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_以棣州为中心的考察
黄河三角洲开发有利于再造黄河文明
黄河三角洲开发有利于再造黄河文明黄河是一条母亲之河,黄河文明源远流长。
先有中华文明,还是先有黄河?自汉字产生以来,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
史前的中国为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茹毛饮血。
那时候,恐怕黄河就早已存在了。
但那时的黄河还没有文明的出现,只有文字的产生(甲骨文),中国才进入了文明社会。
华夏文明的轴心是黄河文明,也就是说,华夏文明最早是围绕黄河形成的,其典型特征是城市的出现。
不管是西宁、长安,还是兰州、洛阳,都建立在黄河两岸。
黄河文明经过秦汉时期的兴起(关中文明),到唐宋时期的辉煌(京洛文明),曾经在历史上起到中华文明脊梁的作用。
黄黄河之水天上来,日夜东流不复回。
黄河的源头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经四川、入甘肃、过宁夏、穿内蒙古、流经陕西、山西、河南,由山东北部而入渤海,全长5494公里,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长江三角洲的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命脉,上海作为龙头,昂首阔步,已经进入发达地区行列。
黄河文明虽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随着中原文明的衰落,已经不能与母亲之河的称号相称。
客观原因是历史上黄河多次摆尾,造成大片黄泛区,既没有农业的兴盛滋润,也缺少工业的发达补偿。
世界上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都位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
比如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美索不达米亚原野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
特别是古老的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不但培育了灌溉农业,也产生了文学与数学,第一部法典也是诞生在两河流域。
黄河文明急待崛起。
而再造黄河文明,需要有一个龙头,将整条黄河摆动起来。
显然,青海省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和功能。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工业不够发达,不沿海,不靠边,无力承担黄河龙头的责任。
因此,笔者设想,能否将龙尾变龙头,加大对东营市的投资力度,把它建设成为黄河入海口的工业高度发达的特大城市。
然后以东营市为轴心,建设烟台、龙口、滨州、德州环渤海的城市群。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案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奇1.功绩(1)__________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训练民众耕作。
(2)“神农能殖嘉谷”的传奇,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意义(1)______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进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名师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进展而来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进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我国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演化(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______技术和______工具的毁灭,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3)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时毁灭了比较轻松的__________。
(4)唐朝时期:毁灭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
2.评价(1)乐观: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进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进展。
[深化探究]材料画像石拓片唐代曲辕犁思考(1)材料中左图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该工具的改进有何作用?(2)材料中的两种耕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3)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进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全部制形式的变化(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________。
2.封建土地全部制中的冲突及影响(1)冲突: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夫。
滨州我的家乡
3
滨州的生活气息
滨州的生活气息
滨州的生活气息浓厚,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勤 劳善良。早晨的滨州是热闹的集市和香浓的豆浆 ;午后的滨州是阳光洒满公园的长椅和悠闲的脚 步;夜晚的滨州是华灯初上和夜市的繁华
滨州的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景。春 天的滨州是万物复苏的生机;夏天的滨州是蝉鸣 绿荫的热烈;秋天的滨州是丰收的果实和广袤的 田野;冬天的滨州是银装素裹的宁静和等待春天 的希望
2023
滨州我的家乡
-
1 滨州的历史与文化 3 滨州的生活气息 5 滨州的未来发展
2 滨州的地理风貌
4
滨州的特色美食
滨州我的家乡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4
滨州,这座位于山东半 岛的城市,是我的家乡
它承载着我许多童年的 回忆和成长的岁月
我深爱着这座城市,因 为它教会我坚韧与拼搏 ,赋予我生命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滨州的热爱 之情的叙述
1
滨州的历史与文 化
滨州的历史与文化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书记载,滨 州在秦朝时期就已设立县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这座城市曾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是古 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滨州的文化遗产丰富,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古迹和 景点。例如,始建于金朝的惠民古城,是山东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的宋代城墙和古运河遗 址保存完好;还有被誉为"鲁北小大明"的旧滨州 县衙,是山东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官署,呈现 出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的运行模式
5
滨州的未来发展
滨州的未来发展
