽名先辈的故事丛书——毛泽民的故事》《金融高边疆》《中国财经报》2010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