滨州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作为"渤海科创城"的核心城市,滨州正积极发展高 科技产业,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滨州的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它正在构建现代 化的港口、机场和高速铁路,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
隋唐五代史题库答案(西南大学08级历史)
隋唐五代史(西南大学08级历史)一、名词解释1.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
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2.大索貌阅隋代搜括逃避赋役户口的措施。
隋政府为加强对人民的搜括,对户籍加强管理,防止隐瞒年龄逃避赋役,于开皇五年(585年)命州县大索貌阅,即按人查对户口,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如有不实,正党长流配远方;并规定大功(堂兄弟)之下皆令分居。
有告发者受赏。
大业五年(609年)再度貌阅,规定有户口中一人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为输赋役。
计搜得壮丁23000,人口641500。
3.输籍定样亦称输籍法,隋代划分户等的办法,是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接受高颎的建议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
即把各级民户向政府所输租税,从轻定额,写成定簿,由中央将划分户等的标准(定样)颁发各地,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民户各随近便,五党或三党(百户为党)为一团,依定样定户等上下。
既防止地方官吏、豪强在户籍、户等、赋役方面营私舞弊,又可把依附豪强的农民吸引过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经济发展。
4.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城南2.5里的洨水之上。
又名安济桥,由李春建造,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拱桥,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桥梁之一。
桥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全部用石料筑成。
由二十八道独立拱券组成一单孔弧形大桥。
在大桥洞顶的左右两边拱肩里,各砌两个圆弧形小拱,既可在洪水到来时减少水流阻力,加速排洪,又可减轻桥身重量,并节省石料,这在桥梁建筑史上是一个创举。
黄河基础知识测验及答案
一、选择( 1 )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治黄工作,1952 年,( ) 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A .毛泽东√B.刘少奇 C .周恩来( 2 )黄河流域既有丰富的资源,又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上中下游治理开发的侧重点分别为 ( )。
A .上游水能资源开发,中游水土保持,下游通航B .上游水土保持,中游农业开发,下游防洪C .上游水能资源开发,中游水土保持,下游防洪√( 3 )黄河流域中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第一。
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 )。
A .经过风力搬运和堆积√ B.岩石就地风化形成的 C .由流水搬运来的( 4 )黄河之所以被称为黄河,其原因是( )。
A .河水中包含大量的黄土物质,水色为黄色√B .黄河流域是黄种人的故乡C.黄帝陵在黄河流域(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湿润,终年多雨,雨水冲刷力强B .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黄土疏松,易受雨水侵蚀√C .流域中地震强烈,滑坡严重( 6 )黄河流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 )。
A.旱灾、洪水和水土流失√ B .蝗灾、水灾和地震 C .风灾、水灾和泥石流(7)在黄河中游地区,厚层的黄土经流水切割后,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地貌形态,其中最独特的有( )。
A.塬、梁、峁、沟√ B .丘陵、平原、山地 C .河谷、高原、丘陵( 8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称为悬河,又称地上河,黄河下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悬河,它的形成原因是( )。
A .河道流经地势较高的地带B .泥沙大量淤积,河床抬高√C .由以上两个原因造成的( 9)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平均每年 4 亿吨淤积在河道中,使河床平均每年抬高( )厘米。
A.5 B.10 √ C.15( 10)黄河平均每年将 12 亿吨泥沙输送入海,这部分泥沙( )。
A.淤在河口,每年造陆 25— 30 平方公里√ B.污染了海洋 C.对海洋生物有害( 11 ) 199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
黄河三角洲迎来发展新机遇
黄河三角洲迎来发展新机遇作者:徐利霞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0年第06期[热点背景]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
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
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考点链接]1.经济发展自距今约7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三角洲就出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三角洲上的淄博是齐国都城所在地。
唐宋时期,黄河三角洲以发达的农业经济而为封建朝廷所倚重,棣、滨两州成为北宋军需用粮的重要供应地。
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成为山东四大棉花产地之一,并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以雇佣劳动为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萌芽。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濒海临水的区位优势,使黄河三角洲自古即有发达的手工业与商业经济。
其中,制盐业与纺织业为黄河三角洲最发达的手工业部门,产品为历代朝廷所倚重。
早在先秦时期即已产生的商业活动延至明清仍久盛不衰、繁荣昌盛。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地区的工业、交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胜利油田的建成投产,铁路、公路网的建设等。
2.移民活动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移民区域。
自明初以来的600多年间,先后有三次移民迁入大潮:第一次是明洪武、永乐年间来自山西洪洞与河北枣强的移民;第二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自鲁西和部分军队的移民;第三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鲁西和全国各大油田的移民。
除此之外,小规模的移民迁人源源不断。
如果将1999年的三峡移民算上,那么,黄河三角洲移民始自明初,延续至20世纪末,历时七个世纪。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事记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事记●1999年5月,中国工程院等7家单位在东营召开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
会后,40多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原国家计委等部委的高度重视。
●2001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定位,得到国家确认,并正式进入国家决策。
●2008年6月,省政府编制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划定开发范围包括东营、滨州两市,以及毗邻的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潍坊寒亭区、寿光市和昌邑市,烟台莱州市,可谓体量巨大,关涉全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黄河三角洲定位是: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依托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党和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该区域并作出重要批示。
国家先后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
上世纪90年代初,黄河三角洲开发就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
进入新世纪,山东省适时启动了新一轮的黄河三角洲开发。
近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致力于高效生态经济的探索和实践,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将黄河三角洲地区各各项事业引入发展快车道。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迫切切需要,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育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
在黄河三角洲由省域发展正式升格国家发展战略之际,为全面回顾、还原这一重大发展战略走过的辉煌历程,本报记者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描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提出背景、编制过程、出台内幕等演进大事,以期给读者一个完整整的印记。
押新高考第2-3题 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解析版)
押新高考第2—3题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进展与富强1.(2023·福建·高考真题)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
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
这反映了该时期()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进展的南北差异【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
据材料可知,“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基本位于北方,结合所学,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整体比较落后,北方事务比较简单,故在北方设比较多的郡等加强管理,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比较信息,不能得出“行政制度是否有重大调整”,排解A项;东汉前期,尚未形成地方割据,排解B项;材料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不能反映出“儒家思想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解C项。
故选D项。
2.(2023·辽宁·高考真题)《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
该学者意在强调()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C.文献必需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依据材料“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可知,该学者认为对《史记》的争辩,不能只看一些注解,还要看考古学家的注解,由此得出,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排解A项;B项说法错误,排解B项;C项说法过于确定,排解C项。
故选D项。
3.(2023·湖南·高考真题)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选择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
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历史之鉴
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历史之鉴作者:种效博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1期[摘要] 黄河三角洲开发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的移民垦殖,但大规模开发始于建国以后,可分为五个阶段。
回顾黄河三角洲开发历史,既有经验值得总结,也有教训应当汲取。
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新时期,应当以史为镜,把确立战略目标作为谋划发展的根本所在,把坚持发展定位作为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把基础理论研究作为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把区域协调合作作为凝心聚力的必然选择,以此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开发历史;借鉴[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1-0035-04黄河三角洲从其地理概念而论,有古代和近代之分。
古代黄河三角洲,指自远古到1855年改道山东大清河入海之前,多次变迁中冲积而成的诸多三角洲的统称;近代黄河三角洲,指1855年以后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河的扇形淤积地区。
[1] 而今所论黄河三角洲,一般指规划的经济区概念,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基本实现了地理概念和经济区概念的合二为一。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标志进入了新阶段。
对其历史进行系统回顾和研究,可为今后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的移民垦殖,后有民国时期屯垦,以及解放后的移民安垦、农牧场建设、石油会战等。
东营市的成立,使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概念初步形成,后又经多次规划调整。
东营市成立之初,经济区范围是刚刚成立的东营市辖区,目的主要是以农业开发支持胜利油田开发。
1985年,山东省政府提出把黄河三角洲建成以石油和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内外贸易、科研文教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经济区,变单一的石油经济为整个社会经济。
母题题源解密:专题15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原卷版)
专题15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1【母题来源】2022年高考山东卷【母题题文】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
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
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
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
乃置司隶刺史,分部。
——《隋书》卷29《地理志》——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
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
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观点一:历史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
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说明: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
为缩减行政支出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
观点二:地理学: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说明: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郡、县,“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因为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
隋文帝统治时期,根据户口的多少划分州县;隋炀帝在位时期改州为郡,置司隶、刺史,分部。
山东公选考试历史知识习题及答案
山东公选考试历史知识习题及答案
山东公选考试历史知识习题(一)
1、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的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
A邯郸 B大梁 C临淄 D宛
2、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
A都江堰 B秦长城 C唐长安 D明皇宫
3、下列水渠,开凿时不以灌溉为目的的是:
A灵渠 B白渠 C六辅渠 D郑国渠
4、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5、史书记载:主夫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山东公选考试历史知识习题答案
AABAA
山东公选考试历史知识习题(二)
2、齐桓公多次召集诸候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
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 D维护小国的经济利益。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4、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5、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5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含答案)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第56讲交通与社会变迁1.(2023山东潍坊二模)下表为古代地理著作中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水道开凿的相关记载。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水道的开凿服务于()A.农业生产B.商业交往C.国家战略D.社会变革2.(2023湖北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秦汉和隋唐的经济重心位于司马迁所说的“三河”,即黄河中下游地区,呈现“头枕三河、面对西北”的立国态势;中唐以降,渐渐转变为“头枕东南、面对海洋”的立国态势。
立国态势在唐宋之际的重大转折()A.受到快速进展的海外贸易的刺激B.导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C.表明中原和北方民族交融的加速D.推动了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调整3.(2023海南模拟)下表为元朝的大陆交通路线。
这说明元朝()A.对外交通发达促进对外交往B.开启了与印度的贸易往来C.丝绸之路的功能呈现多样性D.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4.(2023重庆三模)明朝政府对京师与地方的驿站信息传递做了严格限定。
《大明会典》规定:“陕西都司,陆路2 650里,计43站,限86日;岷州卫,陆路4 100里,计61站,限120日。
”材料说明当时()A.驿站推动公私信息高效传播B.官方有意拓展新闻传播途径C.传输技术影响信息传播范围D.政府重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5.(2023江苏常州高三下初期初测试)清末上海的租界规定行车不能“雷轰电掣疾流星”,由于“车行太快本违章,竭力奔驰易溜缰”,同时要求“欲保平安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材料表明()A.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B.沿海城市已经普及汽车C.交通工具改进加强了沟通D.规章意识促进近代文明6.(2023浙江台州二模)下面是1988—2020年中国高速大路里程图,材料中曲线数据的变化反映了()1988—2020年中国高速大路里程A.思想解放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B.三线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快速开展C.改革开放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进展D.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成7.(2023浙江绍兴二模)“一条高铁飞越豫鄂渝”。
试论黄河三角洲地区先秦时期的两次文化大繁荣--以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为例
试论黄河三角洲地区先秦时期的两次文化大繁荣--以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为例张卡;李象润【摘要】从距今8500年前开始至距今3000年前,在上下五千余年的时间里,黄河三角洲境内的史前人类活动足迹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即从南部山区山前丘陵地带向北逐步推进,进而跨过现在的小清河、黄河、徒骇河,到达北部沿海地区,直至覆盖整个滨州大地。
期间,现黄河三角洲一带有两次较大的文化繁荣时期,第一次为龙山文化时期,此后经过岳石文化较为短暂的文化衰退,到了殷商周初再一次迎来了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时期。
【期刊名称】《管子学刊》【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龙山文化;殷商;文化大繁荣【作者】张卡;李象润【作者单位】滨州市博物馆,山东滨州 256600;滨州市博物馆,山东滨州25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从距今8500年开始至距今3000年前,在上下五千余年的时间里,黄河三角洲境内的人类活动足迹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即从南部山区山前丘陵地带向北逐步推进,进而跨过现在的小清河、黄河、徒骇河,到达北部沿海地区,直至覆盖整个黄河三角洲大地。
在此期间,这一地区先后经过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等六个大的发展阶段。
到了龙山文化时期,终于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文化大繁荣时期。
此时,境内聚落遗址数量显著增加,聚落分布也十分密集,还出现了带有夯土墙体的大型聚落——城以及辞章文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
此后,经过岳石文化较为短暂的文化衰退后,到了殷商周初时期,境内因盐业生产的兴盛又一次迎来了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时期。
滨州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距今大约8500-7500年。
后李文化揭开了滨州境内有人类历史的序幕,但滨州境内后李文化遗址只有位于邹平山前丘陵地带的孙家遗址一处,人类活动范围非常有限。
山东省鲁北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某某省鲁北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2008年8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借赴观礼奥运会之机,再度回到祖籍地祭祖。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观察以下两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5、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其目的是()A.壮大皇族力量B.保证列侯利益C.加强中央集权D.笼络王侯人心6、《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A.郡县制 B.三省制 C.一省制 D.三司制7、隋唐时期的中枢权力体系是()A.三公制 B.三省制 C.一省制 D.内阁制8、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如下现象,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①首辅“票拟”②“三衙”统军③刺史监州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②③9、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河北衡水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
衡水中学08~0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Ⅱ卷共10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以下文物图片中最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成就的是A B C D2.以下图中能反映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3.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C.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D.北方生产工具、技术的南传4.以下成就不属于隋唐手工业成就的是5. 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
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A.唐B.宋C.明D.清6.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A .北宋B .元朝C .唐朝D .明朝7. 以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和人才D .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8.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王位世袭制9.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 .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10. 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以至万世而为君”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D.“功过五帝,地广三王”11. 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唐末五代黄河下游频繁决溢原因及影响
唐末五代黄河下游频繁决溢原因及影响宋英杰;王凤翔【摘要】自东汉王景治河至唐,黄河出现了近800年相对安流的局面,但自唐末五代以后河患开始增多。
正史、地理专志等文献中对于黄河决溢多有记载,唐末五代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次数明显增加,其原因有:降水量多,泥沙淤积;各自为政,缺少规划;战争频繁,人为决河。
黄河下游的频繁决溢造成了财产损失、人口迁移,农业破坏、经济迟滞,最终导致黄河下游地域经济的衰弱,也为宋朝黄河改道埋下隐患。
【期刊名称】《滨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黄河;黄河三角洲;唐末;五代;决溢【作者】宋英杰;王凤翔【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滨州学院历史系,山东滨州 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2.4;K243E-mail:130****************自东汉王景治河以后,黄河改变了“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情况,一直到隋唐时期都保持相对安流的局面。
但在安史之乱以后,河患开始增加,自黄巢起义(875年)后的唐朝末年直至五代时期尤甚,且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
今探究唐末五代黄河下游频繁决溢的原因及对地域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汉书·沟洫志》《水经注·河水》《元和郡县图志》等文献的研究比对,自东汉至唐五代时期,黄河河道中下游分界区域大概是荥泽(今河南荥阳),下游流经郑州、卫州、滑州、魏州、濮州、澶州、郓州、博州、齐州、德州、棣州等州境。
[1]110见诸史籍的唐末五代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情况如下:唐乾符五年(878年)“秋,大霖雨,汾、浍及河溢流,害稼。
”(《新唐书·五行志三》)唐景福二年(893年)“旧黄河在县西北六十里,景福二年后,河水移道,今枯。
”(《太平寰宇记·滨州·渤海县》)唐乾宁三年(896年)“四月,河圮于滑州,朱全忠决其堤,因为二河,散漫千余里。
宋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以滨、棣二州为中心的考察
宋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以滨、棣二州为中心的考察
付春梅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7(000)013
【摘要】北宋时期黄河三角洲在人口、农、工、商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如滨、棣二州的人口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增长趋势并非像唐代一样出现波折甚至
倒退,有宋一代,此二州之人口几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而二州的农业在山东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林业、纺织业、制盐业、商业等都取得了超越前代的发展成就,这些
都使得该区域成为了当时山东地区较为富庶之地.
【总页数】4页(P96-99)
【作者】付春梅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3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4
【相关文献】
1.清代狄道州水利开发与管理——以清代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J], 董立顺;夏明亮
2.宋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以滨、棣二州为中心的考察 [J], 付春梅;
3.宋代城市无业游民研究之二——以《夷坚志》为中心考察 [J], 刘树友
4.依靠科技促进北疆玉米高产开发——对昌吉州四县二市玉米高产开发带动畜牧业发展考察的思考 [J], 叶勤奋
5.二星级绿色建筑办公楼设计实践恩施州建设服务暨人防指挥中心和恩施州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 [J], 张东;丁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战略论文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及其经济开发探讨
地方战略论文-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及其经济开发探讨内容摘要: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把黄河三角洲摆到了与环渤海、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相同的位置,这就要求黄河三角洲必须在环渤海和黄河流域经济带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进行梳理,并提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经济开发黄河三角洲有几个涵盖区域不尽相同的概念。
古代黄河三角洲以河南巩县为顶点,北起天津,南达徐淮;近代黄河三角洲以山东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儿河口,南到支脉河;现代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渔洼为顶点,西起挑河,南达宋春荣沟;经济地理意义上的黄河三角洲指山东东营和滨州两市的全部以及淄博市的高青县。
本文所指黄河三角洲即为经济地理的概念。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发展黄河三角洲经济的战略意义在于,选定这样一个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试验和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就是既能使经济高速增长,又能使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型地区、新开发地区和正在进行发展方式转变的地区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移民区域,其经济的发展与移民精神有着必然联系,移民带来的多元化生活方式也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自明初以来的六百多年间,先后有三次移民迁入大潮:第一次是明洪武、永乐年间来自山西洪洞与河北枣强的移民;第二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自鲁西和部分军队的移民;第三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鲁西和全国各大油田的移民。
除此之外,小规模的移民迁入源源不断。
如果将1999年的三峡移民圈入,那么,黄河三角洲移民始自明初,延续至20 世纪末,历时七个世纪。
纵贯古今的移民,不仅以其开拓性的业绩,演绎着黄河三角洲的沧桑之变,谱写了黄河三角洲由寂静到沸腾、由沉睡到苏醒、由荒漠到富庶的历史,而且创造了内涵丰富的黄河三角洲移民精神。
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测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测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A.阶级立场的不同B.统治阶级的要求C.思想主张的趋同D.目的上的相通性2.“养老图”画像砖极具地域性,下面两幅图为汉代养老画像砖拓片。
据此可知,汉代()A.普遍重视社会保障问题B.宣传教化成为维护统治的主要方式C.加强对蜀地的社会管理D.养老开始成为四川画像的重要题材3.东晋时设有检校御史,属于拥有实权的常设正官。
但隋朝及唐前期,在正式官职前加“检校”二字使其成为代理官的现象十分普遍;唐中期后,“检校官”逐渐成为虚衔和加官。
到宋代形成了检校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至国子祭酒、水部员外郎的十九阶体系。
检校官制度的变化()A.体现了重文轻武治国策略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折射出集权政治发展趋势D.推动官僚体制的完善4.黄宗羲认为:“二帝(尧、舜)、三王(夏、商、周三代之君)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
”黄宗羲这一观点()A.反映当时人地矛盾突出B.渗透着儒家民本主义观念C.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D.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5.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的变化轨迹(图中“数目”为社会关注度)。
下列描述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洋务运动中先后出现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的热潮B.晚清政府通过开展自救运动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C.列强经济侵华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民族工业因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得到了迅速地发展6.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则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岳论丛 June.,2010Vol.31N o.6 2010年6月(第31卷/第6期)(Dong Yue Tribune)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研究隋唐五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以棣州为中心的考察杜立晖(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山东滨州256603) [摘 要]隋唐五代时期是黄河三角洲大开发、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黄河三角洲在市镇、人口、农工商业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棣州为中心,可以对隋唐五代时期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状况、开发原因及其开发受制约因素等内容加以认识,为当前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隋唐五代;黄河三角洲;棣州;开发[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0)06-0099-04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的入海之地,因历史时期黄河的迁徙不定而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
学界曾认定黄河三角洲可分为古代三角洲、近代三角洲与现代三角洲等三部分,另外,黄河三角洲的定义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即指古代、近代黄河三角洲,狭义则指现代黄河三角洲①。
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经济地理的概念,目前主要是指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发的〔2008〕46号文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所规定的有关区域,即“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
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的广大区域。
目前黄河三角洲正面临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机遇,而历史时期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状况、开发动因及受制因素等内容,对于目前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非常值得学界和社会关注。
在中古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黄河的入海之地与近、现代黄河基本相同,均在今山东滨州、东营等市境内,如清代著名学者胡渭在《锥指例略》中曾提到黄河五次大的迁徙,其曰:“二、王莽始建国三年河决魏郡,泛清河、平原、济南,至千乘入海。
……三、宋仁宗时商胡决河,分为二派:北流合永济渠至乾宁军入海、东流合马颊河至无棣入海”②,汉代的千乘、宋代的无棣,分别在今黄河三角洲区域的高青、无棣二县。
可以说,从西汉末年迄至北宋期间,黄河一直在今天这一区域径流入海。
前辈岑仲勉先生还曾指出:“由三国初至唐末几近七百年,是黄河最安靖的时期”③,或许正是由于黄河的这种安靖,隋唐五代时期这一区域迎来了大开发的新时代,棣州作为本地区的一大都会,其开发状况无疑是这期间黄河三角洲开发的直接体现和有力代表,因此下面即以棣州为中心对隋唐五代时期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情况作粗浅的探讨,以期方家批评指正。
一、市镇的崛起与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同步,隋唐五代时期黄河三角洲地区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严耕望先生对隋唐时期黄河下游的发展状况,也给出了“盖唐代黄河下游大平原,经济繁荣,人文蔚盛,交通发达”④的高[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2008年度全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古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及其当代意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0086)。
[作者简介]杜立晖,男,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讲师。
①李靖莉:《黄河三角洲古代工商业考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②转引岑仲勉:《黄河变迁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15页。
③岑仲勉:《黄河变迁史》,第330页。
④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五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1页。
99东岳论丛 June.,2010Vol.31N o.6 2010年6月(第31卷/第6期)(Dong Yue Tribune)度评价。
此一时期黄河三角洲发展的重要标志,莫过于以棣州为中心的广大市镇的崛起。
棣州于隋代始置,但关于它始置的具体时间,诸书记载多有分歧。
《隋书》卷三十《地理志》载:“渤海郡,开皇六年置棣州”,《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河北道》二载:“隋开皇十七年割沧州阳信县置棣州”,《太平寰宇记》卷六四载:“隋开皇中于郡理置厌次县,属渤海郡,又于阳信县置棣州”等。
棣州的始置时间,《隋书》记载为开皇六年(586),而唐代的历史地理名著《元和郡县图志》等则载为开皇十七年(597),其前后相差十一年之多。
后代史书或从《隋书》或采《元和郡县图志》,然据宋代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舆地广记》卷十三所载:“隋开皇六年置棣州,大业初为渤海郡,后郡徙治清地”,不但可见棣州的始置时间为开皇六年(586),同时还可见棣州在设置初期的变迁情况。
因此可以确认,隋开皇六年(586)为棣州初置之时间。
棣州作为黄河三角洲上最早出现的州一级单位之一,后虽因隋唐之际行政建制变化等原因,偶有废止,但多数时间内得以保留,并一直延续至明初。
在这一时期,黄河三角洲上除初设棣州外,棣州区域内诸多重要县城也开始出现,如《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河北道》二载:棣州,“管县五:厌次,滳河,渤海,阳信,蒲台”,在这五县中,除阳信为汉代立县外,其它多为隋代新置或复置。
《隋书》卷三十载:“蒲台,开皇十六年置”,“滳河,开皇十六年置”,“厌次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复”。
渤海县则为唐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河北道》二载:渤海“本隋蒲台县地,垂拱四年分置渤海县属棣州”。
另外,这一区域的重要县城“无棣”也在此一时期设置,《通典》卷一百八十《州郡》十载:“无棣,古齐境北至无棣,在此。
汉阳信县地,隋文帝置县,取县南无棣沟为名。
”且无棣也曾属于棣州,《新唐书》卷三九《地理》二载:“(无棣)贞观元年省入阳信,八年复置,大和二年隶棣州”。
另外,五代时期,又析棣州置滨州,《新五代史》卷六十载:“滨州,周显徳三年置,以其滨海为名,初,五代之际置榷盐务于海傍,后为赡国军,周因置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为属县而治渤海”。
至今,滨州、无棣等不仅依然存在,且滨州业已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上重要的地级市,而厌次,滳河、蒲台则发展为今惠民、商河、滨城等县区。
除了县城在此一阶段集中涌现外,重要的镇级单位也多于此时设立,后来一些“镇”又发展为大的县城,如今利津县,四库全书本《山东通志》卷三载:“利津县,本隋永利镇地,又邑有东津合以名之”,“隋于废县地置永利镇,唐析蒲台置渤海县属棣州”。
今利津县本为隋代于蒲台县设立的永利镇。
今沾化县,虽为金代置县,但本是“唐为棣州渤海县之招安镇”①。
除了这几个后来发展为县的“镇”外,此一时期的棣州应还有很多镇级单位出现,《元丰九域志》卷二《河北路》载:厌次有“归仁、七里渡、脂角、达多、永利五镇”,商河有“宽河、太平二镇”,阳信有“钦风、西界、新务三镇”,渤海又有“宁海、东永和、通宾、旧安定、三汊、蒲台、新安定、李则、丁字河九镇”等等。
《元丰九域志》所载原棣州辖区的几十个“镇”,不可能是宋代突然出现的,至少有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在五代时期甚至隋唐时期就已存在,如永利镇等。
这也至少说明,隋唐五代时期,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关键时期之一,随着棣州的设置和发展,其辐射功能大大增强,带动诸多县城和乡镇的出现,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二、人口的增长市镇的出现必然带来人口的增长,而人口的增长反过来又促进了市镇的发展与繁荣,棣州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有学者曾考证,作为隋唐时期的新设州,棣州与其相邻的博州、淄州等一起,均为户口滋多所设②,棣州设立后进一步促进了本区域人口的迅速增长。
为便于说明,下面将东魏至隋唐时期棣州人口的增减情况列表如下:据《太平寰宇记》卷六十四载:棣州“晋又为乐安、乐陵二国之地,宋并乐安为乐陵,后魏又分乐陵为二郡”可知,在后魏时期的棣州,实属乐安、乐陵二郡之地,因此采东魏武定年间此两郡之户口数。
《隋书》卷三十《地理志》载:“渤海郡,开皇六年置棣州”,因此采隋代渤海郡之户口数。
通过表一可见,棣州从东魏到唐天宝元年的二百年间,其每县的平均户口数呈现出波浪式增长的趋势,户口是人口的体现,这期间棣州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必然如此。
据《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门》载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九月诏001①②光绪《沾化县志》,民国20年手抄稿本,第9页。
薛明磊:《隋唐时期新设州研究》,硕士论文,未刊稿,第38页。
隋唐五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表一 东魏至隋唐棣州户口变化时间名称所辖县数户口数每县平均户口数出处东魏武定年间乐安45916乐陵579711543《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隋开皇六年渤海郡(于此处置棣州)1012290912290.9《隋书》卷三十唐开元年间棣州5255455109《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唐天宝元年乐安郡(棣州)5391507830《唐代人口问题研究》唐元和年间棣州554471089.4《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云:“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
”这表明,这一时期黄河上下不仅经济发展而且人口繁盛。
王义康先生曾指出:“古代社会人口与经济相辅相成,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往往具有一致性”①。
在唐中期以前,棣州人口实现了几何倍数般的增长,正是此一区域经济开发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新时期的有力证据。
然而上表亦有两处明显的特别之处,其一,隋开皇六年棣州的户口数量增长迅猛,为东魏至唐天宝年间的最高值。
其原因不可否认与隋朝开皇年间施行“大索貌阅”制度括检户口有关,但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环境下,人口的自然增长也不容置疑。
其二,棣州人口在元和时期锐减,显示出天宝末年发生的安史之乱的巨大破坏作用。
作为一个开发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棣州成了唐中后期诸藩镇争夺的重要对象,在经安史之乱及后来的藩镇火并、五代纷争之后,棣州的发展遭受重创,人口骤减。
从中也不难看出,这一区域的开发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战争的影响,关于此点将在下文详述。
三、农、工、商业的兴盛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整个山东地区以地沃物博、贡赋充裕而著称②,处于黄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带,其农、工、商业也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棣州在这几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
首先看农业方面,这一时期,棣州的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其表现之一,水利工程的实施。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五载:姜师度曾于唐先天中,在棣州开渠引黄河水。
《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载:唐永徽元年,薛大鼎对无棣界内隋末填废的无棣河,进行开凿,其又因州界地势低洼,决长芦、漳、衡三河,分泄夏洪,自此境内无水患。
之二,对于黄河水患及时进行治理,咸丰《武定府志》载:“唐时河屡决为棣州患,五代周显德间,河自连年东溃分为二派,又东北环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湮没田庐久不能塞,乃遣李谷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之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尤以桑蚕、粟、麦、枣等为多。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载:棣州,“开元贡:绢十疋,赋:绢、粟、麦”,可见这一时期粟与小麦在棣州已有种植,这一记载也是山东地区有关小麦种植的较早记录。